财新热点 | 人工智能时代下新闻业的“死亡与重生”
“人工智能”来自英文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应用
个性化的产品推送与订制
01
人工智能会根据用户行为为用户进行画像,推送符合他们兴趣与爱好的新闻信息,不同于传统媒体划分用户群体的方法,人工智能下的精准推送是建立在对用户的实际操作行为、心理感知等各个方面之上,从而进行快速准确地生产与投放。
广告推送
02
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可精准发现目标消费者、目标消费者的消费情境,精准评估分渠道广告效果。广告传播的边界逐渐模糊,广告正在发展成为有价值的信息。
用户行为发现
03
可以通过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做到用户数据的实时获取,这样可以得出更为精准的用户行为分析,同时可以从更多角度来审视数据,从而指导新闻的生产。
舆情监测
04
可通过对交互内容的人工智能处理得出用户意见,及时发现舆论热点和相关的舆情观点,对新闻产业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对新闻行业的冲击
1.员工和用户的双重迁徙:受众的数字化转身与行业性跳槽
2015 年两位普利策奖得主离开新闻业,再度敲响了传统媒体的人才流失的警钟。新闻行业所提供的薪酬不再能吸引顶尖人才。美国职业资讯网站CareerCast发布的2016年美国最差和最好的工作榜单(主要依据环境、收入、前景与压力四项指标做评估),报纸记者连续三年被评为美国最差的工作。
2.内容生产衰退:同质化与深度优势不再
员工和用户的流失的同时,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能力也在退化。内容的同质化与深度报道优势弱化是新闻行业正在经历的病痛。
一是传统媒体数字化和业务转型逐渐成为工作重心。如今,传统媒体深知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几乎都在紧跟互联网发展的脚步,全面布局新媒体。为了顺应受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他们开辟多个内容接收终端,但其内容的质量和品质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延续。
二是传统媒体在深度报道重要领域的阵地失守。国际新闻和调查报道是传统媒体在深度报道方面的重要领域,而现在国际新闻报道数量持续下降。反观数字新闻媒体,由于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反而有更多的资源在国际新闻这一领域大展拳脚。另一方面,充满风险、高成本的调查性报道日益稀缺。深度报道的从业人员减少、报道数量降低,直接削弱了传统媒体的深度基础。
3.商业模式失灵:广告收入流失到数字产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广告营销公司把注意力转向数字领域,网络媒体和移动平台 告也逐年上升,传统平面媒体则备受冷落。 一方面,传统媒体广告收入逐渐降低,数字化转型收效甚微。另一方面,网络广告份额持续走高,新型的网络广告模式不断兴起,广告商对网络广告的重视和依赖不断加强。
人工智能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1、全新的新闻生产:从专业生产,走向“专业生产+用户生产+机器人生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传统新闻生产的方式将逐渐被颠覆。过去依靠专业记者生产内容(PGC)的手工模式,继走向“专业生产+用户生产”(PGC+UGC)的Web2.0模式后,又将走向Web3.0新阶段:算法生成内容(AAC),与PGC和UGC三者鼎立。
未来人工智能至少会从内容生产和消费两端对媒体发展带来变革。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大数据深度结合,将催生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媒体”,在图像识别、视频处理、跨文本翻译、数据库激活等领域,推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
2、全新的议题设置:从流水线生产,走向个性化定制
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新闻热点、宣传管理部门的指令、媒体同行的选择和编辑记者的经验。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后,媒体议题设置和编排分发的旧有规则被打破了。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使得“用户画像”更清晰,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做内容;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受众进行场景化适配,这是传统议题设置望尘莫及的;最后,人工智能技术使媒体更加社交化,更加注重对社交媒体数据的收集和挖掘。
3、全新的运作方式:从内容为王,走向全产业链运作
人工智能技术,将使传统媒体内容开始向移动化平台聚合,推动传统新闻媒体的改造。机器人写作相比人工新闻的优点不言而喻。其写稿速度最快可达到毫秒级,无人匹敌;其应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让人类望尘莫及;它不知疲惫、产量惊人、准确性高,大大提高了传统新闻工作者的效率。生物传感机器人,可以把观众的真实体验实时地呈现出来,供创作方分析、供观众了解自己,也可以让记者从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机器人的算法,比编辑记者更懂受众。
人工智能对新闻伦理的挑战
算法歧视
算法并不客观,算法模型和数据输入决定着预测的结果。算法决策在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种预测,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趋势。而过去的歧视可能会在算法中得到巩固并在未来得到加强,因为错误的输入形成的错误输出作为反馈,进一步加深了错误。
一方面,如果将算法应用在犯罪评估、信用贷款、雇佣评估等关切人身利益的场合,一旦产生歧视,必然危害个人权益。另一方面,深度学习是一个典型的 “黑箱”算法,连设计者可能都不知道算法如何决策,要在系统中发现有没有存在歧视和歧视根源,在技术上是比较困难的。归根到底,算法决策其实缺乏对未来的想象力,而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这样的想象力。
02
隐私忧虑
很多AI系统,包括深度学习,都是大数据学习,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训练学习算法。数据已经成了 AI 时代的“新石油”。这带来新的隐私忧虑。
一方面,如果在深度学习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敏感数据,这些数据可能会在后续被披露出去,对个人的隐私会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考虑到各种服务之间大量交易数据,数据成为新的流通物,可能削弱个人对其个人数据的控制和管理。当然,现在已经有一些可以利用的工具来在AI时代加强隐私保护,诸如经规划的隐私、默认的隐私、个人数据管理工具、匿名化、假名化、差别化隐私、决策矩阵等等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些标准,值得在深度学习和AI产品设计中提倡。
03
责任与安全
霍金、施密特等之前都警惕强人工智能或者超人工智能可能威胁人类生存。但在具体层面,AI 安全包括行为安全和人类控制。安全往往与责任相伴,如果按照现有的法律责任规则,因为系统是自主性很强的,它的开发者是难以预测的,包括黑箱的存在,很难解释事故的原因,未来可能会产生责任鸿沟。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
1、不能一味沉溺于“内容为王”的路径依赖,而要考虑“内容+技术+渠道 +市场+人才”的全产业链运作。片面强调“内容为王”,对科技发展视而不见,最终会导致彻底边缘化,丧失媒体的主流舆论阵地。
2、媒体除了培养“全能型记者”,还要引进软件算法工程师。一方面,媒体需要复合型的人才队伍,需要记者掌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其除了必备传统“报台网” 的采访、编辑和写作技巧,懂得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制作技能,还要懂得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发稿流程。另一方面,媒体队伍需要专门的算法工程师。媒体队伍的知识结构,不能局限于中文、新闻、传播等文科领域,还需要大量的IT人才, 满足新时代的融合趋势。
3、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步步紧逼,不能画地为牢,需要打破藩篱,既要开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一体化运营,也要做好内容集成服务商,在媒体聚合平台安营扎寨(如媒体公众运营号),还可以主动聚合自媒体(如发起自媒体联盟),实现平台共享。
结语
现阶段,无论是自动写作软件、还是视频自动剪辑,都不过是对传统新闻从业者的初级拟态,从这一点看,人工智能短期内取代的主要是菜鸟写手,媒体老炮们的地位依旧岿然不动,理论上不会引发新闻业大规模的失业浪潮。但是,如果未来人工智能加速进化,发展出不同于图灵机之外的技术逻辑,那才是新闻业真正的凛冬。
我们无法想象五十年后的世界,一如五十年前无法预测今天的科技成就。拥抱人工智能可能被其吞噬,而抗拒新技术无异于自杀。从悲观的角度看,人工智能正在摧毁传统新闻业残存的基础;从乐观的角度看,人工智能正在把新闻业变成一个全新的内容产业的一部分。对于新闻业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方洲.浅谈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重塑[J].传播力研究,2019,3(21):52.
[2]杜娟.从“人机协同”看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构建[J].社会科学研究,2019(04):197-204.
[3]闫燕勤,钱永江,俞定国.基于人工智能的电视数据新闻自动化生产技术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9,46(06):38-41.
[4]王太隆. 人工智能环境下新闻生产流程重构研究[D].河北大学,2019.
[5]周飞飞.人工智能在新闻业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传媒论坛,2019,2(08):145.
[6]张亮.人工智能时代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J].出版广角,2019(03):40-42.
[7]谢雨湘.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影响及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3(09):243.
[8]牛文静. 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伦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D].河北经贸大学,2019.
如有任何问题,可咨询财新小助手哦
小助手小蓝
小助手卷卷
往期精彩推送↓
财新热点 | 人民币汇率“破7”,全网都沸腾了,你还没搞明白咋回事呢?
蔡徐坤vs周杰伦,idol大战结束了,你需要知道的知识还有很多
财新热点 | 甲醛、倒塌…风波不断后,自如还能怎么出现在你的考卷上?
财新热点 | 格力奥克斯空调大战,除了“吃瓜”我们还要“吃”透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