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热点丨敲黑板!看电影学知识,“IP”改编仍是爆款
大家最近看电影了吗?虽然考研要勤奋,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哈。最近上映的电影中,最令人关注的,无疑是由知名IP改编而来的《诛仙I》了,从游戏,到电视剧,再到如今的电影,《诛仙I》从一开始就带着不低的热度,满载着大家的期待值,更别提还有新晋流量演员的加成了。还没上映的时候,就已经接连上了微博热搜榜。
《诛仙I》于9月13日,正式在各大院线上档播映,自上映日起,直至9月19日,连续获得单日票房冠军,票房破3亿仅用时4天10时51分,一路领跑中秋档。
作为一个已经拥有书籍、游戏和电视剧多种作品形式的大IP,电影《诛仙I》的成功离不开IP的功劳。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解读一下IP这个年年会考又年年有新发展的热门考点。
“IP”的相关概念
IP是什么
IP是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泛指文化产业领域中文学小说、音乐歌曲、影视动漫、电子游戏等方面的内容版权。“IP 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但不管形式如何,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一定是拥有一定知名度、有潜在变现能力的东西。
简单来说,IP指的就是已存在的作品故事、内容素材。2015年暑期档,由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花千骨》电视剧在湖南卫视开播,创造了我国电视周播剧的最高收视纪录。随后改编自南派三叔经典小说的《盗墓笔记》,在爱奇艺平台上线两分钟点击量便达到了2400万,仅仅22小时便轻松过亿,整季播放量更是突破20亿大关。在大银幕方面,IP电影更是接连上映,如《小时代4》《栀子花开》《道士下山》《九层妖塔》《鬼吹灯之寻龙诀》等,均斩获了不俗的票房收入。热门IP剧,乃至现象级IP剧的表现,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IP领域,影视业兴起了一股IP热潮。
2
IP 类型有什么
近年来,IP资源的类型更趋多元化,来源更为多样,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至游戏、综艺、漫画、品牌等。现阶段影视业的 IP 类型主要分为几种:
文学类IP,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左耳》等青春题材电影均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
音乐类IP,高晓松、何炅的同名歌曲《同桌的你》《栀子花开》均已改编为电影上映,而水木年华的经典歌曲《一生有你》业已启动大电影计划;
游戏类IP,最早可以 追溯到 2004 年的《仙剑奇侠传》,近些年的则以《轩辕剑》《古剑奇谭》、《诛仙》为代表;
综艺类IP,是随着几档现象级综艺节目而兴起,《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热门节目通过改编,纷纷从小荧屏走向了大银幕。
IP改编影视剧大热的原因
参与式的“使用与满足”
哈罗德·门德尔松在《大众娱乐》中提出,人们需要娱乐所提供的放松和无害的空间,以舒缓日常生活的紧张。少数人可能会沉浸于娱乐中而深受其害,但是没有娱乐,这类人也会对其他事物上瘾。身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是 IP 剧设定的主体受众群。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作家或者过一把导演瘾。他们对于 IP 的发展贡献了力量。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在宣传时,受众从来都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客体,而是积极的、能动的群体,以往传播中传受双方单一的线性传播模式在这里被打破,传受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影视公司利用 IP 在网络上的人气,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式的营销,满足受众心理需求,提高 IP 剧的关注度,进而增加票房或收视。
2
传播的议程设置与二次传播
IP改编影视剧的传播效果,不仅依赖于IP的受众吸引力,网络营销的议程设置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网络时代的议程设置充分体现了互动性,通过活动的策划以及微博营销等方式,形成线上线下的互动,制作方能根据收到的反馈对作品及时修改,迎合受众兴趣,为影视剧积累稳定的观众基础。
一些IP剧的粉丝自发地在网上为此剧及剧中演员建立贴吧,发布影评,绘制剧中人物卡通肖像等,这些都形成了对 IP 剧的二次传播。通过影视公司的议程设置和网友的二次传播,IP 剧的传播效果得到极大提升。
3
对权威艺术的消解
本雅明的机械复制艺术论认为,在“艺术的裂变时代”,复制技术的扩张导致艺术作品“灵韵”的丧失。但同时,它具有一定的解放意义,打破了传统的崇拜性的权威艺术,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民主的“流行文化”。意义不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可以被质疑的,意义产生于消费,而非生产方式。受众在观看有历史依据的影视作品或经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时,会由于缺乏对历史和名著的了解而缺乏话语权。但在观看网络IP剧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由评价。
4
粉丝经济的狂欢
IP改编影视剧的主角一般都是拥有强大粉丝号召力的明星。时代催生的粉丝狂欢现象,喜欢就去追随和支持,为偶像打榜冲击数据。就拿电影《诛仙》的主演之一肖战来说,今年夏天的一部《陈情令》(也是有IP改编而来)让他成功有了姓名,基于他庞大的粉丝流量,电影制作的各方资本就可以借此收割大量利益。
影视业“IP热”的风险
IP 资源选择风险
在当下“言必称IP”的影视业,几乎每天都有新的IP剧开拍或上映,营造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市场景象。不过看似繁荣的IP市场却是鱼龙混杂,虚假泡沫充斥其中。并非所有的 IP 都是好 IP,也并非所有的 IP 都具有改编价值。IP 资源的同质化、模式化现象严重,故事题材、内容情节几近相同,“譬如当今的网络文学,一眼望去文章数量极其惊人,可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它们基本都集中在魔幻、修仙等题材,内容也是千篇一律...... 在所谓的热 IP中,真正带有再创造价值的其实屈指可数。”
在IP热的风潮下,大量缺乏实质内容的劣质IP也借机营销炒作,难以想象类似“俄罗斯方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口号式、概念式 IP 具备多少故事内涵和受众基础。即使是一些热门IP,如“诛仙”“星辰变”等仙侠系列IP,“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盗墓系列 IP,由于原著作品叙事风格宏大、想象力奇特,但很可能囿于政策限制,在改编为影视剧的过程中难免失去原作的精神内核,故事情节和场景画面也难以在荧屏上逼真呈现,增加了 IP 资源的价值实现风险。
2
IP 剧内容开发风险
在 IP 热的浪潮下,一些影视公司认为只要拥有了热门 IP,就能赢得高收视、高收益, 从而不惜余力抢占 IP 资源。IP 价格的虚高不下,大幅增加了 IP 剧的制作成本,影视公司不得不在内容制作上缩减支出,甚至流于“粗制滥造”。部分影视公司虽然占据热门IP,却没有真正投入精力去打磨故事内容,仅仅热衷于“短平快”式开发,以 IP 之名进行炒作宣传。
大多数IP资源脱胎于网络平台,语言风格、叙事逻辑和内容架构更加自由松散,“有的改编限于简单复述、拘泥原作”“一些影片或内容庸俗,内涵思想肤浅...... 一味满足观众的猎奇心态,品质低劣”,这样的IP剧只能造成对IP品牌价值的损耗。电影版《何以笙萧默》上映后,其照搬照抄原作的生硬台词就颇受抨击;《盗墓笔记》虽然取得了可观的收视成绩,但是粗糙的制作内容仍然遭到了不少受众的诟病,其混乱的故事结构、劣质的画面特效,频繁出现的植入广告,与受众的心理期望形成巨大落差,“盗墓笔记”变“护宝日记”,“五毛钱特效”“让编剧赶快搬家”等吐槽评论、负面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刷屏。
3
“I P 热”冲击影视生态风险
IP热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影视生态环境。在传统的影视创作流 中,编剧须对作品的故事内容负责,往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打磨剧本。现阶段影视公司疯狂投入 IP 剧,确实省时省力,但无形中也会对编剧,乃至影视业的原创意识、原创能力造成破坏。IP热的风行,实际上是在“回头看”“炒冷饭”,榨取已有作品内容的剩余价值,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影视行业创新力的匮乏。
近年来,《西游记》等四大名著接二连三被翻拍、被改编,“传承经典”的背后是难以“推陈出新”。在 IP 热的驱动下, 业内资本纷纷流入 IP 剧,一些真正具有好内容的原创作品、严肃作品却是无人问津。影视行业浮躁之气日盛,纷纷追逐“短平快”式的生产方式,难以沉下心来打造“十年磨一剑”的艺术精品。部分制作方甚至投机取巧,疯狂利用粉丝经济,借 IP之名行圈钱之实。
结语
今年的影视圈大形势,大家应该有所察觉,恰逢建国70周年,主打的题材是“”献礼”、“祖国”,所以像类似《诛仙》这种IP改编的影视剧形势并不是很好,进入所谓的寒冬期。虽然有一方面政策调控的原因,但更多的应该从自身找问题,经过2014年之后的爆发式增长,到现在进入冷淡发展的阶段,明显观众已经进入倦怠期,变得没有那么容易讨好了,大量的粗制滥造只会让观众流失的更快。在这个内容为王时代,还是要稳扎稳打,用精心换精品。
如有任何问题,可咨询财新小助手哦
往期精彩推送↓
清华媒介经营与管理MJC | 抓住不甘平凡的那一丝热血战魂,清华也没那么高不可攀
财新热点 | 人民币汇率“破7”,全网都沸腾了,你还没搞明白咋回事呢?
蔡徐坤vs周杰伦,idol大战结束了,你需要知道的知识还有很多
财新热点 | 甲醛、倒塌…风波不断后,自如还能怎么出现在你的考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