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举步维艰的日本经济:现状、症结与展望

张季风 李清如 东北亚研究通讯 2024-03-23


作者:张季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清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邮编:100007)

来源:东北亚学刊 



内容提要:虽然当前日本经济继续保持着恢复基调,但复苏的速度比较缓慢。受全球通胀和日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国内物价显著上涨,对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形成较大压力;由于进口价格大幅上升,对外贸易持续逆差,并带动经常账户盈余明显缩水;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但工资涨幅低于物价上涨幅度。日本经济的萎靡不振与复苏艰难并非始于三年疫情影响,而是泡沫崩溃后长期慢性衰退的延续。超低的经济增长率导致社会总收入增加缓慢,经济活力下挫,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外部经济环境趋于改善,日本国内也在做出适应性调整,但是,日本经济和社会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难以解决,恐难摆脱慢性衰退。

关 键 词:日本经济 物价上涨 对外贸易 日元汇率 工资收入中图分类号:F13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498/j.cnki.dbyxk.2023.04.007

文章编号:2095-3453(2023)04-0080-17

目前日本经济整体有所恢复,但总体上复苏乏力。受世界经济增速减缓以及新冠疫情影响,日本经济的外部环境恶化,特别是受乌克兰危机的影响,能源资源等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导致日本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由于其盟友美国不断加息,致使日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在日元贬值和输入型通胀的共同作用下,贸易逆差急剧增加,经常收支盈余也降至历史低点。2022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为1.0%,虽然保持正增长,但低于预期。国内物价上涨,而实际工资下降,严重影响民生。中国、美国以及欧洲各国经济均在2021年底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只有日本直到2022年底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这足以证明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存在的痼疾与症结并未得到解决,且潜在风险持续上升。展望日本经济前景,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保证持续复苏,对日本政局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巨大。同时,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是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日本经济的走向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也有影响。基于此,本文拟对举步维艰的的日本经济状况、结症和走向做一探讨。

01

日本经济现状与课题

(一)宏观经济缓慢恢复但不及预期

总体来看,目前日本经济保持缓慢恢复态势。如图1所示,2022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为1.0%,为连续两年正增长,对于30多年来一直低迷的日本经济来说,这一增长率也属于“小康”水平。但是,受新冠疫情以及世界经济下行的影响,2022年日本宏观经济增长率远低于预期的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多次预测日本2022年实际GDP增长率在1.7%—2.4%之间,[1] 日本内阁府对2022年度实际GDP增长率的预期值为3.2%,[2]日本央行的预测值则在3.8%左右,[3] 数据说明日本经济恢复势头减弱。

图1  2018年以来日本实际GDP增长率

资料来源:「四半期別GDP速報 2022年10-12月期・2次速報(2023年3月9日)」、内閣府、https://www.esri.cao.go.jp/jp/sna/data/data_list/sokuhou/files/2022/qe224_2/gdemenuja.html [2023-05-10]。

进入2020年之后,新冠疫情的蔓延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各季度经济增长率大起大落。其中,2020年第二季度出现断崖式下降,环比达到-28.2%;第三季度出现恢复性增长,达到24.5%。[4] 到2021年,经济转入平稳增长,2022年新冠疫情得以缓解,但各季度未能保持持续的正增长,而是呈现正增长与负增长交互出现的景象。

从内需和外需对实际GDP增长率的贡献度来看,如图2所示,2018年,内需贡献度为0.6%,外需贡献度为0.0%,说明经济增长主要由内需拉动。2019年,受消费税增税影响,内需贡献度降为0.0%。外需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基本为零或者为负。2020年,新冠疫情对内需的打击非常大,内需贡献度降为-3.5%,外需贡献度也降为-0.8%。2021年,内需和外需均有所扩大,对实际GDP增长率的贡献度分别为1.1%和1.0%,外需贡献度转为正值,说明国际经济环境改善、全球和区域供应链恢复、各国经济社会活动重启等因素对日本经济起到积极作用。但是,2022年外需明显拖累经济增长,贡献度为-0.6%,内需的贡献度为1.6%。

图2  2018年以来内需与外需对日本实际GDP的贡献度

资料来源:「四半期別GDP速報 2022年10—12月期・2次速報(2023年3月9日)」、内閣府、https://www.esri.cao.go.jp/jp/sna/data/data_list/sokuhou/files/2022/qe224_2/gdemenuja.html [2023-05-10]。

(二)个人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个人消费占日本GDP的比重接近六成,这在战后以来一直是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个人消费长期处于低迷状态。2020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个人消费大幅下降,增长率降至-4.7%,下降幅度超过同年实际GDP的整体下降幅度。2021年增长率为0.4%,2022年继续保持正增长,且增长率有所提高,为2.1%,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个人消费额为293.9万亿日元,低于疫情前2019年300.7万亿日元的水平,说明个人消费尚未充分恢复。[5]

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与其他原因造成的经济危机有所不同,主要表现是感染扩大和经济社会活动受阻而造成的需求蒸发。疫情下,居民外出和交通物流受到限制,饮食业等服务场所营业时间缩短,社会活动的举办以及场所和设施的利用等均有严格规定,造成以消费为中心的需求缩水。因此,个人消费受疫情影响非常明显,并且随疫情形势而产生较大波动。2022年四个季度,个人消费换算为年率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3.7%、6.6%、0.1%、1.3%,尽管处于正增长状态,但波动幅度较大。

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消费受疫情冲击最为明显。近年来,访日外国游客人数迅速增加,由2011年的622万人逐年上升至2019年的3188万人,成为支撑日本旅游业的重要来源。[6] 2019年,访日外国人在日本的消费总额达到48135亿日元,接近当年日本GDP的1%。[7] 新冠疫情爆发后,访日外国游客数量骤减,2020年降至412万人,较2019年减少87.1%,2021年更是降至25万人,较2019年减少99.2%。2022年虽有所恢复,但与2019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另外,过剩储蓄也是影响个人消费的一个因素。以2015—2019年的家庭储蓄变动趋势为基准, 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日本家庭累积的过剩储蓄达到47.3万亿日元。[8] 说明在疫情冲击下,虽然政府对居民发放补贴,并且采取一系列应对疫情的措施,但是由于外出和社会活动限制,再加上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不安感,居民更倾向于储蓄,个人消费也因此受到阻碍。

(三)企业设备投资

企业设备投资是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日本GDP中所占的比重约为15%—16%。2010—2019年,日本企业设备投资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013年出台的“安倍经济学”提出三年内设备投资额增加10万亿日元,这一目标在2015年基本实现。2016年之后又出现新一轮的设备投资高潮。2019年设备投资依然比较坚挺,这一期间,为解决和应对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企业对机器人、人工智能(AI)等方面的投资较大。在这些因素作用下,2010—2019年,企业设备投资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2%。但疫情以后企业设备投资出现大幅度下降,2020年较2019年下降4.9%。2021年缓慢恢复,增长率为0.8%,2022年,随着经济活动的逐渐恢复,企业设备投资较上年增长1.8%。从各季度来看,起伏也比较大。2022年四个季度,企业设备投资换算为年率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1%、8.8%、6.3%、-2.0%。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2022年各季度设备投资额还有不小差距,说明虽然企业设备投资出现复苏迹象,但复苏势头仍然较弱。[9]

从投资计划和先行指标来看,在一些行业,企业设备投资已经出现明显回暖的趋势。根据2022年12月日本银行的调查,2022年度日本制造业企业的设备投资计划增加20.3%,非制造业增加12.1%,全产业增加15.1%,出现明显好转,说明企业正在积极增加设备投资计划。[10]

从先行指标来看,作为机械设备投资先行指标的机械设备订货额,2022年出现上升趋势。其中制造业由于出口和生产的持续增加而带动机械设备订货额出现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非制造业中,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运输业仍然比较薄弱,建筑业以数字化、省力化相关投资为中心呈增加趋势,批发零售业以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扩大为背景,相关设备投资也在缓慢增加。在作为建设投资先行指标的建筑开工、工程费预定额方面,虽然饮食、住宿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仍然比较薄弱,但由于物流设施的增加和城市再开发项目的推进,整体也在恢复。[11]

(四)进出口贸易低迷,贸易逆差激增

日本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对外贸易在日本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出口一直是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出口能否扩大主要取决于国际经济形势。从世界经济形势来看,疫情之后全球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日本对外贸易环境趋好,出口和进口贸易双双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态势。但贸易收支已从2020年的顺差转为逆差。受乌克兰危机影响,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大宗商品涨价,导致日本进口金额激增,2022年贸易逆差高达20万亿日元。据日本财务省统计数据,2022年,日本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为98.17万亿日元,较上年增长18.2%,进口额为118.14万亿日元,较上年增长39.2%,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已经大幅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12]

图3  2022年1—12月日本出口增长率、进口增长率及贸易差额

资料来源:「報道発表 令和 4年分(確々報)(令和5年3月10日)」、財務省、https://www.customs.go.jp/toukei/shinbun/trade-st/2022/202228g.xml [2023-05-10]。增长率为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同比增长率。

从2022年1—12月的贸易情况来看,如图3所示,2022年1—7月,日本商品贸易出口同比增长率在10%—20%之间,8—11月出口同比增长率则在20%—30%之间,12月回落至11.5%。进口同比增长率除4月和12月在20%—30%之间以外,其他月份进口同比增长率均在30%以上,其中5—10月连续六个月进口同比增长率超过45%。在整个期间内,进口增长率均显著超过出口增长率。从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日本对外贸易连续17个月为逆差。2022年逆差额达到1979年以来的最高值。[13]

2022年8—12月,由于美国提息,日元急剧贬值,再加上乌克兰危机导致的能源价格上涨,日本对外贸易连续五个月为逆差,其中2022年11月的逆差额度达到0.96万亿日元,反映出国际能源价格上涨推高进口商品贸易额的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1年末,日本拥有海外净资产约411万亿日元,海外投资收益可观,近年来主要依靠投资收益弥补贸易逆差,使得经常收支一直保持顺差。[14] 据财务省统计,2016—2019年,日本每年经常收支顺差约在20万亿日元左右,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经常收支顺差有所减少,但仍然达到15.8万亿,2021年则增加至21.6万亿日元。2022年,由于商品贸易逆差迅速扩大,日本经常收支顺差额有所缩水,为11.4万亿日元。[15] 每年数目可观的经常收支顺差对日本经济支撑作用不可小觑。

(五)就业形势两极分化,收入增长仍然缓慢

新冠疫情对饮食、住宿、娱乐以及生活关联服务等行业造成的冲击较大,就业环境出现两极分化。从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的就业人数来看,新冠疫情在日本蔓延以来,正式员工的就业人数虽然有波动,但总体高于2019年的水平;非正式员工的就业人数则大大低于2019年的水平,并且在2021年下半年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16] 从行业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饮食、住宿、娱乐以及生活关联服务等四个行业的就业人数,较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减少50万人左右,2021年第三、四季度较2019年同期减少70万人左右。但另一方面,除接触、外出相关的上述四个行业以外,2021年第二、三、四季度其他行业的就业人数与2019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加。[17]

从劳动供求关系来看,自2010年以来,日本完全失业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5.1%降至2019年的2.4%。疫情之后,日本失业率有所上升,2020年下半年达到3.0%左右,2021年则平均为2.8%。2022年,随着就业环境改善,失业率进一步下降,平均为2.6%。[18]

从工资收入来看,人均名义工资在2020年第二季度大幅下降后,出现缓慢回升,反映出经济活动整体好转,但是仍然显著低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并且2021年下半年又再次出现下降趋势。2022年人均名义工资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反映出经济活动整体好转。虽然名义工资出现增加的趋势,但是,实际工资受物价上涨的影响仍然在下降。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数据,2022年,日本名义平均工资比去年上升2.0%,但去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平均工资比去年下降1.0%,说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购买力进一步减少。[19]

02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症结分析

日本经济的萎靡不振与复苏举步维艰并非始于三年疫情影响,而是泡沫经济崩溃后长期慢性衰退的延续。对于日本是否失去了20年或30年的说法还很难下最终结论,但长期低迷却是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日本经济问题的结症恰恰就在于超低速增长。如图4所示,在1956—1973年的高速增长阶段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1%,1974—1990年的中速增长阶段年平均增长率也在4.2%的水平。但是,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一蹶不振,陷入长期低迷状态,1991—2021年的30年,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7%。超低的经济增长率导致社会总收入增加缓慢,经济活力下挫,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可以说,30多年来日本出现的一切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盖源于此。

图4  日本经济增长率长期变化

资料来源:内閣府。图中数据为简单平均增长率的年度值。1980年度以前数据参见:「平成12年版国民経済計算年報」(63SNAベース );1981—1994年数据参见:「年報(平成21年度確報、93SNA )」;1995-2021年数据来源于2008SNA以后的各年版;2022年1-3月数据参见2次速报值(2022年6月8日公布)。

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当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是多因一果、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例如,收入减少,既是经济低迷的产物也是经济低迷的原因。简单来说,这些原因可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大类,如图4所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的追赶任务已经完成,后发优势丧失,国内市场饱和,经济增速递减规律的作用、天灾人祸、人口老龄化、国际环境恶化等原因均属于客观因素,而经济政策失误、政府领导人将工作重心放在发展经济以外的地方,争做政治大国、修宪、遏制中国等因素则是主观因素。仅从经济因素来看,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不足、居民收入减少、企业生产下降、创新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下降,都是造成经济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总需求和总供给不足,又是由于居民收入减少、企业设备投资减少、创新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下降、市场饱和等因素造成。国际环境恶化导致出口和生产减少,从而使得企业设备投资需求减少、国家税收减少。就业机会减少、非正式就业增加,虽然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社会总收入并未上升,使得居民实际收入减少、导致消费疲软,从而迟迟难以摆脱通缩状态。收入减少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使得消费疲软、总需求不足、还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而经济长期低迷,国家税收收入减少,财政支出扩大,政府债务不断膨胀。加之,地震等灾害需要巨额政府支出,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会保障支出不断膨胀从而对财政支出产生压力。政府为了稳定执政基础、提高支持率频频采用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经济的方式,这些都导致财政支出迅速增加,政府债务累积,反过来又加剧社会不稳定性,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

图5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机制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如前所述,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且难以自拔,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的后发优势结束、经济增速递减规律、人口老龄化以及国际环境恶化等客观原因是世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如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并未发生类似日本的长期经济低迷。至于经济政策的失误,比如说,在泡沫经济生成以及刺破泡沫导致经济硬着陆、大量发行国债导致财政困境等方面的政策失误是显而易见的。除此以外,长期的工资低迷恐怕也是日本经济超低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之一。据OECD的统计,1997—2016年的20年间,美国工资增加15.3%,德国增加16.3%,法国增加26.4%,英国增加25.3%,瑞典更是增加了38.4%,而同期日本却下降了10.3%。[20] 另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1996—2015年期间,平均实际经济增长率为0.8%,而实际现金工资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0.7%,即工资的上涨低于经济增长。[21] 2022年日本名义工资上涨2.1%,但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实际工资反而下降了0.9%。在“安倍经济学”实施的近十年来,日本推行日元贬值政策,意图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以扩大出口。如图5所示,其基本逻辑在于,通过外需增加,带动日本国内生产扩大,从而使得企业增加设备投资和员工雇佣,并且获得更大的生产经营收益。雇佣增加意味着就业人数的增加,就业人员的工资收入也可获得改善。同时,企业收益扩大对员工工资收入增加应该产生更直接的效果。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会产生扩大消费的效果,进一步促进物价上涨,从而摆脱通胀,进入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但目前的情况是,如图5所示,虽然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但传导至员工工资收入增加的路径断裂,企业收入并未还原给社会。因此,无法实现企业收益扩大、雇佣增加从而使得员工工资收入增加进而使得消费扩大、物价上涨,最后传导至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循环的效果。由于实际工资下降,居民无法扩大消费,必然引起持续通缩,导致景气循环断裂,使经济发展陷入螺旋式紧缩恶性循环。

03

日本经济展望

未来的日本经济依然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机遇主要来自外部经济环境趋好,疫情后被抑制的内需可能迸发出来,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也可能成为日本经济的新增长点;挑战主要来自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和能源价格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也可能对刚进入复苏轨道的日本经济造成打击。

图6  日本经济陷入螺旋式紧缩恶性循环机制图示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一)日本经济短期走势

2023年1月,日本央行发表《经济与物价形势展望》指出,虽然受到资源价格飙升和海外经济减速的压力,但在疫情和供给制约的影响缓和的基础上,在宽松的金融环境和政府的经济对策的支持下,预计日本经济将会逐渐复苏。此后,在从收入到支出的积极循环机制逐渐增强的基础上,日本有望实现超过潜在增长率的经济增长。

在个人消费方面,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除正式员工数量继续增加以外,面对面型服务部门的恢复,非正规雇佣员工的增加趋势也将更加明确。再加上,由于劳动供求关系紧张、劳动力不足现象加剧和物价上升,工资上升速度将会加快,因此预计雇佣者收入会继续缓慢增加。在这样的基础上,个人消费虽然受到物价上升带来的来自实际收入方面的下行压力,但在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基础上,三年疫情积累的储蓄将支撑需求的持续增加。此外,政府对汽油、电力、城市煤气费的负担缓和政策和全国旅游支持政策等也将为个人消费提供支持。

从企业部门来看,虽然海外经济由于世界性通货膨胀压力和各国中央银行加息的影响等而减速,但是出口和生产在供给制约的影响缓和的基础上,在汽车等高水平订单的支持下,将继续维持增加基调。企业收益虽然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响而面临压力,但随着需求的显现化、经济活动的持续改善,虽然行业间存在一定差距,但整体来看,将维持高水平。在此基础上,设备投资除了缓和的金融环境支撑外,也有供给制约的缓和,包括人手不足的应对、数字相关的投资、脱碳化相关的研究开发投资、供应链强韧化的投资在内,将继续增加。

鉴于疫情后全球经济社会活动趋于正常化,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日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趋好。因此,2023年日本经济持续复苏的可能性较大。根据2023年1月IMF的预测,2023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约为1.8%。[22] 日本内阁府和日本银行对于2023年度日本实际GDP增长率的预测值则分别为1.5%和2.0%。[23] 个人消费预计会比2022年度增长2.2%。设备投资则受到数字化和去碳化领域官民合作的提振,预计大幅增长5.0%。消费者物价的上涨率为1.7%。政府推出的减轻电费和燃气费负担措施也会发挥效果,预计增幅将较2022年度预测值(3.0%)有所收窄。

(二)中长期日本经济展望

对于中长期日本经济的展望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影响因素:其一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即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其二是日本潜在经济增长率能否提高,亦即困扰日本经济发展的长期痼疾能否治愈或缓解。

从日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随着疫情后世界经济进入复苏和增长轨道,特别是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态势,是促进中长期日本经济发展的利好因素。而且,日本自身也在积极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即便是在经济环境相对不利的2020年前后,也相继完成了日欧EPA、CPTPP、RCEP、日英EPA等自贸协定的签署,并且推动CPTPP扩容进入实质性阶段,对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引领的全球经济变革也在积极进行准备。虽然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也会为国际环境带来变数,但相对来说,日本外部经济环境仍然可期。

然而,日本国内经济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制约经济发展的长期痼疾几乎无一得到解决,有些甚至越来越严重。

其一是人口少子老龄化问题。根据日本总务省发布的《2022年版高龄社会白皮书》,2021年10月,日本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28.9%。[24] 自2016年起,日本每年新出生人口跌破100万人,2019年起跌破90万人。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2023年2月的统计速报值,2022年,日本新出生人口为79.97万人,自1899年有记录以来首次降至80万以下。[25] 随着少子老龄化迅速发展,劳动年龄人口和总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国内市场萎缩等问题逐渐显性化。另一方面,政府在养老年金、医疗、护理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持续增长,导致社会保障费用膨胀,财政面临巨大压力。在2022年度财政预算中,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33.7%,即约1/3的财政支出被社会保障相关费用占据。[26]

其二是长期债务问题与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隐患。2022年度,日本国债余额已经突破1000万亿日元;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保障基金在内的一般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在2022年已经达到263.9%,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为最高。[27]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疫情的冲击,日本央行不得不采取更大力度的宽松政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距离退出异常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口”越来越远。从财政政策来看,为应对疫情,日本政府曾多次出台超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政策,在岸田政府下,又提出“先考虑经济增长、再考虑财政健全”的口号,这就造成财政收支差距扩大,政府债务不断累积,实现基础财政平衡转为盈余的财政健全化目标遥遥无期。

其三是创新能力增速趋缓。近年来,日本科技创新实力、显性科技创新成果数量的增速相对趋缓。在一些创新指标方面,中国开始超越日本。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2007年日本创新指数排名全球第3位,但是之后排名便趋于下滑。2019年,中国在全球的创新指数排名首次超过日本,排名第14位,日本排名第15位;2020年,中国继续保持第14位,而日本则降至第16位;2021年,日本排名有所回升,升至第13位,中国则继续上升至第12位,排名仍然超过日本。[28] 而根据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NISTEP)发布的《科学技术指标2021》统计,2017—2019年日本发表论文的平均数量与十年前的2007—2009年相比,国际排名有所下降,高质量论文数量(排名前10%的高被引论文数量)的排名则显著下降,位居全球第十位。但是,日本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大学与私营企业的合作项目数量、研发经费不断增长,产学研合作愈加深化。在过去十年中,日本在专利家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申请的专利)数量上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29] 可见其科学成果受国际认可度较高,科学技术实力仍不容小觑。

其四是潜在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据日本银行的测算,自泡沫经济后的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潜在经济增长率基本呈下降趋势,第二次安倍内阁上台后的2013年以后有所回升,最高点出现在2015年前后,达到1%左右,但此后又开始下降,到2020年已经降至0.0%—0.1%左右的低水平,2021年和2022年有所恢复,但仍为0.2%—0.3%左右的水平。[30] 主要原因在于虽然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小幅上升,但是伴随着“工作方式改革”,劳动时间出现减少的趋势,再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设备投资减少,资本存量的增速减缓。今后,数字化转型逐渐推进以及资源分配更加有效率性,TFP增长率有望持续缓慢上升;劳动时间减少的趋势将逐渐缓和,资本存量增长率也将出现循环性提高。在这些因素支撑下,预计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会有望缓慢回升。但是,包括应对数字化和气候变化在内,面向疫情后的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革新和生产要素流动等,目前仍处于缓慢进展或者停滞状态,对于未来推动TFP增长率上升的因素,如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等,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未来日本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会在一段时期内处于较低水平,能否持续回升仍有待观察。

总体来看,中长期的日本经济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中国经济的高质量稳定发展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机遇,而且日本也为适应全球经济复苏、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新形势,加速了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并取得实际进展,为日本经济与东亚、亚太、欧洲、北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打下基础。但是,日本国内经济环境并不乐观,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难以解决。受国内市场狭窄所限,个人消费难以大规模提高;人口深度老龄化趋势基本无法逆转,社会保障基金的缺口会越来越大,经济活力减弱,整个社会的不安感也在增强。在财政金融领域,日本的财政状况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差的,政府长期债务负担早已成为高悬在日本政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疫情以来又增发数以百万亿日元的巨额国债,使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可以说,不断增加的长期债务负担正在成为掣肘日本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集中于短期纾困目标,现有政策微观上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支撑有限,宏观上政策工具失效,可能遭遇潜在经济风险显性化问题。再加上地方经济不振、创新能力减弱、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等难题的长期困扰,中长期的日本经济恐怕难以摆脱长期低迷、慢性衰退的命运。

04

结语

日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恢复经济。日本是外需主导型经济,出口对日本经济至关重要。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经济景气循环一般遵循 “出口扩大→生产扩大→设备投资扩大→雇佣扩大→收入扩大→个人消费扩大”的路径完成,反之亦然。扩大出口是日本实现经济复苏的突破口。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重要的投资伙伴。笔者认为,加强中日经贸合作对日本促进经济复苏具有特殊意义,也有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犹存,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依旧,但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是确定的。2022年,在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巨大压力下,中国经济实现3%的正增长。在中日双边贸易方面,2020年,中国再次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在日本出口总额中占比超过20%,这一趋势在2021年和2022年继续保持,对华进口额占日本进口总额的比重则接近25%。同时,区域供应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RCEP的签署和生效为中日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在RCEP框架下,中日之间首次建立起双边自贸关系,有利于促进中日供应链深度融合,共同维护区域供应链稳定。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加强中日经贸合作十分必要。事实上,中日经贸合作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双边贸易来看,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近年来,日本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到2022年仅有4.8%,在中国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只有6.8%,中日贸易仍有潜力可挖掘。[31] 从投资来看,近几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年均30多亿美元,尚不足高峰年2012年73.5亿美元的一半,中国对日直接投资一直处于每年2亿—3亿美元的低水平,虽然2021年出现显著增长,但累计总额也仅有50亿美元左右,可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主要合作领域来看,应重点加强中日两国在产业链完善、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医疗康养、数字经济以及第三方市场的合作。从当下来看,以做好2023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5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RCEP等区域合作平台,推动中日韩FTA谈判进程,提升中日经济合作的质量与水平,促进中日两国经济的发展,为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orld Economic Outlook,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

[2] 「令和4年度の経済見通しと経済財政運営の基本的態度(令和4年1月17日閣議決定)」、内閣府、https://www5.cao.go.jp/keizai1/mitoshi/2021/r040117mitoshi.pdf [2023-05-10]。

[3] 「経済・物価情勢の展望(2022年1月)」、日本銀行、https://www.boj.or.jp/mopo/outlook/gor2201b.pdf [2023-05-10]。

[4] 「四半期別GDP速報 2022年10—12月期・2次速報(2023年3月9日)」、内閣府、https://www.esri.cao.go.jp/jp/sna/data/data_list/sokuhou/files/2022/qe224_2/gdemenuja.html [2023-05-10]。

[5] 「四半期別GDP速報 2021年10~12月期・1次速報(2022年2月15日)」、内閣府、https://www.esri.cao.go.jp/jp/sna/sokuhou/sokuhou_top.html [2023-05-10]。

[6] 「訪日外国人旅行者数・出国日本人数」、観光庁、https://www.mlit.go.jp/kankocho/siryou/toukei/in_out.html [2023-05-10]。

[7] 「訪日外国人消費動向調査」、観光庁、https://www.mlit.go.jp/kankocho/siryou/toukei/syouhityousa.html [2023-05-10]。

[8] 神田慶司等「日本経済見通し:2023年2月」、大和総研、https://www.dir.co.jp/report/research/economics/outlook/20230222_023645.pdf [2023-05-10]。

[9] 「四半期別GDP速報 2022年10—12月期・2次速報(2023年3月9日)」、内閣府、https://www.esri.cao.go.jp/jp/sna/data/data_list/sokuhou/files/2022/qe224_2/gdemenuja.html [2023-05-10]。

[10] 「全国企業短期経済観測調査(2022年12月)」、日本銀行、https://www.boj.or.jp/statistics/tk/gaiyo/2021/tka2212.pdf [2023-05-10]。

[11] 「経済・物価情勢の展望(2022年1月)」、日本銀行、https://www.boj.or.jp/mopo/outlook/gor2201b.pdf [2023-05-10]。

[12] 「報道発表 令和4年分(確々報)(令和5年3月10日)」、財務省、https://www.customs.go.jp/toukei/shinbun/trade-st/2022/202228g.xml [2023-05-10]。

[13] 「報道発表 令和 4年分(確々報)(令和5年3月10日)」、財務省、https://www.customs.go.jp/toukei/shinbun/trade-st/2022/202228g.xml [2023-05-10]。

[14] 「令和3年末現在本邦対外資産負債残高の概要(令和4年5月27日)」、財務省、https://www.mof.go.jp/policy/international_policy/reference/iip/data/2021_g.htm [2023-05-10]。

[15] 「国際収支状況」、財務省、https://www.mof.go.jp/policy/international_policy/reference/balance_of_payments/index.htm [2023-05-10]。

[16] 「経済・物価情勢の展望(2022年1月)」、日本銀行、https://www.boj.or.jp/mopo/outlook/gor2201b.pdf [2023-05-10]。

[17] 「ウィズコロナ下での世界・日本経済の展望(2022年2月)2021~2023年度の内外経済見通し」、三菱総合研究所、https://www.mri.co.jp/knowledge/insight/ecooutlook/2022/20220216.html [2023-05-10]。

[18] 「労働力調査(詳細集計)2022年(令和4年)平均結果」、総務省統計局、https://www.stat.go.jp/data/roudou/sokuhou/nen/dt/index.html [2023-05-10]。

[19] 「毎月勤労統計調査 令和4年分結果確報(令和5年2月24日)」、厚生労働省、https://www.mhlw.go.jp/toukei/itiran/roudou/monthly/r04/22cr/22cr.html [2023-05-10]。

[20] 日本全国劳动组合总联合会根据OECD数据计算。

[21] 参见日本劳动厚生省官方网站。

[22]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Update January 2022”,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Issues/2022/01/25/world-economic-outlook-update-january-2022 [2023-05-10]。

[23] 「令和4年度の経済見通しと経済財政運営の基本的態度(令和4年1月17日閣議決定)」、内閣府、https://www5.cao.go.jp/keizai1/mitoshi/2021/r040117mitoshi.pdf。「経済・物価情勢の展望(2022年1月)」、日本銀行、https://www.boj.or.jp/mopo/outlook/gor2201b.pdf [2023-05-10]。

[24] 「令和4年版高齢社会白書(全体版)」、内閣府、https://www8.cao.go.jp/kourei/whitepaper/w-2022/html/zenbun/index.html [2023-05-10]。

[25] 「22年の出生数、初の80万人割れ 想定より11年早く」、『日本経済新聞』、2023年2月28日。

[26] 「令和4年度予算政府案」、財務省、https://www.mof.go.jp/policy/budget/budger_workflow/budget/fy2022/seifuan2022/index.html [2023-05-10]。

[27] 「我が国の財政事情(令和5年度予算政府案)(令和4年12月)」、財務省、https://www.mof.go.jp/policy/budget/budger_workflow/budget/fy2023/seifuan2023/04.pdf [2023-05-10]。

[28] 《全球创新指数》2007年至2021年报告,WIPO,https://www.wipo.int/global_innovation_index/zh/ [2023-05-10]。

[29] 「科学技術指標2021」、日本科学技術・学術政策研究所、https://www.nistep.go.jp/research/science-and-technology-indicators-and-scientometrics/indicators [2023-05-10]。

[30] 「需給ギャップと潜在成長率」、日本銀行、https://www.boj.or.jp/research/research_data/gap/index.htm [2023-05-10]。

[31] 《2022年12月进出口商品国别(地区)总值表(美元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站,2023年1月18日,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zfxxgk/2799825/302274/302277/302276/4807727/index.html [2023-05-10]。


- END -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往期精彩-研究分享


 金元植:韩国型价值观外交——超越价值观和国家利益的二分法

 唐永亮 王振涛: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学术交流——以日本研究为中心

 李永春:金正恩时代朝鲜的“人民群众第一主义”

 唐晓:韩国国防工业的过去与未来

 王禹浪 张佳慧: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四十年概述

 芭丽莎卡娃:当代俄罗斯史研究的帝国视角探析

 李熙玉:阵营化保护主义的出口,对东亚多边合作的再思考

 孟晓旭:岸田政府“印太战略”的经济安全指向及对中国的影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