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2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1983年的洪水
汉水伊家|文
当时,听大人们讲,是由于汉江上游的几个县城遭遇了水灾,这些漂浮物全是从上游冲下来的。我们虽然住在汉江岸边,但房屋都距水面比较高,历经多次洪灾,只出现过山体滑坡、塘堰破溃、田埂垮塌外,未出现人员、家畜和家禽的伤亡。
因此,1983年的那场洪水,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悲伤的记忆和感同身受,而更多的是每天陪着大人到河里捞木柴、玩具、水果等。由于我父亲是个村医,我捡回许多药物,如银翘解毒片、藿香正气水等,而治烧伤的药膏京万红,我是第一次见到。
1998年,我已20多岁,已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家乡又发生了一次大洪水,看到许多塘堰、田埂、水渠、道路、庄稼被冲毁,树木被吹断,吹倒,四处一片狼藉,我想到1983年的洪水,想到在那次洪水中失去家园和生命的人们,有了感同身受的共情。于是,我开始了对1983年那场洪水的追寻。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我在袁凌的两本书中找到了有关1983年那场洪水的详细记载:
江水温良的施与之外,连灾难过久了,也会变成温情的一部分。1983年安康大洪水的记忆,除了官方由保密到搜集的转变,也在普通人心中回流延伸。
王耀福是住在东城墙里的菜农,7月31傍晚,看着江水沉默却不可遏制地浸上东堤,许多老人却不想离家,因为汉江四百年来没涨过足以冲垮城墙的洪水。他们只是把家什和自己搬上了楼。坐等水退。
王耀福和一群断后的年轻人往新城跑的时候,东堤已经决开了一个喇叭口,看着水头在身后追逐上来,一直到坡上,水涨一步人退一步,不动声色却令人胆寒地一寸寸吃掉了老城,几乎听不到房屋倒塌和人声呼喊。
直到天黑之后,电石厂爆炸,火球一团一团冲上半空,照出水打垮了的草房在漩涡里忽忽打转。还有一些与蛇和鸟兽同栖在树上的人,才知道那黑暗幕布下面的灾难,不知有多少生灵灭顶。[见袁凌《青苔不会消失.汉水的祈祷》P146]
东关一带的回民区,是我不大深入的。在大堤上眺望,中心地带耸峙的清真寺,带着淡绿色穹顶,闪着黄色光线,俯瞰着一片屋顶。想到当初,主人和动物都待在快要淹没的屋顶上,看见不能想象的水头扑过老城堤,像拔蘑菇一样拔起了那些木头墙壁,街区在第一波浪头中已经消失了。刚才在相邻屋顶上呼救的邻居,平时或许还吵过架,留存恨意,这会儿随着房子一起滑落进黑色漩涡里,心里或许还掠过一丝快意,马上却是更大的恐惧,在落水之前完全吞没了自己。我想是这样的恐惧引起了末日和方舟的设想。[《见袁凌《在别处.洪水》P165]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还没有互联网,还没有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感谢袁凌老师用文字记录下了1983年那场洪水的悲壮场景。
在互联网和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河南郑州洪灾的消息瞬间占满了朋友圈和微信群,牵动着上亿中国人的心。各地纷纷组织人力、物力,紧急驰援河南,谱写出一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壮丽诗篇。这与广大网民把各地方受灾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出来,让相关部门迅速、果断地作出决策,密不可分。
如果仅凭某主编轻描淡写地讲道:“极端天气导致洪灾是必然的”和某主播信心满满地说:“这次应对很有样,做到了科学应对,各项措施准备充分”估计现在仍有许多灾民仍在水中挣扎和呼喊,等待救援。
稍有点气象知识和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天降骤雨瞬息万变,老天爷根本不会看人的脸色和随着人的意愿,将雨降到何处,降多大量。当年,凤凰古城遭受百年不遇的暴雨侵袭,事后,“气象先生"宋英杰遭到许多灾民的责怪,难道某主编和某主播都忘了么?
时穷节乃现,危难见真情。面对十万火急的水灾,某主编和某主播的淡定和冷漠,实在令人寒心。而受灾群众迅速展开的各种自救行动,让人感动,令人心慰。看到一群人,组成一个小舟的模型,抬着一个貌似受了伤的女同志,在激流中蹒跚前行的视频,我顿时热泪盈眶。
面对各种灾难,只有及时、准确地告诉人们更多的事实真相,才会让人们对自己面临的各种险情,作出正确地研判,自救或等待救援,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也只有告诉人们事实真相,才会带给人们更多地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而避免同样的灾难,一次又一次重复地发生。
在每次重大灾难面前,总少不了许多自干五对热心网民和爱心人士的指责和冷嘲热嘲,不是给对方扣上一顶“给敌对势力递刀子”的帽子,就是嘲笑对方“瞎嚷嚷”,破坏了社会和谐,惊扰了他们“岁月静好”的梦。这些自干五,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真、善、美,叫共情,叫人人生而平等,叫民胞物与。在此,特摘抄一段朱老(光潜)的话,送给这些这干五们。 传达欲是同情心的表现。人是社会的动物,到能看出自我和社会的分别和关联时,总想把自我的活动扩张为社会的活动。同情心是为群的,也是为我的。它是为群的,因为它要分享旁人的苦乐;它也是为我的,因为它要把我伸张到和社会一样大。[见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艺术的起源与游戏》P190] 最后,送给所有自干五一句话:任何时候,只有学会自救,才会获救。
文章所诉观点与平台无关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回首往昔,记录时代。一枚园地《说事儿》欢迎您的来稿。(来稿请确认未在其他公号发表)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微信号:anranyodai(请注明“投稿”)进园地读者群请加微信:anranyodai
预约《一枚园地文集电子版》的读者,请添加微信:657767929 民声Ⅴ(17)阳光下的蛛丝网--深圳一个小老板的艰难时世
民声Ⅴ(16)汉水伊家:家乡丹江口的柑橘树
说事儿(108)公立大医院的老作风
说事儿(107)布尕玉
吴天明--西北汉子西北风
左右两边一起把莫言放火上烤,有意思么?
思想的勇气与力量--智者辑录(一)
思想的勇气与力量--智者辑录(二)
说事儿系列 民声IV系列 民声V系列 园地回顾
专辑 一砚翁 庞旸 于无声 大灰羊 风吹沙 风铃 吟诗作赋 黄宁 耕夫呓语 黑麦 汉水伊家 青禾 王力坚 南宫踏舞
其他
民声V(19)汉水伊家:由河南洪灾想到的1983洪水
河南洪灾,牵动着上亿中国人的心,据媒体报道,截止目前,据主媒报道已造成25人死亡,7人失联,120多万人受灾。由这次洪水,我联想到1983年,发生在家乡的那次大洪水。
1983年,我不到10周岁,刚刚具有清晰的记忆。记忆中,一夜间,老家门前的汉江如脱笼的野兽,奔腾着,咆哮着,在江面上形成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漩涡,江水变得浑浊不堪,如镀了一层铁锈。接着,各种杂屑铺满江面,其间夹杂着活着的鸡、猫、狗和死去的猪,以及一些大人与小孩的尸体和许多我们从未见过的玩具、日用品和各种药物。
【作者简介】周游,湖北一70后农民,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热爱交友。一枚园地耕耘者。
(编辑:安然以待)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微信号:anranyodai(请注明“投稿”)进园地读者群请加微信:anranyodai
预约《一枚园地文集电子版》的读者,请添加微信:657767929
点击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