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新书】巴洛克戏剧:在命运的起伏中共享同一种坚硬丨《君士坦丁大帝》《被弑的君王》《克里奥帕特拉》

巴洛克戏剧:在命运的起伏中

共享同一种坚硬


巴洛克(baroque),本是一种外形不规则的珍珠。


美术史家沃尔夫林用“巴洛克”形容十七至十八世纪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以其豪华与浮夸颠覆了此前文艺复兴的庄严与含蓄。而在种种以“巴洛克”为特色的艺术门类中,戏剧,因其鲜明的政治色彩,显得别具一格。


戏剧与政治的亲缘源远流长,巴洛克戏剧则与彼时欧洲宗教改革和王权国家危机直接相关。十七世纪,基督教欧洲经历深刻的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正在形成的绝对王权君主制受到威胁,于是,神学政治问题论争迭起,话语错综复杂。而这一切,均在巴洛克戏剧作品中有所展现。


巴洛克戏剧丛编


相比已形成绝对王权的国家诸如法国,分裂混乱的德意志面临的政治状况更加复杂,德意志巴洛克戏剧所体现的神学政治论争也更加典型。然而,对于巴洛克时期英国、西班牙和法国的戏剧,我们多少有些了解,对德意志巴洛克戏剧却相当陌生。事实上,在这一时期,德意志也出现了堪与莎士比亚、卡尔德隆、拉辛、高乃依、莫里哀比肩的戏剧家——阿旺西尼格吕菲乌斯罗恩施坦就是代表。



阿旺西尼是一位神学家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耶稣会的教学组织工作。在自十六世纪直至十八世纪的耶稣会学校教育中,戏剧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大量教育者于是参与戏剧创作,阿旺西尼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君士坦丁大帝》是阿旺西尼最重要的戏剧作品之一,创作于利奥波德一世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之时,是为维也纳宫廷和统治者上演的帝王剧,取材于古罗马君士坦丁大帝战胜异教徒僭主马克森提乌斯的故事。可以说,这部戏剧虽讲述历史,却着眼现实。


君士坦丁凯旋


剧作中的两派人物以基督信仰为界,彼此黑白对立、泾渭分明:君士坦丁大帝马克森提乌斯、正义与非正义、君主与僭主、虔信者与异教徒……《君士坦丁大帝》现实意义彰明昭著。剧中隐约可见当时哈布斯堡皇朝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敌我对立的紧张形势,同时,阿旺西尼以君士坦丁大帝喻哈布斯堡皇朝统治者,以君士坦丁因其虔诚而建功立业喻哈布斯堡皇朝因天主教信仰而福祚绵延,其政治教育目的一目了然。



格吕菲乌斯生于1616年,童年时期在格洛古夫地区度过,三十年战争时期,这里教派纷争、战火四起。格吕菲乌斯亲历三十年战争全过程,历经种种苦难。于是,他早年的创作烙有“虚空”“无常”的特色。他博学而严谨,擅以历史为素材创作戏剧,长于塑造“殉道者”形象,他剧作中的主人公,常为心中所守,不惜牺牲生命。


1649年,大不列颠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欧洲政坛一片哗然。1657年,格吕菲乌斯创作了第一版《被弑的国王》,随后的1660年,英国又经历了查理二世复辟等政局动荡,格吕菲乌斯也在1663年完成了第二版。


查理一世上断头台


有别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被弑的国王》不以行动建构角色品格,主要角色不行动,只演说。剧中的两大对立阵营鲜有交锋,甚至交错出场,各说各话。但即便如此,剑拔弩张的政治氛围不减分毫:在不到一天的戏剧时间里,一边是费尔法克斯夫人设法营救国王,一边是叛军谋求处决过程万无一失;各方政治势力代表点评时局、各抒己见,历代英国国王魂灵慨叹世事、预言未来。而在一片人心惶惶中,戏剧的主人公查理一世卓然独立,磊落从容,宛如基督耶稣慷慨殉道,终于“把尘世之沉重的荆棘冠,变成永久不朽的荣誉之冠”。



十七世纪下半叶,三十年战争的苦难逐渐平息,社会秩序逐渐稳定。这一变化体现在罗恩施坦的戏剧创作中。罗恩施坦生于1635年,比格吕菲乌斯年轻近二十岁,因而,不同于格吕菲乌斯的“虚空”“无常”,罗恩施坦的作品更加关注现实。他关心政治,以政治理智、国家理性为创作主题,这也集中表现在他的首版于1661年、再版于1680年的历史剧《克里奥帕特拉》中。


克里奥帕特拉与屋大维


围绕克里奥帕特拉安东尼屋大维发生的历史故事,向来是为人喜闻乐见的艺术素材。罗恩施坦把故事时间聚焦于克里奥帕特拉和安东尼一生的最后时刻,让他们在生死一线之际做出政治抉择:如何保全自身、如何把握时机,在道德与政治之间、在理智与情感之间,如何权衡取舍。《克里奥帕特拉》中的人物不再像《被弑的国王》那般在短暂和永恒之间寻求救赎,而是在具体的政局中接受挑战、做出决策、运用智谋、采取行动。而历史也便在感性的世界史进程中、在蕴于这一进程的人的行动和决策空间中拥有自身价值。



无论是十五、十六世纪文艺复兴,还是十八世纪的启蒙,都在世界历史中熠熠生辉,甚至轰轰烈烈,这两大历史时期的戏剧创作,也因其卓越的艺术特色和所承载的时代思潮而备受瞩目。相较之下,夹在两个时期之间的巴洛克戏剧则显得相当生僻,因其“浮夸”“繁缛”的标签而遭遇冷落。


20世纪20年代,许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痛,以战争、苦难、宗教为题材的巴洛克戏剧在德语文艺学术界出现了复兴。1925年,年轻的瓦尔特·本雅明完成了《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专注将德意志巴洛克戏剧作为论述对象。进步本是一场风暴,历史本是一片废墟,而巴洛克戏剧以其寄寓的独特表达形式,在哲学批评面前,呈现出这一本真面目。


从德意志巴洛克戏剧出发,本雅明开启了以碎片为特色的历史哲学。而随着这位天才学者近年来为人追捧,巴洛克戏剧也更多地被谈起。当然,本雅明所赋予的现代诠释绝不是巴洛克戏剧于当下仍焕发活力的唯一理由,对巴洛克戏剧的解释不遑枚举,其中未尽之处更有万千,文艺与政治、世俗与宗教、古典与现代……种种张力拉扯牵引着我们经堂入奥。


正如巴洛克词源奇特的珍珠,我们不妨也做一回“潜水采珠人”,在珠子的褶皱与孔隙中摸索一个斑斓世界。



当然,除去学院的眼光,巴洛克戏剧首先是属于作为普通人的读者的。国君也好,女王也罢,巴洛克戏剧的主人公纵使地位显赫,其所面临的困境与拷问,也与芸芸众生无甚差别。正如江海中的巨浪,既拍打着礁岩峭壁,也冲击着滩涂碎石。


你愿意放弃现实拥有的一切,去追求心中向往的律令吗?如果黑云压城、四方扰攘,你有保持从容不迫、坚定不移的勇气吗?如果时局崩乱,你还会相信天理昭昭、善恶有报吗?信仰可以扫除恐惧吗?千钧一发之际,倘若公利与伦理不可兼得,你将作何选择?倘若是私利与伦理呢?为了生存,诡计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应被苛责的?……


只是,巴洛克戏剧的主人公,他们的经历更极端、更跌宕,情绪也便更灼热、更浓稠。也因此之故,我们更容易在他们命运的巨响中找到或强或弱的共鸣。同样是面对历史的明灭与命运的起伏,同为凡人的我们和他们,共享着同一种脆弱与同一种坚硬。


文句之间,蕴藏着光辉明朗的震颤,相信有缘的读者都会懂。





延伸阅读



君士坦丁大帝

(戳图进入微店购买)

[德]阿旺西尼(Nicolaus Avancini) 著

胡正华 孙琪 译


复制后打开淘宝:d2c7dGSRY8y




被弑的国王

(戳图进入微店购买)

[德]格吕菲乌斯(Andreas Gryphius) 著

朱晨 译


复制后打开淘宝:WA1jdGSRIzI




克里奥帕特拉

(戳图进入微店购买)

[德]罗恩施坦(David Caspar von Lohenstein) 著

何凤仪 译


复制后打开淘宝:RnQjdGSRzO1




巴洛克戏剧丛编:《君士坦丁大帝》

《被弑的国王》《克里奥帕特拉》

(戳图进入微店购买)


复制后打开淘宝:pq5IdGmTild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京东↓↓







相关图书

苏格拉底的申辩

现实与理性

当代比较文学(第十一辑)

追忆施特劳斯

亚里士多德论政体


柏拉图全集

(全译本)

亚当·斯密:商业生活的立法者

赫尔德的

社会政治思想




经典与解释·你可能还想看


书讯丨莱辛《汉堡剧评》:18世纪德国戏剧批评的高峰新书丨《尼伯龙人——德意志悲剧》:北欧神话中的民族性反思新书丨《欧洲中世纪诗学选译》:始于古典主义晚期,终于薄伽丘时代新书上市丨《欧里庇得斯与智术师》:哲学思想的戏剧性处理新书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名篇背后,藏着一整个时代的世界秩序




好书值得被更多人知道,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磅新书】巴洛克戏剧:在命运的起伏中共享同一种坚硬丨《君士坦丁大帝》《被弑的君王》《克里奥帕特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