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3.12亿,联影医疗又有大动作

器械之家 2024-04-15

器械之家

医疗器械媒体报道先锋

分享专业医疗器械知识

关注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9月27日,器械之家从联影医疗公告获悉,《关于使用部分募集资金向全资子公司进行增资实施募投项目的议案》获审议通过。议案显示,联影医疗拟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13.12亿元向全资子公司武汉联影增资,用于实施“下一代产品研发项目”,该项目由联影医疗和武汉联影负责实施。


本次增资完,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9亿元增至22.12亿元。公司仍持有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本次增资不构成关联交易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据了解,武汉联影总部基地于2021年4月正式启用,该基地投用后,到2028年,将实现高端医疗设备本土化生产和销售,预计年收入百亿元。据联影医疗董事长薛敏在当时介绍,集团在武汉拟总投资50亿元,重点打造联影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及智能制造中心,自主研发生产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整机及核心部件、手术机器人、医疗可穿戴设备等先进医疗装备。


01

为何继续增资武汉联影总部基地?


自2013年起,联影就已布局扎根武汉,积极推动建立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与产学研医各界力量一起,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造先进的超高端临床及科研设备。


2018年,联影医疗在武汉全面布局,启动“联影武汉总部基地项目”。该项目投资50亿元、总面积20万平方米。彼时,联影医疗董事长薛敏曾表示,该项目将成为行业里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研发、生产和运营中心。同时,联影智能武汉分部、UIHCloud联影云总部也“安家”于此。


联影武汉总部基地智能制造中心


2018年5月,联影医疗还与武汉同济医院在江城武汉签署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各自专业领域的资源与优势,建设包括“医疗设备创新研究平台”、“医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平台”、“国家医疗设备临床应用示范平台”以及“医疗设备培训平台”四大平台在内的“联影-同济医学创新中心”,以打造智能手术机器人、医疗可穿戴设备、医疗3D打印等一系列前瞻医疗产品技术。


同年,由武汉市政府、中科院精密测量创新研究院和联影共同出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等7家单位联合发起,共建“武汉中科医疗科技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朝辉担任院长。


医工院以各大医院的临床需求为引导进行科学研究,并以企业为核心促进科技转化,旨在构建链接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医疗装备研发、临床诊断治疗的创新机构和专业领域孵化服务平台。



借助该平台,现已诞生了一批联合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开展前沿科技攻关。目前,中国首台超高场9.4T动物磁共振成像仪已经孕育而生,以超高场强精准高清呈现活体动物组织结构与功能信息,助力动物模型的病理学药理学研究,为转化医学提供强大科研平台,填补了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核心技术空白。


联影集团还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教授,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团队分别开展战略合作,探索共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在医疗领域应用,推动医疗机器人这一前瞻技术以及新型产业的发展。


由联影云总部自主研发的UIHCloud联影云平台,依托5G、IoT、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至今已为1700多家医院提供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设备服务、远程教育、智能应用等相关服务,助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现已落地上海、青海、安徽、湖北等31个省市,覆盖人群超过1亿。


联影武汉总部基地展厅


在湖北,UIHCloud联影云已覆盖一百多家医疗机构。其中武汉东湖高新区分级诊疗平台,以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为核心,连接了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首次配置CT到社区,疫情期间累计完成3万余例远程放射诊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雷神山医院远程医疗平台也是疫情期间48小时内紧急上线,云端部署的AI新冠智能筛查应用可迅速完成初筛分级,疫情期间累计完成5000余例远程放射诊断。


2022年1-6月,未经审计,武汉联影实现营收4.59亿元,净亏损6605万元。目前,武汉联影总资产达12.65亿元。联影医疗表示,本次增资主要是基于募投项目的建设需要。


02

年薪均超百万

两月前发重要人才招聘规划


两个月前,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人才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大会上,武汉光谷基地的多家企业发布了多个年薪超百万的招聘岗位。值得关注是,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影医疗旗下子公司也赫然在列。

事实上,自2018年联影医疗武汉总部基地项目落户以来,其业务发展迅速,目前联影医疗已在光谷成立5家公司,员工总数近16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60%。而从此次发布的招聘来看,联影还在持续加大对人才的投入。
资料显示,联影医疗在武汉的三家子公司此次发布的岗位中,年薪百万的岗位主要涉及研发管理人员、首席科学家、资深领域内专家等

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有四个岗位年薪近百万,分别为:超声实验室主任,年薪50-100万元;资深超声系统算法专家,年薪50-100万元;资深软件架构专家,年薪50-100万元;资深系统专家年薪50-100万元以。
资料显示,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 是一家以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主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90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张强,由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
目前,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已成为一家产品覆盖全线医学影像、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

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在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招聘的职位中,有三个岗位的年薪区间在50万至100万,分别为:首席科学家,年薪80—100万元;研发总裁,年薪80—100万元;研发副总裁,年薪50—100万元。
资料显示,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张强,股东为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腾世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二者分别持股70%和30%。

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在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招聘的职位中,有五个岗位的年薪超过百万,分别为:首席科学家,年薪100万元以上;中央市场部副总裁,年薪100万元以上;硬件电子专家,年薪100万元以上;机械系统专家,年薪100万元以上;AI软件算法专家,年薪100万元以上。
资料显示,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公司注册资本10204.0816万人民币,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谢强。在股东信息方面,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7.04%,为最大股东。
资料来自武汉科技局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底,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携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的“三维影像导航手术机器人整机系统研发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也是2021年度武汉市“卡脖子”技术“揭榜挂帅”攻关项目之一,而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也是牵头揭榜单位。
联影医疗表示,接下来将启动武汉总部基地二期建设,并计划建设联影智融总部基地。薛敏称,经过10余年成长,联影集团已逐步形成医疗生态系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武汉区位、人才优势明显,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出色,期待未来在光谷聚集更多高端人才,布局更多优质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
032

多个研发中心

构建全球化产能格局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联影医疗始终坚持技术和产品创新的经营理念,不断加大在新产品和新技术上的研发投入。最新招股书显示,联影在过去三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25亿。


其中,联影医疗2019-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6.90亿元、8.50亿元和10.48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3.17%、14.76%和14.45%。公司以全球化视野吸纳行业人才,组建了具备资深行业管理与技术经验的专业团队。目前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147人,占员工总数的39.19%,员工中超过1,900人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超过500人具备海外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



截至2021年底,联影医疗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超过1,700项,其中境内发明专利超过1,200项,海外发明专利超过400项。公司在推进科研成果落地方面卓有成效,实现了多个“行业首款”、国产首款面市,行业地位获得持续提升。


除了武汉总部外,联影在常州一个世界级加工基地也即将建成,联影认为整个产业链的把控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才能确保最优的性价比利用一流设备,从原材料精加工到模具都是自己做。联影(常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占地面积340亩,一期用地162亩,建筑面积91505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2020年销售额为9.92亿元,纳税额为1.3亿元。


2021年1月19日上午,常州国家高新区与联影医疗技术集团举行项目签约仪式,联影医疗技术集团决定在常州高新区投资30亿元,建设二期新项目,于2022年启动建设。此外在美国德州还拥有休士顿研发基地,并称未来在国外还会建更多生产基地,进入世界市场。



2022年1月6日,联影医疗产业化示范基地二期项目作为嘉定新城今年首批6个重大项目之一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31.2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为集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国际交流培训、全球品牌展示、生活服务、中央公园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可容纳8000-10000人。园区将由曾设计上海中心大厦的全球顶尖建筑设计公司Gensler设计,预计2024年底竣工。


新基地还将打造数智化超级工厂,借助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将实现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各环节生产要素全面感知和控制,以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的生产及运营管理,大幅提升全线高端产品全球供给能力与速度。



此外,联影医疗还在国际领域进行业务布局,目前已在美国、马来西亚、阿联酋、波兰等地设立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由此,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网络格局已经形成。联影医疗在此前招股书中表示,凭借技术研发优势和成本优势,公司在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实现进口替代,同时在海外市场进行积极推广并提高市场份额,以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042

10年自研创造千亿市值

IPO后,联影未来将向何去处?


2022年8月22日,国内高端医疗装备领军企业联影医疗以每股109.88元的价格发行上市,开盘后大涨,市值一度突破1500亿元。公司计划募集资金124.8亿元,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产业化基金、营销服务网络项目、信息化提升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招股书公布的资金用途


联影医疗所深耕的医学影像设备领域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与全球同行业相比,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一直呈现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偏小、中高端市场国产产品占有率低的局面。但一直以来,联影医疗坚持提升研发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逐渐打破了进口垄断的局面。凭借过硬的质量,联影医疗相关产品自上市以来已入驻全国近900家三甲医院,在国内市场获得了广泛认可。


依据2020年度国内新增台数口径,公司MR、CT、PET/CT、PET/MR及DR产品排名均处在行业前列,其中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1.5T及3.0TMR分别排名第一和第四;CT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64排以下和64排及以上CT分别排名第一和第四;PET/CT及PET/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DR及移动D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增长势头迅猛。



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累计向市场推出70余款产品,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PET/CT、PET/MR)、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RT)以及生命科学仪器。在数字化诊疗领域,公司基于联影云系统架构,提供联影医疗云服务,实现设备与应用云端协同及医疗资源共享,为终端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其中,70多款产品中不少产品均是国内首创,公司拥有1.5T、3.0T、5.0T以及更高场强的超导磁体研制技术,并研发出国产首款3.0T MR、9.4T动物MR产品以及行业首款75cm大孔径3.0T超导磁体。从产品线齐全深度层面,不仅在中低端产品全覆盖,同时在高端医学影像及放射治疗产品领域,公司产品线的覆盖范围与GPS(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等国际厂商基本一致。



大型医疗装备产业是一个“高精尖”产业,知识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行业壁垒极高,投入巨大且研发周期非常长。对于联影而言,国际化并不是最紧迫的,最痛莫过于被“卡脖子”。医疗影像设备的成本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及运费,最核心的莫过于直接材料(零部件),占联影的成本80%以上。


目前,公司生产CT产品用的球管、高压发生器,生产XR产品用的X射线管、高压发生器和平板探测器,及生产RT产品用的磁控管等核心部件仍以外购为主。根据招股书显示目前产品正研发阶段如下:


(1)MR在研产品



(2)CT在研产品


(3)XR在研产品



(4)MI在研产品



(5)超声影像系统在研产品



(6)RT在研产品



(7)生命科学仪器在研产品



不仅如此,疫情时代复杂的国际形势背景下,大国之间的角逐更是聚焦在高端科技领域。纵览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难发现国家层面“科技强国”的决心。


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疗装备国际竞争力。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集中优势资源攻关医疗装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高端医疗装备、临床前科学仪器被列为国家科研大设施。


同时,国家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工信部、卫健委、发改委等10 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 年,6-8 家企业跻身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 强。


聚焦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大计,联影医疗立足世界前沿与重大医学领域,持续助力国家建设世界级医学高峰高地。相信,未来,国内该赛道在联影的影响带领下会有更多像联影一样的企业进军发展走出世界大门。





END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微信视频号 器械之家 

相关阅读

戳一下,更有料!

天亮了!刚刚脊椎国采公布中选结果

山雨欲来?首次创新医疗器械,直接挂网采购

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获批上市

成为新“金标准”后,血管内超声的国产化之路还有多远?

全国首家!达芬奇这一中心落地

定了,GE三大研发中心独立运营!医疗又将如何?

国内首个:波士顿科学血管“金刚钻”首次临床

2022年全国医院部门预算排行公开,第一竟是...

最大的ECG数据库的拥有者,五年内年销售70亿

首款!美敦力牵手洁定


务合作:qxzj@landianyiliao.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