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超声鼻祖”将IPO

器械之家 2024-04-15

器械之家

医疗器械媒体报道先锋

分享专业医疗器械知识

关注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近日,汕头超声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银河证券为其保荐人与主承销商。本次冲击科创板IPO,汕头超声拟募集资金3.11亿元,用于医用成像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工业无损检测系统研发、便携式DR系统研发、产业化及市场建设等项目。


汕头超声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设备、工业无损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前身为1982年设立的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原厂办研究所,后改为独立单位,仍是一家国企。


汕头超声近年来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均持续下滑,其中营业收入由2019年的3.36亿元降至2021年的2.84亿元,扣非净利润由2019年的9652.73万元降至2021年的7087.99万元。


然而连续两年业绩下滑,汕头超声仍进行了大额现金分红,三年内现金分红金额合计3.09亿元,分红金额与此次IPO募资额相近。


原汕头市超声电子仪器厂的总装车间


作为中国超声产业的鼻祖,汕头超声一度崛起为国内黑白超声的龙头企业,究竟汕头超声能否凭借此次IPO重振往日辉煌?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01
修理工创建中国超声鼻祖


汕头超声成立于1982年,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7年成立的汕头无线电厂。1965年,汕头无线电厂改名为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


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外资企业蜂拥而入,国内尚在萌芽状态的医械领域瞬间遭到了降维打击。



在改革开放的同一年,1978年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原厂办研究所改为独立单位。在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担任一名无线修理工的姚锦钟参与创建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后称“汕超所”),并任所长,承接了实现超声国产替代的重任。


1982年,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正式登记开业。


姚锦钟毕业于汕头职工业余大学机械制造专业,从1962年起先后主持研制成功CTS-14型十通道超声波探伤仪等十九种超声检测设备。在他的带领下,1983年一台名为CTS-18型的B型超声诊断系统横空出世,吹响了国产替代的第一声号角,打破了国内B超零国产的局面。



姚锦钟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超声之父”。在姚锦钟的带领下,汕头超声在1988年便实现了企业成本的完全自给,并从使一个全部家当只有300多万元的科研机构,跃升为资产总额达1.7亿元的工业巨擘,成为中国医械科技的先导。


1989年和1997年,汕超所分别引进日本日立公司黑白B超系列产品和美国ATL公司彩超,率先生产彩超,并消化、吸收,随后推出自己的创新产品。


2008年,汕头超声成功研制了实时三维(4D)容积探头,填补国内空白,在我国超声领域居功至伟。


有意思的是,姚锦钟2002年从汕头超声退休后,还主导创立了开立医疗的前身深圳开立有限公司,继续从事彩超的研发和生产。


02
老国企的转型路


股权架构显示,汕头超声仅有3家股东,分别为超声资管、汕头市国资委和德福基金。超声资管持有汕头超声60.38%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其中,李德来则为汕头超声的实际控制人。同时超声资管也是汕头超声的员工持股平台。德福基金为2020年汕头超声国有企业改制时引入。


虽然汕头超声在超声仪器国产化有厚重历史,但其在业绩成长性上的表现却不如人意。招股书显示,汕头超声近年来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均持续下滑,其中营业收入由2019年的3.36亿元降至2021年的2.84亿元,扣非净利润由2019年的9652.73万元降至2021年的7087.99万元。


对此汕头超声解释,2020年收入下滑主要是疫情影响下医疗机构等终端客户正常经营受到影响。


价格毛利双双下滑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汕头超声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69.17%、 64.62%、 66.87%和66.67%,呈逐年下降趋势。招股书显示,汕头超声毛利率对产品售价、原材料采购成本等因素变化较为敏感。报告期内,若汕头超声的主要产品价格下降1%,则引起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 0.31%-0.36%,若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1%,则引起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0.24%-0.27%。


此外,汕头超声的医用超声设备的销售单价分别为5.28万元/套、5万元/套、4.37万元/套,销售数量分别为4472套、4108套、3997套,也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汕头超声表示,2021年度受彩超及黑白超销售数量占比变动,导致医用超声产品整体销售单价下降;2022年上半年,彩超销售占比提高,导致医用超声设备销售单价略有上升。


因此,汕头超声已面临下游客户需求下降、行业竞争加剧等导致汕头超声产品价格下降,进一步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单一市场营收贡献超90%


从产品结构来看,目前汕头超声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收入和利润来自超声产品。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超声设备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77%、87.45%、88.58%和88.65%。其中,主要还是医用超声产品。以2021年为例,汕头超声医用超声设备实现营收1.75亿元,占总营收的62.53%,工业超声设备实现营收4120.61万元,占总营收的14.74%。


占据低端市场前三


而另一方面,汕头超声的重心一直放在低端市场,以价格成本优势夺取份额,并在国产低端市场长期保持国产品牌前三的位置,仅次于深圳瑞迈,同开立医疗不相上下。


有数据显示,2019年基层医疗市场涉及31家国产超声品牌,市占率合计超过75%,此中深圳迈瑞、开立医疗和汕头超声三大品牌市占率超过60%。


但这也是汕头超声的局限性所在,由于低端超声技术壁垒不强,存在被其他企业降维打击的可能。此外,在“县域医共体”及“千县计划”下,区县医院迎来发展,增加的需求更多来源于中高端市场,与汕头超声相反,迈瑞医疗则凭借中高端产品从中获益。


03
全面产线或成转型抓手


尽管营收连降,但汕头超声仍具有较大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创新,公司掌握了从脏器结构性成像到脏器运动分析、弹性成像等功能性成像技术,建立了从图像处理算法、图像分析软件、探头核心部件到整机设计开发的完整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形成了从全身应用彩超设备、临床专科应用彩超设备、便携式彩超设备、掌上式无线彩超到人工智能云平台解决方案的全系列产品类型。



丰富的产线使得汕头超声能够较为轻易地横向拓张。譬如,近年来女性两癌筛查尤为关注,而汕头超声能够拿出乳腺专科超声,提供乳腺全容积自动扫描,既可用于医生诊断,也可辅助外科医生进行乳腺手术规划;又如,兽用影像设备新近崛起,汕头超声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相关设备,可覆盖不同宠物医院的超声选择。

汕头超声从2010年便已开始研究便携式DR。2020年疫情间,该设备的销量经历了一波高达615.38%的增长,但在2021年略有回落,仍为其贡献了近两千万的营收。


——


经过多年的努力,汕头超声开创了多个“国产第一”后正面临转型的分叉口,究竟具备深厚底蕴的老国企能否凭借此次IPO重获新生,在未来找准新的增长动脉?器械之家会持续关注。


严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器械之家(ID:qixieke4008228766)所有。

2.媒体与其他公众号欲转载稿件,请务必通过文末留言提出申请,经回复许可后方可转载。

3.转载须在“标题下+正文前”位置标注来源、作者。

4.未经授权删减转、截图转、用于商业用途、不按照要求标明来源和作者,一律追责与投诉到底。




END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微信视频号 器械之家 


相关阅读

戳一下,更有料!

投资20亿,聚焦医疗,东软新建研发基地

全球首款,美敦力这一产品获批NMPA

千亿贴息贷款,优先国产

布局海外,微创骨科有大动作

多家械企公布贴息贷款方案,涉及GPS、迈瑞……

飞利浦、朗润是大客户,国产MRI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将IPO

突发,全球外循环巨头被一级召回

重磅!全球便携式MRI巨头换帅

创新,强生又有大动作

重磅!西门子医疗这一中心落地上海

GE医疗:新一代MRI成像技术获批

贷款4亿支撑战略重组,这一械企核心产品实现新突破

35亿欧元,美敦力有大动作?


务合作:qxzj@landianyiliao.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