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给的不是钱怎么办?
最早的时候人们交易就是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用自己手里的东西换回对方手里的东西,比如自己种的粮食有剩余,就拿到集市上去交换别人的牛羊或者其他工具。
后来货币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交易方式,大家不再以物易物,而是将自己的东西换成货币,再用货币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为什么以物易物不再流行?
因为以物易物本身是个效率比较低的交易方式。
以物易物能成功的核心是交易双方刚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而且双方的商品价值还基本对等。
能刚好匹配的是少数,常态情况是:
你想要我的东西,但你手里没有我想要的东西;
我想要你的东西,但我手里又没有你想要的东西。
那能怎么办?只能我们各自将手里的东西换成货币,再去市场上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但在商业社会中,有时确实可以匹配成功。
我手里的存货是你所需要的,而你手里的设备也是我所求的,彼此既是对方的客户,也是对方的供应商。
这种情况下,就不必非要先把物品换成钱,再进行价值交换了,直接以物易物就可以。
有老铁问了,卖出去的存货该如何确认收入呢?没有货币这个中间商,不好定价呀。
两个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
如果对方非现金对价的公允价值可以合理估计,就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间接法:
如果对方非现金对价的公允价值不可以合理估计,就用自己存货在市面上的正常交易价格。
有老铁又问了,为啥首选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呢?
因为交易能成功的核心在于买家出了一个卖家可以接受的价格。
而卖家可以接受的价格是一个区间,只要落在这个区间内,基本都能成交。
比如我是生产设备的,标价5万/台,但每台设备都能按照标价成交吗?
怕是不行。
比如给老客户,是不是得给点折扣维系一下?比如对于新客户,是不是得给点折扣方便开拓市场?比如自己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是不是要给点折扣补偿一下客户?
别问生意怎么做,问就是给折扣。
在给折扣的情况下,我确认收入,必然是以折扣后的价格确认,不可能以标价来确认。
这个折扣后的价格,其实就是买家的报价,卖家当然是想以标价成交的,而买家不一定接受,那卖家就要做出一定的让利,最后博弈的价格才是真正的交易价格。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就是买家的报价,低也好,高也好,只要这个报价被卖家接受了,那这个报价就是最能反映交易价格的。
反观间接法,用自己存货在市面上的正常交易价格来确认收入就不那么合理了。
为什么不合理?
因为售价本身就是因客户而异,因时间段而异的,用历史期间对其他客户的正常交易价格来模拟对当下某个客户的交易价格,是不是并不那么准确?
它成为次优选也就能理解了。
只有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实在无法获取时,才会选择用自己存货在市面上的正常交易价格。
各位老铁看懂了吗?
如果还有不理解的,欢迎加我微信提问哈~
历史文章相关阅读:
CPA学习方法论:
如何转行财务分析师:
为什么在面试的时候不能说“虽然我没有经验,但是我非常愿意学习”
CPA干货:
新收入准则:
我是分割线
欢迎各位老铁给我来个素质三连:点赞+在看+分享!
虽然我的标题挺不正经,但我分享的都是正经的干货,欢迎关注!
探寻本质的过程是痛苦并快乐的,我的理想是能帮助一小撮人更好地通过考试,而且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