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记忆力丧失
大话精神「小程序」
让服药更简单,
让治疗更有效,
让生活更美好。
欢迎转发推荐,让更多病友受益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心理健康状况,其特征是情绪剧烈波动,从躁狂高点到抑郁低气压。这些周期性发作可能会导致一个人的个性、行为、睡眠和情绪调节的破坏性变化。
情绪障碍可能会改变他们的决策能力、清晰思考能力和记忆力。因此,一些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可能会在躁狂发作的高峰期经历双相记忆力丧失。
症状和记忆力丧失
每个人都会经历起起落落,但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会经历极端的情绪变化,这些变化在欣快的肾上腺素引发的狂热和强烈的抑郁崩溃之间摇摆不定。
如果需要,这些动荡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住院治疗。
对于那些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来说,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理解可能很复杂,也令人迷失方向。抑郁症和躁狂发作的常见症状包括:
奔逸思维
判断力受损
情绪高涨
亢进
难以集中注意力
模糊思维
失去对自己思想控制的感觉
睡眠需求减少
周期性抑郁
浮夸、冒险的思维
快速而快速的语音
鲁莽的决策(辞职、烦躁、睡眠不足、花钱)
从高效率到崩溃的能量膨胀
活动、行为和模式的异常变化
201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躁狂发作会增加认知疲劳导致的双相记忆力丧失。对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来说,从事冲动和非理性的行为,这些行为与他们通常的基线行为背道而驰,这可能会带来负担,并极大地破坏他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发作结束后,通常会有一个恢复期(精神、身体、情感)来处理善后,这可能会让人在精神疾病之外感到疲惫。
双相情感障碍的记忆相关影响被称为“脑雾”或“双相停电”,患者虽然保持清醒,但由于情绪波动的快速波动,他们无法回忆起在高潮和低谷时期的记忆。
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它可以表现为自杀念头和精神病症状,在那里他们与现实失去联系,并可能发生妄想。
记忆类型
研究人员表明,有证据表明,尽管变量可能会受到个人反应、药理治疗、家庭风险因素、临床特征、季节性和发病年龄的影响,但在持续注意力和记忆方面存在持久的认知障碍。因此,有些人可能会面临整个记忆功能问题。记忆是指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访问的能力。
有不同类型的记忆:
感官记忆,这是一种基于五种感官的短暂记忆存储
短期记忆,将有限数量的信息暂时保持在可访问状态
长期记忆,这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储备和以前事件的记录
研究表明,在每种类型的记忆中,一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报告了与执行功能、语言和视觉空间情景记忆、工作记忆、语言学习、信息处理速度、持续注意力和感觉运动表现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
几项研究报告了双相情感障碍的各种神经病理学发现。在2020年对81项数据研究的回顾中,研究人员汇编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MRI成像结果。这些MRI图像显示,在以下方面,大脑结构的体积存在微小但强大的差异:
海马体,负责学习和创造新的记忆
丘脑,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以及意识和警觉性的调节
前额叶皮层,是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解决问题、性行为、判断力等技能的部分
前扣带皮层,大脑区域,对于整合认知和情感功能以支持适应性、目标导向的行为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大脑减少外,2021年对1232名参与者的另一项研究指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室增大更快,对于那些经历持续躁狂发作的人来说,额叶皮层的异常加速皮层变薄。皮质变薄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精神萎缩,与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有关。
神经认知能力下降是显著的,研究表明,大脑的执行功能及其记忆形成能力可能特别容易受到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期间经历的躁狂和抑郁的影响。
这些时期的反复发作和严重程度可能会引发认知记忆丧失的级联效应,因为前额叶皮层周围的受影响区域组织了一个人的个性、感受同理心的能力、计划事物的能力。它还控制它们的主要运动功能。
随着大脑状态的降低,模糊的思维可以激活大脑中的炎症反应,从而抑制神经元的产生,通过神经通信抑制神经元的灵敏度、注意力和警觉性。持久的大脑功能障碍也会影响大脑生化失衡,同时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其他心理健康状况。
治疗和管理
双相情感障碍记忆力丧失可以通过某些干预措施来控制,以减少发作的频率,并平衡整体情绪和幸福感。由于压力会引发双相发作,因此保持健康的习惯以支持稳定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通常,双相情感障碍最好在专业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管理,其中可能包括:
涉及抗抑郁药、抗惊厥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情绪稳定剂和药理学干预等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帮助识别和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特定疗法,如谈话疗法、辩证行为疗法(DBT)、认知行为疗法(CBT)、以家庭为中心的疗法(FFT)、团体疗法
参加门诊或日间治疗计划,进行咨询可以帮助缓解症状。这些通常是由医生或精神科医生推荐的
氯胺酮临床疗法,这是一种更新、更有前途的治疗方法。2020年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低剂量氯胺酮输液在77%的患者的认知、睡眠、情绪水平和稳定性方面产生了快速一致的结果。
替代疗法,包括草药补充剂,如圣约翰草或南非醉茄(一种阿育吠陀印度人参,对海马体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在服用任何新的补充剂之前,请咨询医生。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记忆损失
为了减少双相情感障碍记忆力损失,减少躁狂抑郁症的复发,并通过短期和长期记忆实现更清晰的精神,可以按照下列方法:
生活方式的变化(例如,一致的就寝时间和用餐时间)
用日常工作和重复动作创建记忆结构
有规律的睡眠和健康的营养习惯
有氧运动有助于心理健康
避免或减少酒精
简化生活,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增加义务和额外活动
编写待办事项清单,以帮助组织个人和专业任务
使用日历管理预约、提醒事项和提示
持续的心理治疗用于情绪调节
了解您的触发因素,以便您可以在发作之前寻求帮助
2. 精神益生菌,淘金热还是治疗新革命?
精彩
推荐
大话精神专业分站《大话双相》、《大话抑郁》、《大话焦虑》、《大话少年》上线了,欢迎关注!
欢迎加入病友群
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
医生,能治愈自己吗?「研究速递」--大话精神
双相情感障碍与“非双相”的大脑有什么关键的不同--大话双相如何安全地切换到另一种抗抑郁药?--大话抑郁抗焦虑药劳拉西泮和阿普唑仑:有什么区别?--大话焦虑儿童双相抑郁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大话少年参考文献1. Cowan N.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ong-term, short-term, and working memory?. Prog Brain Res. 2008;169:323-338.
2. Soraggi-Frez C, Santos FH, Albuquerque PB, Malloy-Diniz LF. Disentangling working memory functioning in mood states of bipolar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Front Psychol. 2017;8:574.
3. Harrison PJ, Colbourne L, Harrison CH. The neuropathology of bipolar disord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ol Psychiatry. 2020;25(8):1787-1808.
4. Fornito A, Yücel M, Wood SJ, et 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bnormalities associated with a first psychotic episode in bipolar disorder.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9;194(5):426-433.
5. Abe C, Ching C.R.K., Liberg B, et al. Longitudinal structural brain changes in bipolar disorder. The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21.
6. Funahashi S. Working memory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Brain Sci. 2017;7(5):49.
7. Wilkowska A, Szałach Ł, Cubała WJ. Ketamine in bipolar disorder: a review.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20;16:2707-2717.
8. King MJ, MacDougall AG, Ferris S, et al. Impaired episodic memory for events encoded during mania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Psychiatry Res. 2013;205(3):213-219.
9. Bonnín CDM, Reinares M, Martínez-Arán A, et al. Improving functioning, quality of life, and well-being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 2019;22(8):467-477.
10. El Haj M, Gallouj K, Antoine P. Google calendar enhances prospective memory in alzheimer’s disease: a case report. J Alzheimers Dis. 2017;57(1):285-291.
11. Swartz HA, Swanson J. Psychotherapy for bipolar disorder in adult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ocus (Am Psychiatr Publ). 2014;12(3):251-266.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投稿请联系微信:dahuajingshen
或邮箱:dahuajingshen@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大话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