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SSCI来源期刊《外语电化教学》2023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点击蓝字关注👉 语言治理
2024-09-04




第5期摘要


界面研究:中国外语教育变革的跨学科方法论驱动


四川外国语大学  董洪川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冉永平


摘要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外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本文认为,无论是加速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还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传统的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都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求;而界面研究所倡导的跨界融合、交叉复合,恰好契合了新文科建设要求,为外语教育涉外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方法论支撑。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界面研究重要的学术理念,并对外语界面研究如何服务外语教育变革的跨学科发展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界面  跨学科  方法论  外语教育  变革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机器翻译本质问题反思


扬州大学  周怡珂  周领顺


摘要文章从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出发,对机器翻译涉及的翻译主体、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等三大翻译本质问题进行了译学基础理论问题反思,讨论了人译者与机译者的区别性语义特征,阐明了机译者的非意志性行为表现和意志性译者的角色化。这是首次将机器翻译与翻译学相结合所作的系统性交叉研究。

关键词:机器翻译本质  译者属性  译者行为批评


从翻译共性到翻译特征的多维模型


上海交通大学  胡萌萌  朱一凡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翻译共性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而从语言学、社会文化和认知视角对翻译共性发生背后的机理进行解读,并就翻译共性是否存在,其本质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从翻译共性的发生机理出发提出翻译特征的多维模型,以开启对翻译特征的系统性研究。

关键词翻译共性  机理  翻译特征  多维模型


大数据驱动的翻译教育评价

——以“译学家”翻译教学平台为例


北方民族大学  王 静 

上海外国语大学  赵政廷  柴明颎


摘要翻译教育评价诊断翻译教学,合理的评价产生正向反拨效应。现代教育技术可无介入采集、处理和分析教育全过程与全场景数据,增效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提供更为客观、精准和专业的评价,创新动态、多元的评价体系。文章以“译学家”翻译教学平台为例,阐述技术赋能的翻译质量评估和教育全过程评价的价值逻辑和架构,以循证思维提高翻译教育评价效度。

关键词教育评价  技术  数据驱动  翻译质量评估  “译学家”翻译教学平台


新文科语言学视域下外贸口译职业能力调查及智能对策

——基于中国边境区域外贸从业人员的调研分析


同济大学/郑州科技学院  韩彩虹 

同济大学 许文胜


摘要该研究首先以新文科语言学视角构建了外贸口译职业能力的理论框架,接着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形式,从翻译能力、听力能力、自我会话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策略”层面对中国边境地区,如黑龙江省和蒙东边境地区主要城市492名外贸从业人员的口译职业能力进行深度调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外贸从业者的自我会话能力、听力能力、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策略”可以有效预测和解释外贸口译职业能力的整体水平,与新文科语言学视角的口译职业能力标准相比,分别在口译的文化性、社会性、跨学科性及生成性方面有偏差,致使其口译职业能力的总体水平呈现偏低现状。基于此,文章相应提出了提升外贸口译职业能力的智能对策,以期为中国边境地区语言服务行业的外贸口译人才培养提供启示。

关键词新文科语言学  外贸从业人员  口译职业能力  智能对策


文化对外传播视域下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调查研究

——以法语专业为例


中国海洋大学  李海南

上海外国语大学  曹 帅


摘要研究基于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从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行为实践三个维度对国内9所高校的436名法语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在文化对外传播视域下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结果表明:①学生文化自信现状总体情况良好。②学生在文化自信各个维度下的表现并不均衡,呈现“认同高、认知不足、行为实践能力弱”的特点;其中,学生“情感认同”最为强烈,“语言传播”能力最弱。③性别、学生干部任职经历、政治面貌、院校类型、成长环境均会对学生的文化自信表现产生影响。基于以上发现,文章从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着力于加强培养学生行为实践层面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文化对外传播,“让世界读懂中国”。

关键词文化自信  高校外语专业  文化对外传播


外语院校中文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思政浸润

——兼及外语人才人文素养的提升


上海外国语大学  唐依力  朱建军


摘要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外语院校顺应时代的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新时代卓越外语人才的培养,通识教育不可或缺,而通识教育中提升母语素养类的课程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此类课程如能“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则对于涵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审美修养、个人语言能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外语院校的中文类通识教育课程是一种高层次的母语教育,也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外语人才人文素养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中文教师需要对中文类通识教育课程做一些有益的改革与实践,引导学生打开浩瀚的母语世界,感受母语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母语感悟力和母语情感,从而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关键词外语院校  中文类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思政  人文素养


英美文学教学的人文和思政教育


上海理工大学  于承琳


摘要鉴于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和人文教育的人才培养逻辑,本文认为,英美文学类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将人文和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挖掘和梳理专业课程中的人文、思政元素,将其有机地渗入教学过程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育人的目的。据此提出,以经典阅读为核心,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人文和思政教育,并基于“感悟式阅读”和“批判式阅读”两种阅读层次和境界,提炼出英美文学教学中人文、思政元素的四大融入点:(1)审美与情感教育;(2)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3)意识形态甄别;(4)中西比较视野,以此作为英美文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英美文学  课程思政  人文教育  思政教育


中美外交近五年重心变化的语料库话语理据研究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赵会军 

厦门工学院  邱能生


摘要分析新冠疫情前后中美外交重心的变化不仅对了解中美关系和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也可预测政策趋势。我们构建了疫情前后2017-2022年中美外交发言人讲话的4个历时和共时中文语料库。疫情与防控、经济与贸易、人类与合作、主权与争端四个维度基本体现了中美双边外交重心变化的主要方面,提取关键词词频用以说明双方的关注点所在,进行核心关键词搭配数据和例句分析则可以显示深层次的关注内容、动机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方积极防控,对经贸关注度降低,特别强调了人类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凸显了中国为了打破西方封锁而努力营造良好国际形象的政治方略。美方将病毒政治化,强调经贸但却并不开放,更多的是反对和抵制中方,并不关心人类和平与发展,对别国的“和平”关注得更多;面对中国的挑战,倾向于与盟友和伙伴合作,干涉中国内政和印太地区问题等。本研究模式可为以重大事件为分水岭的政府潜在真实意图和政策风向变化提供科学的语言数据分析参考。

关键词中美外交  语料库  话语理据


基于NVivo的葛浩文夸张叙事语际传播的美学阐释

——以莫言《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


上海海事大学   张宏雨


摘要葛浩文译介传播研究,鲜见从“夸张”思维角度展开。文章以NVivo软件为分析工具,基于自建语料库,从美学角度探讨了《生死疲劳》葛浩文夸张翻译的叙事特征。结果显示,语言维度上,意象保留是其主要译介方式(占比65.14%),在再现夸张内在意涵的同时,力求对源语韵律美的传递;文化维度上,以“求真、半求真”(占比62.35%)的态度保留原文的文化审美信息,又凭借“契合式、调适式、解释式”策略给予原作文化特征以审美补偿,体现对汉文化素养及其艺术审美的诠释诚意;违常性维度上,以“语义关联违常、语序结构违常”手段来制造英语的反常表达,直译中体现能动性,实现原文夸张文意与文美的传达。相对于本土译者,中国叙事跨语言表述的“他者”参与,为中国文化的译介与传播提供另一个观察视角。

关键词葛浩文  夸张  《生死疲劳》  语际传播  美学


中国核心术语对外传播现状与对策

——以“一带一路”为例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胡筱颖


摘要中国核心术语体现着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创新发展,是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关键词。从2014年“中国关键词”平台建设启动至今已有近十年,中国核心术语的梳理、阐释、解读和翻译工作成效显著。本文基于议程设置理论,以“一带一路”为例,通过梳理域外英文媒体的相关报道和域外学界研究成果,考察中国核心术语对外传播的现状。结果显示,该术语的对外传播在报道和研究成果分布、议题广度、关注度和持续性、表达主体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学界研究带动媒体兴趣、以自我研究带动他者研究、以自我表达带动他者表达等对策。

关键词中国核心术语  一带一路  对外传播


基于数字人文技术的《近思录》陈荣捷英译本中的知识脉络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  黄 勤  何 霜


摘要陈荣捷所译的Reflections on Things at Hand为《近思录》首部全英译本。它首次将“程朱理学”之新儒学哲学系统性地介绍到了英语世界。译著中的大量副文本,尤其是其中的1318条脚注,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知识,但目前对该副文本的研究局限于基于少量代表性数据的翻译策略的质性分析。本研究基于数字人文技术,借助Python进行LDA主题建模,同时使用LancsBox X软件进行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的分析,考察《近思录》陈荣捷英译本中所呈现的知识脉络。研究显示:该译本的脚注呈现了“程朱理学”之新儒学哲学“扎根于儒学”,“发迹于正史”和“融通于东亚与西方哲学研究”的三条知识脉络,揭示了从单一演化为多元,从简单演化为复杂的中国新儒学哲学知识的世界性演化路径。

关键词数字人文  《近思录》英译本  知识脉络  脚注  LDA主题建模


教学资源开发对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影响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  贾 蕃  

集美大学  张海燕


摘要文章旨在探究外语教师教学资源开发对其信息素养的影响。研究者对9名参与开发教学资源的大学英语教师开展了半结构化访谈及一学期的参与式观察,并对65份开发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发现,教学资源开发整体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但教师的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子维度信息科研能力无显著变化。另外,虽然教师的背景与开发经历不同,但教学资源开发过程对其信息素养的影响呈现较强的趋同性。这与教师信息化理论匮乏和相关培训缺乏有关。本研究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外语教育智能化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息素养  教学资源开发  教师专业发展


桌面式虚拟仿真(LiVR)外语文化学习效果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  李 颖  刘 倩


摘要桌面式虚拟仿真LiVR具有全景可视和远程可体验的特点,满足优质资源共享的需求,是近期普及程度较高的VR应用形式。为了解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效果,本研究利用LiVR学习资源,在60名学习者中开展实验,考察他们在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效果。得出的结论为:第一,LiVR特有的三维交互性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体验,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者利用LiVR探究知识的获得感和记忆信息的效果远超文本阅读,在知识保持方面效果更好。第二,LiVR在“应试”解题方面没有必然优势,但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第三,LiVR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综合考虑情境的适切性、学习者的认知模式和技术设计方案。

关键词VR  桌面式  虚拟仿真  外语学习  文化



期刊动态| CSSCI来源期刊《中国外语》2023年第5期目录
期刊动态| CSSCI来源期刊《中国外语》2023年第4期目录
期刊动态| CSSCI来源期刊《中国外语》2023年第3期目录期刊动态| CSSCI来源期刊《中国外语》2023年第2期目录
CSSCI来源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2023年第4期目录
CSSCI来源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2023年第3期目录
CSSCI来源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CSSCI来源期刊《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CSSCI来源期刊《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3期目录及摘CSSCI来源期刊《语言文字应用》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CSSCI来源期刊《当代语言学》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CSSCI来源期刊《当代语言学》2023年第2期目录
CSSCI来源期刊《语言文字应用》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CSSCI来源期刊《外语教学》2023年第5期目录
CSSCI来源期刊《外语教学》2023年第3期目录
CSSCI来源期刊《外语教学》2023年第2期目录
CSSCI来源期刊《外语教学》2023年第1期目录
CSSCI来源期刊《外语电化教学》2023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CSSCI来源期刊《外语电化教学》2023年第2期目录
期刊动态 | CSSCI来源集刊《英语研究》第十七辑目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治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