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院:心理问题高发人群特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研究发现,18~34岁的年轻人是酒精、失眠或疼痛药物使用障碍发病率最高的群体。


一、焦虑


如今,青年焦虑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工作节奏的加快,时间的紧迫感与能力的消耗感牢牢把人套住。


面对选择性曝光的社交方式,年轻人很容易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不满意,辩证的眼光仍旧不足,主观情绪过急,信息还来不及甄别就片面消化。伴随着思维束缚的危害,反而更加焦虑。


无业/失业/退休人员的抑郁水平最高,其次是学生群体,主体是大学生,再次是服务业人员、个体经营者和公司职员,抑郁得分最低的是专业技术人员。


二、特征


心理健康状况有地区差异吗?


答案是,有的。从地区看,心理健康的地区差异非常明显,东部地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以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的调查结果为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抑郁水平显著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抑郁高风险的检出率显著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心理健康状况有差异吗?

答案也是有的。从户口看,农村户口人群与城镇户口人群之间存在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农村户口人群中抑郁高风险的检出率略高于城镇户口人群。


越有知识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吗?


这或许是真的。从学历看,学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特别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更低学历人群。


收入越高心理越健康吗?


报告并不支持这个结论。从收入看,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人群,但并未发现月收入水平中等与较高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陈祉妍说:“这显示收入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并非线性关系,过低收入不利于心理健康,但在中等收入以上,收入的升高对心理健康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


哪些职业心理健康状况最好?


报告显示,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以抑郁为例,抑郁水平最高的是无业/失业/退休人员,其次是学生群体,主体是大学生,再次是服务业人员、个体经营者和公司职员,抑郁得分最低的是专业技术人员。


哪个年龄阶段心理健康问题最多?


答案是18—34岁的青年。报告显示,从性别与年龄看,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别比较微小,但年龄差异非常显著。研究将调查对象分为18—24岁、25—34岁、35—44岁和45岁以上4个年龄段,调查发现,抑郁和焦虑水平有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

三、学历


结果发现,35.5%的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60.1%的研究生有焦虑问题。女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均高于男生,且不同性别有抑郁倾向的比例几乎相同,35.9%的女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大于等于17分的(有抑郁高风险的)有12.7%;35.2%的男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大于等于17分的有12.2%。


调查发现,博士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硕士生。博士生中有抑郁表现倾向的比例也高于硕士生。在硕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郁表现的有34.7%,其中抑郁高风险群体有12.1%(有抑郁高风险);在博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郁表现的有36.6%,其中抑郁高风险群体有12.9%。


《报告》指出,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包括:日常工作时间、心理健康素养、与导师关系、压力四个方面。


过长的工作时间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工作时间越长,抑郁、焦虑的得分越高。当日常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抑郁平均分超过10分,即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因此日常工作时长控制在10个小时以内可能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参与本次调查的研究生每周平均工作时长为61.95小时,从分布比例上看,约70.0%的研究生每天工作时长8个小时或以上,36.5%的研究生每天工作时长10个小时或以上,表明研究生的工作任务较重,可能带来工作—生活不平衡的风险。


四、医务人员


以往研究显示,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此背景下,该报告专门设计了医务工作者专项调查,对象包含2466名医务工作者,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调查对象覆盖全国23个省市。


调查发现,27.7%的医务工作者可能存在抑郁倾向,其中,医生是风险比例最高的群体,其次为护士群体。分析发现,男性医务工作者的抑郁高风险的比例为12.5%,而女性医务工作者的抑郁高风险比例为8.5%。


在医院级别方面,医务工作者在抑郁方面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三甲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的得分是7.04分,一级和二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的得分为7.07,均显著高于三级乙等和丙等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得分(6.06分)。在职称方面,初级医务工作者的抑郁得分为6.97分,中级医务工作者的抑郁得分为6.52分,高级医务工作者则是5.65分。


《报告》考量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比如工作倦怠状况等。所谓工作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调查显示,医生的工作倦怠得分高于护士、医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男性高于女性。从年龄段来看,30~ 45岁的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医务工作者,30岁以下和45岁以上的医务工作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往期精彩 

什么将取代手机?

阔太太辩论赛,暴露问题儿童怎样的秘密?

曾预警P2P!银监主席如今三次警告房价!

土洋渣男骗财骗色,“经济学家”丈母娘

中国专利数量超美国,这个世界冠军质量如何?

全球金融逆变,谁误导我们“美元崩溃”?

美国为何不担心美债超发?中国“专家”可是操碎了心

城市实力最新排行榜

罚7亿欧元!欧洲对外卖小哥的保护

城市工业排名,谁将北京、广州挤出前列?

万物皆涨?美国通胀引爆全球,中国?

清华出走女博导、美国科学院院士再发五篇论文

美元海啸、金砖5国4个失色,央行新任委员谈汇率外升内贬?

中美争论“超发美元引爆通胀”,美联储认为另有原因...

争论背后口罩换大豆,中美贸易异常增长

中国胃口:最大进口国,今年再增5倍?

“制裁”?淳朴勤劳的新疆采棉工惹谁了

中美央行最新声明:不同境况、相同的选择?

明明是美元超发,为什么人民币却贬值了?

当选美国院士,被中科院拒绝的几位中国女科学家

美元异动逼疯专家,崩溃还是王者归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