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海峰:高考专业选择,热门的不如适合的

刘海峰 科举学与考试研究 2023-12-16


高考专业选择,热门的不如适合的


刘海峰


今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各省市自治区都在进行紧张的评卷工作,再过几天都会公布考生的高考分数。

目前许多考生和家长最思虑的是高考志愿填报问题,除了选择高校外,到底报考什么专业好?是经济管理类的热门专业的还是像“机器人工程”这类新增专业?

新设的专业通常是顺应时代的变迁而设立的,反映了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有的甚至是有些超前,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预见了未来人才需求的趋势。如今社会发展很快,大学设置新专业,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各方面需要,特别是应用类新产业的变化,比如互联网相关的领域更新换代极快,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引领科技潮流,大学设立相应专业也就顺理成章。学校自身设置专业也会考虑招生、就业等因素,只要招生容易,就业也不很困难,学校就有动力设置新的专业。

人们对一些专业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如电竞专业从最初被批“玩物丧志”,到如今走进全日制本科高校甚至全日制重点本科高校,电竞专业走进了大学课堂,培养游戏策划和电子竞技运营与节目制作人才。

不过,高校新设专业也有一些受人诟病的方面。曾有机构问卷调查高校新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57.6%的受访者指出某些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学生成为“小白鼠”;48.1%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新专业设置一味赶时髦,噱头大于内容;47.4%的受访者认为师资、场地、设施不配套,寿命短;35.6%的受访者认为其废立随意,缺乏科学论证;35.5%的受访者指出招生简章说明不清楚或夸大其词;29.8%的受访者认为功利主义导向,忽视学术研究。

某“双一流”高校学生陈清(化名)所就读的媒体创意专业设立于2011年,只招收了三届学生,2014年就停止招生。该学生反映“很多课程并不能提供给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课上所学也不能让我们很好地跟上媒体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当高校仅仅考虑经济收入和学校规模等利益因素时,一出来新的社会热点领域,就会一窝蜂地设置某一专业,造成很大问题。另外,有些学校盲目跟风,开设的专业名称很时髦,但是学校不一定有相应的师资和教学条件。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前些年动漫产业发展很快,很多学校创办动漫专业,但是动漫产业并不需要太多的人才,只是对专业人员的水平要求很高,这样人才培养输出与市场需求就不匹配。

专业的冷热确实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非常火爆的热门专业,十年之后可能经常找不到对口工作,而昔日不被人看重的专业可能变成热门专业。例如,1977年恢复高考时,厦门大学文科录取的平均分最高的是中文系,其次是我考上的历史系,理科录取分数最高的是物理系,其次是数学系。当时人们崇尚的是文史哲、数理化等“形而上”的学问或者基础学科,而当年的财务会计专业据说是文科分数最低的专业。看到拿着大大的算盘去上课的会计专业学生,有些专业的人觉得他们好像只是“账房先生”,太“形而下”。可是,后来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当到高官和发财的人,比例远比文史哲专业的人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会计学成为厦门大学最热门、录取分数最高、就业最好的专业,而文史哲等却成为相对冷门的专业。

还有,恢复高考的1977年,取代“文革”中流行的“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又开始盛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重理轻文的风气比现在还更明显。不过,当77、78级大学生毕业的时候,许多综合大学文科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分配到省地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一年多有上百位毕业生分配到北京的中央各部委机关工作,我班上就有10位同学分配到北京工作。各大学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分配总体上也都很好,但是有一些进了国有企业的大学生,后来因为企业改制或破产,境遇反而不如基本上都在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文科生。

1982年夏,西南政法学院一大批法学78级大学生填补进全国的政法系统,其中163人进入中央机关22个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结果30多年后,西政造就了法律界的“西政七八现象”。作为“文革”后恢复招生的法学专业,是社会上需求较大的专业,律师与医师,在许多国家都是收入最高的群体之一,法官、检察官更是令许多青年学子梦寐以求的职业。在绝大多数国家,法学专业都是高等教育中的热门专业。中国自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以来,法学教育专业经历了一个从热门到过剩的急剧转变。

法学曾经被视为收入体面、前景光明的好专业,也是相当长时期内考生填高考志愿时的热门专业,导致各高校一拥而上,几乎所有本科院校都办了法学专业。结果法学专业毕业生连年就业爆冷,从社会急需专业变为“部控专业”(又称“国控专业”,即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再到被某些机构列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法学专业在社会上的声望出现了巨大的落差。

高考热门专业往往跌宕起伏,有些专业则是冷热交替。例如,因为“农”字打头,学生往往不大喜欢报考农业大学的专业。农学在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有好些年都属于冷门专业,以至于许多农林大学曾经联合要求主管部门能够允许更名,去掉“农”字头。但农学是一个很大的专业类别,其中有一些与时俱进的时尚专业,如林学中有园林专业,草学发展出高尔夫草坪专业,酿酒工程分化出葡萄酒工程专业,动物医学中有宠物护理专业。尤其是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很快,掌握相关技术,往往可以致富,因此现在有些农学的专业也颇受考生的青睐。

因此,考生在选择报考专业时,不仅要看专业名称是否新颖动人,更重要的还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因为专业冷热不是恒定的,而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原刊《光明日报》2018年6月5日,本文有所修改




编辑、排版:韦骅峰

审核:李木洲


更多精彩阅读:

  1. 高考70年 ║ 从报考到录取: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高考实况

  2. 海峰随笔 || 里面的世界很精

  3. 冯建民:浅谈考试咨询的专业化与志愿填报的科学性

  4. 权威解读 ║ 新高考志愿填报锦囊妙策之三:院校与专业篇

  5. 权威解读 ║ 新高考志愿填报锦囊妙策之二:步骤与策略篇

  6. 权威专家解读 ║ 新高考志愿填报锦囊妙策之一:案例与政策篇

  7. 罗立祝 || 高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目标、现状与展望

  8. 刘海峰:我们为什么离不开高考?

  9. 刘希伟:高校理工类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设置的功利性及其匡正

  10. 郑若玲:“举国大考”的合理性——对高考的社会基础、功能与影响之分析


投稿邮箱:ksyj2007@126.com



点击下方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