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k疫情和阶级分析

zzzz 晨星评论 2023-03-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

  如果不能理解hk的阶级矛盾,那么就不能理解hk的一切现实问题的根源。


 

hk疫情

香港今日(3月2日)新增55353例确诊新冠病例。并且,有117名感染病人离世,另外因数据滞后,26号至28号有43名感染病人离世未公布;88名严重,64名危殆,第五波至今有967名病人离世,另有4322名医护确诊。

医疗资源已经被严重挤兑,年长者的死亡潮已经出现。

25日的数据,检出的8万人,只收治了3万,还有5万无法收治——自然,轻症以上都收不过来了。然后,26日新增17063例、27日26026例、28日34466例。

 

 

香港疫情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个阶段?

第一,医疗私有制带来的不是效率的增加,而是医疗资源的极端不平等,向富人集中,对穷人压榨。

公立医院爆满的同时,是私立医院拒收新冠患者。28日,大公文汇再发文《公院俨若如炼狱,私院袖手旁观》。文中称:“香港公营医疗系统崩溃,急症室满地病人,殓房爆满,公院俨若如炼狱令人心寒。”全港13家私立医院中,有9家以豁免缴税的慈善机构运作,其中4家更是免地价或象征性缴纳千元批地。结果,这下人家直接拒收轻症患者。此外,为了腾出病房,港府将一些非新冠病人从公立医院往私立医院转,然后私立医院协会要求港府要给每个转院病人按天给补贴,并且是限定时间收治,意即到点就赶走病人。

第二,香港极大的贫富差距,以及疫情之下资本将代价转移给无产阶级。

如果不幸感染了新冠,想要请病假,那么就必须要有检测报告,但是检测报告又要等好几天才有。如果没有检测报告就请病假算作旷工,一旦旷工,那么公司就可以无任何赔偿直接辞退员工。所以很多人明知道自己应该是确诊了,但是因为没有检测报告而宁愿去上班。

香港容纳就业最多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住宿、运输仓储、快递邮政等等,这些劳动力密集型的就业岗位往往都有勤工奖,勤工奖就是全勤可以拿到的奖金,往往都有3-4k左右,高的有5-6k。一旦你请了病假,就没有勤工奖了,所以很多人是宁愿隐瞒自己被感染新冠,也要去上工。

香港的住房条件非常之糟糕,劏房或者称之为板间房,用隔断把一个大房子隔出很多小房间。一旦一个人确诊了,其他的租客和房东就会对他施压,逼他走。一个人没有住的地方,又面临失业的风险,所以宁愿不说。

第三,香港的医护人员为了维护自身持证上岗所造就的超高额收入体系,而排斥中央援助的医护人员。不仅仅是医护人员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而排斥内地医护人员,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而将代价转移给无产阶级,部分年轻人甚至希望老人多死点,菲佣为了不丢掉饭碗也可能隐瞒确诊。。。

造成这一切的是香港极端发达又极端残忍的金融房产资本主义。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永恒不变的目标阶级矛盾是资本主义永恒不变的主题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下每个人都是资本的奴隶

第四,港府作为资本主义、多党制的民选政府,他的反应必然是迟钝的、推卸责任的、左右摇摆的。一方面,港府表面上要坚持动态清零,但实际上已经默认集体免疫,对于港府来说长时间的对内对外封关、以及政府出资抗疫,资金成本不小。第二,在日增几十到上百的一周时间内,港府还心存侥幸,认为可以通过动态清零来达成抗疫目标,等到日增一两千的时候已经无法阻止疫情蔓延了。第三,港府在和中央的谈判中左右摇摆、不断推卸责任,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多党制民选政府只代表各自党派和一部分的利益,没有利益的事情他们不干。

如果不能理解香港的阶级矛盾,那么就一定理解不了香港的一系列问题。


 

关于后续措施和全民检测

据港媒咨询港府消息人士时,对方表示,港府初步计划定于3月26日至4月3日期间实施“全民强制检测”,也就是9日方案(三乘三),三天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检测一次,合计检测三次,有限度禁足期4日。

封城禁足措施根本没有可行性

第一,香港住房最多的就是劏房,如果要封城禁足,那么意味着整个楼屋内部强制性互相感染,这将极大限度地激化租客之间的矛盾,甚至有可能会把有明显症状的人赶出去。同时香港的房子很多是没有厨房的,也要依赖公共卫生间,这将导致封城禁足没有意义。

第二,香港疫情发展到这个阶段,既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来医治重症患者,也没有足够的方舱医院来隔离轻症患者。只能让感染者待在家里,然后又将楼屋里面的人感染。就算全民检测能够检测出几十万的确诊,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什么都做不了。这个时候最好的还是务实一点,将医疗资源集中在救治重症患者上。被迫全民集体免疫。

最新消息,特首发布会说明不会封城禁足,那么全民检测将会是一个笑话。

 


香港的阶级分析

接下来,我们来展开分析一下香港的阶级问题。

资产阶级统治了香港的整个经济体,其中香港本土的华裔中产阶级是最强大的团体,他们垄断了房地产、公共事务、医疗资源、电信、航运等等。

2018 各行业占 GDP 比例


广义房地产

20%-24.9%

   地产、专业及商用服务(含律师、会计师等)

10.37%

   楼宇业权(收租等)

9.91%

   建造业

4.62%

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

21.49%

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等)

17.80%

公共行政、社会及个人服务(教师、医生、社工等)

17.40%

运输、仓库、邮政及速递服务

 6.09%

资讯及通讯

3.41%

住宿及餐饮服务

3.17%

电力、燃气和自来水供应及废弃物管理业

1.31%

制造业

1.03%

农业、渔业、采矿及采石业

0.07%

 

房地产是华裔垄断资产阶级的核心业务。华裔垄断资产阶级手中有大量回归前通过各种渠道收购的储备土地。经香港媒体计算估计,香港主要房地产商土地储备和特区政府土地储备的比值是 8:2。香港房价畸高,广大劳动者负担很大,但垄断资产阶级却想尽办法推高楼价。华裔垄断资产阶级本身不缺地,但却会出席政府组织的土地拍卖会。“政府土地拍卖时,财团代表光是坐着,看着求地若渴的小地产商热烈竞投,推高地价。在适当的时候,他们会举手一两次,令竞投的气氛热烈一点,但并非真的想买地。当拍卖官满意地下槌成交时,大财团的资产净值便会大大增加数十亿。” 通过推高地价,进而推高房价,垄断资产阶级获取巨额利润。

华裔垄断资产阶级通过控制房地产积累了巨额财富,进而跨行业收购垄断性公用事业,控制了电力和煤气的供应,且在航运、码头、公共交通、咨询和通讯业占据主导地位。香港的电力供应由李嘉诚旗下电能实业和嘉道理家族的中电两家公司垄断。香港的煤气供应由李兆基家族的中华煤气公司垄断。郑裕彤家族的新世界发展和郭炳湘家族的新鸿基,相当程度控制了香港的公交行业,新鸿基控制的九龙巴士,每天为超过 260 万人次提供公交服务。李嘉诚家族的电讯盈科,是香港最大的电信公司。香港的公用事业都有保护定价或管治政策,净利润和资产净额挂钩(13%-16%)。例如,公交公司净资产 100 亿,公交公司每年就能获得净利润 13-16 亿,公交公司再以此反推定出票价。在此制度下,公司会通过各种会计方式或者融资方式做大净资产,进而提高票价获得更多的净利润。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公交票价、电煤价格等等,将负担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获得无风险的高额收益。

通过控制房地产,华人垄断资本还控制了批发零售等与地产息息相关的行业。以零售为例,李嘉诚旗下百佳和英资怡和旗下惠康,垄断零售市场的七成。香港各主要村道、街区居屋的超市,八成被两大集团垄断。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全港几乎所有的商业综合体、大卖场、超市和商店,收取高额租金盘剥小业主。以零售为例,香港零售业采取保底分成模式。租户必须支付一个最低限额租金,并且当营业额超过某限度后还需要支付分成租金。营业好,垄断资本收租多,营业不好,垄断资本收益也有保障。高额租金导致大量的利润都流入了垄断资产阶级手中,零售业利润微薄。垄断资产阶级提高商铺租金,进一步加深对零售行业的垄断,最终让消费者承担高额的物价。

以李嘉诚等六大家族为首的香港本地垄断资本,控制了香港的绝大部分储备土地,垄断了香港的房地产业。他们通过垄断房地产行业,进而垄断了香港的电力、煤气、交通、通信等命脉行业,主导了码头、零售、航运等重要行业,“透过把持没有竞争的各种经济命脉,有效操控全港市民需要的商品及服务的供应及价格”。


图一 :

图二:



图三:

 

香港无产阶级住宿条件极端恶劣。下层无产阶级多数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即公屋中,众多的 3 口之家的就居住在 30-40 平米的公屋中。2011 年,私人房屋租金中位数 7710 港元,廉租房中位数仅 1210 港元。大量的香港无产阶级申请廉租房,但廉租房供应有限,一般要排队 5-6 年才能轮上。下层无产阶级还有一部分购买政府的经济适用房即居屋,居屋价格根据政策不断调整,最新政策居屋价格大致相当与商品房的 52%。2019 年 2 月份最新一期居屋售价,最贵的一套房子售价 468 万港元,面积 58 平米,最便宜的一套房子售价 118 万港元,面积 27 平米。但就是这样,绝大部分人也无法买到居屋。香港政府 2018 年一共供应 4400 套居屋,而还不到 7 月份就超过了 15 万人申请。上层无产阶级有一部分会购买小户型商品房(30-40 平米),高额的月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还有超过20 万申请不到公屋或居屋的无产阶级,住在暗无天日的“笼屋”中,2018 年一个 8 平米的笼屋大致要 3000-4000 港元。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限制居屋和公屋的供应,限制每年土地的供应。曾荫权在职期间,甚至直接停止公屋、居屋和土地的供应,导致房价猛涨,资产阶级获取巨额收益,而无产阶级却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

 


小资产阶级主要分为两类

其一、经理及行政人员。经理及行政人员包括政府公务员(约 17 万人,占劳动人口约 5%)和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收入是普通雇员的 3.5 倍,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与普工雇员有显著差异,他们虽然不占有生产资料,但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其意识形态更倾向于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在政府和公司管理中的代理人。这一类人属于典型的小资产阶级,占劳动人口的 12%左右。

其二、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医生、中学以上教师、工程师、程序员、律师、会计师、记者等等。他们是技术线条的专家,通过自身的专业技术在组织劳动的过程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一般经过精英化的学位教育,收入是普通雇员的 3.2 倍。综合其教育背景、收入和在生产中的地位,这一类人也属于典型的小资产阶级,占劳动人口 7%左右。

小资产阶级群体年龄相对较大,60%的人在 40 岁以上,多数已经买房,且有些家庭不止一套。他们大部分收入超过 4 万,或者家庭收入合计超过 6 万。

他们过着相对优裕的生活,是劳动人民中相对保守的群体。他们有很强的个人奋斗的意识,信奉资本主义体系下的自由竞争。他们中的部分人已经爬到资产阶级体系的相对上层,住着“千尺豪宅”,拥有多项投资,拿着百万年薪,余下部分人对此羡慕不已,希望自己终有一日也能出人头地。

作为劳动人民,他们也受到垄断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的压迫。除了日常工作中受到资本主义体系的压迫外,他们还受到教育、医疗、养老三大问题的困扰。

小资产阶级非常重视教育,视教育是阶级流动的重要手段。然而,香港质量较好的中小学主要是私利学校,收费高不说,还有严重的世袭化倾向。“香港的教育是世袭制,你的父母在这个小学读书的,你入学就可以加分。你的亲友给这个学校捐款的,你入学就可以优先。”为了让小孩读书,小资产阶级花费大量金钱和心血。

香港公共医疗费用很低,但床位少、挂号难、资源很有限,有些专科门诊甚至预约到两年后,故此小资产阶级一般选择私立医院就诊。但是香港没有全民医保,私利医院收费昂贵,小资产阶级不得不花高价购买商业保险。政府拿不出钱,也搞不定资本家让他们交税拿钱,导致香港的医保和医疗改革一直举步维艰。香港没有退休金制度,小资产阶级中仅有公务员有较丰厚的退休待遇,大部分人只能靠强积金和平时储蓄过日。

小资产阶级中尚未买房或尚在还贷的人还受到住房的困扰。香港房价非常高。按 2014 年数据,香港人平均要花十五年的时间才能筹齐一套 50 平米房子的首付,而月供平均占家庭收入 40%。已经买房且无贷款的小资产阶级上层希望楼价上涨,但楼价下跌也对其影响不大。已经买房有贷款的小资产阶级,承受这巨大的压力,银行加息和楼市波动都对其影响巨大。没有买房的部分小资产阶级一面望楼兴叹,一面承受着高昂租金的压迫。

小资产阶级的地位并不稳固,失业是小资产阶级的第一焦虑。拼搏二十年到达“中产阶级”,只消一场灾难就被打回原形。1998 年金融危机期间,香港电讯一次裁员 300 名副经理以上管理人员。1999 年调查,37%的“中产阶级”面临降薪,12%面临失业,20%面临负资产问题。

 


参考文献

  1. backuphk

  2. https://mp.weixin.qq.com/s/5a8sSlwImv2VUimSSjmYpQ

  3. https://mp.weixin.qq.com/s/dli39U3-3nqEFHVekZYl7Q

  4. coronavirus.gov.hk




往期推荐:

[转载]|评新编历史剧《觉醒年代》

驳翟东升的“新殖民主义”

对饶毅的精英主义和资产阶级法权批判

陈年喜-于无声中炸裂的矿工诗人

中越战争——冷战的转折点(一)

知识分子反对知识分子

批判三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谬论

关于人民公社的探讨(上篇)

关于人民公社的探讨(中篇)

关于人民公社的探讨(下篇)

欧美不倡导996,为什么他们不会失去竞争力?

保守性小谈

性别矛盾研究

保守自由主义论

论组织建设的失败教训


—红工—

每天都要学习和进步



点开名片  关注我们


真 理 · 理 性 · 进 步



小编微信:AlfredLMW

b站:红工学习小组


特别声明: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尊重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好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