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 | 不同城市的地铁,共有哪几种客流形态?

Metro Bay 2023-01-28

Metro Bay:

Metro Delta的地铁科普时间!欢迎大家关注Metro Delta公众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Metro Delta Author Metro Doves


Metro Bay 地铁大湾区

批注



Metro Bay x Metro Delta科普系列,相关阅读:

科普 | 什么是地铁?

科普 | 什么是配线图?

科普 | 地铁车站如何分类?

科普 | 走向平行的两条地铁线,如何换乘?

科普 | 两条相交的地铁线,如何便捷换乘?

科普 | 两条地铁线交汇于一站,如何通过站厅设置换乘?

科普 | 大型枢纽站:多条地铁线汇聚于此,如何设置换乘?

科普 | 拥挤=客流大?列车拥挤度与线路客流有什么关系?


|图:Metro Dove

|文:Metro Dove


上期我们讨论到了地铁客流的事情,那么关注客流的朋友也会发现,不同城市的客流形态似乎不大一样,比如每到周末,平时稳居第一的上海都会退居广州之后居第二,那这些客流特征的分类和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我们把客流形态分为了五类,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其成因。

A. 休息日断崖型

A和B两类城市都是工作日型城市。A类城市的客流特点就是工作日超高位运行,休息日断崖式下滑,以上海为例,图中为其10-11月的客流趋势,可见工作日持续位于1100w上方,而休息日最高也只有800w出头。



国内目前只有北京和上海是标准的A型,另有天津、成都等城市已经一只脚踏入A型的边缘。但国外也有不少大城市网络也呈现类似的情况(纽约、马德里等)。因此它们的历史新高一般出现在旺季的普通周五(上海3月,北京7月等),而长假前反而很难出峰,“逃离”现象明显。理论上随着线网规模的增大,几乎所有城市都会变身北上型,只是速度差异而已。

此外,当疫情来临之时,部分本来不属于该类型的城市,也会因为休闲客流大幅损耗而短暂变为该形态,侧面说明只有通勤客流是地铁最稳定的客流来源。


(图:南京疫情期间地铁客流趋势)



B. 休息日下跌型

这类城市的客流特点是工作日高位运行,休息日不如工作日但下滑幅度相对小,最典型的例子为深圳,图中为其2021年11-12月的客流趋势。深圳相对于北京上海,其年轻人口比例较高,且气候占优势,因此周末客流表现相对较好,2021年下半年周末已经多数能超越北京居第三。但相对广州及其它省会,其通勤客流较强大,而流动人口相对少,因此工作日客流仍高于休息日。



这类城市休息日有无可能超过工作日呢?一般来说在五一,清明等春季特殊休息日,可以达到甚至小超普通工作日水准,如深圳于2021年5月1日达691w余,超过除3月8日以外所有非临休工作日。且其节假日客流受天气,疫情等影响也明显大于A型。


C. 综合型

C类城市工作日均值和休息日均值相差不大,主要特点是普通工作日表现平凡,周五和节前拉升比较明显,周六超过普通工作日水平但不及周五。它们不仅长假前一天往往可以创新高,在长假前两天也常常能有亮眼发挥。珠三角最典型代表原来为广州,图中为其2020年10-11月客流趋势,可见一周虽是稳定的周五最高,但周末和普通工作日差距也甚小。



但假如对C型各城市进行细分,又会有细微的不同。曾经C型的典型代表广州,其周末客流强势,并能登顶全国第一,主要依靠的是大量的商贸客流、学生客流及中转客流等,无疫情状态下相对受其它因素扰动小,所以非常稳定。而苏州、南京等城市,其周末客流主要依靠休闲客流,因此天气不稳定时容易出现个别休息日断崖式下降的情况。


D. 周六最高型

D和E两类城市都是休息日型,其中D型为周六最高型,它们的历史新高多出现在长假前一天或者当天。这种形态的城市主要还是中小线网规模为主,长三角较为典型的有合肥和常州,图中为合肥2021年3-4月客流趋势,可以看到周五到周日明显比普通工作日高,但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周六不一定能稳定超周五。换句话说,这类城市的线网还不够成熟,工作日客流不够稳定。



E. 周日最高型

这类城市是普通工作日相对低迷,周五六日连续上涨或基本横盘。这种客流特点多见于100km里程以下的城市,其中又以“一线”为主。全国最典型的周日最高型城市为东莞,可见其普通工作日多在10w出头,但到周日往往能达到14w。这类城市的客流潜力还需要成网以后进一步激发。



此外这些客流形态主要针对的是春秋季开学期间,暑期由于学生放假,休闲客流和旅游客流虽然明显增多,但它们也会分散到工作日,因此会呈现工作日冲高而休息日不涨反跌的情况。春运期间则会呈现一线城市率先走低,二三线城市由于承接大量中转客流因此较为坚挺的情况,但由于春运期间气候寒冷且学生放寒假,因此休息日同样也会较为低迷。


最后,全网客流形态并不等同于分线,分站的客流形态。即使是全网为工作日型的线网,一样可能有个别线路呈现其它形态,如北京大兴机场线,深圳6/8号线等,反之亦然。车站的情况就更为明显,且受单因素扰动概率会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小线网城市容易出现大幅波动-因为其线网小,车站少,一个商场开业,一小段区间停运都会极大影响量级(如近期呼和浩特网红街开张,其线网客流量级迅速从15w上涨到19w),而大线网城市线路密集,相对受这些因素干扰就小得多。而对于单车站形态,其客流形态一般和其车站服务功能相关,如居民区客流一般为工作日型,邻近有大商场的往往偏向于节假日型等等。


至此,我们的第一轮地铁科普计划也暂时划上句号,今后会有更详细、系统的地铁科普带给大家!




来源


往期精彩回顾 -
迟迟不动的广州8号线北延段、东延段、24号线,还有戏吗?
Metro Bay将新增“Q&A”专题!欢迎大家提问、交流!
航拍 | 穿越珠江洛浦,连接番禺海珠——海珠湾隧道进展俯瞰
航拍 | 金融城琶洲一隧牵!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进展一览
30张《广州7号线西延段进度图全集》,一览两年来线路建设全过程!
广州地铁在建新线建设进度图【2022年4月】
航拍 | 火车站“卡点”不再?广州11号线年初进展全呈现
深度 | 广州城市更新之路受阻,如何破局解困?
上新!来领略广佛都市圈2026年轨道线网新愿景!
超震撼!广佛轨道交通一体化远景示意图独家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