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ro Bay 地铁大湾区
批注
进入2023年,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佛穗莞城际的前期推进速度似乎有所减缓。在953亿的批复总投资及20%的上浮指标给定情况下,要兑现身上被赋予的各种定位功能,佛穗莞城际项目应如何“破局”?有何继续优化的空间?
本文为Metro Bay于近日收到的匿名投稿,我们在此向这位作者表示感谢。
佛穗莞城际是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中最重要的一横,在湾区城际线网整体中具有不可替代性。面对这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从单个项目的角度出发进行线站位设计、客流预测与系统选型,需首先考虑项目在线网整体中承担的职责定位。作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坚持佛穗莞城际的城际化定位,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同时,考虑到本线广州、佛山段市内交通功能特征突出,本线定位应明确为以城际功能为主,兼顾市内交通。(图:仰望LK @ Metro Bay,非本文作者供图)为了维持本项目的主要功能定位,需继续锚定以下战略要点:快速运行是本线的显著优势,使本线区分于一般地铁线路,具备执行打造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服务于国家战略定位的能力。本线客流需求以城市内部及相邻城市间通勤为主,侧重服务于相邻城市中心间的快速互通需求。广佛、穗莞间的30分钟运行时间目标应当维持。系统制式的选择、线站位的设置,均应首先服务于该项目标。同时,还需重视本线与广深中轴线、广佛江珠线贯通运营后的广深、广江间运行时间目标,以60分钟内为宜。为保障落实快速直达时间目标情况下的调度灵活性,越行站的设置密度也需得到保证。考虑广深、广江间的运行时间目标后,在时间目标对应区段内,宜隔站设置越行条件,鹭洲站、澜石二路站、海八路站、黄旗南站宜设置为越行车站。本线作为大湾区城际线网中不可替代的东西核心走廊,承担着将广肇线、广佛江珠线、广深中轴线等放射线路引入核心枢纽的重要职责,路网功能突出。为保障本线的基础路网功能,维持网络化运营的灵活性,在重要的互联互通节点车站处,配线规模不应过度压缩。例如,在奇槎、黄埔两站,需维持佛穗莞城际与广佛肇城际(佛山西支线)、广州37号线之间完整的顺向互通能力,做好相应的土建预留。本线肩负着联系广州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西岸都市圈,发挥广深极点带动作用的交通轴带职责。依照前期预测,广州-深圳、广州-江门间也确有较大的快速直达需求。因此,本线与广佛江珠城际、广深中轴城际间宜按贯通运营考虑,以此为前提进行系统选型、客流预测及运营组织设计。同时,项目也需与深圳、江门相关单位密切沟通配合,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广深、广江间的潜在客流及运行时间进行细化评估。为更好服务于打造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目标,需维持本线接入三市中心城区、重要发展极点与大型交通枢纽的中轴线位。当前本线在佛山、东莞市中心内的敷设走廊不需大幅调整,在广州市区内,可考虑进一步优化旧城段线位,使设站更加贴近目标客流的主要目的地。同时,可进一步探讨在已有平行普线的情况下,适当减少设站数量的可行性。中心区车站在设计上可作进一步优化,做到与相交城市轨道线路的快捷换乘及与周边街区的深入融合,进一步减少直达旅客的在途耗时。在保障佛穗莞城际主要功能落实的前提下,可尝试通过更多途径降低项目投资,确保项目可批。同时,还可探索更多方式优化线路设计,从而更充分地贴合实际需求、发挥线路效用。本线以城际功能为主,兼顾沿线市内交通,需优先保障主要功能定位的实现。在附加功能干扰主要功能,或附加功能对应投资较大、实施效益不显著时,需进行适当舍弃,保证项目本身及主要功能顺利落地。由于本线与各市地铁线网联系紧密,可着眼于普速地铁、都市圈市域快线及城际铁路构成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线网整体,将本线的部分站点覆盖功能移动至地铁普线上实现。考虑到本线部分设施、功能并非近期投运的必要条件,但对整体功能发挥仍具有重要作用,可调整项目本期实施范围,将该部分设施、功能移至远期实施。同时,宜做好功能扩展的接口预留,使得该部分本期无法实现的功能,在远期能较好地融入运营服务,例如未实施区段的接入条件、平行地铁线路的敷设线位条件、规划远期相交线路的换乘预留条件、部分远期出入口的接入条件。本线与广肇线、广佛江珠线、广深中轴线之间的互联互通,宜按贯通运营考虑,但贯通运营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灵活调整。若新建路段直接按选用CRH6系列车型进行设计,一方面可以方便地在城际贯通交路中运用城际C型车,从而将既有城际线配属列车直接引入中心区内的新建路段。但另一方面,这将为佛穗莞城际引入系统适用性不足、土建冗余过大等问题,难以适应市域内的高频次行车需求,与本线的通勤客流特征不匹配,同时也不利于线站位选择与总投资控制。若采用市域D型车制式,可方便地应用更适用于公交化运营的CBTC信号系统,并压缩市区车站规模、控制土建造价及购车费,同时还可提供更好的启停性能、更高的单位运力及超员能力,从而贴合本线的市域特征需求。相关案例有已运营的广州18、22号线。采用与既有广州18、22号线一致的D型车平台,也可更方便地实现广东城际既有线网内的运维资源共享。在D型车平台上也可灵活地进行功能定制,以适应本线节省造价、互联互通等特征需求。近年国内已有较多创新实践案例可供参考。例如,通过在D型车平台上定制采用AC25kV、DC3000V双流供电设计,可降低直流供电区段的弓网高度要求,从而进一步压缩该区段内的隧道内径、节省土建造价。在达速比低的市区段短区间内,考虑到弓网、风阻等要求较低,可按直流供电设计,并对应采用较小的隧道内径;在站距较大、达速比较高的市郊区段,则可切换为交流供电,区间对应采用大洞径隧道,或将敷设方式调整至地上。通过对D型车进行定制,配合灵活调整供电制式及区间设计,可以在不过多限制运行速度、不影响线路功能定位情况下,降低土建造价。案例方面,有在建的北京平谷线的设计案例可供参考。又如,可在D型车平台上安装双信号系统,实现对CTCS-2信号的兼容,从而实现与既有城际线的单向跨线互通。市域D型车车体规格与城际C型车相近,在站台高度、隧道限界等方面可较好适应既有城际线规格。对于城际线上的4门式D型车车门对位问题,可通过改造既有城际车站屏蔽门、调整规划城际线车站屏蔽门为后退式或可变门距式来解决,改造范围较小。考虑到既有及规划城际车站多为地面车站,且位于市郊,客流较小、接发车频次较低,实施改造调整的工程代价及社会影响较小,故该途径的实施可行性较好。双系统D型车投用后,可应用于佛穗莞城际本线交路及跨线贯通交路运营;配属既有城际线的C型车则应用于既有城际本线交路运营,不进入新建区段。此外,广州18号线与广清城际的贯通运营计划,同样涉及两种信号系统间的切换兼容,可一并研究。为实现本线功能定位,线路车辆选型也需考虑与深圳中轴城际的互联互通问题。据了解,深圳城际方面并非照搬既有CRH平台,同样会作出服务于市域通勤化的适应性定制。设计单位需加强与深圳方面的沟通联系,明确中轴城际项目的规划要求,对照、协调两线系统选型,做好贯通衔接方案。3. 需优化与地铁线路间的换乘设计,减少交通衔接损耗。本线定位为城际铁路,但为更好发挥建设效益、实现功能定位,需与地铁线网深度融合协作。通过与地铁实现付费区换乘,并依照主要换乘方向,优化换乘车站设计、尽可能缩短与骨干地铁线路的换乘距离,可有效压缩旅客在途时间,减少交通衔接带来的时间损耗,使本线的时间、速度优势,真正转化为对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极点带动作用。同时,也需吸取广州18、22号线相关设计经验教训,在优化换乘服务、增强线网接驳方面作更多人性化考虑,以保障本线的客流吸引力。例如,普君北路站、叠滘站、新洲站,在均具备实施条件情况下,与地铁车站间的站台中心距离、换乘距离需进一步拉近,换乘高差需尽可能压缩,以提升旅客舒适度。岭南广场预留车站的接入方式上,应在站前调整为右行,维持与广州12号线的顺向同台换乘设计,服务好该站的主要换乘客流方向。土建规模较大的车站,在维持基本设计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调整优化设计,减少土建开支。例如,越行车站可考虑更多按双侧四线、鱼腹式单岛四线样式设计,以有效压缩冗余的配线段空间,如三眼桥站、陈家林路站、东泊站;规模较大的非越行车站,可考虑调浅埋深,若能调整至地上则更佳,如黄埔站,可设置为地面一层、地下一层车站。5. 可考虑将换乘车站、枢纽配套车站分割至其它项目中实施,减轻本项目资金负担。与其它线路、交通枢纽同期实施的车站,可纳入其它项目中代为实施,减小本项目的账面造价。例如,考虑到广湛铁路、广中珠澳高铁、广汕铁路均为近期项目,对应交通场站也将在近期实施,可另外进行枢纽交通配套工程立项,将奇槎站、黄埔站、新塘站及前后区间分别纳入至对应枢纽配套工程中代为实施。广州8号线东延段为已批待建项目,可将本线新洲站纳入广州8号线东延段项目代为实施。广佛江珠城际预计将与本线同期建设,可将鹭洲站及站后区间、出入场线纳入广佛江珠城际项目代为实施。6. 在不同区段,可考虑站间距及对应达速能力,灵活调整设计时速标准。本线在广州、佛山市中心存在较多短区间,最小站间距仅1.6km,且市中心车站无越行设计,若统一按140/160kph标准设计,达速比将会较低,并不经济。可根据牵引计算结果,适度降低市区小站距段落的设计时速标准,以优化线型、减少下穿建筑量,并结合车辆选型及供电制式优化,压缩短区间洞径、减小土建开支。例如,以黄埔站为界,西侧广佛段站距较小,可按120/140kph、直流供电、小洞径进行区间设计;东侧穗莞段站距较大,且有开行广深跨线直达交路的需求,可按160kph、交流供电、大洞径或高架进行区间设计。列车设计时速取区间最高运行速度,在实际运用中向下兼容。在停靠黄埔站期间,列车可进行供电制式转换。全线不使用同一时速标准的案例,有在建的成都-德阳市域铁路线可供参考。7. 可利用有利外部条件,通过调整区间敷设方式节省造价。更多采用地上敷设方式,可大幅降低车站、区间的土建成本,但也会带来沿线征地成本的提升。可考虑利用闲置的既有通道进行项目建设,以减少增加的征地成本。例如,可与同期广湛铁路项目协调,并利用闲置的广三铁路三眼桥段走廊,实现广佛市界段的地面敷设,同时减少征地拆迁成本,避免托换高铁桥桩。在市郊区段,可更多沿宽阔道路行进,并采用高架敷设,从而在大幅降低土建造价的同时,减少因沿线拆迁带来的成本增量。例如,在佛山乐从岭南大道段、穗莞交界107国道段、东莞寮步松山湖大道段,均可采用路中高架敷设。对待线路地上敷设可能引起的环境及社会影响问题,可通过采用减振道床、全包式声屏障等措施,降低地上敷设的噪声影响,并通过桥体美型设计,做到高架区间与城市景观相协调。有关单位需秉持尊重科学的态度,积极做好与沿线各层级的沟通工作。覆盖既有型站点,可进一步向人口密集区移动,减少乘客步行距离总和。通过优化出口布置,可扩大车站服务范围,增强本线客流吸引力。引导开发型站点,可通过沿线合理高密度开发,配合车站周边路网、产业引入的协调设计,打造高质量的站城一体TOD模范,为本线带来更多客流增量。- 往期精彩回顾 -
航拍 | 才越崇山,又涉险滩?广州13号线二期西段年初进展高清图集
航拍 | 南北分段开通可期!广州12号线年初进展高清图集
客流观察 | 广州地铁2023年2月客流月报
深度 | 基于交通视角对广州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建议
上新!广佛地铁JR风格线网图(2023版)!
现场直击 | 广州市八医院搬迁,建设六马路站现状如何?
年终总结!广州地铁2022年度建设进度对比图!
多图!广州地铁四期规划候选线路,线站位预测一览!
- 广州最新专题推文回顾 -
建设进度图:广州地铁在建新线建设进度图【2023年2月】
季度总结:季度观察 | 广州地铁各新线进度对比与开通日期预测(2022冬季篇)
深度分析:深度 | 基于交通视角对广州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建议
热点解读:解读 | 广州8号线东延段、24号线各加一站!会是在哪?
新线航拍:航拍 | 才越崇山,又涉险滩?广州13号线二期西段年初进展观察
Q&A:Q&A | 关于广州四期规划,这些新线机会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