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湾区动态 |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未来科创四大重点方向

GIG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2023-11-08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GIG)立足湾区,服务国家,面向未来。研究院由著名学者郑永年教授担任理事长。

香港科学园(图源:网络)

导读

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12月22日公布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分析了当前国际科创发展形势,以及香港在科创方面的优势、机遇与挑战。《蓝图》提出了“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目标愿景,明确了香港科创发展的四大重点方向,包括科创生态圈、人才库、数字经济和国际桥梁,并提出了完善香港科创生态圈、实现香港“新兴工业化”、丰富创投融资渠道等八大重点策略,为未来5至10年的香港科创发展制订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和系统的战略规划。


1

背景

1

国际科技创新发展的形势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全球多国不断加强对科技研发的支持与投入,抢先布局前沿科技,以期占领发展先机。在此背景下,全球科创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随着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加深,不少国家倚重“科技突围”来寻求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导致国家间的科技竞争更加激烈;

(2) 国际环境的改变影响了部分产业供应链的稳定,因此欧美国家相继推出积极的科技产业政策,以保障关键科技领域供应链的安全;

(3) 基于国家战略和安全等因素的考量,世界主要经济体或将在关键技术领域谋划各自的技术和标准体系,意味着未来世界科技发展将呈现多极化趋势;

(4) 随着亚洲的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亚洲已成为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转移的重要目的地,有潜力在未来形成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5) 新冠疫情促使世界各国加大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生命健康科技更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关键核心领域之一。

(6)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显著的变革。

2

香港科创发展的优势、机遇与挑战

香港在科创发展方面具有多方面优势及机遇。

(1) 高度国际化城市: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连通世界”的显著优势,一直是金融、贸易和航运等多方面的国际枢纽。

(2) 人才国际化水平高:香港科创人才国际化程度全球领先,加上积累的国际经验、良好信誉及发达网络,有利于成为国际科创合作交流中心。

(3) 基础科研实力雄厚:香港拥有五所全球一百强的大学,以及国际领先的科研水平和不少享誉国际的顶尖学者和权威专家。

(4) 享誉全球的自由经济体:香港具有高效、自由开放及公平的营商环境,资金自由进出、自由贸易和投资的经济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和会计制度,成熟的金融市场,连通世界的交通和数据网络,以及简单透明的税制等,为构建良好的科创发展平台提供了理想条件。

(5) 大湾区中心城市:香港作为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可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与区内城市珠联璧合,做优做强。

同时,香港也必须正视和积极应对以下制约科创发展的因素。

(1) 吸引和挽留人才的力度不足:香港作为一个小体量的外向型经济体,人才流动性高,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成熟的科技产业集群,生活成本高,削弱了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

(2) 科研成果转化动力不足:高昂的土地成本导致商界热衷于短期投资可获得最大回报的项目,例如商业地产,而非科技产业项目。同时,本地市场规模较小,导致科技产业化步伐较慢。此外,大学的管理制度也限制了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3) 土地供应紧张且用地需时较长:香港土地供应紧张导致能供发展科创的用地有限。另外,土地供应一般需时较长,令科创土地供应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4) 国际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和复杂:复杂多变的国际政经环境影响了国际科创的合作及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科研合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发展愿景

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愿景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香港发展愿景指标

3

四大重点方向

1

完善科创生态圈,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

以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目标,不断完善包含大学、研发机构、企业、投资者等参与者以及政策、基建、市场、人才等多个要素的创新生态圈。一方面要打造上、中、下游完整的科创生态链,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人才、技术与企业,特别是国内外重点科技企业与研发机构。

2

壮大科创人才库,增强发展动能

人才是推动科创发展的关键要素。香港过去多管齐下的培育、挽留及吸引人才的政策,使得科创人力资源综合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但随着未来多项大型科创项目及基建的陆续建成,加上北部都会区“国际科创新城”的建设,未来对科创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3

动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智慧香港

数字化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社会革新和带动企业,尤其是促进传统行业升级转型、提高效能、激发创新和提升竞争力,同时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具成本效益的城市服务。其中智慧城市是构建数字经济的核心。

4

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好连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

为了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需做高层次政策规划,主动对接国家发展策略,加强与各省市特别是大湾区的联动和合作。另外,要继续保持畅通的国际联系,协助国家“引进来”和“走出去”。

4

八大重点策略

1

完善科创生态圈,促进上中下游协调发展

持续完善科创生态圈,巩固上游基础科研优势,加速中游成果转化落地,并支持下游产业发展,促进产学研协调发展。

目标1:巩固科创优势,强化大学“从零到一”的突破能力。

加强对大学基础科研活动及设施的支持。

(1) 强化主题项目研究,针对战略性关键核心问题组织技术攻关;

(2) 加强支持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协作性、合作性、跨学科及跨地域的研究,激发更多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3) 加强支持大学科研机构,协助大学更新或添置科研设备和实验室装置,为基础科研的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目标2:构建全球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改进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加强激励成果转化力度。

(1)科创署将于2023年推出100亿元的“产学研1+计划”,以配对形式资助不少于100个有潜质成为初创企业的大学研发团队,将优秀科研成果商业化;

(2)鼓励大学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并开展更具影响力及可转化应用的研究项目,重视技术转移,激励大学研发人员创新创业;

(3)鼓励大学改进成果转化机制,为科研团队拆墙松绑。

目标3:制定科技产业促进政策,善用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吸引海内外科技企业落户香港。

落实清晰的科技产业促进政策,支持优势科技产业在港发展。重点推进具竞争优势和战略意义的科技产业在港发展。产业应符合的条件为:

(1)利用先进科技实现高增值回报,善用香港优势,在市场上具有让香港成为亚洲以至全球龙头的潜力;

(2)有助于拉动本地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3)有助于创造优质就业机会,汇聚海内外科技人才;

(4)配合“十四五”规划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贡献国家所需。
为此,香港要聚焦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产业的发展。

2

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实现香港“新型工业化”

目标:推动本地科技产业发展,创造香港科创品牌,协助传统工业升级转型,实现智能化制造。

(1)增加科创土地及提升基建配套

积极开拓新土地,为科创产业提供发展空间。目前在开展的工程包括数码港第五期、科学园第二阶段扩建工程,以及正在落实的落马洲河套区港深科创园工程。

加快北部都会区新田科技城的发展。河套地区以外的首批新田科创用地将于2024年动工。同时,推进马料水填海工程及沙田污水处理厂搬迁工作。

香港科技园公司辖下的三个工业片区已重新定位为“创新园”,大埔创新园的第二个先进制造业中心力争于2027年落成。
(2)引进龙头企业
积极引进海内外的龙头企业落户香港,尤其是北部都会区,鼓励企业投资建立产业的研发及设计中心和中试转化基地。
(3)加强支持战略性产业
新能源汽车: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支持有实力或代表性的相关企业在港设立研发和先进制造生产基地。

半导体晶片:科技园公司正在元朗创新园兴建微电子中心。积极支持有实力或代表性的相关企业在港设立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推动香港半导体晶片产业发展。
(4)实现国际化引领
善用香港国际化优势,完善制造业发展的配套条件,如参与国际及内地标准的制定,鼓励发展能应用于多个行业的共性技术的支持平台、共用专业服务平台和共用工厂等,实现香港在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建立等方面成为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国际化的引领者。
(5)推动科技研发
进一步完善“科创基金”、五所公营研发中心及InnoHK平台等,提升研发项目落地率,加快科研成果的技术转移和商业化。

3

丰富创投融资渠道,支持初创企业发展

目标1:加强支持初创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资金需求,促进私人资金投资本地初创,增加创投市场项目流量。
(1)优化科创创投基金的运作
优化科创创投基金的运作,精简流程和保留更大弹性,从而加大对本地初创企业的融资支持。
(2)优化现行上市制度
基于一些从事先进技术且具有规模的科技企业需要大量研发资金,但缺少盈利和业绩支持的现状,港交所咨询了市场意见,将于2023年修改主板上市规则,便利五大类型的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港交所亦正构思活化GEM(前称创业板),为中小型及初创企业提供更有效的融资平台,进一步支持提升香港科创生态。
(3)加强扶持本地初创企业发展
鼓励港府部门引入和应用本地科创产品和方案,协助初创企业在公营机构试用其新研发的科创产品及方案,支持研发成果商业化。鼓励数码港及科技园公司举办科创活动,为初创企业提供与海内外专家、投资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目标2:全方位开拓具有战略价值和发展潜力的科企投资机会。

推出多项投资基金,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商贸和科创中心的地位,具体包括:

(1) 于2021年成立约220亿元的“香港增长组合基金”,策略性投资于与香港有关联的项目,包括科技产业;

(2) 于2022年成立50亿元的“策略性科创基金”,专注投资具有战略价值、规模和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

(3) 于2022年成立50亿元的“大湾区投资基金”,聚焦投资大湾区内可惠及香港产业生态的项目。

建议善用“共同投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通过“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用好财政储备以促进战略科技产业和经济发展,吸引和助力更多相关企业在港发展。

目标3:积极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资金池”双向角色的独特地位,为初创和科技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

(1)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投资本地科创产业

在已引入的开放式基金型公司(OFC)和有限合伙基金(LPF)制度基础上,继续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基金落户,为初创和科技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2)加强港深投资联动合作
基于2022年9月公布的《关于支持前海深港风投创投联动发展的十八条措施》,加强与深圳的投资联动合作,引导资金投资于香港乃至大湾区的科技产业。

4

普及科创文化,提升整体社会科创氛围

目标1:推动科普以促进科创文化和强化社会科创氛围。
(1)通过资助计划,支持有助于提升科创氛围的活动
资助有利于市民生活便利的科创实践项目和提升认识、提高兴趣的非研发项目,例如讲座、展览会、研讨会、工作坊等。
(2)举办推广活动,普及科创文化
加强推广有助促进科创文化的活动或项目。
(3)加强与各界团体及地区组织合作
加强与社会各界团体合作,提升地区组织在科普过程中的参与。

目标2:增强市民对科创的兴趣与认识,凝聚社会支持。

(1)推动全民参与科创盛事

香港将在2023年4月举办“香港国际科创展”及“数字经济峰会”,探讨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发展如何引领香港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善用科学展馆推广全民科普教育
利用香港两个科学博物馆(香港科学馆和香港太空馆),并与科研机构、科普组织、教育界、学术团体和科学家等合作,鼓励年轻人创新。

5

充实科创人才资源,建设国际人才高地

目标1:从不同学习阶段着手,加强培育本地科创人才。
(1)鼓励大学开办更多与科创相关的课程
鼓励大学开办更多与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及数学相关的课程。
(2)进一步在中小学推动科创相关的教育
在中小学大力提升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教育,提升学生学习科学和科技的兴趣和能力。

目标2:吸引海内外科创人才来港,加强挽留科创人才。
(1)积极延揽海内外优秀科创人才
积极延揽海内外科创领军人才,连同其业务、投资或科研成果落户香港。详见《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招揽人才的措施。此外,科创及工业局会积极将业界缺乏的科创专业人才加入“人才清单”,便于雇主招聘外来人才。
(2)吸引香港海外留学生回港发展
大力吸引香港的海外留学生回港发展,重点吸引世界著名学府的非本地毕业生来港发展。
(3)大力招募海内外年轻科研人才
大力招募非本地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并挽留其中优秀人才留港发展;逐步增加教资会资助的研究院研究课程学额数目,放宽超额收生上限,为香港培育更多年轻科研人才。
(4)加强资助年轻科研学者
加强对年轻科研学者的财政资助。港府会向中央争取增加“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对香港学者的资助名额,并开放“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供香港学者申请。
(5)增加人才住宿配套
持续增加科创人才住宿的供应,包括在建的科学园附近的人才公寓和落马洲河套区港深科创园内的住宿。同时要积极觅地,并增加规划弹性,配合北部都会区“国际科创新城”的建设,提供多元化的住宿空间协助汇聚科创人才。
(6)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适时检视现行相关措施,并制定吸引科创人才的政策,例如印花税政策,鼓励人才留港长远发展。

6

加快香港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发展步伐

目标:推动各港府部门和公私营机构在不同范畴加快落实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措施,让市民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并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
(1)加快建设智慧港府,提升港府服务效率
数字政务服务:推动各部门进一步加快推行数字政务服务。

扩大“智方便”的应用:在2025年底前全面采用“智方便”向市民提供一站式数字港府服务,并开发企业版“智方便”平台。加强与其他公私营机构合作,包括与大湾区城市合作研发“智方便”跨境政务,实现“跨境通办”。

促进数据互通:计划建立“授权数据交换闸”,连接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商业数据通”,便利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身份验证。

促进先进科技应用:利用先进资讯科技,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等,于2025年底前推出和更新百余个数字港府项目,优化公共服务。
(2)推动空间数据应用
公开各香港部门的地理空间数据集,供公众免费使用,涵盖规划、地政、三维行人道路网、人口和估值统计、智能泊车位的分布和使用情况等。

以“地理空间实验室”为平台,鼓励公私营机构分享其空间数据,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港府决策、公私营机构协作和智慧生活等领域的可视化、智能化水平。
(3)加速发展新的数码基建
完善数据中心:至2026年,数据中心可用楼面面积预期新增超过70万平方米。未来考虑增加新的土地供应,来源可包括新田科技城、马料水填海工程及可利用岩洞区等。

使用多功能智慧灯柱:在2023年完成400多支“多功能智慧灯柱”试验计划后,计划在新发展区(如北部都会区)全面使用智慧灯柱,提供便捷信息服务和收集各类实时城市数据。

加快建设完善5G网络:在重点领域加快搭建高速度、低延迟、多连结、支持虚拟空间的5G应用试验环境,包括国际机场、城市安全、医疗服务、智能驾驶、文化艺术等,把香港打造成世界级5G创新应用示范标竿城市。
(4)加强应用创新科技推动智慧生活
智慧出行:利用智能运输科技和大数据分析,探讨在香港发展智慧公路的可行性;利用车联网技术,便利自动驾驶和车辆与道路设施的互动及资讯传输,有助于实现更灵活和智能化的交通管理。

智慧环境:推动绿色科研,善用市场推出的新绿色科技,持续推行绿色及智慧建筑、绿色能源、绿色运输等措施。

乐龄科技:推行试点计划,为安老院添置乐龄科技产品,使安老服务更智能化。

数码共融:通过提供数码外展服务、进阶培训课程以及网上学习平台等措施,鼓励长者使用数码科技,融入智慧生活。
(5)加快金融科技发展
鼓励金融科技服务及产品进行验证测试,创新金融科技基建设施,提供监管便利,以促进跨境金融科技项目的推进,引进和培育金融科技人才。推动央行数码货币的发行及应用,与内地合作测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

与金融监管机构合作缔造便利环境,制定规则以降低风险和保障投资者,推出试验计划,如绿色债券代币化和数码港元等,促进虚拟资产行业在香港可持续蓬勃发展。
(6)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积极与各参与者合作,共同提升社会各界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御能力,以应对网络安全威胁所带来的风险。

7

深化与内地科创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目标1: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加强香港科创的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所需。

内地与香港的创新要素流通对香港的科创发展有关键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加快香港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同时可加强香港科创的整体竞争力,使香港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所需。建议香港与内地探索推行更多措施来促进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

具体包括以下领域。

资金:保持与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委在科研资金上的合作,同时研究更多便于港资科技机构和企业在内地开展业务的措施。

人员:鼓励香港科研人员加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及国家科技专家库和奖励评审专家库等组织;研究推行便于居港的外籍人士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进行科研活动和工作的政策,包括签证时限及税务。

数据:将于2023年在大湾区推出数据跨境流动试行计划,以测试技术标准和数据规管机制;探讨粤港资讯基础设施的对接、互连、互认、互通及界面标准化等事宜。

物资:争取中央支持更多香港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内地的分校或分支机构。

项目:争取中央进一步支持,使香港参与更多内地的有财政扶持的科技计划。

目标2:推进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1)全速推动落马洲河套区港深科创园的发展

与深圳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科创生态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集港深两地优势,是实现港深科创深度合作的桥头堡。

港深两地正共同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数码港已将数码港粤港青年创业计划扩展为数码港大湾区青年创业计划,藉此促进香港与大湾区年青人才交流合作。

全力落实港深科创园建造工程。研究试行科创合作跨境政策,着力衔接两地体制和机制。同时,香港将发挥好国际化优势,吸引海内外科企进驻港深科创园。

加快“北部都会区”新田科技城发展,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土地,支持港深口岸经济带的建设。
(2)善用广州南沙及深圳前海两大合作平台,完善科创生态链
广州南沙:加强与广州南沙合作平台在科创方面的联动,加强粤港科技联合创新。结合《南沙方案》,加强与南沙的科研合作,例如创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并积极支持完善大湾区科创产业链。

深圳前海:充分发挥香港在高端专业服务业的优势,推动前海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为国家高水平改革开放做出贡献,同时为香港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和企业缔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香港将配合前海继续发挥“先行先试”功能,推出更多具体的政策突破。

目标3:推动香港与内地创新体系接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1)加强对接国家创新体系

与科技部成立“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主责工作组”,加强双方高层联动对接,更好地统筹协调与内地部门在科创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沟通,并制定具体行动,加快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建设。

鼓励香港的科研人员踊跃参与国家的科技计划、项目和组织,更多地参与国家科技政策研究和重大项目评审。

知识产权署将于2023年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试点项目,让香港申请人在内地符合资格的专利申请获得优先审查。

向中央争取在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上,尤其在生命健康科研方面给予香港科研界和大学更多机会及发挥的空间。
(2)加强与不同省市的科创合作
与内地省市加强科创合作,涵盖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究人员等。拓展与内地不同省市的合作机制,包括科技领域。

8

善用香港国际化优势,拓展全球科创合作

(1)强化连通内地和世界桥梁的角色

与内地探讨研究更多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措施,便利海外科创人员及企业通过香港前往大湾区其他城市进行商务、科研、交流访问等活动,拓展内地业务。积极参与建设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汇聚海内外人才,吸引国际科企进驻。进一步推动与内地科技联合创新,构建更大的科创发展平台和孵化中心网络。

(2)积极拓展国际网络
积极争取加入RCEP,加强与世界各地参与者的互动合作。具体包括:

国际科创商贸展览中心:积极举办国际性贸易展览会,推广展示香港的最新科创产品及方案。

“一带一路”科创枢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创合作,为本地科企开拓市场机遇。同时巩固作为“一带一路”国际专业服务首选平台的地位。

国际科创交流中心:支持更多国际性科创活动、大型学术会议和论坛在港举办,通过国际平台展示香港的科研实力及潜力。

国际科研合作平台:着力发展与具有潜力的新兴经济体的科研合作以及积极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使香港成为全球科研合作的最佳平台。
(3)强化在海外开展科创合作的支持
扩大内地办事处和海外经贸办的职能,在17个办事处设立“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接触目标企业和人才。加强向当地知名及有代表性的科企和科创人才推广香港科技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吸引他们落户香港。

了解更多全球湾区发展动态,请订阅本刊。
全球湾区发展动态报告链接:
全球湾区发展动态 | 2022年第1期
全球湾区动态 | 硅谷独角兽企业2/3外国移民创
全球湾区动态 | 多伦多的新智慧城市规划不再“技术为先”
全球湾区动态 | 旧金山湾区2070战略规划
全球湾区发展动态 | 2022年第2期
全球湾区动态 | 美国高校大幅缩减文科招生扩招理科
全球湾区动态 | 波士顿降低初创企业投入新模式
全球湾区动态 | 美西方全球“掐尖”高科技人才 中国遇难题
全球湾区动态 | 中国资本持续逆市流向硅谷风投
全球湾区发展动态 | 2022年第3期
全球湾区动态 | 东京制定自动驾驶城市发展方针
全球湾区发展动态 | 2023年1月刊
全球湾区动态 | 旧金山成全球“瞪羚企业之都”启示录


★GIG智库产品面向政府、高校、企业等机构用户,如需购买本报告或订购本系列报告,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机构名称-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完整版内容可付费购买。


往期回顾





END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是“民间性质、官方支持、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研究院秉承独立、客观、有效的核心价值理念,汇聚海内外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学者和实践者,扎根真实世界,积极回应转型中国的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致力于知识创新和专业的政策研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和解决方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