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出品 | “经典与解释”丛书八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六点图书 Author 六点图书
六点图书2019年已出版“经典与解释”著作盘点
点击封面图片查看详细介绍
1
尼采作为古代文史学者
[美]海特(Helmut Heit) 詹森(Anthony K. Jensen) ∣ 编
纪盛 于璐 | 译
冷昕然 | 校
2019年
西方的学术编辑往往自身也是某一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尼采作为古代文史学者》的编辑就是几位尼采研究专家。留意到尼采作为一名古代文史学者的这段时期被忽视,为了对尼采有一个更准确和全面的把握,本书的编辑们与国际知名的尼采研究专家共同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试图批判性地考察尼采对各种古代课题本身的立场,进而尝试解决什么是尼采曾经的价值及其未来将会具有怎样的价值”。
本书由15位西方古典学家和尼采研究学者共同撰写的13篇论文组成,分为五个专题,分别是:尼采在语文学领域的地位,学术历程,学术成就,文学、语言、文化,哲学、科学、宗教。
这些论文都是深层次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其论点的鲜明、论据的充分,还是参考文献的丰富,都能给当今学者带来极大启发。
2
色诺芬《斯巴达政制》译笺
[古希腊]色诺芬 ∣ 著
陈戎女 | 译笺
2019年
色诺芬的《斯巴达政制》是我们所知关于此题目的最古老著作之一。这部短作共十五章,以非常概括性的方式论及斯巴达人的生活方式,表面上看,是在论述斯巴达人的日常生活、以国王为统帅的军队生活;实际上,色诺芬的曲折笔法和隐微写作想传达出来的,却是斯巴达城邦及其公民典型的教育、律法、习俗和惯例等,这其中还暗含褒贬。
《色诺芬〈斯巴达政制〉译笺》由北京语言大学陈戎女教授花费十多年译笺而成,本书主体部分包含两大板块,一是《斯巴达政制》的完整汉译全文(以古希腊文的梵蒂冈抄本为底本,参考其他几种校勘过的权威版本译出),约一万多汉字;二是对正文的逐节笺注(参考五种权威笺注本编译,并附有作为中国研究者的译笺者本人的笺注或按语),笺注文字超过正文十倍。
3
施米特与破碎时代的诗人
刘小枫 温玉伟 | 编
安尼 温玉伟 等 | 译
2019年
《施米特与破碎时代的诗人》由刘小枫和温玉伟组编,收入施米特对多伯勒的长诗《北极光》的长篇评论文章,多伯勒是一位奇特的诗人,在德语文学史上迄今名不见经传,但在一战期间,就已经有一个迷拜多伯勒诗作的小圈子——青年施米特忒喜欢《北极光》的语言和诗中所表达的所谓欧罗巴精神,也参与到这个小圈子里一起读多伯勒。
本书还搜罗了施米特的一些随笔(短篇小说)、对话、杂诗和日记,很多内容首次译为中文。另附有几篇与施米特紧密相关的文论(包括施米特谈巴尔,施米特谈朋友与敌人)。
4
古今自由主义
[美]列奥·施特劳斯 | 著
叶然 等 | 译
2019年
作为施特劳斯最有现实相干性的自编文集,《古今自由主义》涵盖了施特劳斯思索终生的一系列重要主题,揭示了古典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哲学的根本区分,探讨了如何通过自由教育塑造好公民与好社会。
自由教育是以文化为内容或目的的教育,是倾听伟大心智之间的交谈;而在今天,自由教育几乎等于一起阅读伟大的书。
面对眼界一步步降低的政治哲学,施特劳斯几乎单枪匹马地恢复了古典政治哲学,也不断地拷问着社会科学的良知。
5
赫耳墨斯秘籍
【古希腊】托名赫耳墨斯∣著
肖霄∣译
2019年
赫耳墨斯教残篇是西方文明史上非常复杂的文史现象,最早的赫耳墨斯教文献可以确定的成文时间在公元前3世纪,《赫耳墨斯秘籍》中的18个对话残篇的成文时间则大致在公元1至3世纪之间。
古代炼金术并非是单纯技术性自然科学,而是灵魂内修的神秘学说。《赫耳墨斯秘籍》并不包含炼金术的内容,的确堪称“秘籍”。读过我国古书《抱朴子内篇》的读者,都不难理解外炼与内修的关系。《赫耳墨斯秘籍》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西方文明传统的历史复杂性。
6
《大学》《中庸》讲疏
陈柱 | 著
田探 | 编注
2019年
本书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田探选编和校注,收录了陈柱先生在高校任教时为大学生讲《大学》《中庸》的讲课稿四种,其中《大学》讲义一种(《大学通义》),《中庸》讲义三种(包括《中庸通义》《中庸参注》《中庸讲记》)。
7
尼采如何克服历史主义
——尼采《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讲疏
施特劳斯 讲疏
维克利 整理 马勇 译
2019年
可以说,《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后的作品意在以平淡无奇的形式清楚地说出《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更高的形式所表达的东西,这些作品包括《善恶的彼岸》、《道德的谱系》、《偶像的黄昏》、《敌基督》等。在施特劳斯看来,《善恶的彼岸》是尼采最好和最漂亮的作品,但在尼采本人看来,这本书要比《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低一个水准,仅仅是《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导引。
8
政治观念史稿(八卷)
【美】沃格林∣著
段保良、叶颖、孔新峰 等∣译
2019年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从古希腊世界的“精神解体”,到西方文明的现代危机,沃格林看到了秩序的瓦解,以及思想家们寻觅秩序的努力。为了营造一个意义的庇护所,人创造了“秩序小世界”,即“小宇宙”。观念作为政治小宇宙之实质性部分,在赋予个体生命以意义和制度庇护的同时,需付出高昂代价——以人类生存的真理为代价。面对智识和政治的失序,具有伟大心灵的个体纷纷提出新的政治理论和人性论,以回应时代的危机,结果把人们推上人的启示这条道路。
然而,精神失序和文明危机绝非不可避免的命运,没有人注定要陷入一个社会的精神危机。《政治观念史稿》尽管不是沃格林关于当下和历史的定论,却一步步地证明了,在以虚无主义而告终的“精神反叛”之后,我们如何能够不通过教条而重获实在。
段保良 译
336页/78元
* * *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第一卷《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的时间线起于古希腊城邦解体,终于奥古斯丁,核心部分是使徒时期基督教的政治实践和早期教父的人间事业。
古希腊世界的“精神解体”开启了地中海和欧洲人自我理解的漫长过程,它见证了观念的出现和符号的转变,开启了西方文明向好或向坏的道路。
历史过程被体验为一种秩序之召唤的瓦解,人们必须在危机的另一边寻找解决办法。现代人的困境并非我们这个时代所独有,而是早已上演,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经验中得到启发。
* * *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第二卷《中世纪(至阿奎那)》首先勾勒出一个总体的时代框架,随后具体分析三个主要的具有整体性的符号(神圣罗马帝国、教会神秘体和基督王国)如何在中世纪早期大致维持均衡,以及主教叙任权之争逐渐打破这种均衡。
本卷所讨论的各色人物充分展示了基督教与哲学在这一时期的政治意蕴,以及13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圣托马斯•阿奎那如何致力让世俗力量与精神遗产实现平衡。
作者扫除了以往的中世纪政治思想研究中的种种陈词滥调和泛泛之论,促使我们着眼于赋予中世纪以独特性的那些经验根基。
段保良 译
384页/78元
* * *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第三卷《中世纪晚期》深入挖掘中世纪后期上演的一场“文明的分裂”——对神圣帝国的热望逐渐消退,超越与内在、教会与政治、神性与人性、信仰与理性开始分道扬镳。
中世纪晚期的思想家都已经带有现代面目,他们无不诉诸个人权威和智识分析,以求理解作为一种权威理想的神圣帝国的消失。
与中世纪世界观在理论上的解体对应,西方宪政传统在政治实践领域开始形成,随之而来的是代表机构的存在与公共意识的增长之间的分歧。
孔新峰 译
448页/78元
* * *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第四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详细考察了帝国-基督教统一性的崩溃,以及自主理性与教派反叛的崛起,即现代政治意识的两大滥觞——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马基雅维利和伊拉斯谟都希望凭靠一个强有力的贤良君主重塑秩序,莫尔则呼吁基督教的灵性,其“乌托邦”思想间接催生了深刻影响西方历史的多种观念。
本卷通过深入研究宗教改革之前的政治和宗教情况,对宗教改革做出了全新阐释,并剖析了路德和加尔文这两位关键人物的得失,对基督教宗派运动的研究,则构成了沃格林得出现代灵知主义及其影响之最终结论的历史背景。
霍伟岸 译
贺晴川 校
368页/78元
* * *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第五卷《宗教与现代性的兴起》延续了上一卷关于“大混乱”的分析,通过16世纪的哲学和政治辩论剖析现代性的兴起。
变化之势聚焦于未来的一个点:中世纪基督教对神造闭合宇宙的理解,正被一种显然属于现代形式的人类意识取代,那就是将人视为宇宙间意义的正当来源。
本卷尤其重视博丹,将其视为地中海文明的代表,后基督教时代文明失序的泥潭中涌现出的真正的先知。除了君主制、正义战争理论和法哲学等传统主题,本卷还探究了占星学、宇宙论和数学问题。
谢华育 译
贺晴川 校
304页/78元
* * *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第六卷《革命与新科学》首先分析了波舒哀和伏尔泰之间持续数世纪之久的灵性与理性之争。“离经叛教”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基督教奥秘体被地域性的民族政治体取代,西方政治体在精神和智识上陷入分裂,越来越无法相互理解。
维柯是一个例外,他把波舒哀的灵性洞见与伏尔泰的经验广度结合在一起,“在现代精神危机产生之前就诊断出”这场危机。
维柯的《新科学》分析了“迷失方向者的肆心”以及相应的纠正方法,复兴了奥古斯丁开创的世俗历史和世俗历史的张力,并加入了批判性解释的维度。
473页/78元
* * *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第七卷《新秩序与最后的定向》开篇就为我们呈现出:智识和政治上的无序是17世纪欧洲政治图景的基本特征,格劳秀斯、霍布斯、洛克和斯宾诺莎等人纷纷提出新的政治理论和人性论,以回应时代的危机。
本卷对唯科学现象主义背后隐藏的智识困境的揭示,是对现代性最深刻的批判,而恢复现实性的努力,则在篇幅很长的“谢林”一章得到论述。
谢林对观念的阐释,是“在危机纪元愈演愈烈的混乱中”致力于重新确立“一个稳固的定向点”。最后一章“尼采与帕斯卡” 再次考察现代性的开端及其最晚近的危机,以及克服现代性的努力。
376页/78元
* * *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第八卷《危机和人的启示》呈现了传统意义来源的瓦解,以及随之而来的从自身内部寻觅新秩序之源的努力:危机出现的标志就是启蒙时代的到来。
本卷把目光对准具有伟大心灵的个体,他们寻求从现时的分裂迈向未来的秩序召唤。亲历这场危机的孔德、巴枯宁等思想家深感需要一种新的精神迸发,并决心亲自弥合缺口,结果把人们推上人的启示这条道路。
这场危机的普遍性并不限于醉心末世革命的狂热梦想,在相对温和的启蒙运动中亦可找到其回声。启蒙思想家致力于通过科学方法的应用实现进步,相信工具理性可以回答关于人的存在的终极问题,这种信念直到今天仍被很多人奉为圭臬。
● 重磅书讯| 《巫阳招魂:亚里士多德<诗术>绎读》上市了!
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相关人士联系本公众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