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预告 | “经典与解释” 系列•六点(2020)
以下文章来源于六点图书 ,作者六点图书。
经典与解释 即将出版
1
尼采注疏集
尼采与布克哈特
——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
[德] 阿尔弗雷德·冯·马丁 著
黄明嘉 史敏岳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布克哈特是19世纪欧洲文史大家,与尼采是同时代人,但一直以来,国内学界对布克哈特缺乏足够认识。在本书中,冯·马丁将尼采与布克哈特并举,一方面总结了布克哈特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将其与尼采思想进行对比,从而让读者对布克哈特有更全面的认识。
2
尼采全集·注疏版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德] 尼采 著
娄林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尼采全集·注疏版
朝霞
[德] 尼采 著
田立年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格言警句式的书所涉及的内容特别庞杂,尼采主要对于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初步的描述了“权力意志”以及重估一切价值。尼采致力于拆毁道德的理性根基,将道德还原为动物性的生存本能、认为道德判断最初与利弊有关、认为卓越是对支配欲的追求;在此基础上,尼采攻击说:基督教对灵魂和罪的强调具有毁灭性的恶果,这需要科学来纠正。尼采最严厉地批评了德国浪漫的唯心论传统;论述中逐渐突出了权力感(sense of power)的重要位置,不过尼采蔑视了现实的政治和经济,因此他的权力是一个更深邃的或更形而上学的一个概念,政治经济权力只是其某个表现而已。
《朝霞》这部作品反映出的尼采既是一位天才的语文学家、心理学家,也是一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
4
柏拉图注疏集
哲人-王:柏拉图《王制》的论证
[美] 里夫(C.D.C.Reeve) 著
孔祥润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1月
《哲人-王》一经面世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为习惯于在柏拉图思想中寻找瑕疵之人提供了关于《王制》的这样一种解读:当柏拉图的论证渗透到这部富有争议的作品的每个角落时,他的论证始终是首尾一贯的。
——费拉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哲人-王》以其广博的视角和畅达的行文而格外引人注目,它的着眼点并不是某一具体的段落、论证或理论,而是作为首尾一贯的文本的整个《王制》。
——尼赫马斯,普林斯顿大学
5
古典学丛编
《伊利亚特》和她的诗人
卡尔·莱因哈特(Karl Reinhardt)著
陈早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洛克集
洛克的政治思想
[美] 约翰·邓恩 著
赵保庆 赵雪纲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20世纪的洛克思想研究中,邓恩《洛克的政治思想》一书毫无疑问已成为经典。洛克政治思想对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塑造,无有出其右者,此为不刊之论。而能将洛克政治思想作贯通解释者,邓恩当为其中之佼佼者。
本书1969年甫一出版,即引起轰动,时至今日,凡研究洛克政治思想者,均不能绕过此书。邓恩以此书踏足学界之时,年方而立。此后数十年来,以此为基础,邓恩对于现代世俗主义的民主自由理念、政制设计,乃至对深刻影响了20世纪人类历史的社会主义理想,均有不同凡响的洞见叠连发表。积毕生究问思索,方成就邓恩今日英语世界政治理论大家之气象!
7
施米特集
施米特与国际战略
[德] 瓦德(Erich Vad)著
温玉伟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瓦德(Erich Vad)上世纪80年代以克劳塞维茨军事理论研究取得博士头衔之后,于90年代中期曾任“北约”和西欧联盟国际军事参谋部成员(本书即成书于这个时期) ,2006年至2013 年出任德国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和德联邦总理府军事顾问等职,并于2010年升任将军,2013年退役。
从这份简历可以看出,作者并非一位单纯的书斋学者:在冷战结束这个地缘政治大变局之下,作者借重温施米特这位“新经典作家”,很好地将现实政治处境与政治军事理论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新的“大地的法”;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人们怀疑和攻讦施米特的自由主义政治语境下,作者凭借自己长期的国际政治经验和理论反问,“为何不可以是施米特?”
时至今日,虽然仍有人在批评施米特对政治的定义(政治就是区分敌友)。然而,敌友区分的事实,在国际关系、尤其在安全战略实践中,总是或隐或显地摆在人们面前。
通过作者的眼光,我们看到,在习传事物终结、曾经结构稳固的事物发生动摇、变革纷起,以及新的定位变得必要的时代,施米特的思想范畴和概念获得了现实性。在地缘政治大变动的时代,施米特根本性的政治、跨时空以及战略理论等视野,为人们理解不断变化的政治世界,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8
地缘政治学丛编
撒克逊时代
[美] 荷马李 著
邱宁 译
李世祥 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
地缘政治学丛编
地缘政治学的世界
——行动中的地缘政治学
[德] 多尔帕伦 著
方旭 张培均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多尔帕伦,德国人,1933年在波恩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36年移居美国。此书出版之后,美国军方聘请他在俄亥俄的Kenyon College为即将前往欧洲作战的军人讲授德国史课程。战争结束后,多尔帕伦在St. Lawrence大学教德国史和欧洲史课程,直到1958年才在俄亥俄大学获得正式的史学教授教职。著有传记体史学著作《特奈契克》、《兴登堡与魏玛民国》、《东德马克思主义者的德国史》,还编写过大学教材《20世纪欧洲史》。
多尔帕伦的德国现代史研究依循欧洲政治史学的老传统,通过撰写人物传记探究重大历史事件。他的这部书以豪斯霍弗将军的地缘政治学为基点,展示地缘政治学的形成史和基本内涵,有关“地缘政治学”的原典文选占全书近半篇幅,这就使得本书相当于一部地缘政治学教科书。原书由西点军校的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教授贝克马上校作序,中文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刘小枫教授亲自撰写中译本说明,足见此书的重要性。
本书涉及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各方面内容,理论体系建构在史实基础之上,知识性和趣味性并存,能同时吸引相关专业研究者和普通大众,非常值得引进出版。
“地缘政治学丛编”近期书目
《无知之勇:
日美必战论》
荷马李
《撒克逊时代》
荷马李
《太平洋地缘政治学》
豪斯霍弗
《地缘政治学的世界》
多尔帕伦
哈兴额
《世界历史的地理基础》
拉采尔
《万民志导论》
赫伯格-罗特
《克劳塞维茨之谜:战争的政治理论》
斯托詹诺斯
《地缘政治学的起源与拉采尔》
维格特
《地缘政治学的曙光:将军们与地理学家》
小豪斯霍弗
《英国入侵中国》
政治史学丛编
易于认识历史的方法
Methodus, ad facilem historiarum cognitionem
[法] 博丹(Jean Bodin)著
朱琦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十六世纪法国著名人文主义思想家、法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让·博丹第一部广泛引起关注的历史哲学著作,其首要关注点是有关人类事务的学问——即历史。
作者希望在历史事件中建立秩序、划分类别,通过对原始史料的系统考察,找出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并在客观批判以往各史家观点的基础上,找出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作者认为,历史中最有裨益之处在于国家政体问题,而国家政体形式又取决于国家主权归属,由此他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系列主权理论。
可以说,在本书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博丹庞大的理论体系和特有的历史哲学观,这些在原则上也包含了其个人后来的整体学术思想。
11
政治史学丛编
近代欧洲:
国家意识、史学和政治文化
拉奴姆(Orest Ranum)编
王晨光 刘岑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对于近代早期欧洲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而言,国家意识、政治文化以及史学书写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近代欧洲——国家意识、史学和政治文化》以这三个概念为核心,分析了近代早期的六个欧洲民族国家的历史状况。
本书编者拉努姆是霍普金斯大学史学教授,负责收集和编辑六篇论文,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引论。引论从近代早期欧洲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入手,比较分析了国家意识、史学与政治文化三个核心概念的内涵。
本书的核心内容出自六位杰出的史学家,他们每人撰写一篇论文,分别对六个典型的欧洲民族国家的国家意识、历史和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分析,这六个民族国家是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俄国和西班牙。各章分别从单个民族国家的历史脉络进入,并且因不同国家的不同特质,在分析角度和具体内容上皆有不同的侧重点,更加突出了不同民族国家历史中国家意识、史学、政治文化的特殊性。本书主要聚焦于14-19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时期,并分析了制度、思想和历史事件在这六个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如何相互联系和影响。
12
施特劳斯讲学录
从古典到现代的过渡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讲疏(1964年)
施特劳斯 讲疏
张云雷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施特劳斯在芝加哥大学任教近二十年,他开设的课程多为经典绎读[研讨]课,大多有课堂录音。为了更好地接受这笔珍贵的思想财富,我们决定编译出版授课录音记录稿(优先整理未见于施特劳斯成文著述的绎读)。
本讲稿为列奥·施特劳斯1964年在芝加哥大学授课时的录音记录,论题为格劳秀斯的名著《战争与和平法》,共计14讲,之前并未出版。内容包含了施特劳斯对于《战争与和平法》逐章逐句地细致讲疏,每一讲结束都有与学生(或听众)的互动和交流。
13
施特劳斯讲学录
尼采的沉重之思
施特劳斯 讲疏
马勇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施特劳斯1967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尼采讲座的授课记录稿,由后学依照录音编辑而成,共17讲。施特劳斯一生共三次讲授尼采,本稿是第二次讲授,讨论了《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与《道德的谱系》三个文本。
施特劳斯的这次讲课主题是尼采对自然问题和真理问题的思考,以及尼采试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努力如何使得尼采思想矛盾重重。施特劳斯讨论这个问题的意图是思考哲学是否可能这个大问题。在现代思想中,自然由于人意欲自由而成为人必须克服的对象(因为现代思想认为遵从自然意味着受自然奴役)。随着自然作为标准的意识的丧失,哲学是否可能变得问题重重。这一点最终在19世纪达到顶峰,哲学成为了科学的婢女,与此同时,科学却无法回答科学自身之善的问题。尼采面对这一处境,试图挽救哲学的可能性,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创造一种未来哲学。尼采的困境在于,试图在历史意识的基础上,重新找回自然,并为自然祝福。施特劳斯的讲述细致入微地呈现了尼采所思的沉重性,并告诫听众,尼采的思考至今仍有重大意义。
14
马基雅维利集
权力与欲望:
马基雅维利与韦托里1513-1515年通信研究
约翰•纳杰米 著
刘学浩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谁都知道马基雅维利,但只有专精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史和文学的专家们听说过弗朗切斯科·韦托里,甚至其中很多人也只认为他不过是马基雅维利的一位朋友,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并留存。因而,对于对很多人而言,这两位之间的通信具有一种非常明显的不平衡关系,以至于人们过多地关注马基雅维利而忽视韦托里。
这本书既详细解读了马基雅维利与弗朗切斯科·韦托里1513-1515年间的书信,也尝试着将这一段著名的书信体对话放到马基雅维利转变成为一位作家和政治理论家这一背景之中。
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三:首先,作者试图探讨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意义上马基雅维利与韦托里1513-1515年间的书信可以被(甚至包括马基雅维利和韦托里本人是如何逐渐将它们)视作一个有待阐释的整体。其次,要表明对这些书信的解读何以能够对阐释马基雅维利的主要著作这一更大的目标有所助益。第三,本项研究表明,对韦托里书信的重视不足会对理解马基雅维利的书信乃至《君主论》的某些重要方面构成严重限制。
这是一本研究马基雅维利的不可多得的好书,研究有趣且分析得细致入微,对于中国读者阅读和研究马基雅维利意义重大。
15
潘戈集
18世纪北美的共和主义与洛克哲学
潘戈(Thomas L. Pangle) 著
朱颖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
廖平集
四益馆杂著
廖平 著
王夏刚 校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廖平经学四变前后的一部重要学术论文集,共收录廖平论著30篇,前后写作时间跨度达十余年。本书论学范围十分广博,于经学、史学、诸子学皆有所论,研究对象不仅涉及《尚书》、《礼记》、《春秋》、《诗经》、四书等儒家经典,也囊括《庄子》、《列子》、《楚辞》、汉赋等历代古籍经典,并兼论西学。其研究方式不仅包括对各家经典的考证、训诂,也包含对孔经学说的哲学阐释。
本书也可见廖平学术兼通考据与义理的特点,为廖平短篇论文之代表作。
17
廖平集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
廖平 著
陈绪波 校注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成书于光绪十八年,全书上下两卷共十二篇,并附《补遗》一卷。
本书是廖平站在经学的立场上,对杜预《春秋左传集解》所做的辨正,指明杜氏解《左传》的偏颇。
从本书体例看,廖平先引《左传》经文与传文,再节录需要辨正的杜预注文,最后是其对杜预之说的辨正内容。廖平于“辨正”之中阐明《春秋》经例、传例,于经学立场反对杜预以“史”解《春秋》的倾向。对于《春秋左氏传》以及杜预注的研究,本书是很好的参考材料。
经典与解释
已出新书
//////////
尼采如何克服历史主义
——尼采《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讲疏
【美】列奥·施特劳斯 讲疏
维克利 整理 马勇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无知之勇——日美必战论
【美】荷马李 著
李世祥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编辑:妙心)
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相关人士联系本公众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