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亚里士多德注疏集(刘小枫主编)

古工坊 古典学研究 2023-03-13


亚里士多德注疏集

在马其顿宫廷长大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其父曾任亚历山大大帝祖父的御医)17岁赴雅典留学(公元前367年),师从柏拉图凡二十年,直到先师去逝。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回马其顿任亚历山大傅保。亚历山大登基后,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开办吕凯昂学园(公元前335年),讲授诸学,流传下来的讲稿奠定了西方学问的基本形态,史称西方学问的第一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的好些哲学术语,如今也已成为我国学述的常用词。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约前384-前322)

出版说明


在马其顿宫廷长大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其父曾任亚历山大大帝祖父的御医)17岁赴雅典留学(公元前367年),师从柏拉图凡二十年,直到先师去逝。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回马其顿任亚历山大傅保。亚历山大登基后,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开办吕凯昂学园(公元前335年),讲授诸学,流传下来的讲稿奠定了西方学问的基本形态,史称西方学问的第一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的好些哲学术语,如今也已成为我国学述的常用词。


在我国的西学研究中,古希腊学术研究一向寂寞,唯亚里士多德例外,从未遭受冷落:吴寿彭先生自知天命之年发奋翻译亚里士多德,历时三十年,垂译后学,其灈滋甚;苗力田先生主持翻译亚里士多德全集,嘉惠学林,模范昭明。


“知典型之在望,亦可以感发而兴起。”观当今西方学界亚里士多德研究进展,始知我国研究之差距不可谓不大。我辈后学理当追前辈德范,自励身心,再图精进。“亚里士多德注疏集”旨在从两方面推进我国的亚里士多德研究:从笺释入手完善亚里士多德汉译全集,采西人各家经诂纬织亚里士多德诠解——汉语学术欲究西学根柢,非如此不可。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西方典籍编译部乙组

    2009年5月


《亚里士多德学派》壁画,古斯塔夫·阿道夫·斯潘根伯格 绘


已出书目

● 《论诗术中篇义疏》(2009年) ● 《城邦与自然 :亚里士多德与现代性》(2010年) ● 《〈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的对话》(2011年) ● 《哲学的政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疏证(2012年) ●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现象学研究导论》(2012年) ● 《哲学之诗:亚里士多德〈诗学〉解诂》(2012年) 

● 《德性、修辞与政治哲学: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解读》(2013年) 

● 《〈政治学〉疏证》(2013年)

● 《〈范畴篇〉笺释 :以晚期希腊评注为线索》(2014年)

● 《品格的技艺: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2014年)

●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2014年)

●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2015年)

● 《〈诗术〉译笺与通绎》(2020年)


西方传统   经典与解释

Classici et Commentarii

亚里士多德注疏集

刘小枫  主编





01



论诗术中篇义疏

[阿拉伯]阿威罗伊 著

 [美]巴特沃斯 英译 刘舒 中译183页,2009年8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阿威罗伊似乎不满足于阿拉伯文化中众所周知的诗的原则,这促使他作一篇中篇义疏来解释亚氏这篇著作。在注疏过程中,他表现出一种引导阿拉伯诗本身转向的愿望,希望它抛弃琐碎、不负责、甚至纵欲、放荡的关注点,转而服务于道德目的。正是因为人们能从诗人富于想象力的表达中获得愉悦,能从朗诵押韵的整齐诗行中享受快乐,诗可以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说服工具;诵读诗句最初是因其悦人的形象或者动听的声音,现在除这个功用外,还可以用它来形成意见和思维模式。


目  录

* 上下查阅更多内容


中译本前言

英译本前言

英译本导言

论证顺序

第一章 介绍诗艺

第二章 摹仿和比喻的种类

第三章 诗的类型的演化

第四章 颂诗艺术及其成分

第五章 如何完善诗的成分

第六章 颂诗艺术中与量相关的成分及其包含的话题

第七章 表达的要素,名词的使用,以及对诗人的指责

参考书目

阿-英词汇表

英-阿词汇表

索引

附 录

评巴特沃斯的《(论诗术)中篇义疏》译本

阿威罗伊的《论诗术》中篇义疏在中世纪批评史上的地位

阿威罗伊论诗


02



城邦与自然

——亚里士多德与现代性

刘小枫 编  柯常咏 等译

260页,2010年5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西方学界研究亚里士多德与现代性思想的关系大致有三种取向:要么援亚里士多德来修补现代性观念,要么辨明作为古典哲人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现代性思想从根本上讲不可通约,再就是追究亚童士多德思想对现代性思想兴起应负的责任——无论哪种途径,当然都得首先搞清楚亚里士多德思想中的诸多细节,而且得从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思想差异入手。本书集搜集了晚近西方学界的相关文献,致力于澄清亚里士多德思想(尤其《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诸多细节,从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思想差异入手,关注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与现代性相关的论题。

目  录


编者说明

彻丽 外侨与异乡人

马尼凯尔 道德性情:品性、习性和“习惯”

亚科 自然正确与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

阿莫伯勒 亚里士多德对城邦自然性的理解

内德门 政治动物之谜

尼柯尔斯 美好生活、奴隶制与获得物

盖拉 亚里士多德论快乐与政治哲学

考克斯 亚里士多德与马基雅维利论慷慨

林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现代性

伯恩斯 亚里士多德与现代人论自由与平等

普吕弗 亚里士多德、阿奎那、施特劳斯对勘

马树基 政治哲学中的公与私

附录

夏普雷斯 亚里士多德的外传作品和内传作品:概要与述评


03



《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

——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的对话

[美]伯格 著 柯小刚 译

371页,2011年10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把亚里士多德从那种后世学院学者所构建的孤独沉思的科学家形象中挽救出来,重新置于那种曾经在柏拉图对话中扣人心弦地发生过的与苏格拉底对话的哲学生活中。因此,正如柏拉图对话并不是什么理念论的演绎,亚里士多德的论说也绝不是什么形式的系统。无论柏拉图对话还是亚里士多德论说,都是通过与一个(或许是唯一的一个)哲人苏格拉底的对话活动——而不是宣称某种最终结论和教义——而活生生地、辩证地展示了对智慧的爱欲追逐,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把读者带上追求智慧的生活道路。


目  录

中译本前言

致谢


导论:《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苏格拉底问题


第一部分 属人之善

第一章 终极目的与到达途径

从善[本身]到属人之善

关于幸福的诸意见

属人之善与人的ergon[工作]

完整生活中的幸福

非理性的psyche[灵魂]


第二部分 美尚的和正义的

第二章 性情的卓越

一种非苏格拉底的观点

习性养成

伦理德性与中庸尺度

责任与自然


第三章 美德与过恶

美尚作为美德的telos[目的]

城邦的正义与灵魂的正义


第三部分 回到善


第四章 思想的卓越

《伦理学》论证的枢纽

理性的psyche[灵魂]

理智德性

phronesis,sophia与幸福


第五章 快乐与自然的发现

新的开端:从兽性到神性

激情与理性的冲突

出于自然的快乐与善本身


第六章 友爱与自我的发现

理性的和政治的自然

完美友爱与其他类型

友爱中的正义

朋友作为另一个自我

友爱、爱欲与哲学


第七章 幸福

重返快乐

沉思的生活

立法的技艺

对一个苏格拉底问题的苏格拉底式回答


附录

附录一:《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

附录二:美德与过恶(《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三、卷四)

附录三:正义的诸范畴(《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五)

附录四:快乐的分类(《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七)

参考文献

索引


04



哲学的政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疏证

[美]戴维斯 著 郭振华 译

154页,2012年1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既有趣又重要。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表现了当时有教养的希腊人的共同偏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成了直到中世纪末期一直有着重要影响的许多原则的根源。本书是对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讨论和分析,进而阐明“政治与哲学”的关系比人们通常所见的更为密切,甚至密不可分。本书作者精研亚里士多德,揭示了政治生活的构成性张力,表明《政治学》应该在不同的维度上予以理解,而所有这些维度或部分构成了一个整体,并进而构成政治哲学,构成人或政治生活的哲学本质。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前言

导言:理性动物/政治动物

第一部 哲学与政治

第一章 吃人与自然:《政治学》卷一

第二章 弑父与政治:《政治学》卷二

第三章 哲学的贫乏:《政治学》卷三

第二部 政治

第四章 城邦的灵魂:《政治学》卷四

第五章 爱欲与自然学:《政治学》卷五

第六章 民主与偶然:《政治学》卷六

第三部 政治与哲学

第七章 政治与诗:《政治学》卷七

第八章 诗与政治:《政治学》卷八

索引


05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现象学研究导论[德]海德格尔 著 赵卫国 译

181页,2012年1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亚里士多德与海德格尔之间的思想关联比较暧昧。一方面,海德格尔认为亚里士多德毫无疑问属于应被终结的形而上学传统;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又深深地吸引着海德格尔,使得海德格尔以一种“解释学的处境”的方式来接近亚里士多德。海德格尔有效地把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评用来批评现代的价值哲学。跟随亚里士多德,海德格尔提出了理想价值与具体生活的历史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亚里士多德和对亚里士多德接受”,“什么是哲学”以及“实际生活”。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第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和对亚里士多德的接受

一 什么叫哲学史?

二 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接受

第二部分 什么是哲学?

第一章 定义的任务

一 高估方面的两种过错

二 对定义任务的低估

第二章 领会处境的获得

一 出自语言习惯的前理解

二 行为

三 通达处境:普遍性

第三部分 实际生活

第一章 生活的基本范畴

一 生活与世界

二 生活的关系意义:操劳

三 生活之关系意义方面的范畴

四 回顾与展望

五 运动范畴,反照( Reluzenz)和预先建构(Prastruktion)

六 关系

第二章 毁灭

一 解释的追溯与重复

二 毁灭的四种指示着形式的特性

附录一 前提条件

附录二 活页

编者后记

重要德一汉词语对照


06



哲学之诗

——亚里士多德《诗学》解诂

[美]戴维斯 著 陈明珠 译 

238页,2012年3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许多研究者公认,亚里士多德研究(包括《诗学》研究)最为缺乏的就是这种义疏类型的著作。《哲学之诗》对《诗学》的阐释可以说是章句与传疏(包括必要的训诂)内在结合、深刻勾连、相辅相成的最佳尝试。作者多从《诗学》阐释史上的那些著名章节和段落入手,为我们细细发掘诗之哲学的精微奥义,最终完整勾勒出这部“哲学之诗”的清晰轮廓:就形式而言,《诗学》是一部哲学之诗,就内容而言,《诗学》是一部诗之哲学。《诗学》本身非常哲学。“哲学”这个词的原初意涵就是《诗学》作者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种源于惊奇的对智慧的热爱,而《诗学》本身就是源于对“诗”之惊奇的探究,正如诗本身是源于对日复一日平常生活的惊奇。在《哲学之诗》中,我们会不断遇到种种惊奇。

目  录

中译本说明(陈明珠)

引言

第一部分 模仿

1.次要事物(1447a8—18)

2.以什么(1447a18一b29)

3.什么和如何(1448al—b3)

4.戏剧性模仿(144864—49620)

第二部分 行动

5.悲剧(1449b21—31)

6.悲剧的部分(1449b31—50b20)

7.行动之整一(1450b21—52a11)

8.行动的结构(1452a12—56a32)

第三部分 逻各斯

9.部分(1456a33—57a30)

10.样式/种类(1457a31—58a17)

11.隐喻(1458a18—59a16)

12.史诗与悲剧(1459a17—62b19)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07



德性、修辞与政治哲学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解读[美]特西托勒 著 黄瑞成 译177页,2013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打算通过表明《尼各马可伦理学》——如亚里士多德本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致力于评价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严密无间之特质。它是汉语学界第一本原汁原味引进的政治哲学视野的亚里士多德研究,这个视野将对亚里士多德的探索更好地拉近到希腊古人的德性追求的世界。那里没有如今严格窒碍的学科研究的界限,而是一以贯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固然天下小为希腊之城邦世界,然亚历山大的帝国已经隐然于亚氏的身后,接着还会有罗马帝国。


目  录

致谢

文献缩略表

导言

第一章《伦理学》的听众(卷一)

第二章德性(卷二-六)

第三章新的开端:不自制和快乐(卷七)

第四章德性、友谊和哲学(卷八-九)

第五章使城邦成为哲学的安全之所(卷十)

结论


08



《政治学》疏证

[意]托马斯·阿奎那 著 

[美]里根 英译  黄涛 中译

287页,2013年9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阿奎那针对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一到卷三前六章的著名疏解,也是阿奎那留存于世的少数几种政治学著作之一。它反映了阿奎那的政治思想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之间的亲缘关系,是两位伟大哲人有关政治与基督人生的隐秘对话;它也是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上的华彩篇章,是亚里士多德主义在中世纪复兴的重要证据,从此分裂既久的政治学与伦理学开始再度结盟。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英译序

缩略语

序言

卷一

第一章 城邦

第二章 家庭和奴隶制(1)

第三章 奴隶制(2)

第四章 奴隶制(3)

第五章 奴隶制(4)

第六章 财产

第七章 理论上的致富术(1)

第八章 理论上的致富术(2)

第九章 实践中的致富术

第十章 家庭

第十一章 匠师

卷二

第一章 政治统一

第二章 共妻、共子与共享财产

第三章 共妻与共子

第四章 共有财产

第五章 苏格拉底的第一政体

第六章 苏格拉底的第二政体(1)

第七章 苏格拉底的第二政体(2)

第八章 法勒亚斯的政体(1)

第九章 法勒亚斯的政体(2)

第十章 希波达莫斯的政体(1)

第十一章 希波达莫斯的政体(2)

第十二章 希波达莫斯的政体(3)

第十三章 斯巴达的政体(1)

第十四章 斯巴达的政体(2)

第十五章 克里特的政体

第十六章 迦太基的政体

第十七章 其他政体

卷三

第一章 公民资格

第二章 政体的变革

第三章 好人的美德和好公民的美德

第四章 在不同政体中好公民的美德

第五章 城邦的目的

第六章 正义的与不正义的政体的各种类型

附录

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与政治学的复兴


09



《范畴篇》笺释

——以晚期希腊评注为线索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著

溥林 译笺

609页,2014年2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范畴篇》一直位居亚里士多德著作的首位,对该著作的研究和评注也一直占据首要位置,成为整个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现在保存下来的古代以希腊文写作的《<范畴篇>评注》,仅有珀尔菲琉斯、德克希珀斯、赫尔米亚的阿莫尼俄斯、辛普里柯俄斯、菲洛珀诺斯和厄吕姆匹俄多洛斯、厄里阿斯以及一位匿名作者。笺注者以这些早期中世纪即公元1世纪至6世纪的《范畴篇》评注为线索,对范畴篇进行全面的翻译、疏解。


本书以晚期希腊哲学文献为依据,融汇中世纪以来各个重要版本,翻译、注释了亚里士多德《范畴篇》,是汉语学界第一次在严格的一手文献基础上,以详尽的篇幅对亚里士多德的经典作品所做的完全符合西方古典学规范的注疏作品。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亚里士多德以及《范畴篇》研究的长篇导言,论述亚氏与漫步学派的关系,亚氏作品的发现、编辑、分类、流传以及历代评注等。第二部分是《范畴篇》的中译文。第三部分先列希腊文,然后附上中译文,最后系译者溥林详尽全面的笺释。


目  录

导论

一、亚里士多德的遗产

二、古代评注者视野中的《范畴篇》

《范畴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范畴篇》笺释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10



品格的技艺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

[美]加佛 著  马勇 译390页,2014年5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次以整本书的篇幅对亚里士多德《修辞术》进行哲学处理。为《修辞术》提供一种哲学研究式的读法,这种读法着眼于这部作品本身的完整和其本身的哲学趣味。作者在解读《修辞术》时,心中怀有就当代哲学问题而从中有所收获的希望。此项对《修辞术》的这项研究有可能改变关于审慎、品格和论辩的讨论的未来方向。本书还可能以对《修辞术》更加完整的思考,预备好我们去促进或是批判阿伦特和麦金泰尔所从事的事业。


目  录

致谢

导论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和德性的专业化

第一章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在技艺与智慧之间

第一节亚里士多德的目标:一种城邦的、实践性的修辞技艺

第二节导向的目的与给定的目的

第三节从内在和外在目的到活动和运动

第四节修辞术和明智

第五节城邦性的与专业性的诸技艺

第二章修辞术的种类

第一节实践演说的双重性和善的多样性

第二节双重性、功能和三种修辞术

第三节双重性、多样性和不可通约性

第四节从导向性的目的到种类

第三章修辞术的论题和实践理性

第一节论题以及政治学与辩证法的联姻

第二节审议修辞术:卷一第四章至第八章

第三节炫示修辞术:卷一第九章

第四节法庭修辞术:卷一第十章至第十五章

第五节论题和实践理性

第四章明智的理性和诸情感

第一节易败坏的情感和有能力的情感

第二节情感在修辞论证中的位置

第三节善意和血气

第四节亚里士多德的情感定义:情感如何修正判断

第五节快乐、痛苦和好的实践决定

第六节情感的政治功能

第七节诸情感、善的行为和善的生活

第五章推理为何能说服

第一节论证和说服

第二节论证和说服:性情和信任

第三节逻辑的形式和修辞的形式

第四节例证论证如何说服

第五节省略推理论证如何说服

第六节修辞的说服和实践理性

第六章制作伦理的演说:我能够太理性吗?

第一节问题和证据

第二节品格和修辞的虚构

第三节修辞术为何需要性情

第四节性情和信任:演说者和听众

第五节表面的性情和真正的性情

第六节格言如何制作伦理的演说

第七节修辞术、聪明和明智

第七章如何区分修辞家和智术师以及哪类人会胜利

第一节活动和实践

第二节技艺和德性的内在目的

第三节技艺和讲真话的德性

第四节道德的视角和修辞的视角

第五节修辞术的道德含混性和道德的道德含混性

第八章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和明智的历史


11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

[德]海德格尔 著  黄瑞成 译

485页,2014年10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海德格尔于1924年夏季学期举办的马堡讲座“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的讲课稿,根据当年聆听过海德格尔讲座的多位学生的课堂笔记编辑而成,其中包括克莱因、约纳斯、洛维特等人的课堂笔记。本书首先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五所列三十个基本概念出发,表明了此讲座的“语文学意图”,进而逐字逐句深入阐述了涉及这些基本概念的亚里士多德希腊文本,内容广泛,篇幅宏大。这部讲稿既是海德格尔早年深入研究亚里士多德希腊文本的成果,又是他撰写《存在与时间》这部平生最重要著作的准备,因此它对于海德格尔哲学研究的重要价值自不待言。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上篇 根据学生的课堂笔记编订的讲稿

引言 讲座的语文学意图及其前提

一 讲座的语文学意图:按照概念的概念性来思考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 语文学意图的前提:界定哲学研究的方式

第一部分 预先理解概念性之原生性通过对此在作为在-此-世-存在的一种阐明以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概念为定向

第二部分 重释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概念以关于概念性之原生性的理解为根据

下篇 根据手稿内容编订的讲稿

手稿:一

手稿:二

手稿:三

手稿:四

手稿:五

手稿:六

手稿:七(一)

手稿:七(二)

手稿:七(三)

手稿:八

手稿:九

手稿:二十三

手稿:二十四

手稿:二十五

手稿:二十六(一)

手稿:二十六(二)

手稿:二十六(四)

手稿:二十六(五)

手稿:二十六(六)

手稿:二十六(七)

手稿:二十七(一)

手稿:二十七(二)

手稿:二十七(三)

手稿:二十八(一)

手稿:二十八(二)

手稿:二十八(三)

附录:讲稿中未曾使用的关于“范畴”主题的手稿附件

附件一 范畴

附件二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范畴篇》)

附件三 范畴

附件四 范畴

附件五 [肯定性的]

附件六 [范畴]

附件七 [指涉一个事物]

附件八 范畴

编者后记



12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法]安若澜 著  曾怡 译

140页,2015年1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本以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为主题的小书源于作者当年的博士论文。彼时本书是为探寻《形而上学》文本本身的内在逻辑而作,如今已成为法国亚里士多德研究的典范,其主要目标是“从亚里士多德言明的特征出发,对各卷的研究对象进行定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成功之处在于:一、在研究层面,它结束了耶格尔的“发生法”长久以来对亚里士多德研究范式的决定性影响,开辟出对统一理论的解释;二、在哲学教学层面,它提供了一个可以迅速进入《形而上学》文义的全景式结构。


目  录

给中文世界的读者们(代序)

引言

继承与问题

智慧与诸原因(卷一)

亚里士多德的智慧

诸疑难(卷三)

结论

实体

问题的地位

实体与实质

柏拉图的型,亚里士多德的形式

结论

原理和原因

原理和原因的本性

原理和原因之间的关联

潜能与现实

结论

被探究的科学

诸理论哲学

第一哲学和定义

结论

结语

附录:中法专名对照表

参考书目


13



《诗术》译笺与通绎陈明珠 撰432页,2020年1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诗术〉译笺与通绎》一书首先从希腊语原文翻译《诗术》文本,并逐章逐句进行笺释。本书译笺者注重回到《诗术》文本,重视《诗术》的内传特色及其作为亚里士多德哲学大全之一部分的事实,不轻易怀疑文本,以阿拉伯传系的玛高琉斯注释本为基础,但又不限于此注本,而是通过深入理解、拣择,注重《诗术》与亚里士多德其他著作的互涉互引,将其作为亚氏哲学全集之部分来贯通理解。本书是一部功底深厚、扎实可靠、嘉惠学林的学术精品,对我国相关研究价值极高。

目  录

前言

玛高琉斯 亚里士多德《诗术》的隐微风格

诗术

译笺与通绎

题解

1-26

关键词词汇表

人名、神名词汇表

作品名词汇表

地名词汇表

参考文献






● 亚里士多德论尺度、正中和德行 娄林 | 亚里士多德论政制维持● 陈斯一 | 亚里士多德论德性、自爱与友爱● 贺晴川 | 从家庭到城邦的政治教育——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动物”之谜● 霍布斯的“非亚里士多德”政治修辞学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柏拉图注疏集(刘小枫、甘阳主编)●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色诺芬注疏集(刘小枫、甘阳主编)●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阿尔法拉比集(程志敏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古典学丛编(刘小枫主编)

(编辑:聂汝杰)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