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人文

医生一句「女生有曲线才美」后,TA向母亲出了柜|Transtory

船思 船思 2023-08-21


受访人镜子在初中时穿着lolita服饰去参加画展。图片由镜子提供


文|Levin


(本文根据受访人镜子的经历而写作)


镜子是一位被指派性别为女性的性别酷儿。


在幼儿园时,镜子并没有特别的性别意识。那时镜子的玩伴主要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其中有5-6个小男孩,TA们课后经常一起去探险。


然而升入小学后,镜子发现其他人看待自己似乎有所不同。


当镜子像幼儿园那样再次与被指派性别不同的人长期交往时,这往往会让同学们议论纷纷,引起许多尴尬。


特别是在青春期的时候,镜子曾经的玩伴和家长们会用更加异性恋中心的视角去看待镜子,这让其觉得好像被迫被归入某种性别角色之中。


年幼时,镜子不太在意符合社会规范与否,但长大后,为了尝试符合大众认为的性别观念,TA便不再那么自由地表达自己。


镜子开始不喜欢别人对自己使用一些二元性别化的称呼,也许正是因为其不喜欢一些刻板印象。


镜子发现自己喜欢一些较阴柔的服饰,如蕾丝、轻纱、蝴蝶结等等,但这对自己来说只是扮演一个角色,而不是表达某种性别。


但在某些情况下,其他人会通过使用这类标签,来强调镜子应该如何变得更「规范」。


例如有次亲戚邀请镜子一起拍家庭合影。镜子想试穿一下男款的衣服,然而对方却认为镜子是「女生」,应该穿另一边的旗袍。


衣服为何具有性别属性?这让刚刚步入青春期的镜子感到困惑不解。


在13岁那年,镜子进行了一个比较刻板的性别测试,而那标签化的表述让其感到非常不适。


镜子并不认同自己是男性或女性,也不希望将自己与任何性别产生身份上的关联。


并且,镜子开始察觉到自己对第二性征的排斥,希望能接受性别肯定手术。


在那段时间,镜子持续怀疑着自己,但年幼的TA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问题的根源。


于是,镜子选择使用无障碍卫生间来避免困扰。


同时,镜子开始不喜欢做一些测试和填问卷。当需要填写性别选项时,如果可以选择不同于男女两性的选项的话,TA便会选择这样的选项。


图源:Unsplash(作者:Alexander Grey)


再后来,镜子逐渐意识到自己更多地会被女性吸引,便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可能是同性恋者。


这是镜子第一次接触到关于性少数的概念。


为了查询相关资料,镜子在网络上逐渐活跃了起来,但其在互联网上进行社交活动时并不会标注自己的性别。


这对于镜子来说,一方面是回避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别人的反应来帮助自己确定性别认同。


那段时间,镜子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属于被指派的性别,但由于相关资料的匮乏,镜子依然无法完全理解自己的状态。


虽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镜子看到过一些关于跨性别者被送去扭转治疗的报道,从而得知了跨性别的存在,但更多时候,想在中文互联网上找到非二元性别的相关内容,仍如海底捞针。


偶然间,镜子了解到了关于非二元性别的各类词汇,于是开始发觉自己可能是一个无性别的人。


找到线索令镜子焦躁的心逐渐平息,但与此同时,镜子也通过浏览网络察觉到,自己生活的地方对这些概念的反对意见较为强烈,会将其视为西方政治化的东西。


出于担忧,镜子只对一两位朋友提起了无性别这件事,而对方没有任何特别的反应。时至今日,镜子早已忘记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


中学时,镜子就读于一所国际学校。在一次课堂演讲作业中,镜子选择了探讨同性恋这一话题,如动物界的同性伴侣行为、扭转治疗的不合理性,以及同性恋者面临的歧视问题等。


镜子希望通过立法、政府推广、社会科普、提高同性恋者可见度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政治化。


但其他同学和自己的朋友一样,对镜子的陈述漠不关心,看来并没有对这个话题产生兴趣。


镜子开始感到孤单。


但镜子相信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所以并不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理解或流言蜚语。


在准备这一演讲的过程中,镜子对性别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包括开始知道如何更科学地认知非二元性别——这并非病态,而是正常多样性的表现。


镜子于2022年拍摄的在路边看到的彩虹。图片由镜子提供


初中时,尽管周围人对性少数相关议题缺乏理解,但镜子还是收获了更多的信心,并以此来面对不同的观点和反应。


步入高中后,镜子发现学校里竟有探讨性别议题的社团,于是选择了加入其中,并试图和别的社团伙伴一起向同学们科普这些议题。


在国际妇女节时,镜子所在的社团举办活动,提倡关注性少数群体中女性的权益。


大家举出了历史上或当前公众人物中的女同性恋者、女双性恋者和跨性别女性等,希望她们也能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


社团中的伙伴在日常交往中也会主动提到尊重跨性别者权益,并认同跨性别女性也是女性等观点,这些变化让镜子感到身边的氛围变得更加友好和安全。


于是,镜子便开始时常在朋友圈转发一些科普文章,大多和跨性别者在国内所面临的困难相关。


镜子妈妈开始对孩子关注这些议题感到好奇。


有天,镜子因为内分泌出现问题而跟妈妈一起去医院看病。


看着身材略显单薄的镜子,医生无意间说了一句「女生有曲线才美」,并建议镜子多吃一点,以获得更符合性别常规的曲线身材。


这成了压垮镜子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小时候开始,镜子便因肩膀、腰部、臀部较宽而胸部偏小,时常经受他人的指指点点。


而实际上,镜子的外观是完全正常的,只是不符合传统女性身材的标准。


更何况,镜子并不认同自己的被指派性别,也不觉得自己必须满足他人对某一性别外观的期盼。


但是面对医生的话语,情绪崩溃的镜子还是忍不住哭了起来。


镜子妈妈察觉到了孩子的异样,联想起朋友圈的文章,似乎得出了结论;于是,在看完医生之后,她询问镜子是否渴望成为男生。


家人的怀疑镜子其实早已察觉,之后镜子告诉妈妈,自己可能是一名非二元性别者,不想成为男性或女性。


镜子将一些带给自己启发的有关性别议题的自媒体内容转发给了家人。


回家后,镜子在网上找到了更多相关的资料,并告诉家人,中文互联网上还有很多和自己类似的人。


妈妈最终对镜子的性别身份表示支持,但出于对激素副作用的担忧,妈妈要求镜子在成年之前,不得进行任何医学上的性别过渡,而这和镜子本身的计划相符。


高一冬天,镜子决定把刚开始留长的头发剪短。图片由镜子提供


时至今日,镜子还是不太喜欢看小时候的照片,因为过去的自己并不完全符合现在的自己对外观的期望,这会让镜子感到陌生和焦虑,引起性别上的不适感。


于是镜子封存起了更早时候的照片,告诉自己应该更多关注和认同现在。


当镜子再次收到别人与女性相关的评价时,镜子会意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不必拘泥于常规的性别标准,而是要接受自己的独特之处。


镜子认为在网络上找到支持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是在跨性别社区中,有很多对社群伙伴帮助巨大的相关资源和信息。


然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对性别认同的理解和体验可能会有所不同,毕竟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独特。


镜子希望能够鼓励那些有相似性别困扰经历的人,让TA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有人在默默理解和支持TA们。


未来,镜子计划以无性别的身份前往美国留学,并攻读哲学专业。


性别转变后独自踏上异国他乡,这必然会令镜子面临一段时间的困扰,但其早已做好准备。


图源:Unsplash(作者:Drew Beamer)


1

END

1


推荐阅读

跨性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

中文跨性别友善语言指南

无性吸引议题常见概念参考译名表

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


往期回顾

关于顺性别⾄上主义(cissexism),我们可以怎样理解?|跨讲坛第42讲

阳刚?阴柔?关于性别气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跨讲坛第41讲

在校园霸凌和PTSD中幸存的非二元性别者|Transtory

爱上了好兄弟的跨性别男生|Transtory

一名少数民族跨性别女孩的自白|Transtory

「什么时候开始成为非二元的?」「我生来如此」|Transtory

【特别推出】一名非二元无性吸引者眼中的月经:「月经对我没有任何意义」

【摄影作品】月经魔女与她的塔罗牌



欢迎扫码联系田倞加入社群



关于跨性别,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