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8-3)



一生必读的巨著: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温馨提示:阅读前,让我们一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福力王有大福德(3)


      后来,某地国王因手下欲将毒物掺进药中而大发雷霆,他严厉惩罚了作恶之人:砍断那人四肢。受罚之人唇焦舌干、身体血流如注,望见福力王子就凄声哀嚎:“大哥救救我!”王子顿生悲悯,立刻刺出自身鲜血喂饱其人,待其稍稍好转,又砍断自身手脚补其所缺。王子眼望虚空,对一切众生皆生起慈悲心,并说谛实语道:“从出生到现在,我实在忆不起自己干过何等罪恶之事。以此话语真实力,愿眼前之人能手脚恢复、恰如从前。并能因我福德力加持之故,使这人欢喜雀跃,愿他所得安乐善根,皆回向无上菩提。”

      言毕,此人四肢立刻完好如初,同时大地亦开始震动,帝释天宫殿也震颤不已。帝释天便化现成一婆罗门形象来到福力王子前说道:“你为何要砍断自己手足?”王子当时并未认出眼前之婆罗门便为帝释天,就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全部告之,并说:“好朋友,别人伤心难过时我痛哭,别人幸福自在时我安乐。眼见有人受苦受折磨,我甘愿为他献出一切,承受所有本该属于他之痛苦。看到此人手脚被砍断,我便发愿要代他受此罪报。后我又宣说谛实语,即成如今之现状。”

      帝释天深感此事稀有难得,便对福力王子说:“你舍弃自己手脚,有无生后悔心?”“我无任何后悔心!”福力王子坚定答道。“我不相信。”帝释天所化之婆罗门面呈怀疑之色。王子愈加诚恳、坦白地说:“我可以谛实力作证。”说罢即以慈悲心观想众生,又发愿道:“如我被砍断手脚时未生后悔心,则愿我手脚又恢复如前。”

      福力太子刚说完,手、脚果然恢复如初。此时天降花雨,并传出美妙乐音。

      帝释天立即对其生信,且说道:“你如此精勤行布施,到底所求为何?”福力王子回答说:“我只求所有众生都能因摆脱轮回大海而获无上佛果,此为我唯一所求。”帝释天感慨不已,连称“善哉”后就返回天界。

      童子福力回到自己住地,此时因当地国王虽已死去,但其生前却未曾育有儿子,故而举国上下都在议论并寻找王位继承人。王妃与众大臣一起聚会并忧心忡忡商议道:“我们当为谁举行加冕大典?”有些大臣建议说:“谁福德大,谁就应被举为国王。”此种建议很快得到众人认同,于是大家便着手准备按这条标准广泛搜寻。

      福力王子则被自己前世当国王之业风催动,一日便与几位兄长前往花园游玩。步入花园后,福力便现出种种吉祥之兆:天降清净之水于其顶上;五彩缤纷之禽鸟右旋飞绕其身;男童、女孩均称呼他为“国王”。王子此时心生快乐,并且汗毛直竖、全身毛孔顿然张开,而遍地石子瓦砾也尽皆消失。福力身体变得轻松畅达,心情悠闲自在,且时时听到悦耳之音。王子本来就善观各种相兆,此时一见此等现象便心领神会:看来我不久之后就会当上国王。

      兄弟几人于花园中依次享受各种美妙风景,后见一无忧树,枝繁叶茂、花朵盛开,福力王子便于树下安然而眠。其他兄长眼见风光如此秀丽,便一心专注于赏玩,于是就撇下小弟,前往别处转悠。福力王子则因其福德力所致,感召得诸大龙王从龙宫中自然供养他一朵天人大莲花。此莲花艳丽无比、美妙非凡、具足千叶,且从龙宫水底径直窜出水面、直向上长。龙王们悄悄将王子放于莲花之上,又以加持力令王子暂时难以醒来。时近下午时分,其他树叶影子均开始偏向东方,唯独无忧树叶阴影一直未放弃王子,始终没有转向、挪动。整个花园中所有树木花草宛若以恭敬心顶礼无忧树,弯腰曲背亦与人同。野兽、飞鸟则发出声声吉祥鸣音,且以寂静、调柔之行为围绕无忧树。

      福力王子则于睡眠中感得一梦:梦中,他坐于不净粪上,且身染不净秽物;还用舌头舔舐虚空;又端坐莲花之上;并爬上山顶;后受众人顶礼。


      此时寻找新国王之人经过到处奔波后渐渐向花园聚拢,他们看见福力王子天人般福报景象后,皆生极大稀有心,且各个赞叹道:“此人真有大福报。”于是便将此讯息于寻觅国王之众人中传开。福力王子醒来后,因他自己精于解梦,便开始自我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我坐于不净粪上,乃表明我定会获得大国王王位;不净秽物沾染身体,乃表明我得王位后定会有大财富缠身;舌舔虚空并坐于莲花上,实乃说明我必将坐于高广之狮子座上;爬山表示我乃为众人最高领袖;而受众人顶礼,则象征我接受国人恭敬礼拜。整个梦境应如是分析。福力王子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解梦,看来我不久即将登上王位。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行愿品》

 


目录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译序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释迦佛修法仪轨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一、功德品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5)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7)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8)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9)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0)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6)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7)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7-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7-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8-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8-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