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汇集 | 第一届“发展·共享”论坛专家观点综述
2022年3月26-27日,第一届“发展·共享”论坛在线上召开。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和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主办,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会议邀请多位高水平专家参会。这里摘取部分专家的观点摘要,具体演讲内容可点击专家姓名查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共同富裕是在权力和机会公平上的结果公平。他认为中国对社会公平的追求,不只对发展中国家有意义,对高收入国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有现实意义。卢迈强调共同富裕之路的探索应该包括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共同富裕应该依靠市场经济的活力,大力创新、万众创新,不能光靠国有大企业,更多要依靠民营经济,必须保持广大民众积极地参与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推动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是要缩小城乡差距,其中最关键的要缩小城乡之间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差距。他认为最优的政策干预是学前与早期干预,这种干预是少有的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干预。在基因禀赋不可能平等的情况下,确保教育机会的平等尤为重要。建议推动新增教育经费适度向农村、边远、欠发达和民族地区倾斜,用于提高落后地区的教师收入等;采取类似“服兵役”(新加坡、台湾、韩国但更为灵活的)的行政干预方式,鼓励义务支持农村教育,即通过设立实践课学分的方式,让大学生(真实且有效地)参与农村支教。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China Economic Review期刊主编 张晓波教授
产业集群利用了中国社会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充足、民间信任强)克服了金融和制度的不完善,为千千万万企业家提供了创业的机会。集群带动了就业,提高了劳动收入,增加了中小微企业应对冲击的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用短短30年快速走过了西方200多年的工业化历史。几千万中小微企业从无到有成长起来,带动了就业,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改革初期,中国劳动力富裕、民间社会信任强,同时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工业化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去除生产要素市场上的扭曲就可以达到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政策目标,而城市化有利于结构优化。由于收入效应和规模效应,大城市发展服务业比较优势更强,因此要畅通劳动力流动,去除人口向大城市高效集聚的制度障碍。总体来说,畅通国内大循环,进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缩小收入差距,大幅度改善我们当前对于共同富裕的政策目标的效果。
真正做到共同富裕,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维度:第一,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不能把贫困地区、低收入地区落下,不能把总体发展落后的农村落下。帮助低收入人群不是一个慈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经济能否顺利转型、迈入高收入经济体的关键所在。第二,治理模式的改善,即如何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纳入到决策过程中(不仅包括精英群体,也要包括一般民众)。第三,发展成果如何在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各个群体当中实现公平分配。尤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核心是建立一个基于权利的社会保障体系。
何文炯:持续有效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 何文炯教授
共同富裕有两个要点:一是富裕,二是共享,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与基本公共服务有密切关系,因而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他强调有效地、持续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需要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设计,第二需要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第三需要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反贫困功能,第四需要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再分配功能,第五需要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及其运行的规范性。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培林教授
我们不仅应该重视共同富裕所涉及的做大和分好蛋糕这两个经济学内涵,还应该同等重视共同富裕的社会学内涵,即让流动人口融入常住就业地。实现共同富裕,还要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致富之问”。在广泛创造财富的基础上,还要努力积聚全球财富,至少要留住财富。此外,他强调实现共同富裕还要持续提升宏观调控水平,形成大体稳定的价格总水平和合理的相对价格。
文字整理:陶彦君、冯履冰、李懂文
往期推荐
观点荟萃 | 张俊森——教育视角下共同富裕的一些挑战:教育资源分配与政策干预
观点荟萃 | 陈志钢:增长和公平的目标不一定是矛盾的,两者也可以互相促进
论文发表 | 张川川研究员合作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发表
论文发表 | 史新杰研究员合作论文在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发表
论文发表 | 史新杰研究员独作论文在Journal of Rural Studies发表
- 扫码关注 -
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
联系邮箱:
zjuicpd@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