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江南·筑丨巧做叠嶂方寸间——扬派叠石与造山


巧做叠嶂方寸间

——扬派叠石与造山


扬州园林历史悠远,至清代,扬州名园比比皆是。瘦西湖两岸园林成二十四景,并形成完整的船游赏景线。谢溶生曾描述清代扬州面貌:“增假山而作陇,家家住青翠城闉;开止水以为渠,处处是烟波楼阁。”(《扬州画舫录·谢溶生序》)


△  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双峰云栈”


刘大观也曾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洵至论也。”(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扬州以园亭胜,园亭又以叠石胜,扬派叠石堪称中国叠石造山之典范。




扬州何园


中国叠石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和类型的区别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南派则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江南私家园林又分为苏派和扬派。苏派以苏州为中心,扬派叠石晚于苏派,产生的经济基础是明清时期发达的两淮盐业。可以说,造园的兴盛是和经济技术紧密联系的,经济富裕了,造园才会兴盛。


名匠汇聚  清代扬派叠石之盛

清代的扬州,盐商富可敌国,他们倾其财力、物力,广聘社会名流、文人画家、能工巧匠在扬州大兴叠石造园,一度吸引了南北堆山匠汇聚扬州,他们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在这一段时期,张南垣、计成、戈裕良等造园名家均在扬州留下了经典作品。在此,南方匠人受北方雄浑风格的影响,北方匠人受南方秀气风格的熏陶,从而形成了扬派叠石“南秀北雄兼备”的造园特色。


叠石讲究因地制宜。造园家戈裕良在扬州造的秦氏意园小盘谷假山,在苏州造的环秀山庄假山,这些假山的技法和造型变化很大,却都能和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建筑风格浑然—体。


史书记载,张南垣在江浙叠石造园五十余年,称张南垣为江南叠石流派的代表人物当不为过,但他又曾奉诏建瀛台、玉泉、畅春园、怡园等大量皇家叠石造园,“北园南意”成为北方皇家园林品味高下的评判标准。


△  苏州环秀山庄


清代,苏州匠人到了扬州以后,会结合扬州当地的造园技法以及园主人的想法造园。当时扬州园主多为徽商,深受黄山的影响,喜欢黄山的气势和境界。因此,他们的审美与苏州的堆山相比,扬州则山意更浓。


除了堆山以外,苏州园林的假山顶上都喜欢用树来衬托石头的各种形状,如苏州的狮子林,但是这种手法在扬州却难得一见,这也和扬州园主的审美意趣相关。


总体上,扬派叠石整体造型讲究大进大出,大开大合,追求潇洒飘逸之美。这既迎合了扬州盐商奢靡攀比的心理,又反映了当时扬州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技术成就上独树一帜的风格。


叠石的种类与造型技法

无石不成园,堆山叠石被称为园林的“骨”,在园林造景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扬派常用的山石材料常通过水路自外地运入,品种较多,常用的石种有湖石、黄石、宣石、灵壁石、石笋石和花岗岩条石等。湖石以安徽巢湖和江、浙、皖交界处的长兴一带为主,石色偏灰墨,石纹多褶波,孔洞兼之;黄石主要取自江南一带,与苏派所用黄石大体一致;宣石取自安徽宣城,石色白,外形棱角不如黄石分明;石笋又名白果峰,以高、粗和白果状均匀、饱满、清晰为上;花岗岩条石则作为叠石造型骨架的重要辅助材料。不同的天然山石,因造型、手法呈现不同的审美特征。


横纹拼叠

将石料呈横状层层堆叠变化,是扬派叠石技法的基本特色。一般来说,石形成横向变化时,则石的纹理脉络也多呈横向变化,这样,石与石的拼叠缝也呈横向变化。横纹拼叠山石可以表现出山石造型体态的流动感,也利于造险取势。



挑飘手法

为了增强横纹拼叠山石造型的动势和险势,扬派在叠石中还使用了大量挑飘手法,即从山体中伸出一长条状石为挑,在其顶端再横置一石为飘,使山石造型有飘动之势。



条石为骨

充分利用花岗岩坚固不易断的特点,将其加工成长条形为骨架穿插运用在山石造型之中,而后再用小片山石加以包裹,使之从外观上看不到条石,从而创造出山石造型大进大出、大开大合的变化和气势,如扬州个园、小盘谷等都是条石为骨的佳作。此外,条石又用于山洞封顶。



取阴造势

山石拼叠十分讲究内收而后突兀的阴面形态。叠石造山或以山洞取阴得其深远,或先凹后凸以阴造险,甚至尽可能利用树荫、建筑背阴等暗处进行布局造型,以增加藏、隐变化,忌孤立暴露。



分峰用石

因盐商多争奇斗艳,常在一个园子中使用不同性质的石料造景造园,由此催生了扬派分峰用石造型技法的成熟。如扬州个园虽同时使用了石笋、湖石、黄石和宣石等石种,却多而不乱,一应点景统筹安排,分峰用石,叠石造山。石笋置于竹丛中为春意,湖石置于园西为夏景,黄石安排园东为秋色,宣石独辟一隅为冬景。四种石料创四季境界,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石断意连、周而复始……扬州个园也因此享有四季假山的美名,成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  扬州个园


△  春景选用石笋插入竹林中


△  夏景选用湖石叠于池畔


△  秋景选用黄石堆叠假山


△  冬景选雪石堆叠雪狮


石以丑为美,山贵有气势

“石性”与“山性”是叠石技法中的重要考量。叠石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既可以用于造景,也可以用于造园。既可以用于造石,使小石变形态、变大石,也可以用于造山,使石形变山形。


山石的石性包含“石之形”和“石之态”。“石之形”,即山石材料外在的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物理属性,如外形、重量、品种、质地、纹理、色泽等自然属性。“石之态”,即通过山石外在的具体形态和色泽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如灵秀、雄劲、古拙、飘逸等。


湖石立峰讲究瘦、皱、漏、透、奇。瘦指山石竖立起来能孤持无倚而成独立状;皱指山石表面纹理高低不平,脉络显著;透指山石多洞眼,有的洞眼还能对通;漏指石连的洞能贯通上下;奇指山石的外形变化大,奇形怪状。相传一块好的湖石立起来不但瘦、皱、漏、透、奇俱备,形态高大奇特,生动优美,而且如果在其石底部——石洞中点一柱香,则能洞洞皆有香烟缭绕而出。


石之形是石的外在形象,石之态为石的内在精神。审美相石,传统上是以“丑” 为标准的。“东坡曰:‘石文而丑’,一丑字而石之千态万状备也”(《江南园林志》)。“湖石以丑为美,丑之极则美之极”(《文心雕龙》)。


△  湖石立峰


当然,除了知石之形,识石之态,在相石拼叠技法中,叠石与造山的审美标准也是不同的。


湖石是以“丑”作为审美标准的,多用于石类造型,包括峰石造型是可以的,但用于造山则不能再以此作为标准了。石形与山势如同天平的两头,中间是“石性”, 如何保持其平衡关系,使所造之山既能保持其石性中的石的自然属性, 又能表现出山的气势和精神, 在扬州叠石造山技艺中是极其重要的。


当下扬州何园中的“片石山房”假山用湖石堆叠。主山的拼叠一味是叠,少见人工技巧,不挑不飘,山势却陡峭险峻。山洞内壁全用砖砌并用石灰刷白,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山可观、可游、可居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  片石山房


山含石性,石在山中

石助山势,山藏石趣

雅俗共赏

既有景可供静观,又成园利于游赏

有境、有意

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扬州传统叠石造园技艺




本文根据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园林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叠石代表性传承人方惠采访整理。


策划丨崔曙平
审核丨曹云华 崔曙平 
撰文丨方   惠
整合丨李   菲
编辑丨刘羽璇

校对丨徐红云 富   伟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仅用于推广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若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阅江南·居

江南民居中的“理趣”

阅江南·意

六朝胜迹冠清凉

阅江南·筑

江南建筑的形与意

阅江南·意

我对江南多迷恋,恋在屋舍瓦墙间

阅江南·品

春分食野一勺间

阅江南·品

赏心乐事谁家院


 发现江南之美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