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逐年提升。疫情冲击下,数字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有力对冲传统经济的下行压力,成为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力量。
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今年一季度,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开局总体平稳,GDP同比增长4.8%。其中,作为数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快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快于GDP增速6个百分点。
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新形势、新趋势、新阶段(点击查看原文)
作为推动数字经济、数字金融领域合作为宗旨的新型智库平台,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在近期举办第1期“数字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闭门研讨会,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新形势、新趋势、新阶段,回顾及分析去年、尤其是今年一季度以来数字经济金融发展情况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趋势,梳理和总结数字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亮点、经验做法,明确下一步发展思路和目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克先生就“数字经济当前形势及七大发展趋势”发表主题演讲。
孙克副所长认为,数字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成为压力环境下实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增长,数字产业化高速增长,产业数字化引领行业全方位变革,数据价值化开展多领域探索,数字经济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一定会走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和普惠共享的新阶段。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各行业数字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出发,我今天通过四个方面的分享,向大家汇报对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研判。
人类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业革命,第二个阶段是工业革命,第三个阶段是信息革命。农业革命期间的2700多年,人均收入水平没有太大变化。随着工业技术发展,尤其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人类历史出现了第一次大分流。1970年之后,数字技术尤其是通用软件芯片和其他电子元器件的大规模商用,采用数字技术的国家和未采用数字技术的国家之间出现了比工业革命期间更大的“剪刀差”。从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数字经济三个时代中,数字技术给人类历史带来的生产力变革可能要比工业经济时代更大、更快。习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21世纪以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程进一步加速。近期全球经济增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面临二次衰退风险,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金融市场动荡调整,能源及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我国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数字经济成为压力环境下实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需求方面,在疫情催化下,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增长,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供给方面,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日渐丰富、功能不断扩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多年来持续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已对数字经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定义和测算,把数字经济分为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三个维度。生产要素主要指的是数据的价值化。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技术、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也依然是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数据成为生产要素,要实现数据的价值化,需要数据的采集、确权、定价、交易、流转及安全保护。生产力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覆盖了国家统计局定义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大部分内容,包括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部分。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的。例如农业领域的农村电商、食品溯源,工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业4.0,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网络零售、无接触经济等一系列新模式和新业态。数字技术在影响生产力之后,也逐渐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生产关系,带来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提升。例如治理的多主体参与,工业经济下监管模式更多是政府直接管理微观主体,而数字经济时代出现了政府管平台、平台管微观主体的模式。
国际方面,从上个世纪开始,美国、欧盟、日本都一以贯之地将数字经济作为核心议题,在强化驱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融合应用、完善治理、提高人才技能等方面持续跟进。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了“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继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壮大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数字经济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独立成段,体现了政府对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是我国首部数字经济的国家级规划,体现了对数字经济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提出了在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公共服务、数字经济治理、数字经济安全和国际合作等8个大项、26个小项的工作部署。
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在不断提升。根据信通院测算,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占GDP比重为38.6%,预计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40万亿。
1、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增长。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全球最大的光纤网络、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两位数的复合增长,云计算增速高达56.6%,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2、数字产业化高速增长。2021年数字产业化同比增长17%,较2020年提高7个百分点,体现了疫情对于新模式、新业态的推动作用。
3、产业数字化引领行业全方位变革。数字技术赋能各行各业发展,未来十年所有行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之后,都有可能重新洗牌。数字化转型正在引发各个行业的生产方式、业务形态、产业组织和模式的变革等。
4、数据价值化已开展多领域的探索。除了数据资源化方面的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标注外,也逐渐走向了数据确权定价和交易流转的数据资产化阶段,北京、上海等地相继成立数据交易所。第三阶段会与金融市场融合,进行数据资本化,比如未来可能会出现数据银行、数据衍生品等,国外已有很多实践。
5、数字经济治理能力将不断提升。无论是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空间。6、数字经济核算。数字经济规模核算与它的定义高度相关。有两个相关指标,一个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2020年为7.8%,2025年将达到10%。另一个是数字经济规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只包括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规模既包括数字产业化、也包括产业数字化,核算规模、对比规模时,要在同一个话语体系和语境下才有意义。7、关于数字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十四五”规划,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一定会走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和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在生产端深化应用;在消费端规范发展,解决平台经济所面临的垄断、资本无序扩张等问题;在民生端实现普惠共享。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各行业数字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我国的数字技术发展在移动通信、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已达到国际前沿水平,大量技术创新已进入“无人区”,以往的追赶模式已难以为继。现有的数字技术与传统产能、工业技术之间的融合,将是未来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新冠疫情推动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上一次是2003年非典疫情,推动了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发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三部大法出台,地方条例也在逐渐清晰,地方逐步探索静态定价和动态定价策略。市场交易不断有序化,市场运营体系逐渐健全。信息消费1.0以产品和服务为主,信息消费2.0是信息加消费,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促进电子商务、共享出行、共享经济发展。信息消费3.0是以消费引领生产,以消费链整合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促进经济发展。数字经济的消费端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近期已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是国家级战略方向,未来数字经济在市场基本制度、市场资源配置和市场发展环境方面,将实现大规模发展。未来一定会进入市场监管和权力规范并重的发展新阶段。全球在此方面有数字税、数字货币、生物识别、人工伦理等很多新议题,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协同复杂度将不断提升,单边、多边或双边的合作将成为战略焦点。逐渐由线上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向线下的经济安全延伸。以往更关注网络安全,随着数字技术应用,数字技术“双刃剑”效应将逐渐显现,未来需重点防范这类经济风险。
声明:本公众号独家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对文章内容、标题等进行二次编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未经允许使用文章,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责任,谢谢理解与配合。
1.范文仲: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构建数据交易生态体系
3.黄益平:关于数字金融创新的三个问题
4.汤奇峰:上海数据交易所以“1+4+4”创新体系打造“四梁八柱”,加快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5.贝多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