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命名了“波霸奶茶”的台湾人,已把他的小店变成了市值近4亿的商业帝国【餐饮家】

《餐饮家》 Littlelaba餐饮家 2022-09-06

《餐饮家》出品,规范转载,违者必究


摄影|G.H.



 餐饮家

乐立杯:

从奶茶小店到商业帝国



文 | Min Shao



上世纪的最后一年,一名刚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毕业不久的华裔青年,突然萌发了在美国开奶茶店的念头。


那时候珍珠奶茶已开始在亚洲各国风靡盛行,但北美市场只见零星数家。


那时候还没有波霸奶茶的称呼,大部分美国年轻人也从未喝过这款来自东方的饮料。


这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从洛杉矶一家不起眼的小奶茶店起家,二十多年后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市值 3.68 亿美元。


年轻人的名字叫俞宗明(Alan Yu)。


他是乐立杯奶茶(Lollicup USA)的创始人、环保餐具供应商 Karat 的创办人兼执行长。



“美国什么东西都大,我们就将珍珠奶茶改名为波霸奶茶“


1999 年的一天,俞宗明设想如何把珍珠奶茶从台湾带入美国餐饮市场,“当时亚洲各国很火 ,已经开了几千家奶茶店。” 动了心思后 ,他最初想开一家台湾奶茶连锁店,但几番考察下来感觉不合适,“一方面要学习怎么做连锁店的配方,另一方面从台湾到美国的物流也很麻烦,后来索性决定自己开一家,名字就叫乐立杯。”

店名定下来了,饮品的名字呢?

“亚洲叫珍珠奶茶,我们就想取一个特别的名字,美国什么东西都大,珍珠太小了,那就改名叫波霸奶茶 (Boba Milk Tea),与亚洲的珍珠奶茶区别开来,这个名字听起来也很特别。” 

当年的俞宗明绝对没有想到,多年以后,波霸奶茶这个名字会传遍全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珍珠奶茶代名词。

采访中,俞宗明透露了一个有趣的桥段,当年波霸(Boba)这个名字无法在美国申请专利,原因是电影《星球大战》中有个人气角色就叫 Boba,在星战影迷中有着不小的地位。但如今在谷歌搜索 Boba 这个词,结果几乎都与奶茶有关,足见波霸之盛行。

时至今日,无论亚洲各国、北美各地,很多人都喜欢把珍珠奶茶叫做波霸奶茶,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称的真正来源,以及背后的故事。

也有一种说法,珍珠是奶茶中的小粉圆,波霸是大粉圆,但更多时候,人们已将两者并为一谈。

关于波霸奶茶的起源,网络上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名称究竟最先源自哪里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二十多年来,波霸奶茶在北美餐饮市场已逐渐占领一席之地,甚至成为当地年轻人追捧的一种流行文化。



“以4500美元开始的奶茶生意”


2000 年 4 月 1 日,乐立杯第一家奶茶店在洛杉矶县圣盖博市(San Gabriel)华人社区正式开张。

俞宗明至今记得奶茶店的位置,“山谷大道(Valley Blvd)上有一家玫瑰夜总会,正对面就是富升广场,第一层第一间就是我们的奶茶店。”

第一家奶茶店的选址当时并不被看好,因为这个地方两年内换过五个老板,关闭五次,人们普遍认为这家店的风水不好。

但俞宗明不信邪,他以 4500 美元的月租金开始了自己的奶茶生意,“我记得开业时一杯奶茶两美元,买一送一,相当于一美元一杯,除了波霸奶茶外,我们还卖盐酥鸡,一份 2.99 元。”

奶茶铺开张没多久,生意却出乎意料得好, 盐酥鸡一天可卖到 100 多份,买奶茶的人每日在店门口排起长队,一下子打破了这个地方风水不好的名声。

回忆创业最初的时光, 俞宗明说自己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煮奶茶,“那时真的好忙,每天早上 9 点半开始煮奶茶,11 点开门,很多人已在店门口排队等候 了,到晚上 8 点还有很多顾客,我就记得自己从早到晚都在店里忙碌。”

毕业于 UCLA 政治系的俞宗明,为何改行做奶茶生意? 

他笑着回答说自己数学不好,大学只能读历史政治,至于开奶茶店,是因为 14 岁就开始在洛杉矶各餐饮店打工、做服务生,16 岁那年在麦当劳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特殊的成长背景,让年少的俞宗明希望有朝一日,能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饮店。

第一家奶茶店开业大吉生意兴隆,但那时的俞宗明不会想到有一天他的波霸奶茶会火遍全美国。

“当初的梦想就是开十几家连锁店, 最多二三十家,但开店不久,我发现很多人喜欢喝波霸奶茶,包括韩国人、越南人、泰国人、菲律宾人等,说实话,我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喜欢。”

不到三年的时间,乐立杯的加盟店已经迅速扩张到 100 多家,远远超出俞宗明对自己奶茶生意最初的设想。

摄影|G.H.

接下来几年,除了加盟店的数字不断上升之外,乐立杯更多的是作为供应商,给其他奶茶店提供原材料服务。

“一些想开店的客人不愿用乐立杯这个名字,就向我们学习如何做奶茶,当时收费 2000 美元教别人开店,这个价格很便宜,但条件是我们要为这些奶茶店提供原材料服务。”

到了 2020 年,乐立杯已为北美超过 5000 多家奶茶店供货,毫不夸张地说,今天人们在美国喝的各种品牌的波霸奶茶,原材料很有可能就来自乐立杯。



“波霸推红了奶茶“


千禧之年波霸奶茶刚进入美国时,首先在亚裔年轻人的圈子里受到热烈追捧,但西方人开始并不接受。

俞宗明至今记得一些老美消费者最初的反馈。

“他们表示一饮就吐,感觉波霸吸到嘴里怪怪的,甚至觉得有些可怕,因为波霸是黑色的东西。”

但几年后,这种黑乎乎的、咬起来很有嚼劲的东西,迅速征服了全美各族裔年轻人的胃,并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存在。

“现在喝波霸奶茶的不只是亚洲人,所有人都喜欢,不仅在美国,欧洲一些国家也十分推崇,喝奶茶已经成为全民运动,特别是年轻人,不喝这个就感觉跟不上潮流 。”

小小的黑色粉圆究竟如何征服全世界年轻人的胃,魅力何在? 

俞宗明认为: “一直以来,不是奶茶在推红波霸,而是波霸推红了奶茶。”

摄影|G.H.

奶茶起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台湾,它用茶做饮料的基底,与牛奶混合,加上有嚼劲的粉圆、水果蒟蒻或其它配料,组成了一款非常特色的手摇饮品。

西方人喜欢喝鸡尾酒,也是将各种酒水、饮料、果汁混合在一起,寻找一种独特风味的口感,似乎与波霸奶茶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单从这一点来看,这款带着东方古早味色彩的饮品最终能在全世界流行,也不足为奇。


但奶茶有多种,包括英式奶茶、港式奶茶、印度奶茶、酥油茶、蒙古奶茶等,为何波霸奶茶会横空出世,受众人追捧? 

俞宗明一语道破其中玄机,就是这个黑乎乎的波霸推红了奶茶,从最初不被洋人接受,到逐渐红遍美国东西两岸。

而在这个过程中,波霸一直推陈出新,演变出包括爆爆珠在内的各种新产品。

“任何一家餐厅的辉煌时代最多只有十年,我们也是这样,公司到了一定的瓶颈期一定要变,如果不变就会走下坡路。” 俞宗明说,“新鲜度很重要,顾客喜新厌旧,传统的波霸奶茶卖到一定程度,营业额上不去了,怎么继续往下推, 我们就是增加新产品,不断变化。

在这种观念的推动下,2008 年爆爆珠问世,形似波霸,但有十几种不同口味的果汁在里面,一咬果汁就在嘴里爆出来,顾名思义爆爆珠。

“这个名字就是我们取的,同样的产品不同公司有自己的名字,我们将它命名为爆爆珠。” 俞宗明介绍说,“爆爆珠在德国、英国等地也卖得非常好,当地人很喜欢。”

摄影|G.H.

有意思的是,一开始奶茶店很少使用爆爆珠,反而酸奶、冰淇淋店用得较多。如今爆爆珠已盛行在世界各地的餐饮领域。有人将爆爆珠放在酒中、饮品里,做成风味各异的鸡尾酒、水果茶,也有人放在饼干、甜点里,吃的时候可以咬到果汁的味道。

时代更迭,波霸也在变种,最早的波霸需要煮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现在慢煮这个方式正被逐渐抛弃,改为微波炉直接加热。

如今就连 Costco 也开始上架波霸奶茶速食包,让这个流行的饮品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制作超级简单,只需微波炉加热 60 秒,加冰加奶,美味的波霸奶茶即刻奉上。

“现在出来一种新的波霸,更营养,不用煮也没有果汁,咬起来是蒟蒻的口味。”俞宗明说台湾工厂很厉害,经常发明各种新产品,但不知道怎么推广,“我们拥有全美国销售渠道的优势,可以成功将新产品推向市场,在美国, 无论波霸还是爆爆珠,我们的货源销售量都是第一名。”


摄影|G.H.


“抓住小孩的胃“

多年来,如何在美国市场建立销售第一的地位,乐立杯走过的探索之路并非一番风顺。

一开始俞宗明参加各种展销会,但他发现这样远远不够。

“怎么让每个人都知道这个东西,一定要让产品普遍化,每个人都在喝波霸奶茶, 吃跟波霸有关的食品,顾客主动拍照片发广告,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流行。”

流行的推手是年轻人。

俞宗明奉行这一点,因此他一直将市场推广的主要目标放在年轻人身上。

“产品一定要以年轻人为主,十几年前我就想学习麦当劳,抓住一个人的胃,不是抓住年长者的胃,而是要抓住小孩的胃。”

为了牢牢抓住孩子们的胃,乐立杯特意去小学送免费饮料券。

“我们只给小学生送,不给初中、高中生,抓住一个人小时候的胃,就可以抓住他一生的胃。”俞宗明笑着说。

十五年前他送免费券的小学生,现在已经成长为市场上最重要的消费者。

“这个特别重要,我们就是由华裔小学生将波霸奶茶的文化流行出去。”

波霸奶茶的流行经过高峰期后,也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走下坡路,但 2008 年的金融风暴在关键时刻扭转了下滑的趋势。

当年,饱受经济打击的人们减少了高档餐厅的消费,因此在传统的碳酸饮料、咖啡之外,波霸奶茶又再一次红了起来。

无论大环境如何影响,俞宗明始终相信,一定要想办法不断迎合人们对新鲜感的欲望,追求别人无法代替的新产品,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渐渐的,俞宗明已不再满足只做波霸奶茶,一个全新的商业蓝图在他面前铺展开来。



全美最大的纸杯和塑料杯制造商


2021 年 4 月 15 日,俞宗明创办的一次性环保餐盒及环保包装公司 Karat 在纽约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收盘价为 18.56 美元,市值 3.55 亿。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家市值上亿美金的大公司,前身竟是一间不起眼的奶茶小店。当时的主要产品是波霸奶茶,而今已是全美最大的纸杯和塑料杯制造商。

摄影|G.H.


二十余来,小奶茶店如何传奇般地成功转型, 成为一个年收入达 1.24 亿美元的商业帝国, 期间又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波折故事?

“2003 年,我们的奶茶连锁店开到 100 多家时,就上不去了,数字往下掉,当时我就在想怎么才可以突破改变。”

在做波霸奶茶的过程中,俞宗明找到了新的商机,他发现饮料杯、餐具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我们就想把乐立杯发展成一站式商店,不仅提供奶茶的原材料,还要卖包装产品,这是一个全新的转型。”

从一开始的塑料杯到纸杯,再到冰淇淋、酸奶杯子,现在无论洛杉矶、纽约各地,很多餐饮连锁店都在使用 Karat 的产品。

“包括杯子、盒子、刀叉,吸管、手套等,我们的品牌逐渐占领美国餐具市场。”

实现这个过程充满坎坷。

起初,乐立杯依赖本地供应商购买包装材料,但一些较大的制造商看不起他们的订单数量。俞宗明不得不转向海外进口,可海外供应商制造的杯子又薄又轻,很难达到美国本地标准,第一批货无奈低价清算。

直到 2003 年下半年,乐立杯终于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问题,Karat 饮料包装品牌公司正式成立。

摄影|G.H.

Karat 最初参加的展销会效果平平,并没有接到很多生意。接下来的几年,俞宗明和他的合作伙伴一直在寻找如何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每一年我们都在尝试不同方法,我相信这是条正确的道路,即使失败了,重新站起来,再尝试其它方法,重要的是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

戏剧性的是,2008 年的金融危机最终成就了 Karat 的蓬勃发展。

一夜之间,全美餐厅都在研究如何降低成本,寻找廉价的餐具替代品,Karat 生产的环保餐具一下子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但好景不长,2012 年洛杉矶港口大罢工,让乐立杯面临几乎断货的窘境,而正是这次突如其来的危机,让俞宗明下定决心在美国本地制造属于自己公司的杯子。

2013 年,规模逐渐扩大的乐立杯迁至位于洛杉矶奇诺岗(Chino Hills)占地 30 万平方英尺的生产基地,这也是如今乐立杯和 Karat Packaging 的总部。

几年来,Karat 公司迅速发展,制造和销售一次性餐具,美国多家大型连锁餐饮店,比如 In-N-Out、TGI Fridays、Chipotle、Panda Express 都在使用 Karat 产品。

俞宗明说: “我们公司就是以 Karat 上市,下个月开始,波霸奶茶系列的东西都会写上 Tea Zone by Karat。”



“你敢不敢冒险“


从一间小小的奶茶铺,到 5000 多家饮品店的原材料供货商; 从一美元一杯的波霸奶茶到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市值 3.68 亿美元。一路走来,乐立杯的创业之路可谓教科书式典范,但创始人俞宗明并没有满足现状。

“今年我们的营业额预计可以超过 4 亿美金,但这个算是低的,我们其实还是一个蛮小的公司,市场真的很大,还有工厂、超市、仓库,很多不同的产品都可以做。”

对于今后的展望,俞宗明认为,未来只要把环保做好了就是第一名。

“现在全世界都在做环保,包括台湾、日本在内的亚洲各国都在推广环保。我们公司这两年也全面往环保方向走, 吸管不要塑料,要可分解的,抓住时代方向,未来的三五年就是环保的大趋势。”

摄影|G.H.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生产一系列名为 Karat Earth 的环保产品,全部用植物材料制成,其中包括可降解的奶茶杯、食物容器和餐具等。

除了环保的大方向之外,未来,乐立杯还有更多的设想,“我们有很多客户,每个客人都需要仓储服务,连锁店也需要,我们想帮客人做仓储库存,这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实现这些蓝图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也需要一种常人不常有的冒险精神。

俞宗明提到,做生意有个大问题就是怎么找资金,“创业期间我们一直缺资金,钱主要是向银行借,抵押房子资产,承担风险。周围很多做生意的朋友都不愿抵押自己的房产,但我对自己有信心。投资股票房产,不如投资自己的公司,我曾经将所有的资产都抵押给银行。”

正是这种自信和企业家的冒险精神,让俞宗明一路向前。

“我也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成长,以前是身边的朋友,现在是华尔街的分析师给我投资意见,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老师教我不断成长 。”

未来对俞宗明这个冒险家来说,依然充满很多变数,也伴随着无数挑战和机遇。

侃侃而谈的他,以这样一段话结束采访:

任何生意都会变,我一直在寻找下一个点是什么,不能站在原地不动,一定要想着变化。

如果满足现状就很危险。

但变化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敢不敢冒险。

很多人常说,我早就想做这个生意,问题是每个人都想太多,却因为不敢冒险就不做了。

不做生意,投资才是零风险的。




延伸阅读:


奶茶唤醒了美国人的味蕾【餐饮大数据】

奶茶团结人类











《餐饮家》杂志

2022 年1 月创刊

Email: info@littlelaba.com

Tel: (646) 258-8137

President/Publisher:Leo Li
Assistant Publisher:Danielle Tong

Editor-in-Chief:Jiangming Tou
Editor:Yanran Chu/Shuhang Li
Art Director:An Yang

Advertising Manager:Fiona Cheung

The Restaurateur is published monthly by Littlelaba Media LLC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www.canyinjia.us


只要你是餐饮从业人员,

“餐饮家小助手”就是你的好朋友

【添加好友请简单注明意图,谢谢】




 推荐阅读


世界最好的50家餐厅
恭喜:纽约多家中餐上了米其林新关注榜单
一个福建人,在美国把各类中餐打了“通关”,决定做一件改变整个中餐业的事
神奇:一群福建人,疫情中逆流而上开了100家店,大获成功
传奇:一位华人如何开了一家全美收入最高的餐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