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之母、东方居里夫人,袁世凯的孙媳妇
从古至今,家国情怀都是中国人血脉里流淌着的深情,牵动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寂寞的心。而在近代,无数出国求学的学者,在异国他乡也时时牵挂着遥远的祖国。
在那风景秀美、诗情画意的苏州,长眠着一位传奇的女科学家,她曾为美国造原子弹,一生都在大洋彼岸漂泊。最终选择在85岁身故后魂归苏州,她的墓碑上则写着: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她,就是吴健雄。
能穿旗袍,搞原子弹
提起姑苏女子,人们想到的大多数都是气质温婉的江南闺秀,她们穿着古典的旗袍,手捧古色古香的书卷,在园林和青石板路上且行且吟,浅斟低唱,文艺又柔美。
在这里也诞生了一位被誉为“东方的居里夫人”的传奇美女科学家——吴健雄。
初看吴健雄的名字,许多人都会以为她是一名男子,这也正是其父吴仲裔的良苦用心。作为江苏的名门世家兼受过西式教育的开明绅士,吴仲裔主张男女平等,对儿女们更是一视同仁。
也正因此,他给二女儿吴健雄取了一个“男孩子的名字”,希望她不为性别所束缚,自强不息,积健为雄。他十分重视女儿的教育,让吴健雄从小就和儿子们一样进学堂读书。
吴健雄也不负父母的期望,她天资聪颖,知书达理。更令人欣慰的是,吴健雄从小就展露出非凡的数理天赋,比起浪漫的诗书礼乐,她更愿意沉浸在数学和物理的世界里。
见女儿如此有出息,父亲十分欣慰,大力支持她选择心爱的科学进行深造。在学习上,吴健雄刻苦钻研,不放过每一个疑问,她在书报上读到了著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事迹,憧憬着成为第二个居里夫人。
22岁那年,吴健雄正式由中央大学数学系转入物理学系。在那里,她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的良师,曾师从居里夫人的导师施士元。
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吴健雄的学术水平大有长进,在发表了题为《证明布拉格定律》的论文之后,成功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吴健雄进入中央研究院,走上了科研之路。
此时正值花样年华的吴健雄,是江南水乡一个特别的存在。她的身上兼具女性的温柔和男性的刚毅,小名薇薇的她十分喜爱蔷薇花,但谁也想不到身穿旗袍沉醉在花丛中的她,也可以在实验室里造原子弹。
东方的“居里夫人”
1936年,国内政局动荡不安。
敏锐的吴健雄预感到战争即将来临,实验室的条件已经满足不了她对于真理的追求。于是,她赶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师从欧内斯特·劳伦斯、奥本海默等物理学巨头。
即使身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安坐在书斋中,有条件心无旁骛地追求学术。但吴健雄骨子里对于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令她难以对祖国的苦难不管不顾。
战争让她明白,人类需要强有力的武器来建立威慑、维护和平,尤其是积贫积弱的祖国,更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护自己。于是,她将核物理作为毕生的研究方向,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国效力。
她做到了。1939年,她在恩师赛格瑞指导下,进行了关于铀原子核分裂的试验,这一研究成果直接促成了美国关于原子弹研发的“曼哈顿计划”。
当时的《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吴健雄在“曼哈顿计划”中的作用:如果没有她的参与,该项目可能会失败,也许会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延长到1946年及以后。
吴健雄也因此名声大振,她成为美国政府费尽心思都要得到的人才,物理学博士毕业后,她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物理系讲师。
此时年仅28岁的她,博士论文已经能够在学界的顶级刊物上发表,而普林斯顿优厚的待遇也给了她平静而富足的生活,她的前途一片光明。不久后,她与袁世凯孙子同是物理学家的袁家骝结为伉俪,恩爱有加。
在美国,吴健雄的科研才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现:她参与“曼哈顿计划”,先后受聘成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与会长,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证明宇称不守恒,被誉为“东方的居里夫人”、“原子弹之母”,与居里夫人、迈特勒并列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科学家。
未获诺奖,终身抱憾
1957年1月15日,一篇石破天惊的论文被寄到《物理评论》期刊的编辑部。审稿人员只是大致浏览其内容,便欣喜若狂,立即在第二天通知论文作者所任职的哥伦比亚大学,令其为之召开记者会。
这篇论文究竟有什么魔力,让这些物理学界的权威人士为之疯狂,并史无前例地召开记者会呢?原来,这篇论文非同小可,它记载了一项足以载入史册、荣获诺奖的科学成就。
它就是吴健雄人尽皆知的研究成果——用β衰变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以及核β衰变在矢量流守恒定律。
众所周知,1956年杨振宁、李政道两位科学家提出了在β衰变中宇称可能不守恒的假说。而着手用实验验证他们的假说的,却是时年44岁的吴健雄。
在科学研究中,吴健雄一直是一个“实践派”,她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力求用严谨的实验过程、精确的实验结果、强有力的科学证据来佐证任何可能的假说。
此前她已经专攻β衰变多年,是学界公认的权威。为此,她含辛茹苦,甚至曾经为排除实验干扰,亲自下到位于克利夫兰一处荒废的、足有600米深的盐矿井中开展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她终于成功了。
这项举世瞩目的成就,足以让诺贝尔奖“走向”她以及她的研究团队。不过最后诺贝尔奖花落杨振宁和李政道二人,吴健雄被遗忘了。
这终究是女科学家的遗憾。吴健雄曾在与同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史坦伯格的通信中,透露了自己的惆怅:“当我的研究因为某种原因被人刻意忽视,依然深深伤害了我。”
人们却并没有因为吴健雄未获诺奖,而忽视她的成就:1978年,她在以色列荣获沃尔夫奖,当选美籍华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而这是美国政府第一次为华裔科学家授予此种殊荣。
深爱祖国,魂归故里
1982年,时年70高龄的吴教授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此前,由于冷战局势的阻挡,和心系在美国的科研事业,还有照顾家庭和抚养幼子,一直没能有机会回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只有这句唐诗,能描绘时隔多年,重新踏上中华大地的吴健雄的感慨。
祖国也敞开怀抱来迎接这位漂泊的游子,她受聘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誉教授,还担任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回到母校明德学校时,吴健雄参加了母校明德楼的落成典礼,她看到母校教学楼年久失修,稍显破旧,便为之捐赠了一栋以自己的小名“薇”命名的紫薇楼。
为了纪念这位著名校友,明德学校也将科技楼命名为“吴健雄楼”。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也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1997年的冬天,对于年迈的吴健雄教授来说分外寒冷。病中的她,念念不忘的就是落叶归根。她嘱咐守候在病床前的丈夫,要是这次熬不过去,就将她埋葬在苏州太仓,陪伴她长大的浏河边。
不久后的2月16日,她离开了人世。丈夫袁家骝遵照她的遗愿,亲自护送她的骨灰回国安葬。从此浏河的波涛将永远伴着物理学的“女中豪杰”长眠于此。
而她的墓碑上,铭刻着一句话: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如今,吴健雄教授已经仙逝多年,烂漫的蔷薇花丛中再也寻不到她美丽的倩影。她揭示过的宇宙规律还长存人间,天上的“吴健雄星”也还在默默地闪耀,我们将永远铭记她的爱国情怀和卓越贡献。
解文武公众号内重要文章请点击:
本公众号内元月30日之前所有图文请点击《凭借勤奋与智慧,本可小康的活着,但……》后下拉可见目录。
解文武的微信二维码
衷心感谢本人之前系列公众号壮烈期间众网友们对以下等文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