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课痛点:论加了一个羽毛球带来的综合影响

卡拉与小伙伴 卡拉与小伙伴 2023-10-15






春节期间,因为姥爷带着miumiu打了两下羽毛球,于是不小心爱上了。从魔性挥拍到能接到球,再到能来回打几个,自信心一下爆棚了,过年前后天天找人打球,这是大年初二初三在和小伙伴一起玩:



过完春节就斩钉截铁地跟我说:


“妈妈,我现在学羽毛球的兴趣一下超过街舞了,你去给我找老师吧,我要学,我必须学,我要报班。


小朋友兴趣来的那一下热度是很高的,但对老母亲老司机而言却是一个重大决策点


是楼下随便打打当个乐趣就行了,还是一定要去正经报班学?


我们家之前只有一个报班的运动项目,就是街舞。除此之外她还搞搞跑步、跳绳、骑车等等,这都是娱乐性活动了。


将课外的时间收缩在有限的项目上,这是我们在看过太多江湖父母犯过的错误之后的重要总结。


但我架不住miu姐的强烈热情,开始帮她物色羽毛球老师。


在朋友们的一通推荐以后,我试了几个不同的平台和老师,总结如下:




01


朋友推荐了一个前羽毛球国手领衔的俱乐部,他们在一个大型羽毛球场馆里有单独的VIP训练场地。


去的第一节课,大概4-5个老师带20-30个小孩这样,什么水平的都有,整个早上训练3个小时,先整体搞30-40分钟的活动与体能,然后按小孩的能力水平分组,1个教练带4-6个孩子不等。


Miu姐就和另外5个孩子在新手组里面学习,结果中午她回来后一通吐槽,说打死也不去,我当时就哈哈哈了,因为我在场边看的时候就觉得她可能顶不住,果然,听姥爷说,课中间哭了一大鼻子,miu姐还反馈:其他人比我还惨呢。



总结:


这家小有名气的俱乐部按传统体校的训练方法(就是这些年轻教练过去十几年体验的那些),做小班教学。教练比较严格,具体说来就是你动作掌握不好会被大声骂的这种。每节课有既定的动作学习目标,我感觉教学专业度肯定是OK的,但这些年轻男性老师(应该都还没有孩子)整体上确实比较简单粗暴,然后他们的状态就像是无奈要去打卡上班,但又不是很能提得起精神的感觉。感受不到什么热情,很程序化、标准化。课堂上,小孩之间的运动基础与肢体灵活度差别挺大的,1对6确实课堂效率很低


这种已经降维的体校模式受到了miumiu内心的巨大抵抗,基本排除出考虑范围。



02


第二个朋友推荐的X老师资历比较老,看着有40多岁,背景也比普通教练闪光一些。据这个老师称,现在那些俱乐部的老师都是他们以前的小弟。


体验课从基本的掷球、挥拍到打球,也是基础练习,但有一点特别好的是,当天我们是5个孩子,其中两个男生,比较活泼,结果刚上课老师就让孩子站一排先讲了一遍课堂规矩,然后才正式开始,这功夫还是挺不错的。


因为是试课的原因吧,整体比较松散,老师一会儿跟这个家长交流一下,一会儿跟那个家长交流一下。感觉比较会聊,输出理念能力贼强。


总结:


X老师经验比较丰富,所以一节课下来,你明显感觉到他跟第一天那个标准化培训的理念是很不一样的,X老师比较强调保持孩子的兴趣,在他们觉得有意思的基础上慢慢进步。他觉得现在小孩不可能接受那种专业式的训练,那个要求的强度和枯燥度根本不在一个级别,所以应该以保持兴趣,同时掌握一些技能为目标。


老师对孩子们的预期也不高(比较合理哈哈),所以我对课程进度和学习效果稍微有点担心,但说实在的,仅凭这第一节松散的试听课,我可真是没法判断,这个教练的风格应该是整体上我们最不好判断的一个。



03


第三个教练Z老师是个年轻小伙子,获得过一些深圳市级别的名次和奖杯,他认认真真给2个娃上了一节课,专注度第一,而且特别有耐心,在教学内容上,这个老师倾向于先教前场挥拍和基础步伐,这跟第一个平台先教后场挥拍的思路不太一样。


总结:


孩子们都对这个老师评价很不错,两个孩子给的评价有一定共性,就是她们觉得这个老师上课很仔细,说话也多有鼓励,很温柔,同时课上节奏不错,又能实实在在学到一些东西。天……我觉得孩子对自己负责任的程度还挺高的,她们并不光觉得好玩开心就行了,她们还有“我能学到多少东西”的视角和评判。



04


第四个教练J老师也是年轻人,背景不是很突出,但也蛮有经验的,我感觉是上了一节比较中规中矩的试听课,孩子们评价OK,觉得是融合了第二个教练和第三个教练的风格,但是她们整体上还是更喜欢第三个教练。



05


第五个教练T老师是个老教师,有40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各种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情况都非常了解,他是一个小型的社区羽毛球场的驻场负责教练,太忙了,每天都排满了,因为场地的原因资源性也比较强,我们去场地专门“偶遇”他,聊了两句。


他也强调,现在的孩子你不能指望他接受高强度的专业训练,因为那种训练一个动作你可能就得练一年,每天至少五六个小时,极其枯燥的。现在小孩儿没几个能吃苦的,所以你把学羽毛球当做一个锻炼身体的东西就好了,不能要求孩子太多,要从兴趣出发,让她先能打得到球,喜欢打,每周都愿意来,这才比较可持续。


这老师一看就属于对绝大部分家庭和孩子的实际需求和目标很清楚的,其实就是没有太高的指望,打打开心就好,顺便掌握一些基本动作……他很能循循善诱,孩子应该比较喜欢,但他对孩子的整体预期和要求都不高,感觉可以作为一个练习辅助。



我自己以前蛮喜欢打羽毛球,所以知道一上来基本动作不能瞎搞,握拍和基础动作一旦形成错误的习惯和肌肉记忆,再改起来就很麻烦,所以还是稍微下了点功夫来给她找老师。


其实每个运动或者课外项目都一样,既然要投入时间(技能型的至少一周2-3次吧),一开始决策就最好不要太草率,而找老师、找机构则更加关键,因此在什么事儿开头的时候还是要花点心思,把该做的事儿做好。


在最终这几个老师的选择上,我们估计会以Z老师为主,T老师或者X老师做一个训练配合,进行开展,老母亲拭目以待。






通过这5个教练的试课,关于羽毛球这事儿,我自己有几个感慨:


  1. 不同机构的理念与方法论其实内在是天差地别的,你别看他上课教的动作可能有很大重合,但其实【怎么教】这个过程差异很大。


  2. 每家上手先教的动作也很不一样,有的先教前场动作,有的先教后场动作,基本也体现了对少儿身体状态和教学认知的不同。我们普通人也判断不了哪个好哪个对,但估计理念之别也没有绝对的好坏。


  3. 家长搞清楚学习目标很重要,如果孩子意志坚定,耐鸡,又有较好的身体和运动素养,那么当然可以让老师以更严格的要求和更高的训练标准来;如果家庭的目标只是找一个运动能够玩玩,强身健体,兴趣至上,那么过程当然可以佛系一些。对应两种不同的目标,就要选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班型。


  4. 是不是现代家庭一定要通过降低标准和要求,来换得孩子喜欢?

    我自己感觉不一定,是家长自己的水平、给娃洗脑的功力、和教练教学素养的问题。


很多家长同时给娃报五六个班,我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家现在非学术类活动从1个项目上到2个项目,我都要好好想想。


为什么?街舞和羽毛球都是技能型项目,要开发身体和培训肌肉记忆那种,这和钢琴、小提琴并无实质上的区别,这类项目,技能不进阶,是没办法进入审美阶段的,所以上课简单,配套练习难啊啊啊啊~


比如说啊(只是比如说),加课以前我们可能是这样:



所有留白空间都可以随心安排,你说,是不是还算很清淡、很佛系的一张时间表?


你以为,加报了一节羽毛球课,可能是这样的:



看,还有很多空间对吧?和北上的家长鸡娃相比来说什么都不是吧?


但实际上,理想的真实情况(在娃眼里)可能是这样:



尼玛,满了啊满了啊有没有!!!语文练字都基本不可能加塞了有没有!


小朋友已经全负荷地在赶场了啊啊啊啊啊……



所以实事求是的说:课外兴趣班2个绝对是我们家的上限。


如果再加,就必须减


只能做替换,做不了增量



所以说,给小学生加课这事儿

必须要慎重!

必须要纠结!

必须提前痛定思痛!



特别提醒

学羽毛球这事儿,场地是一个大瓶颈。大多数球馆都不允许外面的教练进来教,因此通过场地其实是建立了一个垄断,对于家长来说,这不是好消息。比如我们想要选择Z老师的话,就面临着开学以后每周都要提前7天去抢场地,抢不到就上不了课的风险,其实特别折腾。而选择有场地配套的驻场教练,他们有核心资源,又不愁生源,所以心态上可能比较佛系的,这咱们也没办法。


欢迎学羽毛球过来人留言给我们再指导指导哈!



END


添加卡小拉老师微信

了解

一对一个性化教育咨询服务

👇


卡拉与小伙伴


【卡拉与小伙伴】是深圳市首个依托于拥有资深学校管理经验的团队、致力于提升家长认知、增强家长对现代教育理解的第三方教育平台。


卡拉老师团队基于多年对国际学校与创新性公立、私立学校的观察与创校经验,成功打造了从家长认知视角出发的、系统的【现代教育通识基础课】系列,覆盖0-18岁年龄段,在【路径选择】【如何择校】【学习规划】等重点主题上具有深度研究。


服务项目:

• 教育一对一定制化咨询 

• 全流程择校与学习规划服务


卡拉老师

•清华大学 管理学学士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育领导力进修认证 

•前著名双语学校创始团队、教育工作室负责人与招生总监 

•对创新型公立学校样本具有深度观察,曾参与一所特色国际化高中的创设 

•深圳某顶尖K12双语学校战略咨询顾问 


 往期推荐 



公众号算法已改

为了即时收到文章推送

记得点“”与“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