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复盘了四年记账生涯,发现财务自由从未如此接近

王紫君Zima 王紫君 2024-03-07
晚上好,好久不见!

务自由这个事情,我之前总是听说发生在公司上市的创始人,阿里之类的大厂员工,或者早些年买房多的人身上,好像离我们普通人挺远的。

但是这两天复盘了近四年来的消费支出,发现财务自由这个事情从未如此简单,感觉自此很难再焦虑了……

记录和分享下我的思路和计算过程,请多指教。

#财务自由的真谛
财务自由,提前退休,重点并不在于可以尽情享乐,而是在于有了不做某些事情的自由——

可以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工作;可以不上班,不用忍受长时间的通勤;不用为想象中的明天而牺牲今天的幸福……

所以财务自由的目标,不用一味追求收益率和资产规模。

只需把生活中的问题列举出来,看有多少能够用钱解决的,有多少支出是可以通过控制欲望削减的。

把最终需要的钱加起来,就是「赎买自由」的目标。

#记账的意义
把自己当公司一样运营嘛,时间管理和记账就是像公司一样掌握自己的时间时间资产和金钱资产的动向,挺有意思的。

赶在2023年的第一天,我换掉了用了5年的记账软件。因为一直用的鲨鱼记账,近一年使用以来,遇到太多弹窗广告了。


在梳理过往账单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我们赎买自由和财务独立的门槛真的不高。


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和恐惧,来自于对自身支出的不确定: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或者是以为要花很多钱。


迈向财务自由,可以先从记账开始。


#资产还是负债

2022年初,我犹豫要不要离职时,是阿萌的一句话鼓励了我:「买菜能花几个钱啊。」


之前在「我的第一笔40岁提前退休和财务自由投资计划」里,我算的年支出在22万左右;


但是当我抛开其中占比超一半的房贷来看,其他支出真的花不了太多钱。


这个时候对「自住房是负债而非资产」体会就更深了些:源源不断地把钱掏出我们口袋的是负债,能提供现金流的才是资产。


#如何控制消费

我梳理了2019-2022年完整的年支出,还是比较典型的:


这4年是我毕业后工作的第3-6年,是收入连续翻倍增长的3年(从30-50-90万),也是跳出职场序列的第一年(2022年)。


抛开房贷等支出,日常消费加起来加起来年支出可以控制在10万以内,然后我们再分类看看:


年支出复盘和预算控制

「三餐及请客」,2023年期望通过健康饮食、请人吃饭不如请人锻炼,来适量控制。


「考证、付费等学习」,2019年支出比较高,是因为考取了 AFP 理财规划师证书,2023年会增加些付费学习。


「服饰、数码购物等」,2019年有在添置衣物和电脑等办公用品后,近几年都没有更换的需求。


我是个物质需求比较低的人,我爸送我的一条牛仔裤用了十年,今年才「退役」。


「旅行支出」,这几年逢年过节的国内游其实我都没落下,每年去七八个地方……


可能有同行伙伴分摊费用的原因,年旅行支出基本在万元左右,这一项最能让我感受到「原来真花不了太多钱。」


「购置家具」,2021年搬进广州的新家,原则是不提前配置,用得到再买,所以家具支出有明显上浮,但还是有相应控制。


通过支出变化,可以看到自己近几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轨迹,还是挺有意思的。


#通过保险兜底

保险是我的专业项,这里多聊聊。


像@鸠摩小虾米说的,买房买对了可以使我们少哼哧哼哧工作很多年;保险买对了,可以避免把哼哧哼哧工作很多年的钱一次性全还回去。


所以说房产和保险,是普通人能使用的唯二杠杆。保险也是我们财务自由之路上,首先要做的兜底保障。


介绍下我的一些保险兜底思路:


年金险、增额寿之类的储蓄险我会计入「资产」而非「消费」,医疗险、重疾险等支出我会计入「医疗健康险」一栏;


2019年来广州后,担心打球受伤影响自己的职场收入,给自己补充了意外险、医疗险和重疾险,花费9578元;


2020年在广州买房后,给自己补充了200万保额的定期寿险,增加支出1960元;


2021年考虑到收入的增长,给自己增加了一份50万基础保额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增加支出12200元;


2023年给父母重新规划意外险、防癌医疗险、惠民保,健康险保费年支出增加4302元。


#倒推财务自由目标

财务自由目标估算

1、计算支出

根据各项消费支出的记录,我可以控制在年支出9万以内;


如果粗略估算下未来几年生育和抚养责任,父母60岁之后的赡养责任,年支出各4万;


再加上一些临时年支出2万,未来我的年消费支出大概在19万左右。


2、不同的被动收益率

我们面临着一个无风险收益率不断降低的时代:利率史就是一部利率不断下降的历史;


目前在售的年金险、增额寿险可以实现长期每年被动复利率3.5%:半年存了 10 万亿后,储蓄的尽头是增额寿险?


考虑浮动的,没有保证的收益率,达到4%-4.5%问题应该也不大,目前在售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仍然有近5%。


3、倒推被动收入的资产规模

比如需要19万的被动收入,对应3.5%的收益率,需要的资产规模就是19万/3.5%=542.85万。


4、计算提前退休的年积蓄目标

比如想要在35岁(还有5年)实现提前退休,用步骤三得出的资产规模(542万),进一步减去目前已积累的资产(230万),再除以5年即可。


可以看到,最乐观的情况是40岁前每年储蓄19万即可。


补充解释下,这里没有设置通货膨胀系数,是因为「资产」通胀,而「消费」往往是通缩的。


相比于计算过程没有考虑的资产增值,消费通胀能带来的影响更小了。


(不过这里面有个bug,就是我计算已有资产时,把房产(市价-公积金贷-商业贷)算上了,但是支出那里并没有计算住房的消费支出。


(主要考虑的是未来会出租或置换房产,有很多方式可以节减我的租房、还贷等支出。)


#财务自由计分牌

当然了,在财务自由路上,贯穿始终的是预算调整和欲望控制。


就像最近有新闻说,三亚18万一晚的酒店被订光,让我想起前的爆文《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中的对话


每当大马抱怨我不回家、不陪孩子时,我就告诉他,我们很快就能买珠江新城的豪宅,送孩子去顶级私校上学,请再坚持坚持。


高收入永远有对应的高消费,更好的房子、学校、豪车……


财务自由的游戏就像记分牌,我们的欲望和渴求代表着分母,我们能创造的价值和收入是分子;


欲望越大,需要的分子越大。而分子超过分母时,才是我们身心自由的时刻。


也许我们优先升级自己的自由,而不是生活方式,会更好些。



既往来信
写给没有名校背景的朋友
写给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
|你无需财务自由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决定辞掉一份好工作,不上班了
|客户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老板
曾一年被裁两次,我为什么仍愿放弃稳定高薪,做独立保险经纪人?

|梳理了我对「只工作不上班」的十条建议
复盘一下, 只工作不上班半年来,我都做了什么
为什么说我们必将组织一支远程办公为主的团队?

沉默者是表达者的红利
当我刷遍了张潇雨近几年的动态
|30 岁后没做管理岗,也没关系的!

我的保险服务理念和标准
选择保险学专业十年后:卖保险可以很快乐!
年薪百万,时间地点自由?2022 年转型做保险经纪人的三个幻灭和五个幸运

欢迎扫码加好友,请多多指教:



👇点个「在看」,传递你我善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复盘了四年记账生涯,发现财务自由从未如此接近

王紫君Zima 王紫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