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讯] 第五届“理论翻译学及译学方法论”高层论坛在河南师范大学成功召开

河南师范大学外院 翻译跨学科研究 2022-04-2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会讯

第五届“理论翻译学及译学方法论”高层论坛暨“中国译论”专题研讨会在河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NEWS

5月8日至9日,由中国译学协同研究中心主办,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五届“理论翻译学及译学方法论”高层论坛暨“中国译论”专题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国内知名翻译学专家和翻译学科负责人、百余名高校外语教师、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杨玮斌,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雪山,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国兵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图1:开幕式

    生态翻译学创始人、郑州大学生态翻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庚申教授以生态翻译学的创新与发展为背景,主要回答了“六大质疑”,并由此引出了“六大创新成果”。胡教授坦述了个人在翻译理论创新方面的心路历程,指出创新和突破在一定意义是都是被逼出来的。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翻译》主编傅敬民教授对翻译家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应用翻译家被遮蔽、忽略的现状。此外,傅教授从近代知识话语的形成出发,强调了应用翻译的重要性,加强了人们对应用翻译的认识,有益于推动翻译史研究的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研究》副主编任东升教授提出了“国家翻译实践”概念并将其术语化,构建了一套极具解释力的概念体系,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概念群、范畴集、问题域和命题库,开辟了新的翻译研究空间。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学博士、河南师范大学赵文静教授从新视角用新方法展示了译学研究的新动向,对Baker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简要分析,从“基于语料库的”、“基于社会翻译学的”研究到“基于翻译社会学的”概念史的研究,追溯与展望了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翻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卢植教授从认知理论基础、方法论特色及研究焦点问题等维度厘清了TCPR中实验范式和情境范式的发展脉络和价值特征,指出了实验范式和情境范式的不同特征及其关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博士生导师蓝红军教授探讨了传统翻译批评“批评性”资源的现实价值与理论意义,从公共性、当下性、理论性、建设性、专业性等方面讨论了中国翻译批评“批评性”的内涵和逻辑,以期推动当代中国翻译批评“批评性”的重建。

    《外国语》编审、上海外国语大学郑敏宇教授提出了作者选取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诗学诉求,由此指出译者在翻译第一人称作品时应充分关注该叙事类型的诗学特征,再现第一人称叙述的诗学功能才是翻译该类作品的要义。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学科带头人陈大亮教授对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并从方法论角度构建了中国传统译论理论体系的两条路径,明晰了两条路径的特征、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苏艳教授提出了中国古代译论的实践依托。就中国古代译论在现代阐释过程中的外源性与本土化表征以及内含的翻译价值论、翻译赞助人思想进行了深度挖掘。

    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承法教授从范畴、功用、归属三个方面对钱锺书的“化境说”进行了阐述,从而实现准确把握其实质内涵、客观评价其理论贡献,推动钱锺书翻译话语体系建构,实现中国传统译思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目标。

    首都师范大学蒋童教授对从历史维度解读了“译”字的不同义项,对当今有关“译”字的三种现代阐释及其生成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商务印书馆副编审、英语编辑室主任、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浩岚教授从出版社的角度介绍了对翻译理论研究成果的出版价值判断,讲解了翻译理论著作的写作和出版方法、出版社和读者的选择、希望学者们能多出成果的方向等。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夏登山教授指出了当前主流翻译伦理模式的主要局限,对国内外现有主流翻译伦理模式进行了评述和反思,并尝试从语言、文学和社会的角度建构翻译伦理被忽略的部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协作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首席专家黄忠廉教授梳理了中国译论发展的轨迹,归纳出中国译论发展分期分明,经验性特点贯穿始终,理论自觉逐渐提升的总体特征,并分别讨论了传统译论和当代译论的发展。

    8日下午,其他参会代表在分论坛和译学沙龙分会场展开深入交流。“理论翻译学”论坛主要探讨了译思与译论的关系、中国特色文化翻译协调理论以及中国译论演化等议题。“方法与方法论”论坛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研究,就国家翻译实践论、正确的翻译观和翻译学研究方法论等作了主题报告。“翻译史”论坛就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的观念嬗变、翻译史研究方法论与模式、特定时期翻译史研究成果、中国语境下具备中国特色的翻译现象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特邀嘉宾对报告人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黄忠廉教授在闭幕式上作了总结发言,衷心感谢我校为此次论坛成功举办所作的精心准备,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在中国译论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东南大学曹新宇教授就下届会议的筹备情况向大会作了介绍。


图2(上):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杨玮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图3(上):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雪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图4(上):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国兵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图5(上):胡庚申教授主旨发言发言题目:创新,都是被逼出来的——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创新为例图6(上):傅敬民教授主旨发言发言题目:应用翻译家研究——应用翻译研究需要重视的领域图7(上):任东升教授主旨发言发言题目:理论构建与话语创新——以国家翻译实践论为例图8(上):赵文静教授主旨发言发言题目:从‘知识谱系’项目追溯、展望翻译理论的研究动向图9(上):卢植教授主旨发言发言题目:翻译过程研究中实验范式与情景范式的融合与整合图10(上):蓝红军教授主旨发言发言题目:中国翻译批评的‘批评性’及其重构图11(上):郑敏宇教授主旨发言发言题目:叙事主题诗学特征翻译探要——以第一人称为例图12(上):陈大亮教授主旨发言发言题目: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阶段与理论体系构建图13(上):苏艳教授主旨发言发言题目:中国古代译论研究的几个补充议题图14(上):余承法教授主旨发言发言题目:‘化境法’定位、定性与定界图15(上):蒋童教授主旨发言发言题目:历史之维与现代阐释:‘译’之复义的生成图16(上):马浩岚教授主旨发言发言题目:翻译理论研究成果的出版价值判断图17(上):夏登山教授主旨发言发言题目:语言、文学与社会:对翻译伦理模式的再思考图18(上):黄忠廉教授主旨发言发言题目:中国译论史探要百年鸟瞰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刘予辉)

以上图文摘自,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点击“Read more”,查看原文。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讲座] 李正仁:跨学科能力——未来口译员的安身立命之本

[讲座] 仲伟合:新文科背景下的口译教育和口译跨学科研究

[典籍外译] 吴松林:中文诗词创作与英译物理音律研究

[典籍外译] 张蒙、董雁:儒家经典《论语》  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及传播

[典籍外译] 李鹏辉:元杂剧对外传播中译入与译出比较

[传播新动态] 王晨颖:刘震云作品在西班牙语国家的译介及接受

[翻译趣事] 外交口译中的经典“失误”

[观点] 许明: 构建中医药海外传播术语体系

[论坛] 2021-2022 “具身语言——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科学”系列网络论坛

[大家先声] 黄友义:公共政策翻译的意义和难度

[典籍外译] 张西平:论汉学家在中国典籍外译中的主体地位

[翻译研究] 张弘:日本医疗口译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视频] 李军:新业态视角下的会议口译实践:问题与实践

“翻译学跨学科研究”学术沙龙系列讲座

[集刊] 《翻译跨学科研究》征稿启事

[集刊]《翻译与传播》征稿启事(含格式体例)

[观点] 林巍:中国元素的文学性译述

[观点]黄忠廉、张潇:舍词传曲:歌曲对外变译探幽

[跨学科导读] K. Malmkjoer: Theories of linguistics and of T & I

[跨学科导读] J. Munday & M.F. Zhang: Discourse Analysis in T.S.

[视频]许渊冲百岁寿辰精彩演讲:把“中国的美”变成“世界的美”

[会议] 第七届翻译认知研究国际研讨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