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
开脉轮调百病
生命·命运·健康-共同体
修身养性,守己安分。 学思践悟,快乐人生!
士以弘道
开脉轮 乐空净
憨山大师的醒世歌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 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 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 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 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 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 退让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 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 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 天自从容定主张
谄曲贪嗔堕地狱 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 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 两盅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 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 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 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 不知何处是家乡
憨山德清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主张三家思想的融合。倡导禅净双修,教人念自性佛,其思想见解颇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相契。中国禅宗的祖庭—曹溪,经过憨山德清的锐意经营,由荒废恢复旧观,因此被称为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
主要经历-早年事迹
父亲蔡彦高,金陵府全椒县居民。母亲洪氏,虔诚的佛教徒,奉观音大士,一夜因梦见观世音菩萨抱送童子而有孕。七岁时,钟爱他的叔父病死,德清开始思索生死去来的问题。德清九岁时,常随母亲至寺院礼佛,能背诵《普门品》。嘉靖三十六年(西元一五五七),德清十二岁,辞亲入报恩寺依西林永宁和尚诵习经教,兼习儒学及古文诗赋。不久,即能背诵《法华经》,并博通内外黄老之学。
求法因缘
十九岁,德清往谒栖霞山云谷法会禅师领受禅法,读到《中峰广录》时,体会禅中三昧,乃决志参禅,便返回报恩寺出家,受具足戒。一日,听和尚讲《华严玄谈》,至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恍然了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因而恳切仰慕华严宗清凉澄观法师的为人,自字“澄印”。
自号憨山
隆庆五年(1571),他北游参学,先至北京听讲《法华》和唯识,并参徧融(真圆)、笑岩(德宝)二巨匠,请示禅要。继往游五台山,见北台憨山风景奇秀,即有取为自号之意。不久又回北京西山,获识当时名士王凤洲、汪次公、欧桢伯等,以诗文相唱酬。
万历二年(1574)他又离京行脚,游嵩山、洛阳,至山西蒲州会见妙峰,和他同上五台山,居北台之龙门,专事参禅。万历四年(1576),袾宏游五台山,与憨山叙谈五日,使其深受禅净兼修思想的影响。万历九年(1581),神宗慈圣太后派人至五台山设“祈储道场”并修造舍利塔,他和妙峰共建无遮会为道场回向。越年在山讲《华严玄谈》,听众近万人。
万历十一年(1583),德清赴东海牢山(山东崂山)那罗延窟结庐安居,开始用憨山为别号。皇太后遣使送三千金为他建庵居住,当时山东遭灾荒,他即建议将此费全数施舍给灾民。万历十四年(1586),神宗印刷大藏经十五部分送全国名山,慈圣太后特送一部与东海牢山,因无处安置,又施材修寺,称海印寺。同年,真可(达观)与弟子道开为刻藏事特来访他,住了两旬而去。万历二十年(1592),他访达观于房山上方山,同游石经山,巡礼隋静琬所刻石经。时静琬塔院为僧所卖,达观出资赎回,德清撰《复涿州石经山琬公塔院记》。
万历二十三年(1595),神宗不满意皇太后为佛事耗费巨资,恰恰太后又派了个当时大臣所忌的使者送经到牢山,这样就迁罪于德清。他从北京回来,被捕下狱,以私创寺院罪名充军去广东雷州。他于十月间携侍者福善南行,至韶关,入曹溪南华寺礼六祖肉身,越三年三月到达雷州。时雷州旱荒,饥民死亡载道,他发动群众掩埋并建济度道场。八月间,镇府令他还广州,当地官民仰慕他的学德,经常有人去访问他。他即以罪犯服装登座为众说法,创开岭南的佛教风气。
住持曹溪
万历二十八年(1600)秋,南韶长官祝公请他入曹溪,时南华寺衰落已久,他到寺后,开辟祖庭,选僧受戒,设立僧学,订立清规,一年之间,百废俱兴。万历三十一年(1603),达观在京师因《妖书》事,被捕下狱,又累及德清,仍被遣还雷州。这中间他曾渡海游海南岛,访苏东坡故居,作《琼海探奇记》。
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明廷大赦,德清于是再回曹溪。他为复修南华寺大殿,自往端州采运大木。有僧挟嫌诬他私用净财,讼于按察院,他船居芙蓉江上二年待讯,大病几死。后来虽真相大白,他却坚决辞去曹溪的住持,至广州长春庵,为众讲经。
结缘庐山
万历四十一年(1613),他从广州至衡阳,居灵湖万圣寺。缁素又在寺傍为他建成昙华精舍。他在衡阳写成了《楞严通议》、《法华通议》、《起信论略疏》,并自开讲。
万历四十四年(1616)四月,他离湖南,至九江,登庐山。九江四众弟子为建静室于五乳峰下,他很爱其环境幽寂,有终老其地之意。后到径山,即为达观举行荼毗佛事并撰塔铭。
万历四十五年(1617)正月,他又去杭州云栖寺为袾宏作《莲池大师塔铭》。时各地僧徒领袖在西湖集会欢迎他,盛况一时。归途经苏州、华严学者巢松、一雨请入华山游览。又被弟子洞闻、汉月及居士钱谦益迎至常熟虞山,说法于三峰清凉寺。同年五月回庐山。
这时九江众弟子为他在五乳峰下扩建道场,他即命名为法云寺,于此为众开讲《法华》、《楞严》、《金刚》、《起信》、《唯识》诸经论,并效远公六时礼念,专心净业。又为继续华严一宗的遗绪,据《清凉疏钞》撰成《华严经纲要》八十卷。
圆寂前后
天启二年(1622),德清应韶阳太守张公之请,再入曹溪,为众说戒讲经。天启三年十月示微疾,向大众宣布道:“老僧世缘将尽矣!”有僧请他垂一言,他说:“金口所演,尚成故纸,我又何为?”(《憨山大师传》,《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五),后焚香趺坐而逝,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九,諡号“弘觉禅师”,后人为他立塔于南华寺天子岗。崇祯十三年(1640),弟子们将遗骸漆布升座,安放塔院,即今曹溪南华寺内供奉的憨山肉身像。(刘起相《本师憨山大和尚灵龛还曹溪供奉始末》)。
憨山德清灵龛于天启四年正月二十一日归匡山。因匡山地多阴,不便安葬,经二十年后又从匡山重返广东曹溪。大众开灵龛瞻视,见大师结双跏趺坐,面色鲜红,爪发犹生,衣服尚新,只是开龛以后立即见风零星飘碎。当时有一僧人建议依天竺的方法,用海南栴檀末涂其体。众人同意他的作法,此僧人涂罢以后即离去不见。然后弟子们恭恭敬敬为大师肉身披上了千佛衣,供奉于憨山寺内。
诗词
山居诗之一
松下数椽茅屋,眼前四面青山。
日月升沉不住,白云来去常闲。
山居诗之二
门前青山朵朵,窗前黄叶萧萧。
独坐了无言说,四看妄念全消。
山居诗之三
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
但见冰消涧底,不知春上花枝。
贡献影响
中兴曹溪
曹溪,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慧能在曹溪宝林寺演法而得名。韶州(今广东省曲江县)曹溪宝林寺的建立,是在南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公元504年)。经过南北朝和隋唐之际军事战乱,到了唐初,宝林寺近于毁废。六祖慧能剃度后再次回到韶州曹溪,住持宝林寺,对宝林寺进行大规模扩建,使得其香火鼎盛。至明末,这座唐朝著名的禅宗道场,已经破落不堪。修行的僧人们不守戒律,饮酒食肉,经营生产。憨山德清有感于曹溪祖庭的败落,着手进行整治,历经一年,使大鉴之道,有勃然中兴之势,被尊为曹溪中兴祖师。
佛学主张
修心
关于德清的佛学思想,吴应宾在其《憨山大师塔铭》中曾说,德清有与圭峰宗密、觉范和延寿诸家相似之处,在法界观上似宗密,在文字禅方面似觉范,在以心为宗方面似延寿,可见其思想,并不拘于一家。
德清是临济系统内的禅僧,在禅学观上,德清坚持原禅的一些基本观点,他论为人人自心光明圆满,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众生因为无始劫来的爱根种子造成的深厚妄想,障蔽了这个妙明之心,得不到真实受用,一心只在妄想世界里做活计,流浪生死。只要一念顿歇妄念,就能彻见自心,清净本然了无一物,这就叫悟。他强调,所谓修,所谓悟,都是修此心,悟此心,不是离开自心而别有可修可悟者。
德清进一步证明为什么只需修此心,悟此心,他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佛法只是解说这八个字。心外无法,心外无事,所以,“除此一心,无片事可得”(《示蕲阳宗远庵归宗常公》,《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七)。所谓事法,只是识所变现,识只是心迷而有,已经失去真如之名,推究自心,则了无可得之处。
德清认为,本质上禅宗向上一路,直指自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无需修行,而处处都真,平常生活,都见法身,“江光水色,鸟语潮音,皆演般若实相;晨钟暮鼓,送往迎来,皆空生晏坐石室见法身时也。”(《示灵州镜上人》,同上卷三)不但无修,也无知解,无文字般若,要将从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都用不着,要将文言字句,全都去除。“所读之般若,又岂有文言字句,寄于齿颊之端耶?”(同上)这却是与紫柏真可有些差异的。但是,末法时代,“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答郑琨岩中丞》,同上卷一)所以不可能像祖师那样的直指,学人不能顿悟,而有参禅提话头之说,但祖师们并未有公案话头之类。
融净
德清的净土思想,是自心净土,他说:“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邦,又何以远企于十万亿国之外,别有净土可归耶?”(《示优婆塞结念佛社》,同上卷二)这就是与净土宗所讲的西方净土有所区别,实际上以禅的思想加入并改造净土宗,如果从禅净合一的角度分析,是以禅为主而融入净土,这与袾宏所讲的西方净土有些区别,但在实际操作上,则又是讲他利的。
修行
净土法门的具体修行方法,德清弘传的是念佛,他在雷州时,就向不能进修自度的人传授念佛三昧,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或念三五千声,或念一万声,早晚如此。
德清又从话头禅的角度,把参禅和念佛结合起来,参话头只要参这个念佛,“只是心心不忘佛号,即此便是话头。”(《答德王问》,同上卷十)就是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为话头,下个疑情,审问这念佛的是谁,再提再审,审之又审,看看这念佛的究竟是谁,这样一切杂念当下顿断,不容再起。
德清不只主张禅净融合,也讲禅教融合,三教融合。关于禅教,德清认为达摩虽讲禅是教外别传的,其实他也是以教来印证禅的,可见教禅本无二致。禅宗中虽然也有超佛越祖之谈,但实际上也是要人成佛作祖去的,而要成佛作祖,必须要遵照佛祖的言教而行。舍教而习禅,“是舍规矩而求方圆也”(《示六如坤公》,同上卷八)。
三教融合
关于三教,德清花了很多篇幅来说明三教的融合,他有一句名言,“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学要》,同上卷三十九)这三者缺一不可,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全无而称之为人者,则是貌似人而已。
憨山有关三教之会通,比较完整而有系统的论述,见于所著《观老庄影响论》一篇中。三教之间,特别是儒佛之间,德清也提出了许多融合的根据,最根本的,儒家讲忠讲孝,德清则讲佛教也讲忠孝的:“出家人宁可上负佛祖,下负我憨山老人,不可自负,不可负君,不可负亲。”
人物评价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曾为其作《御赞憨山老和尚法像》云:“耆老和尚,何等行状?撑持法门,已作栋梁。受天子之钳锤,为佛祖之标榜。”
吴应宾认为“纵其乐说无碍之辩,曲示单传,而熔入一尘法界,似圭峰(宗密);解说文字般若,而多得世间障难,似觉范(慧洪);森罗万行以宗一心,而产无生往生之土,又似永明(延寿)”。
梁启超在德清作品上题跋:憨山法师手书遗偈,饮冰室藏。憨山大师以法事因缘谪戍吾粤,中兴曹溪,晚岁虽一度逾岭,入衡庐诸岳弘法,然卒归示寂于曹溪,盖师与吾乡胜缘深矣。遗墨传世已少,得此窃自喜。辛酉(1921)正月,启超记。
徐颂鹏教授认为憨山德清是明代僧人领袖,并出书《明代僧人领袖-憨山德清的生活与思想》。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对憨山大师的书法有过很多评价,其中有一首诗写道:“憨山清后破山明,五百年来见几曾。笔法晋唐原莫二,当机文董不如僧。”
史书记载
陆梦龙《憨山大师传》
明代礼部主事黄端伯《忆憨师诗》:庞眉皓鬓坐山中,五乳峰高插碧空。天矫寒潭龙出入,腥风吹彻雨汉蒙。
轶事典故
顿悟法界
嘉靖四十四年,德清至天界寺习禅,云谷禅师授以念佛公案,德清发奋参究。一日,德清在天界寺闻法后,发现寺中后架精洁,对净头不由得生起敬意。及至探访,才知是一位全身黄胆,却两眼炯炯有神、目光激射的妙峰禅师。德清欣赏妙峰的率真,应其病情需要准备了果饼去探视他,并与他约定结伴同游。不料数日后,妙峰却不告而别,不知去向。隆庆五年(西元一五七一),德清二十四岁,开始游历四方,参谒善知识,随身仅有一钵,一路迳往风雪霜寒的北国天地而去,想藉此经历一番冰寒彻骨的磨炼。一日,他托钵于寒风刺骨的广隆市,自忖得意:“只此一钵,可抵万钟厚禄矣!”当他行脚至京师时,一位身着衲衣,蓬头垢面的苦行僧来到面前,德清立刻感觉是妙峰。二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随后两人连袂参访笑岩等二禅师。万历元年(西元一五七三),德清游五台山,见憨山奇秀,乃取“憨山”为号。第二年,德清与妙峰结冬于蒲阪,阅僧肇的《物不迁论》,至“梵志自幼出家白首而归”一段,顿明旋岚偃岳之妙,去来生死之疑,即作偈曰:“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乃知,鼻孔向下。”妙峰见德清神情异于昔日,遂问有何所得,德清回答:“夜来见河中两铁牛相斗入水去,至今绝消息。”妙峰说:“恭喜你已有住山的本钱了!”德清已然泯除能所的对待,当下体证自性的无分别智。
结缘太后
神宗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憨山德清应神宗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号称“九莲菩萨”)之请,与妙峰、大方二师于五台山启建祈皇嗣大法会。憨山隐居东海牢山(即崂山)一年多后,慈圣皇太后为嘉慰憨山当年祈嗣之劳,特派专使亲访,力请憨山入京受赏,憨山固恳谢不就。慈圣皇太后复遣前使送三千金予憨山,仍婉辞以拒,并与使者相商,将该笔巨款转作赈济山东饥民之用;憨山慈悲利他的善行,不仅令当地父老铭感五内,也使慈圣皇太后赞叹不已。
明万历十八年(1590)时,慈圣皇太后施刻了五万册《佛说高王观世音经》颁行天下。龙牌上榜题写明:大明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万历庚寅正月吉日发心刊版施印。以求“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可见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深受憨山德清念诵《高王观世音经》的影响。
牢山劫难
万历二十三年,憨山德清被以私造寺院的罪名充军于广东雷州。
德清被捕充军的消息遍传京城,城中士民老小及微服官员倾城而出,涕泣追送,足见人心之感化。当行经南京时,德清母亲迎于江上,母子相见欢喜,谈话音声清亮,内心没有丝毫的滞念。他不禁开口问道:“母亲!当您听到儿子面临死生大事时,难道一点都不忧虑吗?”“死生是既定的因缘,我自己年纪一大把了,都不曾忧虑,又何忧于你呢?”母亲再叮嘱他:“你要以道自爱,不必忧愁于我,今日我就要先与你作长别了。”德清感动地说:“如果普天下的母亲都能有这样的见解,那里不能顿尽死生之情?”因此,他在《憨山大师梦游集.母子铭》中写道:“母子之情,磁石引针;天然妙性,本自圆成。我见我母,如木出火,木已被焚,火原无我。生而不恋,死若不知,始见我身,是石女儿。”万历二十五年,德清抵达雷州镇,时值雷州旱荒,饥民死亡载道。德清发动群众掩埋并建济度道场。八月间,镇府令他回返广州,当地官民崇仰其学德,经常有人来访。德清身服囚衣仍为众说法,追随他学佛悟道者众多,他亦立下弘经之愿,日日以布教、弘法、着述为事,并着手疏论《楞伽》、《楞严》诸经。
得法弟子
憨山德清的得法弟子很多。
据《梦游集》记载,跟随憨山德清在狱中的福善和尚;
随德清流放广东的善与、通炯、超逸、通岸诸人;
安徽舒州(今安庆市)的吴应宾和常熟的钱谦益;
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陆梦龙;
另外还有一位刘起相,记述了憨山德清灵龛还归曹溪宝林寺供奉始末。
憨山(1546-1623),法名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金陵全椒县古蔡浅人(今安徽和县绰庙先锋村)。俗姓蔡,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师幼结佛缘,十二岁寻佛金陵报恩寺,十九岁削发为僧,尤其历经千辛万苦重修南华寺,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兴祖庭宗师。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研究,著作累累,弟子万千。明天启三年(1623)十月十一日,禅师世缘已尽,圆寂于南华禅寺,享年七十八岁。大师的肉 身像现供奉于广东南华寺内。
证道歌: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 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 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 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 寂灭性中莫问觅,
此来尘镜未曾磨, 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 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 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 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乘, 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 寻枝摘叶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 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 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眼,得五力, 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 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 达者同游涅盘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 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 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 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 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 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 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 谁能向外夸精进?
从他谤,任他非, 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 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 此则成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冤亲, 何表无生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 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 恒沙诸佛体皆同。
狮子吼,无畏说, 百兽闻之皆胆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 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 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 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 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师得见燃灯佛, 多劫曾为忍辱仙。
几回生,几回死, 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 于诸荣辱何忧喜?!
入深山,住兰若, 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 閴寂安居实潇洒。
觉即了,不施功, 一切有为法不同,
著相布施生天福, 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 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 一超直入如来地。
但得本,莫愁末, 如净瑠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 自利利他终不竭。
江月照,松风吹, 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 雾露云霞体上衣。
降龙钵,解虎锡, 两钴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 如来宝杖亲踪迹。
不求真,不断妄, 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 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 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 一颗圆光非内外。
豁达空,拨因果, 莽莽荡荡招殃祸,
弃有著空病亦然, 还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 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 真成认贼将为子。
损法财,灭功德, 莫不由此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 顿入无生知见力。
大丈夫,秉慧剑, 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 早曾落却天魔胆。
震法雷,击法鼓, 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 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 纯出醍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 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 我性同共如来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 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 刹那灭却三祇劫,
一切数句非数句, 与吾灵觉何交涉?
不可毁,不可赞, 体若虚空无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 觅即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舍不得, 不可得中只么得。
默时说,说时默, 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 报道摩诃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识, 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 不是等闲相诳惑。
建法幢,立宗旨, 明明佛勅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 二十八代西天记。
法东流,入此土, 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 后人得道何穷数!
真不立,妄本空, 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著, 一性如来体自同。
心是根,法是尘, 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 心法双忘性即真。
嗟末法,恶时世, 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 魔强法弱多怨害,
闻说如来顿教门, 恨不灭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 不须冤诉更忧人,
欲得不招无间业, 莫谤如来正法轮!
旃檀林,无杂树, 郁密森沈狮子住,
境静林间独自游, 走禽飞兽皆远去。
狮子儿,众随后, 三岁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犴逐法王, 百年妖怪虚开口。
圆顿教,勿人情, 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 修行恐落断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 差之毫厘失千里,
是则龙女顿成佛, 非则善星生陷坠,
吾早年来积学问, 亦曾讨疏寻经论,
分别名相不知休, 入海算沙徒自困,
却被如来苦诃责, 数他珍宝有何益?
从来蹭蹬觉虚行, 多年枉作风尘客。
种性邪,错知解, 不达如来圆顿制,
二乘精进无道心, 外道聪明无智慧。
亦愚痴,亦小騃, 空拳指上生实解,
执指为月枉施功, 根境法中虚揑怪,
不见一法即如来, 方得名为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 未了应须还夙债,
饥逢王膳不能餐, 病遇医王争得瘥?!
在欲行禅知见力, 火中生莲终不坏,
勇施犯重悟无生, 早时成佛于今在。
狮子吼,无畏说, 深嗟懵懂顽皮靼,
只知犯重障菩提, 不见如来开秘诀。
有二比丘犯婬杀, 波离萤光增罪结,
维摩大士顿除疑, 犹如赫日销霜雪。
不思议,解脱力, 妙用恒沙也无极,
四事供养敢辞劳, 万两黄金亦销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 一句了然超百亿。
法中王,最高胜, 恒沙如来同共证,
我今解此如意珠, 信受之者皆相应。
了了见,无一物, 亦无人,亦无佛,
大千沙界海中沤, 一切圣贤如电拂,
假使铁轮顶上旋, 定慧圆明终不失。
日可冷,月可热, 众魔不能坏真说,
象驾峥嵘谩进途, 谁见螳螂能拒辙,
大象不游于兔径, 大悟不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谤苍苍, 未了吾今为君诀!
感谢关注 学思践悟
学思践悟 修行上路
点击链接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 调病慧心净
道炁开脉轮调病法
道炁开脉轮【图简】 2022天天新文(道炁开脉轮)
天天新文(道炁学苑 百篇)天天新文(道炁书苑 百篇)
天天新文(道炁学苑 百篇)天天新文(道炁书苑 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