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其他

新展 | 从塞纳河到光华路:“装饰”的现代化

厅庞薰琹、雷圭元、郑可、吴冠中、常沙娜等五位老先生在内的中国早期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先锋人物,在风涌而起的现代思想与艺术变革之感召下,或赴法留学,或在法生活与成长。他们全面学习和吸收了包括“Art
2024年10月30日
其他

新展 | 现代的回望:非洲艺术展

现代的回望:非洲艺术展展览前言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现代艺术家开始反思长期主导西方艺术的古希腊罗马传统以及文艺复兴以来对写实主义的追求。他们渴望打破这种对形式的束缚,追求更具原始力量和直接性的艺术表达,而非洲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启发了现代艺术家摆脱传统的审美观念。野兽派是最早受到非洲艺术影响的流派,马蒂斯通过其大胆的色彩运用打破传统美学。毕加索等人则将非洲艺术中常见的几何化造型延伸至立体主义中。非洲艺术的独特性吸引现代艺术家重新思考艺术的本质,助力了现代艺术从传统向创新的转型。因非洲宽广的地域和丰富的文化背景,诞生了多姿多彩的艺术,不仅仅是广为人知的埃及艺术,中非和西非的木雕和铜器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作为现代观者,在欣赏非洲艺术时,应理解这些艺术作品在宗教仪式和部落结构中的意义与功能,进而领会非洲艺术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今秋,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非应“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在此背景下,由几内亚湾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的支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清华大学中国-非洲领导力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现代的回望:非洲艺术展”。展览共分“人与神:信仰与仪式”“人与人:权力与情感”“人与万物:有灵的世界”“美的形式:现代艺术的挪用”四个单元,共展出200件(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多彩的非洲艺术。部分展品欣赏
2024年9月27日
其他

特展 | 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

蒋瑞霞主办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特别鸣谢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馆上海书画出版社特别提示
2024年9月9日
其他

新展 | 现代艺术之路​:林风眠与吴冠中绘画作品展

凭风而眠,艺冠中西林风眠、吴冠中与中国现代绘画之路杜鹏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为林风眠、吴冠中这两位曾经留学法国的中国现代艺术巨匠举办展览,以绘画作品呈现他们对中国绘画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开拓,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林风眠(1900-1991)与吴冠中(1919-2010)是中国绘画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探索者和成功实践者。林风眠1919年底赴法勤工俭学,先后入第戎国立美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1926年初,年仅26岁即就任国立北京艺专校长,28岁即成为国立艺术院(后更名国立杭州艺专)创始院长。他始终致力于将西方现代绘画思想与方法融入中国绘画教学和实践,力图推动中国绘画艺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吴冠中1936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受到时任校长林风眠的美术思想启蒙,也得到关良、潘天寿、吴大羽等前辈亲授。1943年毕业后在中央大学建筑系任助教,1946年以全国甄选考试第一名获公费资助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1950年,吴冠中留学归来,辗转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校。林风眠于“一战”结束后留学法国,彼时的欧洲国家大多已完成社会的现代转型,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以巴黎为中心的西方现代艺术正处于最活跃、最繁荣的时代。现代主义思潮催生的艺术观念与艺术流派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令人目不暇接。林风眠不仅敏锐地捕捉到世界艺术的潮流和趋势,而且将西方现代绘画思想带回中国,贯彻到艺术教育实践中,催生了中国现代绘画的萌芽。吴冠中在“二战”结束后来到巴黎,尽管世界艺术的中心已开始向美国转移,但巴黎仍为这位年轻的中国画家开启一扇门,林立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廊,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国立杭州艺专时期埋下的现代艺术种子迅速萌发、茁壮成长。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美术探路者。他提出“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艺术战”等主张,至今仍未过时。然而他一生名满天下,却半世流离,甚至一度身陷囹圄;其作品的命运更是坎坷多舛,早年作品或散佚,或在荒谬年代不得不亲手毁去,垂老之年移居海外,百余幅佳作终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宝贵财富。吴冠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满怀憧憬毅然归来,却因其艺术主张与时代的“脱节”而长期被边缘化。当然,这种边缘化处境反而使他获得更多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创作时间,尤其在调离“写实主义”堡垒中央美术学院后,他在清华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事“非主流”教学之余,充分利用假期,自费到全国各地写生,以其劬励与执着,创作了一大批精彩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让吴冠中立志打一场“创造新风格的美术解放战争”。他先后发表《绘画的形式美》《关于抽象美》,引发关于形式与审美之独立性的论战。此后因“笔墨等于零”“取消美协”等激越观点引发的争论,更是为中国绘画现代之路的探索注入新的动力,也让吴冠中成为理论界和市场关注的焦点。晚年的吴冠中毅然毁去许多不满意的作品,同时将精心挑选的作品有计划地捐赠给海内外重要的美术机构,化私为公,传之不朽。作为展览选题策划的发起人之一,我和团队数次前往上海拜会相关机构、落实展览计划,最终在上海市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本着同一主题、分别阐释的方针,清华艺博联合上海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和上海美协,隆重推出林风眠与吴冠中艺术作品展,首站以“中国式风景”为题于今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出并获得巨大成功。在第40个教师节暨清华艺博开馆八周年之际,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法建交60周年,林、吴大展来到清华艺博,以“现代艺术之路”为题,经过精心遴选和全新阐释,百余幅作品集中展出,相信观众可从中一窥二者艺术风格、创作理念和审美趣味的异同。展览前言徐
2024年9月5日
其他

新展 | 回到何地:1993年之后的王广义创作草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者见美——王广义创作草稿展前言杜鹏飞王广义是“85美术新潮”主要发动者之一,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标识性人物。20世纪90年代,他将二三十年前常见的符号化的工农兵形象与商品经济时代泛滥于日常生活的广告图像和流行元素相结合,创作了《大批判》系列作品。王广义利用图像元素在时间、形式和内涵上的差异,通过组合呈现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彼此消解各自的原初内涵,达成一种荒谬和虚无的效果。这个系列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也获得了批评界的广泛关注。正因为如此,《大批判》系列也将王广义淹没在他所创造的图像洪流之中,从此被贴上“政治波普”的标签而饱受误读。然而,王广义的艺术光谱实际上要丰富得多。他持之以恒地借助草稿来进行创作构思,此次展览的254件草稿,清晰地呈现了他跨越三十年的艺术思考,未经修饰,原始而直接,成为我们了解艺术家创作活动和思想历程的一把钥匙。虽然艺术家强调自己的思维是雾状的、无序的,但这些已经实施或未曾实施的艺术方案,犹如一张巨大的思维导图,呈现了作品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表明了艺术家远未被人了解的深度与广度。本次展出的手稿包含了《大批判》《重叠的现场》《卫生检疫》《东风:金龙方案》等,还有更为复杂、无法归类的《无题》等等系列方案。整体而言,王广义试图隐藏艺术家的个人存在,以中立的、无指向的、无立场的态度展示问题。他从平面绘画到雕塑,再到空间装置的创作过程,既可以视为艺术家重视表现的有效性,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他的雄心——他的艺术并不静止为被凝视的对象,而是制造一种足以吸纳观众的能量,令观众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王广义是有使命感、有野心的艺术家,他从不以传统的画家形象自居,即使是在艺术生涯早期创作的为他建立声望的《后古典》系列,他也很少着力于对“绘画性”的感性体味,而是注重画面的理性结构——即构图的均衡、色调的把握、形象的提炼——从简约中强化庄严与崇高。通过对图式的主动寻找,王广义试图构建一种新的文化秩序。进入到《大批判》的创作阶段,他更加彻底地摆脱了绘画性,抽离了传统绘画的审美趣味,变成图像意义的“零度”呈现。但是,我们惊喜地发现,王广义在正式作品中刻意约束和消解的绘画性,在这批草稿中却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无论标示的数字和文字、各种指示性的箭头符号,还是对图片的拼贴、改造等波普修辞,都出现了许多表现性绘画的萌芽状态,具有一种松弛的美感。扣合展览的题目“回到何地”,也许这一处不曾言明的归宿,同样包含了他在潜意识里对于绘画的期待。总之,这是一个非常严肃、非常专业、也非常学术的展览,期待您的驻足、思考与反馈。回到何地:1993年之后的王广义创作草稿苏
2024年7月15日
其他

新展 | 几何:赵大钧绘画实践的基本线索

从再现到表现,从具象到抽象杜鹏飞抢救性地为杰出老艺术家策划展览以带动收藏,是本馆确立的展览板块与收藏策略,此前已成功策划并推出闻立鹏、谌北新、铁扬等展览,丰富了本馆现当代艺术收藏。赵大钧是中国东北地区艺术家群体的代表人物之一,也因此较早进入本馆展览选题库中。然而,展览项目尚未正式启动,老先生已遽归道山,痛哉!已无缘当面拜识和请益赵大钧先生,但是在筹划本次展览的过程中,反反复复翻看他留下的作品图册,阅读其自述,其形象渐渐地鲜活起来。纵观其将近70年的艺术生涯,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54年至1977年为第一阶段。1954年考入东北美专附中是其艺术生涯之始,经过8年系统学习与训练,1962年本科毕业留校,开启他的美术探究与教学之路。这一时期他主要从事基础教学,然而无休止的政治运动、学院的“斗、批、改”不仅冲击着正常的教学秩序,个人创作也多为特定任务而限制了发挥。从仅存的教学示范水彩《几何形体》(1962年)、布面油画《静物》(1975年),仍可窥他对造型与色彩的个性化偏好。1977年至1998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恢复高考,赵大钧专注于教育教学,编写教材、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个性化表达,教学示范素描《力士》(1978年)和《鲁迅》(约1978年)已经有鲜明的“几何构成”表达;油画《女人体》系列(1982-1995年)、《汉柏》系列(1991年)、《花》系列(1992-1996年)、《老美专》(1997年),逐渐摆脱古典束缚,显露现代性审美趣味和结构化、抽象化、表现性的绘画表达。1998年以后进入第三阶段。在2000年完成大型全景画《鲁西南战役》创作后,赵大钧因身体原因不得不远离油画,转而与大自然交朋友,到川西、滇北、藏东南远行、跋涉、朝圣。在搁笔8年后,他喷薄而出般创作了面目全新、充满隐喻的《神山》系列(2009年),这时的作品已超越主题、超越物象,此后则更是抛弃主题,仅以数字序号命名,愈发率性而自由,赵大钧终于实现了自我涅槃,升华为北方抽象表现油画的领军人物。赵大钧先生的艺术生涯虽不可复制,但充满启迪。正如他自己晚年所总结:“‘神山’系列创作已经是60岁之后的事了,这是一个‘打破自己’‘打碎自己’的过程,主要是在询问艺术是干什么的?生命与艺术是什么关系?画了一大堆的作品后,才发现这一大堆对之后的‘觉醒’起到了重要作用。”多么可贵的“觉醒”,多么充满勇气的“打碎自己”!仅以此展致敬杰出的艺术家赵大钧先生!几何:赵大钧绘画实践的基本线索苏
2024年7月13日
其他

新展 | 萌生:从齐白石到黄永玉

捐赠碧峰青霭任哲不锈钢85cm×39cm×94cm2023年艺术家本人提供一生悬命徐累纸本水墨设色 130cm×65cm2009年艺术家本人提供世界如此广阔,光阴飞速流逝,来时的路无法重溯。——
2024年7月10日
其他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览延期 展厅志愿讲解安排(5月25日-31日)

孙大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带您走进艺术殿堂艺博微信二维码艺博微博二维码艺博网店二维码
2024年5月24日
其他

新展|2024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

2024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0余名研究生和230余名本科生的毕业作品如引力场一般,凝聚了学习过程中的多元知识与创新思考,碰撞出艺术与设计的灵感火花。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同学们对社会的敏锐观察与思考,也体现着他们对美和创新的不懈追求,以及融合艺术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的能力。我们邀请您踏入这片创造力的星辰大海,感受每一件作品的独特吸引力,一同期待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在未来星空中画出的璀璨轨迹!2024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将于5月24日隆重开幕:研究生毕业作品将于5月24日至6月6日展出本科生毕业作品将于6月14日至6月27日展出来自190余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将为毕业季拉开序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的1号、2号、3号、4号展厅以及A区多功能厅将展出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信息艺术设计系、艺术史论系以及GIX“智慧互联”双硕士学位项目(设计学方向)同学的作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4号、7号、8号和
2024年5月23日
其他

5·18延时闭馆 | 来清华艺博,开启奇妙的审美与知识之旅

“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是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在提供多元化、全面性的教育体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清华艺博蕴藏着无尽的文化信息和艺术底蕴等待着热爱学习的人来发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开启奇妙的知识之旅吧!
2024年5月17日
其他

5·18系列活动·【学术讲座】第221期 | 滕晓铂《威廉·莫里斯的设计实践及其影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门票不能作为校园参观凭证。入校参观须遵守清华大学校门管理相关规定,及时通过学校保卫处网站、公众号或校园参观预约平台“参观清华”小程序了解相关规定和动态。
2024年5月16日
其他

5·18系列活动·【云导览】第71期 | 馆长带您赏清华艺博

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强调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有关键作用努力推动建设一个更为自觉、更可持续、更加包容的世界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教授将带您云端探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赏析馆内相关展览诚邀您一同观看—
2024年5月16日
其他

5·18系列活动 ·【学术讲座】第220期 | 韩建业《彩陶之路与早期东西文化交流》

彩陶之路与早期东西文化交流主讲嘉宾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二级教授讲座主持谈晟广特展“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策展人讲座时间2024年5月18日(星期六)14:00-15:30讲座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报告厅(艺博东门进入)现场观众人数100人(详见下方“入场说明”)同步直播平台清华艺博官方微博、艺度直播、在艺直播、文博头条、中华文博共享平台、搜狐视频、央视频、环球杂志视频号(平台排序不分先后,详见文末直播二维码信息)活动主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温馨提示请尊重知识产权,讲座严禁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入场说明1.本期讲座面向当天馆内观众开放,无需预约。请于13:50前,从展馆四层西北角进入报告厅(13:30开放入厅)。2.
2024年5月1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科技

【学术讲座】第219期 | 索菲·施奈德曼《威廉·莫里斯与哈默史密斯的私家印书运动与五个世纪的西方书籍装帧历史》

Collector中。内容提要讲座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将介绍从1891年到1914年,威廉·莫里斯与哈默史密斯的私家印书运动。以图文方式介绍由威廉·莫里斯于
2024年5月6日
其他

【手作之美】第58期(校庆日专场)| 春尚好——“有窗户的画室”潘玉良作品油画公开课

校庆日邀您一起感受油画语言的魅力共度美好时光“有窗户的画室:潘玉良、周思聪、肖惠祥艺术作品展”正在本馆四层展出。“有窗户的画室”寓含两重意思,一是指画室的“窗户”对于画家的创作是必要条件——人物形象在自然光线下,画家可捕捉丰富微妙的色彩光影,并创作来自上天光亮启示的艺术。另一涵义贴近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意——女性艺术家需要独立创作的空间和条件。它也指20世纪中国女性需要的一种精神心理状态——放开胸怀,朝向世界,为追求真理勇敢前行。为自己,为女性,也为整体人类的自由精神而奋斗。潘玉良、周思聪、肖惠祥三位女艺术家的艺术揭示中国女性的成长历程与中国社会演变紧密关联。“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恰逢春日里,拾笔绘清风。本期“手作之美”将结合该展览开设油画公开课,邀您一同赏析“有窗户的画室:潘玉良、周思聪、肖惠祥艺术作品展”,并以展览中潘玉良的写生画作《清真寺》为范本,通过对油画材料的介绍和体验,共同感受油画语言的魅力,在信笔勾勒涂抹的绘画过程中,捕捉丰富微妙的色彩光影,体会艺术家创作时的刹那心灵颤动。本期课程为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日专场活动,面向清华校友、校内师生开放报名。《清真寺》
2024年4月25日
其他

艺博文创 | 清华艺博喜迎校庆送福利

开馆时间本馆实行限流预约参观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参观门票清华师生:持校园卡等本人学校有效证件可免普通门票和特展门票社会观众:需购买普通门票或特展门票(含普展)或特展联票(含普展)优惠政策详见官网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gfw/wsgp/申请会员请扫描下方订票二维码进入“清华艺博”小程序-“会员申请”栏网上订票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或关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众号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参观指南-参观订票】地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导航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校外车辆禁止入校,提倡绿色出行温馨提示自驾车辆请停放在校外停车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东门)附近停车场有:北京农商银行、凯时广场、同方大厦、学研大厦、同方科技广场等。团体参观大巴车可通过“海淀智慧停车”小程序搜索“六郎庄北停车场”导航前往(泊位355个),切勿违法占道停车,感谢配合!地铁路线13号线
2024年4月24日
其他

113周年校庆 | 欢聚清华艺博,共贺清华生日!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校庆参观公告值此校庆之际,我馆特定于2024年4月27日至28日举办校友专场。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现将相关参观事宜公告如下:校友专场开放时间:4月27-28日
2024年4月22日
其他

【云导览】第69期 | 展厅直播《有窗户的画室》之周思聪的艺术世界

年代不详北京画院藏本期导赏将由本展策展助理赵晨,带您一同欣赏和感受周思聪的艺术与人生。导赏嘉宾—赵
2024年4月19日
其他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厅志愿讲解安排(4月13日-19日)

孙大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带您走进艺术殿堂艺博微信二维码艺博微博二维码艺博网店二维码
2024年4月12日
其他

新展 | 茫父不朽:一代通人姚华艺术展

1934年茫父不朽:一代通人姚华艺术展展览时间2024年4月10日-2024年11月10日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0号展厅策
2024年4月8日
其他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厅志愿讲解安排(4月6日-12日)

孙大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带您走进艺术殿堂艺博微信二维码艺博微博二维码艺博网店二维码
2024年4月5日
其他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厅志愿讲解安排(3月30日-4月5日)

孙大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带您走进艺术殿堂艺博微信二维码艺博微博二维码艺博网店二维码
2024年3月29日
其他

新展开幕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带您感受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

点击海报查看展览信息春光无限,万物生机。2024年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参展艺术家代表闫平、策展人徐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先后致辞。开幕式上,杜鹏飞为今天到场的参展艺术家刘曼文、闫平、纪连彬、李占洋、洪浩、翁奋、谌河颁发捐赠证书,感谢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捐赠《红颜——胡蝶》等17件绘画作品。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孙大鹏主持。清华大学部分师生校友、艺术界代表、媒体记者、社会观众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现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致辞向波涛指出,当代艺术家内涵丰富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和时代气象,是以文化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他表示,此次展览为清华师生和社会观众提供了近距离观察当代艺术的空间和与艺术家交流的机会,希望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深化与艺术家、艺术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艺术事业发展。参展艺术家代表闫平致辞闫平感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策展人为支持和研究当代艺术创作所作的努力。她表示,艺术家应在“看”与“被看”间建立桥梁,不断创造与时俱进、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本展策展人徐虹致辞徐虹阐释了展览主题“看与被看”的深层含义。她希望展览向观众展示艺术家与作品、作品与其对象的关系,也使观众在观展的过程中和艺术家形成一种“看与被看”的关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致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讲述了清华艺博的运营理念。他表示,艺博希望通过策划当代艺术展,与当下的中国艺术界有更紧密的联系,希望未来能够得到更多艺术家的支持,帮助艺博构建当代艺术作品收藏体系,更好履行向美而行的育人使命。向波涛、杜鹏飞为到场艺术家颁发捐赠证书并合影(从左至右:向波涛、刘曼文、闫平、洪浩、纪连彬、李占洋、谌河、翁奋、杜鹏飞)首届当代艺术展“存在之境”于2021年10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后,获得艺术家、批评家、观众和媒体的好评,这成为清华艺博继续策划举办当代艺术研究性展览的良好开端。为此,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于2024年3月再次举办第二届当代艺术展“看与被看”。展览以“看”与“被看”为主题,探讨艺术家与作品、作品与其对象的关系,以及记忆、情感、欲望、认知等现象如何通过视觉形式表达。本展览由谌河、刘曼文、郭全忠、洪磊、杨少斌、闫平、洪浩、翁奋、顾黎明、纪连彬、于振立、李占洋、丁乙13位艺术家的70余件作品组成,从不同视角展示当代艺术中有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文化景观。作品将呈现艺术家的敏锐洞察力和艺术创造力,向观众展示当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开幕式嘉宾合影展览将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展出至2024年6月12日,欢迎清华师生及社会各界观众莅临参观。展览现场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展览时间2024年3月16日-2024年6月12日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总
2024年3月28日
其他

特展 |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

,意大利,西西里,古典时代,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马头来通杯,意大利南部,普利亚,古典时代,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绿釉把手杯,罗马帝国,公元前1-公元1世纪油灯,罗马帝国,1-3世纪
2024年3月20日
其他

新展 | 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消逝的风景-8(这个地方叫海山,我们家在那个地角落有个祖坟)》
2024年3月13日
其他

新展 | 有窗户的画室:潘玉良、周思聪、肖惠祥艺术作品展

—周思聪的艺术历程很简单,如她所讲:“说来话短”。的确,周思聪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就进入了我们这座有着丰厚中国艺术传统又兼容创新的北京画院,再没离开。《长白青松》
2024年3月5日
其他

特展 | 明灯:从威廉·莫里斯到麦金托什

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藏燃烧的心(纺织设计图)设计师:C.F.A.沃塞1918年纸本铅笔、水彩40.1cm×27.2cm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藏考陶尔兹有限公司捐赠Whatever
2024年1月30日
其他

开幕 | 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点击海报查看更多2023年11月23日,“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天津市河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姚卫东、梁启超先生曾孙梁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先后致辞。清华大学师生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志愿者在开幕式上共同朗诵梁启超文稿《少年中国说》和《君子》。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主持。清华大学部分师生校友、艺术界代表、媒体记者、社会观众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嘉宾合影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致辞“百年之前的梁启超在深切考察了中西文化之后,怀揣着自己对中国未来的畅想,在清华这片沃土播种耕耘十数年。到如今,我们已经能在清华大学看到蓬勃的树荫和丰硕的果实。在艺术博物馆开幕的‘中国新民’展览中,我们能够看到全面、详实的先贤心路,真切感受‘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坚定信念。希望广大师生观众能够通过展览等多种方式把前辈积淀的优良传统学习好、传承好,在新征程上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致辞“梁启超先生诞生于江门,是中国近代开启民智、启蒙革命的先驱之一,是家乡人心中巍巍的高山。先生的爱国思想、人文精神和良好的家风、家教是留给家乡和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纪念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为契机,江门与清华结下深厚情谊,共同举办纪念展览等活动,以缅怀先生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探索求变而奔走呼号、呕心沥血的一生。期盼与清华大学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新气象。”天津市河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姚卫东致辞“河北区与清华大学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共同讲述梁启超先生的京津双城故事,内容丰富,成果丰硕。此次展览得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江门市委宣传部的付出和各大博物馆的学术支持,我们将利用天津的独特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展览影响力,吸引更多关注梁启超先生的朋友来现场感受大师风范。希望我们在未来能进一步深化合作,弘扬梁启超先生的爱国精神,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贡献文化力量。”梁启超先生曾孙梁鉴代表亲属致辞“感谢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研究这段历史时,梁启超先生是一位绕不开的人物,他不仅在很多方面都有贡献,同时还是一位近现代报人,一生中创办了很多报纸,把他接触到的新思想、新知识通过他的笔告诉当时的年轻人。当前社会仍在不断变化中,希望我们能够学习他与时俱进的精神,跟上新时代。”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致辞“‘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2023年的收官之作。感谢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展览最终得以成型。梁任公不仅是一位十分伟大的历史人物,而且还是一位信奉趣味主义且十分有趣的人物,这一点在他的手稿里亦有体现。我们在展览的前三个比较严肃的单元后面加上了第四个单元‘余事:先辈遗墨,书艺复兴’,展示他个人对书画的浓厚兴趣,希望让展览变得更生动、更好看,也让梁任公的形象更丰满、更立体,希望观众在观展时也能感受到这种浓郁的趣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主持开幕式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畅、清华大学未央书院简晖凯朗读梁启超文稿《少年中国说》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庞东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张明朗读梁启超文稿《君子》展览将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7号展厅展出至2024年1月14日,欢迎清华师生及社会各界观众莅临参观。展览现场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中国之新民、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自由斋主人。清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史学和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启超在史学方面建树颇丰,尤其是“新史学”“清代学术史”等领域。梁启超人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898年之前,以维新变法为主,参与了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事件,主笔《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等,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理论。1898至1920年,梁启超热心政事,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先是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再是任职民国政府,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等;后来游历欧洲,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参与巴黎和会,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推手。1920-1929回归学术,是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参与了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构建。梁启超在19世纪和20世纪交替之际,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他为“中华民族”命名,为“新民”“国民”塑魂,无论从政、从文,革命维新,朝夕不缀,死而后已。梁启超是一位同时在政治、学术舞台,为中国的现代转型做出重要贡献的巨匠。本次展览以“中国新民”为题,藉此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展览围绕梁启超在中国现代性构建过程中的成果,以其不同时期的书法、拓本收藏等114组件作品作为线索,以其主编《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时刊登的图像、自作诗文手稿、书籍文稿、个人影像等为主,分为“民族:文字收功,神州革命”“新民:古今内外,去塞求通”“国学:独立之国,学问独立”“余事:先辈遗墨,书艺复兴”四个版块。其中“民族:文字收工,神州革命”侧重展示梁启超在东西方文化宏观格局中,梳理中国现代民族概念和文化概念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在四十五岁前后与旧势力的决裂与转型;“新民:古今内外,去塞求通”通过梁启超对欧洲局势的分析,以及《时务报》《清议报》等对当时世界文化图文并茂的刊载,重点展示梁启超在打通古今中外的努力,和梁氏家族追求开放、进步的精神;“国学:独立之国,学问独立”重点展示梁启超回归教育后在“讲学社”“共学社”方面的图文史料,以及梁在“文化公学”“国学门”,和以清华为代表的现代学术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成果;“余事:先辈遗墨,书艺复兴”以梁启超的个人书画、碑帖艺术收藏为核心,展现梁启超以“文艺复兴”为范本,在书法创作中融合古今,回应“碑学”“帖学”之争。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展览时间2023年11月23日—2024年1月14日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7号展厅总
2023年11月23日
其他

新展 | 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

马艳艳英文翻译刘方舟主办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中共天津市河北区委宣传部承办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管理委员会江门市博物馆支持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3年11月20日
其他

【学术讲座】第202期 | 刘延常《研究与阐释:从东夷文化到齐鲁文化》

研究与阐释:从东夷文化到齐鲁文化主讲嘉宾刘延常山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山东省文物鉴定中心主任,研究馆员特展“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执行总策划讲座主持谈晟广特展“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策展人讲座时间2023年11月15日(星期三)14:00-15:30讲座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报告厅(艺博东门进入)现场观众人数100人(详见下方“入场说明”)同步直播平台清华艺博官方微博、搜狐视频、文博V视、央视频、书艺公社、在艺直播、艺度直播、文博头条、中华文博共享平台(平台排序不分先后,详见文末直播二维码信息)活动主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温馨提示请尊重知识产权,讲座严禁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入场说明1.本期讲座面向当天馆内观众开放,无需预约。请于13:50前,从展馆四层西北角进入报告厅(13:30开放入厅)。2.
2023年11月13日
其他

开幕 | 铁笔丹华:谢磊明、方介堪、徐无闻篆刻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点击海报查看更多2023年11月1日,谢磊明、方介堪、徐无闻篆刻艺术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西泠印社副社长、本展学术主持韩天衡(视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本次展览策展人谷卿,西泠印社理事、方介堪先生再传弟子张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刘绍刚,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徐无闻家属徐立先后致辞。开幕式上,杜鹏飞为方广强、徐立、杨庆颁发捐赠证书,感谢他们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捐赠《方介堪篆刻印屏》《徐无闻篆刻印屏》《谢磊明印屏》等六件作品。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主持。清华大学部分师生校友、艺术界代表、媒体记者、社会观众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现场西泠印社副社长、本展学术主持韩天衡视频致辞“热烈祝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西泠印社联合举办的展览开幕!谢磊明先生培养了包括方介堪先生在内的一批杰出篆刻家;方介堪先生奠定了篆刻走向现代的基石,也是我的恩师,徐无闻先生是学富五车的学者,还是我关系很好的师兄。三位先生三代同堂展出,展览一定是精彩且值得一看、值得学习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本次展览策展人谷卿致辞“经过一年半的策划,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首个篆刻主题展览终于举办。展览展现三代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学风,以三位先生为中心讲述二十世纪文人交往史的一个重要段落,也呈现滋养、提升他们篆刻技艺的种种艺术和学术养料,借助作品向观众讲述篆刻之道的相关知识。”西泠印社理事、方介堪先生再传弟子张索致辞“我从小对几位先生就非常敬仰和敬重。谢磊明、方介堪、徐无闻先生三代人之间重要的连接线是学问,代表了中国篆刻的正脉。谢先生的边款、方先生的金石学研究、徐先生对古文字的研究,都很值得学习,本次展览让学习书法、篆刻的学生有机会探索学什么、该从哪里切入,是很有意义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刘绍刚致辞“三位先生一脉相承,把对金石学的研究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篆刻中,他们的艺术造诣和学者修养值得我们学习。三位先生对艺术教育也多有贡献,一个艺术文化的产生不是一代人就能做出来的,而是要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我们可以从三位先生对艺术的传承、创新中得到启发。”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致辞“展览伏笔早已埋下:24年前我去温州出差,即有幸到方介堪艺术馆拜观,并由此结识方先生后人并成为好友,此后方介堪艺术馆便成为我到温州出差的重要动力。十余年前我有缘与徐无闻先生弟子刘石教授同居一楼,从此订交,去年偶然得知杨庆兄收藏了一批谢磊明先生篆刻原石,于是我立刻想到可以为谢、方、徐这三位学脉递承的篆刻家策划一个联展,这就是铁笔丹华选题的由来。感谢策展人和展览团队的辛勤努力,感谢诸位先生们后人及家属的认可和支持,使展览最终得以呈现。”徐无闻家属徐立致辞“由于地域限制,谢磊明、方介堪先生和我父亲徐无闻先生在篆刻艺术上的贡献以前很少为其他地区所知,后来通过西泠印社这样一个全国名社,他们的艺术成就得到了认可。举办此次展览对我们而言也是一大亮点,我作为三位先生的后人代表,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表示由衷感谢!”杜鹏飞为徐立、方广强(其子代领)、杨庆颁发捐赠证书,杜鹏飞(右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左一)与捐赠者合影李哲主持开幕式谢磊明、方介堪、徐无闻均为西泠印社社员,以篆刻名世,实则也都是博通诸艺的人杰。谢磊明自幼饱读诗书,浸淫词章,喜好戏曲和古典小说,其书温文典雅、柔劲相成;方介堪的书法诸体兼善,亦时染丹青,题画诗文常见自作,艺文修养相当全面;徐无闻在艺术上最为人称道的是玉箸篆,尤以拟中山王厝器铭文书法独步字林,他在诗词、绘画等领域也是深耕既久、多有创见,故而一直都有“全能”之誉。开幕式嘉宾合影2023年是谢磊明逝世60周年、方介堪逝世36周年和徐无闻逝世30周年,西泠印社也迎来建社百廿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此首度举办篆刻艺术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篆刻原作、印蜕印谱以及相关书画、信札、手稿、器物等文献,期以观照和讲述现代篆刻史、鉴藏与交流史的一个重要面向,并藉此向保存金石、护持文物、研究印学、传播艺术、热衷教育的杰出学人和优秀传统致以由衷敬意。展览将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0号展厅展出至2024年1月3日,欢迎清华师生及社会各界观众莅临参观。展览现场在20世纪涌现的杰出篆刻家群体中,谢磊明(1884-1963)、方介堪(1901-1987)、徐无闻(1931-1993)三位无疑极具代表性,他们之间师弟授受、承先继后,在深入汲取传统养分的基础上,对文人篆刻和篆书艺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的创作实践展现出古典文艺的丰富美感和独特魅力,同时也强调和重申了印学和书学的文化立场。癸卯金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特举办“铁笔丹华:谢磊明、方介堪、徐无闻篆刻艺术展”,精心遴选三位先生的代表作品和珍贵文献,以集中呈现他们的艺术造诣和学术观念。铁笔丹华谢磊明、方介堪、徐无闻篆刻艺术展展览时间2023年10月31日-2024年1月3日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0号展厅总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新展 | 铁笔丹华——谢磊明、方介堪、徐无闻篆刻艺术展

1946年天根月窟之巧牛鬼蛇神之奇,印屏江流有声断岸千尺4.8cm×4.8cm×13.5cm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特展 | 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

—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展览时间与地点2023年10月18日-2024年1月14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2-14号展厅2023年10月24日-2024年1月14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8号展厅总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新展 | 路之歌:铁扬艺术展

展览前言杜鹏飞在大暑时节捧读铁扬先生的《大暑记事》,一面撰写“铁扬艺术展”前言,感觉颇为玄妙。正是童年时大暑天观看乡村舞台演出《六月雪》的体验,激活了铁扬最初的艺术细胞。铁扬是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科班出身,五年的苏式舞美专业训练十分强调绘画能力的培养,孙宗慰、李宗津、冯法祀、罗工柳等美术名家的亲授和点拨,让铁扬学会了“对画面的科学经营和大胆自由地对于形式和颜色的驾驭。”1959年的毕业创作,他有缘在留苏艺术家齐牧冬指导下完成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大戏《克里姆林宫的钟声》的舞美设计,公演大获成功。在毕业后的动荡岁月里,他不时藏身太行深处、拒马河畔,把山川、湖泊、田间、炕头、草木、人物和点点滴滴的感受都留在了画幅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专业画家。然而绘画并非他的首选志愿,甚至排在写作之后,他曾经梦想的职业竟是交响乐队指挥。指挥、写作、绘画,听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在铁扬这里却最终协调统一于一身:他兼善油画、水粉、水彩、水墨等绘画工具和语言,用画笔和颜料谱就一件件充满韵律与气势的色彩“交响乐”;晚年他又拿起写作之笔,用文字编织出一篇篇朴实却富有诗意的散文与小说。铁扬的艺术源自生活,他主张深入生活,对生活进行艺术的升华,实践着“大美就是人和大自然的诗意的结合”。铁扬说:“艺术家首先要是位劳动者,劳动者要带着一种清贫意识去追求自己的劳动量,量的多与少是要用自己的劳动轨迹证明的。”是的,艺术家的劳动轨迹凝聚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展厅中所呈现的这些,虽只是冰山之一角,但无疑是铁扬劳动轨迹的最好证明。“我只愿画得自由,画出自己”,这是铁扬的夫子自道。在这篇前言的尾声,我诚邀各位观众徜徉展厅,欣赏这些别具一格的画作,体味铁扬的自由与本真。诗意的光晕徐
2023年8月31日
其他

新展 |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

虽未专务于书,亦大都写得一手漂亮好字。不仅如此,清华学人在对书法艺术性的理解和在理论上的阐述,也是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部分展品欣赏梁启超·赠周大烈七言楷书联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开幕×研讨会 | “无界:闫振铎艺术展”用缤纷色彩拉开仲夏帷幕

点击海报查看更多2023年6月12日,“无界:闫振铎艺术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策展人邰武旗,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展览总策划杜鹏飞,艺术家闫振铎先后致辞。开幕式上,杜鹏飞为闫振铎颁发捐赠证书,感谢他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捐赠《荷》等四幅绘画作品。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主持。清华大学部分师生校友、艺术界代表、媒体记者、社会观众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现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致辞“艺术对思维模式应有重要影响,当我们的学生驻足凝视闫先生的作品,感悟其创作中包含的无穷想象,这种艺术教育将在数年后让我们看到它的力量。清华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学科发展中,艺术和科学的融合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前景,比如新建的未来实验室,还有冬奥的雪花形状火炬台,就是清华艺术创意与工科技术的紧密结合。希望我们的师生到艺博感受艺术的直觉和创造性思维,它们或许是非理性的,但对我们未来的发明创造也许会有启发。”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致辞“闫振铎先生是北京画院重要的艺术家和前辈,这样说不仅是在展示闫先生的作品和艺术成就,更是要强调闫先生给北京画院这样一个在很多人眼里颇为保守的机构带来的冲击力和青春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画院的一大批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创作和思想影响着中国艺术的走向,今天清华艺博的展览也是在梳理一位艺术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的思考,希望我们能像闫先生一样拿起画笔、发出声音,让艺术更具有未来性和实验性。”本展策展人邰武旗致辞“近七十年的创作生涯中,闫先生从未偏向于某一个风格和流派,主观意愿上也没有要着力建立某种艺术样式的意图,他的所有作品都是自己生命状态的体现和表达,各种材料、工具、风格、样式,只是呈现作者生命状态的手段而已,我们就把他创作时的这种自由、无界的状态转化为这次展览的题目和方法,让展览尽可能客观呈现,保持作者、作品与观众间无界限的交流。也希望不论文科理科、感性理性的观众,都能无界限地欣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致辞“闫先生所经历的社会动荡、战争、变革等,使他形成了今天这样多元无羁的面貌,只要是向他心中的‘美’而去,什么样的材料、技术、工艺,都可以大胆地进行尝试、探索,而我相信这是一个不断积累、成长、成熟的过程。本次展览是对闫先生过去数十年的系统回顾和梳理,希望我们的每次回顾和梳理都能给观众带来启迪。感谢艺术家捐赠了四件重要的作品支持我们的收藏体系,希望我们在当代艺术收藏领域不断有所建树。”艺术家闫振铎致辞“非常高兴能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示自己的作品。刚刚大家给我这么大的肯定,我既感到荣幸,又觉得受之有愧。我没有那么高的智慧,也没有那么大的作用,我其实是一个很靠直觉的人,对我而言艺术本身是不需要理性的,更多的是从直觉出发。我觉得做艺术要忠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无需考虑什么‘应该’或者‘理论’,就是把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感受呈现出来。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清华艺博!”杜鹏飞为闫振铎颁发捐赠证书,并与闫振铎、陈鼎夫妇合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主持开幕式开幕式嘉宾合影展览将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展出至8月20日,欢迎清华师生及社会各界观众莅临参观。
其他

科技之美,生命之艺!清华美院2023届本科生线下毕业展暨本硕线上毕业展开幕

2023年6月9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3届本科生线下毕业作品展开幕式暨本硕线上毕业作品展同步开启。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8个专业系210余位毕业生的精彩作品,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精彩呈现;此外,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线上毕业作品展也在云端隆重推出!线上线下双轨展出的模式,将打破时空的壁垒,让毕业生们的作品得以向社会公众全方位汇报展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艺科融合”为重要发展理念和教育特色。本次展览集中展现了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创作实践,汇聚了教学与科研的优秀创新成果。AI是今年本科生毕业展创作的热点。基于AI的艺术教育平台,AI实时编导的动物直播设计,
其他

清华艺博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加开夜场 展厅志愿讲解安排(6月10日-16日)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夜场开放通知为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将加放夜场,欢迎观众莅临博物馆参观。开放时间2023年6月10日
其他

新展|清华美院2023届本科生线下毕业展、本硕线上毕业展6月9日同步开幕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预告|清华美院本科生线下毕业展、本硕线上毕业展6月9日同步开幕》清华艺博开馆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本馆实行限流预约参观,逢周一闭馆清华美院A区B区开放时间详见文中内容。参观毕业展清华美院部分,请扫描文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预约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预约页面,填写实名制信息预约入校清华艺博参观门票清华师生:持校园卡可免普通门票和特展门票社会观众:需购买20元普通门票或60元特展门票(含普展)(特展联票价格及优惠政策详见官网)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gfw/wsgp/因会员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我馆暂停会员业务的办理(现有会员可在有效期内继续正常使用会员卡),恢复办理时间将另行通知。清华艺博网上订票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或关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众号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参观指南-参观订票】清华艺博地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导航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校内师生请从清华艺博“校内师生参观通道”入馆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校外车辆禁止入校,提倡绿色出行温馨提示自驾车辆请停放在校外停车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东门)附近停车场有:北京农商银行、凯时广场、同方大厦、学研大厦、同方科技广场等。地铁路线13号线
其他

新展 | 无界:闫振铎艺术展

综合材料240×400cm无界:闫振铎艺术展展览时间2023年6月10日–2023年8月20日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总
其他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厅志愿讲解安排(6月3日-9日)

王玟惠审定/李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带您走进艺术殿堂艺博微信二维码艺博微博二维码艺博网店二维码
其他

【艺术沙龙】第20期 | “将何之”李斛作品展音画共赏

绘画是凝固的旋律音乐是多维的画卷“将何之”李斛作品展音画共赏活动将精心选取八个主题的画作与乐曲邀请您在展厅中身临其境感受绘画与音乐的融合聆听艺术间的跨界对话“将何之”李斛作品展音画共赏活动时间2023年6月6日(星期二)12:00-13:00演出嘉宾画作赏析:李晗歌(李斛先生家属)乐曲演奏:知音雅集清华校友民乐团面向观众活动期间在馆观众均可观看演出活动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将何之:李斛与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展活动主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部主题一:坚毅画作《自画像》系列与乐曲《光明行》自画像1,1944年,纸本铅笔,20cm×15cm自画像2,1950年,纸本铅笔,36cm×22.3cm自画像3,1974年,纸本炭笔,33.8cm×27.2cm主题二:悲苦画作《战火中的难民》
其他

5·18 精彩回顾丨清华艺博与观众共度国际博物馆日 共享美好生活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面向清华师生和社会观众免费开放,并精心策划及参与了16场线上线下活动,包括手作之美、云导览、艺术沙龙、专题讲座、研讨会、观摩课、展览开幕式等。其中6场云导览系列直播,通过清华艺博官方微博、在艺直播、艺度直播、中华文博共享平台、文博头条、搜狐视频·看展、文博在线平台微博、中国文物报知乎账号、中国文物报B站、新京报、摄影世界等平台进行直播,共吸引1316万观众在线关注。清华艺博异彩纷呈的展览和丰富多彩的公教活动,不仅让清华师生和广大社会观众近距离欣赏高雅艺术,更让无数云端网友跨越时空接受美的启迪。清华艺博发现美、传递美,向美而行、以美育人,积极响应“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让美育的种子深根于每一位观众的心灵,让美好生活相伴“艺”生。清华艺博5·18国际博物馆日精彩活动回顾5月13日【手作之美】第53期
其他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厅志愿讲解安排(5月27日-6月2日)

王玟惠审定/李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带您走进艺术殿堂艺博微信二维码艺博微博二维码艺博网店二维码
其他

丘园雅集|“踵事增华:丘挺艺术展”特别活动精彩回顾

5月21日小满之夜,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迎来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最后一场:“丘园雅集|‘踵事增华:丘挺艺术展’特别活动”。当晚,二十余位来自美术、建筑、文学、电影、图书馆、博物馆、媒体等各界嘉宾云集出席,大家看展、赏鉴、品茗、吟咏、研讨,共同抒发着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热爱之情。中国艺术精神生发于宇宙天地之际,回荡于物我相望之间,落迹于笔墨皴擦之痕。活动中,嘉宾们带来各自珍贵的藏品,与大家分享了明代佚名《辋川图卷》、王献之《玉版十三行》书法拓片、明嘉靖九年刻《王祯农书》、高居翰旧藏的金代佚名《溪畔聚禽图》、董其昌《书法手卷》、吴观岱《流水音手卷》、华新罗《画眉图》与花鸟册页、周希丁拓、王国维及罗振玉题跋《鹊华秋色拓本》等藏品。“丘园雅集”在古卷的开合之间掀起古今对话,在历史与今朝的思想碰撞里,为中华艺术传承开辟一个良好的开端、驻留一段美好的记忆。杜鹏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在展厅这样的特殊空间里,艺术家、收藏家、评论家、甚至是电影人等各界朋友汇聚一堂,对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来说,还是首次。但是它很别致,因为展厅中是丘挺老师用画笔营造的园林盛景,包括《拙政园》《与谁同坐》《水泉院》等系列作品所呈现的场景,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古代的文人雅集活动。艺博四层‘水木湛清华’书画展厅,一进门就有一件明代黄宸的《兰亭修禊图》,所表现的兰亭雅集应该是中国最早有确切文字记录和图像记录的一次文人雅士的盛大集会。文人雅集活动肯定不是从岁在癸丑的公元353年才开始的,但是王羲之所留下的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兰亭雅集也因此为后世文人雅集确立了范式和标杆。“历代画家不断地谈论和效仿兰亭集会,北宋的‘西园雅集’、后世的‘寿苏雅集’等,雅集的传统始终延续。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当然不是去效仿它的形式和表象,而是从精神实质上跟古代先贤对话,延续这种文人风尚。虽然我们今天的雅集不再去吟诗作赋,但是我们可以在一个非常特别的空间里对一些藏品去欣赏、去品评、去交流,这也是古代雅集在当今的一种接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清华艺博作为大学博物馆,首先要做好展览策划和学术研究,把每一个展览做出品质。然后围绕展览、围绕文化艺术传承,我们可以开动脑筋,尝试各种活动形式,像今天的雅集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我相信,将来我们还会有雅集,但每一次雅集活动的内容、形式和参与者都会不一样。”丘
其他

【云征集】第4期 | “艺术心理健康周”创意图像征集作品精选暨投稿截止时间延期通知

(点击海报查看活动详情)艺术,这个古老的文化产物,天然具有着疗愈的功能。因为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家内心的投射,情绪的外化,自我的认识,触及心灵,疗愈伤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于4月初推出的“艺术心理健康周”视觉创意征集活动已收到较多投稿,其中不乏令人感动的优秀作品,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以艺术疗愈心灵,为人间带去温暖。现特将投稿截止时间延期至2023年6月10日,入选作品将有机会在“艺术心理健康周”的后续活动中呈现。优秀作品也将有机会成为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即将推出的国内首部心理歌剧《Yu》的系列海报视觉用图,若经选用将获得剧组提供的相应奖金。心理歌剧《Yu》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简介如下:【歌剧立意】关注国人心理健康——以集大成的歌剧艺术纾解后疫情时代下人们的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歌剧主题】作为首部关注城市人群心理健康
其他

荣誉 |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荣获2022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优秀奖”

部分内容来源:北京博物馆活动月丨2022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结果揭晓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市文物局等主办单位以此为契机,推出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活动月以“博物馆之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为口号,旨在将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全面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博物馆将如何启迪美好生活智慧?又将在促进社会福祉和构建可持续未来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请与北京文博共同开启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之旅吧,共同描绘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新篇章。2023年5月18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2022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结果在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北京主会场揭晓。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荣获2022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优秀奖。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吴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在清华大学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清华人以实际行动塑造了两个传统: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闻一多先生正是这两个传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2022年清华大学111周年校庆之际,以“红烛颂”为题举办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共展出闻一多先生的速写水彩、装帧设计、书法篆刻、照片信札,以及闻立鹏先生的绘画作品共计260余组件。本展旨在向世人展现闻一多、闻立鹏父子二人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希望观众在欣赏他们艺术作品的同时,思考他们的美学价值,感悟他们的精神魅力,从一个新的视角,了解和铭记以闻一多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人,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重塑中华民族高尚精神价值,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作为博物馆之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持续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本届活动得到了北京地区各级各类博物馆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申报展览主题类型丰富,内容挖掘深入,充分展现了北京地区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全面的展示了北京市博物馆的风采和魅力。展览回顾—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CCTV3
其他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招聘工作人员启事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文章5篇以上,有文博系列高级职称或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或已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和任职条件,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4.
其他

招募 | 将何之?“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工作坊

2023年4月26日,“将何之:李斛与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李斛(1919-1975年),原名李心源,号柏风,四川大竹人,20世纪中国著名画家。1933年,李斛考入当时的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1942年至1946年就读于重庆的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傅抱石、谢稚柳、李瑞年等先生,因造型功底扎实,深得徐悲鸿赏识。1948年底,李斛应徐悲鸿之邀,从重庆来到北平(北京),先在清华大学营建系任教,其创作的视野随着南北地域的迁移和新中国的成立发生较大变化。1951年,李斛从清华大学调至中央美术学院任讲师,1962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科主任。文革期间李斛常带病完成创作任务,1973年病情恶化时题写“胸怀远志,不畏近难”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