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记者

其他

新深度 | 老城区的一天,从如厕难开始

凌晨,南京城仍在一片夜幕下,大街上只有夜班、早起通勤的打工人来回穿梭,整座城市正等待着新的一天的开启。而在城南的老门西荷花塘,脚步声已在街巷内的各处响起,打破了夜的寂静。5点33分,零零星星的居民走出自家老宅。他们手里拎着的桶子,很像是工地上常见的宽口灰桶,还有一些是注塑塑料桶;现在,它们都作为痰盂,为这里需要夜间如厕的人们提供方便。路上的居民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默默地走在青石板路上,身体向另一侧微微倾斜,略显吃力。他们有着相同的目的地——五福里公共厕所。如早有约定一般,环卫小车已经停在了这里。在这片十二公顷的城中村里,还有其他六处公厕,此时亦是相似的场景,早早地接待着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这是荷花塘居民们每一天的开始,也是几十年来这一老城区如厕难题的真实写照。文图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疫情观察④ | 幼儿园:在放开的浪潮中,按下线下教学的暂停键

“生活世界的真实,始于我们开口讲述它的那一刻。”继2020年“防疫观察”项目后,南大新传未来编辑部启动《疫情第四年|南大学子再观察》新闻实践教学项目。本期纪实,我们记录了“幼儿园:在放开的浪潮中,按下线下教学的暂停键”的故事。图文
2023年1月11日
其他

新南大丨你向往的大学生活,苏州校区都有

南京大学百廿校史不仅在时间上书写章节,也在空间上成点连线,绘制成学校发展的时空地图。1952年鼓楼校区、1993年浦口校区、2009年仙林校区,2022年的苏州校区,正是这张地图上最为亮眼的四个坐标。新生的苏州校区承载着南大120年来的积淀,书写着
2022年3月7日
其他

聚焦 | 虐童案、江歌案,舆情分析师燕志华这样看热点事件

近期,国内接连出现了好几起引发网民高度关注的悲剧性事件,无论是携程亲子园虐童风波、豫章书院集中营,还是北京大兴区火灾、“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一经曝出便持续占据舆论场中心位置。南京大学新记者选取了其中的热点事件,邀请舆情专家燕志华进行了解读。11月初,携程亲子园被曝教师虐童。虐童事件警示中国的“第二代”舆情现象南京大学新记者: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带来的舆论震动尚未完全平息,近日网上又曝出“北京红黄蓝幼儿园针扎与性侵儿童”的消息,瞬间引燃网络舆情,网民愤怒情绪一触即发。为何两次虐童事件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讨论?燕志华:网络舆情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们具有同类题材唤起效应。此前携程亲子园事件已经吸引了极大的社会关注,聚合了网民太多负面情绪:愤怒、心痛、无奈,给社会心理留下了记忆伤害,所以一旦性质类似甚至比之更为恶劣的“红黄蓝”事件相隔半个月再次爆发的时候,网民之前陷入的激烈情绪瞬间被唤醒,并再次强化了这种集体性的记忆。城市化社会中,陌生人社会骤然降临,人们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其实情感是倾向于孤立和保守的,加之中产阶级的严重阶层焦虑,人们对于子女是极度重视的,对于“第二代”抱有强烈的情感和未来预期。所以我们注意到,一旦负面新闻涉及到幼童、未成年孩子、学生等这类脆弱的下一代,那么社会整体就特别不能忍受,舆情爆发得也特别迅猛和激烈。因此我们经常建议,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缓和社会矛盾,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提升人们在教育领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避免教育领域出现大的撕裂和失衡。否则,一旦教育领域出现问题,社会抗争会尤其剧烈和无畏,更难以平息。豫章书院南京大学新记者:随着事件热度的渐渐回落,事件所暴露出的社会问题又该如何处理?燕志华:政府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必须采取一定民生措施去回应民众的诉求。中国是特殊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格局,政府权力大,责任也大,体现为责权利三者的统一。政府权力太大的结果,往往就是矛盾缠身。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分身乏术,管不到的地方就容易爆发矛盾。现今政府和网民的关系好比一场拉锯战,当舆情爆发,便是比赛哨音的响起。网民想当然地认为政府应该立刻回应,政府则是按照既定的程序来办理,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期待落差,政府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并拿出措施。但现实情况往往是,政府回应一旦不及时,舆情之火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因此,政府需要继续学习,学会舆情分析和引导。最好的办法,是分管的相关部门和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人们,他们已经在关注,并正在认真对待并拿出措施。为此需要利用好新媒体,这具有战略意义。道德批判是廉价的南京大学新记者:留学生江歌东京遇害案将于12月11日在日本开庭。审判还未开始,新京报与腾讯视频联合推出的新闻访谈节目《局面》促成了江歌母亲与刘鑫的见面,将事件再次拉回到了大众的眼前。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人们对此案的焦点集中在刘鑫是否值得遭受网络暴力与道德讨伐上,对于凶手陈世峰却讨论甚少。时评人曹林曾经这样讲到:“代入感太强的舆论杀气腾腾,把为女复仇心切的江歌母亲架起来了。”燕志华:这是一件比较典型的“输入型”舆情,它发生在国外,但是国内也爆发了激烈的舆情。如今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剧烈的转型中,旧的道德体系已经破碎,新的道德体系还没建立成功。道德是具有时代性的,但无论如何剧变,人们的心中始终种着一颗向善的种子。他们在此案中不余遗力地呼唤着道德,去寻求一个中国式善恶有报的好结局,这实际表明,民众向善之心是一直存在的,这也是中国社会一直稳定的道德人心基础,也是新道德建立的传统根基。江歌妈妈与刘鑫的首次会面燕志华:同时,这件事也表明了社会背后的一种诉求,每个人都害怕下一个受害者会是自己。此外,部分网民有一个特征,就是很少有人觉得自己道德低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道德高尚,所以很容易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肆无忌惮地批判别人,这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儿了。但这种批评是廉价的,缺乏建设性的,并往往发展成激烈的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最后的结果很难取得社会共识,空留一地的灰烬。“江歌案”即将在日本开庭,在真相浮出水面前,此案究竟有个怎样的结局尚是未知,我们也在静待真相。此案中,我们看到官方很少发声,律师比较多地出面。舆情中有一个原则,就是谁来发声十分重要,如果你突然站出来,很有可能引火上身。这时候,律师群体就很重要。我经常说,律师群体的横空出现,在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大事件、显著现象,他们往往崛起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向好发展的拐点上,他们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标志性产物和指标。因为他们独立于人治和道德,代表法治和公平正义的底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017年11月22日,燕志华做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名记者进课堂”栏目。“新闻是有毒的”南京大学新记者:11月12日,湖南47岁的高中教师鲍方,身中26刀,在送往医院的路上,经抢救无效身亡,凶手正是他平日寄予厚望的学生。事件一出,大家纷纷抒发了自己的观点,或是同情老师,或是质疑教育制度,或是呼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尽管言论分派不同,但社会的痛点一一暴露,致使网友悲观情绪不断蔓延。燕志华:新媒体时代的负面效应,就是会把一个非常极端的孤立的个案显著扩大化,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一个拟态环境,令读者感觉到处都是极端事件,所以当新闻遭遇过度解读,恶劣的社会影响也将随之到来。所以,我们需要具备的媒介素养,其中要义就是必须认识到,新闻是有毒的。新闻天然具有哗众取宠、吸引眼球的冲动,个案上头条,是它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导致的。因此人们绝不能从新闻中看社会,否则社会将是一团糟,人们将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生就此坠入黑暗。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每个事例,一方面认识到这是社会的极端事件,另一方面发觉这也是一个反思自己的契机,一次改变的机遇。本文由“大学新闻”与南京大学新记者联合首发采访
2017年11月28日
其他

新闻编译 | 如何用Facebook和虚假新闻让人们自相残杀

他说道:“要是人们不接受政府统治并且拿起武器,暴力镇压就不得不发生了。”“如果我们不告诉(国民)这些反对派是恐怖分子,他们或许会以为这些人是合法团体。所以我们告诉人民,你们必须接受这个政府。”
2017年1月23日
其他

冯建三:长情三十载,不老“阿三哥”

我们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来编辑部的公号。我们只关注青年眼中的热点新闻,并为所有新闻传播学子提供专业知识服务。
2016年10月20日
其他

趣讲坛丨新华社记者赵宇:我的报道怎么震惊了克里姆林宫

有位网友在《独立报》网站上留言说,他花了40分钟,阅读了新华社关于梅德韦杰夫总理访华的全部报道,根本没找到你们所说的丑化俄罗斯的表述,你们这篇文章纯粹就是臆想。
2016年5月25日
其他

欧阳夏丹在南京大学的演讲

好在他的上级领导,十分重视这个事,最后还了大家事情的一个真相,确实是矿主瞒报,死了四十多个人。这个事情我们很早就知道,但是那天在电视里面,我看到他含着眼泪再次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再次被他打动了。
2014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