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1年,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发起90周年、“新兴版画之父”鲁迅诞辰14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新兴版画的左翼文化基因正与之深刻相联。中国现代以来的百年时段熔炼着三千年未有之河山大变局,立足新兴版画精神场域回望来路,启蒙、救亡、解放、富强,到面对时代主题革故鼎新、转型深化,浙江版画人以创新、务实、鲜活、开阔的风范和方式与之呼应、共构,炳映于史、不辍于行;始终以民生、家园、格致、拓界为念。在数代从艺者不懈关注、叩问、介入、精研中,“浙版”长卷在今日依然生生不息。历史将1931年鲁迅在上海举办暑期木刻讲习会标志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发端,而将溯源的视线稍向历史深处延展一些———1910年代,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内李叔同已然在品评学生新镌的稚拙木刻:1930年,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一八艺社”的进步学子毅然从“西湖”出走,开赴沪上寻求更为开阔自主的生命格局。“浙江版画百年”固因其觉知之早慧、俊才之灿然、史绩之慷慨、承传之多姿,而成为中国现代版画史册中的精彩篇章,亦可循时间之维,视其为中国新兴版画的一种内生方法。在浙,百年前的高级师范将原创版画作为现代人格教育的践行手段;新文化风尚、左翼立场构建起青年艺徒的先锋姿态;战时,浙籍骨干凭借不凡的智慧和实干在艰险中开辟壮大中国东南地区活动空间;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内院校中最早成立版画系并确立现实主义与民族民间一体两面的学术方针,教学和创作态势居国内引领之列,辐射广远;改革开放先期招收研究生,进一步致力于拓展文化格局,精进本体语言;新时期、新时代,版画生态多元与共,“新木铃木刻社”开放身手之际不忘重叙精神谱系取精用弘……时代演进的巨轮滚滚向前,而时间之于版画在呈现出显性、均质且单向的属性的同时,也呈现出丰富的质感、流速、压力和方向。一如1930年,鲁迅于《新俄画选》小引所言“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看似平实的十八字中,“革命”“匆忙”“顷刻”这三个关于迅疾的时间意象嵌入其内,视野和语义一重胜似一重地近迫并聚焦。事实上,略作木刻实践便可感知何谓“顷刻能办”。捏刀向木、放刀直干,刀木之性相反相成,运刀动力正由阻力转化而来。在木屑飞溅的飒飒声、油墨气味氤氲中思绪与行为瞬间合一,执刀者也恰在这条件、假设、转折的支离跌宕中,峰回路转而趋往希望的光亮。而鲁迅“先行进入将来”,把对“顷刻”的具身感知作为要素嵌入木刻这一新兴的现实主义艺术内部,正是预见到那将在家国危难之际超越个人、团组,成为整体运动机制的内驱力。而正如“希望”隐于字里行间,一群或可称为“五四婴儿”的年轻人显然于此心领神会,引为志业。他们正是同隐于此句的真正主语:木刻青年,其生命主体性的开掘过程正与新兴版画革命潜力、艺术语境的开发同脉同构,他们之中特别是出自浙江的多位日后艺术成就斐然,但仅仅将其视作通常意义上的画家却远不足以表达这一身份能动、立体的媒介属性、社会效能和观念穿透力。木刻青年,既是个体生命历程的标识也是时代所赋之共名,既指向敏锐、感性的艺术直觉,更指向理性的历史主体意识,于当时如是、于后继如是,于一人如是,于群体亦如是。九十年来,中国新兴版画时空由此生发出度量时代发展和世事更迭的独特节奏和内生视野,构成绵延不绝的视觉景观,其中一代代浙江版画人铸就的美学峰峦、刻绘的行动图谱、豁敞的灵动神思无疑光彩耀目;而时间作用于媒材的精微感知与对宏大现实观照间的张力与思辨亦在木、铜、石、丝、数码等各版种及至当前数智领域潜行、衍化。正如今次艺术特展的举办,以“百年”与“浙江”为时空坐标,以“历史/图景”“造就/刻度”“上手/此时”为结构方式,以“青年”“社团”“行动”为落地特点,从而新镌一个版画时刻,既是向版画先行者致敬,也是理解自身与现实的体验方式。正如展览因新冠疫情起伏做出形态调整,通过多方参与的“守护/同行”线上系列与现场互文,反而从逻辑和行动上更切近于先行者足迹以及当前“浙江文本”的书写。正如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一路沿湖推来的产于1946年的铸铁铜版机,正如2011年“鲁迅的面容”特展中那尊透明的鲁迅像,他们站立在同一个位置。正如八秩木刻家致敬父辈的拳拳新作。正如“观读鲁迅·燃”视频团队、“八一七快印局”和“新木铃木刻社”里那些中年、青年和少年人眼里的光。正如自馆中左望即可见出土北宋《宝箧印经》的雷峰塔,右行不远便是国美紫竹斋课室,面朝湖山见证水印渊源千年不绝。正如关于版画作为文化观念、思维方式、艺术样态乃至谋生手法将如何在当下持存的探讨……可见抑或不可见,俱指向时代洪流与内在心流,肉身生命与艺术生命,文脉滥觞与觉醒时刻,狂飙突进与迂回延宕、悠远传统与创新转化间的碰撞、博弈、交融......指向版画人以材质媒介造就自身,以自身为媒介造就历史,以历史为媒介重获自身观照的精神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