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网
其他
英国牛津大学客人访问法学研究所
2024年3月12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谢增毅副所长会见了来访的英国牛津大学马丁人工智能治理计划联合主任、人工智能治理中心国际治理负责人、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罗伯特·特拉格(Robert
其他
周辉:人工智能立法:美欧实践与中国方案 | 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一场(2024年第1场)
沙滩青年论坛2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2024年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系列讲座第一场在京举行,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研究员周辉作题为“人工智能立法:美欧实践与中国方案”的学术报告。
其他
耶鲁大学蔡中曾中国中心主任葛维宝教授一行访问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
法学所科研处处长张锦贵、国际法所《国际法研究》编辑部助理研究员沈倩等参加座谈。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学派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网环球法律评论国际法研究法治蓝皮书社科大法学院
其他
“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和法律规制研讨会”在京举行
12月18日,“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和法律规制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汉华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技术演进和法律政策演进相互交织,对人工智能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连锁、深远的影响,人类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人工智能立法“三步走”战略目标,规划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今年6月公布的《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将人工智能法草案列入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立法项目,代表着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立法已经进入新阶段。在此过程中,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管理规定也在密集出台,包括算法治理、深度合成、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为后续人工智能立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基础。人工智能的法律治理已经超过了国内法的范畴,需要以全球视野观察和度量人工智能产业的基本理念、伦理准则、产业发展、安全风险等问题,在健全法律的过程中平衡人工智能应用与法律规制等一系列问题。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风险界定、分类分级、安全评估、透明度与可解释性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周辉结合在美访学调研经验,介绍了美国、欧盟人工智能立法最近进展。他认为,美国人工智能治理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同时具有较强的市场主导倾向。美国白宫今年10月颁布的人工智能行政命令有较强的前瞻性,未来可能出现“华盛顿效应”。此外,欧盟已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临时协议,该法规旨在确保基本权利、民主、法治和环境可持续性免受高风险人工智能的影响,在促进创新的同时推动欧洲成为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领导者。法学研究所编审、《法学研究》副主编冯珏谈到了人工智能的失控风险,认为人类给机器设定的原则在人工智能“奇点”时刻是否有效、人工智能是否会完全替代人类劳动以及是否会重塑人际关系等问题值得深思。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在闭幕式上致辞。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关应用的普及,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滞后于技术发展的问题日渐凸显,推进人工智能立法、提升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已迫在眉睫。期待通过立法,健全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形成科学的治理机制,有效监管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防止技术滥用或不当使用,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法学研究所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法律研究,成立了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同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成立数字法学教研室,开设网络法、人工智能伦理和法治导论等课程,在科研和教学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果。今年8月,法学研究所发布《人工智能法示范法1.0(专家建议稿)》,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均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张锦贵主持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处长王洪宇、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处长董全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法学新兴和交叉学科、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等共同承办。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学派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网环球法律评论国际法研究法治蓝皮书社科大法学院
其他
王惠茹:美国出口管制制度、趋势与中国应对 | 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十一场(2023年第11场)
沙滩青年论坛10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十一场在北京举行,国际法研究所国别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王惠茹作题为“美国出口管制制度、趋势与中国应对”的学术报告。
其他
李庆明:论中国《外国国家豁免法》的限制豁免制度 | 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十场(2023年第10场)
沙滩青年论坛9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十场在京举行,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私法研究室研究员李庆明主讲。
其他
戴杕:《行政复议法》修订的亮点 | 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九场(2023年第9场)
沙滩青年论坛9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九场在京举行。论坛由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戴杕主讲,法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张锦贵主持,两所青年科研人员30余人参加了论坛。
其他
Model Law on AI (Expert Draft Proposal) v.1.1 Launched Globally
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取中英文全文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学派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网环球法律评论国际法研究法治蓝皮书社科大法学院
其他
“人工智能法学研究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举行
“人工智能法学研究奖”由从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法律、科技和商业人士设立,旨在激励科研人员和学生从事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数据合规等相关领域的法律研究和实践,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法学理论和法治建设作出贡献。首期奖金由蔚来副总裁兼全球总法律顾问高岗先生个人捐赠。2023年8月9日下午,“人工智能法学研究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顺利举行。蔚来副总裁兼全球总法律顾问高岗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汉华研究员分别致辞。高岗先生在致辞中强调了开展人工智能法学研究在更好推动、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和监管治理中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人工智能法学研究奖”设立的背景和目的。高岗先生对以周汉华研究员领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相关科研团队,在人工智能、网络数据法治领域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和肯定。周汉华副所长在致辞中对高岗先生个人的慷慨捐赠表示感谢,充分肯定了智能汽车等领域法律与技术融合治理的广阔前景,指出了人工智能法学研究对行业发展与治理的重要意义。颁奖仪式上,高岗先生向“人工智能法学研究奖”奖学金一等奖获奖者孙牧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2021级网络与信息法方向法律硕士)和优秀奖获得者金僖艾、朱凌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2022级网络与信息法方向法学硕士)三位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鼓励获奖同学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继续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颁奖仪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周辉副研究员主持。在颁奖仪式前,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的技术前景、监管治理方式、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现状与展望、研究心得体会等作了热烈交流。出席颁奖仪式的还有蔚来法务总监亓琳、蔚来法律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熊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刘灿华、徐玖玖。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学派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网环球法律评论国际法研究法治蓝皮书社科大法学院
其他
肖京:中国金融改革与法治完善 | 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八场(2023年第8场)
沙滩青年论坛2023年6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八场在京举行。论坛由法学研究所经济法研究室副研究员肖京主讲,法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张锦贵主持,两所青年科研人员30余人参加了论坛。张锦贵在论坛开讲前表示,金融是事关国计民生与社会福祉的重要问题。2023年3月,我国金融监管格局迎来重大调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这是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促进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的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研究金融改革与法治完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其他
中外专家热议“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
2023年6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法学院、法国图卢兹卡皮托尔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近二十人,以线上会议的方式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研究员在开幕致辞时指出,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产品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探讨如何规制人工智能以保障其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法学院法律、技术和社会中心席琳•卡斯特•雷娜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非常高兴渥太华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之间建立学术交流,并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在主题发言第一环节中,法国图卢兹卡皮托尔大学杰西卡•艾娜副教授以“在线用户年龄测试: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解决方案?”为题发言。她指出,欧盟法律已针对在线用户年龄测试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但法律失灵的状况仍然存在。对此,她重点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即对用户在线行为、或者用户照片或视频进行分析。但法国政府认为此种解决方案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保障不足,应当由可信任的第三方依据明确规范予以认证并实施。目前法国仍在构建在线用户年龄测试的框架,期待未来出台具体法规和实施细则,既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又能解决现实的年龄测试的迫切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研究》副主编冯珏编审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应用管理规范的新进展”为题发言。她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分级、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的定义,并指出智能网联汽车的复杂性以及示范应用申请条件的严格性。她认为,中国各地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地方性法规在规范对象、高速公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无人驾驶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以及车路协同四个监管方向各有亮点与不足。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法学院法律、技术和社会中心席琳•卡斯特•雷娜教授以“加拿大的人工智能法律和治理(C-27
其他
郝俊淇: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 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七场(2023年第7场)
沙滩青年论坛2023年6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七场在京举行。论坛由法学研究所经济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郝俊淇主讲,法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张锦贵主持,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及两所青年科研人员30余人参加论坛。谢增毅在论坛开讲前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优化融资结构、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本次论坛聚焦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法治路径,是两所青年科研人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次重要活动。青年科研人员要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开展高质量研究,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其他
傅攀峰:《仲裁法》修订背景下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现代化 | 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六场(2023年第6场)
沙滩青年论坛2023年5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六场在京举行。论坛由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私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傅攀峰主讲,国际法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小妹主持,两所青年科研人员30余人参加。刘小妹在论坛开讲前表示,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此次修改贯彻落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总结了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改完善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专属立法权规定,将只能制定法律事项中的“仲裁制度”修改为“仲裁基本制度”,为地方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改革与创新留出空间。在此背景下,此次论坛聚焦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现代化,有利于两所青年学者深刻理解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其他
刘志鑫:个人所得税中的宪法问题 | 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五场(2023年第5场)
沙滩青年论坛2023年4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五场在京举行。论坛由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刘志鑫主讲,法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张锦贵主持,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及两所青年科研人员30余人参加了论坛。谢增毅在论坛开讲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快构建中国法学“三大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本次论坛聚焦个人所得税制度,从税法与宪法角度分析年终奖征税问题,是开展法学领域跨学科研究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构建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的有益探索。
其他
冯珏:自动驾驶汽车致损的民事侵权责任 | 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
编者按:日前,中国法学会发布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公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两项成果入选,冯珏教授的论文《自动驾驶汽车致损的民事侵权责任》荣获三等奖。中国法学网公众号特编辑推送该论文全文,以飨读者,欢迎您分享交流。作者
其他
法学所两项成果荣获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
日前,中国法学会发布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公示公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两项成果入选,其中,谢增毅研究员的论文《我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转变》获一等奖,冯珏编审的论文《自动驾驶汽车致损的民事侵权责任》获三等奖。据悉,中国法学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按照中国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的通知》等要求,组织开展了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经2023年4月10日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终评会议评选,产生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建议获奖名单,包括著作论文类55项、研究报告类6项。其中,著作论文类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8项;研究报告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其他
“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研讨会”成功举行
2023年4月19日,“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研讨会”在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成功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主办,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我国人工智能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建设状况调研》课题组、法学所网络与信息法室承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科研处张锦贵处长主持,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周汉华研究员致欢迎辞。周汉华研究员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有序发展需要规范指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在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此时开展研讨具有重要意义。会议的主题发言第一环节由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我国人工智能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建设状况调研》主持人、信息情报研究院编审李延枫主持。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经侦技术处副主任朱彤、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张熠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内容科技部研究员呼娜英、中国移动研究院科技管理与法律事务部副总经理白莉、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欣等,结合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变革和存在的挑战,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发展进行思考和展望。会议的主题发言第二环节由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我国人工智能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建设状况调研》主持人、法学所网络与信息法室副主任周辉主持。京东探索研究院系统与基础模型部负责人兼资深研究员薛超、炼石网络创始人兼CEO白小勇、推想医疗副总裁陈炳澍、网易伏羲AI平台负责人赵增、百度副总裁吴梦漪、华为公司法务部高级律师黄莎莎、腾讯研究院首席数据法律政策专家王融、阿里研究院数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宏宇、360
其他
黄海: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 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三场(2023年第3场)
沙滩青年论坛2023年3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三场在京举行。论坛由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黄海主讲,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主持,两所青年科研人员30余人参加论坛。谢增毅在论坛开讲前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是增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是加强法学“三大体系”建设、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两所学者尤其是法制史学科的重要任务。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研究员主持论坛黄海以“传统观念与当代法治——秦汉法律三题”为题作学术报告。他以血亲复仇、刑事责任年龄、官员财产类犯罪三个主题为切入点,从近年来在社会上引发广泛讨论的热点案件入手,揭示了传统文化、社会舆论与司法裁判的关系,并结合先秦、秦汉等时期的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材料,就中华传统文化对立法和司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对于血亲复仇案件,两汉时期与当今法律均不认可此类复仇行为,而两汉时期与当今部分社会舆论认为,对为父母报仇而实施犯罪的人应该从宽处理,其中体现的民众朴素正义观源自儒家“亲亲”思想。其次,早在秦汉时期律令中便已有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对于“老小”之人给予刑罚优待,这是受儒家“矜老恤幼”思想影响的结果。而汉代法律规定“老小”之人实施严重的人身伤害犯罪仍需追究刑事责任,这与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密切相关,这一立法精神在我国当前《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整中也有所体现。最后,在官员财产类犯罪方面,自西汉中后期的“十金法”开始,传统法律始终对官员贪腐行为从重处罚,并有贪腐达到一定金额即对官吏处以死刑的法律规定。这体现了汉代“重典治吏”的治国思想,同时也是当今时代“从严治吏”举措的重要文化本源。黄海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智慧。只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立足我国实践,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法治道路,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法治基础。黄海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与会人员围绕社会舆论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当代法律中的传承与创新、当代民法与刑法中“矜老恤幼”观念的体现、法律规则与民众朴素正义观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谢增毅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此次论坛是两所青年科研人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希望两所青年科研人员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法学所科研处供稿,中国法学网徐娟摄影。—
其他
何田田:大变局下国际卫生规则的发展 | 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二场(2023年第2场)
沙滩青年论坛2023年3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二场在京举行。论坛由国际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编辑部副研究员何田田主讲,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翟国强主持,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及两所青年科研人员30余人参加。翟国强在论坛开讲前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认识全球发展大势、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的深刻调整与变革,对国际规则的发展演变产生重大影响。在大变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运用国际法推动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国际环境,是法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何田田以“大变局下国际卫生规则的发展”为题作学术报告。她首先介绍了本项研究的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当前,调整国际卫生问题的法律规则正在发生新变化,《国际卫生条例(2005)》面临修正,世界卫生组织“预防、防范和应对大流行公约、协定或其他文书”将进入政府间谈判阶段。这些变化是当前全球卫生治理的重要动向,认识这些变化对于了解世界卫生治理格局发展趋势、深入开展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后,何田田介绍了当前各方在世界卫生组织框架下提出修改《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出发点和关切点,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预防、防范和应对大流行公约、协定或其他文书”草案的内容和制定进程。她表示,国际卫生规则的修改和治理改革应该广泛听取各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充分考虑各国的现实条件,注重规则的公平性和可行性,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我们应正确认识和把握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作用,深入思考当前国际卫生规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积极参与规则制定,推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报告之后,与会人员围绕国际卫生规则的修改动向、国际卫生规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争端解决机制、大变局下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合作共治、公共卫生领域国际关系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谢增毅表示,此次论坛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国际卫生规则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我们深入思考如何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希望两所青年科研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要求,认真履行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的光荣使命与责任,为我国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法治力量。法学所科研处供稿,中国法学网徐娟摄影。—
其他
刘仁文:新法科背景下的网络法集成——简评《网络法:原理、案例与规则(第三版)》
《网络犯罪的司法面孔》前言莫纪宏、刘仁文、吕艳滨研究员受邀点评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新闻张志钢、刘仁文:2020年刑法学研究主要议题回顾析案
其他
朱学磊:构建中国特色的合宪性咨询制度 | 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一场(2023年第1场)举行
沙滩青年论坛2023年2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沙滩青年论坛“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2023年首场活动在京举行。论坛由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朱学磊主讲,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翟国强主持,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及两所青年科研人员近40人参加了论坛。谢增毅在论坛开讲前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重要特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在二十大后的中心任务。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命题,深刻揭示了法治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促进和保障作用。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跟学术研究前沿趋势,2023年度沙滩青年论坛推出“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系列讲座,邀请两所青年科研人员从不同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解读与探讨。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翟国强研究员主持论坛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研究员发言朱学磊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合宪性咨询制度”为题作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本项研究的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高度重视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建立起对象和过程全覆盖的合宪性审查制度,强化了宪法的规范效力,推动宪法成为名副其实的治国安邦总章程。随着合宪性审查实践的深入开展,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需要健全并予以理论阐释,如何理解并建构合宪性咨询制度便是其中之一。在我国,合宪性咨询是指其他国家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就宪法问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咨询请求,由其研究处理并作出答复的行为。合宪性咨询是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的重要机制,但与合宪性审查制度在演进逻辑、定位和内容上存在差异。考察合宪性咨询制度的域外实践可知,该制度既有积极功能也存在不足。从我国宪法实施的实践状况来看,我国存在广泛的合宪性咨询需求,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合宪性咨询提供正当性基础,合宪性审查的全过程审查模式有助于合宪性咨询的功能发挥,全国人大主导的宪法实施体制有助于咨询意见的贯彻落实。因此,合宪性咨询制度在我国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合宪性咨询制度的实施程序方面,可以先由咨询主体以书面形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咨询请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建立相应的内部研究处理程序,并由常委会最终作出正式答复。演讲最后,朱学磊提出,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相关规范,推动合宪性咨询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保证宪法的全面实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宪法根基。朱学磊作学术报告与会人员围绕合宪性咨询的对象及依据、咨询意见的效力、合宪性咨询制度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意义、合宪性咨询制度在国际法领域的应用、合宪性咨询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论坛现场翟国强表示,法学研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开展学术研究。研究中国合宪性咨询的制度设计要与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和原则结合起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才能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助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谢增毅最后谈道,此次论坛选题新颖、气氛活跃,与会人员从各自研究领域开展研讨,体现了学科交叉对于法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希望两所青年科研人员做好个人科研规划,积极参与科研活动,高度重视成果产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
其他
莫纪宏、刘仁文、吕艳滨研究员点评2022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新闻
2022专家点评人民法院十大新闻2023年1月4日,人民法院报编辑部评选出的2022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新闻发布。获评的十大新闻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最高法党组工作汇报、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格局基本建成、全国法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收官、人民法庭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启动试点、中国和东盟国家司法合作进一步深化、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法院成渝金融法院揭牌、智慧法院建设赋能审执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国法院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法官首次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法官、我国建成全球唯一覆盖各层级法院环资审判体系。人民法院报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刘仁文、吕艳滨对十大新闻进行点评。全国法院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闻速览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主持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同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干部大会。11月2日,全国法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举行。1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研讨。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暨人民法院大讲堂培训。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各地法院迅速召开会议,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部署,通过集中宣讲辅导、专题培训班、人民法院大讲堂、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研讨等形式,组织干警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全员轮训、入脑入心。专家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其他
李西霞:国际劳工标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 2022年度创新论坛
2022年10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创新论坛”第四讲在法学研究所举行。国际法研究所李西霞副研究员以“国际劳工标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为题作了演讲,两所科研人员约30人参加交流讨论。论坛由国际人权法研究室主任戴瑞君研究员主持。她对参加论坛的各位学者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此次论坛选题的重要性。演讲中,李西霞副研究员首先介绍国际劳工标准的三个基本问题。其一,国际劳工标准的现实相关性。她指出,无论是国际机制、区域机制抑或是我国完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正式申请加入CPTPP、新近批准两项强迫劳工公约,均关涉国际劳工标准。其二,国际劳工标准与人权的主要联系与区别。她指出,二者在制定主体、生效程序、监督程序等方面有明显不同,而劳工公约与人权公约的相关条款为解决不同条约制度之间的冲突提供了依据。其三,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劳动法的关系。她指出,国际劳工标准是国际劳动法的主要渊源。同时,国际劳动法应被视为与国内劳动法相对独立的法律分支。其次,李西霞副研究员着重分析了基本劳工标准的确立及其意义。其一,基本劳工标准是在国际劳工标准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的。199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关于工作中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确立了四项基本劳工标准。2022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关于增加第五项基本劳工标准(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决定。由此,基本劳工标准增加为五类,基本劳工公约数量增加为10项。其二,确立基本劳工标准的重要意义:一是使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重点从诸多国际劳工公约转向聚焦基本劳工公约,以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层面社会政策制定;二是将国际劳工组织资源放在新的重点上;三是基本劳工标准的实施得到极大加强,不仅所有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有义务尊重、促进和实现基本劳工标准,而且其他国际机制或国际框架也将其纳入,劳动治理已延伸到全球不同层面。最后,李西霞副研究员简要介绍了自贸协定劳工标准的一个最新发展动向,即《美墨加协定》率先在“汽车原产地规则”中引入“劳动价值含量”条款,标志着其关注点从全球产业链转向区域产业链、本地生产、本地就业和工资增长。该协定通过原产地规则加强劳工标准的实施,是一项突破性发展,表明劳工标准问题已与自贸协定的其他议题建立起联系。演讲之后,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评议和讨论。国际经济法研究室主任刘敬东研究员指出,本次讲座的主题非常重要,关涉我国如何对接CPTPP劳工标准,也关涉我国实施两个强迫劳工公约。此外,他认为WTO对于劳工议题态度有所转变。如何解决劳工标准背后的中西方理念差异、法理差异,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国际公法研究室主任蒋小红研究员以欧盟《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草案》为例,说明当前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她指出该指令草案的三个特征:从“软法”到“硬法”的转变;纳入私人实施机制;通过单边立法规范域外供应链,增强劳工标准的可执行力。她认为这种单边立法模式值得关注和研究。国际人权法研究室孙世彦研究员指出对国际劳工标准的研究应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实践层面,我国对国际劳工标准应持开放态度。二是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更应从法律和制度方面加强对国际劳工标准的研究。三是人权公约与劳工公约存在紧密的关联,但两者之间是部分重合关系抑或是其他关系,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国际人权法研究室钟瑞华副研究员充分肯定了演讲的学术视野。她指出,此次演讲由点及面、从理论到实践,对国际劳工标准的发展动向作了全面介绍,并对我国如何应对提出富有价值的思考,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法学研究所王天玉副研究员就国内劳动法如何与国际劳动法有效衔接、国际劳工标准如何在国内适用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国内法与国际法主要存在两点差异:一是概念使用的差异;二是对劳动法义务属性的理解差异。他提出,要加强对话,促进国内劳动法和国际劳动法的衔接。戴瑞君研究员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对主讲人、与谈人和各位与会人员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本次论坛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圆满成功。国际法研究所国际人权法研究室供稿—
其他
刘仁文、刘哲:非律师辩护人,权利如何保障?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29条规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准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文书应当附卷,辩护律师可以依法查阅、摘抄、复制。这里边也没有提到非律师的辩护人。
其他
谢海定、冯珏:“法学研究方法系列”第三场 | 沙滩青年论坛
沙滩青年论坛2022年10月10日,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沙滩青年论坛之“法学研究方法系列”第三场(2022年第12场)在线上举行。论坛由法学研究所《法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副主编谢海定编审和《法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冯珏编审主讲,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研究员主持,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翟国强研究员及两所青年科研人员、部分研究生等近五十人参加了论坛。谢增毅副所长在主持论坛时指出,《法学研究》长期以来坚守办刊宗旨,致力于引领学术潮流、促进学科发展、培养法学人才,为法学研究所赢得巨大荣誉,也得到法学界的普遍好评。本次论坛邀请谢海定、冯珏两位副主编进行演讲,希望能够为编辑和作者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为两所青年科研人员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提供有益的经验与指导。法学所副所长谢增毅研究员冯珏编审以“什么是理论研究”为题发表演讲,并从“理论”与“研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她指出,一般认为,理论是围绕同一认识对象而形成的多个概念所构成的体系;理论致力于阐明认识对象某一方面的性质甚至是本质,具有抽象性、一般性、整体性和深刻性。作为人对于对象的体系化认识,理论具有主观性,需要被检验。检验理论可以从论域的确定性、概念之间的逻辑性、命题之间的无矛盾性、论证的完备性等方面展开。对法学理论的检验也可以借助社会学方法甚至是社会实验来进行。由于通常不具备实验条件,法学理论的检验主要依靠同行评议,这也是学术共同体中除提出理论者外其他学者的责任。她认为,研究是通过比较、判断、联想、反思、推测等思维活动,不断加深对于对象的认识,使之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部分到整体、从浅显到深刻的过程。研究也是一个围绕问题展开的解惑过程,其目的是解决问题或阶段性地解决问题。理论研究者应当擅于提出理论问题,擅于从我国法治实践中抽象出理论问题并努力回答之。冯珏编审《法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谢海定编审以“面向发表的写作”为题展开演讲。首先,他强调了遵守学术规范的重要性,指出了解并重视学术规范有利于研究成果被接纳、认可与传播。出版社、学术期刊编辑是学术规范的具体实施者,对于作者而言,比较初稿与发表的终稿间的不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学术规范,提升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和发表机会。其次,谢海定编审指出,写作与发表间存在个人化与社会化的差异,并提出“面向发表的写作”这一概念。“面向发表的写作”要求作者搜集并了解完整全面的研究基础材料,保持真诚、客观的学术态度,具备清晰的论证逻辑和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后,他还从期刊编辑的角度对学术论文标题的厘定、摘要的基本要素及语言表达规范等提出具体建议。谢海定编审《法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副主编演讲之后,与会人员围绕理论检验的方法及标准、实践问题中的理论选题提炼、论文发表的修改审核流程、论文写作的结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论坛最后,翟国强副所长指出,此次论坛的举办有助于提高两所青年科研人员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要深刻领会学术研究的评判标准,找到合适的选题和研究方法,及时将思想火花转化为学术成果,在写作与发表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希望两所青年科研人员坚持学术标准,不断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推动法学研究事业繁荣发展。国际法所副所长翟国强研究员部分线上与会科研人员“沙滩青年论坛”自今年3月设立以来,已举办了12场论坛。论坛精心策划议题,围绕“青年科研启动项目成果汇报”、“法学理论前沿”、“法典化研究”、“法学研究方法”等系列专题展开研讨,主题前沿、形式活泼、讨论深入,得到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达到了交流观点、启迪思想、促进科研的目的。—
其他
姚佳、许琳:“法学研究方法系列”第二场 | 沙滩青年论坛
沙滩青年论坛2022年9月13日,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沙滩青年论坛之“法学研究方法系列”第二场(2022年第11场)在法学研究所举行。论坛由法学研究所《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主任姚佳编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政治与法律出版中心编辑许琳副编审主讲,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研究员主持,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翟国强研究员及两所青年科研人员二十余人参加了论坛。谢增毅副所长在主持论坛时指出,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高质量法学成果的重要前提,学术论文和专著是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高质量的论文和专著是构建法学三大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个人学术影响的重要标志,掌握学术论文和专著的创作方法十分必要。沙滩青年论坛之“法学研究方法系列”首场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次论坛旨在从期刊和出版社编辑的角度,为两所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撰写论文、出版专著方面的经验与指导,推动高质量的法学理论成果不断产出。
2022年9月20日
其他
2022年度创新论坛 | 王雪梅:少年司法的管辖权
2022年9月13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2022年“创新论坛”第二讲在法学研究所举行。法学研究所《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王雪梅编审以“少年司法的管辖权”为题作了演讲,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科研人员约30人参加交流讨论。论坛由刑法研究室主任刘仁文研究员主持。刘仁文研究员对前来参加论坛的各位学者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主讲人和选题背景。他表示,少年司法是王雪梅编审的一个学术标签,这个问题也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需要不同学科的学者一起讨论交流。本次论坛围绕未成年人保护中很重要的管辖问题,邀请王雪梅编审分享她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演讲中,王雪梅编审指出,少年司法管辖权的明确直接关系到罪错少年分级干预的具体实施,十分重要。目前各国的少年司法制度可主要分为四种模式:社会化的少年法庭(福利模式)、修正的刑事法院模式(刑事司法模式)、平衡模式(强调社区保护、少年能力发展,类似于恢复性司法)以及混合模式(康复模式和惩罚模式的相加)。从域外实践经验来看,少年司法的管辖需要探索与儿童福利制度和普通刑事司法制度的边界,区分少年身份犯、违法少年和犯罪少年三种情况并给予不同的矫治措施。在此基础上,王雪梅对我国少年司法管辖制度的构建提出自己的观点。她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需要改造刑事司法模式,建立一个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应当选择何种少年司法模式?王雪梅认为“平衡模式”是较优的选择,即采取问责制的方式对待少年责任问题,以个别化处遇为原则,将不良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纳入少年司法管辖,并对其中特别严重的犯罪再进行细分。比如,对少女怀孕抛弃婴儿的案件给予轻缓的处理,而对于毫无悔改之意的特别严重犯罪则采取少年司法之例外处理。最后,她总结认为,目前我国少年刑事司法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犯罪记录封存等,但仍没有跳出刑事司法的范围,将预防犯罪纳入其中。所以建立单独的少年司法制度十分必要,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并能更好地帮助其回归社会。演讲之后,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评议和讨论。刘仁文研究员指出,《刑法修正案(十一)》降低了刑事责任年龄,但低龄未成年人的刑事追责要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为指导司法实务部门办案,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在牵头起草这方面的司法解释,有关核准标准等问题如何达成共识,还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张绍彦研究员认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为了应对未成年人带来的社会风险,但这可能带来另一种风险,导致法律的触角伸的过远过深,对未成年人过于严厉,对此在实务上应作合理平衡。焦旭鹏副研究员认为,少年司法制度的方向有两个,改良模式和独立模式。如果采用独立模式,应回答为什么改良模式不可行以及在独立的少年法院中是否应扩大管辖对象。此外,“例外处理”可能存在理论困境,即这种例外处理的法理基础与少年司法整体架构的法理基础如何协调,以及独立的少年司法架构与我国刑法现有的制度框架如何协调。张志钢副研究员指出,研究少年司法必须要转变现有的成年人刑法的研究视角,才能妥善解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教育问题,仅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还远远不够。李强副研究员指出,从美国司法实践来看,在少年刑事司法中,法院是贯穿始终的核心角色,美国法对少年身份犯和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犯罪人的特殊界定和管辖制度也较为明确。我国应进一步明确少年法庭的定位,强化少年法庭的角色,合理扩大其管辖范围。贾元助理研究员指出,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采取分级预防的理念,但我国目前对于犯罪少年,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备的措施和专门机构。过去的保安处分中就有针对所谓的少年犯,在刑罚执行完毕后,对于经过评估有再犯之虞的未成年人可以转入感化教育所继续矫治的规定。对于一些主观恶性很大的未成年人,是否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方式以防止其作为成年人实施更严重的犯罪,这也是一种反向保护。在自由讨论环节,徐卉研究员指出,少年司法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和治理才能发挥实效,《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强调了家庭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其承担的责任要求也越来越高。董坤研究员指出,有些地区少年司法的案件并不多,就对未成年人案件采取集中管辖,而办案量往往决定着法官和检察官的员额数量,这就可能涉及构建独立少年司法制度和员额制改革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最后,刘仁文研究员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对主讲人、与谈人和各位与会人员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讲座在愉快的气氛中落下帷幕。(贾元供稿,徐娟摄影)—
其他
谢增毅:完善劳动法律体系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仪式及座谈会举行谢增毅: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自由及其限制谢增毅:二孩政策与社会法及其制度的完善谢增毅:民法典引入雇佣合同的必要性及其规则建构书林
其他
2022年度创新论坛 | 高旭晨: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重要节点与进程
2022年8月3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2022年“创新论坛”第一讲在法学研究所举行。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高旭晨以“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重要节点与进程”为题作了演讲,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陈国平及两所科研人员共30余人进行了交流讨论。论坛由法制史研究室主任张生研究员主持。张生对前来参加坛的各位学者表示了欢迎和感谢。他表示,中国古代法制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大历史、长时段的研究视角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本次论坛即围绕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重要节点,邀请高旭晨作为主讲人分享他的最新研究成果。高旭晨在演讲中首先介绍了以“节点”方式对中国古代法律史进行研究的缘由和意义。他指出,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各个时段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正是在一些关键时期,出现了关键人物,经历了关键事件,才最终形成了决定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性质的总体趋势。由此出发,他将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划分为七个关键性节点及相应的历史时期:其一,皋陶作士;其二,周公制礼;其三,李悝作《法经》;其四,秦王朝的建立;其五,汉代的春秋决狱;其六,《唐律疏议》的问世;其七,清廷发布改革法制诏书。在依次简要介绍之后,他重点对头尾两个节点进行了阐述。关于前者,他指出,皋陶是有史记载最早的掌管法律的官员,“皋陶作士”是中国古代法律之开端,他也由此被视为中国古代法律的创始人。随着历史发展,皋陶逐渐成为中国法律文化的一种符号化形象,其不仅反映了古代民众对法律的认识,更为历代学者探讨法律问题提供了素材。关于后者,他提出,相较于晚清法制变革的执行者沈家本等人,张之洞才是本次变革的发起者、指导者和监督者。作为后期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对于法制变革,曾给予纲领性、规划性和具体性三个层次的指引,其中,著名的《江楚会奏三折》堪称晚清变法的总章程,故今人在研究晚清变法时,应对张之洞的思想主张予以更多关注。最后,他总结认为,以法律之进化发展为标准,对中国法律发展史进行学术上的分期,既可以明了法律在中国历史上之作用,也可以使法律发展的历史意义更为鲜明。陈国平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将演讲主题中的历史节点与进程概括为“点”与“线”的关系,并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就历史研究而言,西方学者更倾向于从“线”的角度进行,但这容易将历史简单化,甚至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只有把点和线结合起来研究,才能看到历史的真实,得出更加可靠的认识;就学科建设而言,不论是法律史学中的各个朝代或时期,还是部门法学中不同国别和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点与线的关系,只有把点与线相结合,才能推动法学学科的健康发展。陈国平最后指出,高旭晨在退休这一人生重要节点上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值得庆贺,希望他的新作能够发光发亮,并与本次论坛一起,成为他生活和学术的新起点,迎来人生美好的新阶段。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评议和讨论。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孙家红副研究员高度肯定了演讲的学术视野和格局。他认为,在法律史研究日趋碎片化的今天,从古代法律自身脉络出发进行贯通性思考的尝试十分必要。法制史研究室高汉成研究员指出,法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已经表明,对近代法制变革的研究,离不开对历史传统的认识和理解。本次演讲体现了高旭晨副研究员“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学术意图,值得肯定。—
其他
朱广新、柳华文:“法学研究方法系列”第一场 | 沙滩青年论坛
沙滩青年论坛2022年8月30日,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沙滩青年论坛之“法学研究方法系列”第一场(2022年总第10场)在法学研究所举行。论坛由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国际法研究》执行主编柳华文研究员,法学研究所民法室副主任、《民法商法论丛》副主编朱广新研究员主讲,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研究员主持,两所青年科研人员三十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开讲前,谢增毅副所长指出,沙滩青年论坛系列讲座今年已举办9场,反响良好。本次推出新系列“法学研究方法”,旨在帮助青年科研人员更好把握法学研究方法,尤其是学术论文和对策报告写作方法,推动高质量法学成果产出。本次论坛邀请柳华文研究员和朱广新研究员进行演讲,希望从期刊编辑的角度,给两所青年学者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如何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提供经验和启迪。PART
2022年9月2日
其他
刘仁文评明天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肖建华案:严厉打击金融犯罪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网络犯罪的司法面孔》前言莫纪宏、刘仁文、吕艳滨研究员受邀点评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新闻张志钢、刘仁文:2020年刑法学研究主要议题回顾析案
其他
第十九届中日比较法研讨会成果在早稻田大学《比较法学》刊发
2022年6月,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研究所主办的《比较法学》第56卷第1号刊发了第十九届中日比较法研讨会的研讨成果,分别为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刘仁文研究员撰写的《大数据刑法保护的边界——以强行爬取公开数据为视角》、杨延超研究员撰写的《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权利变革》、王天玉副研究员撰写的《平台与劳动——数字时代的劳动变革与法律回应》和金善明副研究员撰写的《中国平台经济反垄断监管的挑战及其应对》。第十九届中日比较法研讨会于2021年9月17日举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在线上共同举办(点击文后“阅读原文”了解会议详情)。会上,中日双方专家学者围绕“新技术与法”展开了深入交流。—
其他
“2022·北京人权论坛”第四分论坛“多边主义与全球人权治理”在京举行
2022年7月26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2·北京人权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主题为“公平公正合理包容:携手推动人权事业发展”。论坛期间平行举行了五个分论坛。其中,第四分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承办,主题为“多边主义与全球人权治理”。中国人权研究会秘书长唐献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陈国平,
2022年7月30日
其他
沙滩青年论坛 | 林潇潇、张志钢:生态环境的法治保障
2022年3月8日,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举办沙滩青年论坛,聚焦生态环境的法治保障。论坛邀请法学所刑法研究室副研究员张志钢、生态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林潇潇分别就“环境污染的刑事治理问题”、“法院应如何救济环境公共利益”做了主题发言。法学所国际法所联合党委书记陈国平出席论坛并讲话。论坛由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研究员主持,两所30余名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开讲前,陈国平书记指出,两所党委高度重视青年科研工作,沙滩青年论坛对于推进青年科研工作、加强青年学术交流、发现青年科研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论坛创新内容和形式,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在演讲环节,林潇潇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梳理,指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目前存在社会组织积极性不足、诉讼发起量少、适用法律混乱等现实问题。他介绍了美国环境治理诉讼的公益衡量逻辑,指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宜将关注重点转移到生态环境损害危险上,建议立法机关对“公共利益”这一概念加以明确,适时制定专门的环境损害补救立法。张志钢介绍了我国环境污染犯罪的立法演进过程及司法实践情况。他认为,我国环境污染犯罪的责任归属模式已经由事故类责任归属模式转变为行为犯或(抽象)危险犯责任归属模式,并指出目前我国“环境刑法”在正当性、行政从属性、结构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国际视角对“气候刑法”这一构想提出了见解。演讲后,参加论坛的青年科研人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讨论。刑法研究室副研究员焦旭鹏就生态环境损害认定的困境,生态法研究室研究员刘洪岩就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关系,生态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张忠利就“气候刑法”的可行性,法治战略研究部助理研究员贾茵就环境保护的风险治理,诉讼法研究室研究员董坤就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作用等进行了发言和讨论,林潇潇与张志钢对以上问题做了回应。论坛最后,谢增毅副所长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论坛选题新颖,研讨深入,体现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取得了预期效果。—
2022年7月17日
其他
毕业寄语 | 莫纪宏:同学们,你们真的毕业了!
编者按2022年7月5日,2022年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在法学所举行。中国社科大法学院院长、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莫纪宏研究员以“同学们,你们真的毕业了”为题致辞,分享自己的求学故事,送上真诚的毕业祝福,期待同学们勇敢奔向人生又一段精彩旅程。GRADUATION院长致辞真的毕业了同学们,你们各位线下线上出席今天毕业典礼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毕业班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作为法学院院长,我从内心真诚地祝福你们,同学们,你们真的毕业了!就在今天,公元2022年7月5日下午,此时此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所三楼会议室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2022年毕业典礼上,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全体老师庄严而自豪地宣布:同学们,你们毕业了,真的毕业了。作为法学院院长和法学院的一名老师,我真的很羡慕你们。虽然我曾经参加过很多欢送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可在我的记忆中,我从小学毕业到博士毕业,似乎从未参加过为自己庆祝毕业的典礼,好像我就是一个永远也无法从学校毕业的学不出头的“老童生”。记得农历1971年正月十五那天,我的表兄到我家拜年,给我炫耀了他在学校制作的肥皂手表,那个羡慕啊。不用说,第二天就跟着表兄去生产大队办的小学报了到,成为一名光荣的一年级学生。不过高兴的劲也没过几天。有一天从学校回家吃午饭,中午稍微躺下睡一会儿,迷迷糊糊地感觉自己被表兄欺骗了,上学真的没意思,再也不能吃了饭随便玩耍了,心想这辈子完了,每天就离不开背书做作业了,因为一念之差而堕入漫漫人生求学之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那时的感觉,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还没有踏上人生旅程,就想“躺平”了。看来,“躺平”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这是一个关于我的真实的故事。别人记得的都是令人难忘的毕业时刻,在我的潜意识深处留下的只是上学的烦恼。后来小学毕业了,怎么毕的业反正是忘了,倒是记得又到防震棚里上初中了。初中辛苦两年怎么毕的业也忘了,只记得又在重点中学上了高中;高中毕业没有,我现在也没有弄清楚。因为我们那时高中两年制,高二考上了大学就毕业,考不上就继续上。反正我上了四年高中,毕业没有也是一本糊涂账,因为大家只关心自己被录取没有。考上大学的欢天喜地,可能是应母校之邀出席了令人激动的毕业典礼,考不上大学的就只能躲在家里干农活了。毕业都是别人的事,留给自己的,就是等着上学。好不容易拿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到了京城,原来的那些同窗们都陆陆续续远走他乡上大学了,剩下几个顽固分子继续上补习班。听说最能战斗的好像念了10来年高中,这样的同学怎么毕业的,只有天知道。进了大学,好不容易熬了四年,准备参加毕业典礼,可当年的班干部人缘不佳,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搞个同学之间的什么告别式的毕业仪式,只是平时几个要好的同学相互之间帮着拿拿行李,算不上十八里相送,差不多800米相送。等到从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正好赶上那年的风波,同学们之间是怎么告别的也忘了,反正大家都是作鸟兽散了。博士毕业因为念的是在职,所以,博士班里有几个同学也搞不清楚,等到30年后偶尔同学聚会相互寒暄时才发现,原来还是30年前的同窗。当然,好多都做了大官,发了大财。我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同学就不敢冒然相认了。总之,一句话,我这辈子就没有觉得自己从学校真正毕业过,没有任何毕业的仪式感残留在记忆深处。您说,该谁谁不要揶揄两句开开心。所以,同学们,我说,真的羡慕你们,你们真的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毕业了。今天,我以法学院院长的身份庄严和正式地宣布,同学们,你们真的毕业了。欢呼吧!如果你感到高兴,请你拍拍手;如果你激动不已,就准备和其他同学一起高唱《毕业歌》吧。说完了毕业的事,就是有点不舍上学的事。同学们,在你们离开校园之后,请有空常回来看看。找点回忆,拉点家常。这里有你熟悉的老师,还有那些没有毕业、等着毕业、害怕毕业的同学。毕业是人生一件大事,它意味着您又要匆匆忙忙地奔向人生又一段旅程。不管你在毕业前受过了多少委屈,请记住,您的下一次毕业典礼将会更加精彩。谢谢各位今天毕业的同学,祝福你们每一个人都有人生美好的未来!毕业典礼纪念视频—
其他
沙滩青年论坛 | 焦旭鹏、董坤:“法典化研究系列”第三场
2022年6月27日,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沙滩青年论坛之“法典化研究系列”第三场(2022年第9场)在线上举行。论坛由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焦旭鹏副研究员、诉讼法研究室董坤研究员主讲,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研究员主持,两所青年科研人员二十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开讲前,谢增毅副所长指出,刑事法是法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我国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问题有其独特性,具有专题研讨的价值。本次论坛聚焦“刑事法的法典化”专题,邀请焦旭鹏、董坤两位主讲人分别就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研究进行分享。焦旭鹏副研究员以“法典化、解法典化与刑法立法科学化”为题目展开演讲。他介绍了我国刑法从革命刑法、建设刑法到风险刑法的发展历程,并对一元立法与多元立法两种刑法立法模式进行分析。他认为,多元立法,即采取刑法典、特别刑法、附属刑法并存的模式,更有利于维护刑法典的稳定性、权威性与内外体系协调,特别刑法和附属刑法也能兼顾刑法立法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在我国未来刑法典编纂中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可对刑法总则性质的条文、分则中自然犯相关条文、法条用语不科学等问题进行全面修订,并可在具典型意义的实质性附属刑法立法上有所突破。当然,特别刑法和附属刑法的立法方式还存在争议,需要积极稳妥推进。董坤研究员以“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问题与路径”为题发表演讲。他介绍了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背景及现有规范情况,指出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已经具备了法典的基本框架,总体内容比较全面科学,但仍存在规范性、完备性、协调性不足的问题。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进程中,应当注重日常用语和法律用语的有效结合,将实践中运行良好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吸收到法律条文当中,妥善协调刑诉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兼顾法典的统一性。演讲之后,与会人员进行了点评和讨论。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副研究员张志钢认为,我国刑法在法典化进程中处于“再法典化”的阶段,应处理好刑法典和其他单行立法的关系,进一步推动制度完善和创新,实现刑法结构的立法科学化,完善刑事处罚体系,不断推进罪刑相适应。法学研究所诉讼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刘晨琦指出,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刑事司法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讨论中,谢增毅就刑法采用多元立法模式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进行提问,张志钢就国外应对立法膨胀问题的现状及经验进行补充说明,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刘灿华认为附属刑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仍有待探讨。两位主讲人分别对点评和提问进行了回应。论坛最后,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研究员表示,不同部门法领域的法典化路径和立法重点存在差异,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领域已存在具有法典性质的基本法,因此其“再法典化”也面临和其他部门法法典化不同的立法重点。法典化的目标也并非编纂一部囊括所有相关规范的法典,而应处理好法典与其他单行法之间的关系,兼顾法典的稳定性与规范的灵活性。本次论坛有助于加强不同领域青年学者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希望两所青年科研人员继续加强法典化问题研究,推动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2022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