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什么说不要简单拿日本经济类比中国经济
(图片摄于河北唐山月坨岛)1945年9月2日,在二战中疯狂“赌国运”然后输得一败涂地的日本,最终不得不在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签下了投降书。这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运”发生的第二次根本性变化。如果说“明治维新”让日本成功“脱亚入欧”,成为亚洲第一个列强,那么,二战战败,则让日本丧失了完整的国家主权,事实上成为一个美国军事占领下的“非完整主权国家”。这种局面到今天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1985年日本被迫签署让日元对美元大幅单边升值的《广场协议》,还是日本后来被迫放弃半导体等关键产业,都跟日本不是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有关。当日本经济在战后再次崛起,即将挑战美国全球经济霸主地位时,美国可以“不讲道理”,迫使日本接受明显损害日本国家利益的不平等条约。在《广场协议》签署后,在日元明确会大幅单边升值的情况下,国际“热钱”滚滚涌入日本,制造了日本历史上疯狂的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最终破裂,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陷入到了“失落的二十年”,甚至是“失落的三十年”。过去一两年,在中国国内出现了一种拿日本经济类比中国经济的错误倾向。一种观点认为,中日都出现了所谓的“资产负债表缩水”,并危言耸听地表示,中国经济有可能步日本后尘。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挑战甚至比日本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时还要严重。说实话,这两种观点都属于“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没有看到中日两国、中国两国经济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的不同,简单拿日本经济类比中国经济,属于“一叶障目”之举。当然,国内还有一些人热衷于给“日本经济翻案”,鼓噪说什么,“日本从来没有失去的三十年”。这种观点就更加荒唐、可笑了。连日本人自己都承认的概念,连国际社会早就公认的概念,他们都要“解构”、都要反对,这完全是一种无知无畏,甚至是别有用心的做法。他们通过给“日本经济翻案”,无非是想证明,“日本好着呢,中国才有大问题”,这在本质上也是在“唱衰”中国。过去十几年,我去过日本五次,包括有一次坐火车,深入日本本州岛的“东北”地区。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日本经济遭到重创,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但是,如果今天我们去日本,还是会发现,日本街道整洁,民众素质较高,游客如织,日本依然是一个发达国家模样。这可能也是一些人认为“日本没有陷入失落的三十年”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对日本经济、对日本企业、对日本个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经济也从此从中速增长进入低速增长,甚至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陷入萎缩。更隐性但也更严重的一点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几乎再也没有出现新的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过去二三十年,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人工智能,还是航空航天等,日本都“完美”错过了。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传统的消费电子、钢铁、汽车等产业,还不断遭到韩国,然后是中国强有力的挑战。今天,为什么日本看起来仍是一个发达国家的模样?这是因为,战后日本经济再次崛起的速度和规模都是惊人的,这让日本经济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算起,日本经济陷入到了“失落的三十年”,但时至今日,日本人均GDP仍大大高于中国,在某些方面,日本的社会治理仍有中国可以借鉴之处。但是,毫无疑问,过去三十多年,日本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没落,日本也完全没有抓住新兴产业的战略机会,日本国内的基础设施已经明显落后于中国了。在互联网、移动支付、O2O、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日本的发展程度完全跟中国不在一个量级。为什么我们说,不要简单拿日本经济类比中国经济?首先,我们必须强调,中国是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独立自主的国家,而日本不是。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看到,恰恰是因为日本是美国事实上的“军事占领国”,恰恰是因为日本缺乏完整的国家主权,这让它在面对美国的经济打压时,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日本经济的相对没落,跟这一点密切相关。反观中国,几十年来,无论美国怎么炒作“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怎么诱骗中国让人民币升值,中国都可以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会受制于美国。在2018年之后,美国单方面对中国发起非法的贸易战,尽管有一些“软骨头”、有一些毫无远见的人曾鼓噪,“中国应该尽快投降”,但实际上,中国依然“扛下来了”。中国不仅“扛下来了”,中国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在这背后,如果中国像日本那样,没有完整的国家主权,肯定也会像日本一样,在美国面前“一压即垮”。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完整的国家主权,是否拥有战略自主性,非常关键。我们之所以说中国经济不是日本经济,还在于,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市场潜力巨大,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独立工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同样不是日本所能比拟的。以电动汽车为例,过去一二十年,日本也在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日本选择了氢能源这个技术方向,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专利。但是,最让日本政府和车企无可奈何的是,日本国内汽车市场规模有限,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日本氢能源汽车产业。反观中国,在政府的有效前瞻引导下,在有关车企的积极布局下,十几年后,在中国联手特斯拉之后,终于走通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赶超之路。今天,在国内各大汽车展上,我们都能看到德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强国的车企负责人的身影。他们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站台前仔细打量,不得不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巨大进步和强大竞争力折服。中国庞大的国内汽车市场,足够支撑起多家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正是得益于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还可以积累足够的技术优势。特别值得一提是,由于中国国内电动汽车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所有能活下来的中国电动汽车车企,未来一旦出海,在其他国家将会非常有竞争力。当然,这也是欧美开始祭出“保护主义”大旗,限制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重要原因。相比中国,日本人口有限,国内市场规模有限,日本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终归也是有限的。没有中国和美国这种量级的大市场支撑,日本的企业发展之路将会越来越困难。等到日本传统优势产业,从钢铁到汽车,再到消费电子,完全被中国等国家替代后,等到日本在新兴产业方面被中美越来越拉开距离时,日本的经济将不会有未来。如果说,在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三十年后,我们依然能够在日本看到一些“先进”的影子,那么,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再去看日本,由于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截然不同的势头,我们将会越来越看到,日本相对于中国的全面落伍。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人也好,不仅要看当下,更要看未来。当下都是过去十几年、几十年努力的结果。而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将会决定未来十几年、几十年的局面。日本经济今天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它的当下有多么糟糕,日本经济今天最大的问题是它看起来不错的当下不过是三十年如一日“吃老本”的结果,而它今天已经没有能力投资未来、创造未来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跟日本在局部和微观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中国经济和日本经济在全局和宏观上又有根本性不同。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依然是,如何在美国的遏制和打压之下,继续抢占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永不过时。而今天的中国,以诸如“自然指数”(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