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华看社会

其他

那个明媚如阳光的女子

(春花绽放)说来似有神助,机缘巧合地认识了红珍。介绍我和红珍认识的一枚其实也是头次见面,她绕过半个地球来和我们相会。这个经历让人再次感叹:三观相同就是血缘亲情。红珍是个漂亮又乐观的人。从外表完全看不出她重病在身:爱说爱笑爱唱歌,乐山乐水乐旅游,还喜欢写作和美食。面对人生的磨难,身体的病痛,她的乐观和坚强让我们这样比她老几十岁的人自叹弗如,思忖她从哪里获得的能量。(人面如花)我们曾一起在圆明园行走,看那春天里生机勃发的动物与植物;红珍拿着手机拍个不停,一不留意在山坡上重重摔了一跤,膝盖和挺厚的裤子都摔破了;我担心感染拿75%的酒精为她喷了一下,她疼得嘶嘶吸气,让我们都替她感到疼痛。我们也曾在德式餐厅大吃大喝,老稻先生做东并详细介绍好酒好肉,大家还一起唱歌,唱的是《出塞曲》,十分开怀快意。深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完全不似初相识的新知,却好像一直熟悉的老友。分别时已经入夜,各自依依不舍,相拥而别,不知何时何地才能再聚。(红珍的手机还亮着)稍后看到她不多的文字,豁达通透,情感充沛,简洁明快,令人喜爱。红珍,好姑娘,你的朋友们都会为你祈祷,为你祝福,和你一起面对苦难,面对生命。盼你继续如朝霞般灿烂,如孩童般快乐。2023年8月10日于清华园(注意那一朵五瓣丁香,据说能带来好运)
2023年8月10日
其他

今天是母亲节

在这个原本无感的节日中,心中所念最甚的是那位母亲:不知你究竟姓甚名谁?不知你来自什么地方?不知你如何度日如年?不知你心中所思所念……
2022年5月8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西安,西安,可否长安?

学术为镜,公共为本;以微薄之力推动社会进步。
2022年1月7日
其他

精神病院是个什么去处?

学术为镜,公共为本;以微薄之力推动社会进步。
2021年12月24日
其他

今日立冬

秋天已尽风雪交加
2021年11月7日
其他

微感

学术为镜,公共为本;以微薄之力推动社会进步。
2021年10月1日
其他

教师节随想

(北师大庆祝第一个教师节,赵总理莅临,左边是时任校长王梓坤先生)
2021年9月10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数字化生存

学术为镜,公共为本;以微薄之力推动社会进步。
2021年7月25日
其他

究竟是有钱还是没钱?

751150(上表中“培养资助专项基金”是指研究生申请并获得助教、助研、助管岗位方能得到的资助,若不申请或者申请未获准则没有该项收入)
2021年7月16日
其他

再见,清华学堂

学术为镜,公共为本;以微薄之力推动社会进步。
2021年6月12日
其他

“躺平”,必将在中国社会转型史中留下一笔

学术为镜,公共为本;以微薄之力推动社会进步。
2021年5月30日
其他

《支配与抵抗艺术》中译本序

power)在任何社会中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更遑论作为底层的农民大众。继农民的日常反抗形式——“弱者的武器”之后,斯科特又推出了“隐藏的文本”(hidden
2021年3月6日
其他

我哥哥

哥哥和二哥我哥哥名叫郭于钧,钧字容易被错认,时常有人叫他郭于钩、郭于钓,碰巧还都和鱼(音)有关。我哥哥上大学后就自己改名郭于军了。我哥哥是我们家长子,是大哥,我还有个二哥;可不知为何我们习惯上就称“哥哥”,“二哥”,而不叫大哥、二哥。我哥哥比我大十五岁,他上大学时我还在上幼儿园。记得每到周六下午,幼儿园的孩子就迫切地等待父母来接回家,当某位小朋友的家长到来时,所有小孩子都会兴奋地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喊到:XXX的爸爸/妈妈来啦!那段时间经常是哥哥来接我,1.81米的个子,骑着一辆二八男车。小朋友们拍手喊到:郭小华的爸爸来啦!我会很不高兴地回应说:才不是呢,他是我哥哥。然后就高高兴兴地坐在自行车大梁上回家了。
2021年2月20日
其他

尘肺农民工口述记录

[12]《尽快建立尘肺病国家救助基金》,来源:人民政协报,2014年8月4日,见http://cppcc.people.com.cn/n/2014/0804/c34948-25393412.html
2020年11月12日
其他

不在程度,而在本质: 阿伦特“平庸的恶”之阅读与思考

汉娜·阿伦特(1906—1975)《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中文全译本终于在2017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汉娜·阿伦特(作为特派记者)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集结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详细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的全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平庸的恶”的概念。围绕着这份报告与“平庸的恶”这一概念及阿伦特本人的争论超越半个世纪之久,过去许多以色列人觉得阿伦特这本书难以接受;在美国和欧洲知识分子圈引发的论战也持续不休,并随着族群矛盾、宗教冲突和世界格局的变迁而冷却、升温到如火如荼,至今仍未消歇。平庸指的是作恶之人?还是恶本身?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平庸之恶大体是指:1、不思考;2、无个性,听命,从众;3、非政治,不参与公共事务。艾希曼被指控15条罪状:反犹太人民罪、反人类罪、战争罪等;艾对每条指控的回答都是:“不承认该项罪名”。而辩方也认为:按照当时纳粹法律体系,他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他被指控的内容并非罪行,而是“国家行为”,即他是奉命行事。阿伦特以“极度好奇的兴奋状态”和一个犹太裔思想家的担当,力图探讨纳粹的罪恶与其罪恶机器上的“小齿轮”如何运作而达到灭绝的结果,并“造成欧洲文明社会道德坍塌的全部真相”。她使用“平庸”(banality)一词表达没有个性、平淡无奇、知识空洞、内心虚无,尤其是“不思考”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平庸”体现了“纳粹罪恶本身的无个性化性质(faceless
2019年12月7日
其他

5.12四川大地震11周年祭

5.12四川大地震11周年。是不是有悼念仪式不重要,是不是有纪念活动不重要,是不是赞颂灾后重建的辉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在“岁月静好”中的人们不可忘却——不可忘却长眠于地下的同胞,不可忘却“我们的娃娃”,不可忘却奔走于灾区的众多志愿者们,不可忘却那无法言表的灾害种种,……5月12日也是母亲节,在感恩祝福母亲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失去了自己宝贝的母亲们和那些失去了母亲的孩子们。人类是大自然的造物,是自然之子。人们也喜欢用母亲比喻生养我们的土地、河流、山脉、森林;因而对自然当存敬畏之心:自然不是用来战胜的,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根本条件,是用来爱护和与之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所有的灾难,无论天灾还是人祸,都不可遗忘!他们死了,死于灾难;忘记他们,就是再度杀死他们,置他们于历史的死寂;掩盖甚至扭曲灾祸的原因,就不仅是杀死他们,也是在杀死我们自身,因为记忆死了,思想死了,良知死了,正义死了,人将不再为人。
2019年5月13日
其他

童心真美

过了花甲之年,渐渐发现身边的朋友,尤其是挚友,多是童心未泯之流。无论同龄、同辈者,还是年长者,甚至不乏长辈,多是心思纯净、性格开朗、言行直率、一脸阳光的人;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大有逆生长之势。
2019年4月23日
其他

10位日本顶尖教授写的中国史,为什么卖疯了?

中国人读中国史,自然是读自己人写的了。可是为什么一套日本人写的中国通史读物在中国翻译出版,竟然卖疯了?这套书叫《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2019年4月13日
其他

“权力通吃”是性伤害泛滥的根源

郭于华:性伤害不宜简单归结为某些领域或圈子的问题。当“权力通吃”的逻辑遍及整个社会,哪个领域也不会更干净。近日各类媒体上有关性骚扰、性侵的信息可谓铺天盖地,对相关事件的讨论和争论也是众说纷纭且扑朔迷离。然而在不同观点的人们相互指责对方选边站队、落井下石、包庇人渣、魔女狩猎、网络审判、X圈真乱、民主扯淡
2018年7月27日
其他

所有女权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权问题

郭于华:大家会觉得女性问题不那么敏感,不是政治问题。但实际上,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所有的不平等关系,其实都是权力关系。国家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区分对男性还是对女性。国家权力是面对所有人的。
2018年7月12日
其他

优等与劣等 都是自证的

大千世界,术业各行,众生万物,各自不同,虽是权利平等,但确有优劣之分。否则人类不会是今天的模样,世界也未必有当下之格局。有关北京建筑大学许传青老师因学生举报而遭学校处分的事件,正在网上热议,对学生、对老师、对学校支持与谴责的意见激烈争论,众说纷纭。其实,事关常识,常理,是非本是一清二楚,不需要争辩不休;只有在混沌“酱缸”里才会为此分辨不明。优等还是劣等,都是自证的,并非以是否举报、是否处分、是否政治正确、是否符合某种主义为标准。对一个人、一个老师或学生而言如此,对一个学院、一个学校而言如此,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上天有德,大道至简,公道自在人心,是非自有公论。
2018年6月3日
其他

个体命运与时代 ——《迷冬:青春的狂欢与炼狱》的社会学解读

知道作家胡发云,是从读他的《如焉@sars.come》开始的,《迷冬》则是多年后的又一沉重之作。评论一部小说,本不是社会学研究者的“本职”,但这部书写文革经历的作品,实在是涵纳了作者的社会关怀与对一种“红色文明”的学理解剖,这也同样是我多年从事口述历史研究的主旨与内在冲动。正如胡发云曾经对《中国新闻周刊》所说的:“当这个社会的历史记录缺席的时候,文学在某种意义上起了代偿的功能。我们应该留下一点时代的印记”。好的文学作品是人们灵魂的讲述,是历史记录和学术分析的叠加,而只是表述方式不同而已。
2018年3月4日
其他

学术研究不是打仗

再如,研究者购买书籍资料,除要开具发票外还要求附上写有具体书名的小票以证明购书确实与研究课题有关,但不知是否“有关”的判断如何做出及由谁来做出,难不成是由负责报账的财务人员来做?
2017年12月17日
其他

波兰尼的《大转型》与中国社会转型现实

与欧洲学者有关卡尔.波兰尼与社会主义的对话Polanyi’s
2016年10月18日
其他

今日我们如何爱国?

近日的南海问题导致爱国主义热潮再度暴涨,“抵制”运动在一些地方出现,但几个基本的老问题依然模糊:国是什么?你爱的是什么?应该如何爱国?首先,提到国家,你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山河大地,故乡本土,父老乡亲,吾族吾民,文化传统,文明源流;当然,也有作为政治学概念的国家:以维持秩序和安全、增进公民福利为主要目标的政治组织和统治(治理)机构。国家机器包括政府、法律、警察、军队和监狱。当我们高呼爱国时,想没想过爱的是哪一个或哪一些?你爱前一类,天经地义;你若爱后一类,我无话可说;因为也可以爱机器。其次,爱是自主的,爱是自愿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也是相互的,因而爱是不能强迫的。强迫之爱不是爱,是强奸。爱是有条件的,无条件的爱只发生在父母对孩子的爱上。我们被告知祖国是母亲,如果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它应该无条件地爱其国民,呵护他们。但现在是它要求我们无条件地爱它,同时却不怎么爱我们。好吧,即使它不爱我们,我们还是应该爱它,但应该怎么爱呢?如何才是真正地爱呢?它生了病,我们要及时发现,对症治疗,这是爱;但如果视而不见,天天喊国家正崛起全球最强大,这是害它。它长了疮,我们须赶快剜除,彻底清理,这是爱;但若是拼命赞颂,称其灿烂若桃花美好如乳酪,这是害它。国是我们的家园故土,不是统治者的江山社稷。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我们有责任让它变得越来越来越好。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人民的,如果谁以爱国的名义害国——抢夺国民的财产,出卖国民的利益、恶化生态环境、毒化人民的精神、损害社会的健康,我们就(只能)和他拼到底。
2016年7月18日
其他

公民权利的政治学|【政治宪法学第81期】

郭于华、孙立平,“中国的机会结构与社会公正”,共识网,2011年11月,http://www.21ccom.net/articles/zgyj/gqmq/2011/1117/48934.html
2016年5月15日
其他

我与新浪微博之……

16:41系统通知【您好,我们接到用户举报,您在微博中发布敏感内容,此部分内容我们已做删除处理,请日后不要再发布敏感内容。我们将对您发布的微博内容审核一周,感谢您对新浪微博的支持与理解。】
2016年4月28日
其他

纪念小粉红

一个年轻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举报构陷公民的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社会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这是毫不利己专门害人的精神。每一个中国五毛、左棍和广大小粉红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2016年4月22日
其他

参与和表达——打破僵局的希望

[美]凯文•凯利,《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陈新武等译,新星出版社,2010年。
2016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