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翠山

其他

怎么让镇巴茶味道更香?

镇巴县属汉中市,藏在大巴山腹地,深山大沟,遗世独立,大山云雾缭绕,云海比比皆是。但目前这里还没高铁,高速也不通达。从城固下高铁再到镇巴,两个小时车程,这是目前从西安到镇巴用时最短的一条路线。但镇巴县境内公路四通八达,路面好,风光好,颇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镇巴茶园都很美,一种让人惊喜的美。我的专业是读陕茶,看过很多茶园,在看到镇巴县青狮村大巴山茶叶公司的茶园之后也觉得很惊喜。这些茶园的规模,长势,管理,一点也不逊色于国内知名茶叶产区。在茫茫大山茂密野性的山林中,有连坡带顶一大片整齐的茶园,足以显示人的力量。镇巴茶园海拔基本在600—1200米之间,这一点不稀奇,陕南茶区基本都在这个范围。中国茶科所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在这次论坛上提出镇巴茶“全域高海拔”的差异化营销主张,也有一定道理。他建议给镇巴汉中仙毫加个前缀修正词,“镇巴1200”,突出镇巴茶的高海拔、生态好的特点。一般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这个道理广为人知。但还有一句话,山不在高,云雾最重要。镇巴茶区居于深山,气候温润,层峦起伏,云雾尤其充沛。个人认为,“云雾”,这是镇巴茶叶品质优良的突出优势。陈椽先生的团队为什么能给镇巴茶定名“秦巴雾毫”,秦巴是地域,“毫”代茶,突出一个“雾”,大概也是这个意思。镇巴也是“一江春水流京津”的水源涵养地。镇巴茶园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茶树长势喜人。提到镇巴茶叶,不能不提当代八十年代蔡茹桂先生研发的“秦巴雾毫”。“秦巴雾毫”是陕西名茶研发的第一支,名冠天下。也可以说,秦巴雾毫是今天“汉中仙毫”的灵魂。“秦巴雾毫”干茶外形扁平,类似龙井,但叶片绿润,毫毛显著。或者说,秦巴雾毫取龙井的形,龙井专门把茶毫在“辉锅”的工艺中打磨掉了,所以表面光洁,而秦巴雾毫有意带了重毫,这是和国字第一号绿茶品牌龙井的联系和差异。和此相应的是,已经广为人知的陕西春茶“金牛早”取法碧螺春的形,春茶季有人也用金牛早填充碧螺春上市的空档。所以,茶叶研发傍名牌也是个不错的思路选择。其实傍的并不是名牌,而是消费者的认知,这点是本质,一定要清楚。但秦巴雾毫取材严苛,这是一个限制,不可能量产。但用发展的眼光看,也是一个竞争区隔。做精做强,这对眼下镇巴茶叶产品创新是值得借鉴的思路。其实,就茶文化历史而言,镇巴茶也值得说道。研究茶文化的人都知道,文献记载,古代巴人最早种植有人工茶园,给周王室纳贡。古代巴人部落居住地就在今天镇巴的楮河流域,观音镇、兴隆镇一带,这也是目前镇巴重要的茶产区。沿途,大巴山茶叶公司的刘良海总经理指着河边一处已经年久失修颜色发黑的老房子说,这就是蔡茹桂先生当年研发“秦巴雾毫”的地方。蔡茹桂先生也是在此处研发出了“秦巴雾毫”。这很难说是不是一种巧合。我的专业是读陕茶,而茶的背后最重要的是人。茶叶本是树叶,是人把它做成了可以入口过心的茶,并悠久流传。所以,读茶不如说是读人,茶魂不如说是人的精神。在镇巴,还有一批默默无闻甘心奉献的人,如镇巴县茶技站吴平昌老师。正是这些人平常而又非凡的工作,我们才敢到处说陕茶零农残品质好喝的放心。但是今天,镇巴茶叶好像没那么香了!这个香我用到此处并不单纯是象征意义。这个香也是实指。这次“兴旺茶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镇巴茶产业高峰论坛,我带着这个问题,带着这个思考,我和知名媒体人李连源老师、研究山场的牛延宁老师等一行在镇巴喝了不少茶,实地体验走访了镇巴茶,聆听了国内专家对镇巴茶的研判。目前,在汉中“汉中仙毫”序列中,镇巴茶是乖乖听话的小兄弟。所以长期被淹没在汉中仙毫的身影中,成为“隐身人”。这一点值得镇巴县政府茶企茶人深刻反思。镇巴茶产业发展和镇巴优越生态的优势形成极大反差,这是当下中国茶产业发展很少的特例。因为在消费者眼里,生态就是茶叶的身价,偏远就是生态的代名词。只有人不知道的茶,没有茶友到不了的茶区。镇巴“遗世独立”,所以在今天茶叶卖不贵不正常。如何让镇巴茶更香?我个人的思考有以下几点。一、做特色产品个性品牌,从传统“汉中仙毫”中跳出来。比如挖掘复制蔡茹桂先生的“秦巴雾毫”。或者,做更高级的“汉中仙毫”。这要靠茶企的努力,而不是靠政府。目前,政府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已经很大了,包括乡村振兴、道路建设、茶园种植管理、农机补贴、公共景观、品牌宣传等等。这些,茶企都有机会享受,但就是不能指望政府给你胆识和思路。屁股决定脑袋,因为两者站位不一样。二、做优做精,不要贪求规模。镇巴县目前植有茶园12万亩,论规模虽然在陕西产茶县不靠前,但这个数字在全国产茶县也不落后。浙江省的几个产茶大县茶园规模也不过18万左右,但人家产值极高。鲁成银研究员针对镇巴的现状在论坛提出“康养”的产业发展主张,我觉得很有高度。以茶为媒,把人引进来,提升茶园附加值,这可能是镇巴茶产业发展的可行思路。三、思路创新,这是根本,是核心竞争力。我和镇巴一些茶企交流,发现很多企业还坚持把茶当传统农产品做,这就是落后的想法。来自安徽农大的张正竹教授在论坛也说到,茶企不能一二三产业都做,要有分工和取舍。四、县域品牌塑造,横向拓展,增加镇巴茶的品牌识别。世界天坑,山水民歌。借着这一主体诉求,可以打造,镇巴茶就是可以喝的民歌。总体而言,镇巴茶产业发展有很好的基础,随着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国策的执行,随着绿色理念,有机产品等理念的深入人心,镇巴茶发展会越来越快。但要真正做强,还需要很多努力,尤其是人的因素和产业发展思路的转变。看云海,不用东奔西跑,最好的云海就在陕西镇巴。喝云雾茶,不用东找西找,最好的云雾茶就在陕西镇巴。谨以此文向蔡茹桂先生致敬,向镇巴茶人致敬!图片摄于镇巴县观音镇、兴隆镇、镇巴丰源茶业观云山庄、大巴山茶业公司。原发新浪头条,有更改。中国只有一个秦岭,只有一个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在中国茶文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更为中国茶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陕西是中国最早的茶产地之一;陕西是最早主导贡茶制度化的地方;陕西出土的文物,弥补了唐代陆羽《茶经》记载的不足;陕西饮茶习俗丰富了中国茶俗的内容;陕西是茶马交易的重要地区,留下了许多宝贵文献;陕西是中国“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的重要枢纽之一。陕西不仅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起始之地,也是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腾飞之地。喝懂陕茶,读懂陕茶,看《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它也是陕茶的的一个名片,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详情。茶眼看陕西,最后,推荐三篇有态度的文章:茶叶芽头要肥壮,这话没毛病!在中国人眼里,茶到底什么位置?漫谈陕茶精神
2018年5月24日
其他

茶叶芽头要肥壮,这话没毛病!

有很多执迷于茶文化研究的同仁最后走了偏路,钻了牛角尖。比如,茶叶芽头这个问题,他非要用高山、平地、野生、老枞去框,肯定框不住吗,所以不免出现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最要紧的是还混淆了众听。芽头要肥壮,这话没毛病。这是通用的道理,是常识。为了讲文化而失去常识这就很可悲了。这种现象其实还有很多,容我后面细细道来。我的专业是读陕茶,或者说站在陕茶的这座山头去看中国茶世界茶。这就是我们对于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鼓励你就点个赞,不行你就给个中肯建议,谢谢!具体看视频吧。背景中出现的《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是本书,书里内容比我脱口秀讲的内容要正经,也更深刻。但今天不推荐书,推荐款和本期主题有关的好茶,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详情~往期精选:在中国人眼里,茶到底什么位置?为冯建萍的好茶点赞!为汗水点赞!绿茶,你真的会泡吗?都说陕茶香高,怎么泡最好?
2018年5月20日
其他

办公室喝茶,一路坎坷!

中国茶最需要攻战的市场在哪?就是办公室。有消费实力和消费影响的职场人群才是中国茶产业的前景和希望。可这个做起来太难!所以大家就把目标人群放在了老人和大学生身上。办公室喝茶为什么难?第一是缺一个足够大的产品,表面看中国茶很多,其实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第二是缺一个办公室场景下喝茶的技术,如果人人都用紫砂壶肯定要遭老板白眼。第三是缺弘扬办公室喝茶的文化支撑,目前的喝茶文化基本是给“有闲人”服务的,而办公室喜欢节奏和效率,这是一对矛盾。如果茶叶界的同仁把这三点完成了,茶就很容易从白水、咖啡饮料中挤出市场,且是净增长,且空间巨大。我的专业是读陕茶,或者说站在陕茶的这座山头去看中国茶世界茶。这就是我们对于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鼓励你就点个赞,不行你就给个中肯建议,谢谢!具体看视频吧。背景中出现的《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是本书,常言道,口无遮拦,白纸黑字。《始翠山》书里内容比我脱口秀讲的内容要正经,也更深刻,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详情~往期精选:在中国人眼里,茶到底什么位置?为冯建萍的好茶点赞!为汗水点赞!绿茶,你真的会泡吗?都说陕茶香高,怎么泡最好?
2018年5月19日
其他

在中国人眼里,茶到底什么位置?

百姓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雅士说,琴棋书画诗酒茶。到底那个才是茶正确的位置。林治先生说,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茶兼具两种特性。我的专业是读陕茶,或者说站在陕茶的这座山头去看中国茶世界茶。我从这两句话当中读出了茶的座次和排位,这就是我们对于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制作公司说我讲茶就和说脱口秀一样,于是就有了这档茶文化脱口秀栏目。说实话,每换一次场景我就紧张一回,鼓励你就点个赞,不行你就给个中肯建议,谢谢!具体看视频吧。背景中出现的《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是本书,常言道,口无遮拦,白纸黑字。《始翠山》书里内容比我脱口秀讲的内容要正经,也更深刻,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详情~往期精选:漫谈茯茶的”茯“和暖和的”暖“如果让西安撬动地球,这个支点可能就是茯茶。有些茶文化限制了我喝茶的想象力
2018年5月18日
其他

如果让西安撬动地球,这个支点可能就是茯茶。

之前西安和茶沾不上边。因为在原来的西安行政区域内不产茶。如果非要说有茶种植,也对。但那已经是五十年代的事情,据调查统计在长安区两个乡镇有少量茶园,但如今已沦为历史。近两年,也有茶企在鄠邑区国家植物园附近植有小量茶树,每年春季也炒点茶。处于试验阶段,可以忽略不计。虽然没有茶符号的西安依然风风火火地发展。但在我看来,似乎少了什么。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作为西部中心城市,作为关天经济带的核心城市,特别是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么宏伟的蓝图,可我们输出的东西似乎的确少了点什么。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少什么呢?西安目前输出的东西,有硬科技重装备,有文旅资源,当然还有凉皮肉夹馍。我感觉这些东西实的太实,虚的太虚。我找两个小事举个例子。五一期间西安和成都两市关于人均旅游消费的对比,西安落了一大截。网友戏称,都是泡馍惹的祸。因为西安泡馍太实在,一碗就咥饱了,哪还有地方吃动其他美食?这是“实”的一个细节。“虚”的细节,就比如前段时间网上广为诟病的水晶大雁塔和小号陶俑这些旅游纪念品,谁还能买第二回?所以我在想,有没有一种东西,人群可上可下,价格可高可低,意义可实可虚,最重要的还能重复购买?似乎就只有茶了。你还能举出第二个例子吗?在我的茶文化脱口秀中,有一期专谈“中国人心中茶的位置”这个话题,为什么同为农产品,茶能区别于土豆苹果,为什么同为雅玩,茶能区别于琴棋书画,这是中国茶的特质。有没有因为茶而特色很鲜明的城市呢?有!比如杭州,比如号称“中国茶港”的宁波,比如号称“中国茶都”的雅安,还有比如成都这个被西安既爱又恨的城市。因为茶,好像这些城市的活力更强,更具有亲和力。资源不等于自信,推荐阅读肖云儒先生《论陕茶文化自信的三个转变》,在《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一书中,我把这篇文章作为序言。我的专业是读陕茶。我和茯茶企业交流的重点,就是怎么讲好当代的茯茶故事。其中之一就是不要把茯茶简单的看为边销茶。政府和茶企不要把茯茶的边销茶历史作为茯茶推广的主要诉求。边销茶是粗茶,粗茶有利于减肥降脂,这没有什么神奇。相反,消费者都懂粗茶原料等级低价格低廉,茯茶也不会有大的利润空间。所以大力宣传“茯茶是边销茶”,这是个损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游戏。其二是把“金花”讲生动讲鲜活。但这个本事估计只有刘仲华教授可以,对茶企和一线员工而言,讲明白“冠突散囊菌”的确有难度,我也办不到,更不用说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了。所以茶企目前所采用的这两点主要诉求都太具象,不高极,不具有想象空间。所以,值此首届中国茯茶产业高峰论坛胜利召开之际,我建议,打造“盛世茯茶”的概念。论坛发言嘉宾,自上而下分别为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亢振峰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深加工研究室主任刘仲华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郑国建陕西省政协常委、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雷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茶学教授肖斌中国高等院校茶文化教材编委会主任林治北京何君集团茶事业部总经理蒋同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喻建宏目前“盛世茯茶”概念的支撑点至少有以下三点:1、茯茶兴盛是陕商秦商一段辉煌历史。茯茶能兴盛起来,并不是依赖于原料,而是靠秦人的技术和经营模式。生态是基础,但做强做大陕茶产业,还要看我们的技术和人品。茶叶商贸通达,这是盛世的特征之一。有兴趣可以听听我的语音《漫谈陕茶精神》。2、降脂减肥是当代人的普遍需求。现代人普遍“三高”,虽然不好,也是盛世特征之一。以往,我们常说“茯茶是牧民的生命”,把藏区牧民多肉的饮食习惯和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做比对来说明茯茶的功效,我感觉还是有差距的。历史上牧民喝茯茶是主要为了补充维生素弥补蔬菜的短缺,同时粗茶促使肠胃的蠕动。但来自新疆的研究员曾在西安的一次茶产业高峰论坛上讲到,现代的牧民的生活已经改善很多,喝茶的品种比以往丰富多了,蔬菜水果供应也不成问题,建议茶企西进时要多做调查。而现代人体质”三高“的背后是往往是营养摄入过剩,中医谓之体质多“寒”,这并不是功能缺失,而是活力不足。所以,茯茶的功能诉求和历史不可同日而语。正好最近我就在研究这个话题,《漫谈茯茶“茯”和暖和的“暖”》。这个“暖”就是活力问题,也是茯茶应该诉求的方向。3、丝绸之路起点,主席家乡的茶。“我的家乡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句话已经广为流传。接见英国首相的外事活动,让“来自主席家乡的茶”成为一个正式提法。茶事外交也成为一种惯例。被点名的鎏金铜蚕虽然证明了陕南蚕丝贸易的悠久历史,但现代的蚕桑之都却在江南。对于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上自神农问茶,下自汉唐雄风,只有茶叶一脉相承流传下来,而且还为人所广泛消费和使用,说茶有多深就有多深,说茶有多远就有多远。这是茶的时代意义。一江春水流京津,这为陕南良好的生态做了时代背书。茶就是陕西生态改善的最好产品,是可以吃的陕西形象。茶也是陕西悠久历史的符号,是可以喝的文化资源。这是“盛世茯茶”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当然,支撑“盛世茯茶”的论据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之后有机会再展开。论坛向社会各界发起成立中国茯茶产业联盟的倡议如今泾阳整体托管给西咸新区管理,西安市的城市发展多了一个抓手,这个抓手就是茯茶。有了茯茶这个抓手,西安的发展可以跨越秦岭,和陕南三地产茶的20余县都会有更紧密的联系。这次论坛中,到场嘉宾也有很多来自陕南茶企,他们作为原料供应商参与到茯茶产业推进的征途中。有了茯茶这个抓手,西安的发展还可以强上加强,飞跃丝路,丝茶之路更有了实质性的纽带和内容。这也说明西安市关于茯茶产业的推进会带动整体陕茶产业的发展。在论坛中,有识之士已经敏锐地看到这一点。关于茶产业刘仲华教授的观点最为权威精准。他在本次茯茶产业高峰论坛中讲到:茶产业关系到中国四项国策,分别是“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精准扶贫”、“美丽乡村”。我感觉,无论对于陕茶发展还是西安的城市发展,茯茶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茯茶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点。永康书记视察西安特色小镇,为什么把茯茶镇放在第一,这可能就是解读之一。中国茶叶泰斗姚国坤先生在茯茶镇墨君茗楼题写泾阳茯茶此次西咸新区以“茯茶——见证一带一路的历史和未来”为主题所举办的茯茶产业高峰论坛,旨在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茯茶文化和产业发展,为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打造中国茯茶之都、打造大茯茶产业建言献策。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喻建宏在本次论坛中表示,西咸新区向社会各界发出成立中国茯茶产业联盟的倡议。诚邀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各企业,各茯茶企业界的精英们,一起共建茯茶产业联盟,聚全国之智,合行业之力,做强、做大、做优茯茶产业。让茯茶成为西咸新区的名片、西安的名片、陕西的名片、中国的名片,让茯茶走向世界!牛顿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给西安一个撬动地球的支点,茯茶会不会成为支点之一呢?听听你的意见,右下方写留言讨论。非常感谢本次论坛头排领导的支持,给我的《始翠山》书扉页签名,以纪念本次论坛。喝懂陕茶,读懂陕茶,需要这本书。详情点击左下“阅读原文”。往期精选:有些茶文化限制了我喝茶的想象力漫谈陕茶精神漫谈茯茶的”茯“和暖和的”暖“陕茶优势很多,哪条是重点?送你四个字,薄饮淡茶。
2018年5月15日
其他

为冯建萍的好茶点赞!为汗水点赞!

刘国梁不做国乒总教头,而转行做球赛主播了,这份意外今天突然降临到我身上。下午在“丝绸之路引领黔茶出山——都匀毛尖贵定云雾贡茶品牌发布会”上,因为品牌商凤凰茶叶的总经理冯建萍女士要现场炒茶,为了不让现场百位观众等得乏味,我在她手工炒茶的时候,临时担职做了现场解说。这是我开天辟地第一次,不知道会不会为我拓宽一条职业之路。贵州茶是中国茶产业的后起之秀,目前全省茶园面积700万亩。与这个数字做对比的是,目前陕西省的茶园面积是250万亩。可见,贵州茶的产能及潜力很强大。贵州茶叶有“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三个诉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了评论,这个诉求是典型的生产产区诉求,不是终端消费诉求。所以贵州茶目前主要为国内其他茶叶品种提供原料。贵州茶“绿”,这是其典型特征。在西安丝博会期间,由贵州省商务厅组织的推介会在西安古道茶城举行,活动吸引来一大波媒体朋友和茶友。大家对贵州茶的神秘感估计和贵州人对陕茶的感觉一样。冯建萍专门从贵州空运了茶树鲜叶过来,我在解说期间,主要给现场观众讲解绿茶的生产工艺,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喝茶的若干话题。这个内容我很擅长,并不在话下。如果感兴趣,请在本公众号查阅我之前发布的茶文化脱口秀视频和音频节目。这篇短文我主要说另外一种感受。前日丝博会开幕,在朋友的盛情邀请下,我就去了曲江会展中心丝博会贵州展厅,第一次接触到了凤凰茶业总经理冯建萍女士。她现场拿出两款茶请我们品鉴。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我对这两款茶都有保留意见。虽然能判断出来,冯建萍是一位技术能手,她说起她的茶来非常自信,这令我吃惊。我当时就在想,什么东西给她这种自信?这次专程从贵州空运来的鲜叶显然要炫耀这种炒制技术。所以在这么多古道茶城专门邀请的嘉宾面前,尽管演讲和展示并不一定是她的特长,但她依然很冷静。我就想,炒茶锅可能是她最好的平台,是她的杀手锏。比起我在脑海中准备解说语句,现场气氛显然更热。看着冯建萍在炒锅中迅速翻动的手,看着观众专注的眼神和频频点头的动作,我在想另外的问题。我们一向尊重制茶的技术能手,但不太主动接触。一般而言,一锅茶最多投放鲜叶三四斤,出干茶一斤到半斤。出茶量和炒锅的大小关系不大,出干茶一斤到半斤的差别,主要在于炒茶人手掌的大小。手掌大的人,一次抓起的茶多,出茶就多。反之,手掌小的人炒茶就得以勤补拙,勤抓勤揉勤抖。冯建萍是女士,手掌自然小,所以要求抓茶的速度要很快,不停的揉,否则品质就会出差错。在丝博会上,冯建萍让我帮她看看这款手工茶,我说西安的类似产品大概每斤1500元左右,她说有人会卖到2000元。我在解说的时候就想,即使卖到2000又能怎么样?半小时出一锅,一锅成茶一斤,一天能炒多少茶?再带上十个师傅十口锅,又才能有多少茶?即使品质这么完美,可产量这么少,又有多少人能喝到你炒的茶?想到这儿,我在解说中说了这么一番话。茶农很辛苦,制茶很辛苦,茶企挣到大钱了吗?没有!做流通做茶生意的茶商挣到大钱了吗?好像也没有!中国茶产业谁挣到了钱?除过个别的,好像都没有!为什么?因为中国茶叶很难实现标准化,冲泡不简单,购买不便捷,价格不透明。从一片树叶到一杯茶汤,这其中的距离太遥远了。所以我看着冯建萍在辛勤的炒茶,我感到有点可惜。我在想,如果这锅是狮龙云虎梅的西湖龙井,铁锅炒一炒,也得8000起步了;如果这是牛栏坑的肉桂,手工揉一揉,可以卖到8万+;如果这锅是班章纯料普洱,可能几十万一饼茶了。可这是绿茶,这是中国最普通最常见消费最多的口粮茶,汉中仙毫,紫阳翠峰,碧螺春,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等可以排一长队。可见茶叶也讲出身,我为她的汗水感到不平。冯建萍在紧张的炒茶,天气热,炒锅热,现场气氛更热。旁边,她妹妹一边给扇着扇子,一边催促,说已经很漂亮了赶快出锅。而冯建萍坚持要等上几分钟,要把茶炒的足干。炒出的茶盛放在竹篮里,果然极好,色泽翠绿,条索匀整,香气馥郁。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身着苗族传统服饰的茶艺师给在座嘉宾每人冲泡一杯,大家纷纷点赞。不夸张的说,确实是一杯上乘的茶。我为好茶点赞!为汗水点赞!这一刻,我知道她的自信从何而来了。这可能就是茶人的工匠精神吧。到此,我的解说也告一段落了,可我的思考还没停止。中国像冯建萍这种身怀绝技的制茶师很多,如果他们能再有一些品牌意识,通过企业的运作让更多的人喝到他们手制的好茶,那才是中国茶产业之幸。我在离场的时候,冯建萍还在炒茶,虽然围观的人不多了,但还有鲜叶没用完,她觉得可惜。如果你下回也有这种制茶的公开活动,可以找我做现场解说,我觉得很有意思,你呢?往期精选:喝茶,有一种成本叫试错!有些茶文化限制了我喝茶的想象力周重林说我和山青花燃的气质很像,我很好奇,……漫谈茯茶的”茯“和暖和的”暖“送你四个字,薄饮淡茶。
2018年5月13日
其他

漫谈茯茶的”茯“和暖和的”暖“

内容梗概:茶友建议我尝试用陕西话来说茶,您在听时注意频道切换。这期主题是茯茶的功效。还是先从茯茶的“茯”字来源说起。“茯”不是伏天的“伏”;不是湖茶的“湖”;不是附茶的“附”,而是茯苓香的“茯”。茯苓本身是菌类,有极高的养生价值。用茯苓香指代茯茶,表明茯茶具有极高的养生功效。从秦末汉初开始,商山四皓避乱战祸,就在秦岭东段的商山采芝。汉初三杰张良在秦岭西段的留坝凤县采药延年。到了唐朝,采药种药更是文人士子的风流雅好,很多唐诗中都有药茶均沾的描述。这个时候,药是药,茶是茶。金元时期的王重阳在长安“活死人墓”,也是一边采炼道药,一边点茶吟弄风月。明朝安康大诗人刘应秋作诗云,“最是先生真药石,十年尘胃一朝除”,说茶就是药。清代纪晓岚在新疆流放两年,深知民间疾苦,赞誉茯茶,“向来只说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民国元老于右任,录黄庭坚诗作,“早晚相随去,松根有茯苓。”一说茯茶功效,二诉乡情长久。这些发生在三秦大地上的古今采药史都是人类对养生的朴素追求和探索,最后总结为具有菌香的茯茶,可见对茯茶养生功效的高度评价。再说说“暖”。现在茯茶企业推广茯茶,主要说两点,一是边销茶,一是金花。太具象,层级很不够!要说对茯茶功效的描述,纪晓岚的诗总结的非常到位。从黄帝内经,唐代孙思邈,汉代张仲景,直到明代李时珍,中医对人体保健的认识,“暖”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减肥降脂是现代的词。减肥不等于养生。用减肥降脂去宣传茯茶,这是把茯茶看低了!总结,“茯”和“暖”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茯”表明茯茶具有养生功效,“暖”是茯茶养生的机理。这是简要梗概,写起来太硬了,语音比这有趣,多交流,多指导!
2018年5月9日
其他

漫谈陕茶精神

内容梗概:茶友建议我尝试用陕西话来说茶,您在听时注意频道切换。这期主题是陕茶精神。还是先从茯茶说起,历史上的汉中和泾阳主要作为茶叶的转运地而存在。唐代气候温暖,开始实行以茶易马的政策,陕南又临近都城,是重要的茶叶产区。宋代因为全球气温变冷,茶区南移,陕南茶区的产量满足不了朝廷换马的需求,所以开辟了川茶运输。到了明朝,随着整个经济中心的东移和交通运力的改善,川茶的供应也有了限制,所以又开辟了湖茶原料产地,包括湖南湖北。湖茶原料后来为什么能成为泾阳茯茶的主要原料呢?这是因为用湖茶做的泾阳茯砖,味重,汤色好,尤其最关键的是价格低廉。所以,湖茶作为泾阳茯茶的原料,是历史上一段时间的事情,不是最优之选,也不是最早之选。所以关于原料产地不能用行政手段去干预。要求陕西茶企必须使用陕西原料,这是一种狭隘的陕西情结。这话也适用于陕南绿茶红茶茶企。茶贵人定义的陕茶,包括陕西自产的茶和在陕流通的茶。你不能要求所有陕西人都喝陕茶,而不去喝普洱、岩茶等其他茶。同样也不能要求陕西茶企都使用陕地原料。这个道理是一样的。陕南茶企,即使你用外地原料,但你做的茶口味好,品质硬,卖的贵,美誉度高,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这是你的能力和本事。因为企业是属地管理,税收交给当地政府,地区经济并不吃亏。这就是品牌,也是企业最应该干的事儿,这就是陕茶精神。明清时的泾阳茶商为什么能塑造一段辉煌的历史,就是因为总结了一个好模式,叫“两头在外”。原料生产在外地,销售在外地。泾阳茶商只抓加工,总结了“三不离”的工艺,让“发花”成为人力可控的技术。技术是核心竞争力,这就是陕茶精神。这段历史给陕南茶企应该也会有启示。现在茶企都宣传自己茶园是有机的,好像一片有机的叶子就是一杯好茶,而忽略了茶企在其中的作用。如果茶园是你的,你和茶农有什么区别?如果茶园不是你的,你又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还要投资上千万去建厂,只是为了规模扩张吗?可见很多茶企对自己的定位认识并不清楚。茶企的存在是让从一片树叶到一杯茶汤这件事更靠谱,更简便,而不只是一个规模化的农场。所以中国的茶企基本都在宣扬自己的叶子好,而不是说喝我的茶最健康,最便利,最享受。所以导致了中国人一端起茶杯,都想去茶区。这都是茶企宣传惹的祸。我想英国人可能不会这么想,英国人一端起立顿,都要想着去印度斯里兰卡茶区走走吗,可见,这是茶企诉求出了问题。茶企属“农”的根子太深,太依赖于土地,而不是市场。所以综合以上,陕茶精神不在原料,而重在我们的技术和人品。这是简要梗概,写起来太硬了,语音比这有趣,多交流,多指导!
2018年5月8日
其他

都说陕茶香高,怎么泡最好?

茶的香气看不见,是靠鼻子闻出来的。干茶的香气肯定比茶汤的香气浓郁,但人们冲泡绿茶却是直接把水冲到杯子里,然后端起杯子闻热气,这就是个问题。我的专业是读陕茶,或者说站在陕茶的这座山头去看中国茶世界茶。这就是我们对于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制作公司说我讲茶就和说脱口秀一样,于是就有了这档茶文化脱口秀栏目。说实话,我不知道播出效果会咋样,鼓励你就点个赞,不行你就给个中肯建议,谢谢!具体看视频吧。背景中出现的《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是本书,书里比我脱口秀讲的内容还要更有趣点,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详情~往期精选:陕茶优势很多,哪条是重点?有些茶文化限制了我喝茶的想象力绿茶,你真的会泡吗?送你四个字,薄饮淡茶。
2018年5月7日
其他

喝茶,有一种成本叫试错!

我的专业是读陕茶,或者说站在陕茶的这座山头去看中国茶世界茶。这就是我们对于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制作公司说我讲茶就和说脱口秀一样,于是就有了这档茶文化脱口秀栏目。说实话,我不知道播出效果会咋样,鼓励你就点个赞,不行你就给个中肯建议,谢谢!中国人喝茶,有一种成本叫试错!你去星巴克喝茶喝咖啡,从来不会要求买之前要试喝,当然提出这个要求人家也不会理你的。可见,“买茶试饮”的这种文化是一种中国特色。这种习惯性的行为出了问题,对产业发展诗歌巨大的阻碍,也对买卖双方而言都是劳民伤财。还有一句要补刀的是,很多时候你去试茶也未必能试明白,具体看视频吧。背景中出现的《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是本书,书里比我脱口秀讲的内容还要更有趣点,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详情~往期精选:陕茶优势很多,哪条是重点?有些茶文化限制了我喝茶的想象力绿茶,你真的会泡吗?送你四个字,薄饮淡茶。
2018年5月5日
其他

送你四个字,薄饮淡茶。

我的专业是读陕茶,或者说站在陕茶的这座山头去看中国茶世界茶。这就是我们对于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制作公司说我讲茶就和说脱口秀一样,于是就有了这档茶文化脱口秀栏目。说实话,我不知道播出效果会咋样,鼓励你就点个赞,不行你就给个中肯建议,谢谢!茶是好东西,可以养生保健,也可以陶冶情操,值得大力宣传和鼓励。但中国有句老话讲,“过犹不及”,喝茶其实也是。我身边有一些特别痴迷于茶的朋友,用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为茶所困”!讲人话,就是说这个人被茶给困住了,钻了牛角尖,出不来!见什么茶都想去尝试,每天早中晚三泡雷打不动,还要经常加个下午茶。这样过量的冲刷身体,其实是对人体不利的,当然,茶也不背这个锅,具体看视频吧。背景中出现的《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是本书,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详情~往期精选:陕茶优势很多,哪条是重点?有些茶文化限制了我喝茶的想象力绿茶,你真的会泡吗?这个仿唐宫廷茶艺节目必火!因为……
2018年5月2日
其他

绿茶,你真的会泡吗?

绿茶非常普通,人尽皆知。很多人的茶生活都是从祖辈承继了一杯绿茶,或者自己新入茶路,也是在一杯绿茶的起伏飘落中领悟了“茶道”的意义。近年,由于中国文化的扩张,绿茶在国际上也很受关注,之前的红茶饮区也在逐渐增加绿茶的份量,可谓是大好人心。但与此同时,也有人“闻绿色变”,也有人因为绿茶的普通,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冲泡,还有很多茶艺师热衷于乌龙十八式,也不愿把绿茶茶艺搬上舞台,这些都是对绿茶的偏见。我的专业是读陕茶,或者说站在陕茶的这座山头去看中国茶世界茶。这就是我们对于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制作公司说我讲茶就和说脱口秀一样,于是就有了这档茶文化脱口秀栏目。说实话,我不知道播出效果会咋样,鼓励你就点个赞,不行你就给个中肯建议,谢谢!绿茶在国人茶消费中比例最大,但泡美泡好一杯绿茶,你也未必知道,看视频吧。背景中出现的《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是本书,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详情~往期精选:陕茶优势很多,哪条是重点?有些茶文化限制了我喝茶的想象力这个仿唐宫廷茶艺节目必火!因为……思考:西乡县茶叶的根在哪儿?
2018年5月1日
其他

有些茶文化限制了我喝茶的想象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为中国茶而感到自豪,尤其是当下,茶礼已经成为国家外事交往的一项必备程序。作为从业者,我们也希望国人人手一杯茶,那么中国的茶产业肯定很牛,不用再谈立顿的葡萄酸了。但现实生活中,喝好一杯茶并不容易。我们总结了中国人喝茶的三种成本,很多人颇有感悟,深以为然,其一是文化成本,其二是产品成本,其三是试错成本。我会一层层讲来。五一节日快乐!谢谢对上期脱口秀的围观点赞以及提意见。我的专业是读陕茶,或者说站在陕茶的这座山头去看中国茶世界茶。这就是我们对于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制作公司说我讲茶就和说脱口秀一样,于是就有了这档茶文化脱口秀栏目。说实话,我不知道播出效果会咋样,鼓励你就点个赞,不行你就给个中肯建议,谢谢!人们不太注意,其实我们喝茶有个潜在的文化成本,详细看视频吧。背景中出现的《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是本书,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详情~往期精选:陕茶优势很多,哪条是重点?这个仿唐宫廷茶艺节目必火!因为……周重林说我和山青花燃的气质很像,我很好奇,……思考:西乡县茶叶的根在哪儿?
2018年4月29日
其他

陕茶优势很多,哪条是重点?

中国只有一个秦岭,只有一个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在中国茶文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更为中国茶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陕西是中国最早的茶产地之一;陕西是最早主导贡茶制度化的地方;陕西出土的文物,弥补了唐代陆羽《茶经》记载的不足;陕西饮茶习俗丰富了中国茶俗的内容;陕西是茶马交易的重要地区,留下了许多宝贵文献;陕西是中国“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的重要枢纽之一。陕西不仅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起始之地,也是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腾飞之地。我的专业是读陕茶,或者说站在陕茶的这座山头去看中国茶世界茶。这就是我们对于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制作公司说我讲茶就和说脱口秀一样,于是就有了这档茶文化脱口秀栏目。说实话,我不知道播出效果会咋样,鼓励你就点个赞,不行你就给个中肯建议,谢谢!陕茶优势的确很多,但哪条是重点,很多茶企都在犯迷糊,你也未必会知道,看视频吧。背景中出现的《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是本书,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2018年4月27日
其他

这个仿唐宫廷茶艺节目必火!因为……

近日西安的朋友圈,传播着一套仿唐宫廷茶艺的短视频,图片背景或者在西北国际茶城,或者在城墙马拉松,或者在其他巡演场地!我看了剧照和网络上的相关宣传,觉得特别好,为节目主创贾彩霞老师自豪,为陕西能有这样高质量的茶艺而自豪!贾老师在茶艺上的造诣,多年积累,我很了解。但节目这么成熟,看得出来,服装化妆,对这个茶艺贡献很大,这也是节目制作的用心之处。上次在汉茗春午子绿茶的春茶发布会上,碰到了贾彩霞老师,她安静的坐在门口的桌位。我当时就觉得有点奇怪,一个一向风风火火的人,能安静地坐住,一定有大事情在酝酿。果不其然,一月后,就曝光了这台节目。贾彩霞就是西安的唐妞。今年正月十五一组唐妆唐服吃元宵的照片风靡社区媒体,我开始以为是画的,没想到是真人实拍。这组照片应该给贾彩霞很大启示。当然,她也很有执行力,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唐妞的造型对我也有启示,可是我忙着做《始翠山》的后续工作,顾不过来。但是贾彩霞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它转变成一个成熟的产品,一个实实在在的演艺节目,我非常敬佩。我的专业是读陕茶,陕西地域内的一切茶事活动及研发动向都在我们关注之中。在这一点,我们没有门户偏见,对正能量满满的支持和鼓励。发现陕茶之美,不单纯是发现陕西茶叶的美,而更多是发现陕西茶事之美,陕西茶人之美。人是茶的主角,这是本质!回归主题,这个茶艺为什么必火?一、有流行时尚元素。这点是前提。没有这个吸引不了眼球。再好的节目也会推不出去。以往我们在仿唐茶艺也做了很多研发,但大都做的太“重”了。不管是唐代宫廷茶艺,还是唐代的佛茶禅茶,做得太写实,如同说明书一样。茶艺表演毕竟不同于学术研究,应更重视背景和氛围,而不是程式。以往我们太注意程式,结果让节目一本正经,太过于严肃和压抑,现代人不好坐住。猎奇可以,但无法深入其中。二、对西安大都市而言,这是永恒的需求。汉唐文化永远是西安的根,对于西安城市文化建设而言,怎么挖掘都不过分。茶自古以来都不会成为一种主流价值观,而是一种生活艺术,这个唐代的人已经有总结。所以茶的魅力在于和其他场景交叉。这也是《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的宗旨。用肖云儒先生的话说,落实陕西文化自信,要注重三个转变。陕西不缺文化资源,缺乏与时俱进的文化产品。在落实陕茶文化自信方面,《始翠山》在文化上做了宣导,贾彩霞在茶艺上做了实践。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这个节目必火。完整的茶艺我还没有观摩到,等观摩到估计还会有更多话说。期待更多陕西茶人都有亮眼的表现。只要你有创新,我都能看得见!如果再能找我聊聊,就更好了。这本书就是陕茶创新发展的文化指导!(文字/始翠山;视频/莲花飞儿;图/网络。)
2018年4月22日
其他

周重林说我和山青花燃的气质很像,我很好奇,……

今天是4月20日,谷雨,午后果真下起雨来了。今天还是全民饮茶日,果真就有一场有调调的茶事活动。昨天,周重林老师在微信中说,山青花燃普洱有一场品鉴会在西安召开,叫我一定去看看。这事我知道,这个牌子的西安代理商康琳我认识,听她说过,也接到了活动邀请。重林老师语音中说,“你去吧,特别适合你的气质!”林泉茶行的康琳做普洱已经很多年,发布会上她说,做茶这么多年,不想再和普洱错过。我在想,康琳到底在寻找什么样的普洱?我在山青花燃品牌创始人李钰的演讲中找到了答案。李钰介绍了山青花燃的源起,特别讲到了她们对普洱工艺的取舍,不崇古,不惟今,只以茶的品质为出发点。比如不用效率高的滚筒杀青而坚持用铁锅杀青,比如不用传统石磨压饼而是用机器压饼,为了压的更紧实利于后期转化。总之,这种语法很新鲜,不是像有的普洱品牌所宣称的,所有介绍全部加前缀“纯”字。好像不加个“纯”字就不是普洱茶,如纯料,如纯手工,等等。李钰讲地很诚恳,每一点都有她的理由。李钰还讲到自己对公司产品的评级体系,5分制,产地、采摘季节、工艺、仓储四项,她分析的两款产品评分一个在3分,一个在2.5分。总之,不像平时看到的品牌路演,如果五分制就给自己打4.9分。从这一点,我感觉山青花燃这个品牌是个有态度的品牌,李钰是个有态度的茶人。这大概就是康琳要找的答案。这大概也是周重林说的气质,有态度。发布会还有一项环节,就是盲品两款普洱老茶,一款16年,一款8年。两款茶的香气、滋味、饱满度并无悬殊表现,估计来自同一茶区。只是时间让它们呈现了不一样的风采。老茶有岁月的沉淀,药香浓郁,但略显不够纯。而新茶虽然不够浓郁,但清纯,干净,有力度。两饼茶应该都价值不菲,看来主人也是花了心思。我想山青花燃在这个品鉴环节要说明的是:虽然时间自有造化,但难免泥沙俱下,喝茶人要适口为珍;茶海茫茫,入自己口,干净为首。这也正是精品普洱品牌的态度。我的专业是读陕茶。我们定义的陕茶,包括陕西自产的茶和在陕流通的茶。山青花燃发布会在曲江芳林苑酒店举行,派对的形式,宾客不落座,和以往的品鉴会有不同,但也不会令人觉得不舒服。别忘了,山青花燃康琳的店在金康路普洱茶仓的一楼。等等,你不会要说,周重林也给你说过,这适合你的气质?(文字/始翠山;图/山青花燃。)最后,推荐三篇有态度的文章:柑柑好西安发布会,现场虽然结束,文字会走更远!我有幸给泾阳“县前八老”拍的照片你朋友圈那些高逼格的茶叶美图,都是怎么拍出来的?
2018年4月20日
其他

思考:西乡县茶叶的根在哪儿?

手工炒制汉中仙毫汉中西乡是个很美的地方,西乡居于汉水河谷盆地,有小四川之称,气候湿润,生态好,被誉为生态鸟的朱鹮也在这里栖息。西乡植茶历史悠久,自古以来都是茶叶种植的优生区。但这仅是西乡茶好的表象。西乡茶好的深层次的原因应该归功于交通方便,区位好,西乡可以视作周边几个县的中心城市,四周的物产都在这儿汇聚,商业繁荣,交易旺盛,茶叶就是其中的商品之一。宋朝明朝,川茶和湖茶在汉中转运,以茶易马充实国力。和武夷山下梅村、湖北洋楼洞、紫阳焕古镇一样,不太为人所注意到的一点,是交通成就了茶的美名,尤其是水运。到今天,西乡县也是陕茶的前沿市场,最早的春茶基本都是从西乡发散。虽然西乡河谷春茶上市早,但这些茶也并不一定是西乡土产,很多川茶或者周围地区的茶叶仰慕汉中仙毫的美名,也把茶拿来销售。汉中仙毫是汉中市的公共品牌,虽然汉中仙毫没有入围中国十大茗茶,但近年来发展很快,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但基本上,汉中仙毫的根在西乡。西乡凭借自己的区位优势,发展了规模茶园,为汉中仙毫奠定了产业基础,包括良种引进和茶园管理。同时,在九十年代末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名茶飞跃式发展的大背景下,西乡茶人不居人后,努力奋进,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研发了午子仙毫,奠定了目前汉中仙毫的技术标准。西乡地标午子山西乡茶是什么味?那就是仙毫味。这一点喝茶的人都知道。西乡茶叶很有名,午子山的精灵是午子姑娘,午子姑娘羽化成仙,跳进杯子里成了普渡众生的午子仙毫茶。纤巧形美是午子仙毫的特色。这是一脉相承的地方文化。西乡职高茶学专业的同学古代秦人为打通秦岭融通巴蜀做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实际上今天的人仍然要面对这个课题,比如汉中市政府推进的低空航旅,比如陕南茶如何融入西安文化旅游大主题,一起讲大故事。午子姑娘的传说非常美好,但对于西乡茶的发展,是一种地理上的幽闭。很多人说西乡茶好是因为生态好,好茶出自纯自然,这是一种意识上的幽闭。关注不到西乡茶的超自然因素,关注不到西乡茶的社会经济价值,西乡茶会摆脱不了川茶,西乡的好茶也很难出秦岭。首届汉中仙毫手工制茶技能比赛西乡午子山是玄宗时期从重庆到长安运送荔枝的必经之地。相对于午子姑娘而言,杨贵妃荔枝道的故事更具有国际范儿,可以链接很多现成资源,比如马嵬驿,比如长恨歌,比如有唐的长安。荔枝道也是茶道,这毫无质疑。就跟丝绸之路也是丝茶之路一样。唐代气候温暖,最北的茶区可以到江苏连云港,西乡以及陕南一定是重要的茶叶产区。这是西乡人引以为豪的。宋代,气温下降,茶区南移,唐代的顾渚山满足不了宫廷用茶的需求,加上蔡就是福建人,闽茶成了主要贡茶区。陕南茶的产量满足不了以茶易马的需求,先是川茶,再是湖茶,大量的茶在汉中转运。对于这一点,西乡人只是说说而已,当故事讲,茶企及政府从没有意识到其中蕴含的潜力。我的专业是读陕茶,这不是故事,这是资源,恰恰是西乡茶的核心竞争力。炒青西乡茶还有其他味道吗?在九十年代末仙毫诞生之前,西乡茶是毛尖味炒青味。这个味道比仙毫更为香浓。西乡发展的口号在很多人的眼里,现在的西乡茶好看了,但味道淡了。陕西是不可忽视的产茶省,更为中国茶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陕西是中国最早的茶产地之一;陕西是最早主导贡茶制度化的地方;陕西出土的文物,弥补了唐代陆羽《茶经》记载的不足;陕西饮茶习俗丰富了中国茶俗的内容;陕西是茶马交易的重要地区,留下了许多宝贵文献;陕西是中国“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的重要枢纽之一。陕西不仅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起始之地,也是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腾飞之地。《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2018年4月15日
其他

你朋友圈那些高逼格的茶叶美图,都是怎么拍出来的?

从事茶这个行业经营的人,必须有一项基本的素质,就是发朋友圈时把茶拍漂亮。在社交媒体传播至上的时代,与其说这是一个兴趣,不如说这是一项工作。可以总结说,在茶行业里,朋友圈经营的好的人生意事业也不会差。所以你不管是有幸还是不巧成为这个队伍的一员,一定要经营好自己的朋友圈。而经营好朋友圈的前提就是拍好图片。点击蓝色字体直接进入阅读:茶店老板打造逼格朋友圈的绝秘方法还有个大前提,你必须明了。所谓好图,是有限制条件的。天下经营茶的伙伴们可以确定的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量取胜,茶庄茶店茶的生产企业茶叶批发商城都是这一型,所以图片风格要能体现茶本身的特色,以写实为主。第二类是以体验取胜,茶馆茶室茶空间茶书院等等,都是这一类,图片风格要能营造场境,茶器人交融,以情调为主。虽然都是做茶的,可能在茶城还是邻居,但两种类型的经营风格各异,所以图片风格也有差别。不要弄错,否则适得其反。小编身边有很多人经营茶叶,我翻了一下他们的朋友圈,感觉到拍茶叶图的水平还是需要提高。以下是小编根据自己长期拍茶图的实践经验总结的几条心得,作为参考。样图大多数是小编拍的,水平有限,仅作示例,个别是圈里下载的。补充很重要的一条:朋友圈也是你的图库选择之一。自然光是茶叶摄影的关键充足的自然光,能最大限度的还原茶叶的本来色泽。但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去的茶馆茶店可能会灯光昏暗,又无法坐在靠近窗户的好位置。那么不妨使用大光圈来拍照,或者请朋友用手机帮忙补光。这张图是《始翠山》的一名读者给我发来的,这一缕阳光瞬间就吸引了我。拍图,光线是最最最重要的,多少个最都无法表现他的重要性。人工补光虽然可能有所补充,但还是达不到自然光的质感,以及生命和活力。
2018年3月7日
其他

茶店老板打造逼格朋友圈的绝秘方法

对于很多茶店茶庄茶馆茶室茶空间茶书院的经营者,目前我们获客的主要途径往往是通过社区媒体,比如微信朋友圈,比如新浪微博,比如直播。在目前,线上获客比线下获客更容易,成本更低。而且,做茶的更容易做好人设,这一点你应该是认同的。还不认同的话,就要反思反思自己为何来做茶,或者联系小编预约时间,小编给你开开窍。与其每天坐在店里干等顾客上门,看着隔壁老牛店里顾客川流不息而内心着急,不如打造一下一下自己的朋友圈,让客户主动找到你。或者即使不是冲着你来的,在附近也能有意来看你一眼,这就成功了。你可能会说,这个道理我懂,可是怎么做呢?发什么内容呢?我们最愁的卖不出去货,于是每天发产品,刷屏,结果也无人问津,还容易遭人拉黑。无奈,又伤心。
2018年3月5日
其他

简单的罐罐茶,博大的茶文化

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中,陕西略阳罐罐茶是一种很高级的存在。略阳罐罐茶虽然做法土,吊罐,野柴,但用料讲究,寓意美好。并且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自己待人接客的礼仪规范,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略阳罐罐茶有三层五层七层之说,对应了客人的尊贵程度。这种做法在全国吃茶文化中都很典型。略阳罐罐茶豪华版。罐罐茶是中国人吃茶的特色形式之一。在中国,几乎所有深的容器,都可以被称为“罐罐”。罐罐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皇家金缕玉衣的细瓷,也有老百姓家常使用的粗陶,当然还有铁的罐罐,木质漆器罐罐。当很多人被日本老铁壶弄得很眩晕时,别忘了陶土烧制的罐罐才是中国人的国器。不施釉的为陶,施釉的为瓷,中国瓷器最基本的釉色近三十种,而特种矿泥烧制的罐罐比如紫砂器。这些都是对皇天厚土的提炼,也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虽然中国人自东汉就发明了冶铁术,但贮水、煮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用陶罐。用生铁,也就是铸铁,做的锅除非用来炒菜,煮饭,一般不会用来单独存水煮水。因为一个浅显的道理,纯铁容易生锈。现代版的铁壶都是加了铝质内胆来防止壶内壁生锈。当你在追捧日本老铁壶时,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呢?罐罐茶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存在,虽然统一以“罐罐”称呼,但还是有所区分。我的专业是读陕茶的,基于略阳罐罐茶的客观存在,我才意识到原来中国的“罐罐茶”基本有三种类型。登上中国美食擂台赛的略阳罐罐茶罐罐茶的第一种是当饭吃。比如略阳罐罐茶,广西打油茶,湖南擂茶等,茶叶只是辅料之一,主料是米面的变体和各种果仁,也不排除用肉。陕西略阳有个地方叫“煎茶岭”,这个地名是历史上“南茶北运”的遗迹。“南茶北运”在中国历史悠长,基本起始于唐宋,再往早还可以上溯到诸葛亮的三国时代。根据成都汉像画砖的考古发现,当时四川平原的饮茶生活已经很丰富。在四川平原和都城长安之间,一定有一条“茶马古道”,“煎茶岭”可能是其中的一个点。军夫和茶商在运茶的情景下发明了这种可以当饭吃的“罐罐茶”,这种吃食和茶叶运输有关。行军打尖,当然这种吃食最好,既保健,又充饥。这让我想起了关中的臊子面,虽然西府长安东府各有讲究,但都是适合人多的流水席。作为基体材料的面条统一,唯独“浇头”显示了不同宾客的区别对待。广西的打油茶和湖南的擂茶,估计可能也和迁徙流动贸易运输有关,期望有心之人考证。甘肃罐罐茶罐罐茶的第二种是应急喝水。比如云南贵州的雷罐茶,陕南茶区的茶农做的罐罐茶等。空罐置火上把茶叶烤炙干透,突然加水进去,罐罐响声如雷,所以得名“雷罐茶”。其基本的生活情景都是在田间地头劳作时,为了方便,就地生火垒灶,烧茶煮水,休养生机。同时,茶叶可以改变水质,饮用更健康。陕西西府和甘肃的罐罐茶,也是这种喝法。只是因为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喝法有细微差别。西北地区的人一个炉火挂一串罐罐,但往往把茶熬的很稠,每罐基本熬出很少的量,嗞嗞一口喝掉。估计是因为地方高寒,高频次上厕所容易损失热量,所以茶汤会熬的很稠,既锁住了茶的营养,又保存了体内热能。早茶空腹喝透,补充水分,沉浊扬清,直到小便清亮,这种保健方法基本来自北方,可以当做以上的补充说明。究其根本,这是农人的一种应急的喝法。广西苗族油茶罐罐茶的第三种是消遣纳闲。休闲型喝法是清饮的延续,代表喝法如回民的盖碗茶,加入桂圆,红枣,冰糖,及其他干果,生津解渴营养保健。在西北各少数民族中,回民以善于做生意而著称,所以回民的盖碗茶在一片奶茶中非常突出。现代甘肃人喝罐罐茶,也吸纳了回民盖碗茶的优点,在传统的罐罐中加入了红枣桂圆油炸的面饼等,这也算是民族大融合带来的革新,也是因为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而引起了茶饮方式的改变。西藏酥油茶西藏酥油茶和蒙古奶茶虽然类似于“当饭吃”的第一种喝法,但因为其地域特征太过明晰,人群交流的相对封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吃茶礼仪规范。这需要特别说说。法门寺地宫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盏、茶托。如果说青瓷是唐代的罐罐,建盏是宋代的罐罐,紫砂是明代的罐罐,斗彩是清代的罐罐,那么玻璃就是现代的罐罐。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茶器,玻璃就是现代人的主流茶器。玻璃制品在中国最早显踪于唐代。法门寺唐僖宗供奉的两种秘色瓷,其一就是玻璃制品,更准确的说,是唐代时期的玻璃制品。湖南的擂茶说了一通中国的“罐罐茶”研究,对今天的人有什么启示?我觉得以下三点可能会引起你的思考。1、调饮是饮茶更为广阔的市场。2、保健是喝茶最主要的诉求。3、礼仪规范是茶文化的主要内容。文/奚斌锋。茶文化学者,传媒人。陕茶产业联盟联合发起人,茶贵人出品人,陕西省茶业协会副秘书长,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著有《奔跑吧陕茶.经理人喝茶白皮书》、《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身居秦地,爱我陕茶。茶贵人以宣传“陕茶”为己任,努力讲好陕茶故事,以“茶以悦己,茶以贵人”为主张,传播与时俱进的茶文化。《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书获得经理人会员俱乐部“2017产品创新奖”。购书可联系小编
2018年2月24日
其他

柑柑好西安发布会,现场虽然结束,文字会走更远!

我的专业是读陕茶的。我读的陕茶范围,包括陕西自产的茶和在陕流通的外地茶,还包括茶馆茶庄茶店茶室茶空间茶书院茶会所这个流通环节,这些都是陕茶产业的有机组成。以往政府的补贴往往发给本地生产型企业,对流通领域鼓励不足。但其实整个中国茶产业的终端都集中在这里,茶城茶馆茶庄茶店茶楼茶室茶坊茶空间茶书院茶会所等等,终端做不好,消费者还是喝茶难,茶企产品也不好卖出去。所以最近我借着《始翠山》的热点,启动了“陕西茶馆读书计划”,指导和帮助茶馆茶庄用好《始翠山》书,提升店面业绩,让消费者喝明白中国好茶,让茶馆致富。
2017年12月8日
其他

丁文:《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不仅走进了茶诗,也走出了茶诗!

丁文本名阙庭恕,男,属龙,1940年11月22日出生于陕西省紫阳县。现供职于汉滨区文化馆。中国著名茶文化专家、知名作家、学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陕西省茶叶协会专家组成员。曾担任安康地区作协副主席、秘书长职务。一生的经历就是读书、教书、著书,传道、授业、解惑。他是公认的高产作家,从文半个世纪,共出版和发表文学、茶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重头作品20部,代为编撰的作品20种,筹资待出的长篇小说和茶学专著6部。截至2012年,已在国家及省地县四级报刊发表长篇小说2部,中短篇小说75部(篇),中短篇故事64部(篇),纪实文学作品50多篇,戏剧曲艺作品12件,地方文化方面的研究论文、散文约100余篇,发表散文、诗歌、歌词、杂文、寓言等精短作品150余篇,发表茶学论文及其他体裁的茶文100余篇,7部作品改编为影视剧,作品入选文集50余种,获全国、省、地三级奖励近50多次。实际撰写的文字约1400万字。涉及多种创作领域,如作家李大斌所评价的那样:"丁文先生可以说十八般武器样样皆通。从传统的文学,到故事;从文学,到边缘文化……,而且,每一种题材上的东西,先生都能有自己所得,都有了成绩。他研究茶学,写出了几本茶学专著,填补了空白;他研究安康的文学史,安康无人能出其右……又美学,又医道,又商道,又雕塑学……。"丁文的《安康艺文大观》和《安康造型艺术》将一地数千年文学艺术和造型艺术进行了系统梳理,份量厚重,著名文艺评论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称誉他:"以个人微薄的力量和自己半生的年华,竭尽全力来校正中国文化一种久远的倾斜。"
2017年11月8日
其他

我有幸给泾阳“县前八老”拍的照片

昨日在华巨臣西部茶博会裕兴重展位上有幸遇见李巧云老人,她是泾阳“县前八老”中唯一的女将。老人今年已经七十六了,我认识她,她不认识我。今年8月份气温最高的那几天,我为了给《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拍摄配图,专程去泾阳裕兴重家拍了茯茶的老物件,见过老人。可能是我这人比较讨老人们的喜欢,老太太一声:“娃啊,来,坐这来!”就拉我坐到了她身边。我一激动,就拿出了才印出的《始翠山》书,给老人看。老人非常开心,热心的让对面的老先生看,自豪的说:“这就是我家!”这是昨日西部茶博会上李巧云老人的孙女为我们拍的合影。书中这张图就是在裕兴重展览馆拍的。我当时就是奔这一张图去的,他们之前提供的不合我意。我用这张图的目的是要反映传统关中人家的茶生活方式。就如图,有壶有杯有托盘,讲究干净的人家还会在上面盖上一层纱布巾,防止落灰。这个传统至少都有四百年了,近一二十年才逐渐没落。这是特定地域茶器人三者的相互约束并和谐统一,这个内容在书中有重要位置,不再赘述。老太太说话干脆,办事麻利,“女将”本色,精神矍铄。热情的不得了,临行还硬要塞给我一块红茯。我说不要还不行,对面的老先生还在帮腔,只好恭敬不如从命。茶不值钱,值钱的是热心肠。对比起来,后一代的茶人已经没有这种热乎乎的情感了。上面这段文字是我2014年对泾阳茯茶研究的印象。可能因为断代,可能因为商品经济的冲击,总之,到现在而言,泾阳茯茶也都少了一个“情”字。从茶博会回来以后,这勾起了我对泾阳“县前八老”的回忆和思考。历史会记住他们的努力吗?理智的说,不会的,历史终究会把他们遗忘,会把多少人的心血和努力归功于一次茶叶“落水”的偶然。泾阳“县前八老”挖掘恢复茯茶技艺,不正如同600多年前那些发现金花培育金花的无名氏群体吗?历史记住他们了吗,没有!他们的心血和努力被归功于一次茶叶落水的偶然。历史就是在这里重演。所以,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给他们尊重和荣耀吧。如果你认同,请把此文分享给更多人,把祝福带给他们!泾阳“县前八老”指的是泾阳县城县前街的八位老人,依次是朱全胜、李巧云、赵世民、刘百顺、张云涛、胡冬至、李满洋、田生林(排名不分先后)。其中享年90多岁的田生林田老已经逝世。这八位老人为挖掘恢复泾阳茯砖茶制茶技艺跑了不少路,流了不少汗,费了不少心血,希望政府和历史不要忘记他们。这是我翻拍的泾阳“县前八老”合影的老照片先看这篇文章正正你的三观,点击蓝色字体直接进入阅读:如果非要在中国茶里找个坐标,你觉得会是哪一个?其实,我并不想批判任何人任何事情。但展会巧遇李巧云老人给了我更多感慨。很多时候,包括泾阳政府和茶企,你们重复了多少次“茯茶是因为一次偶然落水而形成的”这个故事,连同你们印刷的资料,连同你们给媒体的通报,多少次,你们数的清吗?你们自己相信“茶叶落水能发金花”这个事情吗?这个事情还好有一点反思的苗头,就是《那年花开月正圆》。有一些人觉醒了,茯茶怎么能如同剧情中偶然一次数九寒天茶包落水四天巨变成了金花茯茶了呢?!简直如同儿戏。茯茶发花在古代是无数次经验的总结,在现代是精准的“生物工程”。大肆宣扬一次偶然落水的意外,在科学上,这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在情感上,这是打祖宗的脸。600多年前,泾阳也有县前n老,他们的实验和努力被你们归结于一场意外,难道600年后我们的子孙也要把当今“县前八老”的努力归结于一次意外?在逻辑上,这是低俗和懒惰的表现。我特意多问一句,作为《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品牌赞助商,你们在茶文化上把过关没有?不说了,我们看图,希望老人们康健!县前街是泾阳的一条老街道,在清朝民国时期是泾阳茯茶制茶、交易的聚集地。八位老人中,田生林老先生小时候曾是茶店的学徒。朱全胜老人回忆说,他小时候就在这地方玩大,穿东家,过西家,都是做茶的,所以耳濡目染。李巧云老人是裕兴重掌柜邓鉴堂的孙媳,一手复兴了“裕兴重”这个品牌。茶的本质归结于人的精神,茶道就是人道。这些年我对泾阳“县前八老”多有留意,有意追踪老人们的情况,拍了下面这些照片。下面这组是2013年11月咸阳茯茶高峰论坛在泾阳茯茶发展中心复兴盛展位拍的一组照片。合影为翻拍。下面这是2014年7月,也是个三伏天,在朱全胜老人家中拍的。老先生让我品尝了他用纯陕南黑毛茶做的茯砖样品。下面这是2015年茯茶镇开业祭茶神的一组照片。这是一个好时代,从这些照片可以看出,老人们生活的都很幸福。这是一个好时代,他们比600多年前的祖宗幸运多了,丰富的传播工具会让历史记住他们的努力的。这是一个好时代,因为你遇到了《始翠山》书,茶的背后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和努力。这是一个好时代,因为有你,挪挪手指,把祝福带给他们,让更多人知道他们。我在《始翠山》里,用了这张片子。虽然这本书还不是主要讲人的,但希望借这张片子表示我对泾阳“县前八老”群体的尊重。泾阳“县前八老”是幸运的,茯茶的产生已经被我们正视。但中国还有很多茶的诞生是被埋没的,你想为它们昭雪吗?点击蓝色字体直接进入阅读:《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是本什么书?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购买。
2017年10月28日
其他

《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是本什么书?

大家好,我叫“始翠山”:据说,起我这个名的时候,争议性比较大,土洋结合的典范,洋的能飞上天,土的能掉出渣儿。用搜狗拼音输入,马上会弹出史翠珊。芭芭拉.史翠珊是美国有名的演员、歌手,很全面的艺术家。好像这名字还沾点洋气。可另一方面,始屎同音,对于最看重起名的中国人来说,多少有点不雅。后来呢,后来就突然醍醐灌顶,始屎之争,纯属庸人自扰。再说,名贱,好养活。但我自己深知,“始翠山”三字大有寄托。下面是我对自己的解读:茶始于翠山,高山云雾,是山孕育了茶,也是山孕育了人类。无论黑黄青绿白,都是茶,都始于翠山。始翠山也是山的名字,它是秦岭,它是巴山,它是茶树生长的任何地方。始翠山是父亲山,汉水是母亲河。山比河更有力量,比起依赖天时,比起农坊制作,茶业发展还要更依赖产业发展,包括科技和规模企业。始翠山是嵯峨山,也是黄帝陵的桥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每个企业都在筑一座山。杯口茶汤,生态为基;大鹏高飞,始于翠山。2017年8月28日01个人信息《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是我的全名。正度16开,精装,356P,49万字的体量。封面“始翠山”三字由陕西文化大家肖云儒先生题写。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02发现陕茶之美“发现陕茶之美”是这本书的宗旨。从人,从文化,从地域,从历史,从产品,从品牌等各个角度去发现陕茶之美。03诗词“诗词”是本书的入口。通过名家推荐和挖掘史料,同时根据不同的主题侧重,我把它们组成了42篇文章,有诗有话,有评有议,有的长有的短,无论陕茶陕器,历史文化,还是品牌故事,茶道精神,都集中从一个点揭示了陕茶之美。文中涉及到了古往今来和陕和茶深度相关的95首诗词美文,从诗经起,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完整的体现了陕茶文化发展的脉络。对录入文中的诗文,赏评结合,但着力点不是品评辞藻之美和作者生平,而是深入解析其中与陕茶相关的典故、事件和人文精神,古为今用,与时俱进,把历史落到现实,呈现一个别开生面的陕茶世界。04众人拾柴火焰高丁文老师是研究陕茶文化的先驱,他为后人打好了基础研究。中国的陕茶,陕西和陕茶,陕茶和中国茶,这三个命题才是对陕茶的完整表达,这也是本书的创新之处。而在以往,这往往是脱离的。李三原先生,肖云儒先生,林治先生都是此项研究中执牛耳者,得蒙他们的指导,才保证了这本书的视野和格局。还有很多老师也给这本书提了很好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陕茶综述的书非常难做,上一次的盛况是2007年出版的“陕西茶叶丛书”三卷本,这一晃已经10年了。05办公室喝茶中国茶主要是在商务及办公室渠道输给了咖啡。给办公室人群一个好的产品,一个好的喝茶方式,一个好的茶文化,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贴近陕茶,研究陕茶,郜随印先生一直在企业家与经理人之间力倡茶的企业文化,这本书也是他的重磅推荐。06别开生面读过《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你一定会有“别开生面”的感觉,原来陕茶有这么多故事可讲,原来陕茶有这么多精神可挖,一定会感觉原来陕茶离我是这么亲近。这也是本书值得骄傲和得到专家首肯的一点。把陕茶融入秦岭渭河,融入人文始祖,融入当代陕西的发展,融入陕西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融入职场商务和民众生活,夯实陕茶文化自信,挖掘陕茶有趣又有用的事儿,为您所读,为您所用,全方位多维度解读陕茶,诠释陕茶文化,提炼陕茶精神。07人文精神守仁格竹,我们格茶。通过陕茶而知天下茶,知天下茶而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书中收录的九十五首诗词,每一首每一句,都是在陕西这块土地上流淌的茶文化传奇,这些人,这些事,这些风情,这些感受,不光记录着历史,也给区域茶产业发展提供着反思和启示。道不远人,茶道归根结底也是人的精神,古往今来的这些陕西茶人给了今天的我们鼓舞和鞭策。08陕茶销售手册这也是一本陕茶销售手册。它解决了陕茶目前营销的一个很大的瓶颈,“谈资“!为“谈资”而作书,这也算首创吧。让陕茶有故事可讲,立得住,讲得清,传得出去,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果你读过以后,对陕茶能多增加一丝丝兴趣,给别人说起陕茶来,能多一点点谈资,能多一点点自豪,我们就喜笑颜开了。当然,你我都懂,茶背后的那个人可能更让我们感兴趣,包括你我。谈的多了,自然就有茶喝了。这就是消费者的需求,当然是茶馆,茶店,以及销售人员必备的图书。09推荐《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这本书在陕茶文化自信的转化上做了有益的实践,古为今用,把历史落到了现实之中。我想这会给其他的文化附属产业一些启迪。——肖云儒此书的境界高,格局大,眼光远。所选的诗文都紧扣主题,辞彩飞扬,不仅彰显了陕茶之美,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诠释了茶文化的发展,不偏不倚,恰当地体现了“陕茶和中国茶”这个命题。——林治(六如茶文化研究院)作者站在现代人喝茶的立场,古为今用,相互映照,对这些诗词逐一进行了详尽的赏析和点评。从这些诗词中,我们能收获系统的陕茶发展脉络,获得活生生的陕茶故事,获得对陕茶的文化自信,获得饮茶做茶的乐趣,无论对于陕茶从业者还是普通人群,都有很好的启示和乐趣。——郜随印(陕西高级人才事务所所长)作者引诗百余首,一诗一题,一题一议,内容切实广泛,别开生面,或有所褒贬,或有所建言,无论是研究者、管理者、经营者,开卷必有益。这也是我极力推崇这部书的主要原因。——丁文还有很多推荐,我们再陆续发布。10惠及读者因为讲求品质,我们在装帧上下了一番功夫,“青山蓝天”,这是我们在装帧上的寓意。在出版社的眼里,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精装书。为了和更多人交流,身居秦地,爱我陕茶,我曾计划用茶会的形式去分享这些内容,但后来意识到,实际上读书喝茶风雅有之,却往往不可兼得,两样都做好不太容易。所以还是专心一点,读书时认真读书,喝茶时用心喝茶。希望您在阅读时,也能体谅一点这小小的用心。11开售了目前本书的购买渠道在“茶贵人”微店,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获取。本书将于9月26日起发货。每日前5名读者可获赠作者签名售书。茶很重要,茶背后的人更重要,期望我们能以这一杯茶结缘,然后携手共进。电话和微信189
2017年10月23日
其他

红茶为什么这么红?哪种红茶才算好红茶?这篇文章说全了

更全面更有趣的茶故事,尽在(这篇文章阅读100000+,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首先回答一个问题,红茶为什么这么红?这里的红,是风靡的意思。红茶为什么这么红?全国山河一片红,这首先应归结于地方政府和茶企的推进。金骏眉的土豪售价刺激到了中国茶产业。其他传统绿茶产区为了丰富产品体系,增强对市场的供应能力,纷纷到武夷山、安徽祁门等地学习取经,陆续开发了地方版的高档红茶礼品“金骏眉”。陕西也不例外,出去学习和请技师来陕南加工相结合,陕西红茶新品也层出不穷。还有一点,就是不可忽视的消费趋势。这是红茶当红最本质的拉动。红茶是个略为中性的茶,多酚类物质完全氧化,对人体刺激性较低,这迎合了很多人现代人尤其是女性的需求。这些年,茶文化扑面而来,不喝点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品质生活了,这对促进中国茶业发展是个好事情。但一些对茶的“误解”也随之深入民间。譬如“喝绿茶胃寒”。尤其是很多女性,谈绿色变。其实,喝绿茶胃寒是种严重的“误解”!平时是抓把茶叶就放,现在限制一下投茶量,不就解决了吗?平时泡起来闷半天,做到茶水分离,不久解决了吗?平时你放4g每泡,现在放1g每泡,问题就不就解决了吗?或者以前喝炒青多,现在生活条件改善,喝点细嫩明前茶,也不解决了吗?再或者,把绿茶尝新的念头和欲望压一压,把包装好的新鲜绿茶多放一段时间,半年或一年,问题不也就解决了吗?但是大部分人并不这么想,往往以“听说”为上,并不懂得自己调节修正。这个很普遍的例子,虽然说绿茶,其实适合于所有茶类。但无论如何,但凡对其他茶有抵触,这些人最终都会首先是红茶的俘虏。还有最近的焦点话题,方舟子问责普洱茶食品安全事件,由于利益裹挟之深,双方并不能开诚布公的交流,反而置消费者的权益于不顾,所以只好让消费者观望止步了。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普洱茶消费将来会更加理性,作为红汤茶的一个替代,这个事件会为红茶消费提供一个新的场景。红茶为什么这么红?还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愉悦的喝茶体验。喜欢喝红茶的人,大多出于一个虚幻的词“情调”。可能出于英国下午茶的文化植入,也可能出于红茶靓丽的色泽给人所带来的心理暗示。总之,红茶是一种让人愉悦的茶。这个认识看似水到渠成,但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却是革命性的突破。传统的中国人,尤其是文化人,总觉得让自己“愉悦”是一种罪恶。所以历史上茶的功用,被文人士子描述总结,基本都归结于这三种:一是涤烦尘,二是助文思,三是可修道。这三点都是基于茶叶“苦”的本性。因为茶叶苦,所以可以让身体冷静,思维活跃,可以反思自己。茶文化发展到日本,更是成为茶修的一种仪轨,这对于中国人而言,真不值得推荐。从人本性而言,喜欢甜的食品、美的东西以及愉悦的体验,这是一种本质的需求。所以中国茶文化的大学者林治先生提出茶道四谛“和静怡真”,其中“怡”字尤其难能可贵。二是红茶可以随意调饮前面说过,红茶是没有多少个性的茶,所以适合调饮。当茶做成红茶以后,就等于贴上了世界流通的标签,这和其他茶类都不一样。绿茶可能普通茶友喝不出地域的差别,但绿茶的赏形是不可绕过的品鉴方式。黑茶如羊楼洞青砖、普洱茶、六堡茶等,也有迥异的个性,不好混淆。乌龙茶也是,从轻到重,发酵区间决定了有更多的风味,从清香的安溪铁观音到浓重的武夷山岩茶,再到单株单香的凤凰单从,都有自身的个性。而红茶不是!在这眼花缭乱的红茶品牌中,必须明白,大多时候我们喝的是工夫红茶。工夫红茶是红茶之中的一个很大的门类。除过正山小种外,你可以把所有的红茶都视做工夫红茶。也包括武夷山的金骏眉,小赤甘,大赤甘,这都是闽红的范畴,和小种红茶不是一类。大凡工夫红茶,放眼世界,基本都是一个味,即使把原料等级和香气考虑进去,差别也不像其他茶类那么分明,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有茶商把陕南的工夫红茶贩运到武夷山,也是一款被评价品质很不错的茶。而红碎茶可以视作工夫红茶的工业化延伸。把稍粗长的芽叶切碎成不同规格,又衍生出一个品类。按照这个认识,斯里兰卡、阿萨姆的红茶、高加索的红茶,其实也都是工夫红茶的调调。这两点都是红茶当红的主要原因。什么是好红茶?既然红茶这么红,那我们就随便找一种喝呗。当然不是了。如果这样做,只能说明你是一个盲目的消费者。虽然我也是做茶的,但对没有判断力的消费者也是敬而远之。喝茶要有姿态,消费要有主见,这也是新时期茶文化的主张。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选茶买茶,避免上当,先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和审评标准。红茶常用评茶术语01外形评语细嫩,细紧,乌黑,红筋,雄壮,红筋,毛躁毛躁:大多是筋皮毛衣或未经精制的红毛茶花杂:大小不匀02汤色评语红艳,玫瑰红,红褐,金黄,暗红冷后混:红茶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棕色乳浊凝体03香气评语秋香、香短、焦糖气、烟味、松烟香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多用于“祁红”“滇红”老火:焦糖香季节香:某一时间生茶的茶叶具有的特色气味,如广东英德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生产的高档红碎茶04滋味评语鲜爽,甜和,浓烈,
2017年9月28日
其他

了不起!这篇文章推翻了我之前对泾阳的看法

更全面更有趣的茶故事,尽在(这篇文章阅读100000+,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那年花开》剧中周莹就是清朝的“女版马云”。孙俪为了演好剧里“女商人”的角色,还去马云的湖畔大学听了好几个月的课。《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让孙俪饰演的女主角周莹引发无数热议和关注。周莹
2017年9月23日
其他

火烧罂粟泾阳禁烟,顺着《那年花开》说说林则徐和茯茶

更全面更有趣的茶故事,尽在(这篇文章100000+,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鸦片、茶叶、白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绕不过去的事情。17世纪中叶,茶叶刚传到欧洲。开始的时候,英国大量从中国进口茶叶,白银源源不断地从英国流向中国大地,中国处于绝对的出超地位。据资料介绍,自18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对华贸易迅速扩大。中国茶每年输出达1800万斤,货值占出口总额的九成以上。而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仅棉花、洋布、钟表等量少产品,价值不抵中国商品的十分之一。如此巨额的贸易逆差,英国都不得不以大量的白银支付。为了扭转贸易劣势,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这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于是1839年6月3日,道光皇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往广州禁烟,“鸦片战争”由此爆发,使得英国人另谋出路,转而在印度、锡兰等地自行栽培茶叶并获得成功,英国人茶叶来源于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于清兵不堪英军进攻,道光帝对待鸦片的态度对反对变成和谈,将林则徐贬至新疆。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又眼红鸦片税收,在国内驰禁鸦片种植。清朝时期,陕甘多地都有罂粟种植,大烟产业是暴利生意,很多商人都有染指。在此前的剧集里,周莹所在的吴家也曾经种过罂粟。不过,在看到老德夫妻因鸦片而亡后,这给周莹震动很大,于是火烧罂粟,响应泾阳县令赵白石禁烟。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卓著,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阅毕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报告,欣喜万分,誉为:“可称大快人心事!”林则徐在与英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把茶视为“制夷”的法宝。他认为,对于喜食嗜吃牛羊肉的洋人,他们如果没有中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的话,会消化不良而死。在与道光的一份奏稿中,林则徐写道:“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在一份拟交英女王的文书中,他再次强调:“大黄、茶叶、湖丝等类,皆中国宝贵之产。外国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但8月9日英军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作为“替罪羊”,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则徐的职,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此后,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林则徐西行旅途中,曾因病滞留西安3个月,结识了泾阳茶商姚正元。林则徐因水土不服,在滞留西安的这一段,身患痢疾病倒在客栈中。此时,陕商姚正元正好也在该客栈,林则徐饮姚家的茯茶后,第二天病症大有好转,惊奇之余向姚正元了解茯茶的情况。林则徐在西安休养了两个月后,专门前往泾阳姚家看这种神奇砖茶的制作,并为姚正元的儿子起名姚秦汉。实地考察之后,林则徐对姚家及泾阳茶商的仁善举动倍加赞赏,专门为姚家提写堂号“恒昌堂”,并给姚家留下训言“心作良茶百世耕之有余,德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林则徐很懂茶,奉命赴广东查办海口鸦片走私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断绝鸦片来源这个问题,苦于没有新招。后来,他注意到中外贸易中茶叶是热销商品,想用茶驭“夷”,即用茶叶奖励“奉法”夷商,用不许贩茶惩罚“抗法”夷商,将茶作为驾驭不法夷商的一种“武器”。于是,在外商主动上缴贩运来华的鸦片烟土后,林则徐就将茶作为奖励品,彰之“听命”、“奉法”。“凡夷人名下缴出鸦片一箱者,酌赏茶叶五斤,以奖其恭顺畏法之心,而坚其改悔自新之念”。据统计,林则徐用来奖励的茶叶共十余万斤,这批茶款均由林则徐等“捐办”,没有向朝廷“开销”。在外商缴烟后,凡如式“具结”,保证不再贩运鸦片来华的,都恢复正常贸易。这个局面出现后,有人奏请清政府应断绝茶叶大黄出洋。道光皇帝征求林则徐意见。林则徐在奏折中写道:“茶叶大黄两项,臣等悉心访察,实为外夷所必需,且夷商购买出洋,分售各路岛夷,获利优厚。果能悉行断绝,固可制死命而收利权。惟现在各国夷商业经遵谕呈缴烟土,自应仰乞天恩准其照常互市,以示怀柔。所有断绝茶叶大黄,似可暂缓置议。如果该夷经此次查办之后,仍敢故智复萌,希图夹带鸦片入口,彼时自当严行禁断,并设法严查偷越弊端”。表明他对“奉法”夷商不同意用断绝茶叶大黄“互市”的办法制裁他们,只主张对“抗法”夷商采取此办法,以迫使其“驯服”。道光二十年(1840年)四月,行商伍绍荣、卢继光、潘绍光等向林则徐呈请,愿意将茶叶一项“向定行用银两”(中介费)陆续捐缴三年给清朝廷,“解缴关库”,以作为海防经费。林则徐正愁“查办鸦片”、“防堵英夷”的海防费用“繁重”之际,行商有此呈请,很是高兴,当即奏请朝廷,“仰恳天恩,俯准捐缴,以遂其报效之忱”。行商的中介费按向来所定是“估价每两应得行用三分”,仅这一项的“行用”收入就很可观。加上茶叶出口贸易的关税收入更比“行用”数目大得多。这说明,在既要缉私,严禁鸦片贩卖的同时,又要大力发展茶叶外贸,增加关税收入,才是裕国利民之举。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和爱国者。他历官十四省,陕西全是其中一省。他到陕西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林则徐于道光七年(1827年)抵西安任陕西按察使兼布政使。任职约半年时间。第二次,林则徐赴戍新疆,途经陕西西安(1842年),当时,林则徐因患疟疾,暂留西安调治,偶遇从安化回泾阳的茶商姚正元,姚用茯茶治好林的病。第三次是清廷任命林则徐为陕西巡抚(1846年),在近一年时间里,他仍对泾阳茯砖茶念念不忘,多次到泾阳实地考察。至于泾阳茯砖茶为什么能调理肠胃?看这篇:(点击蓝色字体直接进入阅读)《那年花开》周老四拧着脖子说这茶刮油,你把茯茶看扁了!本文原创,文/奚斌锋。欢迎关注“始翠山”。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往期:顺着《那年花开》,说说茶票从《那年花开》扒扒剧中泾阳商号的品牌意识顺着《那年花开》,山西不产茶为什么有“晋茶”?顺着《那年花开》,“裕隆全”传递了泾阳茯茶未来发展的一个什么信号?《那年花开》大幕刚刚拉开,泾阳茯茶纪元来了《那年花开》周老四拧着脖子说这茶刮油,你把茯茶看扁了!顺着《那年花开》,盘点一下泾阳富商的生意门路放肆!猖狂!顺着《那年花开》,看清朝盖碗里都有啥??顺着《那年花开》,盘点一下清朝都有哪些贡茶?《那年花开》,第一个茶的镜头竟然是它?《那年花开》,”三硬“商人吴蔚文和泾阳茯茶外行热闹内行门道,顺着《那年花开》说说传统泾阳茯茶咋做的?顺着《那年花开》看看历史上泾阳的荣辱兴衰阳陵泾乡,汉阳陵“千古一叶”助力孙俪《那年花开》热播
2017年9月19日
其他

当下的茶叶为何越来越难销售?看这38条回答

更全面更有趣的茶故事,尽在(这篇文章100000+,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悟空问答上有一个关于茶叶销售的话题,非常好,我挑其中最典型的回答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能有所启示。@罗无声永不落幕名博汇茶业经营与经济面临一场时代变革!茶业茶叶市场,呼唤一场市场营销时代变革!茶叶市场呼唤“大”营销。传统的茶业,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营,受“小农经营”之局限,很难有大作为,无法展开大市场营销和市场大营销。二是过去的发展,是茶业市场的超常规发展,是因为“市场”的高速扩大与膨胀,造成了茶叶市场的兴旺,更多的茶叶市场兴起与建立,更多的茶叶经销商加入,茶叶价格一路高歌,推动了茶叶市场的一派繁荣景象。三是茶叶市场的不正常经营,茶叶被炒作成为“礼品”,乃至“奢侈品”,茶叶被束之高阁,茶叶市场,并没有实现大众化,老百姓喝不起“茶”,“礼品茶”大量浪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经历了近40年的高增长“超常”发展之后,正在逐步走向正常,茶叶市场也在回归常态化,常态化的茶业经济发展与茶叶市场营销,也要随之发生重大转型,昔日的辉煌与繁荣不再,常态化的茶业经济发展与茶叶市场营销,需要超常的手段。超常的市场,正常的营销;正常的市场,超常的营销,这就是摆在诸多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场时代大考高考。机会到处都是的时候,价格一直上扬的季节,谁都可以赚钱。市场回归正常的时候,没有超常的思路,超常的手段,恐怕就只能是坐以待毙,鸣金收兵了。茶业和中国传统农业,都在告别“小农”,一场更高形式的经营模式,是必选必走必有之路。茶业茶叶市场,面临一场时代变革和重新洗牌。@斑马消费
2017年9月18日
其他

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陈宗懋说,茶叶农残及其他污染物客观存在,但可放心喝茶。

更全面更有趣的茶故事,尽在(这篇文章100000+,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文字内容来自媒体关于第四届中国茶业大会的报道。我认为,陈院士的发言很接地气,言赅意简,通俗易懂。比起陈院士在中国茶叶学会独立发布的关于黄曲霉的论文,这段文字更容易懂。可惜的是混在会议报道中被淹没了,特单独摘录。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论坛:第四届中国茶业大会主题:茶叶质量安全的科学认识(以下为陈院士的发言内容)茶叶农残客观存在,但可放心喝茶。(注:开宗明义!)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茶叶农药残留、金属元素污染和其他污染物的问题屡次成为大众热点。消费者对茶叶的质量安全尤其是农残问题疑虑重重,甚至有人说,喝茶致癌。另一方面企业出于销售的考虑,避谈甚至否认茶叶农残或污染物的客观存在。使得消费者谈农残色变,(注:核心矛盾!)但凡(注:非常准确的词!目前茶界容不得二元论,更不用说辩证法。)有一点农残的茶叶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都不能喝。实际上,这种对茶叶质量安全的误解(注:误解不是单方面的,消费者和茶企都有误解,所以造成对立,不能兼容!)给整个茶产业造成很大伤害,也给消费者也带来了诸多困扰。“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注:核心观点,不是有无,而是尺度!)我们应该以更科学的方式了解这个问题。
2017年9月16日
其他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方氏事件我给普洱茶六个建议

更全面更有趣的茶故事,尽在(这篇文章100000+,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方氏论文发表于《科学世界》2017年7期,一经发表,媒体已经做过一次反击。9月为何又跳出来了,狐假虎威,被人恶意炒作,吸取流量。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以600万索赔方舟之,又挥了一棒回去,好像为这事画了句号。但是谁赢了?都输了!即使有陈宗懋院士的定海神针,但最为难的依然是消费者和吃瓜群众,依然稀里糊涂,疑云不散。毫无疑问,方舟子肯定不是检验普洱茶的唯一标准,把方舟子替换成其他“专家”,或者换成某疾控中心,效果也一样。问题核心是普洱茶界的反应,作为资深吃瓜群众和爱茶人,对此略有失望。建议之一:普洱茶现在是大品牌,普洱茶能否借鉴和学习温州皮鞋的发展历程,和湿仓茶做个切割,给消费者一个回应。湿仓茶现在是普洱茶的疮疤和命门,被人戳一下,市场跳一下,又被人戳一下,市场又跳一下,总之,屡试不爽。我读沈培平的《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很受鼓舞。在实际行动上,普洱茶界是不是也应该有所反应。建议之二:普洱茶能否借鉴和学习一下“西湖龙井”的品牌管理,打击一下湿仓茶和假老茶。”西湖龙井“都能跑到广州打假茶,对普洱茶可否有所启示?建议之三:能否借鉴和学习一下海底捞的危机管理和媒体公关。海底捞后厨进了老鼠,吃瓜群众都还觉得庆幸,称赞人家公关好!想想也真不容易,卧底四十来天才抓到两只老鼠,这顿热闹过后,我越想我都都越觉得佩服。最关键的是海底捞的声明,海底捞称进老鼠的责任由董事会承担!我为这个叫好,这传递了两个意思,一是后厨已经属于外星人领域了,人力管理基本到顶了;二是,自家后厨好管理,但你挡不住老鼠串门啊。后厨和普洱茶没有任何关系,各位不用瞎联想。我在这里引用这个案例,是想说明,普洱茶界对这次事件没有一点反思!这很可怕!你装装样子也行啊,我们吃瓜群众很好糊弄的,比如表达以下内容:我们会加大对普洱茶的抽样和检验力度,还普洱茶一个(此处省略),也希望广大消费者擦亮双眼,认准(此处省略),等等。没有!各级行业协会没反馈,各个普洱主要产地政府没反馈,结果导致更高一级政府脸面挂不住了,直接用法律来维权。这种现象应该在全国茶行业都是少见。蛇还没见影,大象先现身出来了。我估计把蛇这回肯定都乐疯了。本来只是博热点增流量的小买卖,一下入围“2017中国茶业10大事件”,成一营销案例了,真长脸了!建议之四:普洱茶界可否学习和借鉴2015年5月中茶协应对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涉茶食品安全问题的声明。该声明明确回复了有争议的五个问题,除了稀土、农残、售价,还有象武夷岩茶“拼配”和“火功香”这种具体问题,有理有利有节,必须手动点赞!这是对茶知识一次正面的宣传。而“云南省政府起诉方舟子索赔600万”这个火爆新闻,只传达一个信号,“你胡说,我告你!"这么好的传播热点,为什么不顺势普及一下普洱茶的正能量呢?建议之五:600万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就不说了,一人一块精神损失费的算法,显示了普洱茶品牌管理的粗放。建议之六:为什么还能让9.9元一饼的普洱茶肆处横行呢?九块九的茶给普洱品牌造成的破坏力不亚于方舟子的论文,能有人管管吗?我身边很多刚试茶圈的朋友,第一口茶是普洱,最后一口茶就终结于九块九的普洱。一口茶既是开端,也是结束,这对中国茶产业的危害太重了。其他就不说了,周重林老师及茶业复兴、弘益茶道美学等都做了深刻的剖析。方氏的命题涉及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请专业人士出来说话。也号召政府和茶企不要把研究经费只给农业院校,也拨点给生物学、医学这种领域,没有坏处。方氏欺负做茶的都是农民看不懂论文,你们就来几篇啊!支持云南茶人,支持普洱茶!本文原创,文/奚斌锋。欢迎关注“始翠山”。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往期:守仁格竹失败了,我们还格茶吗始
2017年9月15日
其他

顺着《那年花开》,说说茶票

更全面更有趣的茶故事,尽在(这篇文章100000+,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看《那年花开》剧,吴家东院前期主要是做军需订单的,军需订单的基本商业模式就是食盐开中,商人在政府机关买引,然后在指定的时间组织货源运送至约定的仓库交付。从唐代开始,茶叶就属朝廷统销商品,称“榷茶”,按照现代说法是“计划茶”,就像烟草局的香烟专卖。当时采用“引茶制”,由茶商向朝廷领取引票,持引至产地收购、制作、运输。引票就是朝廷允准的茶叶购销指标。茶引有文字记载,最早实行卖引法是北宋末年。明代规定每引正茶100斤(合今59.68公斤),可附加损耗10斤,称“附茶”或“副茶”,清·顺治年间附加损耗增至14斤,雍正年间又增至28斤,正副茶128斤,(合今76.39公斤)。明清“引茶”,分“甘引”和“陕引”。甘引系较粗老的黑毛茶叶,用篾篓踩成大包(每年90公斤),至甘肃兰州市场。后来运往陕西的黑毛茶在汉泾阳制作成茯砖茶,以兰州为主要市场,销往甘肃、青海、西藏、新疆至中亚等地区。而陕引,茶叶较细嫩。谷雨后采制的茶叶经过筛分后,分别为天尖、贡尖、生尖、乡尖、捆尖茶,谷雨前采制的有芽尖、白毛尖茶。天尖、贡尖茶等,用篾娄装(每包80公斤)。二、三级原料制作的花卷茶(即安化千两茶)、砖茶等。以太原、西安为主要市场,运销晋、陕、察、绥、蒙等省,至恰克图、至圣彼得堡(俄)。茶引制施行以来,也有弊病,造成领引者持引众寡不一,多则十引百引,少则一引,随意性大,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逃税漏税事件不断发生。而且,有茶商为牟取更大利润,将每引正茶100斤减少至80~90斤。至咸丰、同治年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整顿西北茶务,改革茶政,一改自宋以来的引茶制。1873年后实行茶票制,规定每票50引,计茶40包,每包正茶100斤,副茶25斤等,承销商至少要领一票。“陕甘两省,凡商贩领票,均令先纳正课,始准给票。”先完税再发凭证。这一改引为票一扫多年来的茶务之积弊,使西北茶务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局面。“茶引”钞面的内容,代表了茶商为获取茶叶专卖权而付出的金钱,以及在茶叶销售中所赚取的利润。所以,“茶引”也就具有价值符号的作用,它可以转让、馈赠、买卖,甚至可以代替货币。民国时期,由於茶叶生意的繁荣,逐渐衍生了茶庄、“茶票”和中国丝茶银行。1925年,“中国丝茶银行”发行有5元的代茶币,印刷精美,红黄色,镂空花边,4个角印有“伍”字。上面自右至左横印“中国丝茶银行”6字。当中是扁椭圆形的采茶图,左右两旁均竖写“伍圆”字样,外加灰色镂空花边,再在两旁各竖写“天津”两字。“采茶图”下面自右至左横写“凭票即付国币伍圆”8字,再下面自右而左横印“中华民国十四年”7字。1949年后,随着国家金融体系的建设,用以茶叶交易的“提货凭证”慢慢退出了市场,2012年6月,香港茶票交易中心把茶票这种文化传承下来,同时开创一种茶交易的新模式。“茶票”的复出让沉睡了大半个世纪的“茶票”重新回到在人们的视野中。喝茶追剧,不见不散。随剧小编配了茯茶礼包,这集是2014年生产的经典1368,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本文原创,文/奚斌锋。欢迎关注“始翠山”。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往期:从《那年花开》扒扒剧中泾阳商号的品牌意识顺着《那年花开》,山西不产茶为什么有“晋茶”?顺着《那年花开》,“裕隆全”传递了泾阳茯茶未来发展的一个什么信号?《那年花开》大幕刚刚拉开,泾阳茯茶纪元来了《那年花开》周老四拧着脖子说这茶刮油,你把茯茶看扁了!顺着《那年花开》,盘点一下泾阳富商的生意门路放肆!猖狂!顺着《那年花开》,看清朝盖碗里都有啥??顺着《那年花开》,盘点一下清朝都有哪些贡茶?《那年花开》,第一个茶的镜头竟然是它?《那年花开》,”三硬“商人吴蔚文和泾阳茯茶外行热闹内行门道,顺着《那年花开》说说传统泾阳茯茶咋做的?顺着《那年花开》看看历史上泾阳的荣辱兴衰阳陵泾乡,汉阳陵“千古一叶”助力孙俪《那年花开》热播
2017年9月14日
其他

从《那年花开》扒扒剧中泾阳商号的品牌意识

更全面更有趣的茶故事,尽在(这篇文章100000+,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俗话说有生意的地方就有广告。《那年花开》剧里各位老板生意做得溜,有一半得归功于他们的广告套路。剧中,吴家东院、沈家、胡家都是泾阳的头部商户,其中吴家东院生意最大最富。吴家因为背后有着朝廷左大人的庇护关系,吴家东院垄断了来自皇家的高逼格订单——军需订单。尽管这种订单一次也赚不了多少银子,但吴家保证品质,认真对待,从而获得了“皇家供应商”的品牌效应,有了这种皇族大V肯定的光环,等于间接给吴家的商品打了“优质可靠”的广告。生意想不火都难啊!抛开电视剧来说,像吴家东院的这种广告套路,在当年,不少商家也是屡试不爽。譬如泾阳马合盛。庚子年间慈禧携光绪逃亡来陕,泾阳茯茶商号“马合盛”几百头骆驼参与转运官米,被慈禧夸奖为“真不愧为一个大引商人”。(改,)从此以“大引商马合盛”自居。他利用慈禧太后巨大的名人效应和当时人们的皇权思想,借风扬幡,在茯茶封面印上“大引商人马合盛”的字样,不同于一般茶商在其产品上只印“官商”二字。使得马合盛在民众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增加了产品销量。沈家为寻渠道不顾一切抱大腿打广告。沈家虽然不如吴家东院业大,但在广告方面,也是颇为注重的。比如说沈家的商行,都会采用统一的品牌包装。沈家布庄有专用包装袋。沈家的物流小哥,出门跑街(送快递)的时候都会穿上统一的制服,胸前“沈记”的logo格外耀眼。对于吴家东院拥有品牌效应的事,千年老二沈家自然不服,沈家觉得自家东西品质不差,差的只是还没得到大V的认可。所以沈家满脑子都是将品牌广告打进大V朋友圈的想法。一番周折后,机会终于来了,吴家东院主动邀请与沈家一起完成今年的军需膏药订单,沈家大少爷沈月生立马提出:“我要署名!”本来吴家东院的吴聘少爷并不想把“皇家供应商”这个光环轻易让给沈家共享,但由于女主周莹,欠下了一份人情,所以他提了个权益之计。意思就是:你的名片我会帮你推给户部大V的。只是沈家万万没想到,自身难保的吴家东院递出的这波名片推荐,让沈家掉进了坑里,大少爷沈月生还莫名其妙的送上了人头。胡家的高端定制品牌包装袋坑了一家人。胡家在剧中开的是古月药材行。与吴家东院生意往来十几年。吴家东院的军需膏药订单,其中有一味叫“血竭”的配药,就是古月药材行提供的。为此,胡老板还专门印制了一批军需膏药专用包装袋。然而正是这个带有logo的包装袋,被奸人利用,往里面塞了假药嫁祸于胡家,最终导致了“一包古月药材行的血竭引发的生意场血案”发生。吴家东院因为品牌打得好,拿到军需订单却被陷害;沈家合作搞生产强势留名打广告,没想到反被牵连;胡家搞印刷广告本意是要打响自家品牌,结果广告做得太到位反引来祸事。这一切都是因为各位老板们没有瞅准形势打,可谓是成也广告,败也广告啊!喝茶追剧,不见不散。随剧小编配了茯茶礼包,这集是2014年生产的经典1368,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本文原创,文/奚斌锋。欢迎关注“始翠山”。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往期:顺着《那年花开》,山西不产茶为什么有“晋茶”?顺着《那年花开》,“裕隆全”传递了泾阳茯茶未来发展的一个什么信号?《那年花开》大幕刚刚拉开,泾阳茯茶纪元来了《那年花开》周老四拧着脖子说这茶刮油,你把茯茶看扁了!顺着《那年花开》,盘点一下泾阳富商的生意门路放肆!猖狂!顺着《那年花开》,看清朝盖碗里都有啥??顺着《那年花开》,盘点一下清朝都有哪些贡茶?《那年花开》,第一个茶的镜头竟然是它?《那年花开》,”三硬“商人吴蔚文和泾阳茯茶外行热闹内行门道,顺着《那年花开》说说传统泾阳茯茶咋做的?顺着《那年花开》看看历史上泾阳的荣辱兴衰阳陵泾乡,汉阳陵“千古一叶”助力孙俪《那年花开》热播
2017年9月13日
其他

顺着《那年花开》,山西不产茶为什么有“晋茶”?

更全面更有趣的茶故事,尽在(这篇文章100000+,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吴家少爷吴聘发现周莹有异于常人的商业头脑的伯乐。他领周莹入经商的门,给了周莹施展的舞台,一个女人在那个愚昧与变革交杂的年代,能够获得这样的赏识与指点,是她的幸事。他告诉周莹,商有商道,不能行骗取财。如果没有吴聘,周莹顶多是个有点小聪明、能靠着机灵混口饭吃的江湖儿女,绝不可能有走上陕西女首富的格局。少爷醒了!~大家都知道,山西省并不产茶。我曾在《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一文的前言写道:“还好,山西洪洞大槐树下不产茶。这给了陕茶新的机会。”中国的诸多大姓氏都是从大槐树下分蘖,如果有一个大槐树牌的茶,讲讲故事,让华人子孙认祖归宗,这准保发了大财。所以我偷着乐,就跟自己发财了一样。还好大槐树不产茶,这就给了黄帝陵机会,陕茶可以借人文始祖黄帝,讲讲故事,号令华夏后裔和海外华人。遗憾的是陕西茶企很少有这种想法,而是捐点钱给黄帝陵修个鼎就觉得很知足,很荣耀了。基于此,我更觉得今天主题的必要性。山西不产茶,为什么会有”晋茶“的名号?历史上”晋茶“的说法来源于蒙古草原,时期也就是《那年花开》剧中的时期,清朝末年。因为是山西商人贩运来的茶,所以被称为”晋茶“。这个称号不太容易,就产区而言,历史上广为提及的有川茶,湖茶,闽茶,浙茶,我不护短,陕茶在其中都排不上名。一个并不产茶仅凭商业服务就创了名号的,“晋茶”是独一份。这是什么?这就是品牌!品牌依靠产品吗?晋茶的品牌和晋商经营的茶叶品种没有任何直接关联。晋商都经营那些茶叶品种呢?武夷山的茶,晋商做;福鼎大叶白毫,晋商做;普洱茶,晋商做;广东茶,晋商做;羊楼洞青砖,晋商做;天尖千两花卷,晋商做;泾阳茯茶,晋商做;川茶入陕,”秦晋有商贾“,晋商也做。所有中国茶,也有所有生意,明清时期晋商没有不染指的,四面开花。当然了,陕商徽商也参与其中,但比不过山西商人的足迹和脚步。品牌依靠产品吗?品牌依靠的是服务。晋商在草原上做生意,化整为零,提供的产品种类多,花色全,交易方便,有银子用银子,没银子易货,来去都不空走,这是其主要服务特色,在牧民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所以独独树立了”晋茶“的名号。《那年花开》剧中,秦晋一家亲,山陕商人一起”蹚古道“,开拓了西南贸易的新篇章。陕商在中国历史上曾据显赫地位,被认为是中国按地域亲缘关系最早出现的商帮。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在《野议·盐政》议中论述:“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
2017年9月12日
其他

顺着《那年花开》,“裕隆全”传递了泾阳茯茶未来发展的一个什么信号?

更全面更有趣的茶故事,尽在(这篇文章100000+,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有读者在茶贵人的微博留言,表扬我这个点抓的正,鼓励我能坚持下去。我看到以后心里暖融融的,只好努力了。《那年花开》剧中,目前唯一明确提到的品牌,就是“裕隆全"。虽然在剧中,只是吴聘一句话带过,但这个信息还是被我捕捉到了。历史上的”裕隆全“是吴家东院在扬州设立的盐务总号。周莹的公公吴蔚文曾用钱捐官,先后任湖北候补道台、山西宁武县知县、议叙布政使等职,同时办理淮盐盐务,掌握盐引,在扬州设立了盐务总号“裕隆全”,各地都有分号,是著名的大盐商,承办江苏、安徽、江西等盐业买卖,是与胡雪岩同代的红顶商人。《那年花开》第9集里,孙永泉掌柜招待吴聘时,终于第一次完整地出现了“泾阳茯茶”。而在第12集里,直接提到到吴家东院经营茯茶的商铺“裕隆全”。根据《千年秦商列传·清代卷》一书关于周莹的历史资料里,她不惜重金聘请泾阳茶业奇才邓监堂为茶号“裕兴重”的经理,给与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绝对信任,而“裕兴重”最后在邓监堂的经营下也一跃成为泾阳第一茶号,垄断当地茶票六成以上。同样在周莹留下来的商号汇总来看,“裕隆全”经营的是盐,“裕兴重”经营的是茶。《那年花开》剧中,吴家以后翻身可能就要靠周老四和这个茯茶了。《那年花开》剧是咸阳、泾阳政府及泾阳茯茶业界今年重点推出的一次推广活动。为此,咸阳市、泾阳县给了剧组大力的支持,编剧、拍摄、甚至包括了大剧开播前的预热。一度传闻,《那年花开》8月30日开始热播,看剧被列为一项任务。所以,可以想象到,关于泾阳茯茶在剧中的各种表达是经过推敲的。如果没有经过推敲,那就是品牌管理的草率。以下纯属个人猜想,剧中以“裕隆全”传递了现实中泾阳茯茶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信号前所未有。这篇文章可能的阅读人次会很低,但没关系,肯定有人能看懂。这就很值了。一、首次淡化了“泾”的概念。泾阳茯茶是泾阳县的茶叶公用品牌。一直以来,这个品牌在泾阳县上下一心,都锁定的很紧。在剧中,泾阳茯茶植入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用“泾阳茯茶”四个字!无论是口播还是画面。或者“泾阳青砖”,或者“泾阳砖茶”等等。剧中显露的茶砖包装当然以“泾阳茯茶”字号最为醒目,也容易被观众记住。但估计决策者们考虑到咸阳茯茶的客观存在,包括咸阳区域的茯茶企业、西咸新区旗下的茯茶企业,所以淡化了“茯茶出泾阳”的地域概念,当然也随之淡化了泾阳茯茶的品牌精神。我观察随剧蹭热点宣传的茯茶企业,泾阳县茯茶中心、元顺茯茶、湘益茯茶都跟的很紧。因为剧中茯茶品牌没有区隔,所以导致湖南茯茶企业也能蹭的很好。二、显示了决策者发展泾阳茯茶的良好愿景。《那年花开》剧中启用“裕隆全”的品牌名,而没有用“泾阳茯茶”字号我们上条分析了,但竟然也没有用赞助企业的字号,如“元顺”,这还是令人吃惊的。显然,“元顺”两个字比“裕隆全”更易于识别和传播,也有古意。哪为什么用“裕隆全”呢,我分析决策者们在这个问题上做过仔细的研判和考虑。用“裕隆全,显示了决策者们的良苦用心。决策者希望泾阳县的每一家茯茶企业都能从这个剧的宣传中分得一杯羹,人人都能从剧中获得好处,所以用了这么一个似古非古的中性名字。但中性名字在传播中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因为没人能记得住。三、决策者们在为泾阳茯茶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众所周知,西咸新区被托管到西安,泾阳县城如今也归西安行政区划。我和泾阳茶企老板聊天,都会谈到这个话题,将来会不会有个“西安茯茶”,或者“西商茯茶”,亦或“陕西茯茶”,这个事情真没人能说得准。所以,决策者可能考虑到未来这个变化,毕竟投资宣传不容易,启用了“裕隆全”这个品牌名,为以后预留了一些空间。四、“裕隆全”可能将来要和“泾阳茯茶”作左右手的搭配。考虑到泾阳茯茶未来更广大的受众范围和生产企业地域更广泛的发展背景,泾阳县政府可能在努力打造一个可以获得更多资源扶持的产品品牌。这个品牌可能会和“泾阳茯茶”地域品牌做左右手联合。”泾阳茯茶“突出地域公用品牌,突出地理标志,而”裕兴隆“作为传统老字号被托出,再做品牌授权使用,组建裕兴隆的品牌舰队,成就一个区域政府主导的产品品牌。以上只是我的猜测,未必为真,看完呵呵就行。但我还是要表达一下个人的观点:无论将来泾阳是一个区,甚或一个街道,一个村,“泾阳茯茶”的品牌都不应该丢弃。即使将来,泾阳也像户县那样改了名字,对不起各位新户县那两字我还真记不起来也不会写,“泾阳茯茶”的品牌也不应该被替换。为什么?因为它是中国茶里独有的坐标。点击以下蓝色字体直接进入阅读。如果非要在中国茶里找个坐标,你觉得会是哪一个?以茶追剧,不见不散。本文原创,文/奚斌锋。欢迎关注“始翠山”。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往期:《那年花开》大幕刚刚拉开,泾阳茯茶纪元来了《那年花开》周老四拧着脖子说这茶刮油,你把茯茶看扁了!顺着《那年花开》,盘点一下泾阳富商的生意门路放肆!猖狂!顺着《那年花开》,看清朝盖碗里都有啥??顺着《那年花开》,盘点一下清朝都有哪些贡茶?《那年花开》,第一个茶的镜头竟然是它?《那年花开》,”三硬“商人吴蔚文和泾阳茯茶外行热闹内行门道,顺着《那年花开》说说传统泾阳茯茶咋做的?顺着《那年花开》看看历史上泾阳的荣辱兴衰阳陵泾乡,汉阳陵“千古一叶”助力孙俪《那年花开》热播
2017年9月11日
其他

《那年花开》周老四拧着脖子说这茶刮油,你把茯茶看扁了!

更全面更有趣的茶故事,尽在(这篇文章100000+,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那年花开》剧中,姑爷吴聘要拿泾阳茯茶给老丈人送行,周老四很乐意,说:“草原上那边人哪,就爱喝这种茶,刮油!”草原上的人需要刮油吗?草原上人为什么把泾阳茯茶称为“生命之茶”,是因为茶叶含有的维生素可以补充草原人常食肉奶带来的营养不均衡,同时砖茶的粗纤维促进肠胃蠕动,使得排便顺畅。周老四何出此语?因为导演安排的。导演何出此语?因为编剧写的。编剧何出此语?因为茶企说的。茶企何出此语?因为没动脑子。要不就是赞助方对品牌宣传管理不严,硬性植入,糊弄观众没文化。这是个大笑话!在周老四眼里,茯茶就是减肥药,这显然歪曲了草原人和茯茶密不可分的感情,抹煞了泾阳茯茶的历史地位。这句台词,毫无悬念,是错了!但在茯茶企业眼里,或者泾阳政府眼里,茯茶的第一卖点依然是“刮油”,这是小看了泾阳茯茶!电视剧昙花一现,而泾阳茶人的奋斗依然生生不息,以茶追剧,古为今用,后一条才是我真正想说的。限于篇幅,我就不展开说少数民族如何离不了茶,也不展开对茯茶金花功效的描述了。既然是以茶追剧,我们尽量靠近《那年花开》剧情。比左宗棠大约早80年,有一位现在家喻户晓的清朝名人,叫纪晓岚。纪晓岚因为给贪官通风报信而犯了错误,被乾隆帝罚谪新疆。纪晓岚在新疆生活了两年,除了打理公务,还深入民间,写了百余首反应新疆风土人情的诗,其中就写到了泾阳茯茶。饮茶(原作第57)纪晓岚闽海迢迢道路难,西人谁识小龙团?向来只说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自注:“当地水寒伤胃,唯附茶性温能解。附茶者,商为管制易马者,初煎之,色如琥珀,煎稍久,则黑如翳。”纪晓岚诗中的小龙团,泛指内地的精品茶叶,指从万里茶道贩运至新疆北线的内地名茶。这里你需要补补课,清朝时期新疆茶叶贸易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点击蓝色字体直接进入阅读:《那年花开》大幕刚刚拉开,泾阳茯茶纪元来了)而诗中的官茶,指的是泾阳茯茶,这个没有存疑之处。唐代以后,茶叶由官方统制,贮存边地府库,用以交换马匹,故称为“官茶”。在官茶贩运中,朝廷会拨出一定比例的茶叶作为对茶商的酬劳,这部分茶被成为“附茶”,可以自由流通,“茯茶”正是“附茶”的谐音。划重点,纪晓岚的这首诗,说明了早年间新疆人对茯砖茶的热爱,比起在内地流行的闽茶,还是砖茶觉得喝起来暖和抗寒。对于泾阳茯茶的爱,纪晓岚和左宗棠如出一辙。只不过,左宗棠出于税收,而纪晓岚出于民生。纪晓岚的这个“暖”,你服不服?我是非常佩服,在《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一书中,我把这个独立作为了一篇,内容比这个要翔实很多。对于现代人,最核心的保健诉求也不就是“暖”吗?现代社会,寒性体质的人比比皆是,无论男女,你的肥胖,三高,肠胃不好,难道都不是因为体寒而引起的吗?那些用寒凉药物促使腹泻而达到瘦身目的做法难道不是在糟蹋身体吗?同意的请点赞。纪晓岚的这个“暖”,你服不服?以茶追剧,不见不散。本文原创,文/奚斌锋。欢迎关注“始翠山”,助力小编尽快开通留言。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往期:顺着《那年花开》,盘点一下清朝都有哪些贡茶?《那年花开》大幕刚刚拉开,泾阳茯茶纪元来了顺着《那年花开》,盘点一下泾阳富商的生意门路《那年花开》,第一个茶的镜头竟然是它?《那年花开》,”三硬“商人吴蔚文和泾阳茯茶外行热闹内行门道,顺着《那年花开》说说传统泾阳茯茶咋做的?顺着《那年花开》看看历史上泾阳的荣辱兴衰阳陵泾乡,汉阳陵“千古一叶”助力孙俪《那年花开》热播
2017年9月10日
其他

顺着《那年花开》,盘点一下清朝都有哪些贡茶?

更全面更有趣的茶故事,尽在(这篇文章100000+,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唐碗宋盏明壶清盖碗,接着上期的盖碗主题,跟着《那年花开》,我们盘点一下清朝的贡茶。至清代,茶叶的种类已经相当丰富。观察留存至今的清宫藏茶,结合清代档案记载,可知清宫用茶至少有如下一些:包括碧螺春茶、银针茶、珠兰茶、莲心茶、花香茶、郑宅芽茶、普洱、仙茶、陪茶、菱角湾茶、观音茶、岩顶花香茶等。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其中陕西产地有一款“吉利茶”,看形态似散茶。“来源与产地清宫用茶为各地方进贡而来,其产地与进贡数量也有规定。在清代《内务府奏销档》中,有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初二日《呈为各省督抚所进土物清单》,其中详细记载了当年各省所进土物,以及需要裁剪进贡的数量。茶叶自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一记载不仅使我们了解到清宫所用茶叶的来源;由于各种茶叶均是从其原产地直接进贡入宫,因此记载也可以使我们得知各种茶叶的原产地。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初二日
2017年9月9日
其他

《那年花开》大幕刚刚拉开,泾阳茯茶纪元来了

更全面更有趣的茶故事,尽在(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那年花开》大幕刚刚拉开,开始进入了泾阳茯茶纪元。前十二集都是少主周莹的花开时节。想要月圆,免不了上阵厮杀,自我奋斗,多番磨难,终成正果。所以导演很痛块的让吴聘下线了。只是让两分钟后就下线的吴聘报上下半场的主菜“裕隆全”泾阳茯茶,多少有点狠心。虽然剧中吴聘是个男版傻白甜的人设,但这么早出局,估计演员何润东的粉丝都多少觉得有点难过。《那年花开》前剧对于泾阳茯茶都是侧面的介绍,放在库房里,搁在桌上,或者停留在耳朵里。《那年花开》剧中,借周老四之口,提示茯茶将来的主要销售渠道在草原。但没点明是蒙古草原还是川藏草原。说来应该是川藏草原。蒙古人素来喜爱青砖,有宁夏茶马司给专供。川藏地区及新疆人喜欢茯茶,清末后期陕商也主要在西南从事商业活动。《那年花开》剧中,以泾阳吴家东院为例,揭示了陕商发展的转折期。吴家东院参与国家军需物资的供应,因为其中利益太过错综复杂,涉及政治权贵,被人陷害倒台。陕商早年发达,无论明清,无论引票,靠的都是“厚重质直,忠义仁勇”,有国家边贸政策的指引,替国家完成指定的货物运输任务。所以从某种程度说,陕商大多做的是国家的生意。总体上自康熙平定准噶尔叛乱以后,周边安定,市场经济和自有贸易兴盛。只要你有银子,无论在那个边陲,都有商人为你提供你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史上,陕甘茶马古道类似于计划经济,万里茶道类似于市场经济。《那年花开》剧中安吴寡妇周莹的时期,正是这一关键的转折点。这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竞争,谁更胜一筹?你说呢?我在《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这本书谈到了这一点。这正是时代的转型,也是秦商的转型。左宗棠时代是个特殊的战争时期。清末时期,陕商多在西南从事贸易活动,就是这一时局发展的结果。陕商西进,不光有战乱,而且左宗棠大力扶持湖南商人,陕商已失去茯茶西运的控制地位。陕商北进,万里茶道刚刚萌芽,以晋商为主的茶商把远到福建的茶叶,包括京广沿路的茶叶,贩运到北地,主要特点是花色多,品种多,武夷茶、普洱、天尖、珠兰、福鼎白毫等等(留意明天推送文章《顺着那年花开,盘点清朝贡茶》),获得了市场。虽然左宗棠极力向朝廷争取,说其他茶都是杂茶,色茶,在新疆地区只能卖泾阳茯茶。但对清朝朝廷而言,不就是个“纳税”吗?判定两不相扰,而且还鼓励茶商从张家口等多地贩茶到蒙古和新疆北线。没有左宗棠,就没有湖茶。左宗棠去世了,茯茶作为国家战略物资采购的时期就基本结束了。左宗棠去世于1885年,此时剧中周莹大约18岁,正要面临巨变的时刻。时局留给陕商的主要潜在市场,只能是西南一线。剧中周莹,在真正晋升为安吴寡妇后,吴家生意主要进军的也是这一市场。好在秦商素来“厚重质直,忠义仁勇”,在西南川藏草原硕果累累,至今在雅安、自贡都留有美名。以茶追剧,不见不散。本文原创,文/奚斌锋。欢迎关注“始翠山”。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往期:顺着《那年花开》,盘点一下泾阳富商的生意门路《那年花开》,第一个茶的镜头竟然是它?《那年花开》,”三硬“商人吴蔚文和泾阳茯茶外行热闹内行门道,顺着《那年花开》说说传统泾阳茯茶咋做的?顺着《那年花开》看看历史上泾阳的荣辱兴衰阳陵泾乡,汉阳陵“千古一叶”助力孙俪《那年花开》热播
2017年9月8日
其他

放肆!猖狂!顺着《那年花开》,看清朝盖碗里都有啥??

更全面更有趣的茶故事,尽在(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那年花开》剧中,戏班女主周莹刚进入吴家东院,顽劣不改。在一次和东家吴蔚文的对话中,话不投机。吴蔚文说:“放肆!”周莹回道:“猖狂!”接下来没什么悬疑,砰哐,吴蔚文抄起桌上喝茶的盖碗摔倒了地上,瓷片碎了一地。我不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以茶追剧,我心疼这个青花瓷盖碗。一般就茶器发展而言,有唐碗、宋盏、明壶、清盖碗一说。盖碗虽然是唐朝人发明,却在清朝焕发了魔力,上图就是道光年间的亲王在喝盖碗茶吹牛聊天。盖碗风靡,和乾隆皇帝有莫大关系。皇帝喜爱,官场流行,商人跟风,民间效仿,所以盖碗红遍神州。泾阳虽偏处西北苦寒之地,也概莫例外,《那时花开》剧中就是明证,盖碗出镜率也很高,比茶叶还高。一家富户,虽然不是开茶馆,但没有上百个盖碗待客,在当时肯定是没有地位的象征。听泾阳的老人讲,破四旧时期,有泾阳老商号从老宅子里清理出来的盖碗,数量很多,随手一块两块的就处理给收废品的了。听到这儿我都后悔早年没去泾阳收破烂,不光我后悔,老板更后悔,直叹当时没这个意识,如果留到现在,呵呵呵。以茶追剧,言归正传,本文探讨的是这盖碗里都是什么茶?会是泾阳土产茯茶吗?虽然我们讲陕茶故事,但也要客观,这个几率还真不大。清朝的盖碗主要还处于喝茶器的阶段,这比唐宋进步的是茶碗底下有个托,不再烫手。既然盖碗是唐朝一丫鬟的实用性专利,为什么随后的宋代不很快流行呢?这是因为,宋的泡茶法,无论点茶,还是分茶,都过于折腾,弄好了茶汤都温乎了,所以还专门用厚壁的茶碗,建盏也是,用来保温。明朝朱元璋皇帝废弃了紧压茶,推崇细嫩的芽茶散叶,瀹茶法大行其道,类似于今天的泡茶,开水一冲,端起来还真的想辙儿。明朝茶人还真有办法,不走寻常路,丰富了壶的概念,尤其发明了紫砂壶,又很流行,暂时回避了盖碗的问题。蒙满联手,清兵入关。蒙满人喜爱奶茶,盖碗的流行一定和其喝奶茶的习俗相关。盖碗比碗小,轻便;盖不离碗,保温;底下有托,不烫手;因为不烫手,所以操控自如,很有风度。看上图,《那年花开》剧照中老夫人持杯,气定神闲,估计你也需要练很久的。所以盖碗作为喝茶器,重新回到了满清茶人的视野。当然,盖碗里的茶也在发生变化,从奶茶到香片,从香片到顶级绿茶,从绿茶到大红袍,普洱茶,珠兰茶等,盖碗里的内容在发生变化。盖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清朝的盖碗茶,北京的王公贵族选择最多的是花茶(香片)。西北人喝的是三炮台。四川人喝盖碗绿茶。乾隆下江南,盖碗刮龙井,一下成了饮茶标杆。陕西人喝盖碗茶,当然是陕青。清朝遗老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写到名目各异的很多名茶,如西湖的龙井茶,云南的普洱茶、女儿茶、六安茶、老君眉,福建的凤随茶,湖南的君山银针,以及外国进贡的暹罗茶等,很多都是清朝进贡御前的贡茶。慈禧的饮茶习惯较为奇特,茶具十分精美,富丽堂皇,“宫中茗碗,以黄金为托,白玉为碗。”每次饮茶,“喜以金银共少许入之,甚香”(徐珂《清稗类钞》“孝钦后饮茶”条)。清末在宫廷任职最得宠的女官德龄,常常陪侍慈禧之侧,对慈禧的饮食生活非常熟悉,她所著《御香缥缈录》(又名《慈禧后私生活实录》)乃系亲身经历的回忆录,其中对慈禧饮茶有逼真生动的描写:一个太监手进一杯茶来,茶杯是纯白美玉做的,茶托和盖碗都是金的。接着又有一个太监捧着一只银托盘,里面有两只和前一只完全相同的白玉杯子,一只盛金银花,一只盛玫瑰花,杯子旁边还放有一双金筷。两个太监都在太后前面跪下,将茶托举起,于是太后揭开金盖,夹了几朵金银花放进茶里。让林黛玉教你怎么喝盖碗茶。这样喝盖碗茶,做作!这样喝盖碗茶,境界!这样喝盖碗茶,地位!往期:顺着《那年花开》,盘点一下泾阳富商的生意门路《那年花开》,第一个茶的镜头竟然是它?《那年花开》,”三硬“商人吴蔚文和泾阳茯茶外行热闹内行门道,顺着《那年花开》说说传统泾阳茯茶咋做的?顺着《那年花开》看看历史上泾阳的荣辱兴衰阳陵泾乡,汉阳陵“千古一叶”助力孙俪《那年花开》热播本文原创,文/奚斌锋。欢迎关注“始翠山”。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即将出版,评论点赞数最多可获作者签名赠书。
2017年9月7日
其他

我来了,是时候做自我介绍了!

大家好,我叫“始翠山”:据说,起我这个名的时候,争议性比较大,土洋结合的典范,洋的能飞上天,土的能掉出渣儿。用搜狗拼音输入,马上会弹出史翠珊。芭芭拉.史翠珊是美国有名的演员、歌手,很全面的艺术家。好像这名字还沾点洋气。可另一方面,始屎同音,对于最看重起名的中国人来说,多少有点不雅。后来呢,后来就突然醍醐灌顶,始屎之争,纯属庸人自扰。再说,名贱,好养活。但我自己深知,“始翠山”三字大有寄托。这是我对自己的解读。茶始于翠山,高山云雾,是山孕育了茶,也是山孕育了人类。无论黑黄青绿白,都是茶,都始于翠山。始翠山也是山的名字,它是秦岭,它是巴山,它是茶树生长的任何地方。始翠山是父亲山,汉水是母亲河。山比河更有力量,比起依赖天时,比起农坊制作,茶业发展还要更依赖产业发展,包括科技和规模企业。始翠山是嵯峨山,也是黄帝陵的桥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每个企业都在筑一座山。杯口茶汤,生态为基;大鹏高飞,始于翠山。2017年8月28日个人信息《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是我的全名。正度16开,精装,352P,30万字的体量。封面“始翠山”三字由陕西文化大家肖云儒先生题写。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现陕茶之美“发现陕茶之美”是这本书的宗旨。从人,从产品,从地域,从文化等各个角度去发现陕茶之美。诗词“诗词”是本书的入口。通过名家推荐和挖掘史料,同时根据不同的主题侧重,我把它们组成了42篇文章,有诗有话,有评有议,有的长有的短,无论陕茶陕器,茶人传奇,还是品牌故事,历史钩沉,都集中从一个点揭示了陕茶之美。文中涉及到了古往今来和陕和茶深度相关的95首诗词美文,从诗经起,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完整的体现了陕茶文化发展的脉络。对录入文中的诗文,赏评结合,但着力点不是品评辞藻之美和作者生平,而是深入解析其中与陕茶相关的典故、事件和人文精神,古为今用,与时俱进,把历史落到现实,呈现一个别开生面的陕茶世界。众人拾柴火焰高丁文老师是研究陕茶文化的先驱,他为后人打好了基础研究。中国的陕茶,陕西和陕茶,陕茶和中国茶,这三个命题才是对陕茶的完整表达,这也是本书的创新之处。而在以往,这往往是脱离的。李三原先生,肖云儒先生,林治先生都是此项研究中执牛耳者,得蒙他们的指导,才保证了这本书的视野和格局。还有很多老师也给这本书提了很好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陕茶综述的书非常难做,上一次的盛况是2007年出版的“陕西茶叶丛书”三卷本,这一晃已经10年了。办公室喝茶中国茶主要是在商务及办公室渠道输给了咖啡。给办公室人群一个好的产品,一个好的喝茶方式,一个好的茶文化,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贴近陕茶,研究陕茶,郜随印先生一直在企业家与经理人之间力倡茶的企业文化,这本书也是他的重磅推荐。别开生面读过《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你一定会有“别开生面”的感觉,原来陕茶有这么多故事可讲,原来陕茶有这么多精神可挖,一定会感觉原来陕茶离我是这么亲近。这也是本书值得骄傲和得到专家首肯的一点。把陕茶融入秦岭渭河,融入人文始祖,融入当代陕西的发展,融入陕西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融入职场商务和民众生活,夯实陕茶文化自信,挖掘陕茶有趣又有用的事儿,为您所读,为您所用,全方位多维度解读陕茶,诠释陕茶文化,提炼陕茶精神。人文精神守仁格竹,我们格茶。通过陕茶而知天下茶,知天下茶而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书中收录的九十五首诗词,每一首每一句,都是在陕西这块土地上流淌的茶文化传奇,这些人,这些事,这些风情,这些感受,不光记录着历史,也给区域茶产业发展提供着反思和启示。道不远人,茶道归根结底也是人的精神,古往今来的这些陕西茶人给了今天的我们鼓舞和鞭策。陕茶销售手册这也是一本陕茶销售手册。它解决了陕茶目前营销的一个很大的瓶颈,“谈资“!让陕茶有故事可讲,立得住,讲得清,传得出去,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果你读过以后,对陕茶能多增加一丝丝兴趣,给别人说起陕茶来,能多一点点谈资,能多一点点自豪,我们就喜笑颜开了。当然,你我都懂,茶背后的那个人可能更让我们感兴趣,包括你我。谈的多了,自然就有茶喝了。这就是消费者的需求,当然是茶馆,茶店,以及销售人员必备的图书。推荐《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这本书在陕茶文化自信的转化上做了有益的实践,古为今用,把历史落到了现实之中。我想这会给其他的文化附属产业一些启迪。——肖云儒此书的境界高,格局大,眼光远。所选的诗文都紧扣主题,辞彩飞扬,不仅彰显了陕茶之美,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诠释了茶文化的发展,不偏不倚,恰当地体现了“陕茶和中国茶”这个命题。——林治(六如茶文化研究院)作者站在现代人喝茶的立场,古为今用,相互映照,对这些诗词逐一进行了详尽的赏析和点评。从这些诗词中,我们能收获系统的陕茶发展脉络,获得活生生的陕茶故事,获得对陕茶的文化自信,获得饮茶做茶的乐趣,无论对于陕茶从业者还是普通人群,都有很好的启示和乐趣。——郜随印(陕西高级人才事务所所长)作者引诗百余首,一诗一题,一题一议,内容切实广泛,别开生面,或有所褒贬,或有所建言,无论是研究者、管理者、经营者,开卷必有益。这也是我极力推崇这部书的主要原因。——丁文还有很多推荐,我们等书印出来再陆续发布。惠及读者因为讲求品质,我们在装帧上下了一番功夫,绿水青天,在出版社的眼里,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精装书。为了和更多人交流,身居秦地,爱我陕茶,我曾计划用茶会的形式去分享这些内容,但后来意识到,实际上读书喝茶风雅有之,却往往不可兼得,两样都做好不太容易。所以还是专心一点,读书时认真读书,喝茶时用心喝茶。希望您在阅读时,也能体谅一点这小小的用心。开售了!本书将于9月25日印成。预售期间,每日前5名读者可获赠作者签名售书。茶很重要,茶背后的人更重要,期望我们能以这一杯茶结缘,然后携手共进。电话和微信189
2017年9月6日
其他

顺着《那年花开》,盘点一下泾阳富商的生意门路

最近孙俪娘娘的传奇女人励志大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开播十来集了,记得当初芈月传播的时候我的期待值还是很高的,但是芈月传的套路太老,和甄嬛传类似:一个官宦家女子历经坎坷由一个小宫妃在众多男子的帮助之下逆袭为万人膜拜的天下女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是很好,但女人的弱势和无奈,以及必须靠男权才能站稳脚跟的故事,其实谈不上前卫。
2017年9月5日
其他

《那年花开》,第一个茶的镜头竟然是它?

《那年花开》一开始,咱们娘娘微博上的画风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同时也是这样的灰姑娘逆袭励志剧啊!历史上真实的安吴寡妇(1868-1910),娘家可为名门世族啊。明清时期因为渭河水道的便利,陕西泾阳、三原两地最为富有繁华,西安城都比不及。周莹是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门当户对,17岁时出嫁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村吴家,许配给通奉大夫吴蔚文之子资政大夫吴介侯。后来丈夫因染疾不愈,婚后十余天丈夫病故,因吴家无男丁承嗣,吴周氏成为吴家惟一继承人,此后吴周氏即被称为"安吴寡妇"。以茶追剧,说说茶吧!《那年花开》第一集中居然出现了武夷大红袍!!!绝对大爆眼球!!!不是说好的泾阳风土吗?不是说好的茯茶主题吗?当地政府不都大张旗鼓的宣传了好久吗?第一次第一集竟然就给了武夷山大红袍,这是为那般呢?相信很多追剧的陕西人、咸阳人、泾阳人当时都好像挨了一闷棍。第一集啊,很多人翘首以盼,很多人“被”翘首以盼,都眼巴巴的盯着开播的第一二集,导演,你能不能长长心呢,这个镜头放在随后几集不行吗?泾阳首富吴家少爷吴聘,在弄清楚京城前来的杜明礼把惇亲王派势力的军需物资生意介绍给吴家,实有政治目的。最终,采取送茶的方式,向杜明礼暗示其考虑结果。于是,屏幕中赫然出现了“福建武夷大红袍”,估计泾阳人民看到这里心里各种郁闷,咋不是我大泾阳的茯茶呢?这可是足有1秒多种的特写镜头啊!吴家吴蔚文是大义秦商的代表,号称“三硬商人”,是被树立的正面典型。哪三硬?人硬,货硬,脾气硬!面对杜老板的威胁,也不知他这富二代吴聘少爷咋想的,不送自家土产泾阳茯茶,而去送不沾边的大红袍,依我看,纯属卖(导)弄(演)显(安)摆(排)?杜老板是为政治目的而来,难道少大红袍喝吗?安吴寡妇周莹出生的时期,正是陕甘回乱时期,因为太平天国起义弄得全国几无宁土。从福建武夷山下梅村开始终结于恰尔图的万里茶道贸易线路也被战祸阻隔。灵活聪明的茶商大多都不从福建贩茶销售了,而是在两湖地区就地筑制砖茶,以满足北地所需,这个举动成就了羊楼洞青砖的美名。【莼川竹枝词】周顺倜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少妇解当家。残灯未掩黄粱熟,枕畔呼郎起采茶。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蓉。六水三山缺少田,生涯强半在西川。原注:每岁西客自羊楼司、羊楼洞买茶,其砖茶用白纸缄封,外沾红纸,有“本号监制仙山名茶”等语。芙蓉山在西乡。道光年间,周顺倜写的《莼川竹枝词》记录了这么一个事。清道光年间,陕西西乡县也生产青砖茶,由“西客”,也即山陕茶商,沿水路运送到湖北咸宁,汇入万里茶道的贸易洪流。战争年间,不用说,当时家里藏有武夷山大红袍,的确非富即贵,和剧中吴家泾阳首富的地位般配。这个熊孩子为什么送大红袍给杜老板,可能导演也是这么想的以茶追剧,不见不散。往期:《那年花开》,”三硬“商人吴蔚文和泾阳茯茶外行热闹内行门道,顺着《那年花开》说说传统泾阳茯茶咋做的?顺着《那年花开》看看历史上泾阳的荣辱兴衰阳陵泾乡,汉阳陵“千古一叶”助力孙俪《那年花开》热播如果非要在中国茶里找个坐标,你觉得会是哪一个?本文原创,文/奚斌锋。欢迎关注“始翠山”。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即将出版,评论点赞数最多可获作者签名赠书。
2017年9月4日
其他

《那年花开》,”三硬“商人吴蔚文和泾阳茯茶

江湖艺人出身的周莹,生意经的基本功是在吴家东院当学徒时打下的,其中,剧集中被反复解读的“一贵一贱,极而复反”乃古人从商之圣典,出自文财神陶朱公范蠡之利经。此为商圣治生祖书,俗称“绝世富经”,其中蕴含着商品价格变化的真理。“无敢居贵。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一贵一贱,极而复反。蹶而趋之,唯恐弗及。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对于,“一贵一贱,极而复反”,剧集中学徒小王的解释是:“任何事情到到顶端都会回落,落到地上都会起来。极而复反指,任何事物到了极点,都会反复的”,对此,周莹的解释也差不多:“卖的东西的价格不会一直涨,涨到某个点就会跌,但也不会一直跌,跌到某个位置就会上涨。”两个解读都差不多,就是“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那年花开》剧中吴蔚文以身作则展现的秦商“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品质。军需订单的报价日期到了,药店的掌柜来回话,吴蔚文在询问能否再压低价格,掌柜称药中有一味血竭,价格极高,不可以再压价。周莹闻言接话说,可以用杜鹃花的叶子代替,药效不会减小,回话的掌柜一听大喜,连声说这是个好办法,周莹正在得意,却不妨被吴蔚文大喊一声给赶了出去。吴蔚文是个正直诚实的良心商人,他一生奉行的是诚信二字,最恨这作假的勾当,因此没有接纳周莹的提议,让手下掌柜就按现价报了上去。第二天,吴蔚文带着吴聘来到了学徒馆,他义正辞严地教训了周莹一番,告诉她说,想要留在吴家东院,必须牢记诚信二字,不哄不骗不欺不诈,说完便让她冲着关二爷的画像磕头,正式收她为学徒,周莹大喜。杜明礼操纵下的户部军需药材定单,引发吴沈两家的矛盾,并成为此阶段剧集的焦点,周莹的生意经也是在这个矛盾的激化中得到耳濡目染,并被秦商典范“三硬商人”吴蔚文训以“诚信”二字以身作则,再在吴聘的感化下,以“诚信经商”代替“江湖行骗”,奠定了未来成为女首富的价值观。什么是三硬?人硬,货硬,脾气硬!《那年花开》剧中也展现了清末陕西“秦商”的经典故事,如“茶马”交易以及“走西口”等贸易经商实践,陕西商人以“忠”为核心价值,以“道”为经营理念,以“勇”为行为特色的精神构架得以生动展现。正所谓“商之有本、大义秦商”,以周莹为代表的秦商所体现的忠、义、信也是现代社会塑造价值观的一个标杆。该剧总制片人赵毅表示,“我们通过讲述一个大时代背景下大家族传奇女人的故事,传递出陕西商人勇于开拓、敬业诚信、淡泊勤俭的大义精神,致力让观众看到一个三观正、能量足的质感佳作。”剧中,有人用染色的松香充当名贵药材血竭,来搞垮吴家。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武汉沦陷,南茶北运的道路阻隔,安化黑毛茶原料短缺,许多无良茶商茶号以南山棠棣之叶冒充原料,制造泾阳茯砖茶销往边地,让牧民深受其害。而泾阳茶商宁肯不做,也不随波逐流使用假茶原料。在泾阳裕兴重展览馆内,保留着这样一副宣传板,记录这一事件原型,体现了泾阳茶商的商业道德。历史上,泾阳茶商也一直坚守”大义秦商“的道德风范,支持国家,扶济贫民。棠棣是一种植物,叶片周边带锯齿,这点和茶树叶片类似。下图是裕兴重展览馆内的宣传板全文。《那年花开》剧中,也对裕兴重的掌柜邓鉴堂有提及。据说,邓鉴堂早年是吴家东院伙计,聪敏好学,后来荣升为掌柜。明清时期,秦商在陕西地处边陲的不利条件下,抓住明清政府对陕西实行“食盐开中”、“茶马交易”、“随军贸易”的政策机遇,乘势而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形成的商人集团。西部高山巨川,黄尘漫天,生活艰苦被南方商人长期视为畏途。但艰苦的自然环境却不能阻挡陕西商人经商致富的脚步。他们上入甘,下进川,贩贱鬻贵,为家乡挣得财高北斗。“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这句话在陕西普遍流传,经久适用。简单的一句话透露出陕西人刚韧的秉性,同时也注定了秦商的经商之道。“生意要勤快,用度要节俭”。老秦商将艰苦创业、反对铺张浪费提高到兴衰成败的高度,这种精神是陕西人的突出特点之一。在历史上,秦商人提供的货物质量优良,货真价实,信誉卓著,素有“关中贾来价更高”之称。
2017年9月3日
其他

外行热闹内行门道,顺着《那年花开》说说传统泾阳茯茶咋做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顺着《那年花开》热播,咱说说传统泾阳茯茶怎么做的?传统泾阳茯茶,也即手工茯茶,和机制茶相对。手工茯茶和机制茯茶没有高下之分,质量并无差别,虽然从文化情结上我们倾向手工,但从产业发展上,毫不犹豫我们对机制茯茶投赞成票。讨论手工和机制,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的核心工作是追剧,以茶追剧。在安吴寡妇周莹的时期,1900年前后20年,泾阳茯茶还是以手工为主。虽然其他行业,如棉纺缫丝,已经有现代科技的萌芽,但对制茶还主要靠手工。陕西泾阳安吴堡吴家生意做的很大,茶只是他家经营的商品之一。到了吴家的规模,主要解决的是商业模式、管理和风险、商业道德的问题。产品研发倒在其次,但既然是茯茶主题,我们还是从技术层面”扒“一下茯茶的产品研发及生产制造。关于传统手工茯茶的制作流程,无论你是泾阳人,还是陕西人,鸿泥鳞爪,其实大多对泾阳茯茶都是一知半解。本文借着《那年花开》热播,还原一下泾阳茯茶制作的流程。你一定会有“别开生面”的感觉,咱往下看,看到新知识点你在文末点个赞。明清时期泾阳茯砖茶制作以手工为主,劳动强度大,旧时生产工具简陋而落后。一般以湖南安化、陕南生产的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切,筑茶成封、发花、晾干的技术工艺加工而成。这个过程在整个泾阳茯茶的制茶历程中被称为“检运”。据卢坤《秦疆治略》记载:“泾阳县官茶进关,运至茶店,另行检做,转运西行,检茶之人,亦有万余”。时置泾阳县城及周边,茶行、茶庄、作坊、茶商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白天人潮如海,车水马龙,夜晚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好一派繁荣景象。“另行检运”,就是这个意思,这只是做成茯茶的工序之一,并不是全部。大多数研究者只满足于这一环节,对泾阳茯茶的前世和去向并不做探究。其实,“检运”只解决了“你是谁”的问题,工期也就一月余,而“你从哪里来”,“你往哪里去”,这人生终极三问,拷问一下茶,也同样合适。弄不懂这三个问题,不算你懂泾阳茯茶。这个观点你同意不?如果还不明白,请补课先。点击蓝色字体直接进入阅读:如果非要在中国茶里找个坐标,你觉得会是哪一个?1湖茶,历史选择明史《食货志》载,万历年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甚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中汉中,保宁者,仅一二十引。茶户欲力本课,辄私贩出边,番族利私茶之贱,因不肯纳马。”二十三年,御史李楠请禁湖茶,言:“湖茶行,茶法、马政两弊,宜令巡查御史召商给引,原报汉、兴、保、□者,准中。越境下湖南者,禁止”。既而御史徐侨言:“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行之引,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於酥酪为宜,亦利番也。但宜立法严核,以遏假茶。”“户部折衷其议,以汉茶为主,湖茶佐之。各商中引,先给汉、川毕,乃给湖南。如汉引不足则补以湖引,报可。”从此,湖茶正式走向了西北市场,并长达三百年之久。汉茶、川茶都可以作为茯茶原料,而选择湖茶作为泾阳茯茶的主要原料,因为成本低、滋味重,颜色好,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但并不唯一。这段文史资料非常重要,值得细读。2收茶,赶抢时令在湖南安化收黑毛茶有很强的时令性,在芒种上市的称为“头茶”,夏至以后上市的为“子叶”。收茶的时间一般是茶庄贴出收买茶叶的招贴后,茶户以布袋挑毛茶于各号,先以大盘取茶样查看,后言价过秤。茶庄收茶后要雇当地的女工进行粗拣,然后蒸软装蔑包,尽量装得紧密以节省体积,甘引每包90公斤,陕引每包50公斤。3运输,也即陈化明清时期陕西商人到湖南采购茶叶原料,主要是通过便利的水路交通。茶商在所乘的车、船上悬“奉旨采茶”的龙旗,以防官差骚扰。把湖茶运到陕西泾阳,其路线是从湖南黑茶的主要产区资江流域上船,经资江、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入汉江,沿汉江到汉中,到达汉中后雇骡马驮运,经由穿越秦岭的孔道:陈仓道(又称嘉陵道)、褒斜道(又称金牛道)、子午道进入秦岭以北的泾阳加工地。平时商客在三四月份到湖南采买,到十二月才能运至泾阳,慢的则要到第二年的二三月才能到达。少则八九个月,多则一年,茯砖茶的原料在运输过程中慢慢得到陈化。从鲜叶采摘到压封成砖,这应该是中国制茶历史上最漫长的历程。做茶不过一月,运输黑毛茶原料倒费了一年!这个帐该怎么算?中国还有第二种茶是这样吗?点击蓝色字体直接进入阅读:如果非要在中国茶里找个坐标,你觉得会是哪一个?明清时期有市场意识的茯茶商号还会为了平抑黑毛茶的采购价格,而多屯放原料,这样陈化时间就更长了。现代泾阳茶企也参照这一过程,收购的黑毛茶原料也要陈放一到三年才拿出来压砖,这样收新料,用陈料,周而复始,保证了茯茶醇厚的口感和香气。湖茶北运泾阳,此外还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充分利用了长江、汉江、渭河、泾河水道交通,有小船拖小船,有大船行大船,没有水道的路程只能人挑肩扛马拉驼车了,运输比蜀茶入陕较为方便。后来有了火车,部分替代了陆路运输,更为方便。4加工,簸杂吊锅装湖茶运至泾阳只是原料茶,须在泾阳茶点(茶场)经过当地人叫做“簸”、“杂”、“吊”、“锅”、“装”的烘制过程。具体而言,分以下几个工序:1原料筛切选用黑毛茶为原料,用筛子过滤后的茶叶作为备料,将筛子上的长茶倒在长方形木板上,用刀剁碎至可以通过筛子,反复过筛直到符合要求。所谓“簸”就是将茶叶切碎、筛过,除去尘土和其他杂质。所谓“吊”,就是用秤分成每封五斤四两。1炒茶烹水炒茶烹水,将筛好的茶倒入锅中再加釉水以保证茶叶的适当水分,依茶工的经验掌握火候以及翻炒的速度、将茶叶和釉水搅拌均匀,茶叶一捏一放刚好松开的效果最好。炒茶俗称“锅”,炒时陆续在茶叶中注入用茶梗、茶籽熬成的水。这道工序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炒时不能过干也不能过湿,以柔润合宜为度。1灌封筑砖将一种被称为“梆子”的做茯茶的工具组装完成,形成制作砖茶的模具。这个梆子玄机颇多,我们以后细说。关注”始翠山“,掌握不一样的陕茶故事。两茶工面对而站将茶梆夹在中间,一茶工用撮箕将炒好的茶叶簸茶散汽,一边灌茶入封子里,另一茶工用棍头是红枣木的杵茶棍进行杵茶,枣木无异味而不会影响茶叶味道。双手提起木棍一下一下的杵筑,力度适宜且茶叶均匀。力度小了松散而不发花,力度大了过紧而霉变,考验茶工经验可见一般。在茶梆旁边还有第三个人,在灌入时负责扒匀封子口的茶叶,被称为“扶棒”;约经3分钟边灌边筑、六斤二两(新秤)的茶恰恰筑进封壳里,不满也不浅。第三个人负责筑封口被称为“扦门”,并打开梆子取出茶封被称为“启封”,在下一个灌封筑砖时打开梆子安放封壳被称为“换封”,如此重复。一封茯茶一般情况约筑170~300棍,即“提棍”(高提重筑)100~120下。“拐棍”(低提轻筑)50~80下。棍分“四路”(从梆子前到梆子后排列4棍)不能错乱。最后一步,一定要用楔子在封口用小锤敲打固定。这样是为了茶叶在茶封里边能够得到稳固。现代的“茶梆”多数已改为钢制模具,虽然材质不一样,但工序和手法是一样的。这道工序也叫做“装”,是砖茶成败的关键,所以需要很高的技术。就是将茶制成砖形,装成封子,每封五斤四两(老秤)。这种筑茶的方式也决定了如何开启茯茶砖。点击以下蓝色字体直接进入阅读:我告诉你茯茶的正确开启方式,之前没有人包括茯茶企业把它讲清楚!1筑茶成封制作筑茶的封子也很不容易。在二尺长、一尺四宽的纱布涂抹浆糊后,与同等大小的传统手工枸树皮纸相粘合并晾干,在纱布背面涂抹浆糊与另一张枸树皮纸粘合,晾置一天后可用其包裹梆子,将其侧面、底面用浆糊粘住,约三天时间晾干的成品称为封子。再将封子放入梆子中并拧紧梆子,封子就成了茯砖茶的包装材料,具有透气散热的功能。这些零碎手续也叫“杂”。将茶砖从上到底部穿一个孔,便于通风。其次是在茶砖封皮上印上招牌、名称、重量。1干燥发花封皮内灌装成砖的茶叶还是湿润的,先在楼上摆成单层(茶店专用于制茶的楼层),晾晒两三天,之后将茶砖垒成三至四层,垒时还要注意通风。一星期后,底面倒翻一次,隔半月后再倒翻一次,至茶砖干后全数堆起,制造过程结束。最后就是“发花”。初时呈现白绿色,一星期后,变成黄色。茶砖金花以黄色为最佳。之后再采用自然通风干燥至足干,而后出现的烘房也提高了茶品的出产率。所谓“金花”,就是在加工中通过发花,专门在黑茶的砖块中培养一种叫做“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本来味苦的湖茶经过加工后茶味变得醇厚,清纯不粗、口感强劲。
2017年9月2日
其他

顺着《那年花开》看看历史上泾阳的荣辱兴衰

顺着《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找找泾阳历史上的模样。气势恢宏的泾阳古城重现在了荧幕上,随着镜头的逐渐拉近,孙俪饰演的周莹以一袭布衣造型惊艳亮相,与刘佩琦饰演的其养父在街头耍刀弄剑,尽显江湖儿女本色。泾阳商业发展历史源远。诗经云:“侵镐及方,至于泾阳”。从殷周时起,文化、经济、商务、生产均臻上乘,为关中名治。至于秦代,郑国渠开浚,农业生产日益发达,产品剩余交换最为频繁,集市起兴,商贸日趋繁荣。汉唐时代,农业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古会、庙会起兴,促进商贸更加繁荣昌盛。泾阳当时的古会就有十五个之多,以县城古二月会和永乐店冬至会规模最大,会期月余。据卢坤《秦疆治略》记载:“泾阳县官茶进关,运至茶店,另行检做,转运西行,检茶之人,亦有万余”。时置泾阳县城及周边,茶行、茶庄、作坊、茶商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白天人潮如海,车水马龙,夜晚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好一派繁荣景象。刘佩琦抱拳向围观的群众吆喝,将电视剧中的第一句台词响亮喊出:“泾阳的父老乡亲……”第一句话就说出了‘泾阳’两字,真是让人觉得特别的亲切啊!《泾阳县志》载,当时泾阳有集镇11个。县城还出现“至晓乃散”的夜市和日市俱出的早市。随着茶叶加工转运量的不断增大,也促进带动着相关产业发展,小加工厂、作坊、脚夫(运输)、堆垛坊(仓储库)、廊屋、客店、烟商、棉麻商、盐商、皮商、药材商相继诞生。当时大宗商品主要是茶叶、兰菸(兰州水烟,也叫白条烟)、甘(甘肃)、宁(宁夏)、青(青海)毛皮、药材、盐类(食盐和硝盐)。此时泾河上有九个大渡口(码头),纤夫成群。泾阳县城中现还有的骆驼巷、麻布巷、堆垛场(红光坊)、四茗楼巷、粮集巷等,就是当年流传下来的。随之而来剧中出现的甑糕、凉皮、biangbiang面等咸阳小吃,让人看得既亲切又过瘾。屈大均康熙五年(1666年)参观泾阳县二月二日汉堤洞(今三渠镇雪河堤洞村)东岳庙会写道:“陕地繁华,以三原、泾阳为第一,其人多服贾吴中,故奢丽相慕交……妇女结束如三吴”。(屈大均《翁山文补》卷《宗周游记》)。三吴指今浙江省,妇女的穿戴和东南沿海没什么区别。看着剧中的这些咸阳美食,是不是食欲大开啊~~~你看连“周莹”来了都不想走了呢!!回顾剧情,精彩的在后面。56岁的泾阳人武泉灵看《那年花开月正圆》后激动不已,“看见咱泾阳出现到电视剧上,我们全家人都特别激动,剧里的泾阳古城既繁华又富饶,让我们泾阳人感到非常自豪。”武泉灵称,剧中唯美气派的吴家大院让他感到既熟悉又新鲜。武泉灵口中的吴家大院在哪里?来跟小编一起去周莹故居——吴氏庄园,近距离感受一下吧!明清时期正是泾阳茯砖茶发展的鼎盛时代。同时也从茶商号中衍生出了许多专业商户。促进其他商贸流通业的兴盛。泾阳境域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商贾云集,一些大商富户争相开设商号、货栈、皮行、钱庄,街市两侧商号、门店林立,手工作坊遍地。《泾阳县志》载“清雍正年间,泾邑系商贾辐辏之区”。成为沟通南北货物集散加工转运之枢纽。据史料载,当时泾阳茯砖茶除销往西域各地外,已随“丝绸之路”远销俄国、西番、波斯等四十余国家。上图吴氏庄园的东院就是剧中女主周莹故居的正门,哇喔,有钱人的门槛好高啊!门前的两头石狮子看起来好威武哦!对于《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开播,吴家后人代表吴国华感慨万分,“我们下午就坐在电视机旁等着了,电视开播后都认认真真地看,尽量不放过每一个画面。剧中人物华丽的服饰,吴家大院的繁荣昌盛,让我们对勤劳智慧的吴家先辈深感敬佩。”吴国华称,在《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拍摄期间,她经常赶赴无锡慰问剧组,并为孙俪等参演人员带去茯茶等咸阳特产,“我们在剧组经常熬茯茶喝,大家都对茯茶赞不绝口。”没有泾阳就没有茯茶,没有茯茶也没有泾阳,重点来了,往后看。秦岭以南的茶在泾阳集散、转运。起初是陕南的茶,又因陕南茶叶产量有限供不应求,又增加了四川一带的边茶,后又增加了湖南、湖北的湖茶。明清民国时期,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进一步扩大,过泾茶叶量不断增大,茶叶西去运输问题突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加运量,随着道路条件的改善,茶商设法改进茶叶包装,压缩茶叶体积,开始筑制方形砖茶,遂之诞生了“泾阳茯砖茶”。明清茶叶西运靠驮马车载,销售后,回来带的主要是兰菸、叭、宁、青毛皮、药材、香料、珠宝等;南茶北运泾阳后,回去主要带有在泾阳改制的兰州水烟和在泾阳加工好的皮货、中药材和泾阳产的硝盐及棉布。随着商贸发展,物品贸易量的不断增大,纸币——“交子”,也是在这以时期出现。据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质货币。有效改善了贸易当初的物物交换,及后来的金银硬通货币交易的不便,促进商业贸易大步发展繁荣。与此同时,一些均以茶起家的富商大贾不但染指烟、皮、盐、布外,还竭力向外地及沿海一带发展。他们有的在三原、西安等地开设钱庄、货栈、商号。有的在四川、两湖(湖南、湖北)包租种植茶园。有的在兰州、青海、新疆、宁夏、蒙古、四川、云贵、武汉、西康、江淮流域一带设立庄栈,并在当地置产娶妻,来往两地,生活奢华。多以经营茶、烟、皮、盐、药材、丝绸、布匹、黄金等。安吴、大簸箕柏家等,一些大商户此时兴起。茯茶在泾阳制成后,由陆路西运。陆路用马车和骆驼运输,经长武、泾州、平凉、定西等至兰州、巩昌(今甘肃陇西)入库,然后凭票提茶,自由贸易。销往西北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甚至西亚、俄罗斯牧区。尤其是当清政府准许嘉峪关为通商据点后,茶叶源源不断的输往俄国。据记载,当时俄国所需砖茶,占俄国总需求量的三分之一。1873年前,茶商内部分为东西两柜。东柜为汉族,西柜为回族。到1873年后,陕甘总督左宗棠,改引为票后,有意扶持湖南人,泾阳增加了全系湖南人的南柜,如:乾益升、鼎裕隆等五、六家。南柜乾益升一家请领茶票约是全部的一半之多,每年销茶达五、六百余票,每封茶官方规定价格为纹银一两七钱左右,每票合计价款银1260余两。是为泾阳茶商最盛时期。泾阳社树姚家还以雅安为中心,又设分号于缅甸、越南、印尼等地,并在上海,沙市,汉口一带开设口岸。泾阳谚语有“东刘西孟社树姚,不及王桥头一撮毛”;“吴家伙计天下走遍,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在这些富商大贾的影响下,泾阳商贸更加繁荣,当时能挂上号的商号、货栈、店铺达到260多家,随之经营方式也出现多样化。有“自东自掌”独家经营的;也有财东出资,掌柜的出人协办生意的“劳资”合营型;还有几户财东以资金多少,顶股合伙的“合股生意”。民国后期,陇海铁路的开通,极大的改善了南北、东西物资的运输条件,过泾茶叶及其他货品锐减。泾阳、三原作为关中主要贸易集散地,日渐式微。西安、咸阳、宝鸡、潼关等铁路沿线城市逐渐崛起。以茶追剧,不见不散。往期:看周重林搞的红红火火,陕西茶馆也需要图书计划!照我说的来,让你泡茶时香气更获好评。你泡的茶还缺点味道,这份指南拿走不谢我告诉你茯茶的正确开启方式,之前没有人包括茯茶企业把它讲清楚!如果非要在中国茶里找个坐标,你觉得会是哪一个?本文原创,文/奚斌锋。欢迎关注“始翠山”。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即将出版,评论点赞数最多可获作者签名赠书。
2017年9月1日
其他

阳陵泾乡,汉阳陵“千古一叶”助力孙俪《那年花开》热播

由著名影星孙俪主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于8月30日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腾讯视频播出,该片讲述了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泾阳安吴堡大义秦商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点击蓝色字体直接进入阅读:孙俪泾阳茯茶安吴寡妇秦商西商人物线索,《那年花开》,你要的开扒的全在这!)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围绕“世界上最早的茶叶”文物,在2016年5月依托汉阳陵唯一出土的“阳陵泾乡”瓦当造型,制作而成“阳陵泾乡”瓦当茶饼系列产品,并申请了多项专利保护,在2016年6月被选为G20农业部长会议礼品,被誉为“国礼”,在博物馆行业文创领域打响名声。
2017年8月31日
其他

我弱弱的说一句,在陕西谈古茶树开发意义不大。

我弱弱的说一句,在陕西谈古茶树开发意义不大。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可能会招致非议和批评,所以只能弱弱的说,把道理讲清楚,供各位自判。一说起古茶树,都是以赞成保护的居多。好像不赞成保护,就一定是历史的罪人一样。贵州省新近做了古茶树立法保护。云南更不用说,以古茶树为茶祖,比立法还厉害一筹。这些对古茶树的推崇和保护工作,难免会对我省的茶产业发展造成压力。01有哪些?有哪些?有哪些?陕西的古茶树,目前有史可查最早的可追溯到清朝时期。李大算老师在2006年出版的《西乡茶话》一书中说,1982年在汉中西乡县高川镇葫芦庵发现一颗乔木型茶树,树干高度约4米,主干直径20cm,根据当地居民口述推测茶树最少在120年以上。如今这颗茶树抵抗不过自然的消蚀,已经死亡。而在陕西其他地方发现的古茶树也基本都不超过清朝时期。图城固古茶树,“秦巴茗冠”四字很清晰。程良斌老师在2007年出版的《陕西茶产业》中记载,早在1983年春,陕西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组来城固县二里镇高北村梨树坪水井湾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一株距今300多年的古茶树,这是全省稀有的单株茶树品种资源。八十年代政府曾在其下方设立保护墙,上书“秦巴茗冠”四个大字。丛高4.3米,冠幅4.8*4.4米,茎干15根,平均茎粗15.6cm,属中叶类小乔木。此外,专家组还在镇巴县赤南乡雌鸡岭,镇巴县青狮下南沟,镇巴县庙溪的马头岭葫芦头,西乡五里坝乡鸳鸯池,西乡木竹坝灯草塆等地,也有发现的古茶树,但据判断都不逾百年。图岚皋县蔺河镇古茶树2014年6月,岚皋县蔺河镇茶园村发现数十棵碗口粗的古茶树,茶树缠绕穿插,盘虬古朴。据说,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党委书记、国家茶叶产业体系汉中试验站站长、陕西省茶叶产业首席科学家肖斌教授等专家实地考察鉴定,初步推测树龄在300年左右。当年11月,南郑县福成镇境内一次性发现了上万亩(自注:对面积暂且存疑)古茶树,经以上专家组鉴定,该片古茶树树龄在三百到五百年间,其树龄之长、面积之大也在全国较为罕见。以上是对陕西古茶树资源发现历程的整理,可以看出来陕西古茶树的挖掘考察工作在近年呈现跨越式的发展。历史考古学术上有一个流派,以实物考证为主。在茶文化史上就体现为以发现古茶树实物作为该地植茶历史的直接判断。显然,陕西吃亏了!02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下面是重点,为什么陕西现存没有太古太老的茶树呢?我趁着去安康请丁文老师斧正《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书稿的机会,专门请教了一下。丁文老师是研究陕茶文化的开宗,掌握了很多陕南,尤其是安康紫阳茶叶发展的文献资料。丁文老师说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陕西如今没有太古老的茶树。01一个原因是气候条件。因为陕南茶区地处中国茶区的北缘,受气候干扰反映会比较明显。不比云贵高原,终年都是茶树的适生区,茶树连续生长,并且还长的快,时间长,长成参天古树的自然不少。而陕南茶树树径增长1cm,树龄得起码增长5年。据竺可桢先生对五千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历史上有几次气温明显的变化,这都直接影响了陕南茶区的兴衰。第一个温暖期在公云前3000—1000年,黄河流域及山东半岛都有竹类分布,这也是神农炎帝发现茶的时期。西周时期,属地球的第一个寒冷期,汉水曾两次结冰。第二个温暖期在春秋到西汉的阶段,梅、竹、橘、棠,很多南方水果在北方都有出现,这在诗经中多有体现。北方区域也适合茶树生长,如古周原(今扶风)地区就可能有茶树生长,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子食“茗菜”。隋唐是第三个温暖期,栽培茶树的北限可以到江苏连云港(海州),唐朝的官焙贡茶院顾渚山也位于较北的区域。唐朝茶业的发展,除掉众多的社会原因外,和当时的“天时”也有一定关系。到了宋代,地球气候变寒,唐朝的名茶产区如江苏宜兴和浙江长兴交界的顾渚山,满足不了皇室宫廷饮茶需求,又加上蔡襄是福建人,茶区南移,兴盛了北苑贡茶和建盏。宋朝时茶区整体南移,陕南作为朝廷以茶易马的边茶集散地,本区域产茶数量不够,所以引进了大量蜀茶以作官用,贸易的地位比产区的地位更为重要。位于汉水下游的商南县地域在陆羽茶经中被归为“梁州茶”的范围,后来为什么历史上无茶记载呢,可能也是由于气候变迁的原因。商南处于秦岭浅山地带,气候变异给植物生长影响想对更加明显,可能导致了茶树冻死。而地处秦岭深山的镇安,茶树反而保存相对完好。安康紫阳县虽然纬度靠北,但其地形就如同一个面朝东南的簸箕,有利于茶树防冻过冬。这也是紫阳茶历久不衰的原因之一。02二是因为战争。明朝中叶以后直到清朝,陕南内乱战祸不断。1636年,闯王高迎祥从子午谷进攻西安时兵败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高迎祥残部投奔李自成,李便被推为"闯王"。1637年(崇祯十年),杨嗣昌会兵1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农民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1638年(崇祯十一年)八月,清兵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李自成在商洛山中得以喘息。是年冬天李自成驻扎在商南县富水关南的生龙寨,,今称“闯王寨”,并娶妻生子。1644年,李自成在北京建立大顺王朝。与明朝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决战,吴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李自成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次年在湖北兵败被杀。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陕南地区是主战场,受害之烈,比四川有过之而无不及。康熙十三年,吴三桂部将谭宏盘踞汉中长达五年之久,杀掠抢夺,民苦不堪。同治元年三月,太平军西征部队进入陕西,多地回民响应。同治年间陕甘回乱,另称是同治陕甘回变,1862年爆发,持续了12年。《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汉阴县有户六百七十,口三千五百七十六”。《嘉庆汉阴县志》:明末汉阴县城“破颓者仅存十余间”,“土著无多,所存十之一、二”。原本就人烟稀少的陕南各地,此时更成极度荒僻之地。丘陵山地固不待言,即使河谷地带也人口稀缺。这点从康熙初年陕南部分府县的编户里数也不难看出:汉阴4里,旬阳4里,镇安2里,商南1里,山阳2里,平利1里,白河1里。明朝110户为一里。由此可见清初陕南萧条荒敝之程度。据移民史专家曹树基估计,当时陕南大约有70%的人口或死于战乱,或转徙他乡。03三是因为明清两次人口大迁徙。明成化十二年,荆襄流民大饥,40万人入西乡去汉中,抢占土地,毁茶种粮。商南县地的设置可能也与招抚流民有关。商南县于成化十二(1476)年分商县而设置,商县因此而升为商州,正是政府招抚流民时。顺治六年(1649)朝廷颁布《垦荒令》,顺治十四年(1657)户部颁布《垦荒劝惩则例》,明文规定奖励垦荒有功者,并把垦荒的多少与户口的增减作为对地方官的考核依据,康熙时进一步修改垦荒条例,规定了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招徕流民开垦荒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左右,湖广填陕西,大量两湖、两广、江西、贵州、四川等地移民涌入陕南,人口剧增,茶园让位粮食是肯定的。所以可以想象,有多少老茶树被毁于一旦。现在陕西仅存的老茶树早不过清朝,这是主要原因之一。03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除过推测为清朝的茶园外,其实陕西大量发现的是解放后建造但又随后废弃的茶园,如旬阳县南阳山,面积总量很不小。对这些茶园的处置,应是我们考虑老茶园保护的方向。据资料分析,这些古茶园的存在,虽然面积大,但茶树密度并不高,虽然正常存活,但产量并不高,达不到生产茶园的水准。虽然这些茶树也是栽培品种,但多年放养,也会发生品种变异。陕西是绿茶大省,如果按照绿茶思维,这些茶园应该经过统一改造,才能纳入生产。或者做生态旅游,古茶园观光,也是方向之一。除此之外,根据茶叶粗老的特点,古树红和乌龙茶,都是可深入的方向。叶片厚,滋味浓,所以是不是用乌龙茶的工艺去驯服它呢?拭目以待。立地住,讲得清,传得出去。讲故事并不简单,关注“始翠山”,讲不一样的陕茶故事。精彩留言可获赠作者签名赠书。往期:守仁格竹失败了,我们还格茶吗始
2017年8月29日
其他

守仁格竹失败了,我们还格茶吗

守仁格竹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王守仁想研究学问,仿照朱熹先生的办法“格物致知”,对着一颗竹子想要洞穿竹子的内心。结果,淋了雨,生病了,“格竹”失败了。后来王阳明进行了反思,总结了“知行合一”的信条。不光要格物,还要身体力行。喝茶就是知行合一的好办法。如果王阳明有幸和茶结缘,格茶,而不是格竹,一定会格出更大的名堂。王阳明格竹,无非两种路径,一是管中窥豹,从细微出发探得宇宙规律,二是以竹为镜,自我反思品格升华。格茶的好处,就是知一茶而知天下茶,知天下茶而知传统文化。也有管中窥豹和以茶为镜的双重意思。道家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万物”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二”就是天下好茶,其实很多人缺失的是这个“一”。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所以最重要的,莫过于起点。对于学者来说,莫过于站位和立场。对于王阳明来说,他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从一个小小的驿丞做起,趋吉避凶,保全了自己,创立了学派,这不是很多人的追求吗?对于陕西人来说,莫过于弄懂陕茶了。《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帮你弄懂陕茶。2017年8月26日往期:始
2017年8月28日
其他

始 翠 山

始翠山是父亲山,汉水是母亲河。山比河更有力量,比起依赖天时,比起农坊制作,茶业发展还要更依赖产业发展,包括科技和规模企业。
2017年8月27日
其他

照我说的来,让你泡茶时香气更获好评。

照我说的来,让你泡茶时香气更获好评。陕茶以香高闻名。可实际销售中,很多店家并不能充分体现出陕茶这一特点,十分可惜。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般爱用玻璃杯泡绿茶,不夺味,散热快,还能欣赏茶舞。茶艺教科书也推荐用玻璃杯冲泡绿茶。之前我也爱用玻璃杯泡绿茶,也对盖碗泡绿茶很不屑,但这些年通过自己的亲身使用,玻璃盖碗泡绿茶,确实是不二的选择,尤其对于“香高味浓”的陕茶。在绿茶喝的就是鲜爽,甘甜,醇和。其他回甘,生津,耐泡等等从来就不是绿茶的卖点。温杯后闻干茶香好的绿茶,香气必须高扬,纯粹,无论豆香,栗香,抑或传说中的兰香,你必须纯,不能杂,不能似是而非。平常人们泡绿茶都是杯泡,闻到的茶香是只是水香,即使如教科书所言1/3水量润茶,香气比起盖碗第一泡的湿茶来,也要差几个量级了。冲泡陕南明前茶,取大号玻璃盖碗,开水温杯,投干茶,闻香。此时香气优雅坚实,多呈现以花香。花果香这是高级绿茶才有的表现,正好可以判断手中的茶。闻第一跑湿茶香如果是明前绿茶,此泡应当汤色发白,多为明前茶独有的白毫所致。茶汤滋味尤其甘甜,因细嫩绿茶富含的氨基酸所致。
2017年8月26日
其他

你泡的茶还缺点味道,这份指南拿走不谢

泡茶是一门技术活,尤其是看似最简单的绿茶。你是不是觉得泡茶不过是开水加进去、茶水倒出来而已?你是不是经常犯这些错误?↓↓↓慌乱地取茶我的冰箱,是个百宝箱,无所不有。咿?我的茶呢?▼不走心地温杯我的杯子辣么干净,冷水涮涮就行了▼霸道地投茶好茶!多放点!再放点!大气!▼强迫症的温控泡茶这么高大上,一定要用上温度计这种高科技▼过度洁癖地洗茶不管脏不脏,洗洗更健康▼多此一举地加盖绿茶这么好,发明个加盖仪式,好好泡▼结果:不尽人意为什么,我泡的茶就是没茶艺师的好喝?▼如果你符合以上情况任一一条,大山只能遗憾地告诉你:喝茶套路深,
2017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