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其他
视角 | 对聋人友好的美术馆是什么样的?
阅读提示:推送约3382字,使用读屏软件听读大约需要11-12分钟。低视力伙伴可以调整字号大小,便于查看。在进入美术馆的视野之前,胡晓姝就已经是聋人圈子里的明星了。在欧洲求学期间,她常常用博客记录生活中的见闻,分享不同国家的聋人文化,同时用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更多聋人去探索生命中的可能性。回国之后,她不仅为多场美术馆的公共活动提供手语翻译,并且在2022年上海多伦美术馆展览“艺术·符号:无界共生”的开幕式上表演了舞蹈般的手语诗。在这些活动中,人们看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也看到了更多像她一样对艺术充满热情的聋人群体。胡晓姝和舞者浦文沅共同创作的中国手语表演《心手相连》|
其他
在更美好的世界相聚:无障碍艺术 | 视角
卡尔文·拉特拉迪的工作横跨多个领域。这位跨领域的艺术家身兼自由制片人、导演、作家、演员/表演者、编舞家、田野调查员、戏剧家、策展人和艺术经理,为多家的剧团、组织和机构工作,其中包括威廉·肯特里奇的
其他
舞动生命:“心之无碍”共生舞体验工作坊回顾
阅读提示:推送约3280字,使用读屏软件听读大约需要10-11分钟。低视力伙伴可以调整字号大小,便于查看。“心之无碍”共生舞体验工作坊回顾纪录片2022年12月,对于“心之无碍”共生舞体验工作坊的四位发起人释文、慧恒、大姐和阿进来说,无疑是过山车般的一个月。原本计划在广州举办的系列活动迫于集会管控的压力而改到了线上,如此无奈的决定虽然在疫情爆发后的第三年已经屡见不鲜,但对工作坊本身还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共生舞之所以叫“共生”,是因为它鼓励残障者和非残障者共同参与,让舞蹈不再依附于所谓“完美”的身体和统一的动作。它邀请人们走出自己的社交舒适圈,在认识到他人身体的多元之美的同时,接纳自己的身体。为了实现这种融合,常常需要借助舞者之间近距离的接触来建立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而这种基于物理环境的体验是任何数字媒介都无法替代的。与此同时,残障者本身的身体条件也会给远程交流带来挑战。作为一名仅有微弱光感的盲人,工作坊的导师慧恒在结课后的回顾片中表示,虽然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口述影像为他实时描述视频画面中的动态,但与同伴们共处一室的场域能量和肢体触碰时的切肤连接还是他通向舞蹈互动的首要路径。工作中的口述影像者涂涂慧恒与“心之无碍”的另外三位发起人都是致力于实践和推广共生舞的残障艺术家。在抱有同样宗旨的广州共生不错舞团中,他们先后举办了数十场面向公众的舞蹈体验活动。这些活动虽然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但参与时间通常只有一天,甚至几个小时,缺少深入的交流,就像“心之无碍”的主策划释文所说,“这个过程就像熬汤一样,时间越长越有味道”。而距离舞团上一次的长程工作坊已经四年了。因此,当四位舞者联合设计出为期七天、共计30个小时的工作坊方案,并在舞团和歌德学院的主办下落地实施时,内心都充满了期待。在工作坊纪录片中接受采访的释文这种期待在活动转为线上时变成了遗憾,又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线上方案时变成了忙碌。令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在工作坊开始前不到两周的一夜之间,广州成为了全国最先解封的城市之一。看似众望所归的新政对毫无准备的民众来说,反而酝酿着未知的风险。为了保护所有项目相关人员的健康,组织者们决定维持线上的互动模式。眼看着全国上下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此时的主动退守似乎比先前的被动压抑更加困难,但也在现实的残酷中显得更加果断。果然,十个工作人员有八个都在工作坊期间“阳”了,原本报名的二十多位参与者也陆陆续续生病了。一个诞生于身体病毒,在各种意识形态中兜兜转转之后,最终还是回到了每个人的身体。面对宿命般袭来的病毒,作为个体的身体虽然显得不堪一击,却也呈现出惊人的韧性。在最后一天的活动中,慧恒感叹自己的身体从几天前的发烧不适,到如今的逐渐恢复,经历了缓慢而坚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恰恰是课程宗旨的缩影:它揭示了意志与身体之间,看似独立、实则交缠的复杂关系。舞动中的导师和参与者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个关系如影随形,而真正看到它却并不容易。首先需要奠定的基础是对自我的感知。因此,在每次工作坊的开头,慧恒都以稳重而从容的话语,伴随着柔和的音乐,带领参与者们进入冥想式的静坐。在他的引导中,注意力从微观层面的呼吸,扩张到整个身体的形状,以及流淌于其中的能量,再从表层的皮肤,深入到身体内部那些形隐却力足的肌肉、骨骼和血液细胞。渐渐地,注意力从身体的边界,探索到空间的边界,从目之所及的房间攀升至无穷无尽的宇宙,再回归到身边的一桌一椅。在压力重重的城市生活中紧绷的意识,通过此时由近至远、再由远及近的觉察,如弹簧般拉伸开来,在一放一收中,真切地衡量出自我的维度,进而建立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接着,慧恒邀请参与者们用身体做出自己认为最大和最小、最高和最低、最快和最慢的动作。这样的动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通勤上班的路上,身体需要快一点;深夜入眠的床上,身体则需要慢一点。总是向着固定目标而启动的身体似乎成了大脑的工具,跟随一个接一个的指令改变自己的形态。在这里,指令虽然依旧存在,但相应的身体形态却可以因人而异。抽象的形容词由此脱离了生活中那些带有客观目的性的语境,转而变成了自发而纯粹的行动,让生发于文明教化的语言符号回到人类与生俱来的肢体表达,再通过不同的身体与同一身体上的不同部位获得独一无二的定义。此时,参与者们的身体逐渐从静坐的休止中苏醒了过来,在不断切换的动作中探索着肢体表达的可能性。舞动中的慧恒随后,慧恒的引导不再带有明确的指向性,而是请参与者们在听到他说“变”时,即刻改变自己当前的动作,转而进入一个新的动作,就像在一块空白的画布上无拘无束地创造。然而,此时的身体却往往没有想象中那么灵活。大脑虽然想做新的动作,但身体却总是在重复。其中暴露出的可能是身体长久积攒下来的惯性,以及在社会约束中固化的运动模式。当人们察觉到自己的模式,并有意识地去打破它,朝夕相处的身体也随之被赋予新的生命。同样被赋予生命的还有那些通常被忽略的身体部位。牵引着身体移动的发力点不一定位于四肢和躯干,也可以是手指、脚趾、眼珠、眼皮。这一关注特定部位的练习被本次工作坊的艺术顾问、共生舞的创始人丸仔称作“一花一世界”,意指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身体部位同样蕴含着舞动的潜力。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体现了共生舞对身体本身的尊重。同时,这种尊重也向不同障别的残障者抛出了橄榄枝。无论身体是完整还是残缺,只要拥有动的愿望,就连毛发也可以跳舞。丸仔在工作坊中画下的舞动和能量随着工作坊的日益推进,慧恒也循序渐进地将这些练习进行调整和深入。如果说增强身体感知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发现自己,那么群组内的互动就能够照见他人。比如,在工作坊开始时的自我介绍中,参与者们可以在说出名字时加入一个代表自己当下状态的动作,而其他成员也常常会跟着做出这个动作,通过肢体来表达积极的关注和回应。与聆听指令时的开放性相似,此时的跟随也不一定是单纯的重复。就像在名为“魔镜”的练习中,人们既可以像照镜子般直接模仿同伴的动作,也可以间接地演绎出自己所理解的版本。这种演绎也许受到身体的局限,使跟随者无法做出相像的动作,但更多时候取决于个人的创意:手臂的动作可以延伸到双腿,静可以对比动,跑跳的节奏可以用肢体的起伏来替代,看似现成的模板其实也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模仿练习中的自由度不仅打开了跟随者的发挥空间,而且卸下了引导者在开启新动作时的压力。这种压力往往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需要面对的指指点点,因此不愿向他人展示“不完美”的动作。正如在本次工作坊中担任助教和行政的舞者大姐在分享个人经历时提到,自己因十指缺失,曾经不敢与人握手,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如今,她会在见面时主动把手伸出。用何种方式回应是他人的选择,但真实的自己在每一次的不回避、不遮掩中,得到了彰显和验证。舞动中的大姐当镜头内的身体正在被舞动所疗愈,镜头外迅猛扩散的病毒又带来了新的伤害。虽然远程的互动模式是不得已的妥协,但对于那些在活动期间“阳”了而不得已进入自我隔离的人来说,工作坊每晚定时的连线则带来了恰如其分的慰藉。原本素不相识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们在现实中也许相隔万里,但因为工作坊的契机,成为了彼此在这段艰难时期里的陪伴。虽然隔着或远或近、或清晰或模糊、或流畅或卡顿的视频画面,但在画面背后的仍然是一个个无比真实的身体。曾经在封控中焦躁不安的身体、如今在患病后疲惫无力的身体,都是值得被关爱的身体。就像在工作坊中负责传播和辅助教学的阿进,在分享“瓷娃娃”成骨不全症给自己带来的伤痛时所说,“痛也是个状态,不痛也是个状态”,无论状态如何,都可以保持舞动,就像保持生活的决心一样。在工作坊中分享个人经历的阿进作者:许梦辰是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和写作者,曾任职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残障融合教育部,并为《卷宗》《艺术论坛》《汉语世界》等中英文刊物撰稿。图片版权:©
其他
“把舞蹈还给每个人”:心之无碍——共生舞体验工作坊回顾
阅读提示:推送约2732字,使用读屏软件听读大约需要9-10分钟。低视力伙伴可以调整字号大小,便于查看。2022年12月12日至12月18日,也就是在2022年11月30日之后,广州疫情防控放开初期,广州的四位拥有五年以上共生舞经验的残障舞者释文、慧恒、大姐、阿进,紧锣密鼓地组织发起了一场7天线上工作坊“心之无碍——共生舞体验工作坊”。活动由歌德学院和共生不错舞团主办,报名参与的学员一共24人,来自全国各地,其中11位残障人士;7天全程参与的有8人,其中2位残障人士(1位视力障碍,1位精神障碍)。学员大多通过微信公众号渠道报名进入到该项目中来,不限制年龄阶段、身体差异、舞蹈经验,免费参与。工作坊期间,视频、音频,以及手语翻译、口述影像同步进行,尽可能照顾了各种残障参与者的需求。©
其他
另一种看见的方式:包容性艺术在韩国
阅读提示:推送约2396字,使用读屏软件听读大约需要7-8分钟。低视力伙伴可以调整字号大小,便于查看。两个人相互看着对方,目光没有交集,但是他们的双手不停地在艺术材料之间来回运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彼此交流。这就是在与视觉障碍者一起从事艺术工作时常见的景象。文:Jeongsoon
其他
不再隐藏:关于无障碍策展的对话
阅读提示:推送约3626字,使用读屏软件听读大约需要12-13分钟。低视力伙伴可以调整字号大小,便于查看。伴随着摇滚歌声的节奏,轮椅上的人被推到泳池边,原本无法动弹的身体在落水瞬间苏醒了过来,在水中倒立、翻滚,毫无顾忌地露出纤细的双腿。岸边响起了欢呼和口哨。“当我们在那里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好像消失了,”画外音中的老人回忆道。在《残疾营地》的海报中,轮椅上的人双腿交叉,推着轮椅的人肩扛吉他。他们身后是一条郊野小路、几栋白色的房子,以及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其他
活动预告 | 荷花仙境之手语夜 #dawa2022
Mager凯茜·玛格是“分光镜”公司(Spectroscope)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以策划关注平等、气候变化和文化遗产问题的文化项目著称。2020年,她为英国广播公司艺术频道和艺术机构The
其他
戏剧影像放映 |《友情的变奏》
该项目由巴伐利亚州政府文化处,巴伐利亚现代舞协会、巴伐利亚州科学与艺术部、上巴伐利亚行政区、慕尼黑城市储蓄银行文化基金会赞助;慕尼黑“Tanztendenz”现代舞编舞家协会协办。©
其他
“只有跳起舞,他们才意识到我们的力量”:中国的残障艺术 #dawa2022
阅读提示:推送约3102字,使用读屏软件听读大约需要10-11分钟。低视力伙伴可以调整字号大小,便于查看。“当我们表演时,有些人会问,‘为什么要到公共场合来?既然政府照顾你,何必还要出门呢?’”广州共生不错舞团的舞者刘释文这样说道。共生不错舞团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展示由残障者创作和表演的当代舞作品。刘释文说,大多数观众都支持我们的舞蹈,只不过有些人会先入为主地“担心我们会伤害到自己”,而其他人则“觉得我们懒惰无用,没有任何社会价值。只有当我们跳起舞来,他们才会被感动,意识到我们强大的力量和潜力。”舞团的多场演出,包括2020年的《呜【u】》,体现了人类身体与生俱来的美,即使是存在差异的身体也无一例外。刘释文认为,在中国,许多人认为艺术是一种奢侈或消遣,但对于舞团的残障舞者以及他们的观众来说,它带来的改变是天翻地覆的。“生命和身体非常重要,要不断地去探索你的可能性。”共生不错舞团的演出由残障艺术家编舞和表演,图片来自共生不错舞团艺术具有一种默认的排他性,就连它的定义本身都包含着感官和能力层面的认知。虽然爱、恐惧、同理心和不安全感等情绪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但视觉、声音和动作的流畅性却不是。在中国,许多艺术形式仍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其包容性和普及性更是尚未成熟——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许多艺术家和机构都在艰难地维持生计。然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策展人、舞蹈团和志愿者努力地通过艺术表达来拓展人类体验的广度。在共生不错舞团的表演和2020
其他
Performative workshop with lecture | Signing Songs
https://goethe-institut.zoom.us/j/81804619185?pwd=Ulc3VGZkWmwxOXRaNHgrUVhod2MyUT09,
其他
The Hidden Project Roundtable Talk #dawa2022
https://goethe-institut.zoom.us/webinar/register/WN_tt5QnlcMRjaulBQ0Gg6koQor
其他
纪录片《Loxandra Lucas打破陈规》、《旅程:展望未来》赏析与讲座
Eftychiadou是一位剧场戏剧学家。她曾与国家剧院、文学艺术之家、雅典艺术节、“艺术”实验舞台、KTHBE、科扎尼的DIPETHE、约阿尼纳的DIPETHE和En
其他
电影放映 |《Don't Fear the Weird》、《Fatfront》#dawa2022
Steenberg向人们介绍饮食功能失调症是什么,并讲述自己患病的经历。Sorry抑郁是一种什么感觉?这部短片中记录了抑郁症患者因无法照顾孩子,而感到羞愧自责的故事。I
其他
戏剧影像放映和讲座 |《友情的变奏》(含手语活动介绍)
该项目由巴伐利亚州政府文化处,巴伐利亚现代舞协会、巴伐利亚州科学与艺术部、上巴伐利亚行政区、慕尼黑城市储蓄银行文化基金会赞助;慕尼黑“Tanztendenz”现代舞编舞家协会协办。©
其他
包容性艺术与社会共融 #dawa2022
阅读提示:推送约3304字,使用读屏软件听读大约需要11-12分钟。低视力伙伴可以调整字号大小,便于查看。艺术的起源在西方,“艺术”的英语词“art”,来自古拉丁文“ars”,原义为技能或技艺。艺术一词的古希腊文“τεχνη”也是指技能、技艺。科林伍德认为,“艺术并不是技艺”,作为技能、技艺的古希腊文以及拉丁文的“艺术”概念跟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古希腊关于“艺术”指的是“诸如木工、铁工、外科手术之类的技艺或专门形式的技能”的概念。[1]一个公认的标志性历史性事件是十八世纪中期法国学者巴托发表的研究成果《统一原则下的美的艺术》,这被认为是艺术从芜杂不堪的技艺世界中独立出来的历史性突破。以此为标志,艺术概念史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代,此前是“技艺时代”,此后则是“美的艺术时代”。艺术世界普遍存在一个“艺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我们都听过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术界普遍对艺术起源的论述有包括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不同假说。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之中,艺术依旧是属于中上阶层精神情绪体验的工具和产物,无论是从博物馆,美术馆,和剧场中得到艺术体验,还是通过参与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教育课程都需要拥有一定购买力的人群。但是,艺术本身从起源来说是全人类不限阶层,不限性别种族,皆可参与的形式。包容性艺术艺术世界发展到今天,艺术除了给予人审美自由,艺术本身对作品创作,疗愈和引领社会改变也带来了诸多作用和意义。对于多元社会的构建,英国布莱顿大学(University
其他
戏剧影像放映与讲座 | Ravemachine #dawa2022
Turinsky来说,哪些动作就像为他的身体充电的电池?当电池越充越满时,身体将去向哪里?身体受限的人往往不会与能量、能量爆发和狂喜联系在
其他
Filmvorführung "Ravemachine" und Artist Talk mit Doris Uhlich
ArtsAccessShanghai@outlook.com(Bitte
其他
Videovorführung „Ich bin’s Frank“ mit Künstlerinnengespräch
Veranstaltung19:00-19:10|EinführungDr.
其他
戏剧影像《是我,弗兰克》放映、讲座与线下放映交流 #dawa2022
郝立夫博士与尼勒·雅恩克(导演)、“弗兰克”(即尤利娅·霍伊塞曼)线上交流,观众交流,问答剧目介绍戏剧《是我,弗兰克》以游戏的方式邀请观众进入弗兰克的世界。演员尤利娅·霍伊塞曼(Julia
其他
Vorführung mit Gespräch|Scores That Shaped Our Friendship
FRIENDSHIP20:00-20:45Künstlerinnengespräch
其他
戏剧影像放映和讲座 |《友情的变奏》#dawa2022
该项目由巴伐利亚州政府文化处,巴伐利亚现代舞协会、巴伐利亚州科学与艺术部、上巴伐利亚行政区、慕尼黑城市储蓄银行文化基金会赞助;慕尼黑“Tanztendenz”现代舞编舞家协会协办。©
其他
融合体育活动 | 做你的眼睛 #dawa2022
活动当日下雨怎么办?将根据天气情况提前1天发通知,如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将在活动开始前两个半小时通过短信/微信群/电话通知。如活动未发布取消通知而您无法参加,请提前通知当期组织者。5.
其他
购票优惠 | 舞蹈剧场《盛会》#dawa2022
©魏志杰《盛会》的观看者们这样说……“《盛会》突破了观众的期待与想象,模糊了失败与成功的界限,它寓示着一个作为共同社群的剧场,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盛会》无疑是杰作,极具观赏性与颠覆性。”/
其他
Events of this week!
Zoom:https://goethe-institut.zoom.us/webinar/register/WN_DeE9sjtnQsu5NmgknEEq_wExhibition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