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五议时

其他

中美元首通话,拜登的筹码

今天假期,写个简单的。前两天有个比较重要的新闻。新华社和白宫都发了通稿,有能力的朋友可以直接去对比着读原文。没有那么多时间的朋友这里推荐王冰汝记者的梳理:《中美元首通话三大不同寻常,拜登承诺不禁TikTok?》。除了这两天相关新闻和评论中常说的“两个大国都有向外界表现稳定关系的大国责任”这个点以外,我们这个号的读者还可以结合以前的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点拓展:1)首先如果想理解拜登的执政思路,可以看一下《中美元首峰会与美国的体制问题》、《观察元首峰会之前,我们先研究一下拜登的世界观》两篇文章。第一篇梳理的是拜登2021年刚上台时的国会演讲,第二篇介绍的是苏利文去年发在《外交事务》上的地缘政治概述性质的论文。2)其次结合拜登2024年的选情,可以看一下《“拜登赢得密歇根初选,但问题很大”》(拜登的以色列政策非常不得人心,严重威胁选票)、《沥干拜登2024国情咨文里的水份》(拜登自认为可以吹嘘的“政绩”)和《下一个战场是AI:灾年怎么赚钱,跟佩洛西学投资》(前半段介绍华尔街掉头唱衰,“拜登经济学”关键时刻撞冰山)。3)我们这边有一个对美工作的新思路,最近的会议和新闻都围绕这个思路展开,拜登也不是看不见,所以也找过来,要展现中间商的价值(《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以上三点以外,我个人方面发现的一个似乎还没有被许多观察人士提到的点,是我们这边报道和英美报道上一个比较让人在意的细节,我们这边是这么写的:注意,对话合作领域提到了禁毒、人工智能、应对气候变化。但在很多英美媒体的报道中,合作领域仅仅把禁毒、气候变化当作拜登的政绩来介绍,没有提AI。白宫自己的readout里的提法是“AI风险”。结合我们昨天在《下一个战场是AI:灾年怎么赚钱,跟佩洛西学投资》后半段介绍的两党议员现在要么辞职去AI公司当高管要么重仓AI股,酝酿中这两个月要游说华盛顿,学芯片产业和社交媒体产业一样用行政力量打压中国竞争者——现况似乎是这样的:两边领导人注意到了AI这个问题,谈了,我们这边侧重合作,美国那边侧重风险,不管怎么样,美国老乡要在华为芯片、TikTok所有权之外开辟第三战场的意图已经呼之欲出。相关行业的朋友需要注意风向和风险。总的来说,大盘还是原来那个大盘,中美两国互相需要,2024大选年,拜登对我们这边的需要更迫切一点。但也因为是大选年,就国会山现在那个魔怔的状态,拜登也不敢把调子放太软,所以虽然是有求于人,但是不用求人的语气,至少不公开用求人的语气。拜登方面现在对华最大的筹码可能还是懂王:虽然我对中国不好,但懂王是疯子,他比我更坏,你们掂量着看。这种“我烂就烂了他比我还烂”的滚刀肉姿态,对于拜登而言已经形成路径依赖了。跟我们在《神秘的“拜登特攻队”》、《“为美国打造更美好的未来”,“对欧洲来说更黑暗的未来”》里介绍的“懂拜特殊关系”里“拜登靠反懂赢大选”的大方向是如出一辙的,跟《“混球”:美国不再阻挠安理会停火决议的背后》里介绍过的拜登现在处理巴以问题上民怨纷腾的策略也是一模一样的。我们这边应该不会就因为拜登这种滚刀肉策略而给他送礼包,成本上不划算,受国内党争制约拜登也提供不出合适的对价,而且拜登现在选情真的不行,万一激怒了懂王,懂王又赢了,未来更难办。所以总的来说,这次沟通后的效果主要还是在管控分歧、适当降温方面的,其他方面应该跟以往几次沟通差别不大。—
4月4日 上午 11:22
其他

下一个战场是AI:灾年怎么赚钱,跟佩洛西学投资

今天讲个生财之道。我们从头开始说。前两天《巴伦周刊》发了一篇稿子,题目起得很惊悚——《美国经济就像一个正在融化的美丽冰湖》。这篇稿子写了深浅两层意思,浅的是“拜登经济学”是一种“统计科学”,主打如何抛开事实不谈,把宏观数据弄得好看;深的是我们之前研究过的美国贫富分化持续恶化的问题(《李实等《到底发现了什么》:贫富分化的秘密丨读中国计划(十八)》、《接着读李实等《到底发现了什么》:21世纪是“拼爹”的世纪丨读中国计划(十九)》、《怎样算富人?极度不平等的社会什么样?继续读李实等《到底发现了什么》丨读中国计划(二十)》和《中国需要怎样的福利国家制度丨读完李实等《到底发现了什么》丨读中国计划(21)》)。拜登政府拼命宣传美国经济前所未有的好(《沥干拜登2024国情咨文里的水份》),但实际情况是富人趁机进一步集中财富,普通人体感与媒体喉舌的政治宣传正好完全相反。《巴伦周刊》是面向华尔街投资人的期刊,某种程度上它是代表华尔街声音的,在闭着眼睛歌(shou)舞(ge)升(yi)平(bo)两年之后,现在连华尔街都跳出来说“好像太不平等了”、“美丽冰湖正在融化”,我们可以体会背后的信号。经济信号留给经济从业者去谈,政治方面最直观的解读,用2024年的选举语言翻译一下,《巴伦周刊》现在重述的是我们去年8月就介绍过的“拜登经济学”这一概念让拜登焦头烂额的情况(《拜登最近的情况有点怪》)。原本提出“拜登经济学”这个概念是为了对标小罗斯福,给拜登抬轿的(《观察元首峰会之前,我们先研究一下拜登的世界观》),结果这个词在现实中演变成了一个乐子,一个指代“我们过得都不咋好但总统案头数据很好”现象的专门称谓,反倒方便把拜登钉上历史耻辱柱了,这让拜登本人很懊恼(《“拜登经济学”是谁的馊主意?竟连拜登本人都嫌弃...》)。对“拜登经济学”还有另一个维度的注释。我们知道“拜登经济学”有两大支柱,也是民主党这两年极力宣传的内容——芯片法案和基建法案。这两个保护主义的政策,拜登政府顶着共和党“反开放、反市场、计划经济”的骂声也要搞,甚至在巴尔的摩港口的大桥断了的时候,也不忘拿出来吹嘘一下(《巴尔的摩断桥事故在华盛顿引发的反应》、《民主党内的一个超级大瓜,比拜登大选还要重要的一场恋爱》)。拜登政府的口号是这俩法案保护了美国工人的利益。前两天民主党这边挺拜登的喉舌POLITICO忧心忡忡地发了一篇关于英特尔的稿子,说拜登又给英特尔打钱了,赌英特尔“重新崛起”,英特尔能不辜负拜登的期望吗?POLITICO的稿子是芯片法案方面的一个缩影,基建法案的缩影我们可以看《华盛顿邮报》4月1号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报道。2022年,拜登雄心勃勃地发誓说2030年之前美国要建成50万座充电桩(白宫新闻办公室的邮件说2026年之前),目前两年过去,国会拨款75亿刀,拜登政府建成了几座充电站呢?7座。完成率高达0.0014%。小结一下,从《巴伦周刊》到民主党喉舌最近的报道,都在体现一个主题:拜登经济学要糟,会拖拜登2024选举的后腿,之前歌颂得越猛,许诺越多,现在反噬就会越大。两个随之而来的笑话。一个是可以与《巴伦周刊》文章配套阅读的《南风窗》最近发的一篇《相夫教子,欧美流行起来了》。这篇文章写的是美国社交媒体上“幸福的传统家庭妇女(tradwife)”人设这两年十分火爆,仿佛我们这边的“娇妻文学”一般。文章分析背后的原因是随着经济下行,美国老乡尤其是崩塌的中产,对上个世纪50-70年代“一人工作、全家潇洒”、“一家四口、两车一狗”黄金时代生活方式的缅怀。第二个更让人难绷,“拜登经济学”讲不下去了怎么办?好办,拿中国说事。《纽约时报》3月28日发了一篇评论:《拜登经济学让中国生气,没问题》。作者又是保罗·克鲁格曼,这不是克鲁格曼第一次在《纽时》扮演“(扯上中国的)救火队长”一职了,管你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你上了这个桌,就得当这个肉喇叭。写到这里我们才差不多把今天的背景知识介绍完,相比之下正事儿的篇幅倒少了。不过没关系,不详细了解“拜登经济学”下的美国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就体会不到我们今天正文故事的精彩。正文故事要从一个人的辞职说起。国会众议员、共和党中国特别委员会主席、前议长麦卡锡的小老弟、声称“要用大砍刀处理中美关系”的加拉格尔小哥这个月要辞职了(《双旦,美国政治家与民同乐》),他要去哪儿呢?下家是美国的AI大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
4月3日 上午 9:31
其他

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

今天水一篇。性质上讲,今天的文章是《看不懂政治是常态》、《看不懂政治是常态(2)》、《不许学美国》、《重新理解“战狼外交”》的精神后续。我们来说昨天说要分析的最近人民大会堂开的那个会(《民主党内的一个超级大瓜,比拜登大选还要重要的一场恋爱》)。首先推荐马江博老师的《最高层专门会见,别想了,风向就是转了》,马江博老师在文中对信息的梳理言简意赅,很值得参考。不过他评论“别想了,风向转了”容易引发误解。风向没有变,大的方面因为产业升级和民族复兴的斗争方向从未动摇,小的方面因为对美“打打谈谈”的总体基调也并未改变。更小的方面外交口和政策口对抗美国封锁打压的反制手段就没有停过。美国老乡其实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20年1月13日《纽约客》上发表了欧逸文的一篇文章,纸质版的题目就叫做“打打谈谈(Fight
4月2日 上午 11:43
其他

民主党内的一个超级大瓜,比拜登大选还要重要的一场恋爱

这两天可以写的话题一下子挺多的,时不时的还有热心的朋友在后台提供素材,非常感谢。简单数了一下,这些话题有:懂王挑选副手人选、两党关于试管婴儿的大战正式打到首都华盛顿(《超级炸裂的判决书》)、交通部长布蒂吉格又发表“进步”言论、拜登奥巴马克林顿“三王同框”拉抬竞选声势、美国商界学界领袖到我们这边人民大会堂开了个会等等。这些事情展现了一些趋势,一些酝酿中的苗头,一些精妙的政治攻防,我们一个一个来说。今天先讲讲布蒂吉格的“进步”发言、拜奥克“三王同框”还有民主党方面的一个大瓜,在我看来它们是同一个事件的不同表现形式。上周最后一篇文章《巴尔的摩断桥事故在华盛顿引发的反应》里我们介绍了布蒂吉格,今天就从他说起。继2021年供应链危机、2023年俄亥俄州火车脱轨毒品泄漏事件之后,布蒂吉格这次终于不再掐着点休产假,也不再跟拜登攀比谁躲得更快更远了,第一时间赶赴巴尔的摩事故现场,并且三句话不离对拜登的歌功颂德。我们上周的文章之后,周末布蒂吉格又在自己的X上接连发布了几条推文,我们可以跟进学习一下。日常性地歌颂领袖的部分我们这次就略过去了,我们来看布蒂吉格都从哪些角度评价这次巴尔的摩断桥事故。首先是丧事喜办,布蒂吉格强调“对比三年前,(在我的领导下)美国处理供应链危机的能力大大改善了”。这一点他不仅在X上说,还上电视口述强调。但交通部长亲自下场带节奏,值得相信吗?就像之前POLITICO报道里分析的,1990年代美国的建桥标准就要求加设桥梁保护装置了,二十多年里对巴尔的摩港这座重要的交通枢纽,就没人想起来加装一下。POLITICO的本意是提醒过去的共和党总统也没想起来这事儿,但美国老乡就有人问了,布蒂吉格上台三年多了,基建法案花了成千上百亿,就没想起来加装一下?现在桥塌了,他跳出来说“能力大大改善了(significantly
4月1日 上午 10:47
其他

巴尔的摩断桥事故在华盛顿引发的反应

今天来讲巴尔的摩港断桥事故,这本身是一场交通事故,不属于我们这个号的讨论范畴,但它的发生引发了华盛顿的一些有趣动向,后者就属于我们日常关注的领域了。先回顾一下断桥事故的经过。3月27号凌晨,巴尔的摩港,一艘货轮和桥相撞,船没事,桥断了。桥上的车和人落水,数人死亡。调查报告还没有出来,但是民主党喉舌已经开始集中报道“可能的原因”:过时的桥梁设计,断的桥是1970年代修建的,没有保护结构,建筑到今天也有老化,如今船只的平均尺寸比1970年代大了数倍,所以桥不经撞。巴尔的摩港是美国供应链重要的枢纽,如今被堵住了,美国的汽车制造业首先受到影响,说供应链紊乱可能要持续数周。断桥事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现在还没有权威估算,不过很值得玩味的是美联储相关人士第一时间出来表态,方向明确,但话说的留有余地:不太可能引发重大经济混乱。简单的事故情况差不多这样,下面我们来讲讲华盛顿的有趣反应,主要关注民主党这边。民主党喉舌的报道主要集中于交通部长布蒂吉格身上。布蒂吉格身上的标签是同性恋、明日之星、未来总统候选人、拜登的忠实部下、青年表演艺术家,对他还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以前的介绍:《不是拜登,会是谁?》、《猜一下俄亥俄泄漏事故对美国政局的影响》、《懂王驾临俄亥俄》。民主党喉舌的口径相当意味深长,大致的意思是这又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考验,布蒂吉格这次可得接住了。要读懂民主党喉舌“点”布蒂吉格的言外之意,得了解前情。布蒂吉格这位buff怪上台以来,已经接连错失过很多次机会了。第一次,2021年美国港口的供应链危机,代表性事件是当时的“奶粉断供”,那个紧急档口美国老乡发现找不到布蒂吉格的人。部长去哪儿了呢?“陪老公休产假”。这对同性恋夫妻领养了一对双胞胎,部长大人反正不愁奶粉,所以在家照顾孩子。布蒂吉格当时为自己做的辩护也很绝:你们是要反对带薪休假制度吗?照顾孩子不是休假,而是工作!第二次,就是去年俄亥俄州的火车脱轨化学物质泄漏事件了,当时拜登躲事儿,布蒂吉格比拜登还能躲。后来布蒂吉格终于姗姗来迟露面了,没撑两天,其幕僚就曝出了“小布都是在给拜登挡枪子”的抱怨。这还了得,这一句抱怨,把布蒂吉格以前在拜登演讲时抢着起立带头鼓掌的功劳全都消弭于无形了(《拜登乌克兰之行在美国国内引发的反应》、《拜登竞选的科技与狠活:死去的大儿子》、《俄乌冲突一周年,各国向何处去?》)。不管是2021供应链危机还是2023化学毒品泄漏事件,布蒂吉格的表现都很难让白宫满意,所以这回民主党喉舌特别强调“都是机会,给你机会你别不中用”。我们上面引用的POLITICO那篇“点”布蒂吉格的文章,也一上来就用前两年的事件做对比,然后欣慰地表示这次布蒂吉格似乎有经验了,没有做错选择,第一时间修改行程赶往巴尔的摩。孺子可教,我们舆论机器也会支持你。实际上布蒂吉格的“成长”远超白宫的期待。布蒂吉格这次不仅紧急疏通了6000万刀的“救助款”,而且不居功,满嘴都是“听从拜登总统的指示”,并顺带吹捧了一下拜登被共和党那边抨击许久的基建法案,跟去年的青涩模样完全判若两人。这次布蒂吉格应该真的如我们去年在俄亥俄事故中的预言,抓住一本万利的机会了(《猜一下俄亥俄泄漏事故对美国政局的影响》)。讲完今天的主角我们再来看看拜登,这次拜登也学乖了,也是第一时间就露面、表态,也是跟去年判若两人,积极性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然后民主党的宣传机器就又适时地开动起来了,水平发挥一如平常的稳定,甚至有些重复性的无聊:你们看你们看,懂王不是爱说嘛?这次怎么对巴尔的摩断桥事故一言不发啦?很明显,民主党喉舌这条抢时间差的报道,目的是报复去年俄亥俄事故中,拜登躲着的时候,懂王抢镜的表现(《懂王驾临俄亥俄》)。不得不佩服美国老乡第四权的监督能力,这种睚眦必报的专业精神,实在是忠勇可嘉。—
3月29日 上午 11:04
其他

病急乱投医

这两周太忙了,估计要水很多篇。今天来讲个美国文化大乱炖的故事。昨天我们发的《你们还是把美国想的太好了》里,介绍了拜登政府在安理会巴以决议里投弃权票,转头又“反悔”发表炸裂言论的事,结合之前在《“拜登赢得密歇根初选,但问题很大”》里介绍的拜登没通过压力测试的事,可以看出以色列的一意孤行及其引发的加沙屠杀现在让拜登的竞选连任之路压力重重。不管是“都是内塔尼亚胡的责任,拜登是无辜的”,还是“巴以问题上懂王比拜登更过分”,民主党喉舌现在的主要宣传策略就是甩锅和比烂。政治是一场秀,即使拜登不好笑,只要其他选手更不好笑,拜登照样能勇夺喜剧人冠军。当然除了骂人,为了2024大选拜登也干别的事,比如抓紧往以色列运输炸弹,以稳住以色列游说集团的支持(《拜登到底收了以色列多少钱?》、《美国是怎么陷入巴以泥潭的?》),又比如抓紧在一切场合口头同情巴勒斯坦(《爱尔兰总理突然辞职,跟上周在白宫督促“停止轰炸加沙”有关?》)。所以顺理成章的,我们今天的故事就发生了。3月19日,白宫刊发了一则拜登庆祝诺鲁孜节的声明。诺鲁孜节是伊朗、中亚、部分中东和高加索地区人民一年一度庆祝进入春耕的节日,在我们国家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撒拉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等民族的同胞也都会庆祝这个节日,而在伊朗这个节日又叫做伊朗新年。这个节日有三千多年历史。美国也是多民族国家,总统在某个族群传统节日发个声明让大家高兴高兴,顺便夹带点地缘政治方面的私货,恶心恶心对手,算是常规举动。但这次拜登又玩了个魔幻主义的操作,他在声明中加了一段关于加沙的话:“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民正在遭受苦难……我们会持续提供更多人道援助……”这段话里最显眼的当然就是“更多人道援助”这个梗了,外界对拜登的嘲讽也主要集中在这一点上:种族灭绝乔,不用你提供多少人道援助,真人道,就少给以色列送点炸弹,右手挥刀砍人,左手扔过去一枚创口贴,咋还有脸吹起创口贴来了?即使是作秀,也超出了正常人逻辑能接受的范畴。然而这个显眼包还不是声明中最魔幻的,最魔幻的地方在于,巴勒斯坦人不过诺鲁孜节。美国的伊朗社区领袖就感到很困惑,拜登你作秀就作秀,你拿我们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传统节日作秀是弄啥嘞?保守派那边,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研究院Michael
3月28日 上午 11:10
其他

你们还是把美国想的太好了

昨天写了《“混球”:美国不再阻挠安理会停火决议的背后》,介绍了拜登政府在巴以停火问题上改投弃权票的算计,拜登想在保证尽量不得罪以色列游说集团的前提下(《美国是怎么陷入巴以泥潭的?》、《拜登到底收了以色列多少钱?》),在国内国外各找一个指定背锅的坏人——懂王和内塔尼亚胡,拜登的目的是撇清自己在加沙屠杀中的责任,挽回美国老乡的心,让他们11月总统大选不要投懂王,也不要不投,还是投给自己(《“拜登赢得密歇根初选,但问题很大”》)。安理会通过决议是件大事儿,学过国际法的都知道,安理会关于安全与和平问题的决议属于国际法法源之一。我们可以引用清华法学院贾兵兵教授《国际公法:理论与实践》一书里的梳理:贾老师书里提到的《联合国宪章》25、39、41、42条分别长这样:联合国是二战后美苏主导的世界秩序的重要基石,也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重要基石,安理会又是联合国的重要基石,这一点即使放在拜登政府创制的“基于规则的秩序(rule-based
3月27日 上午 11:45
其他

“混球”:美国不再阻挠安理会停火决议的背后

昨天民主党喉舌突然出了一批指名道姓骂内塔尼亚胡的稿子,正式点明了拜登和内塔尼亚胡的决裂,这是本轮巴以冲突以来,民主党喉舌首次明确表示白宫与以色列极右翼政权“划清界限”。一直跟着我们文章追踪这件事的朋友应该能感受到语气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沉默即反犹主义的共谋”、“我就是锡安主义者”这类的全力支持(《拜登到底收了以色列多少钱?》),到之后“以色列应有条件停火”到“以色列应无条件停火”的暗中较劲(《拜登和内塔尼亚胡暗斗,怎么加剧了橙县的“大便战争”》、《舒默:啥玩意儿?我也反犹了?懂王:还狡辩!》),再到现在的脏话频出,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量变累积成质变。当然现在说质变还为时尚早,因为拜登还在源源不断地给以色列提供轰炸加沙平民的炸弹(《爱尔兰总理突然辞职,跟上周在白宫督促“停止轰炸加沙”有关?》),但至少我们从口头上可以感知到民主党宣传机器兜了个大圈,终于完成了事实上的拐弯。民主党喉舌这批稿子集中出现后,我去查资讯,果然查到了新出来的一条大新闻。安理会终于通过停火决议了,美国终于不再动用一票否决权阻挠,而是改投弃权了。英文流对美国弃权的报道也非常有趣,大部分非美媒体都是直接平铺直叙说“美国弃权了”,只有民主党喉舌在说“美国允许(allow)了”。用词方面的微言大义,再次体现了民主党喉舌过硬的政治素养。很明显民主党喉舌这两天铺开的舆论宣传是为了美国在安理会的这次弃权做铺垫,那拜登的笔杆子们是怎么圆这件事的呢?我们就以上面POLITICO那篇《从“爱你”到“混球”:拜登是怎么对内塔尼亚胡绝望的》为例看一看。文章说拜登和内塔尼亚胡以前也不是没有为以色列建隔离墙等事项有过龃龉,但本轮巴以冲突和以往不同,拜登通过了对以色列定居点和殖民者的制裁,邀请内塔尼亚胡的对头甘茨访美,在MSNBC上诉公开说“内塔尼亚胡对以色列的伤害比帮助多”,私下里还称呼内塔尼亚胡是“混球”。以色列已经造成“32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饥荒逼近,整个中东快要爆炸,拜登的竞选连任遭受威胁(《“拜登赢得密歇根初选,但问题很大”》)”。文章还终于承认了以色列对白宫的“绑架”,承认内塔尼亚胡一直在耗损美国的威信,指出“拜登在以色列公众中的信誉要好于以色列领导人在华盛顿的信誉”——注意这是民主党喉舌宣称的,真假存疑,至少在懂王的女婿、犹太人、前美国中东特使库什纳的口中,内塔尼亚胡等以色列领导人在华盛顿的形象是相当伟光正的。和库什纳的描述不同,民主党喉舌现在说历任美国总统都受不了内塔尼亚胡,因为“内塔尼亚胡的傲慢负有盛名(legendary)”。然而喉舌们又说,拜登又和其他总统不同,他是真的和内塔尼亚胡是“真心朋友(genuine
3月26日 上午 11:51
其他

爱尔兰总理突然辞职,跟上周在白宫督促“停止轰炸加沙”有关?

每年的3月17日是爱尔兰的国庆节,纪念爱尔兰的守护神圣帕特里克,所以这一天也叫圣帕特里克节。全世界的爱尔兰裔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作为爱尔兰后裔的拜登也不例外。今年的圣帕特里克节,新闻主要报道了拜登做的两件事。第一件是拜登邀请了肯尼迪家族成员到白宫聚会。众所周知,约翰·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尔兰裔总统,肯尼迪家族也是美国历史上的大门阀(《民主制度下的门阀世家:以美国为例》)。拜登和肯尼迪家族的关系一向不错。去年的圣帕特里克节,拜登邀请了五位肯尼迪和一位Shriver到访白宫。Shriver是约翰·肯尼迪的妹夫、和平队创始人、外交家Sargent
3月22日 上午 10:00
其他

舒默:啥玩意儿?我也反犹了?懂王:还狡辩!

前两天在《TikTok游说花了多少钱》里提到了民主党参议院领袖舒默,今天聊个关于他的故事。整个故事非常有趣,十分魔幻。先简单介绍一下舒默。老先生74岁,纽约人,犹太裔,祖上来自今天的乌克兰西部地区。舒默从1999年开始担任国会参议员,已经在这个位子上坐了25个年头。他是当下整个美国政治体制内最高阶的民选犹太裔官员。作为民主党内的大人物,舒默的权势相当惊人。比如当年民主党超级金主、文艺复兴科技基金创始人詹姆斯·西蒙斯的证监会调查,就是舒默抹平的(《美国的体制问题》、《腐败的媒体如何假装监督权力》)。又比如新泽西州的“一字并肩王”梅南德兹在历次腐败指控中屹立不倒,也离不开舒默的声援(《新泽西州的一字并肩王》)。如果各位常看《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一定不会对舒默感到陌生,因为会经常看到他的全版面广告,一般都写着“感谢舒默参议员xxx”什么的。作为参议院、民主党、犹太裔的领袖人物,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舒默第一时间的反应是“警惕美国国内反犹主义抬头”。去年11月29日,他在《纽约时报》上发了一篇署名评论,叫“美国犹太人最怕什么”。注意日期,11月29日,是以色列制造医院屠杀等针对平民的惨案已经在世界上受到广泛批评的时间点(《巴以局势失控,医院大屠杀后美媒的反应》、《记住2023年10月17日,从这一天起,世界不一样了》)。舒默说在美国反对以色列所作所为的观点已经导向了一种“恶毒的反犹主义(virulent
3月21日 下午 1:15
其他

拜登对俄罗斯有一个秘密计划

今天讲个八卦吧。上周我们在介绍拜登今年的国情咨文时,有一件场外的事情没有写,这件事其实极其有趣。特别是在泽连斯基取消乌克兰总统大选、普京俄罗斯总统大选中大胜,美国媒体如丧考妣连篇累牍痛骂“俄罗斯假民主”的这两天。当时我们讲到,拜登邀请的嘉宾人选,符合今年民主党选定的竞选主轴堕胎议题(《沥干拜登2024国情咨文里的水份》)。嘉宾们坐在第一夫人吉尔·拜登身边,座位安排既展示了主题,也彰显了拜登家族的领导力。然而根据美媒的披露,原本被安排坐在第一夫人身边的,不是美国的孕妇和求子妈妈们,而应该是乌克兰领导人泽连斯基的夫人泽连斯卡娅和已故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利内的遗孀纳瓦利纳娅。设想中吉尔·拜登两侧分列泽连斯卡娅和纳瓦利纳娅,“三位反普京的坚强女性领袖”,风景如画。不过不幸的是泽连斯卡娅和纳瓦利纳娅双方都拒绝了邀请。泽连斯卡娅方面给出的理由是日程安排不开,纳瓦利纳娅方面给出的理由是疲劳。显然这两个托词无法满足人们的八卦心理,所以人们立刻猜测拜登的好谋划没能成型的根本原因是乌克兰人对纳瓦利内的不满。民主党喉舌报道起来还比较讲纪律,用的词是“怀疑”之类的,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淡化作用,给拜登挽尊,此外对这个话题也没有说通说透,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主要介绍半岛电视台上乌克兰政治学家Anton
3月19日 上午 11:50
其他

TikTok游说花了多少钱

上周美国众议院通过封禁/强制出售TikTok法案后,许多观察人士已经写了很多出色的分析文章。关于美国对TikTok的态度,我们四年前已经写过基本的原理(《美国为什么害怕抖音?》)。这两天想了想,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似乎目前还没有太多人这么谈过。在从新角度切入之前,先对基本原理稍作回顾和补充是有益的,一来可以增进对游说问题和美国政治体制的理解,二来也是防杠,避免不必要的口舌,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的问题上。首先,至少对美国国防部等有关部门来说,社交媒体不单单是民用软件,更是颜色革命的武器。这点至少有2020年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Eric
3月18日 上午 11:01
其他

TikTok的厄难,中国资本家的成人礼

boy在国内互联网行业中从来不少见,没挨过资本主义的铁拳总是没法清醒。以上两张图片包含的事情同时发生在2020年2月,像这样知名的little
3月18日 上午 11:01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超级炸裂的判决书

Parker开始回顾阿奎那区分“上帝所造的人的生命”和“上帝所造的非人生命”的文字。阿奎那是著名的经院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是哪个年代人呢?13世纪。阿奎那仍然不是Tom
3月14日 上午 10:33
其他

“为美国打造更美好的未来”,“对欧洲来说更黑暗的未来”

Tooze的评论拓宽了欧逸文文字的内涵,为我们提供了全局性的视角,给今天的故事增添了意料之外的张力和趣味性,颇有“皇帝翘首以待,臣子瑟瑟发抖”的意味。—
3月13日 下午 12:25
其他

看不懂政治是常态(2)

3月6日,中间偏保守的《华尔街日报》刊发了一篇本社作者的评论,叫“拜登的支持者听上去就像支持懂王的基督教福音派教徒”。这篇评论说美国的左派写了成千上万的文字攻击支持懂王的中坚力量基督教福音派反智(《美国这位新议长,还是位相当炸裂的up主》),但美国左派解释不了为什么拥护传统婚姻的福音派会对离过婚的懂王不离不弃,解释不了为什么反对道德相对主义和后现代真相概念的福音派会对满嘴跑火车的懂王不离不弃,美国左派只是出于自身的优越感诉求,故意把懂王的支持者简化成福音派,再把福音派简化成弱智而已,抑或是他们故意忽略福音派支持懂王的根本原因——希望华盛顿留存重视“家庭价值”的政治力量。这篇文章对福音派做了不少辨析,篇幅原因我们不铺开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下面的截图自己阅读。我们只说最重要的,作者挑明了一个滑稽的现象,那就是拜登的铁杆支持者,跟他们口中所声讨的福音派,本质上并无多少不同。他们甚至否认八旬老翁身体机能会衰退。如果说福音派反智,那拜登的支持者就是反方向的反智;如果说福音派是忠诚,那拜登的支持者就是反方向的忠诚;拜登的支持者骂福音派是愚民,那福音派也可以骂拜登的支持者是反方向的愚民。读过我们过去相关介绍的朋友应该很容易理解这句话。拜登的支持者把懂王支持者都描述成民粹,党争的同时也获取一种情绪上的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并不真实。因为像说出“拜登属于超级老人”、“有的80岁的脑子还能继续发育”、“记忆力衰退也是很常见的事、不代表真正的缺陷”这些话的,可是哈佛等顶尖名校的学者,记录并用心宣传它们的,可是《纽约时报》(《热烈祝贺拜登总统八十大寿》)。从《分析拜登的裤脚》到“看上去是年纪、其实是风格——拜登与贝多芬、瓦格纳等的共同点”的马屁文章,作者统统是著作等身的大报大记者(《中国媒体的水平离美媒还是很远》、《沥干拜登2024国情咨文里的水份》)。抛出“看起来拜登弟弟和儿子确实腐败了,但这关拜登什么事”的,是堂堂的《华盛顿邮报》。高喊“就算亨特·拜登腐败了,你美国人又损失了什么呢”的,是第一夫人的前新闻发言人(《拜登为儿子辩护的新策略:你们看看布什家的倒霉儿子》、《“废物儿子(failson)策略”能否帮拜登渡过难关?》)。我有一个朋友D老师,在纽约的大学里,我曾经问过他民主党这边的学者对拜登家的腐败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对半个世纪的老腐头还能一路高升总统是个什么态度(《共和党紧追不放的亨特·拜登,身上藏着什么秘密?》),戴老师说前期态度是“都是假的”,后来亨特·拜登认罪后变成“都是小问题”、“都已经自罚三杯了你们还想怎么样”。注意,这些人可不是什么福音派“愚民”,人家都是正儿八经的教授学者。你看这逻辑,疯起来跟他们挂在嘴边的福音派有啥区别吗?原理我们以前在《警惕“警惕恶意抹黑清华大学的舆论倾向”的倾向》里也讲过,如果你把某些标签当作绝对正确、不容置疑的背书,那当然难免会陷入虚无缥缈的“优势”。但如果你实事求是地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就会发现人性是相通的。用我们老院长的一句吐槽讲就是:清华北大也有不少废物。《警惕“警惕恶意抹黑清华大学的舆论倾向”的倾向》里我们介绍过不少这两年发生的知识分子的荒唐事,今天就不复述了,唯一想重提一下的是当时讨论王晓波先生时讲过的一个原理:太阳底下无新事,老百姓的情绪永远只有跟精英的倾向一起看才能窥见全貌(民间的极端民族主义永远只有和知识分子的崇洋媚外摆在一起谈才全面),才能谈出个所以然。你要是不把这一体两面的两件事摆在一起讨论,永远只能陷入如“拜登支持者=懂王福音派支持者”这般的没完没了的互相指责和嘲讽。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我们从美国又讲回了中国。前一阵子莫言老师被起诉,有些朋友问我感想,我一直在想怎么表达出我的真实感受。今天可以简单聊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见多眼不怪。十年前某位香港男明星拍了一张教员照,一批今天痛斥毛星火的教授记者们当时可是排着队在微博上转发“你还是去拍三级片吧”的,千万粉丝在整齐的队伍中狂欢。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最过分的是某位香港女演员也和教员雕像拍了一张合影,还是这帮文明之光,又整了“怪不得被qj”的热闹队伍。社会风向几年一变,今天义正词严的“道义之士”,可能几年前做着一模一样的勾当,甚至更低俗、更反智、更败坏知识分子的声誉,你让我加入这帮虫豸,我是不愿意的(《小粉红们永远不会懂的格局》),生理性厌恶,因为比起毛星火,他们还多了一层自我标榜的肉麻和自恋。这种肉麻和自恋并不仅仅是莫言事件这一个孤例,很多朋友可能在自己完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习惯性地就沾染上了这种恶习。举一个例子,前两天我们转发了“新潮沉思录”的《解放思想,首先要告别历史虚无主义》,风格属于我比较喜欢的知识分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文章——我不是很喜欢在网上揪着一两句匿名网友评论,就开始大肆批判愚民,这种简单的工作可以留给那些讨巧的文人做——然后有一位朋友的留言是这样的:我为什么这么回复呢?因为之前这位朋友留了另一堆评论:这又是一个“拜登支持者=懂王福音派支持者”式的故事。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样,不是去拨开迷雾见核心,而是主动迎合迷雾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眼睛盯在别人身上,舍不得看自己一眼,以为自己是清醒的,然后用“清醒”不断催眠自己。今天到这里,文章已经绕了两个大圈子了,我们最后来扎紧口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逃脱“拜登支持者=懂王福音派支持者”定律呢?办法也是有的,那就是面对看不懂的政治,尽量想办法让自己看懂。比如对莫言事件,推荐各位都去读一下《邓选》第一卷的《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一文。像我们这边的《毛选》、《邓选》等,美国那边的《联邦论》这些书,有时间都应该多翻翻。跟“历史终结”这样的“纯文宣型学术著作”不同,创业者的著作干货更多,在很多地方是非常坦诚的。说句扎心的话,对很多自以为在反懂王的朋友来说,他们并不是真正在倒懂,而只是成为了懂王的一部分。这件事的原理就跟我们之前讲过的大忠若奸的偏将故事是一样的(《只有胡适才能理解秦桧》)。话说起来昨天偏将军闹出了一个口误的笑话,但那又是另外一个不好讲的故事了。—
3月12日 上午 11:39
其他

沥干拜登2024国情咨文里的水份

3月7日,拜登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我们今天就来聊这个。我会一边梳理演讲中的重点信息,一边评述。先说总体感觉,三点:第一,拜登调门很高;第二,懂王无处不在;第三,干货偏少。前两点好理解,第三点干货偏少主要是相比2021年拜登那场百日演讲而言的(《中美元首峰会与美国的体制问题》),当时上任一百天的拜登首次发表国会演讲,踌躇满志,较少避讳地总结了美国这个那个体制问题,摆出了要大展拳脚的姿态。三年过去,这次讲稿和那一次对比,可以明显感觉出来这次避讳话题较多,选择性叙事更多,修辞更多,竞选式的口号急剧增多。这跟拜登支持率持续低迷和2024是大选年有直接的关系。拜登一上来就提到了罗斯福和林肯,隐隐有自比这两位的意思。他说罗斯福面对希特勒,要唤醒美国国会,解决国际上“自由与民主”的危机,林肯面对南方种族主义者,也要唤醒美国国会,解决国内“自由与民主”的危机,今天我拜某人遇到的情况比罗斯福和林肯都要困难严峻,因为我要同时处理国内(指懂王)和国际(指普京)带来的挑战。最近饱受“种族灭绝乔(Genecide
3月11日 上午 10:25
其他

看不懂政治是常态

我准备今天坚持一下,再水一篇,这样这个礼拜就划过去了。今天想讲的题目是“政治是很微妙的技术”,常人想看明白政治,需要大量的学习和阅读,然后再有一点想象力。我们还是会通过几个故事来说明。不过正题开始之前先要给之前的两篇文章分别补充个后续消息,这俩消息都有点出乎常人意料,来不及等到下个礼拜再说了。第一个是关于《华盛顿的大阴谋家退位,谁会接替麦康奈尔?》的,昨天,刚表示11月要让位的麦康奈尔突然宣布,2024年总统大选支持已经与自己反目成仇三年多的懂王。这消息初见会让人有些惊讶,但反应过来又会觉得太TM符合麦阁老的行事风格了。真是越老越妖娆,老而不死是为贼。第二个消息关于《拜登和内塔尼亚胡暗斗,怎么加剧了橙县的“大便战争”》,“大便战争”里因为私下骂内塔尼亚胡被举报出来、被以色列游说集团AIPAC花重金“追杀”的Dave
3月8日 上午 8:06
其他

中国在美国国务院的贵人,宣布辞职

今天继续水一篇,讲个八卦。去年下半年,有一位朋友问我舍曼退休后代理常务副国务卿工作的纽兰会不会转正。预测这种事我一般不做,平时搬运消息时话都不敢说得太满,因为但凡有一点错就会很尴尬,我总体上还是希望尴尬的时刻少一些。但朋友问得很具体,直接问的纽兰,且声明不需要详细分析,就是想多听听各种意见,于是我就大着胆子回答说不看好。我的理由是当时对于俄乌战事,美媒的报道已经开始转向(《“北溪管道是亲乌势力炸的”:《纽约时报》转风向了》),拜登政府开始谋求从乌克兰脱身,这个时候不太可能把身为对俄工作总工程师、超级鹰派的纽兰升上去。运气好,我猜对了,后来拜登任命的新常务副卿是有“亚太沙皇”之称的“中国通”坎贝尔。随着拜登政府在乌克兰事项上进一步后撤,前天布林肯宣布纽兰辞职,将于本月底离开美国国务院。从《纽约时报》到《华盛顿邮报》,大大小小的美媒都报道了这一重大人事变动,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是纽兰生平简单介绍+俄方表态“这说明拜登对俄政策破产”+布林肯称赞“以后的外交学学生将花几十年研究纽兰的遗产”+纽兰可能的继任者是美国驻北约大使Julianne
3月7日 上午 9:52
其他

不许学美国

今天水一篇。前两天有这么一条关于“轮子上的iPhone”的新闻,拜登因为“担心将来中国汽车充斥美国市场”而提前宣布“将采取前所未有行动”,为了给拜登背书,商务部长雷蒙多搞出来一个“中国汽车就是装轮子的iPhone,300万辆汽车同时熄火”的科幻言论。华春莹回应道,友情提醒雷蒙多部长,iPhone是美国公司。言下之意,雷蒙多部长为了配合上峰,放的话也太拼了。这个事情有很多分析角度,比如引发拜登提前担忧的中国汽车出口崛起,在欧洲市场的开拓;比如信息时代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不同;比如产业升级中中国作为挑战者开始分高端制造业的大蛋糕;比如俄乌冲突如何成为中国汽车把俄罗斯当做跳板进入欧洲市场的机遇,扭转欧洲人对中国制造“价廉质次”的刻板印象。这些分析角度各异,但都紧靠着中国产业升级、世界大国工业技术竞争的大背景。我不是搞工业的,工业方面连基础知识都评论不好,更不要说讲出新意。但从八卦的角度,我又确实有一点关于“汽车上的iPhone”的想法。我们回头看雷蒙多“中国汽车就是装轮子的iPhone”的言论,多多少少能读出一点“我和尚摸得你摸不得”的意思,一种“你中国怎么能学我美国”的意味。关于美国老乡对于双重标准的信奉,独树一帜的“美国例外论”,我们之前在《为什么美国人不觉得自己“双标”:哈佛教授总结的五个美国神话》里已经详细阐释过了。今天我们跳过原理,直接举例,来看现象。“轮子上的iPhone”不是华盛顿高官第一次公开表达“中国不许学美国”的意思。2020年懂王的前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曾经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想要什么”的文章。这篇文章我以前想介绍来着,但是由于麦克马斯特对于自己2017年访华之行以及歪解紫禁城的描述过于离谱,文章发不出来,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看。这篇文章最后出主意的段落,麦克马斯特特意提到了一点,美国绝对不能允许中国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军民融合”这个概念我们这边这两年宣传得少了,主要是低调地在搞,它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利用市场力量,一些军用先进科技民用商用,一些民用科技也可以军用,民转军,军转民,形成正向循环。大疆无人机,可能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麦克马斯特说美国绝对不能允许中国搞“军民融合”战略,写了一大堆有的没的理由,但是最关键的一条理由没有写,那就是中国正是看到美国军民融合搞得好,所以才决定要学,要大搞特搞的。美国搞得好,当代人熟悉的都是NASA和Space
3月6日 下午 1:31
其他

拜登和内塔尼亚胡暗斗,怎么加剧了橙县的“大便战争”

今天讲个有趣的事儿。我们从下面这条消息开始:甘茨是以色列战时三人内阁成员之一,反对党领袖,他“擅自”访美,引发了美以两国朝野的动荡,喻示着拜登政府和内塔尼亚胡政府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公开化。为什么说是“进一步公开化”而不是“公开化”?因为早就公开化了。这是2024年元旦当天民主党喉舌《纽约时报》关于“美国与以色列之间的紧张”的头版头条:这是一周之后民主党另一喉舌《华盛顿邮报》的专版评论“反对锡安主义不等于反犹,这是历史”。历史部分虽然没有我们在《干货丨联合国报告《巴以问题的起源与演变(1917-2000)》的110个重点信息》里总结得全面,但也能达到说明标题的目的。《华邮》的口径显然是冲着“沉默即反犹”、“反锡安主义就是支持哈马斯”去的(《以色列军事计划与宣传计划曝光》):同一时间,这是策应美媒的英国《经济学人》的专栏分析“是时候赶走内塔尼亚胡了”,文章讲内塔尼亚胡为了不下台,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玩弄战争,草菅人命,败坏了英美老大哥的声誉,也威胁到了以色列自身的安全:很明显,至少在2024年初,以色列在加沙的屠杀和一系列战争丑闻就已经让为了支持它在联合国不断投下否决票的老大哥们受不了了(《记住2023年10月17日,从这一天起,世界不一样了》、《尸堆上的新闻发布会:加沙医院大屠杀情况更新(2023.10.18下午16:16)》、《巴以局势失控,希法医院大屠杀后美媒的反应》),开始发动舆论机器对内塔尼亚胡政府进行有组织的镇压。但因为以色列亦子亦父的奇妙身份,内塔尼亚胡坚挺到了3月。到2月底,以色列已经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杀了三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之前在《“拜登赢得密歇根初选,但问题很大”》里我们介绍过以色列的倒行逆施已经开始直接影响拜登2024年大选。为了在巴以问题的压力测试——密歇根民主党初选中拿到好成绩,拜登甚至顶着中东国家的辟谣,在初选前单方面突击性宣布“3月4号停火”,然而即使如此,他最后压力测试的结果仍然非常不好。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突然传出了甘茨要绕开内塔尼亚胡自行访问美英的消息。也是在这个背景下,美军首次向《纽时》1月1号就说要遭遇大饥荒的加沙200万人口,空投了3.8万份粮食。还是在这个背景下,CNN等喉舌一改几个月前对以色列的小心呵护,虽然还会避重就轻,但至少不再避讳把“屠杀(carnage)”和以色列国防军这支文明之师摆在一起。拜登政府甚至开始呼吁“立即停火”,由副总统哈里斯3月3日在阿拉巴马州的集会上做出,她说“不要找任何借口,立即停火”,她还使用了“人道灾难(humanitarian
3月4日 上午 11:45
其他

帝国也在反思

Carlson的目的是想说明对很多美国精英来讲,“超人”那一套本就是他们编出来给普通老乡看的,他们自己并非不知自己“祖国人”的底色,做祖国人是他们出于自身利益所做的理性选择。就我个人来看,Aaron
3月3日 下午 2:20
其他

华盛顿的大阴谋家退位,谁会接替麦康奈尔?

昨天突然看到一条让我吃惊的消息:现在的政治新闻标题不是搞春秋笔法就是搞流量玩法,我还以为麦康奈尔心性大变要辞去参议员职务呢,原来只是辞去参院共和党领袖一职。不过就算只是辞去共和党领袖,这件事也值得说一下。这个号的老读者对麦康奈尔都很熟悉了,不熟悉的新读者了解麦康奈尔只要把握以下9个点:1.麦康奈尔是共和党建制派领袖。在他扶持懂王期间,民主党这边称他是“大教唆家(enabler)”,在他和懂王决裂以后,民主党视他为拜登的合作对象。2.麦康奈尔82了,已经当了39年国会参议员,在共和党参议院领袖的位子上已经坐了17年了。3.虽然跟拜登是政敌,但在老人政治问题上,麦康奈尔和拜登是盟友(《美国参议院的缺勤问题:党争与逼宫》),在倒懂问题上,两人也是盟友。“拜麦特殊关系”是不亚于“懂拜特殊关系”的华盛顿规则体系。4.麦康奈尔政治手腕非凡,近些年最为人称道的代表作是300多天拖掉奥巴马大法官任命机会、30天紧急护送懂王任命的大法官上任,民主党曾经想效仿麦康奈尔戏耍奥巴马的理由,来戏耍懂王,让巴雷特当不成大法官,但被脸不红、气不喘的麦康奈尔谈笑间化解。那位被奥巴马提名但被麦康奈尔误了终生的大法官候选人,就是现任拜登的司法部长、在整肃懂王一事中居功至伟“忠犬”加兰(《今天华盛顿诡谲的官场》、《《华盛顿诡谲的官场》出续集了》)。5.2022年麦康奈尔曾经遭遇到MAGA派逼宫,但被他轻描淡写地化解。当时逼宫派首领也是我们的一位老熟人Rick
3月1日 下午 12:14
其他

“拜登赢得密歇根初选,但问题很大”

昨天《从六盘水到密歇根,学会读懂政治新闻》里提了一嘴拜登为什么突然放话巴以有望停火,我们结合卡塔尔的“未有实质性进展”声明,推测主要是因为27号重要的摇摆州密歇根州要进行初选,密歇根阿拉伯选民多,喊拜登“种族灭绝乔”的人也多,民主党党内把密歇根初选视作对拜登巴以立场的一次压力测试,拜登突然放话,目的是在测试前拉抬选情。密歇根州初选的结果出炉,作为民主党各大山头目前唯一官方指定候选人的拜登胜选是没有悬念的,悬念在于压力测试怎么样。最后拜登的压力测试结果很不好。这里可以插一句笑话。我们之前梳理艾奥瓦、新罕布什尔、南卡罗来纳初选时,发现过一个规律,就是每次懂王在共和党那边拿下胜利,民主党喉舌一定会发一篇“懂王虽然赢了但是问题很大”的稿子,已成惯例。这次密歇根初选懂王在共和党那边也赢了,民主党喉舌也立刻奉上一篇“虽赢但输”的作文。然而这次初选后,更多媒体选择把“虽赢但输”用在拜登身上,如果单独看这些报道,可能只是正常的描述情况,但如果结合民主党喉舌唱“懂王虽赢但输”的热情,这不大不小也算是一记挺可乐的回旋镖了。我们用路透社的稿子来介绍为什么说拜登压力测试成绩差。简单说,密歇根民主党选民的“不承诺选票(uncommitted
2月29日 上午 9:36
其他

从六盘水到密歇根,学会读懂政治新闻

今天先推荐两篇关于国内政治新闻的文章,一篇是《重磅的三中全会要开了?未来导向是全力扶持最主力的地区,最优秀的选手》,另一篇是《彼此都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家,正进入翻脸成仇模式》。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前南周政治新闻记者马江博老师。马老师的风格跟我们熟悉的南周风格有些不一样,干货比较多,跟“新黄色新闻”的距离比较远(政治类“新黄色新闻”的例子可以看这里:《马金瑜的罗生门:没有一盏省油的灯》、《媒体的编剧老师们辛苦了》、《媒体的嘴,骗人的鬼》、《感谢凤凰网,带我们重回大字报年代》)。这两篇文章对比起来看非常有意思,一篇写今天对未来的规划、写优势地区、写机遇,一篇写过去对今天的包袱、写后发地区、写困难。后一篇《彼此都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家,正进入翻脸成仇模式》还结合了近期热点“六盘水”。对于这篇文章我个人有三个补充的点。第一是六盘水方面也发通告了,说法跟《中国经营报》南辕北辙,这个事情事实还不清楚,所以对事件本身的评论就要留余地,尤其没必要像一些人花十秒钟根据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就键盘断案,“抛开事实不谈”是一个很低幼的习惯,记住时评不是中学生作文,像中学生作文的时评都没有阅读的意义。第二是马老师主要从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家两个维度入手,但他忽略了另一个也很重要的维度,即承销商。十年前我刚工作的时候,金融市场上最火的就是地方债,我有许多同学和朋友一年到头辗转各地发债,项目奖金拿到手软。改革后叫停地方债,一开始最不理解、怨言最多的,也是当年这批吃到红利的朋友。所以这个问题,也应该和现在的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结合起来看。第三是马老师提到的“所以这里我给很多地方企业家们提个醒:时代变了,老路没了,小心点吧”,以及“有观点说,该女企业家三年拿下了十个当地政府项目,背后显然也不简单,但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个层面的问题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经济模式转型,可能涉及到腐败模式的演变。我们之前在《Yuen
2月28日 上午 11:49
其他

布林肯“餐桌菜单论”的上下文,以及俄乌冲突的大赢家

差不多十天前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布林肯的“餐桌菜单论”引发多方关注。我查了一下英文流,欧美主流媒体基本上是一片沉默,进行报道的是《南华早报》、《环球时报》、中东一些媒体、游离于英语主流媒体之外的《现代外交》等。这样事情就很有趣了,值得我们梳理一下来龙去脉。任何发言都离不开上下文,我们结合美国国务院刊发的文字稿来看布林肯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讲出“餐桌菜单论”的,他的比喻究竟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到布林肯是在慕尼黑会议的一场分会场座谈中讲出这席话的,座谈者还有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以及印度外长苏杰生。从美国国务院的通稿来看,率先扯到“餐桌和菜单”的,还不是布林肯,而是贝尔伯克。主持人一上来先问的贝尔伯克对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以及促进多极化的看法,问她对于西方国家与全球南方国家矛盾的看法。贝尔伯克反应很快,立刻就想到了“餐桌”和“分饼”,还提到了“德国保卫乌克兰”。她发言太长了,我们只截取跟我们今天主题有关的开头,有意思的是贝尔伯克一边侃侃而谈“乌克兰的自卫权”,一边大谈“你不能只说现在要停火、以色列政府和以色列国防军必须停止”。她甚至还点名内涵了目前在国际舞台反对以色列入侵加沙、屠杀平民的主力国家南非和巴西(《有比南非起诉以色列“种族灭绝”更魔幻的么?有》)。这点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谈。贝尔伯克的“餐桌分饼论”很有可能是布林肯后来“餐桌菜单论”的灵感来源。问完贝尔伯克,主持人问布林肯,考虑到中美紧张关系可能会导致争取盟友的竞争,导致国际社会的碎片化,谁是我们的盟友呢?在各种外交场合,你多大程度上感受到自己遭受到挑战呢?正是针对这个问题,布林肯拿出了“餐桌菜单论”。他说:“我们(拜登政府)在争取盟友方面做了很多投资……全面地看问题的话,自愿性盟友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国际体系中你要么坐在餐桌旁,要么名列菜单上。所以对我们(美国)来说重新参加多边活动非常重要,我们(拜登政府)已经做到了重新参加多边活动。”布林肯这席话的含义——要么坐在桌边制定规则,要么躺在桌上成为贝尔伯克口中的被分之饼,要么吃,要么被吃——意思是很确定的。这席话里的威胁之意,也很明确。引发争议的是布林肯的威胁到底是对谁而发?我看到三种理解。第一种说的是对中国而发。因为主持人问题的背景就是中美关于盟友的竞争。而布林肯抛出“餐桌菜单论”之后,紧接着就说“我们来谈战略竞争”。要注意现在文字稿的分段是后来分的,在会议当场可没有文字编辑,布林肯的话跟上一句的关系有多紧密,还是单纯另开一段,是说不定的。第二种说的是对美国共和党而发。因为存在“重新参加多边活动”这一句,众所周知懂王和共和党目前秉持的是偏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追求向传统盟友讨债,退出国际组织,美国搞战略收缩,这些跟拜登的外交方针是截然相反的。这种说法说布林肯此处可能想到了美国国内的2024年大选,警告美国人如果按照共和党那样的搞法,会把美国搞到众叛亲离,躺到菜单上。第三种说的是对欧洲盟友而发。因为主持人提到的盟友竞争中还存在“被争取的盟友”这一方。美国想把中国放到菜单上,不想中国在餐桌旁,这点是确定的,没有选择的余地。美国不想自己在菜单上,想坐在餐桌旁,而且一直是主位,这点也是确定的,没有选择的余地。唯一有选择余地的就是“被争取的盟友”们,你们想在餐桌旁,还是想在菜单上?布林肯的“你不在餐桌旁就在菜单上”,让人联想到21世纪初小布什那句著名的“每个地区的每个国家都要做抉择,你不跟我们站在一起,你就是跟恐怖分子站在一起”。应该说布林肯“餐桌菜单论”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因为上下文涉及的维度就多。布林肯这番威胁,既针对中国,又针对共和党,还针对那些中美之间摇摆的第三方国家。布林肯的话本身其实没有什么新意,学国际关系的人入门时都要学的一条原则是国际社会没有最高意志,很多时候就是弱肉强食,国际条约等辛苦谈判出来的规则常常被强权打破,而没有力量可以制裁强权。布林肯话里没有新东西,但是他把这条潜规则赤裸裸地在那个场合讲出来,这就有很多可以值得咂摸的地方了。亨廷顿有一句名言:“西方认为自己是靠理念或价值或宗教的优越性赢得了世界……但其实不是,他们是靠有组织暴力的优越性赢得了世界。西方人常常忘记这一事实,非西方人却从未忘记。”布林肯的“餐桌菜单论”其实跟亨廷顿的意思是相通的。结合贝尔伯克一开始被主持人问及的“西方国家与全球南方国家的矛盾”,布林肯选择如此赤裸地把赤裸裸的“选边站”放到慕尼黑会议上讲,如果不是失言,代表着他一定觉得事态已经到了不能不如此赤裸的程度。昨天我听郭正亮先生最新一期的节目,他为布林肯的“餐桌菜单论”梳理了一个更宽泛的背景,很有启发性。这个背景要从俄乌冲突中乌克兰败退讲起(《美国民主党喉舌齐逼乌克兰放弃领土》、《“乌克兰已经大胜,所以泽连斯基去和谈吧”》),关键涉及谁是俄乌冲突中的大赢家,谁又是大输家。2021年俄乌冲突开打第二天我们就写过《预测一下乌克兰局势中各方今后的动向》,用国际关系中计算综合国力的“克莱因方程”推演过俄乌中美欧各方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得失。我们当时说过,最大的输家除了乌克兰,一定是欧洲,克莱因方程中经济、军事、政治各个指标,欧洲都失而不得。2022年时我们又写过《欧洲垮到什么程度,最符合美国利益?》,进一步叙述美国对欧洲的精密算计。两年后,现实的发展跟我们的分析一模一样。偏保守派的《华尔街日报》2月18日发了一篇文章,叫“欧洲的战争怎样兴旺了美国的经济”,讲的是俄乌冲突中美国军工产业大赚欧洲国家钱的故事。这则报道其实可以算作拜登去年底为援乌法案辩解时所讲的“援乌的钱只是走账,大部分其实都留在美国”一话的注解。相同的言辞拜登最近又在重复。事实上美国在俄乌冲突中赚到的不仅是军火钱,还有能源钱。我们知道北溪管道被炸后(《“美国炸毁北溪管道始末”:Seymour
2月27日 下午 12:52
其他

懂王南卡大胜,对黑莉和拜登各意味着什么?

上周六共和党南卡罗来纳州初选,懂王面对黑莉,继续大胜。南卡罗来纳是黑莉出生、长大与崛起的地方,她在南卡曾当过两任州长,这场主场失利意味着她确定不是懂王的对手。家乡失利的影响是非常迅速的,黑莉的金主立即反应,我们熟知的科赫兄弟已经停止资助黑莉。科赫兄弟手下的行动委员会叫“美国人繁荣行动(Americans
2月26日 下午 12:51
其他

自由灯塔,杀死了它的王子

不要忘了阿桑奇,主要是不要忘了阿桑奇给我们揭露的世界的真相。前天英国高等法院举行完了关于将阿桑奇引渡到美国的最后一次听证会,相关事件的概述可以直接看底浪的报道:这里要提一点,底浪的报道里有一点小问题,举办听证会的不是英国最高院,而是英国高等法院。英国最高院在威斯特敏斯特宫附近的议会广场,高等法院在舰队街,英国法院系统比较复杂,一般人很容易弄混。关于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的过往,过去我们在读完了阿桑奇自传和相关书籍的基础上,写过一个大长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阅读:《浪漫黑客、白发恶魔、自由骑士:谁才是那个阿桑奇?》。简单说,阿桑奇代表了互联网时代乃至是古典自由主义传统里绝对自由一派的精神意志,也正因为他的自我定位是“真正自由的媒体人”,所以他遭到“自由伪神”及其豢养的媒体喉舌的坚决镇压。阿桑奇身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不是他揭发了关塔那摩虐囚,不是他揭发了英美自承滥杀平民的费卢杰报告,不是他揭发了权贵逃税隐匿财产的“天堂文件门”,不是他揭发了巴克莱汇丰等银行的洗钱产业链,也不是他揭发了阿汤哥所在的邪教组织山达基教的保密手册,而是“自由灯塔上最闪亮的明珠”《纽约时报》与他合作后发表的那篇《与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的秘密打交道》。当时阿桑奇和《纽时》合作的项目是美国25万份外交电报,这些电报将解密美国大使们如何保护大企业的利益(而非美国人民的利益)以及美国外交官们如何在联合国互相监视等等事项。结果《纽时》前脚从维基解密骗到文件包,后脚就带着文件星夜赶往白宫,和CIA等情报机构人员熬了几个通宵,筛选出能报道的内容,不能报道的内容,又为能报道的内容选好报道角度。“与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的秘密打交道”这个标题里的deal
2月23日 上午 11:21
其他

懂王再被罚3.55亿,“没有谁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我们之前聊过懂王的“性侵案”(《研究一下懂王的性侵案》)、“科罗拉多州取消参选资格案”(《挖一挖懂王被法院取消总统竞选资格这事》)、“乔治亚州干涉选举案”(《华盛顿之春》),今天来研究一下新鲜出炉的“纽约州金融欺诈案”,懂王又被罚了3.55亿美金,自己和两个儿子还被处以行业禁止令,我们来看看这里面有什么有趣的信息。老规矩,还是从判决书开始看起。先讲一下是个什么事情:简单说,纽约州法院认定懂王在过去的融资中有夸大甚至欺诈的行为,所以要坚决予以处罚。国内有些媒体和up主说懂王是因为“吹牛”被政治迫害,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作为一名前金融律师,融资恰巧是我以前的主业,在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时夸大甚至伪造自己的财务状况,以用更低的利率获取更多的贷款,是可以构成民事责任乃至金融犯罪的。这里面的核心逻辑是没有哪个借款人可以空口无凭借钱,都需要提供担保,担保物品的估值是借贷程序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总共92页的判决书,从第7页到第74页是“事实发现”部分,这部分重点内容包含了大量对懂王名下财产估值的考据以及生意场上相关证人证言,具体的纽约法我也不是专家,我这里只能说乍看之下似乎懂王确实存在很多不合规甚至不合法(misrepresentation等)的商业行为。第75页开始的“法律结论”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懂王方面的辩护。懂王律师团队给出的是比较常见的三步走辩护策略:1)相关贷款方并不依赖于懂王方面的财务陈述;2)许多错误陈述是会计公司的责任;3)相关错误陈述并不属于重大的实质性信息。法官没有支持三点辩护中的任何一点,法官说通过上面的贷款方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证人证言,已经说明错误陈述直接来自懂王集团,且很多信息属于重大的实质性信息,另外法官认为“贷款人索要复杂的财务状况陈述却忽视它们”是不符合逻辑的。这里必须要为懂王讲两句。在我看来这里懂王是吃了潜规则的哑巴亏,法官的逻辑推理貌似合理,但却属于常见的忽悠外行人的冠冕堂皇的说辞。在日常的融资中,贷款方索要详细的财务数据来满足法律硬性要求以规避风险,同时又忽略这些财务数据以追求佣金,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这里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金融机构前台业务部门工作人员主要赚取的是做成一单项目后的提成,即奖金或佣金;而负责审核风险的则是后台法务或风控部门的工作人员,领死工资。由于前台是创造收入的,所以在金融机构中,前台部门的话语权天然地大于后台部门。又由于金融市场的特点,前台部门人员的流动性是比较强的,有些经理在这家单位干个三五年,干几个单子,过两年就拍拍屁股跳槽了,所以很多经理人在实际融资项目中往往对风控信息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很多项目开会,来回上百封邮件,就是为了风控文件——专业上主要在CP
2月21日 上午 10:01
其他

中国媒体的水平离美媒还是很远

前情请见《《华盛顿诡谲的官场》出续集了》和《《纽约时报》:“我们美国人最好早点习惯更老的总统”》,我以为《贺尔报告》事件基本上写完了,但我发现我幼稚了。今天简短介绍一下事情的新发展。先简单概述一下之前的时间线,从《贺尔报告》事件开始。《贺尔报告》事件就是拜登忠犬、司法部长加兰对“懂王机密文件门”和“拜登机密文件门”搞双标,懂王面临32项刑事重罪起诉,本周司法部却对拜登做出不起诉决定。但本意是为拜登脱罪的《贺尔报告》因为写了一句“拜登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不是有意私藏文件”,而致使老总统“狂怒(livid)”,口吐芬芳,白宫还放出话来,拜登有意开掉“忠勇伯”加兰(《《华盛顿诡谲的官场》出续集了》)。为了帮拜登挽尊,民主党最大喉舌《纽约时报》操碎了心,又创作了一篇科幻新闻,通过跟懂王比烂、以及利用过去的美国总统影射的方式,告诫美国人“最好早点习惯更老的总统”(《纽约时报》:“我们美国人最好早点习惯更老的总统”》)。在《《纽约时报》:“我们美国人最好早点习惯更老的总统”》里我们顺带回顾了《纽时》拜登类科幻新闻的开山之作——2022年11月20日献给拜登八十大寿的祝寿文章,复习了其中“年龄方面拜登有种族优势”、“有的80岁的脑子还能继续发育”、“记忆力衰退也是很常见的事,它不代表真正的缺陷”、“年老就会衰弱的想法是错的,如果有人觉得人到了80就功能衰退了,那就太naive了”、“拜登属于超级老人”、“不要老有做总统很辛苦、促进衰老的错觉”等虎狼之词(《热烈祝贺拜登总统八十大寿》)。在拜登马屁学领域,《纽时》和民主党另一亲拜登的喉舌POLITICO可谓双峰并峙。能跟《纽时》的科幻新闻一争高下的可能只有去年POLITICO的《分析拜登的裤脚》,通过贬损北约峰会上其他领导人的衣品,盛赞只有40年代出生的拜登才能穿出完美的裤脚,为国争光(《聊聊最近那些精妙的不精妙的马屁》)。不要怪我啰嗦,好像在重复昨天的内容。其实《纽时》和POLITICO都是今天故事的主角,不把它们之前的得意之作交代清楚了,各位无法完美体会到今天故事的精彩。实际上我们上面梳理的文章,只是两家民主党喉舌最近两天许多系统报告的冰山一角。关于拜登的高龄,它们还有一些别的作品。比如《纽时》2月10日发了一篇《其他80多岁美国老人对年纪和总统的看法》。这篇文章没有否认美国民调对拜登太老的看法,但它却通过一种巧妙地“呼唤同理心”的角度,表达了对老人家要给与更多关怀、更多信任的意涵,点出了“许多老人表示比起拜登的年龄他们更担心懂王的性情”的要旨。什么叫忠心,什么叫媒体,什么叫技术,什么叫喉舌,什么叫新闻。事实证明,没有最强,只有更强,《纽时》永远在力攀高峰。同一时间,我们今天的另外一位主角POLITICO在发什么呢?《习惯吧,拜登哪儿也不去》,他就是民主党2024年的总统候选人,“共和党人总喜欢讲换登的阴谋论”,别做梦了。浏览完《其他80多岁美国老人对年纪和总统的看法》和《习惯吧,拜登哪儿也不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民主党喉舌们的圈圈爱意和耿耿忠心。然后高潮就来了,今天,2月14日,情人节,POLITICO的“第四权”栏目发了一篇资深专栏作家Jack
2月14日 下午 12:03
其他

《纽约时报》:“我们美国人最好早点习惯更老的总统”

昨天《《华盛顿诡谲的官场》出续集了》里讲了《贺尔报告》,讲了拜登最大忠犬司法部长加兰怎么因为《贺尔报告》里“措辞不当”混成了让拜登“狂怒”、白宫放风要开掉的对象的故事。因为要素过多,很多东西没写,今天再补充几点。我们先补充介绍一下这次民主党喉舌为拜登的高龄辩护的策略。这里面有无穷的乐子。首先看《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文章《多老算太老》。作者是《纽时》白宫首席记者Peter
2月13日 上午 11:56
其他

《华盛顿诡谲的官场》出续集了

各位新年好啊,今天在家不出门,给各位讲两个春节期间华盛顿发生的有趣故事。第一个是卡尔森采访普京。这个话题推荐大家读兔主席的分析《[新年深度]
2月12日 下午 12:59
其他

华盛顿之春

今天靠着残留的一点意志力逼迫自己工作了一会儿,坚持了半个钟头,写篇文章调剂一下。如果明天没有什么逆天的新闻,应该这就是春节前的最后一篇了。这最后一篇,当然还是要献给我们敬爱的懂王。2021年时我曾写过一篇《王者归来,带着一屁股官司》,那篇文章里总结了当时懂王身上背负的Carroll
2月8日 下午 12:39
其他

如果懂王2025重回白宫

节前应该写不了几篇了,每天只想发呆。今天写个特别正经的,懂王至今已经透露出了哪些第二任期的执政计划。换言之如果2025年懂王重回白宫,他会做哪些事情。差不多从去年年底开始,美媒尤其是民主党喉舌就不断地做这方面的总结,《纽约时报》、CNN等都做过。美联社也做过。我们今天挑一个最新的《滚石》的梳理介绍。《滚石》是激烈倒懂的,所以它的总结又多又全,凡事都往可怕里写。《滚石》从懂王过去一段时间的访谈、演讲和X文中总结出来15个懂王的政治议程,分别是:1、懂王将会起诉拜登和其他政治对手在懂王眼里,拜登是首恶,也是这两年“司法武器化”整自己的元凶(《挖一挖懂王被法院取消总统竞选资格这事》),所以上台后必须依葫芦画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除了拜登,要报复的帮凶还有负责起诉懂王的特别检察官Jack
2月7日 下午 12:14
其他

拜登竞选的科技与狠活:死去的大儿子

今天调休,写个短八卦吧。这个八卦非常精彩,可以说是我今年到目前为止看到的最妙不可言的政治马屁,也可以说是我今年到目前为止看到的最冷酷无情的政治操作。消息源是我们的老朋友,民主党这边亲拜登的喉舌POLITICO。前两天我们在《小粉红们永远不会懂的格局》里提了一嘴,时隔一年,拜登终于要访问火车脱轨和有毒气体泄漏丑闻里的俄亥俄州小镇东巴勒斯坦了。在《泰勒·斯威夫特会支持拜登吗?》里我们提了另一件事,就是拜登一直喜欢把因为脑癌死在马里兰州医院床上的大儿子博·拜登描述成“牺牲在伊拉克”,原因是他认为博2013年的脑癌是因为2008-2009年间在伊拉克焚烧垃圾堆(burn
2月4日 下午 3:52
其他

泰勒·斯威夫特会支持拜登吗?

今天换个讲故事的方法,咱们上来先把段子讲了,然后再讲正文。段子是这样的,POLITICO发了一则“白宫秘事”,说你们想知道拜登私下里都是怎么骂懂王的吗?虽然长期以来拜登走的都是“儒雅随和”的人设,但其实总统老先生“一直以关起门来脏话连篇”闻名。在上个月的Valley
2月2日 上午 11:31
其他

小粉红们永远不会懂的格局

今天水一篇。昨天读了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西西弗的《嘲笑别人“自嗨”前,先自己补补课》。事情是关于我们之前在《拜登大战得州牧,宪法危机要爆发?》里聊过的得州边境危机的。我们当时提到得州州长、共和党人阿伯特援引美国宪法第4条第4款和第1条第10款,说得州遭到“侵略”了,必须派兵守卫得州、守卫美国。现在的情况是得州和25州地方部队在跟中央军武装对峙。真枪实弹地打估计是打不起来,但舆论战、法律战、经济战已经打得如火如荼。有人说美国内战一触即发,也有人说美国内战已经开打。看了一下西西弗的文章,全世界都关注的这么热闹的一件事情,不知怎么的,在有些人嘴巴里,又成了“中国无知网民的自嗨”,所以西西弗有点忍俊不禁:西西弗的文章本身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献综述。其实关于美国内战,我们前年就介绍过这个热门话题,梳理过美国老乡们的看法,文献方面跟西西弗整理得差不多(《美国滑向内战?》)。这是因为,这个综述本身并不难做,只要会用谷歌搜索“US
2月1日 上午 11:07
其他

拜登大战德州牧,宪法危机要爆发?

过去一周写了好几篇懂王了(《懂得的就是这么多:共和党新罕布什尔州初选》、《德桑蒂斯退选意味着什么》、《懂王艾奥瓦大胜的两种解读方法》),只写了一篇拜登(《拜登老爷子的新活,堪称行为艺术的精妙操作》)。献给懂王的都是干货,献给拜登的只能算是八卦稀货。今天准备好好研究一下拜登最近的动向,文章密度会稍微大一点。今天结尾还有彩蛋。我们先从拜登的新广告说起,在9号的《拜登2024年第一条竞选广告解读》里,我们一帧一帧赏析了老爷子今年的开年之作,发现这条主打“民主卫士拜登vs邪恶轴心懂王”的广告里有一个一闪而过的女权主义画面。拜登团队放出的风声是如若当选,第二个任期要好好搞堕胎权。隔了两周,拜登放出了又一条广告,这次完全是围绕堕胎和女权问题的。这条一分钟的广告内容非常简单,就是一位女士在镜头前讲述自己不被允许堕胎的故事。这位来自德州的Austin
1月26日 上午 11:17
其他

懂得的就是这么多:共和党新罕布什尔州初选

昨天懂王又轻松赢得了新罕布什尔州的共和党初选。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这意味着什么。在开始之前先提醒一句,今天结尾有彩蛋。先总结新罕布什尔州的情况,它在下图中的这个位置,靠近纽约州等民主党票仓,受驴党影响很深,但新罕布什尔本身是著名的摇摆州:过去几十年总统大选中新罕布什尔的结果是这样的:1992-2020年间,除了2000年站在共和党的小布什这边,其余都支持民主党候选人。1972-1988年间,都支持共和党候选人。这次新罕布什尔共和党初选的结果是这样的:懂王得了差不多54.3%的票,黑莉43.3%。新罕布什尔10个县,懂王拿下9个,依旧是剩一个归黑莉。新罕布什尔在共和党大会中占22张票,所以这次懂王等于拿下12票,黑莉9票。新罕布什尔初选在共和党总体初选中位置如下:作为支柱产业是旅游、商业服务和高科技的摇摆州,新罕布什尔虽然在两党初选和最后大选中所占票数都不多,但它具有非常重要的风向标意义。尤其是对比之前福音派众多的农业州艾奥瓦州来看,一般认为新罕布什尔的选民更温和中立。在这次共和党初选之前,民主党喉舌曾经发过诸如“黑莉的新罕布什尔”或“懂王可能在新罕布什尔遭遇滑铁卢”的报道,倒懂派当时的立足点就是新罕布什尔城市及城郊选民多、大学生人口比例比艾奥瓦州高,而城市城郊和大学生人群,正是懂王在艾奥瓦州表现不佳的分段(《懂王艾奥瓦大胜的两种解读方法》)。事实上懂王在两个弱势分段表现依旧萎靡,然而总体的现实却是打破了倒懂派的期望,在规则允许独立选民和民主党选民用“技术手段”为黑莉投票的新罕布什尔,懂王从一开始就领先黑莉,并早早确定了胜局。美联社的报道说懂王“轻松获胜”,还说懂王表现出了团结共和党人的能力,算是为艾奥瓦州共和党党团选举之后,关于懂王到底是团结还是分裂共和党的争论暂时划下了一个句号(《懂王艾奥瓦大胜的两种解读方法》)。在懂王胜利之后,各派系的反应各不相同。民主党喉舌难掩失望之情,毕竟初选之前他们鼓吹的是“懂王的新罕布什尔滑铁卢”,现在懂王无悬念取胜,民主党喉舌开始唱“懂王赢是赢了,但他最后还是得输”的调子,理由是“高学历共和党选民仍然不支持懂王,所以懂王无法扩大基本盘,所以最后还是会像2020年一样输给拜登”,以及“你们仔细看懂王2016年输的镇子,这次比2016年时输的更惨了”。黑莉这一边,或者说共和党建制派里的倒懂派,还不放弃。黑莉表示就算我下了重注的新罕布什尔的结果也不如预期,但我还是会继续选下去,不能让那个“疯老头儿”上台。黑莉还有希望吗?严格来说还是有的,她的希望主要寄托在民主党和拜登政府这一边,剧本都是民主党喉舌帮她写好的。民主党喉舌说,只要法院对懂王的刑事案件判决有罪,那么懂王就没办法选总统了,到时候共和党内的第二名不管跟懂王差距多大,也都能自动接档。何况现在在新罕布什尔黑莉落后懂王的又不多,这简直值得庆祝好吧。这种“捡漏论”,明明是民主党喉舌想出来的,现在却大量以报道黑莉支持者看法的笔法发表出来,想想确实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如今民主党喉舌不仅用“捡漏论”鼓舞黑莉,而且像“女性力量”、“少数族裔精英”、“堕胎问题”这些传统民主党buff,也统统一股脑儿加在了黑莉身上,场面非常热闹,一不小心就会让人以为是黑莉打败了懂王。最有意思的是懂王,在赢得了新罕布什尔初选之后,懂王演讲中可以说是拼命给黑莉上嘴脸,全是“黑莉你尽早放弃吧,你不可能赢的”这样的风凉话。“风凉话”还是客气的说法,像上面提到的美联社的报道里,都用了“insult(侮辱)”这个程度的词。懂王的新罕布什尔初选胜利演说,现在也是倒懂派们报道的一个重点,同口同声地骂懂王是恶霸。这里面最有意思的要数《卫报》的分析,贡献了非常精彩的场面描写。这篇报道将笔墨聚焦于那些之前反对懂王、如今投靠懂王的“昔日对手”,刻画懂王如何在大庭广众之下挤兑他们,而他们只能尴尬傻笑的情景,以此表现懂王得意忘形、人品不行。倒懂派们讥讽懂王没有政治智慧,在胜利时刻侮辱对手,等于更加激怒那些不给他投票的独立选民和中间派,等于自己削弱自己的薄弱面,让短板更短。这种针对懂王胜选演说的报道口径,和上文提到的“支持黑莉”的口径,以及“新罕布什尔再一次展现懂王致命弱点”的口径,最终汇聚成了CNN集大成的那一句:“In
1月25日 下午 12:21
其他

德桑蒂斯退选意味着什么

周日,德桑蒂斯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还有两天的时候突然宣布退选,这让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之争正式进入懂王和黑莉双人对决阶段。德桑蒂斯表示退选是因为“看不清胜利的道路”,并且第一时间表示支持懂王。懂王也立刻回应,两年来第一次不再用“德假正经(DeSanctimonious)”等绰号称呼德桑蒂斯,而是改口说德桑蒂斯是个好同志,来,我们一起干拜登。细看德桑蒂斯的退选,我们能解读出很多信息,非常有意思。这里首先推荐一篇《文化纵横》翻译的《纽约时报》2022年对德桑蒂斯的特写报道《德桑蒂斯是共和党的未来吗?》——《一个让特朗普和拜登都头痛的悍将,
1月23日 下午 1:19
其他

拜登老爷子的新活,堪称行为艺术的精妙操作

前天我们在《懂王艾奥瓦大胜的两种解读方法》里回顾了民主党喉舌对于懂王艾奥瓦大胜的报道思路:1)唱衰懂王失去49%的票,唱衰共和党分裂;2)根据艾奥瓦州农业州的特性,鼓吹拜登比懂王对农民更好;3)炒作欧洲各国害怕懂王上台、希望拜登连任。这事情现在又有一些后续发展,非常有意思,值得说一下。我们1知道上周的焦点是在艾奥瓦,这周的焦点变成了新罕布什尔州,对懂王来说赢下新罕布什尔就会有一种2024稳了的感觉,而对拜登来说,赢下新罕布什尔州也会有开门红的意味。作为美国著名的摇摆州之一,新罕布什尔战场被各方都寄予了厚望。但在新罕布什尔开战前,有人搞起了小动作。谁呢?民主党这边有名的筹资网络“胜利之路(Way
1月19日 上午 10:00
其他

懂王艾奥瓦大胜的两种解读方法

今天要干点正事了,我们来梳理一下关于懂王在艾奥瓦州共和党党团会议中大胜的事情。艾奥瓦在这里:过去几十年总统大选中艾奥瓦的结果是这样的:2020、2016懂王;2012、2008奥巴马;2004小布什;2000戈尔;1996、1992克林顿;1988杜卡基斯;1984、1980里根;1976福特;1972尼克松。这次艾奥瓦州共和党党团会议的结果是这样:懂王得了51%的票,德桑蒂斯21.2%,黑莉19.1%。艾奥瓦99个县,懂王拿下了98个,剩下一个归黑莉。艾奥瓦州在共和党的大会中占40张票,所以这次懂王等于拿下了20票,德桑蒂斯9票,黑莉8票。印度裔小哥Ramaswamy3票,但他昨天宣布退选了,改为支持懂王。然后艾奥瓦党团会议在共和党总体的初选中是个什么位置呢?2024年共和党初选差不多有两千多张票(我看有的网站算出来是2429,有的网站算出来是2284,我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出现不同的数字),谁拿下一半以上谁赢。艾奥瓦的40张票大概处在50个州的正中间,24名的水平。对懂王在艾奥瓦州的大胜,目前市面上有两种互相冲突的解读方法。第一种简单直接:懂王横扫,共和党团结。毕竟99个县拿下了98个,总票数又是51%,相比2016年各项细分指标也都有显著增长,比如2016年时懂王在艾奥瓦只拿了24%的票,又比如在共和党的铁票仓Sioux
1月17日 下午 12:56
其他

不要小瞧金融法律精英啊,魂淡!

之前在《聊聊美国反腐的搞法》里介绍了从佩洛西等国会山股神到拜登和梅南德兹两对父子的趣事,我们主要讲了这么一个观点:反腐还是要靠自己摸索,不能学美国,不能搞“制度决定论”那套,美国那套“上有政策上有对策”的方法已经被现实中的聪明人破解得千疮百孔了,名为反腐,实为助腐,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腐败分子,在资助亲手豢养的媒体喉舌和不谙世事的“知识分子”,想方设法地把“美式合法腐败的先进经验”引进到自己国家,给自己建造安全撤出的通道。我们那篇文章的重点是提醒不要好心办了坏事,被人包养了最后连金主是谁都没弄清楚。发出来之后有些朋友是看懂了的,会心一笑。有些朋友一开始没全看明白,还要问一句中美哪个好,后面这部分朋友又分两种,一种简单解释一下也明白了,就此打住,还有一种非要拉着你辩论,好像一定要我承认“中国比美国更烂”他才高兴。吴京大学士曾有一句评论,非常能描述我当时的心情:中美哪个更差,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这个问题没多大意义,因为已知美国那边是个肉眼可见的超级大粪坑,不管我们这边的粪坑大小,装修的时候不可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把粪坑改造成粪坑上。有些朋友爱做赏坑家,或者喜欢站在坑边赏粪,摆个姿势骂两年娘以凸显伟岸身姿,那都属于个人选择,我又没有那种别致的兴趣,拉着我掰扯干嘛。我的态度以前说过,一直很清楚,我个人其实是更不喜欢美国那套的,因为读了那么多研究之后——有关腐败的学术研究读书笔记:《Yuen
1月16日 上午 10:30
娱乐

讲个萧美琴的八卦吧

最近特别忙,但是是那种特别枯燥的忙,所以大家可以感受到我文章写得都多了,那是因为活干着干着就干不下去了,就想着写写文章调剂调剂。这种状态跟高中生念书念不下去,想找前后桌扯扯淡的感觉类似。今天我们扯点啥呢?要扯就扯好玩的,我们聊聊台湾省刚上台的副领导萧美琴。讲个小八卦吧,以前查资料的时候查到的,很有趣的一条消息。我们知道萧之前在美国做民退党的外事联络人,她跟共和党的关系算是相当不错。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共和党要写反华报告,都得找萧润笔。有这么一件事儿,2020年的时候,共和党在众议院成立过一个叫“中国工作组(China
1月15日 上午 9:40
其他

聊聊美国反腐的搞法

今天继续闲谈,想到哪里聊到哪里。今天的题目随便起的,只反映部分正文内容。昨天在《从李铁的签字笔说起》里小小地分析了一下孤勇的媒体人们知识储备赶不上社会责任感的现象。最后有个苏联笑话没写,很多朋友问,所以后来还是把笑话发在小号上了(《苏联笑话一则》),各位选择观赏吧。白天写完那篇文章,晚上正好又看到一个新鲜的例子。具体说,前两天很多朋友应该都看到一条热搜,澎湃新闻首发,然后被上观、环球等媒体转发,红星、北京日报等媒体则跟进发了报道或者邀约了评论,讨论的人不少。这条新闻长这样:我在上图里用红线框出了几个词,各位可以留意一下,严格来说这几个表述有点问题。具体各位可以上B站看法律记者@老梁不郁闷先生的解读,比较详细。比如@老梁不郁闷先生指出负责调研并写出《犯罪附随后果研究》的单位其实是山东高院和首经贸,原文发在1月11日的《人民法院报》上。不过@老梁不郁闷先生的解读也有一点问题,那就是他说这个研究项目跟最高法无关,但其实这个研究项目是最高院2022年司法研究重大课题之一。算是最高院外包给山东高院和首都经贸大学的研究项目。这里就很有趣,澎湃新闻在标题强调“最高院调研”,又在正文写“最高院公布”,完全没提山东高院,用词多少是有点暧昧的,感觉有点嫌山东高院档次不够、用最高院扯虎皮拉大旗的意味
1月14日 下午 2:58
其他

从李铁的签字笔说起

今天周六,讲点轻松的。这两天刷到一条颇火的新闻:新闻中的笔让我想起一段往事。大概是两三年前吧,朋友圈里传过一篇囚犯自杀的文章,很多朋友应该都看过,那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所谓的囚犯自杀,但主旨其实另有所图,属于比较常见的指桑骂槐型社会批判类文章。某大报的某资深记者转了,被我看见了,就留了条言。那篇文章讲的很惊悚,作者说自己从“当地的朋友处了解到”,死者在狱中用磨尖的牙刷把腿部大动脉挑了,失血过多而亡。我留的言是:感觉是假消息,上淘宝搜一下监狱牙刷,都是软胶的拇指牙刷,不太可能挑得动腿部大动脉。磨尖牙刷刺来刺去,主要是《监狱风云》等香港老电影留给人们的印象,我没有在香港监狱工作的朋友,不然我也想问一下,是不是香港监狱现在还用硬质牙刷呢。估计不会。其实当时还有句话我在心里想的,没写出来,就是一个资深记者,怎么也听风就是雨,一个匿名公众号自称从外地朋友那里听到一则传闻,传闻的内容又这么违反常识,可信度直接打了三个折扣,你一个经过专业新闻训练的从业者,一点职业警觉都没有么?那位记者是我一个好朋友的朋友,以前一起录过一次节目,大家确实不熟,可能确实是我唐突失礼了,留完言我就被连夜拉黑了。这两天看到李铁的签字笔,莫名地就想起当年这段有趣的往事来。老读者朋友知道我这个号有个专门的标签叫#脏东西,收集的都是新闻报道的案例分析。现在全世界流行一种趋势,就是骂记者都是坏蛋,都是fake
1月13日 下午 12:07
其他

英国政坛目前热度No.1的“邮局丑闻”

很久没写英国了,平时主要还是写写华盛顿,写写我们这边,但不代表我不关注英国了。英国的朋友还有一些来往,英国的报纸每天也都在看。最近很奇怪,不管是《卫报》还是《泰晤士报》,头版头条经常出现“邮局丑闻(post
1月12日 上午 11:36
其他

有比南非起诉以色列“种族灭绝”更魔幻的么?有

今天是2024年的1月11日,海牙国际法院要为南非起诉以色列种族灭绝案首次开庭,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事儿。不了解这里面背景的朋友,可能察觉不出这事儿多有意思。了解一点背后的故事,各位肯定会有大开眼界的感觉。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下去年年底介绍过的《卫报周刊》的封面文章《分裂的世界》,当时我们提了一嘴,说曼德拉的孙子Mandla
1月11日 上午 8:47
其他

信息量就是这么大:懂王、爱泼斯坦、哈佛、MIT和阿克曼

今天要写好多个故事,冥冥之中有一条线,把这些乍一看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全都串在了一起。这篇文章信息量会比较大,为了不错过要点,可能得慢慢看。首先,昨天百度热搜突然出现了一个说懂王在爱泼斯坦文件中被定位、特殊癖好被详细描述的词条,看得我一愣。我跟英美主流媒体每天的新闻也算比较紧的了,如果懂王被定位这么大的消息出来,不可能英文舆论场上如此稳健。于是我去搜了一下,发现这种说法来自《商业内幕》1月9号的一篇分析,记者Jacob
1月10日 上午 10:36
其他

拜登2024年第一条竞选广告解读

4天前,赶在“1·6国会山之乱”三周年前夜,拜登发布了时长整1分钟的2024年首支竞选广告。这条广告很有意思,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藏着什么秘密。广告一开始,伴随着华盛顿纪念碑和白宫的出现,拜登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任期内的核心任务是维护美国民主”。怎么维护呢?拜登的第二句话是维护美国的投票制度,“让你的投票counted”,这里拜登玩了个双关,counted既有计票的意思,也有作数、起作用的意思。这句话其实暗指2020年大选中民主共和两党的主要争端:邮寄选票算不算数?怎么算数?拜登和民主党这边主张算数,而懂王和共和党那边则认为不算,认为邮寄选票方便舞弊,并以此理由否认2020年大选结果。认为2020年大选舞弊、拜登得位不正不仅是一种民间的阴谋论,它在国会也很有市场,众议院里相信这一点的共和党众议员们近百人,议长Mike
1月9日 上午 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