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虱

其他

牛津大学敞开迎世界游客,北大清华只敢对国人傲慢

昨天下午,我一个人来到牛津大学游玩。谷歌导航提示,从酒店步行过去,大约要十五分钟左右。我准备在校门口拍个照,发到朋友圈装装逼。可走二十分钟了,我还是不见校门。于是,我忍不住向路过的背着书包的牛津年轻学子打听校门在哪里。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告诉我,我已经走过校门,进入校园了。朝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校门,自己刚才真的经过了。天哪,这哪像大学校门,竟然没有门卫保安,谁都可以自由进出。这样的校门相当于是没有校门。这让我猛然想起,去年年底,大家被北大官宣戏弄一场的事情。在关闭校门,不让外人随便进去多年之后,去年年底,北大校领导突然宣布,北大将有序开放校门。第二天,大家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单相思地白白高兴了一场。原来,北大的所谓“开放”,不过是和隔壁的清华“畅行互通”。换句庸俗易懂的比喻,那就是“只有门当户对,才能结为亲家”。不属于自己圈子的外人,想随便进出北大清华,仍然门都没有。那几天,北大一直高调宣传自己的这项“新政”,彷佛因为关闭校门几年之后,突然对属于自己同一阶层的“贵族”,打开一道缝隙,互攀亲家,北大校领导收获了一项响当当的业绩。政治学理论认为,权力和优越感的本质是对资源的垄断。当某些部门或某些人手中拥有你渴望得到的资源的时候,这些部门或这些人便对你拥有了权力和优越感。一旦失去资源,这些部门和这些人对你就会失去权力和优越感。自晚清以来,北大校门对社会开放一百多年了,谁都可以自由进出。因此,长期以来,谁都不把这当一回事。疫情期间,因为特殊原因关闭校门,让北大清华校领导们突然意识到,原来从关起校门那一刻起,进出校门、参观校园的权利,瞬间便成为校领导手里的资源。一旦盘活了这份资源,一项权力和浓浓的优越感,便从天而降。当然,某些校领导懂得施行“仁政”,不想独占这份资源,愿意让自己的教职工和在校学生分享一部分突然冒出来的“福利”。于是,某些名校出台进出校门细则。细则规定,在校门口,本校教职工和学生,只要出示证件,就有权利带一到两个人进入校门。原本无权无势的本校教职工和学生,就这么突然喜获权力和优越感。可以说,大门校门的关闭,真是让校领导、教职工和在校学生皆大欢喜。千万不要跟我说,大多数北大清华教职工和学生都反对这项门禁制度。那只是你基于善意的想当然而已。一个加我微信的北大在读学生亲口告诉我:“严查证件是绝大部分的老师、同学都支持的。最起码也是默许。”(严查证件的意思,可不是外人凭证件就可以进去,而是北大其他校区的学生,凭本校学生证,可以自由进出。)北大清华迟迟不肯对社会公众开放校门,告诉了国人什么呢?第一,习惯于管制的思维仍然深深烙在国人的头脑里。习惯于管制的背后,是多数国人对自由的深深误解和恐惧。他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自由便意味着失序和混乱。哪怕是北大校领导和众多教授,认知和见识,也不过如此。第二,多数国人对自由怀抱深深的误解,并不妨碍他们渴望自己独占自由的特权。疫情让开放一百多年的北大校门关了起来。然而,一旦校门关上,北大校领导和师生因此而品尝到了特权的滋味,他们便再也舍不得失去它。于是,反对校门重开,个个都振振有词。可见,多数国人真正痛恨的,从来都只是贪官,而不是特权。没有几个国人不渴望特权,他们偶尔对特权愤怒,那只是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腐败而已。论心里对特权的向往,大多数国人一点都不逊于那些被捕的贪官。牛津大学的校门之所以相当于无,除了没有门卫之外,还因为整个大学根本就没有围墙,所以,校门只有象征意义,相当于一个古老的精神符号。进入校园之后,我一路用手机自拍。路过的英国人看到我不但独自出来旅行,还能给自己拍照,都觉得非常有趣好玩,不时有人竖起拇指,对我说“great”、“funny”。突然,一个胖乎乎的英国中年女人朝我走来,一脸严肃的样子,让我不免担心,是不是我不小心拍到了她,她生气了。谁知,她只是觉得,在异国他乡,我一个人给自己拍照,实在太难了,主动问我是否需要她的帮忙。坦率地说,我真的被她那用严肃包裹的热情给感动了。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谁都可以进,一楼咖啡飘香的大厅满是学生和老师。登录图书馆无线网络的时候,你只需要提供一个有效电子邮箱,就可以免费在这里使用一年的WiFi。在确认邮箱有效性之前,你可以先使用五分钟左右的WiFi。在五分钟之内,你必须进入你登记的电子邮箱,点击系统发送的链接,激活你的账户。在这里,我的“敏感病”又发作了:这个“五分钟”的小小细节,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而且真的让我感动,因为它充分说明了管理者的细腻和人性化,竟然考虑到,有些新来者或过路客的手机已经没有流量了,若是不给予五分钟左右的试用时间,他们根本无法上网激活自己邮箱里的链接。文明就是这样藏在细节里。与牛津对待外来游客的细腻和人性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大、清华、厦大、中大、浙大等等国内名校的一刀切思维。围绕大学校门该不该对公众开放问题,我曾经和多所国内名校教师和本硕博争论过。可以自由进出的他们,强烈反对开放校门的理由,看起来着实不少。其实,真实的原因,我在上文已经写明了,只是他们不愿承认。在他们提出的种种理由中,有一条听似合理,实则格外荒唐:开放校门,会让社会上的一些流氓,混入校内,到某些场所偷窥女生......坏人哪里都有,哪国都有。我不相信英国全是好人,没有流氓。面对有坏人入校做违法的事情,学校管理者要做的,应该是加强安保投入,而不是一刀切地剥夺大多数守法者的权利,把校门一关了事。原本应该引领社会风尚的国内知名高校及其师生,对权利和自由的理解和尊重,尚且如此不够,这样的高校还能剩下多少人文精神?这样的高校只敢在自己本国摆出傲慢姿态,离世界一流还差得远,值得大家拉家带口、千里迢迢去参观吗?对于这样的高校,我毫无参观的兴趣,因为我发自内心看不起它们!阅读思考,改变人生:我与学生醍醐灌顶的对话
2024年10月29日
其他

复旦张海龟如何让牛津和哈佛学者哑口无言:我在牛津大学的思考

今天,走进英国牛津大学,我第一个想起的人,竟然不是爱因斯坦和牛顿,而是复旦张海龟,因为很多粉红盛赞他一度把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几个著名学者驳得哑口无言。网络上曾经流传这样一段文字:“对于英国著名学者艾什的质疑和攻击,复旦张海龟基本全都做出了全面而扎实的回复,并且还有丰富的数据做支撑,逼得这位牛津教授顾左右而言他。所有与张海龟意见相左的人中,最高层次也就是牛津大学教授这个水平了吧。连他都招架不住,其他人有什么资格去造谣说张海龟没有干货呢?”
2024年10月28日
其他

从伦敦去牛津,我选择不叫“高铁”的英国高铁:发文打脸中年红粉

在伦敦住了十天,我已经对这座城市有一点审美疲劳了。今天,我决定换一个地方,移步著名的牛津大学所在地英国牛津郡。来英国这些天,
2024年10月27日
其他

英国人为何反感微信这一类沟通方式:答案让你惊叹“白活了”

英国和美国,科学技术这么发达,为什么没有发明出微信和qq这样的即时聊天工具呢?在他们的手机App商店里,不是没有这一类即时聊天工具,然而,它们却始终没有流行起来。原因何在?这一次到英国来旅行,尤其是昨天一个人的剑桥之旅,我随机与路上遇到的几个英国年轻人聊了聊,用伪装“媒体采访”的方式,问了他们这个问题。通过交流,我找到答案了。同时,我不得不惊叹:太多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在人家看来,却问题多多。正是因为他们思考问题特别全面,所以,社会文明程度容易提升。
2024年10月24日
其他

伦敦新冠死者纪念墙:灾难本身并非财富

(这堵墙是疯牛病纪念墙,下面的照片才是新冠纪念墙)十月初,欧洲旅行出发之前,某一天,在整理房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几乎被我遗忘在柜子角落的相机。那是一台索尼微单相机。2019年12月,天气正在逐渐变冷。贵阳的冬天,又阴又冷又湿,待在这里过冬,简直是受罪,所以,和往年一样,我又开始慢慢地兴奋起来了,因为春节前夕,我又要出国长途旅行了,这一去就是一两个月。在规划出国旅行路线时,我突然觉得,往年出去旅行,手机拍的照片,全都不够漂亮和清晰。于是,立刻在京东下单,花了三千多元钱,买下了这台索尼微单相机。2020年1月初,贵阳的天气异常阴冷潮湿,学校一放假,我赶紧逃离。1月9日那一天,把相机塞到行李箱,我出发了。在南方所有的省会中,贵阳是唯一的一个没有直飞泰国航班的大城市。我只能先飞到西双版纳,准备从那里飞往泰国清迈。离开贵阳,立刻就告别了阴冷潮湿,接下来一路都是阳光灿烂,我的心境也是亮堂堂、热烘烘的。在那一次旅行的前半段,我一直都觉得,生活特别美好。一个月之后,旅行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国内的疫情变得越来越严重,国外也开始出现疫情,回国的航班开始逐渐减少。在我的内心灿烂了一个月的阳光,开始被乌云遮蔽。但是,我仍然保持些许乐观,总以为,疫情最多持续几个月,就会结束。2月中旬,春节之后,当我准备购买回国机票的时候,我发现,很多航班都被取消了。2月底,买不到机票,我的签证一再延期,学校却已经开学了。人在国外的我,每天都在牵挂着国内的疫情和学生的网课。3月9日,我终于踏上了归国的客机,飞往云南昆明。一下飞机,我立刻发现,气氛和两个月前我出国那一刻完全不一样了,机场到处都能看到大白。我们被要求在飞机上停留两个多小时,等待那位从意大利取道泰国回国的游客的核酸检测结果。三个小时之后,我们才被允许走出机场。实在是太牵挂家里两个月没人浇水的花花草草,我买了一张当天晚上昆明到贵阳的高铁票。回到贵阳,已经是晚上十一半点。一出高铁站,我立刻又被贵阳的湿冷包裹,心情变得异常的凝重。打车半个多小时,到了小区附近,我发现,每个片区都被铁皮围了起来。每个入口都二十四小时有人把守,进去一律要出示证件。打开家门,已经是晚上十二点多了。看到有些花花草草,没人浇水,渴了两个月,竟然还活着,我感动和内疚得流了泪。顾不上收拾行李,到家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它们浇水。第二天,我接到社区电话,被要求居家隔离半个月。此后,没有想到的是,我原本以为最多半年就会结束的疫情,竟然持续了三年。每年冬天我为逃避贵阳的湿冷而例行般的国际旅行,足足中断了三年。那个花了三千多元买的索尼相机,也因此而躺在柜子角落,闲置了三年多,以至于我几乎忘了家里还有这么一个宝贝。2023年初,抗疫终于胜利,疫情终于结束,国门再次打开,又可以说走就走,出国旅行了。这一次欧洲之前,再次拿起这部几乎被遗忘在柜子里的、仍然有9.5成新的索尼微单相机,吹去上面的灰尘,我突然感觉,五年前刚刚买相机的时候,那种想给自己拍照的冲动和兴奋,已经消失了一大半。把五年前我的那份热情和兴奋吞噬的,是三年疫情在我的内心留下的一个窟窿。假如说你的人生是一个完整的大苹果,那三年就像是被从苹果中切下的一小块。这一小块苹果,仍然在你的手里拿着,你不能说自己失去了它,毕竟你拥有的苹果总重量,仍然没有因被切下一小块而改变,但是,这一小块苹果,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它的母体苹果无缝对接,恢复成原来那样完整的一个大苹果。你一次次试图把这一小块苹果,重新安回大苹果的那个窟窿上,却就是拼不到一块。夜深人静之时,凝望这个窟窿,我仿佛就像是躺在里面做了一场梦。一觉醒来,走出窟窿,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过,却猛然发现自己老了三岁。这种感觉,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倘若过去三年,你每天都在照镜子,你对自己已经老了三岁的感觉,应该不至于太强烈,因为衰老是一个缓慢的自然过程。然而,因为三年不曾照过镜子,三年之后,突然拿起镜子,你一定会惊讶地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下衰老的。三年翻过去了,不仅仅是我觉得自己老了,我发现,我教过的几个男生——尤其是12级和13级几个男生——也在一夜之间枯萎了......人生开弓没有回头箭。除了接受这份大自然馈赠的衰老,我还能怎么样呢?今天,当我来到现代文明起源地英国,站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绵延数十米的新冠死者纪念墙边,看到铭刻在上面的一个个曾经鲜活的名字,内心满是感慨......三年疫情,对我个人而言,不觉得有什么遗憾,毕竟,它给了我一段别样的经历。然而,在认知上,我们一定要厘清一点:灾难本身并非财富。对灾难的思考,才是财富。在香港大巴上,一位港人突然塞给我一百港币
2024年10月22日
其他

在伦敦某家中餐厅,我的待遇不如黑人

导读:在海外感受中国人的鄙视链我已经旅行过二十几个国家了,但凡在中国人在海外开的中餐厅吃饭,我的体验大都非常糟糕。先说说,这七八年间,我在自己去过最多次的泰国的经历吧。我前后在曼谷四五家中国人开的中餐厅吃过饭,最后无不是落个愤然离开的结局。在曼谷这个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无论是走进泰国人自己开的餐厅,还是数量客观的日本人和韩国人开的餐厅,你一进门,老板和服务员都是笑脸相迎。但是,走进中餐厅,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如果是其他国家的人进餐厅,无论是中国来的服务员,还是柜台后面坐着的中国老板,马上会挂上笑脸,立刻走上去招呼他们坐下来,拿着菜单,恭请点单。然而,只要看到进来的是中国人,他们态度大都是冷冷冰冰的。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前来招呼你,而是任由你自己找个位置坐下,拿起桌上菜单,仔细端详。自己选好了菜,叫他们们一下“点单”,他们才会不冷不热地过来。2017年冬天,我第一次到泰国。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完全陌生的曼谷,我感觉特别孤单。某一天中午,我偶遇一家中餐厅。“他乡遇老乡”的激动,让我立刻一头扎了进去。然而,看到他们的这种架势,我的心顿时凉了大半截。这还不算最坏的事情,更糟糕的还在背后。我点了单之后,静候他们上菜。等了差不多十分钟,还不见上菜,却进来了几个泰国本地人。中国人老板和服务员立刻上前迎接。点了单之后,他们立刻着手准备泰国人的菜。我等了二十分钟,泰国人点的菜已经开始上了,我点的菜还没有下锅。因为第一次到泰国,人生地不熟,我只好忍了。憋了一肚子气,继续等待。足足等了半个小时,菜才上来。那一顿饭,从入店到结账,我没有看到他们半个笑脸。此后几年,我每年都去泰国旅行两三次。前后又吃了三四家中国人开的餐厅。他们对中国客人的态度,基本上都差不多。从此,我去泰国旅行,再也不走进中国人开的餐厅。在日本人、泰国人、韩国人开的餐厅,服务都非常热情友善,不会狗眼看人低,讲究一个先来后到。有时候,前面的客人多,泰国老板或服务员往往会在我进店的那一刻就主动告知:“先生,现在我们客人有点多,可能上菜要等一伙儿”。我的胃是标准的中国胃,一段时间不吃中餐,我就会觉得非常难受。但是,在泰国旅行,我的胃口却十分适应,因为很多泰国菜和中国菜比较接近,所以,我可以在泰国待上几个月时间都不会想回家。在中东和欧洲,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们的食物和中国大不一样,烹饪方式差异非常大。多吃几次中东的食物和西餐,我就会觉得咽下去。呆几天就很想回家,非常怀念自己在家烧的菜。这一次,刚刚到英国,吃了一次汉堡,我已经难受得不行了,因为之前在中东的迪拜和南亚的土耳其已经玩了一个礼拜,勉强吃了七八天的本地食物,胃口已经提出强烈抗议,极度想吃一吃中国菜。所以,昨天晚上,我决定到我住的伦敦这家酒店附近的一家中餐厅去过一把瘾。价格不管多高,我豁出去了!没想到,我再次热脸贴冷屁股。推开门,走进去,柜台后面那个看去五六十岁的中国老板,一看进来的是中国人,头都没有完全抬起来,不冷不热地瞥了我一眼,就又低了下去,自顾看中文抖音短视频(我从声音判断视频出处,未必准确)。我没趣地自己坐下,翻看着菜单,琢磨着吃一道什么菜好。几分钟之后,一个黑人进来,老板马上从柜台后面起身,走上前去,热情地招呼......我似乎可以理解他对我的冷淡。中国来的游客,属于一锤子买卖,对他而言,没有商业价值。这一带属于游客和酒店聚集地,再看一看我的着装特点,听一听我的口音,他肯定已经准确地作出了判断:我是中国大陆来的游客。对于“过路客”,
2024年10月20日
其他

中国大妈旅行途中为何喜欢当众吃苹果:畸形心理解读

我酷爱旅行。在国内,神州大地的天南地北,我都算走过了。在国外,我已经旅行几十个国家了。敏感或敏锐的我,在旅行途中,发现了中国大陆大妈群体身上一个独有的现象。在国内每个景区门口或高速服务区,装满中国大妈的旅行团大巴车,一停下来,很多国产中壮年大妈,就会鱼贯而下。她们很快会找一个地方,坐下或站着,然后,从包包里掏出一个大大的红苹果,吧嗒吧嗒当众咀嚼。这是在我走过的所有国家中,唯独在中国大陆才能看到的一道让人十分费解的景观。在国外旅行这么多次,我从未见过其他国家的同龄大妈在旅行途中当众吃苹果。她们一般都是走累了,找一家咖啡屋或小酒吧,坐下来喝点咖啡或冰啤酒,休息休息。中国大陆的大妈们真的有那么喜欢吃苹果吗?真的那么容易饥饿吗?在家里吃苹果,还觉得不够,在旅行路上,她们还要往包里塞好多好重的苹果,一路吃过去。她们难道真的不知道,苹果沉甸甸的,长途旅行出门,实在是不宜装包携带?经过多次细心观察和分析,我总算发现了中国大陆大妈在旅行途中当众吃苹果背后的奇妙心理:热衷于攀比的社会风气催生的一种畸形幸福观。这种畸形的幸福观有两大要点:
2024年10月17日
其他

大家口袋没啥钱了,为何小长假反倒更容易人山人海:反常规解读

这几天,很多人在议论一件事:为何大家都说,经济下行,可是,国庆出游的人却这么多啊?到处著名景区都是人山人海,抬头看屁股,转身看人头。
2024年10月8日
其他

关于持枪合法化,你的认知盲点:读完让思维更加缜密

导读:原文“范轶然被枪杀,你到底害怕什么”,曾经付过费的朋友,读过文章的朋友,请注意大多数人,对于持枪合法化的严重恐惧背后,其实是普遍存在的认知缺陷。
2024年10月4日
其他

“对现实知道越多越痛苦”的难题,应该如何破解?

对于社会现实,知道的越多,人就越痛苦。尽管岁月静好的犬儒们,非常喜欢用说这一句话,来劝别人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别多管闲事,因为有些事情,没必要知道太多,但是,我还不得不承认,“知道的越多,人就越痛苦”这句话,绝对是真理。
2024年10月1日
其他

这个女人给我打赏近两万元背后的险恶用心

导读:有一种阴毒常人难以想象,也很难理解到底为了什么这个中年女人应该是一个离异妇女,没有老公,但是,可以确定,她大约五十几岁,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在我写公众号一年之后的2021年春天,她关注了我,主动加我微信,并且在第一次打赏之后,私信跟我说:“以后,你负责写,我这个铁粉负责后勤。”她还主动告诉我,她是江苏南部的人,自己做生意,手头比较有钱。但是,基于直觉和间接信息的推测,她的生意应该不大,属于能够赚点钱的小本生意。从此之后,直到2023年3月,我的每一篇文章,她几乎都要打赏或付费。她的打赏金额不大,不是十元,就是五元。但是,在那两年期间,每次,只要在文章中,我流露出自己想从体制内高校辞职,放弃稳定编制的想法,她一定会给我打赏200元,偶尔甚至一篇文章连续打几个200元的赏。
2024年9月2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中年不婚的我如何洞穿高校女教师的温柔计

提醒:付费降低,读过原文的朋友,请不要重复付费。现在,很多女人不好对付。心机很重,骗术五花八门,我多有领教。
2024年9月20日
其他

人到中年,不要再轻信突然升温的同学情

导读:高中毕业之后那几年,我待同学非常真诚,看到路过我工作所在地的同学,都要拉住他们,请他们喝酒吃饭。换来的,全是势利和冷漠......人到中年,切莫随便相信那些毕业多年之后突然升温变鲜的同学情感。
2024年9月7日
其他

如何让司马南在两年之内失势?这个方法不妨一试

最近,司马南因发文建议调查揭露粮油运输问题的媒体而再次霸屏。他的那一席话,连他的老朋友胡锡进都看不去。大家闻之咬牙切齿,纷纷抱怨平台为什么不对司马南进行封号处理。然而,大家想过没有,司马南能够成为左派自媒体大v,到底谁的功劳最大?
2024年7月13日
其他

高考惨败,仅两门课及格。三十年后,靠它们,辞职后我生活滋润

导读:高考落榜,真有那么可怕吗?只要有真本事,不读大学,也照样可以活出精彩。辞职之后,“失去了固定收入,你如何养活自己”是很多朋友关心的、也是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去年,我写了一篇付费文章“辞职之后,我不靠写作而是靠这个养活自己”。今天,在原文的基础上,我增补一些具体细节,让更多的人知道,辞职之后,我的更多生活工作情况。若你的孩子即将或已经参加高考,你正在为他们的成绩和未来而头痛忧虑,或者你正在规划人生或余生,不妨点开读一读,也许,会有所启发。当然,一切仅供参考。去年的那篇文章已经付费读过的朋友,请思考清楚之后,再决定是否付费本文,因为其中有一部分内容重复。
2024年6月11日
其他

午夜零点,在荒郊野外,我偶遇一个孤独的四岁女孩

细数罗列一下,我们可以想象到的孤独场景有哪些。一个人独自去医院住院动手术;午夜时分,出去吃麦当劳,发现餐厅只有自己一个人;房租到期,一个人找房子,一个人搬家;生日那天夜晚,一个人去KTV唱歌;......以上这些孤独,独身不婚的我,早就想到过,也完全可以从容应对。然而,有一种孤独场景,却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如果不是亲眼见到,我绝对想象不出来。那天晚上十一点多,自驾途中的我,不小心选错了车道,从国家级高速,拐进了一条省级高速。路越走越冷清,越走越黑,这条高速路上,似乎只有我一辆车在疾驰。我已经非常累了,很想随便找个地方停下里休息,睡在车里得了。可是,我下午预定了酒店,过了晚上八点就无法取消了。为了不浪费钱,我只能强打精神,在这条冷僻的黑乎乎的省级高速上,披星戴月,一路狂奔,只求在零点之前赶到那座小县城的那家酒店。零点过后,导航显示,我离目的地竟然还有三十分钟,我决定找个服务区休息片刻,上个厕所,然后,再一鼓作气直接开到目的地。车开进这个地处荒郊野外的服务站,只见停车场上一片空阔寂静,唯有一个照明灯,从高高的架子上,高冷地向四周洒下一片橘黄色的光亮。远处的加油站,灯也亮着,却不见有人加油。服务区的超市已经关门了,卫生间还开着。我进去方便了一下,然后,打开水龙头刷了一下牙。我想,既然要停下来休息十几分钟,不如提前把牙刷了。到了酒店之后,可以把刷牙的时间省下来,提前躺下睡觉。长途自驾,真的太累太累了。十分钟之后,当我走出卫生间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从停车区传来一连串的儿童的叫声:吼......嘿......哈......但是,从叫声传递的表情,我可以判断,那不是悲伤,而是快乐。往前多走几步,我看到了声音的来源:一辆白色的轿车在我进卫生间的间歇,开进了停车场。空空的停车场上,就我和它两辆车。一个是四十岁左右的农民模样的男人,把车停下,却没有走出车厢,而是坐在驾驶室里,玩手机,看视频。他那个大约四岁的女孩下了车,一个人独自玩起来跳家家游戏。这种游戏,我们儿时都有玩过,一点都不算稀奇。有时候,玩伴不再身边,自己一个人玩,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那个年纪的小孩,一般晚上九十点钟点,早就睡下了。说真的,在午夜将近一点时分,除了在自己家里看到自家小孩,我们大都没有见过别人家的小孩,独自一个人在外面。所以,午夜时分,在黑色的天空下,在一片凝固的寂静中,在周围几乎空无一人的空阔场地,那个四岁小女孩,独自玩跳家家,那种她自己丝毫不觉得孤独,我却无法抑制地从中看到一种独特的孤独的孤独感,瞬间把我牢牢地吸住了。夜色越浓,周围越静,她独自玩游戏所传递的孤独感就越强烈,越独特。她越是自得其乐,越是忘我投入,我看了就越是心疼。尽管她自始至终不曾看我一眼,根本不需要别人的陪伴,我却担心,我把车开走之后,她突然意识到周围空无一人,会不会被某一刻骤降的孤独吓坏。于是,我忍不住决定,暂时不把车开走,不急着赶往酒店,而是留下来,站在我的车门外,在离她十几米远的地方,默默地看着她,默默地陪着她。大约十分钟之后,她的父亲玩够了手机,也休息够了,把她叫上车,关上车门,一头扎进无边的夜色中。只留下我,在午夜时分,那空无一人的停车场上,独自咀嚼着那份根本不属于我的独特的孤独。为何你读了很多书,文章却写不好?
2024年6月4日
其他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在西藏的一条山路上,正在开车的我,远远看见了这藏民一家子。一个三十多岁的母亲,带着四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几步一叩头,朝着拉萨走去。来过西藏数次
2024年5月25日
其他

抵达拉萨,和两位西藏体制内读者喝酒聊天

刘先生是关注了我几年的读者。他才四十出头,已经是西藏一家国企的高层管理人员了。年初,他找我聊天,说自己在拉萨工作了几年,对职场生涯感觉疲倦了,非常想跟我一样辞职,过自由自在的闲云野鹤的生活。尽管我自己从体制内辞了职,却从来不敢鼓励任何人轻易放弃体制内工作。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真正把你当朋友的人,在你准备作出从体制内辞职决定之前,只会劝你深思熟虑,而不会夸你勇敢,怂恿你辞职,而自己却不辞职。我辞职之后,基本上不再和这样的假朋友保持来往。我让他一定要考虑清楚了再说,不要轻率作出事关人生下半场的重大决定,并且告诉他,我今年五六月份应该会自驾到西藏,到时候见面再聊这个问题。在川藏线自驾了十天之后,昨天下午,我终于抵达拉萨。晚上七点,刘先生安排在布达拉宫附近的一家餐馆请我吃饭,顺便还叫上了他的朋友老乡吴先生。吴先生正好也是我的浙大校友。也许,大家会觉得好奇,浙大学历,在内地发达地区的工作机会多得是。为什么到西藏工作生活?其实,这些年,北大清华等等名校本科硕士毕业生,到西藏工作的人,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因为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西藏各方面条件都在变好。在西藏工作,收入远高于内地,而且生活安逸,空气洁净。从现实一点的角度说,最重要的是,在西藏体制内工作,晋升提拔的机会远多于内地,因为这里的人才储备仍然严重不足。初次见面,我直观感觉是吴先生是一个脑子特别灵光的人。还不到四十岁,已经是某家国企的部门主管了。在没有和他们两位见面聊天之前,我从未和西藏体制内人士接触过,我的脑子里一直存在着一个刻板印象,总觉得在偏远地区工作生活久了,思维容易固化封闭。昨天晚上,两个多小时的喝酒聊天,我的刻板印象被颠覆了。无论刘先生,还是吴先生,思想都非常开放,比我原来工作的那所内地高校的大多数教授副教授都要开放。说句实话,能和三观相符志同道合的朋友坐在一起聊天,是人生中的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在贵州那所高校,我教了9年的书,在本校内部,都没遇到几个能如此聊得来的人,在西藏,我却遇到了。我相信,随着西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若干年之后,川藏铁路开通,西藏一定会越来越好,人才会越来越多。如今,在很多方面,拉萨已经与内地同步的了。比如,京东购物的很多商品都可以次日达,有些甚至可以当日送达。在拉萨,几乎常年保持的透明纯净的蓝天和阳光特别的治愈。在林芝,绿植雪山相互映衬,宽阔的尼洋河奔腾流淌,让我忍不住想到那里住上一段时间。人生,除了生死,都是擦伤
2024年5月24日
其他

对付人渣,如何精准狠?50年人生的泣血教训

活过35岁的人,应该认同一点:身边的人渣,除了公开或暗地作恶伤人,一定还会经常做挑拨离间的坏事。总之,人渣伤害了你之后,一定会不遗余力地继续挑拨你与你周围的人的关系。除了背弃信义、两面三刀、撒谎成性,人渣为何一定要挑拨离间?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但是,很多人却未必想得到。
2024年5月22日
其他

处世智慧:被无声地拉黑之后,我们应该这样做......

导读:昨天我犯了严重错误,却收获了关于人际交往的重要启示昨天,在这篇文章“今天,我被某位教授拉黑,原因大家恐怕很难相信”(已经删除)中,我犯了一个错误。而且,因为中国人的性格短板,这是你我都有可能犯下的一个极易引发连锁误会,并且延续终身的错误。事情是这样的。前天,看到我再次自驾出游,沿着318国道去西藏,这位教授给我了留言:“出发啦,祝一路顺风,有更多更好的感悟与我们同享。”当时,我在翻越川藏线最艰难的觉巴山和东达山,一路堵车和颠簸摇晃,加上信号微弱而且经常中断,我顾不上回复。晚上到达酒店,因为又累又饿,我忘了回复。第二天早上,我出发之后,在半路上想起自己还没有回复人家,赶紧找个车少的空地停车,拿起手机,给他发语音。
2024年5月20日
其他

对人类未来悲观,我选择痛快真实地活着

大前天下午,从贵阳出发,沿着川藏线一路西进,直奔拉萨。前天翻越了二郎山。在二郎山上找了一块空地停车,在车里睡了一晚。昨天翻越了海拔4600米的折多山和剪子湾山。在剪子湾垭口,遇到下雪和冰雹,冻得瑟瑟发抖。昨天晚上九点左右,抵达中国海拔最好的县城理塘。看到我五十岁辞去体制内的大学教师工作;看到我一个人背着包在世界各国孤独行走;看到我勇敢地袒露自己内心真实的秘密;
2024年5月17日
其他

学会“让步性思维”,提高智识水准和判断能力

导读:学会让步性思维,放弃笃信的观点......哪怕真相给你带来心灵阵痛,真相终究还是真相,请坦然接受。近期,有几个读者给我发来信息:“胖猫是假的,根本没有这个人,不过是虚构出来,转移梅州高速事件的热度”。看到谣言,我哑然失笑。在网络上,我们经常遇到各类谣言,尤其是面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时候。从铁链女事件、唐山打人事件,到最近梅州高速和胖猫事件,这些谣言往往刻意迎合大家基于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情绪和直觉,导致很多人选择相信并且到处传播。我一看就能够判断,那都是谣言,然而,却有很多人深信不疑。我时常因为提醒他们“那是谣言”而掉粉。但是,更多的读者愿意保持开放性心态,看我用三言两语碾碎这些谣言,并且表示十分信服。我粉碎这些无脑谣言的方法是:让步性思维。
2024年5月16日
其他

“给胖猫发空包,不会浪费粮食”?我如此反驳畜生

昨天的文章“麦当劳肯德基最爱胖猫,让我不崇洋媚外都难”,引发公众号后台热议。只可惜这个公众号,不能留言评论,平台不给开启。所以,大家看不到评论和留言,无法参加讨论。在文章中,我为麦当劳和肯德基点赞,因为国内好几家知名餐饮连锁品牌,都给胖猫的祭奠地址发送了空包,唯有麦当劳和肯德基,给胖猫的亡灵送去热乎乎的汉堡和奶茶。对于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善举和诚信,我十分感动,真的!有人不赞同我的感动,他们不以为然地说:“给胖猫发空有什么吗?这样不会浪费粮食啊。”我闻之怒不可遏,暴跳如雷地敲打键盘,强烈谴责和反驳说这句话人简直是“畜生不如”。我的反驳一环接一环,让他们无地自容,哑口无言。文章不长,总共933字,大家权当一篇简短犀利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2024年5月7日
其他

我“喝茶”了,出来之后,却收到千元红包

昨天晚上和今日凌晨,我半夜不时醒来。今天,我起得比较早。按照约定,我要去指定地点喝茶了。前几天,贵阳本地一个我不认识的中年男士,突然加我的读者微信,主动联系我。
2024年4月29日
其他

58岁读者患癌,我几句恶毒的话,便让他安然离世

死亡是所有人的宿命,最后时刻,如何让自己安然离开?这的确需要智慧,所以,死亡是一门学问。他的生意一直都做得非常成功。早在十几年前,他就已经赚了五六百万元,房子车子全都有了,唯一的男孩也考上一所不错的重点大学,马上就毕业了。然而,老天偏偏不长眼。去年,就在他踌躇满志地准备甩开膀子,把生意扩大几倍之际,癌症偏偏找上了一向非常注重养生和锻炼的他。那一天,当医生告诉他,他的癌症属于中晚期,治疗的预后不太乐观的那一刻,他当场晕了过去,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自己此生会中这个“奖”。从那一天起,这位平时在我的微信和公众号上都十分活跃的铁粉,突然在我的“眼前”消失了。一开始,我没有怎么发现,但是,隐隐约约感觉日常生活缺了什么。一段时间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没有看到他出现了。我不见他发朋友圈,我发的朋友圈,从来不见他点赞或留言。我的公众号后台,收不到他的私信。我发的文章,他不再付费和打赏了。我想主动问问他,最近在忙什么?但是,我怕被误认为,人家有一段时间,没给我打赏或付费,我惦记人家的钱了。说句真心话,我真的不是惦记那些付费与打赏,公众号的主要收入,其实来自广告营收。但是,作为铁粉,他突然消失了,我肯定记挂和关心。我决定不主动打扰,坐等他再次出现。又过了一个月,他终于出现了。他问我:“老虞,你竟然三个月时间,都不问候我一下。”我懵了!我几个微信,加了数万读者,我一般从不主动问候读者的。毕竟,我一个人对数万人,我哪有时间和精力主动啊。我非常疑惑,他怎么对我会产生这样的期待呢?看到我回复的“???”,他单刀直入地说:“我患癌确诊的第二天,给你留言告诉了你,你一直都没有回复我。”我大吃一惊,因为我根本不曾收到他的任何留言。
2024年4月23日
其他

体制内27岁美女,为何出资15万,让我和她结一次婚?

看到题目,大家是不是以为,我是在说笑话或者吹牛皮?这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而且就发生在不久之前。关键词是“结一次婚”。
2024年4月13日
其他

我提醒她车窗没关紧,听了回答后,我拉黑了她

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外出参加一个活动。我搭的是她的车。到了目的地,我先下了车。站在一边,看着她把车停好锁上。
2024年4月1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成都“牵手门”事件再次反转,太惊人了!

成都牵手门的女主角开直播,是近日传出的一个热闻。先来简单回顾一下牵手门。
2024年4月5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李云迪欧洲巡演热卖,两年前抵制他的单位领导们作何感想

最近,李云迪欧洲巡演,可以说是场场爆满。这让两年多以前因为嫖娼被抓而接近社死的他,再次回到了公众视野。两年前,看到“云迪嫖娼”的新闻那一刻,我真的没觉得那算什么大新闻,因为作为中年男人,我非常清楚,在我认识的同龄男士中,十个当中,至少有七八个,偶尔会偷偷出去嫖娼。完事之后,提起裤子,走出巷子,他们又俨然是一派正人君子的模样。哪怕是“知识分子”云集的高等院校,很多中年男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偶尔到火车站附近的小巷子里悄悄地渔色猎艳。很多高校都有几个被警察抓个正着的倒霉蛋。当然,嫖娼不属于刑事犯罪,被抓之后,一般不会开除,最多解除教职,发配图书馆后勤处。所以,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和后勤处几乎成了嫖客收容结构。嫖娼当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也不至于像李云迪这样遭遇群起围攻和穷追猛打。
2024年3月29日
其他

英国对我拒签,非但不算打脸“美狗”,却让我更加尊重英国

3月22日中午,收到拒签邮件的那一刻,我的内心万分沮丧。拒签信上面的refused(拒绝)这个单词,仿佛一记重拳,瞬间让我头晕眼花,无心认认真真阅读下去,匆匆忙忙扫了一眼PDF文档第一页文末“不得申请行政复议”的字样,就关闭了邮件。那一刻,我真的十分悲观:只要不改变单身这个事实,这辈子要去英国旅游,估计是有点麻烦了。3月25日,也就是本周一,我重新打开邮件,却意外发现,拒签信的PDF文档,竟然还有第二页。原来,英国拒签信的第一页是告诉你“你被拒签了”,而第二页则是详细地告诉你“你被拒签的具体原因”。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拒签就拒签了,不会给你任何理由,你自己慢慢琢磨去。就连著名影星陈坤,想带着儿子,去加拿大旅游,居然被加拿大拒签,自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英国愿意花费大半个页面,给你详细解释,让你知道,你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看出,这个国家对人的尊重。拒签的原因与是否单身毫无关系。一般情况下,男性单身不会成为拒签的理由,因为男人不好嫁人,女人可以嫁人。因此,单身女性被拒签的风险远远高于单身男性。拒签信的解释是这样的:“在申请表中,你说,你每个月收入是X元,你每个月开支是Y元,你在英国旅游期间计划花费是Z元。这么一算,相当于,你把自己每年扣除日常开支之后95%的余钱,都用在这一趟英国旅游。这不大可能,所以,我们无法相信,你来英国的真实目的是旅游。”寥寥数语瞬间就让我意识到,原来是自己太粗心大意了。在填写申请表的收入支出这一项的时候,我没想那么多,总觉得,银行存款显示的余额数目,够我这一趟英国旅游花销,就可以通过申请。因此,随便填了一个数字。万万没想到,英国人做事如此严谨。他们的推理和判断,全是基于常识和逻辑。这足以说明,英国教育制度相当健全和成功。其实,研究生以下的本科和中小学教育,重点原本就不应该放在知识的灌输上,而应该重点强调常识和逻辑,让人具备最起码的判断能力。在申请表陈述去英国旅游的理由这一项,我说,自己喜欢英国这个国家,希望亲自去看看,加深对西方文明、文化和社会的了解。这的确是我内心的真实目的,然而,读到我写的自己被拒签的文章(我被英国拒之门外,遭文明误伤的感觉真痛)之后,这几天,微博上的几个粉红,掀起了一阵狂欢,对此事大做文章,说我这条“美狗”长期跪舔英美,结果却惨遭英美“主子”打脸。他们进一步上纲上线,说我是被国内亲西方的资本平台给捧出来的。更卑鄙的是,他们甚至造谣说,安培遇刺身亡之后,我在网上为他“哭坟”,被学校开除,却谎称自己主动辞职。在国内混不下去了,准备投奔英国而去......对此,我一笑置之,懒得理睬。他们对我的嘲笑和辱骂,不过是鲜活地展露了粉红思维的搞笑性和荒谬性。都什么时代了,思维封闭的他们仍然秉持这样幼稚可笑的认知:你说谁的好话,谁就应该照顾你。你说了人家的好话,人家却不给你特殊照顾,那你就是被人家打脸了。所以,你就是活该!这也进一步折射出,在粉红群体的价值体系中,规则和道理远远不如观点和立场来得重要。的确,他们从来都是只讲立场,不讲是非。当然,这也是国内很多右派民逗的共患病。其实,英国拒签我,非但不是我这个右派惨遭欧美打脸,却恰恰说明,英国这个国家的自由、开放和英明,尽管偶尔也会犯错误。真正自由开放的社会,原本就应该这样,绝对不会依据你所持的观点立场而为你特地改变规则,因为所谓的“自由开放”,本身就意味着,任何观点,只要不存在即时危害性,都应该得到包容和尊重。假如英国因为我说自己欣赏欧美文化,而绕过规则,给我特殊照顾,那才是对言论自由的亵渎。司马南在国内靠反美发大财,美国难道不知道他是中国网络顶级反美大V吗?美国肯定知道,但是,美国仍然允许他到美国购置房产,把老婆女儿送到美国定居,那是因为美国社会的健康运行,所依托的是从来都是规则,而不是立场。美国认为,允许不同观点在同一个社会平等共存,有利于激发全民思维活力,防止长期被单一观点浸染,导致人们普遍陷入思维惰性。国民在思维上越活跃,社会创造力就越强。所以,司马南、金灿荣、陈平他们来到美国购房置业居住,对美国也是有利的。把规则远远高置于立场之上的欧美人非常清楚,人的言论未必是其内心真实的反应,而且人的内心是任何科学手段都无法检测的。因此,如果把人的言论作为判断如何对待这个人的重要依据,而枉顾外在规则,其长远后果必然是,整个社会,口是心非的伪君子遍地。最后,我要提醒这几天疯狂涌向后台辱骂嘲笑我的粉红们,你们改变不了我,你们打击不了我。我不会因为拒签而改变对英国的看法,我还会继续申请英国旅游签证。假如第二次仍然被拒签,我将致函英国国会和内政部,提出申诉。换个角度想,这段申请签证的经历,给了我一次跟与英国政府部门和公务员队伍打交道的机会。这难道不比到英国旅行本身,更有价值和意义吗?太值得了!
2024年3月28日
其他

我被英国拒之门外,遭文明误伤的感觉真痛

3月初,从泰国回国之后,我便开始着手准备英国旅游签证。网上填表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软肋——独身未婚,上无老下无小——我有点担心,因为这往往是欧美旅游签证拒签的重要理由。毕竟,我这种人,在国内没有什么牵挂,容易被认为,黑在人家国家不回来的可能性偏大。尽管如此,我仍然愿意相信,英国是一个开明的国家,不至于如此歧视单身人士。在填写“为什么去英国旅游”这一项,我用英文写道:As
2024年3月23日
其他

20字留言暴露当下流行的4种“精神病”

导读:喜欢阅读,未必不脑残。唯有自我反思,才能治愈脑残早上起床,喝下一杯咖啡之后,才算正式醒来。打开笔记本电脑,手痒痒的,在某个论坛上发了一条动态,评价贾玲的新电影《热辣滚烫》。我的动态不过就简简单单一句话:“我从没半点兴趣看电影《热辣滚烫》,贾玲的气质非常土,看到她,我就没有半点胃口观赏那部电影。”很快,引来一条留言:“我也不会去看,但是我不会对女性或者任何人发这样侮辱性的评论
2024年3月14日
被用户删除
科技

拆解40部值得无限循环的世界经典电影,每天一集,英语水平好到六亲不认!(内附资源合集)

据研究统计,一部经典英文电影通常有1500个左右的生词,1200-1800个句子,其中包含的语言信息量足够我们学习英语使用!不仅如此,电影还能给我们营造一种母语式的学习氛围。完整的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真实的对白,都比枯燥的教科书更能激发我们学习英文的兴趣!但为什么有些人看了上千部影片但还是搞不懂最基础的语法,而有些人只看了几十部电影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就有爆发式的增长?因为,只有选对了电影,用对了方法,才能快速实现英语流利说!所以今天,我们费尽心思挑选出“40部世界经典英文电影”免费送给你!还特别邀请到了国内资深英语教学导师,词行四海掌门人@宋维钢,分享关于通过影视记忆词汇的英语学习法,真·正版教学资源!让你:看一部抵百部,4天学习>其他人30天努力!学地道英语,看这些电影就够了!扫码免费领取40部世界经典英文电影+正版教学资源在纯正英语环境中练就地道英语,词汇量轻松突破1w+!让你像native
2024年3月8日
其他

毛某起诉莫言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我驳斥浙大校友“你书白读了”

为了不帮助想靠起诉莫言哗众取宠博眼球的MXH增加一丝半点的知名度,对于他,一概称“毛某”。昨天中午,我在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他扬言起诉莫言那天,我又一朋友移民北欧.....”,引来一位浙大校友的留言。他不赞成我在文章中对毛某的批评。他认为,毛某站出来起诉大家莫言,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右派提倡的“个人自由”的表现,而且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因为这意味着,社会上存在多种声音。他是这么说的:“我就不明白一点,有人能起诉,不也是一种进步吗?难道社会上只能有一种声音?这个是显得关键是看判决。”
2024年3月3日
其他

他扬言起诉莫言那天,我又一朋友移民北欧.....

(防走失,加我!已加过其他微信的朋友,勿重复添加)在农村长大,还是在城市长大,往往会在一个人的气质上,打上终身难以洗掉的精神印记。农村的孩子,无论后来读了多少书,无论将来到哪里工作,农村气质几乎一辈子都抹不去。别人一看,大都能轻易识别出他们曾经的出生地。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读过大学与否,从气质上,也很容易与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识别开来。我这么说,并不是歧视农村出生的人,更不是歧视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大家千万别误会!今天,我不过是想用气质为引子,谈论近期的一个热点。无论是上个月在南京碰瓷狂骂店家精日的战马,还是近日网上炒作起诉莫言的毛某,从外在气质上,不难判断,他俩都是底层家庭出身,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且,现在仍然在底层挣扎。论知识,他们几乎没有读过什么书。不然,明明是现代义和团的毛某,不至于无知到把自己比作谭嗣同,甚至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言壮语。谭嗣同如果在天有灵,估计肺都会气炸。论资源,他们的家庭无法提供任何人脉和资本。论能力,他们几乎赤手空拳。除了把脸皮豁出去的蛮劲,其他方面,一无所长。他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但是,和农村那些早已接受命运安排、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老百姓不一样之处在于,他们自以为见过世面,不甘平庸,无法忍受来自资本精英和知识精英的“歧视”。他们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总应该干一点大事,既向别人证明自己,同时也赚一笔大钱,改善生活境况,让人生的意义有所附着。他们深知,如果走正规路径,自己一辈子,恐怕都难以博出位,脱离社会底层,最多也就是冲过中层与底层之间的边缘线,进入中下阶层。吴京的发迹,让他们窥探到了一个财富密码,那就是“爱国”流量。但是,吴京和他们可不一样。吴京可以依托早期在影视界打拼积累的资源,他们却只能白手起家。吴京的爱国是正向爱国,也就是高唱“中国非常了不起”。这一条路上,早就已经挤满了各类名仕和大V,留给这些底层爆破手们的空间,几近于无。于是,底层爆破手们瞄准了旁门左道:既然正向爱国的路,我们没有资格走,那么,我们就通过煽动底层仇恨,到处猎巫抓“汉奸”,博取“爱国”流量。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自己走的是歪门邪道,无法得到正规大媒体的认可和加持,但是,只要能够煽动和自己一样认知低下的庞大底层群体,短期内所汇聚的流量,也足够自己发迹了。中国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实在过于庞大,而且这些人的思维早已严重固化。面对他们,道理讲不通,逻辑不生效。只要底层爆破手们的仇恨煽动踩准了节奏,民粹情绪便会像野火一样遍地燃烧。中国社会的有识之士,早已清醒地意识到,民粹一旦泛滥,后果不堪设想,必将加速资本和精英的流失。易中天先生曾经说过,一个社会,如果资本出走,将带走资金。如果精英出走,将带走知识。那么,剩下的,将是越来越多的贫穷和愚蠢。就在毛某扬言炒作要起诉莫言的这几天,我的又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移民北欧。临走之前,他跟我告别:“老虱,我要走了。不为金钱,不为福利,只为让自己的孩子远离自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妖魔鬼怪。我怕孩子的心灵被这些小丑们煽动的仇恨污染。”他走的那一天,旅居曼谷的我,半夜突然醒来,心头是一团浓得化不掉的孤独感......(总想奋斗,是一种病:我一语点醒中产之家)
2024年3月2日
其他

一位大西北小县城的孤独思想者

我公众号的读者可以说是遍布全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总有读者联系我,想请我吃饭见面,但是,我一般不轻易和他们见面。不是因为傲慢,我没啥值得傲慢的。我总是担心,若不够熟悉,见了面便有可能不知道说什么好。坐在一起,没话找话说的尬聊,彼此都难受。然而,这一次自驾远行却不一样,在半路上,我突然很想见一位读者,并主动联系了他。出发之前,我根本没想过要来甘肃,我只打算到重庆和西安看望七年半不曾见面、八年前还在读初一,如今马上读大三的两位外甥女,然后,就北上去内蒙古“流浪”。在西安住了两天,我扫了一眼地图,发现西安离甘肃很近,决定调转车头,继续往大西北行进。想到甘肃,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小严老师。十年前,从西南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他来到了这个甘肃小县城高中教书。一个实现了自我精神“越狱”、真诚喜欢阅读思考、满心现实关怀的年轻人,来到了大西北小县城这样的文化荒漠,刚刚落地那一刻,内心的孤独和压抑是可以想象的。开始那几年,他挣扎着试图辞职逃离那里,怎奈父母太看重编制和稳定,死活不同意。实在顾家的他,那颗骚动的心,不得不勉强安定了下来。在大山环抱的小镇工作过七年的我,对于有情怀、有思想的年轻人身陷文化荒漠的精神困境,非常能够感同身受。三年前,当他成为我的公众号读者,并加了我的私人微信之后,我对他产生了兴趣。他喜欢发朋友圈,而且偶尔会在朋友圈“装装逼”,晒晒自己的小书房和专注于阅读的样子。基于我个人的认知,我一向认为,喜欢发朋友圈的人,远比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值得信任和交往。喜欢发朋友圈,至少说明,这个人活得有趣和率性,不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而在那些从来不发或极少发朋友圈的人当中,有些是因为做人无趣,缺乏激情,有些则是因为(注意:我没说全部)心机太重,城府太深,每一条朋友圈和每一个点赞,无不经过精心算计,怀有特殊目的。喜欢在朋友圈发“装逼读书照”的,则大都是真心喜欢阅读,但是,身边找不到精神同道,只好通过朋友圈来排遣孤独感的人。我的直觉告诉我,小严老师是一个有着强烈的阅读兴趣和不俗的阅读品位的性格简单的年轻人。三天前,我主动联系他并告诉我,我自驾大西北的旅途,可能路过他所在的县城,期待一见。今天下午,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开车,我抵达了这个县城。在酒店安顿下来,休息片刻,便听到微信嘟嘟嘟地响起来。他发来了他预定好的晚上吃饭的菜馆地址。我打车过去,他已经提前在菜馆楼下等我。原以为只有我和他,没想到,进入预定好的包间,我意外看到,他三岁的儿子和美丽的妻子,已经等在里面了。那一刻,我甚是感动。吃完饭,他妻子带着孩子先回家了。我和他散步走到了我入住的酒店。在酒店的房间里,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内容涵盖现实、阅读、教育、未来......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滑溜过去了。等她妻子打电话催他回家时,已经接近晚上十二点了。在现在的中学教师,尤其是小地方中学教师中,像他这样愿意主动阅读、积极思考、关注现实的老师,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在中学时代,能在西北荒漠小县城遇到这样的思想者教师,实乃学生中学时代的幸运。明天早上,我就要离开这里。期待有机会再见!
2024年3月1日
其他

落寞的空城,倒地的书架,想象的老人

1957年10月,中国第一口油井诞生了。当时,新华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甘肃玉门顺利完工。这个“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一度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在它的典盛时期,城市总人口达到13万之多。然而,它最终还是难逃多数资源型城市的宿命。随着石油枯竭,加上农业缺失,又远离交通主干道,这座城市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再吸引外来人口,本地人又开始陆续离去。玉门的经济慢慢深陷了无法挽救的低迷状态。2001年,玉门城市人口数量骤减到6万。2009年,国家将玉门市纳入全国首个资源枯竭问题城市名册。如今,这座曾经拥有十三万人口的塞外城市,总人口已经降低到1.5万人,整个市区只能看到一个红绿灯。如果只是其他地方的一个普通小镇,这些人口数量仍然足以支撑繁华热闹的街景。然而,玉门原本的城市建筑面积和体量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地级市,当人口突然大量“蒸发”之后,人去楼空的落寞和萧索,便不可避免地在这座空城的所有角落弥漫。房子总数太多,却无人购买,哪怕是90平方米的仍然相对完好的房子,也只要5万元左右,相当于每平方米不到600元。如今,玉门已成名符其实的中国房价最低的城市。那天下午,独自走进以下视频这座据说曾经住着上万名国企职工和家属,如今已经全部搬离、人物空空如也的小区,看到眼前的空旷与寂寥,想到曾经的兴旺和热闹,我盯着一座空房里原先主人留下的一个倒地的书架,我突然产生了一系列联想:书架的主人是否曾经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他是否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主动请缨来到荒凉艰苦的塞外油田?年轻时代的他,每天从这个国营工厂下班之后,是不是非常喜欢看书?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他是否和大家一起唱过“咱们工人有力量”、“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他是否暗恋过某位同在工厂上班的姑娘,并经常悄悄地吟唱“红莓花儿开”、“山楂树下”?如今,他去哪里了?还在世吗?坐下阳光下打盹的时候,他是否无比怀念曾经那个洋溢着理想主义精神的纯真年代?想到这里,我忍不住与这位想象中的老人产生了强烈的共情,并无比感伤。我感伤的是,普通个体在历史面前的万般无奈。老虱
2024年3月1日
其他

总想奋斗,是一种病:我一语点醒中产之家

导读:这位生意成功、家境优渥的中年读者,找我咨询自己和家人的烦恼,我一语点醒了他。老虞:您好!佩服你对很多问题的独到见解,今天,冒昧向你请教。我是广东人,做生意的,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家里有几千万资产。
2024年2月27日
其他

中国人为何如此担心自己不够成熟?

在泰国曼谷的这个公园,不时能见到这位来自英国(或是美国,他说的那个城市名,我没大听清楚)的五十岁左右的白人老外。他经常带着一小包的猫食,在公园的路边席地而坐,自得其乐地喂公园里的流浪猫。他一般都是先给猫喂乳酪(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咖啡呢),再喂干粮。这些猫粮全部买自日本。从视频中,很多读者留言赞扬他的爱心。对此,我不以为然。尽管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我却不认为,他这一行为的主要原动力是爱心,因为泰国人善良,经常来投喂公园里到处可见的流浪猫,猫猫们根本就不愁吃。这些流浪猫一只只吃得肥壮光鲜,经常懒羊羊地躺在马路中央睡大觉,一点都不怕人。从这个老外的行为中,我看到的最大闪光点是,人到中年的他,仍然怀揣着一颗宝贵的童心。所谓的童心,就是遵从内心,屈从本真,敢于和别人不一样,而且善于从身边一些简单无用的事物中,发现一些简单无用的乐趣,认真专注地投入其中。就是如此美妙天然的童心,却是中国人在成长历程中,巴不得急速脱手的东西。欧美老外,无论男女,活到五六十岁了,还经常表现得像个小孩,童心未泯。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大多数中国人,才十几二十岁,就已经十分担心被人嘲笑“太小孩子气”,因为我们非常在意自己是否成熟。而且,在多数老师和家长眼中,孩子越成熟,说明教育越成功。中国人眼中的所谓“成熟”,到底是啥样的呢?
2024年2月19日
其他

龙年,我剃度出家了

生活原本可以十分简单,我们却时常让自己的灵魂严重超载。最近一个多月,我突然间开悟了......1月6日,我从云南昆明机场起飞,晚上抵达泰国。不知不觉,一个多月过去了。出门的时候,我只带了一个小小的拖箱。拖箱里面,我就塞了几件衣服,一台苹果超薄笔记本电脑,还有剃须刀、数据线。我喜欢看书,但是,书一本都不带,因为电脑里存有大量的电子书。我住的酒店档次一般,太贵的酒店,我舍不得花那个钱。毕竟咱不是商务出差,可以公费报销。掏自己的腰包,真的没必要住得太奢华。感觉住的舒服,就行了。这家酒店房间设备非常简陋,除了应有的床被、空调、卫生间24小时热水之外,就是一个小冰箱。这里地处热带地区,冰箱太重要了。说是出来旅游,其实,我极少离开酒店出去逛景点、看风景。我这个人的心理需求非常特殊,单纯喜欢在外旅居的这种状态。对于中国游客特别喜欢的什么著名景点和自然风光,我的兴趣从来不大。泰国天气比较热,常年30度左右。每天白天的大部分时间,我基本上都窝在酒店房间,看书、看电影、看电视,吹空调。兴致来了,我就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敲打键盘,写写文章。过去一个月,我写得比较多,因为旅居状态容易激活我的神经细胞,让我头脑异常兴奋,表达欲望十分旺盛。一到晚上十点,我就会到咖啡屋或小酒吧坐一坐。品一品咖啡,喝一喝小酒,午夜或凌晨时分,才回酒店。无论身处何处,我的睡眠一向都非常好,躺下一阵子,就会酣然入梦。某一天早上,一觉醒来,仿佛灵魂某个开关突然被解锁,我顿悟了:天哪!原来,没有家里那些杂七杂八的家具和电器,我也可以保持与差不多的生活状态。其实,在我那个七十平方米的家里,大多数东西,原本都是不需要的,不过是受到消费示范或攀比的引诱,才产生购买冲动的。比如,过去八年来,花了我5000元钱买的电视,平均一整年的开机时间,合计不会超过50个小时。为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我们花费了很多很多的钱,而且还得三天两头擦擦洗洗。那个沉重的松木书架和上面挤得满满当当的书,花费了我数万元钱,然而,上面的大多数书,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翻开来看。这些年,这些书进入我的书架,既是出于对我知识的渴求,更是出于我对虚荣的执着,心里总感觉,私人书架排得越满,照片拍出来,晒到社交网络,自己的知识分子形象就越丰满。这一两年,我开始逐渐意识到,人这一生,能够真正读完的书,其实是非常有限的。硬要给自己布置任务,一年之内一定要读多少多少书,那只会徒增焦虑。当然,读得越多,肯定越好,我的意思是不强求自己。但是,满满当当的书架不时会无形地给我施压,似乎不读完它们,就对不起买它们所花费的金钱,对不住用书架满满当当的图片所营造的饱读诗书的思想者形象。对于思想和写作来说,感知能力、洞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比阅读数量更加重要。优秀的作家未必博览群书。对于能否成为作家,这四种能力至关重要。不是我吹牛,我能够持续大量进行原创写作,主要得益于洞察细微的过人能力。每一段旅程,都能让我透过被大多数人忽视的若干细节,挖掘出写作素材。这让我的公众号得以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敏感,有什么不好呢?过去两年多时间,我几乎没有再买过一本书。一出国门,我这个手机号,不知道怎么回事,无法国际漫游,相当于手机被停机,收不到任何电话和短信。一开始,我有点担心是不是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一个多月过去了,我竟然习惯了没有手机的生活,再也没有无效社交了,再也没有推销短信了......一个多月之前,就因为只带着一个拖箱出门旅行,一个多月以来,我心灵的内存仿佛得到了一次里里外外的清理,短时间内释放了大量空间。内存一旦充足了,有些曾经搅扰自己的人和事,终于可以舒适地、随性地往哪个角落轻轻一放,既不再碍眼了,也不再绊脚了。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遇到这些人和事,我才收获了一段又一段独特的人生阅历,我对人性的认识也因此而更加深刻。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体验,酸甜苦辣咸,全都尝个遍,才不虚此生。只有甜味的人生,必定乏味和空虚。就在龙年将至之时,我竟然就这么“剃度出家”,突然顿悟了。50岁的我,早已活出了自己独特的色彩。以下截图是昨天早上某位给我发微信红包的读者的留言:过去一年,我一个人自驾了半个中国。龙年是辞职之后的第二年,我的生活一定将会更加精彩......如何高质量地读书、旅行和思考
2024年2月10日
其他

在印度三线城市普通高校,拷问北大清华

这是位于印度教圣城贝纳勒斯的国立印度教大学(Banarus
2024年2月5日
被用户删除
教育

这套书正在下架中,赶紧入手吧

这一套书(一套含四本)我已经推荐过很多很多次了。(高校发生这样的事,让知名学者震惊......)20多年前,出版以来,一直都在一版再版。它属于北大清华复旦浙大......多所大学文科推荐阅读书目之一。20年来,这套书的销售形式,一直都有两种:一套卖和单本卖。最近,其中的一个单本,已经下架。但是,整套出售的,还可以买到。大家赶紧入手吧,不要等到买不到了,你才后悔。一旦入手,有可能是绝版。将来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哦。视频左下角有购买链接。多谢信任和支持!
2024年1月28日
其他

新加坡免签了,也难以企及香港曾经的魅力

正式官宣了:新加坡对中国普通护照游客免签。这是第一个发达国家对中国普通护照免签,算得上中国在外交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真是可喜可贺。然而,作为一个喜欢独自到世界各地旅行的老驴友,对这个好消息,我却没啥感觉,因为我对新加坡从来都提不起兴趣。选择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行,我首先会考虑一下,这个地方的自然风光美不美?新加坡没有高山,只有大海,而且那里的海毫无特色。中国的海岸线那么长,有必要专门飞到新加坡去看海吗?要说人文景观,新加坡除了市容整洁,绿化很好,现代发达,几乎没有任何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得你特地去看。选择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行,我还会考虑,当地的文化是否有特色?这是我想重点说一说的问题。我一直认为,新加坡是一个经济建设十分成功,非常适合居住,但文化建设严重失败的不适合旅游的国家。在进入“文化建设”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并非源自建设的原生文化。新加坡历史非常短暂,几乎没有历史厚度。在那里旅行,无法让人感受到世事变迁和历史沧桑。历史短暂,加上没有多少原住民,基本上是一个由华人、印度人、马来人组成的移民社会,这让新加坡成了一个严重缺少原生文化沉淀的国家。那里有很多华人,但是,中华文化味道却被严重稀释了。那里的社会精英流行说英语,但是,你又感受不到西方文化味道。论多元文化,印度才是真正的多元文化,所有族群都保留自己鲜明的特色,而新加坡的所谓“多元文化”,其实就是既想取悦西方,也想取悦东方,结果却把自己弄得不中不西。那里固然干净整洁,看去却像一个精致的玻璃茶具,里面装满了毫无味道的白开水。说完了原生文化,我们正式进入文化建设这个话题。论原生文化,香港本土基本上是以广东文化为主体,谈不上原生,但是,香港的文化建设却非常成功。那里的流行原创文化一度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无论是流行歌曲,还是电影电视,香港的创造力一度雄踞亚洲榜首。香港的流行歌曲,东亚东南亚国家的人都在唱在听,香港的电影明星在世界各大电影节尽领风骚。香港既没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乏善可陈,大多数楼房都非常老旧,街道十分狭窄,但是,为什么世界各地游客,尤其是内地游客,一度都非常喜欢到香港旅游?除了免税购物之外,其实,世界各地游客更多是被香港作为东亚东南亚流行文化工厂的魅力所吸引。在香港旅行,我们心里会感觉,自己离周润发、刘德华、张国荣、黎明......等天王巨星非常的近。我们会想到,这里住着金庸、古龙等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和香港比起来,都是作为华人占主体的前英国殖民地,新加坡在文化上几乎是毫无建树。扳起手指数一数,我们认识几个新加坡歌星、影星?新加坡有什么让大家印象深刻的电影电视作品吗?有哪些大家都在传唱的流行歌曲吗?在华语文学上,新加坡有什么著名华语作家吗?新加坡这个国家,善于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左右逢源,而且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因此,依靠贸易和金融,取得经济上的辉煌成就。然而,尽管李氏家族把新加坡管理得非常好,却没能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力。在亚洲儒家文化圈中,无论韩国和日本,还是中国台湾和香港,都对中国内地的通俗文化消费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新加坡毫无作为。在流行文化创作上,香港曾经的辉煌,是新加坡根本无法企及的。这才是曾经的香港对内地和世界游客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如今,内地游客对到香港旅行,慢慢失去了兴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香港流行文化已经衰落了,曾经的偶像正在逐渐老去,新的偶像却未能成长起来。现在,亚洲流行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韩国去了。内地中壮年人,一旦踏上香港这片土地,想起少年青年时代曾经哼唱过的香港流行歌曲,曾经看过追过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心里定会满是惆怅和伤感。论旅游,我个人认为,新加坡还真的不值得去。要看自然风景,中国名山大川,你一辈子都看不完。要看异域文化和异国风情,我宁愿去泰国和柬埔寨。这两个国家尽管经济不发达,但是,区域文化特色浓厚,而且消费比新加坡便宜了五六倍。论文化特色,新加坡简直是全球倒数。它其实就是一个修饰得非常整齐的人工盆景。说它是自然,它不自然。说它是文化,它又没有多少文化含量。一个真正热爱大自然的人,不会喜欢盆景这种人造的美。一个真正有文化品位的人,不会喜欢这种拿起剪刀修修剪剪的东西。新加坡能吸引到的中国游客,主要是那些没有出过国、没有见过世面,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旅游,却喜欢到处打卡发圈的有点闲钱的人,让他们满足一下“我出过国、我到过发达国家”的心愿。只有世界主要国家都走遍了,我才会考虑是否去新加坡看一看。(老虱
2024年1月26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人民币红包最害怕的对手,又打回来了!

过年怎么能少了红包!红包有价,但有创意的红包无价!去年的福兔新年红包非常受欢迎,一上架就爆卖1w+,很多人都是3件5件入手,后面直接断货了,不少人没抢到。▲部分订单
2024年1月25日
其他

退休后的胡锡进,越看越像好人,千万别跳楼

直到六年前,我才知道胡锡进是谁。此前,我一直拒绝阅读《环球时报》,而且与《环球时报》有关的新闻,我一概不点开看。某一天,当我通过别人在朋友圈转发的一条文章,意外知道胡锡进这个人的时候,我网上搜了搜他的资料、文章和微博,当时的我,被他的叼盘言论气得真想狠狠扁他一顿。我相信,心里不时产生这种冲动的人,可不单单是我。很多右派,估计都想揍老胡一顿。2020年4月,正式开始写公众号之后,我偶尔会在文中拿胡锡进开开涮,骂一骂他。必须承认,我义正词严地痛骂胡锡进的原因,其实,并非那么光明正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我厌恶老胡两面光的叼盘言论,更大的原因却是,我心里非常清楚,和大多数自媒体作者一样,骂胡锡进,既是一种安全的勇敢,也是一种变相的投机。换言之,既可以发泄自己的内心不满,又不会遭到平台的禁言处罚,还能赢得粉丝的鼓掌喝彩。真可谓一举三得啊。那一年,老胡被举报在外有私生子。我跟着网友们一起在网上不断跟帖起哄,真心希望,调查结果宣布“举报属实”,然后,把胡锡进双开。遗憾的是,结果让很多人失望了,因为老胡是清白的。然而,不久之后,老胡到了退休年龄,真的告别《环球时报》了。人的顿悟,总是在某个自己毫无预料的瞬间。读到胡锡进退休的新闻的时候,我既感到开心和解恨,但是,心里却突然莫名其妙地对他的离去产生一丝不舍。那一刻,我忽然隐隐约约看到,在胡锡进身上,其实还是有可爱可亲的一面。我们骂他,更多是因为我们无法理解,担任“叼盘侠”,实属胡锡进作为《环球时报》主编的工作职责。与多数主要依靠体制力量发行的官媒不一样的是,《环球时报》是中国少数几家依靠市场化运作进行销售并且非常成功的媒体之一。顶级官方媒体,尽管非常权威,但不免显得太高大、严肃、正式,以至于除了体制内人士阅读,普通老百姓往往不愿轻易接近,从而影响了国家大政方针被民间所理解。如何用平民百姓更加容易接受和入耳的通俗化、浅显化的语言,把国家的政策意图清晰地传达到民间?于是,以显得不是那么官方的商业化形式出现的《环球时报》诞生了。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胡锡进作为报社主编的角色定位:他既不能突破宣传口径自由发挥,又必须对标准化语言进行软化处理,让它们更加柔顺丝滑地被大众所理解。因此,“叼盘侠”,算得上是主编胡锡进所做的一个媒介策略和商业智慧兼具的成功的自我形象设计,尽管这也让老胡显得太圆滑老道,而不时遭骂,甚至屡屡被当做世故的小人。叼盘,既属于胡锡进的工作需要,也着实让他利用环球时报这个平台,在微博上积攒了多达几千万的海量粉丝,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重量级自媒体大V。只要你愿意静下心来,客观地把胡锡进和其他几个“爱国”自媒体大V做一个对比,我相信,对他的厌恶,马上会消除一大半。首先,和其他几个靠煽动仇外做“爱国”生意的自媒体大V相比,胡锡进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固然经常发布一些批评美国的言论,但是,老胡的反美言论,更多是基于国际战略角度,而不是极端民族主义立场。(这一点,读者朋友们一定要懂得辨别)换言之,胡锡进认为,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但是,他反对国民仇恨美国,他从不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尽管那一定能给他带来大量的流量。其次,和某些靠煽动社会撕裂获取流量和赞赏的自媒体大V不一样,胡锡进从不煽动反资本、反精英的民粹主义情绪,更反对社会撕裂。在这个网络世界被严重撕裂的自媒体时代,煽动对立的言论最容易获得流量和赞赏,所以,某些丑陋的大V不惜疯狂攻击民营企业和知识精英,不惜把这个社会引入歧途。他们的心里,只有个人利益,没有社会责任。胡锡进固然也在乎个人利益,但是,他从不煽动对立,而且一再强调和呼吁,不要动不动对什么都进行政治化解读,中国社会不能被撕裂。由此可见,胡锡进是一个内心怀抱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人,而不是那种捞够了就开溜的骗子自媒体大V。第三,和某些大V巴不得所有批评自己的自媒体都被禁言封号,好让自己的“爱国”生意更加火爆不同的是,被骂得最多最狠的胡锡进,一再反复发文呼吁:“老胡不希望中国的互联网上只有一种声音。”胡锡进反对对那些持与主流叙事不同观点,并且,经常批评嘲笑自己的自媒体轻易实施禁言,这足以说明,老胡拥有一个文化人最起码的胸怀。最让我对老胡的好感飙升的时刻,是去年的万圣节。那一夜,上海街头真是前所未有的火爆。大量年轻人们使出各种创意,释放无尽激情。然而,青年人的某些略显低俗的庆祝方式,很快就引来一些担忧和质疑:这个节日如此火爆,是不是西方文化入侵中国?面对就业压力上涨、房价居高不下的现实,现在的年轻人活得真的太辛苦了、太压抑了。一年到头,他们就这么一个万圣节可以开开心心地释放自己。当这仅有的一点快乐都有可能失去的关键时刻,胡锡进挺身而出,为年轻人说话:“年轻人玩一下又怎么了?我们的社会需要包容这种现象。”判断一个人心地是否善良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这个人是否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是否愿意为与自己无关的人群的快乐和幸福仗义执言说上几句?看到老胡为年轻人撑腰的那一刻,我对他的看法发生了极大的扭转:这个人外表圆滑世故,骨子里却暗藏几丝善良。这几天,胡锡进关于“只要A股跌到几点,我就跳楼”的言论,引发了大量网络嘲讽。坦率地说,我真不希望胡锡进跳楼,因为退休之后的老胡,真的越看越像一个好人。其实,老胡这个人骨子里本来就不坏。理性客观地评价胡锡进,是读懂中国的重要一步。我把司马南粉丝驳得哑口无言:一堂逻辑课
2024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