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周刊

其他

【权威发布】两部门印发《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通知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医保办发〔2021〕37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保局、民政厅(局):为贯彻落实《国家医保局
2021年8月5日
其他

【权威发布】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正式启动入户调查

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正式启动入户调查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中国老龄协会和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共同组织开展的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以下简称第五次抽样调查)将于8月开展入户调查工作。此次入户调查将持续一个月,随后开展数据清理、审查和校验等相关工作,拟于2021年底对外发布主要数据公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亿,占比为18.70%,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自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在全国老龄委的领导下,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坚持每五年组织一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持续为统筹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并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老年民生国情调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这种大背景下,开展第五次抽样调查,摸清新发展阶段我国城乡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全面掌握新时期我国老龄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第五次抽样调查的调查对象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不包括港澳台地区)60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公民。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口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照料护理服务状况、经济状况、宜居环境状况、社会参与状况、维权意识与行动状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等。第五次抽样调查的调查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涉及315个县(市、区),3320个乡镇(街道),6300个村(居)委会;涉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个师,40个团场。调查样本规模为12.76万,抽样比约为0.5‰。相比前四次抽样调查,第五次抽样调查有三个特点:一是调查定位有所提升。在立足国情调查的基础上,第五次抽样调查致力于将老年人口变动趋势中蕴含的整体向好变化展现出来,让全社会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透过数据变化看到老年群体不断提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调查内容更加丰富。第五次抽样调查的问卷题目不仅涵盖了养、医、住、行、用、娱等九大方面,还同步聚焦了家庭扶养负担、老年数字鸿沟、后疫情时代养老等社会热点问题,有效增强了调查数据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三是调查手段与时俱进。第五次抽样调查首次全面采用电子化问卷高效采集数据,依靠调查软件实现了在线培训、测试评估和督导,有效控制数据安全和质量,后期还将通过数据共享云服务平台提供数据咨询、开发与共享等服务。第五次抽样调查将严格把好数据安全关和质量关,争取为全社会描制出我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需求的全景图。往期精彩回顾:民政部举行2021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传递了这些养老信息聚焦养老高质量发展“青岛模式”(长护险+医养+养老)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动态(7月29日更新)【今日关注】处长体验“养老餐”送餐入户
2021年7月30日
其他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动态(7月29日更新)

国家发改委等3部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失能照护以及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服务;新建或改扩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提升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护理能力和消防安全能力,强化对失能失智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支持培训疗养机构改革转型发展养老,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教育部
2021年7月29日
其他

聚焦养老高质量发展“青岛模式”(长护险+医养+养老)

7月中旬,民政部调研组赴山东省青岛市调研养老服务工作及长期护理保险开展情况,对该市着力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实践给予积极评价。作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青岛市民政局等部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联动配合,形成了新时期养老服务发展的“青岛模式”。据了解,青岛市民政局以满足老年人医养康养服务需求为重点,推动养老服务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相衔接,不断夯实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青岛市医保局以减轻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负担为目标,探索实施了统筹城乡、全面覆盖、保障基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青岛市卫健委以优化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为抓手,助力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全市上下整合推动各类资源更好地运用到养老服务中,持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日,本刊编辑部连线青岛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力图对“青岛模式”进行全面、立体的梳理呈现,通过对青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验、长期护理保险工作亮点、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机构实践经验等的介绍,生动展现青岛长护险与养老服务有效融合的做法,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一个城市实践范本。夯实体系
2021年7月29日
其他

民政部举行2021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传递了这些养老信息

民政部于07月28日10时举行2021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民政部第二季度民政重点业务工作进展和第三季度相关工作安排,并回答社会关心的问题。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国际合作司)副主任
2021年7月29日
其他

【今日关注】处长体验“养老餐”送餐入户 连跑6层楼感慨:不是年轻人跑不动啊

消息来源:北京卫视往期精彩回顾:河南民政系统全力救灾保障服务对象安全度汛江苏省民政厅紧急部署民政领域疫情防控工作中国老龄协会关于开展2021年度全国老年志愿者和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典型事迹征集活动的启事【今日关注】李邦华:关于我国养老服务新发展阶段的几点思考
2021年7月28日
其他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紧急驰援河南受灾老年人

7月20日以来,持续的强降雨给河南多地带来巨大灾情。面对灾区老年人的迫切需求,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紧急行动,于7月21日迅速在腾讯公益、支付宝公益、易宝公益、新浪微公益等平台上线了6个“驰援河南受灾困难老人”网络公开募捐项目。截至目前,基金会已通过网络募集资金300余万元,向爱心企业定向募集资金400万元,共计700余万元,并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单位协调了一批物资,用于驰援灾区。7月25日晚,首批价值500万元的救灾物资(5000份救灾包、价值400万元的药品)已发送到郑州、新乡、焦作、鹤壁、许昌等地,其余物资也将于近日送到受灾老人手中。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介绍,基金会将进一步积极收集整理河南受灾养老机构和老年人的需求,通过网络募集、定向募集和争取相关组织支持等方式,积极筹集款物,及时将救灾物资送到老人手中,并协助受灾地开展灾后重建等工作。往期精彩回顾:河南民政系统全力救灾保障服务对象安全度汛江苏省民政厅紧急部署民政领域疫情防控工作中国老龄协会关于开展2021年度全国老年志愿者和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典型事迹征集活动的启事【今日关注】李邦华:关于我国养老服务新发展阶段的几点思考
2021年7月28日
其他

上海民政局长朱勤皓撰文: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养老服务思考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已深刻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通过与养老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着、变革着传统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也需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两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推动养老服务深层次的变革。作为率先迈入老龄化社会且最早探索养老服务改革的上海,在致力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智慧养老,通过打造全市统一的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发布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打造智能养老顾问,启用国内首个实景式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基地,不断探索智慧养老,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智慧养老,要始终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以最大程度帮助老年人保持和恢复社会功能,助力老年人更加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为主要目标。在养老服务实践中,通常将老年人区分为活力老年人,及失能失智(或半失能失智)老年人两大类。围绕这两类老年人的吃、穿、住、养、医、行、乐等日常需求,我们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发挥“替代”“便利”“引领”和“整合”等功能。所谓“替代”,就是以新技术、新手段的广泛应用,替代养老服务中的人工类操作,或传统方式无法方便达到的领域,减轻人力负担;所谓“便利”,就是让智慧养老的产品和服务触手可得,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所谓“引领”,就是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推动养老服务的全链条改造,为养老事业发展开辟出更多空间和可能,产生新的更多的养老模式;所谓“整合”,就是融合线上线下养老服务资源,通过数据的整合、服务渠道的整合、入口的整合等,推动智慧养老高质量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围绕人的需求出发,探索一些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第一,关于智能护理机器人问题。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是不可逆的趋势,因此护理服务一直是养老服务中最重要的方面,这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的领域。针对失能失智(或半失能失智)老年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的首要目标就是替代,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人力护理。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护理机器人需要满足几个功能。首先,要更专业,要能处理一些常规人力护理做不了的事情,给予失能失智老年人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其次,要更便利,能替代传统人工,重点解决护理中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再者,要更智能,能学习,可积累,能将护理过程中的个案情况进行不断总结,真正成为一个有情感的智能终端,而不仅是一台机器。第二,智能管家问题。智能管家是一个能科学管理日常家政的人工智能系统。围绕老年人的家庭生活,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并被期待像一个真正的“管家”一样,服务于活力老年人。智能管家的主要目标是“便利”,为老年人提供方便,但不是“取代”老年人自主生活的能力。首先,它应赋予家庭智能联控的作用,涉及家庭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付出老年人可及的智力和体能的情况下,使家庭管理井井有条。其次,智能管家是一个“与遗忘竞赛”的助手,让老年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居家生活,享受自己的幸福晚年,提升老年人自我照顾、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智能管家一定是一个人机交互无障碍、老年人使用极其方便的“傻瓜式”系统,既讲技术,也更实用。第三,智能健康管理问题。健康管理,是针对老年人营养、体检、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治疗和锻炼等的综合管理。智能健康是让老年人更加“便利”享受科技进步的助手,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实时跟踪和分析老年人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随时赋予积极的提示、提醒和建议方案,对老年人个人行为进行指导,并提供在线诊疗及智能康复训练的方法。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智能检测,目前已趋多元化,但检测结果的快速处置以及专业反馈,仍是这类问题的短板。因此,智能健康管理也应是一个将老年人与社区、医疗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家庭成员,以及政府部门紧密联系起来的系统。第四,智能情感交流方式问题。因少子女家庭、子女异地居住、子女工作繁忙等多种因素,老年人与家人缺乏沟通,寂寞、孤独等情况时有发生,心理慰藉严重不足。这在对城乡老年人各类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中,都有反映。人工智能应该在老年人情感服务方面,发挥积极且引领的作用。我们已经看到以及接触到一些丰富且可选择的内容,运用全息影像、拟人化模式等方式,帮助解决老年人孤独、亲情陪伴等方面问题的方案。这些都为老年人情感交流和心理慰藉提供了帮助。第五,智能清洁问题。老年人的个体清洁问题,是关系老年人健康长寿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活力老年人还是失能失智老年人,个人清洁都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也是常规家政和护理无法完全做到的。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有没有可能创新出异于传统的清洁方式?设想,对长期卧床的失能老年人,实现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更加智能和人性化清洁。是否有无接触式的、无须用传统的诸如“水洗”的清洁方式?当然,除人工智能外,这还涉及多个学科。多学科交融,多领域整合,本身就是更加智慧的体现。我们憧憬着也期待着,这些变革不断改变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第六,线上线下融合的问题。智能养老是一个需要线上线下更加紧密融合的系统。很多智能的养老服务,首要面临的就是“整合”,需要重新整合现有的资源和信息,需要线下的配合,更需要后台的支撑。比如,突发状况的及时处置,需要考虑流程与相应的机制。也包括智能设备自身的故障处置,以及智能产品深度学习后的数据及处理问题。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的实际应用中,有一些功能可能涉及法定监护人的授权、让渡,以及责任边界;有一些涉及老年人自身权益的保护,等等。其中,涉及相关法律,需要进一步研究。总之,人工智能赋能养老,有着无数可能,也正在将可能变成现实。上述仅是作为养老服务实践者的初步思考,这些需求可能涉及一个智能产品,或同时涉及多个智能化应用,也可能在一个智能产品中涉及多项应用。但核心是围着老年人转,跟着老年人走。无论老年人在家庭、社区还是机构,都可以享受智能养老带来的便利。市场上很多公司已研发出了各式各样的智能产品,也正在改变着老年人的生活。我们始终认为,让技术更好地服务老年人,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是我们从事养老服务的初心,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作者系上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往期精彩回顾:河南民政系统全力救灾保障服务对象安全度汛江苏省民政厅紧急部署民政领域疫情防控工作中国老龄协会关于开展2021年度全国老年志愿者和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典型事迹征集活动的启事【今日关注】李邦华:关于我国养老服务新发展阶段的几点思考
2021年7月27日
其他

江苏省民政厅紧急部署民政领域疫情防控工作

7月21日,江苏省民政厅召开厅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全省民政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传达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对全省民政系统疫情防控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厅党组书记、厅长吕德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特别是南京禄口机场部分人员核酸检测出现阳性给我们敲响警钟。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各级民政部门、各类民政服务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增强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深刻认识到疫情已经发生在“家门口”,形势刻不容缓,加强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松懈。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压紧压实民政服务机构和场所的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全方位落实好行业主管、属地、社区、个人的防控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要从严管控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场所、站点,对能封闭的民政服务机构实行封闭管理;对于不能封闭的机构,也要严格人员进出管理,落实各项防控举措;暂停聚集性服务活动,工作人员需要上门服务时,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会议强调,要突出科学精准,提高防控实效,确保无死角、全覆盖。要坚持“人物同防”。各级民政部门、各类民政服务机构要做好全面排查,严格落实人员进出入管理、日常健康监测等措施;加强物品采购、运输、使用管理,做到全链条留痕可溯,尤其要做好冷链食品、快递、邮件等物品的检测和消杀,切实阻断外部输入途径。要坚持“人人同防”。各级民政部门、各类民政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在编工作人员、聘用工作人员、临时工作人员、施工人员等的统一管理,不分用工性质,采取同等要求,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杜绝管理盲区与死角,切实做到同岗同责。各地民政部门、民政服务机构要对人员再一次摸排,杜绝“失管之人”。要坚持“内外同防”。坚持机构对内管理和对外服务统筹管理,工作人员机构内和机构外的行为统筹管理,严防内外有别,引发风险。实行封闭管理的机构,原则上不对公众开放,不提供探视服务,不接受新的入住对象,不允许机构内住养人员外出。机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之外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减少非必要的人员集聚。对进出通勤等有易感接触风险的重点人群,要每日定期申报行程轨迹及健康状况,及时掌握动态情况。要参与全面防控。各级民政部门是疫情防控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抓好民政机关、服务机构疫情防控的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落实职责范围内的疫情防控任务。要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的作用,在必要的时候,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参与社区防控。要密切关注封闭管理以及隔离人群,排查老人、儿童单独居家留守问题,及时跟进相关救助和服务措施。会议强调,民政工作面广量大,疫情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全省民政系统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加强领导,集中力量,确保防得住、守得牢,坚决完成疫情防控任务。要健全工作机制,用好各方力量。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和保障,充分发挥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作用,必要时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要发扬务实作风,落实落细防控责任。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对工作预案、防控部署和具体安排进行再检查、再完善,将每项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头。各市、县(市、区)民政部门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带头抓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要强化统筹协调,有序推进整体工作。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在全力以赴抓实抓好的同时,适当调整工作节奏与方式,把需要大范围入户的工作或程序往后排,把完善政策、制定标准等方面的工作先抓紧,通过合理的安排,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序落实。会前,省民政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2021年7月22日
其他

中国老龄协会关于开展2021年度全国老年志愿者和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典型事迹征集活动的启事

附件:1.2021年度全国老年志愿者典型事迹申报表(个人自荐)2.2021年度全国老年志愿者典型事迹申报表(组织推荐)3.2021年度全国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典型事迹申报表
2021年7月22日
其他

河南民政系统全力救灾保障服务对象安全度汛

7月18日至21日,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市、许昌市、平顶山市、鹤壁市等多地出现强降雨,郑州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省防汛指挥部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汛情就是命令,救助就是责任。河南省民政系统闻汛而动,采取强有力措施,扎实做好民政领域防汛救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1年7月22日
其他

【今日关注】李邦华:关于我国养老服务新发展阶段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新的重大论断。养老服务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局,随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养老服务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进一步规划远景目标、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健全养老服务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前提。
2021年7月2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权威发布】“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

“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聚焦“一老一小”领域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21年6月25日
其他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动态(6月24日更新)

国家卫生健康委实施便利老年人就医举措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实施进一步便利老年人就医举措的通知》,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在建立预约诊疗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提供方便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方式,畅通家人、亲友、基层医务人员等代为老年人挂号的渠道。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就诊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特殊就医人群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三级医院应当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前开放一部分号源,优先用于老年人挂号。
2021年6月24日
其他

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信息速览(6月24日更新)

日前,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启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本次大赛竞赛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技能水平最高,根据大赛全国组委会部署,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创新开展地方赛事工作。为及时全面反映各赛区工作动态,即日起,本刊编辑部特设专栏,动态播报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开展情况。重庆市赛区全覆盖抓好“练兵”工作近日,重庆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召开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市赛区选拔赛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会议强调,各区县民政部门要加强与人力社保、卫生健康部门的沟通配合,做到共同部署、共同组织、共同实施。结合各区县实际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大赛组织实施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进一步落实相关单位的主体责任。预算足额经费并组建工作专班具体负责赛期相关事宜,从组织上、人员上、经费上切实加强各项保障。会议要求,要以此次赛事为契机,全覆盖抓好“练兵”工作,以赛促训,以赛促学,提升养老护理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同时,要深度挖掘赛事期间的热点亮点新闻故事,让更多公众了解养老护理工作、尊重养老护理员、关注养老服务发展。
2021年6月24日
其他

​2021年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在京召开

近日,2021年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部署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重大政策举措工作任务。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全国老龄办主任马晓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主持会议。马晓伟强调,各地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老龄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老龄办的统筹协调作用,扎实推进老年健康工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大力推进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全力以赴抓好老年人疫情防控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等工作,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马晓伟还对加强队伍建设、督促检查、宣传引导等提出明确要求。北京、河北、江苏、广东作交流发言。国家卫生健康委各司局、驻委纪检监察组和部分直属联系单位以及中国老龄协会负责同志,国家中医药局有关同志在主会场参会。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老龄办)负责同志及有关同志在各地分会场参会。
2021年6月24日
其他

【征集令】“我是党员我报到”主题征稿启事

“我是党员“我是党员我报到”主题征稿启事报到”主题征稿启事★7月1日,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初心、筚路蓝缕、顽强奋斗,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扎根基层,在不同的战线和领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守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在养老服务领域,也有这样一批共产党员,他们坚守初心、奋发向上、无私奉献,呵护着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为家庭和社会分忧解愁。即日起,本刊编辑部将开展“我是党员我报到”主题征稿活动,聚焦养老服务行业中的优秀党员、先进党组织,记录他们的先进感人事迹,展现养老人的一颗红心、一片赤诚,诠释共产党员坚定、坚守和坚韧的品格,讴歌新的时代,献礼百年华诞。被选用的优秀作品将在《中国社会报》《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及新媒体平台刊登。征稿时间即日起至7月10日征稿内容1.
2021年6月21日
其他

王建军:妥善化解老龄化给老百姓带来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6月16日,“交银养老”品牌发布会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交通银行总部举行。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和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德奇出席活动并致辞,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肖才伟、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会长曾琦、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参加了上述活动。王建军常务副主任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明确为国家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坚持人民情怀,秉持人民至上、为民服务的立场和宗旨,将人民情怀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妥善化解老龄化给老百姓带来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应拥有战略眼光,立足当下,着眼长远,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坚持系统集成,精准施策,及早进行战略谋划和布局;应具备创新能力,在改革的旗帜下持续突破,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打破思维定式,促进各种创新要素集聚,开拓新思路,探索新途径,采取新手段,实现新作为;应强化合作意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凝心聚智,共同努力,提高决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任德奇董事长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养老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交通银行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商业银行,将践行初心使命,认真履行国有大行的责任与担当,为客户提供具有交行特色的专业化、可持续、稳健型的养老金融服务,让普惠养老走进千家万户。交通银行将围绕养老市场发展新格局,把握养老内需增长和居民财富增长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养老金融服务供给,整合集团全牌照资源,融入养老生态,做大养老产业金融,做强养老金金融,做精养老财富金融,构建“医、养、乐”三大场景的非金融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金融服务纵深发展。活动当天,交通银行发布了“交银养老”品牌,并向社会公布了“交银养老”金融战略行动计划20条,将全面参与养老金三支柱建设,大力发展普惠养老金融,助力公益老龄事业发展,积极参与老龄产业投资。交通银行作为唯一一家总部在沪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将坚持以上海主场突破撬动全局,锚定“长三角龙头银行”目标,加快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打造养老金融创新策源地、改革试验田,力争在长三角区域率先取得“养老金融最佳财富管理银行”的市场地位,逐步辐射全国。活动中,中国老龄协会、交通银行、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举行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王建军常务副主任、任德奇董事长和曾琦会长的见证下,三家单位负责同志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往期精彩回顾:【聚焦民政十四五规划】全要素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在国家战略中彰显新作为上海奉贤:住在“青春里”
2021年6月21日
其他

上海奉贤:住在“青春里” 安享夕阳红

在上海市奉贤区金庄公路南侧,数栋灰瓦白墙的乡村别墅显得格外醒目,距其几百米处还有百亩马鞭草花傲然怒放,这里是西渡街道五宅村“青春里”养老社区,集乡村旅游和乡村养老为一体,是奉贤区构筑乡村养老美好生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奉贤区位于上海市南部,有农村户籍老年人口6.38万人。作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近几年,奉贤区立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针对农村老年人原居安养的愿望,通过流转农民闲置的宅基房屋或利用闲置的集体资产,探索建设就近集中居住的“青春里”养老社区,并出台《关于推进全区“青春里”养老社区建设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已建成青村镇吴房村、庄行镇浦秀村和西渡街道五宅村3个“青春里”养老社区,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安享幸福晚年。住得惯“青春里”有乡邻聚乡情“住这里好,多热闹啊。”年过古稀的俞奶奶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她的儿女都在市区工作,现在全村都“集中上楼”了,但她不愿意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就把楼房租出去,自己搬到了“青春里”养老社区,“有空就和熟悉的朋友闲聊,或者来棋苑室消遣,挺开心的。”村里为什么要建养老社区?据奉贤区民政局副局长周斌介绍,奉贤农村地区空巢、独居老人较多,在通过宅基地流转、置换等方式发展“三园一总部”时,大部分老人都抱有“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的情结,如何养老的问题日益突出。“青春里”养老社区是满足农村地区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创新实践。2018年出台的《上海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鼓励利用自有住宅、闲置房屋,在村组全面推广老年人睦邻点建设”“统筹区域养老服务资源,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能级得到提升”。《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也提出,“探索研究利用农民宅基地用房发展养老服务设施”。“青春里”养老社区便在这样的需求和背景下应运而生,实现宅基地效益最大化与村民养老品质优化相结合,有效回应了农村老年人的美好生活期待。以浦秀村“青春里”养老社区为例。在选址和建设上,浦秀村充分考虑了村里老年人的想法。“这里原为企业厂房,属于村级集体建设用地,由于交通便利、绿野环绕、环境优美,我们决定把它改建成养老社区。”庄行镇副镇长朱瑾说:“改建就是既要保留老房子、老味道,又要提高适老性、实用性,确保老人能够体验到熟悉、舒适的生活。”《方案》提出,“青春里”养老社区建设必须符合当地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需求,还要注重延伸服务效益、拓展服务范围。记者了解到,浦秀村“青春里”养老社区总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有3栋主要建筑,包括按照长者照护之家标准设计、可容纳居住95人的养老服务设施,另外还设置了综合服务区、休闲娱乐区、医疗服务区、生活服务区等,融入开放式生活驿站功能,将服务延伸至社区,打造个性化、开放性、现代化、全天候的为老服务综合体。为实现老少皆宜、老少同乐,浦秀村“青春里”养老社区采取“全龄化”科学配置服务功能,增设亲子游乐区、“儿童之家”等,使其成为乡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让农村老年人“住得近、住得惯”,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浦秀村、吴房村、五宅村的“青春里”养老社区在优先收住本村本镇宅基流转、集中上楼的老年人的基础上,也兼顾了本区其他老人。住得好“青春里”优运营更专业村级主办的情况下,提升专业服务质量和效能是“青春里”养老社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方案》明确,“养老社区以市场化运营为主,鼓励引入养老专业服务团队运营养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要丰富社区内住养老年人服务内容,辐射社区周边居家老年人服务范畴。”在浦秀村“青春里”养老社区,老人们不仅能够获得助餐、文娱服务,还能享受到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等专业化、高品质的服务,这缘于上海金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加入。“既保持公办的福利服务性质,又发挥相关企业的专业性,村办民营的运作方式,对提高‘青春里’的服务质量和资源配置、管理效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朱瑾说。和浦秀村一样,吴房村、五宅村的“青春里”养老社区均委托给专业养老服务团队运营,并拓展服务范围,为周边村民提供社区为老服务。为加强运营管理效能,“青春里”养老社区全面加强智慧养老软硬件建设,安装物联网设备,完善建立应急救助流程,提升居家生活的安全指数;建立老人信息及健康档案,结合线下“养老管家”服务,实现健康信息动态更新;开放微信等公共端口,推送老人动态健康信息给子女。为提高运营收益,“青春里”养老社区还可以通过吸引区外老年人入住,按照市场价格收费来增加盈利。不过,为确保本地养老需求,《方案》规定,收住的区外老年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养老社区床位数的50%,所得盈利弥补区内老年人入住的成本缺口”。五宅村“青春里”养老社区通过农村承包地流转,利用周边农田开辟花卉蔬菜种植、果蔬采摘等农艺、休闲区,拓展康复等养老服务功能,丰富养老业态,实现了乡村旅游和乡村养老的协同发展。住得起“青春里”享扶持有助力“吃饭、住宿加起来每个月大概需要花2000元。”俞奶奶对记者说:“楼房的租金足够我住这儿的花费了。”为让农村老人住得起养老社区,奉贤区下足了功夫。《方案》专门就价格制定提出要求:“奉贤区户籍老年人入住养老社区的,收费一般在1500元-2500元/人,对于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有特殊贡献的老年人,各镇各村可根据实际适当予以减免。”入住养老社区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也不必过于担心护理费用的问题,奉贤区已经将长护险引入“青春里”养老社区,可以有效减轻老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让老人更加安心地入住。如此惠民的价格,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扶持。上海市民政局作出政策倾斜,出台《关于鼓励利用农村存量资源开展改造乡村长者照护之家试点的意见》,给予“青春里”养老社区每个床位1万元建设补贴。《方案》也规定,“青春里”养老社区按照区镇两级1∶1配套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和前三年的运营补贴,区级一次性建设补贴每床不超过2万元,运营补贴按照每张床位(收住本区户籍老人数)第一年5000元、第二年3000元、第三年2000元的标准配套支持,并且还特别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获得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必须有所反哺‘青春里’养老社区的日常运营”。幸福生活正青春。预计到2025年,奉贤区将建成13家“青春里”养老社区,实现街镇全覆盖。住在“青春里”,奉贤区农村老年人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正在垒实。往期精彩回顾:总书记牵挂的这餐饭【为民办实事】适老化改造护航江苏老年人“居有所安”【今日关注】看产业、聚大牌、求创新,2021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开幕【动态】九如城亮相2021上海老博会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在渝举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研究班【今日关注】全国“我为群众办实事”助老惠老行动精彩举措盘点
2021年6月18日
其他

【聚焦民政十四五规划】全要素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在国家战略中彰显新作为

6月18日10时,民政部举行《“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专题新闻发布会,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冯亚平、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等介绍了养老服务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情况冯亚平:编制“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系统谋划今后五年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主动融入、落实国家战略,努力在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战略任务中体现民政担当,贡献民政智慧。
2021年6月18日
其他

总书记牵挂的这餐饭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期间,专门到一个基层社区的幸福食堂,了解为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情况。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基层养老工作,多次在考察途中深入社区食堂、养老站、托老所,察看老人们的饮食情况。“社区养老餐”是总书记心中的一个牵挂。2021年6月7日下午,习近平在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幸福食堂,了解社区向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情况。这是文亭巷社区幸福食堂里张贴的订餐流程和助餐标准。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老年助餐点,同正在用餐的居民亲切交谈。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总书记牵挂的“社区养老餐”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展。青海省西宁市从2019年6月开始试点推广“爱老幸福食堂”,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模式,多方协力,为统筹城乡居家养老破题。这是2020年10月14日,老人们在城中区瑞驰社区爱老幸福食堂用餐。2019年起,天津市开始建设“老人家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实惠的助餐服务。这是2020年7月7日,老人在西青区精武镇付村康养中心“老人家食堂”用餐。2020年8月1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鸡笼山村居家养老中心的老年食堂内,青年党员志愿者为高龄老人送餐。为破解居家养老吃饭难,山东省荣成市全面推进“暖心食堂”建设。这是2020年7月4日,老人们在荣成石岛管理区斥山街道盛家村“暖心食堂”内用餐。温馨可口的一餐饭传递的是浓浓真情折射的是民生担当来源:新华社往期精彩回顾: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在渝举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研究班【今日关注】全国“我为群众办实事”助老惠老行动精彩举措盘点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动态(6月3日更新))【为老办实事】“百城千场百万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活动启动【今日关注】三孩生育政策来了【发布会快报】二季度养老领域主推3项重点工作嘉兴“第六险”积聚养老服务新动能
2021年6月10日
其他

【动态】九如城亮相2021上海老博会

2021上海老博会6月9日,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1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简称AID)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本届老博会以“链接产业未来”为主题,集专业性和国际性为一体,围绕养老、康复医疗、辅助器具三大主题开设六大展示区,即养老服务、康复医疗、辅助器具、生活护理、宜居建筑、健康管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家企业参展,全面展示新时代下养老服务业发展新风貌,未来发展新趋势。深情“九”伴,如约而至。作为国家发改委“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首批签约企业、2021中国养老十大品牌、2021医养结合十大品牌以及集团旗下8家养老机构入选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企业——九如城集团受邀参展,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九如城集团已经连续四年参加AID,为让现场观众有全新参展体验,今年九如城展位更是大放异彩,精彩活动不断,让我们一同回顾九如城展位首日盛况。01《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正式发布上午10点,九如城集团隆重发布集团《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宁,九如城集团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路光、九如城苏皖区域公司总经理韩怀军、九如城上海区域公司总经理王威、九如旅居总经理周咏梅出席发布会并进行揭幕仪式。张宁秘书长在致辞中强调,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和履行的必要性。九如城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自成立之初就把“责任”“担当”作为企业的价值观,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助推普惠养老事业稳健发展,引领更多社会力量融入到普惠养老的伟大实践中来,值得行业学习。路光理事长围绕“抗疫担当、普惠养老、人才培育、赋能行业”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九如城2020年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及成果。他表示,此次发布《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旨在加强与各相关方的链接,更多倾听社会各界的声音,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与帮助;同时希望更多人了解九如城、了解中国的养老事业。也期望以此为契机,不断积累行业经验,推动中国特色的养老事业更加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02供需洽谈、共促发展洽谈专区内,关于供需双方的业务咨询、城市拓展、行业交流以及长者的养老服务咨询,络绎不绝。03两大主题沙龙,现场赋能教育沙龙:沙龙由九如教育校长助理、全国养老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孙璇进行现场教学。以《技能点亮生活
2021年6月10日
其他

【为民办实事】适老化改造护航江苏老年人“居有所安”

家庭环境是老年人居家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其适老化程度紧密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品质。自2020年起,江苏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开展3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列入年度民生实事。为高质高效办好这项民生实事,江苏省民政厅注重政策引领、制度保障,强化部署和组织。江苏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扎实推进,保障重点老年人居家生活便利安全,让更多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安心放心舒心。聚焦重点难点
2021年6月10日
其他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在渝举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研究班

为扎实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高质量推进养老服务2021年度重点工作,5月25日-28日,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在重庆市举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研究班,养老服务司司长俞建良作开班动员并授课,重庆市民政局局长唐步新出席开班仪式并介绍重庆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专题研究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养老服务发展方向,讲解交流近期养老服务领域重要政策文件,挖掘各地养老服务典型做法,对全年养老服务重点工作进行调度,为“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础。本次专题研究班采取专题培训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员赴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江北区观音桥街道鸿恩社区养老服务站,实地观摩学习重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工程实施经验。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部署要求,组织学员赴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活动,专题培训期间,还对全国“金民工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推进情况、养老服务领域“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情况进行调度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计划单列市民政部门养老服务处负责同志,部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养老服务业务部门负责同志共100人参加培训。往期精彩回顾:【今日关注】全国“我为群众办实事”助老惠老行动精彩举措盘点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动态(6月3日更新))【为老办实事】“百城千场百万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活动启动【今日关注】三孩生育政策来了【发布会快报】二季度养老领域主推3项重点工作嘉兴“第六险”积聚养老服务新动能【本报评论】秉持“六个聚焦”
2021年6月7日
其他

【今日关注】全国“我为群众办实事”助老惠老行动精彩举措盘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已有3580万人。近年来,各省均建立起以保障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的的高龄津贴补贴制度。可在现实中,因部分高龄老年人行动不便、使用智能技术困难等原因,让政策效果打了折扣。为了让高龄老年人享受更加适老、便利的办事流程,多地积极响应民政部号召,聚焦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优化高龄津贴办理方式,使高龄津贴申请、审核、认证、发放全流程更加顺畅,让惠老政策真正走实走心,温暖老人心坎。精准便捷,线上办理更省心
2021年6月3日
其他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动态(6月3日更新))

商务部等12部门鼓励设立为老年人服务的专柜和体验店近日,商务部等12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鼓励设立为老年人服务的专柜和体验店,保留实体店铺面对面人工服务,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提供简便易行、满足老年人基本需要的服务方式,提高便民服务的“温度”;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育、家政、邮政快递、前置仓等领域延伸,推动“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提升消费便利化、品质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保健养生、老年康护等品质提升类业态,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优化信息服务,支持依托智慧社区信息系统,构建城市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小程序或APP),整合本地商户资源,接入购物、餐饮、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功能,提供周边商品和服务搜索、信息查询、生活缴费等免费服务,打造集约式发展生态圈,推动接入智慧城市和基层管理服务平台。中国银保监会规范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服务
2021年6月3日
其他

【为老办实事】“百城千场百万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活动启动

6月2日,由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中信银行主办的“百城千场百万老人
2021年6月2日
其他

【今日关注】三孩生育政策来了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2021年6月1日
其他

【发布会快报】二季度养老领域主推3项重点工作

5月8日,民政部举行2021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黄茹、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张再刚分别介绍近阶段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进展情况、解读新修订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并回答记者的提问。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国际合作司)副主任贾维周主持发布会,并通报民政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2021年第一季度民政重点业务工作进展和第二季度相关工作安排。一起关注↓↓一季度民政重点业务工作进展
2021年5月8日
其他

【本报评论】秉持“六个聚焦” 为养老事业注入不竭动力

Ben本Bao报Ping评Lun论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务实之举,是破解失能老年人照护难题的重大制度安排,直接关系养老服务多层次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嘉兴市主动作为,发扬“红船精神”,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在长护险的政策供给、标准条件、管理服务、机制创新、部门协同等方面齐头并进,为养老服务赋能增效,探索出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典型做法,凝聚起养老事业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学习借鉴嘉兴长护险推动养老服务的创新做法,应在“六个聚焦”上下功夫。制度定位聚焦。对大多数地区来说,长护险是新生事物,发展思路要进一步聚焦,注重发挥社会保险资源调节功能,突出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初衷,着力实现让失能人员生活更有尊严的目标,统筹民政和医保等部门协同分工,致力于建设完全独立于医疗保险之外的“第六险”。对象认定聚焦。长护险的对象应科学界定,失能评定工作可由民政和医保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等级评定标准,从疾病史、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和沟通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等维度综合评估。评定工作可引入独立第三方开展,避免重“医”轻“养”,过分强调从医疗护理角度评定对象,将长护险演化为医疗保险打补丁的“小医保”,增加医保基金负担。服务机构聚焦。各地应探索将长护险实行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可以依托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残疾人托养机构以及其他符合长期护理服务条件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场地既可以在机构内,也可以是定期上门居家护理,减轻失能人员在医疗机构“压床”的压力。保障项目聚焦。长护险实施要便于费用结算和后续监管,长护险的服务内容应实施项目化管理,厘清长护险与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其他险种以及责任事故赔付的报销结算边界,泾渭分明,避免重复结算,实现制度独立运行。待遇给付聚焦。长护险的待遇给付应当突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理念,在待遇给付方式上,可采用劳务为主、货币为辅、实物为补充的形式。对接受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护理服务的人员,按照服务项目、频次和数量等结算;对接受居家服务的,待遇应由近亲属服务费、养老服务机构组织上门护理服务费、护理耗材费等组成,有效满足大多数失能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政策协同聚焦。各地应加强长护险与民政部门管理的老年人福利津贴的协同联动,形成政策间有效互补,待遇间梯次保障。同时,要注重发挥“大数法则”效益,合理化解基金支付风险和负担,保持长护险的制度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往期精彩回顾:【今日关注】江西推出养老机构预付费管理“组合拳”点赞,了不起的夕阳守护者(文末有互动)【今日关注】乡村振兴促进法出台,事关农村老年人福祉“孝老情·跟党走”中老年合唱展演在京启动【为民办实事】聚焦养老“急难愁盼”
2021年5月7日
其他

嘉兴“第六险”积聚养老服务新动能

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浙江省嘉兴市因“南湖红船”名扬中外,自古物阜民丰、人文荟萃,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勇立时代潮头。近年来,嘉兴市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深度聚焦失能老年人照护难题,自2017年开始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下简称长护险),积聚起为老服务新动能,让嘉兴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READING充实了家庭照护账79岁的失能老人李奶奶入住嘉善县银福苑颐养中心,每天都可以得到细致入微的专业照护服务,老人和家人都很称心。最让老人满意的是,嘉兴市推行的长护险制度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原来,老人每月的退休金仅有2000多元,入住养老机构要花3000多元,如果请个保姆则费用更高。“有了这个保险,每月可以报销将近2000元,我的养老金就能剩下点儿,还不给子女添负担。”老人的满足溢于言表。这是一个普通嘉兴家庭的养老账本。“原来是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一家人手忙脚乱。在长护险的护佑下,现在很多重度失能老人住进了专业化的养老护理院,花钱不多,照护很好,子女从日常的护理中解放出来了,老年人得了实惠。”嘉善县民政局局长金明敏感叹道。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市各级医保部门、养老服务机构等共收到感谢信、锦旗450余件。记者了解到,嘉兴长护险致力于建设完全独立的“第六险”。人群全覆盖,注重城乡统筹和全民参保,筹资和待遇水平统一标准,制度覆盖423万人,户籍人口参保率达到99.71%;基金筹措合理,统一按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25%筹资,个人缴费30元,地方财政对城乡居民补助90元;保障范围聚焦,将重度失能人员纳入待遇范围,已完成评定32363人次,纳入保障待遇24202人。以嘉善县为例,长护险94.5%的保障对象是老年人。READING激活了养老事业账4月初,记者在海宁市斜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看到,“物业服务+康养服务”模式在这里悄然兴起。作为长护险签约服务企业,该中心采取托管运营的模式,民政部门与卫健部门共同参与建设,联动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康复室,让辖区内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康养服务。“海宁城投资产与海宁鸿翔资产两大集团强强联合,在海宁市承接近80%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开展更多针对长者的点单式个性化服务、助老公益活动,服务人群达30万左右,力争让‘物业+康养’的模式及早惠及群众。”托管企业鸿城物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这只是嘉兴长护险撬动养老服务市场的一个缩影。长护险建制3年多来,该市养老服务业借势而起,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一组数据清晰见证了这一新的发展潮流: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建成养老机构118家、床位38788张;建成79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044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养老服务“就近可及”;福如海、椿熙堂等一批本土化的养老服务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一批全国知名的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加速入驻,一支由46家专业护理机构、1032人组成的居家上门长期照护专业力量日臻成熟;佳源、大树、双箭等本土企业布局养老,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养老,良性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到位……“长护险的实施,让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是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呈现社会政策的最大效能。”海宁市民政局局长倪继红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READING平衡了保险产业账4月9日上午,在海宁市福如海老年服务站内,“上门护理大数据平台”的大屏幕蓝光闪烁。“在这里,可以实时监测辖区长护险居家上门服务数据信息,黄色光标为正在服务,绿色光标为已完成服务。”该机构负责人有条不紊地介绍说。嘉兴市建立由专业的第三方经办机构承担长护险申请受理、待遇核定、日常稽查、政策宣传等的工作机制,确保保险基金和服务保障“好钢用在刀刃上”。根据《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定标准》,从疾病史、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和沟通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等五个维度对失能人员进行综合评估。长护险的服务内容实施项目化管理,包括清洁照料、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卧位与安全照料、病情观察、心理安慰、康复照护及清洁消毒等27个项目,同步明确了不纳入长护险支付的6种情形。日臻完善的制度设计,加之严格的执行,让嘉兴长护险行稳致远。3年多来,嘉兴市长护险采取“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筹集长护险基金,长护险总基金池约为9.35亿元,支出2.83亿元,朝着可持续发展不断迈进。与此同时,长护险的推行让医疗保险资金得到节约。以嘉兴市组织的一项调查为例:在随机抽选的387例享受长护险待遇满1年的人群中,对比其享受待遇前后1年住院情况,长护险享受后人均年住院次数从1.39次下降到0.96次(下降31%),人均年住院医保基金支出从21914元下降到15027元(下降31.4%)。“我们将长护险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定位上明确为社会保险制度,在设计上遵循‘四个一’的思路,即利用城乡发展均衡优势、发挥长护险资源调节功能、突出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初衷、坚持让失能人员生活更有尊严的目标,在运行上按照一个独立险种单独管理。”嘉兴市医保局局长俞红平表示,长护险建立后,地方政府在不更多增加财政投入、不额外增加群众和企业负担的基础上,有效整合了“政府+保险+社会+家庭”的多方面力量。READING稳定了社会效益账截至2020年底,嘉兴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99.03万人、占比达26.96%,老龄化程度继续在浙江“领跑”。为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嘉兴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需要,在省内率先设立市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逐步建立起公共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投入机制,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事业各项改革加速推进。经过3年多的实践探索,长护险制度为嘉兴养老事业发展注入了更强动力。嘉兴市民政局局长周建新将其成效概括为“三个更”:一是百姓获得感更强。很多常年卧床的失能人员经过专业的上门护理服务,其生活状态得到显著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二是养老产业发展更快。长护险对于全市养老机构、居家护理机构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制度实施以来,本土机构做大做强,同时,还引进不少国内知名养老服务品牌机构入驻,填补了护理服务空白,充实壮大了全市养老服务力量。三是养老观念更新。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促进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社会养老消费观念逐步形成,“养儿防老”等传统养老观念更新转变。更为显著的是,在长护险的支撑下,嘉兴市打造了一支专业、稳定、朝气蓬勃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储备了一批精准对接养老服务供需两端的精品项目,破解了一些养老领域特有的市场有效供应不足、“有价无市”的矛盾,赓续了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为破解人口老龄化难题提供了新的社会治理实践。(作者田固系中国社会报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鹏程系中国社会报社养老周刊主编)往期精彩回顾:【今日关注】江西推出养老机构预付费管理“组合拳”点赞,了不起的夕阳守护者(文末有互动)【今日关注】乡村振兴促进法出台,事关农村老年人福祉“孝老情·跟党走”中老年合唱展演在京启动【为民办实事】聚焦养老“急难愁盼”
2021年5月7日
其他

【今日关注】江西推出养老机构预付费管理“组合拳”

“会员卡”“预付卡”“贵宾卡”……这些商业中常见的营销模式,近年来在养老市场中屡见不鲜。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因初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便采取收取会员费等形式来缓解资金压力,更有甚者,打着“养老服务”的旗号非法集资,这些养老机构一旦“跑路”或宣布破产,老人很难讨回押金和服务费。近日,江西省民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预付费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于5月23日起实施,为养老机构戴上“紧箍圈”,有效防范养老机构采取会员卡、预付费等方式收取大额费用带来的非法集资风险,切实维护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晚年幸福护航。
2021年5月6日
其他

点赞,了不起的夕阳守护者(文末有互动)

“国家危难就是出征命令”
2021年5月1日
其他

【今日关注】乡村振兴促进法出台,事关农村老年人福祉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乡村振兴促进法包括10章,共74条。其中,就营造孝老爱亲氛围、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发展农村普惠养老等作出规定。1第三十条
2021年4月30日
其他

“孝老情·跟党走”中老年合唱展演在京启动

(秋枫合唱团)2021年4月28日,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孝老情·跟党走”中老年合唱展演启动仪式暨城市副中心首场展演在京举行。(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任李伟)(歌唱家卞小贞)(歌唱家玛依拉)启动仪式上,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处副处长、孝艺术团团长任曦详细介绍了本次活动情况,并在全国老龄融媒体平台——中老网、中国老年人才微信平台上同步开启“孝老情·跟党走”主题文化系列活动线上平台。本次活动与以往的中老年合唱活动相比具有几大特色及亮点:一是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并充分与各老干局、老龄协会、老年大学、养老机构、以及热心老龄文化事业的公益支持机构进行合作,为老年人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二是组织形式多样、覆盖人群广泛,不仅按地域在各城市、社区、乡镇等开展活动,还将组织不同群体专场展演,如老干部专场、老教授专场、退休医务工作者专场、学生孝老爱亲专场等;三是助力开发利用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优秀团队及个人有机会加入孝艺术团,并推荐加入中国老年人才库;四是优秀节目推荐重阳节大型公益晚会演出,优秀团队在展演活动中有机会与老艺术家同唱一首歌,全程由合唱领域专家点评及指导;五是围绕本次展演主题“孝老情·跟党走”同时启动“孝老情·跟党走”歌曲原创作品征集活动,探索搭建音乐创作交流及老年文艺作品创作交流平台。本次活动的举办对于激励和动员全国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起到重要作用。(首场展演团队合影留念)当天下午,举办了“孝老情·跟党走”中老年合唱展演城市副中心首场展演,展演得到了北京市通州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北京市众安公益基金会康宁公益专项基金和北京当代艺术研修学院的鼎力支持,总共有13支中老年合唱团代表参加了本场展演。据悉,“孝老情·跟党走”展演活动从4月28日启动至9月底将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该活动将邀请全国中老年朋友通过歌声展现老龄风采,讲好老龄故事,传播老龄声音,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往期精彩回顾:【征集令】“劳动者最美”主题征稿启事【地方探索】探路老年餐市场化
2021年4月30日
其他

【为民办实事】聚焦养老“急难愁盼” 传党恩办实事送温暖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在各地蓬勃展开。不久前,民政部党组紧密结合民政工作实际,部署开展了以“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传党恩”为主题、具有民政特色的8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尊老爱老,人人有责。“关爱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动聚焦老年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位列8项实践活动之中。
2021年4月29日
其他

【征集令】“劳动者最美”主题征稿启事

“劳动者最美”主题征稿启事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点燃了亿万人民的奋斗激情。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社会报《养老周刊》编辑部将开展“劳动者最美”主题征稿活动,聚焦养老服务行业的奋斗者、守望者,展现他们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提升这一职业的价值感和社会认同,被选用的优秀作品将在《中国社会报》《中国社会工作·养老》杂志及新媒体平台刊登。征稿时间即日起——2021年5月6日征稿主题1.全国各地养老服务从业者、机构管理者、优秀护理员代表,征集他们心怀大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2.历年参加过全国各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的优秀选手、获奖选手的风采展示、工匠精神、职业感悟、心路历程等;征稿要求1.内容积极向上、真实感人,能够体现职业特征和行业风采,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2.以文字+图片形式,文字在2000字以内,图片清晰度不低于300dpi,组照不超过5张。3.稿件请发送到电子邮箱:
2021年4月21日
其他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动态(4月15日更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赴江苏省开展养老托育服务领域专题调研为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做好“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规划编制,推动地方“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制定,3月24日-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有关负责同志带队,会同民政部赴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盐城市开展养老托育服务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光大汇晨苏州高新区养老院以及南通立宝国际托育中心等养老、托育机构,深入了解相关机构建设、运行方面情况,并现场听取了地方和养老、托育机构代表关于“十四五”时期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进一步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指出相关互联网网站、APP在今年9月30日前参照上述文件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后,可分别向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申请评测。通过评测后,相关互联网网站、APP将被授予信息无障碍标识,有效期为两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各地通信管理局将依企业申请,根据互联网网站、APP的评测结果及标识授予情况,对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在“企业信用评价”中予以信用加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鼓励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发展4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医养结合工作进展成效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增设养老床位;支持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规定可以享受税费、土地等优惠政策。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强化了医养结合机构医保支持,以前新办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定点申请时间比较长。这次作出明确规定,只要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正式运营3个月后就可以申请医保定点,医保部门要在3个月之内进行医保定点评估。中国银保监会满足县域客户养老金融、养老保险需求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发布《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八个方面提出了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共涉及23项具体内容。《通知》明确,县域银行保险机构要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满足县域客户融资、理财、保险、养老、财务咨询等金融需求。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人工服务、远程服务和上门服务,努力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切实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通知》还提出,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创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养老需求。往期精彩回顾: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2021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的通知来了!【为民爱民办实事】深圳市高龄津贴发放实现“指尖办理”【记者观察】北京夯实养老服务“第三张床”泰康溢彩:为养老事业注入公益慈善力量李纪恒在安徽调研时强调
2021年4月15日
其他

【深度解读】法治光芒照亮养老服务前行之路

3月20日,《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实施,将40多年的大城养老经验和实践探索以地方法规形式确立,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举灯领航。自2017年以来,上海养老服务已连续三年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书写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上海方案”。4月1日,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荣膺“2020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这些都是上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力证。而《条例》的实施,标志着上海养老服务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再次迈开了新步伐。正如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所说的那样:“《条例》为上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谋定了道路、照亮了征途,将促进养老服务增量、增能、增效,使生活在上海的老年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明晰责任边界从宪法精神、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多重价值维度定义养老服务早在1979年,上海就成为我国第一个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如今,这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深、进程最快的地区。根据2020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已达到533.4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5.9%,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5.6%。“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高龄、失能、空巢、独居老年人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加,他们需要重点关心和帮助。”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表示。让老年人及其家庭未来可期,早已上升为上海市社会治理的关键因素,养老已连续多年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重点督办建议。应对超大型城市养老,首要在厘清养老的责任,相关服务由谁来提供、谁来保障?《条例》提纲挈领地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筹发展、保障基本、普惠多样的原则,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高质量发展。”仅以“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为例,《条例》作出系列制度性安排。这符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要求,是对家庭在养老服务中基础性作用的重申。一方面,我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另一方面,家庭养老是我国数千年延续下来的养老方式,是孝善传统文化的体现。家庭承担基础性养老责任,符合宪法精神、传统文化。为此,《条例》明确,养老服务是指在家庭成员承担赡养、扶养义务的基础上,由政府和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服务。这一规定明晰了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养老责任边界,可以理解为家庭承担赡养扶养义务、政府承担主导责任、社会发挥助老关爱作用。《条例》明确,各级政府部门是发展养老服务的主导力量。市、区级政府承担统筹协调责任;区级政府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养老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市、区级民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养老服务工作牵头推进、监督管理部门;卫健、医保等部门承担各领域的主体责任。《条例》提出的上述“四项责任”,凸显了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推动引领、谋划整合作用。《条例》明确了社会力量是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助益者。“十三五”以来,按照“放管服”的要求,随着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上海市养老服务企业备案登记数量增加了3倍,但上海市并不满足于此。《条例》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各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村委会等应当协同和协助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全社会应当弘扬中华民族养老、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只有这样明晰了责任边界,才能更好地各谋其事、各尽其责,共同绘就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聚焦刚性需求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注重精准性和保障力每天上午9点半,听到熟悉的音乐响起,日托老人夏兴龙就开始跟着护理人员做健身操。在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还有30多位老人和夏兴龙一样,在家门口享受着专业的日间照护服务,舒心自在,家人也更放心。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目标是满足刚性需求。《条例》规定,基本养老服务应当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孤寡、失能、重度残疾、高龄老年人等人员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保障达到一定照护等级的老年人依申请轮候入住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当前,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已成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上海市“9073”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不断深化,社区养老成为发展的重点和主角。日托、全托、助餐、辅具推广、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养康养结合等服务应有尽有,帮助社区居家老年人实现原居安老的愿望,也有效满足了他们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据统计,2020年,上海市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20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758家、长者照护之家204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1232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已实现街镇乡全覆盖。与此同时,养老床位增加到16.12万张,实现了占户籍老年人数3%的目标。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上海在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上做足了功夫。眼下,上海养老改革的步伐仍在加快。根据《条例》规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正从以养老机构为主向养老机构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并重转变,为此,《条例》提出了这样一条刚性指标——“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应当不低于常住人口每千人四十平方米,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时优化调整。”2021年市政府10件民生实事也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作出了系统安排。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专业人才保障是关键。人才是开展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养老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专业性和个性化,决定了养老服务需要一支具有专业知识武装和专业技能历练的队伍。“闵行区尝试通过与上海开放大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合作办学、试点养老护理员规范化培养等方式,提升养老服务人员职业素质,另外,我们还通过建立养老护理员薪酬增长机制、实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奖励补贴政策等方式稳定人才队伍,促进养老服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闵行区民政局副局长蒋晓英说。这样的思路已被融入《条例》之中,《条例》规定:“支持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此外,为解决养老护理员短缺的问题,《条例》明确提出要合理制定养老护理员薪酬等级体系、开展养老护理员市场工资水平监测等要求。上海高龄老人逾82万,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压力不言而喻。聚焦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照护刚性需求,《条例》设专章予以明确,力求做到照护服务精准、保障能力到位。“量体裁衣”制订照护方案的经验可以追溯至2016年。当时,上海市开始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对老年人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确定照护等级。如今《条例》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制度,是对服务精准性的再次强化。对长期失能失智老年人而言,最大的期待是能够持续享受居家、社区、机构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保障。得益于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有效减轻了长期照护带来的经济负担,加上困难老年人可以享受的养老服务补贴,覆盖了全市40多万失能老年人。这些惠老举措在《条例》中均获得进一步的确认和深化:“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服务补贴等制度,为长期失能老年人持续接受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提供保障。”与失能照护不同,失智老人的照护有其特殊性。长宁区探索构建的具有区域特色的认知障碍全链条服务模式,为《条例》实施作出了鲜活的注脚。“2018年以来,我们率先在5个试点街道开展国内首个最大规模的认知障碍社区筛查,厘清底数,提升转诊比例;随后推进友好社区建设,制定‘两标准一指南’,提升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成效;到2020年,长宁区已在全市率先实现老年人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街镇全覆盖,建立友好社区建设共建联盟,助力营造共同关爱的社会氛围。”长宁区民政局局长沈昕介绍,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需求,长宁区还出台多项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种类型认知症托养服务设施。操千曲而后晓声。破解失智老年人照护、关爱难点,因为有了扎实的实践基础而得以形成制度化规定,《条例》特别提出,发展专门收住失智老年人的服务机构或在养老服务机构内设置专区,推进老年人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做好普及教育,加强对认知障碍的早筛查、早预防、早干预等。据上海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透露,预计“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将全面提高养老机构专业照护能力,全市护理型床位数不低于10.6万张、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数达到1.5万张。促进多元发展实现服务统筹协调发展,让服务资源围着老人转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是《条例》贯穿始终的重要内涵,也是上海养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自2016年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启动以来,上海已有8个区开启改革试点探索,一系列引领方向、接地气的改革措施得以推行,在民政部、财政部验收评比中均名列前茅。借鉴试点经验,在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方面,《条例》明确了各类型服务的功能——养老服务机构发挥专业支撑作用,鼓励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在老年人住所设立家庭照护床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家庭提供专业服务。在医养康养结合方面,《条例》从政策、设施、服务、队伍等方面的结合作出了具体规定,比如政府在编制区域规划时“应当统筹考虑养老服务设施与医疗卫生设施的布局,将两者同址或者邻近设置”,卫健、医保等部门“应当为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以及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老年护理床位提供支持、指导”,同时也应“支持综合医疗机构强化护理功能”。在均衡中心城区和郊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方面,《条例》作出积极规定。朱勤皓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中心城区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以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单元,打造“养老服务联合体”;在农村地区持续推动互助式养老发展,提升组有“点”、村有“室”、片有“所”、镇有“院”的水平,让城乡老年人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养老服务。未来,上海将结合五大新城建设,让养老机构建设不仅满足现有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要为现有居民的未来养老留有余量;不仅满足新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要为中心城区老年人选择新城养老机构留有余量。“上海鼓励五大新城加大建设大型养老综合体,新城可以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特点打造示范型养老综合体,促进银发消费,支持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养生保健、健身休闲、文化娱乐、旅居养老等业态深度融合。”蒋蕊说。针对专业照护服务与非正式照料相互补充,《条例》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和其他社会专业机构为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顾者提供临时(短期)托养、家庭关爱服务、照护知识与技能培训等。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条例》明确了养老照护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老年宜居、智慧养老、养老金融等领域的发展要求和措施,着力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社会参与,激发市场活力。同时,《条例》对养老产业的扶持也力求公平,作出“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与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享受同等待遇”等明确规定。作为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一部分,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发展被赋予更多期待。近年来,上海市14个区与江浙皖20多个地市签署了区域养老服务协作备忘录,促进养老资源共享,区域养老一体化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与此相适应,《条例》在养老服务标准互认互通、相关待遇异地享受、养老服务监督管理协同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要求,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深入发展指日可待。养老服务资源实现多元协调、均衡充分的发展后,方便快捷、精准有效对接老年人的需求成为“最后一公里”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金钥匙便是智慧养老。“智慧养老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最大作用是可以将传统的‘人找政策、人找服务’,有效地转变为‘政策找人、服务找人’,并将相关服务主动送到老人家里。”上海友康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上海市在推进智慧养老应用方面积极作为,大力加强人工智能与养老服务领域深度融合,于2020年发布了四大类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有力地推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落地应用。《条例》对智慧养老实践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强调,要重点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定期发布智慧养老服务需求应用场景,引导企业参与提供更经济实用的智慧养老产品,制定完善智慧养老相关产品和服务标准。智慧养老让“信息跑路”“数据集合”,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体验感和生活品质。近年来,上海市通过搭建平台,促进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建立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从2018年起推出社区养老顾问制度,由专人面对面为市民提供政策咨询、资源链接、个性化养老方案定制等服务,后又通过电台、上海养老服务平台提供服务,形成“线下-线上-空中”立体化的养老顾问体系,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养老顾问点的居村全覆盖。对于养老顾问制度,《条例》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和其他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社会化的养老顾问服务。以老人需求为中心,资源和配套围着老人转,让老人“问得到人,找得到门”,确保各类养老服务够得着、用得上。强化综合监管采取部门协同、标准管理、信用监管等方式推动养老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在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上,徐汇区第二社会福利院贴上了“大笑脸”标识,在上海市2020年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中,该院在参与监测的500家机构中得分最高,“大笑脸”“微笑脸”“平脸”“哭脸”不同的标识可以作为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考量。监管是规范养老行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针对近年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迅速、管理与服务环节相对薄弱的情况,《条例》首次对居家社区养老机构设定了备案要求,并且按照“放管服”宽进严管的思路,设“监督管理”专章,将监管重点指向事中事后,应时对景。立足行业“规范法”定位,《条例》确立了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的制度框架,为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条例》所称的综合监管是指部门协同监管、行业规范标准管理、信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方式,着眼于安全、资金、质量三项重点领域。部门协同监管要求民政、住建、消防、卫健、市场等职能部门按照养老服务监管责任清单,依法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在服务运营、建筑安全、消防安全、医疗卫生安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行业规范标准管理方面,《条例》提出各职能部门制定地方标准,并依照标准实施监督,鼓励社会团体、养老机构制定高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团体标准或者企业标准。将监管与激励结合,通过监管促进服务质量提升,上海已经有了成熟的实践。2016年,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养老机构等级评定;2018年,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试点,2019年起便实现日常监测全覆盖。这些评定和监测结果与补贴政策挂钩,成效已经显现。以养老服务机构日常监测为例,2020年总体平均分比2019年提高5.1分。通过监管激励手段,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实现了健康、高效的发展。法规来源于实践。《条例》明确将实施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服务质量日常监测、信用分级等评价机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相关措施还需进一步推进落实,特别要在养老服务机构信用分级上下功夫、求突破,与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贯通使用,达到警钟长鸣的目的。法规落地需要高度的执行力和充分的可操作性。有鉴于此,《条例》创设性提出人大监督的方式,通过督促政府各部门严格落实法定职责,广泛开展《条例》宣传解读,督促落实养老服务各项工作;持续聚焦养老服务领域若干重点、难点问题,推动相关部门尽快制定、修改出台相关配套制度。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条例》在上海的落地实施,将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更大的力量,必将助推上海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行稳致远。往期精彩回顾: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2021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的通知来了!【为民爱民办实事】深圳市高龄津贴发放实现“指尖办理”【记者观察】北京夯实养老服务“第三张床”泰康溢彩:为养老事业注入公益慈善力量李纪恒在安徽调研时强调
2021年4月15日
其他

​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

4月10日至12日,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赴福建省调研民政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交流。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郑建闽参加有关调研和座谈。
2021年4月13日
其他

【为民爱民办实事】深圳市高龄津贴发放实现“指尖办理”

面对“银发族”触网烦恼,广东省深圳市民政局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主动作为,制定出台《深圳市高龄老人津贴发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推动高龄津贴政策落实和完善,推进数据共享、流程再造、管理创新,推出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实现高频服务事项“指尖办理”,高龄老人津贴申请可实现全流程零材料提交,这是民政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01申请方式多种,线上线下服务高效协同《管理办法》规定了三种申请方式:一是面向新增符合条件的户籍老年人,专门推出“无感申请”,在其年满70周岁前2个月,平台主动推送申请提示短信,老年人只需短信回复“同意”,即可完成高龄老人津贴申请。二是对于不方便使用手机回复的老年人,设置了
2021年4月8日
其他

2021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的通知来了!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4月15日是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会议精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开展2021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据悉,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营造庆祝建党100周年良好氛围”。通知明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深入开展宪法和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核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以及涉公共卫生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构建大安全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通知要求,抓好重点对象的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加强领导干部国家安全普法教育。把国家安全相关法律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重要内容,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清单,充分运用网络课堂、学法考试等多种载体渠道,强化考查考核,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学习掌握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升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通过网上课堂、网上法律知识竞赛、网上专题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让青少年从小树立国家安全意识。通知要求,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治宣传。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加大对非传统安全尤其是公共卫生安全、生物安全等法治宣传力度。突出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内容,加深社会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增强对非传统安全的认识,促进依法防控疫情、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司法部
2021年4月8日
其他

泰康溢彩:为养老事业注入公益慈善力量

泰康溢彩为养老事业注入公益慈善力量在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资助下,江西上饶福海老年公寓建成了泰康溢彩小屋,养老院护理员实战培训都可以在小屋进行;辽宁沈阳金太阳养老中心院长及骨干接受了赋能培训,管理者和服务人员都受益匪浅;北京市石景山民族养老院用上了溢彩信息包,养老院管理效率明显提升……2018年成立以来,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泰康溢彩)始终聚焦养老事业,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大局任务同步共进,用公益的力量助推中国养老事业稳步发展。赋能百家机构惠及三万名老人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麻洞川乡的互助幸福院里,屋里的老人们正在包饺子,屋外的老人们唱着陕北民歌,你一句我一句,一片欢快景象。2018年6月,得益于“溢彩千家”项目的开展,泰康溢彩向麻洞川乡政府捐助100万元修建10孔窑洞,设立“泰康溢彩互助幸福院”。2019年,16位老人喜迁新居,开启了养老新生活。“‘溢彩千家’是泰康溢彩的旗舰项目,我们要在10年的时间里,在全国资助1000家养老机构,构建助老、敬老的良好生态体系,帮助更多老人安享幸福晚年。”泰康溢彩秘书长赵力文介绍道。截至目前,泰康溢彩已在全国资助养老机构100家,覆盖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惠及老人3万名。在“输血式”资金设备资助、改善硬件设施、提升护理条件的基础上,泰康溢彩也逐步向“造血式”公益迈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资源。“护理员专业水平不高是目前养老行业最大的痛点。”在赵力文看来,提高护理员专业素养,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泰康溢彩把培训各类养老从业人员作为重要资助方向,建立了包括管理者、护理骨干、一线护理员的三级赋能培训体系,培训内容涉及管理、医疗、护理、康复、心理、营养等多个专业,两年来累计培训各地养老从业人员及居家照护人员等超过1.5万人次,助力养老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疫后关爱疏导让老人和从业者身心健康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养老机构面临极大的防控压力和挑战。泰康溢彩主动担当、快速响应,在全面参与抗疫的同时,将守护老人安康放在了心上。泰康溢彩关注养老院困难与需求,及时捐赠一批消毒防护用品,覆盖了全国1300家养老机构。谈到泰康溢彩的帮助,武汉舒美养老院杨院长感叹:“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泰康溢彩没有忘记我们,雪中送炭最暖人心。”疫情期间,物资短缺是问题,养老机构老人及员工的心理问题也急需援助。泰康溢彩联合武汉市社会工作联合会开展了“溢彩心晴”项目,建立“心理专家+专业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心理专家提供专业心理指导和心理问题治疗,专业社工带领志愿者开展具体服务,武汉市汉阳区、江汉区22家养老机构的在院老人和员工近2000人接受了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关爱帮扶等服务,老人和员工身心健康,养老机构和谐稳定。“虽然疫情来袭,但是赋能培训不能停,要让护理人员和家庭照护者更有能力、更有信心。”泰康溢彩理事长应惟伟告诉记者,“我们创新开展了‘泰康溢彩云学堂’养老护理系列直播公益课程,主要包括认知症护理、老年人营养膳食、护理中人体力学活用等课程,面向养老服务机构的一线护理员和居家照护人员,疫情期间,课程观看累计超过4000人次。”创新公益实践探索专业长效的慈善之路作为泰康溢彩的首批捐助机构,石景山区民族养老院除适老化设备外,还安装了养老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这套系统让养老院院长郝青青受益良多。“老人信息、健康状况,员工护理标准、工作进程,养老院财务、管理等,在系统上一目了然。”郝青青说,“通过系统,我们针对每位老人不同需求制订不同方案,并发送到护理员端口,护理员按照指导方案进行护理,护理进度随时可查,方便、快捷。”郝青青口中的系统,正是泰康溢彩的“信息包”,主要是为养老机构提供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包含入院评估管理、居住管理、入住老人信息管理、突发事件管理等,实现PC和移动双端信息化操作,帮助受助机构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为养老机构科技赋能。为了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泰康溢彩还做了许多新的尝试和探索。3月17日,泰康溢彩基金会资助的“公益1+1之溢彩星光社区老人关爱服务项目”在北京启动,该项目将支持北京市及雄安新区的社会服务机构,为社区老人提供更周到、更贴心的关爱服务。基金会还推出了专门面向老年人的“溢彩暖心包”,包含了倡导类、保健类、日常用品类、运动健康类等产品,促使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逐步转变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倡导老年人健康、快乐、有尊严、有活力地生活。基金会大力倡导志愿服务与人人公益,带动泰康员工投身志愿服务,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咨询、义诊、宣导讲座等健康类公益活动,让新时代的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更多老年人。在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泰康溢彩发起人陈东升看来,“泰康溢彩的成立,标志着泰康的公益事业步入一个新时代,以更专业、更系统、更长效的方式构建公益生态,探寻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时光荏苒,慈善恒长。泰康溢彩以公益力量应对老龄化的初心不变,同时注重精准专业的有效资助,每一步行动都落在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之上,让老人更优雅地老去,让生命的旅程流光溢彩,源源不断为养老事业注入公益慈善力量。往期精彩回顾:习近平: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新征程开局“十四五”】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2021年4月1日
其他

【记者观察】北京夯实养老服务“第三张床”

今年在城六区新建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北京夯实养老服务“第三张床”在首都北京寸土寸金的核心区和中心城区,面临养老床位紧张、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为缓解城中心的养老难题,聚焦失能、半失能刚需群体,北京市自2019年以来,在西城、朝阳、海淀试点建设养老家庭照护床位3200张。在此基础上,近日,北京市民政局出台了《北京市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养老服务床位供给,预计今年将在城六区建设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将专业照护送到家。为家庭照护增能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北京市开展家庭照护床位建设试点已有两年。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是什么,能解决哪些需求?《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概念:依托就近的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家庭适老化改造、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等方式,将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搬到老年人家中,将专业的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的床边,提升居家生活的失能、重残老年人的专业照料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办法》从养老、家庭、照护三个维度定义了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属性、场所及专业性。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与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临时托养床位、养老机构的集中照料床位,分别对接居家、社区、机构场景下老年人的专业照护需求,共同构成了我市养老服务‘三张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能提供哪些服务备受社会关注。在前期试点区做法的基础上,《办法》明确:签约养老服务机构根据协议明确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频次、服务收费、权利义务、风险责任分担机制、争议纠纷解决途径等,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管理、辅具支持、心理服务、居家安全协助等服务;除此之外,还为家庭照护者提供护理技能提升培训,这是增能家庭照护的有力举措。例如,2020年西城区在试点中制定了《西城区“七有”“五性”老有所依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三年培训方案》,根据方案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员和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者进行培训,每年培训1万人,三年共培训3万人。明确职责分工做好政策集成与创新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是深化改革的创新之举,政府、社会、家庭责任如何划分,《办法》明确了政府主导、专业支撑、家庭参与的基本原则。从政府层面讲,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职能,聚焦重度失能老年人等基本服务对象的养老服务需求,建立和集成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家庭照护床位建设;从专业社会力量来看,要发挥品牌连锁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源优势,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优质的照护服务;从家庭来看,要发挥家庭成员在老年人长期居家照料服务中的基础作用,通过组织居家照护者技能培训等支持方式,提升家庭照护的功能和水平。在这个基本原则之下,北京市对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申请对象、申请流程、补贴支持等一系列政策进行集成和创新,权责、边界进一步明晰。例如申请对象明确为经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确定为重度的失能老年人或重度残疾老年人,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可扩展到中度失能老年人。申请人或其代理人,可向常住地所在区民政局公布的养老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就近选择服务机构。通过申请的,根据需要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并安装必要的紧急呼叫、智能穿戴、智能感应、远程监控、信息传输等设备。从补贴支持来看,则集合了养老机构运营支持、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和医疗保障支持三方面。对养老服务机构,北京市财政按照每床每月500元标准给予养老家庭照护床位补贴。对于申请建设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在进行适老化改造时,符合条件的按照《北京市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享受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补贴。医疗保障方面,将家庭建床老年人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范畴,享受健康档案、免费体检、预约转诊、开具长处方等服务;同时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家庭病床,发生的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实时结算。从市、区两级分级管理来看,《办法》要求各区结合实际,制定本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要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村)在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中供需对接、监督管理、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区探索将高龄且独居老年人、中度失能老年人纳入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对象。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区,应探索将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并做好政策衔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落实综合监管责任在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监管方面,北京市充分利用市级福利管理平台,坚持“人床匹配”原则。《办法》明确:服务协议生效后,由签约养老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录入北京市社会福利服务管理平台,服务终止的5个工作日内进行变更。服务机构无法变更的特殊情况,区民政局应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管理平台予以变更。强化养老服务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对于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发生服务质量、服务安全、欺老虐老等问题及失信行为,经核实属于签约养老服务机构责任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养老服务机构相应责任。强化区民政局及相关部门落实“监督指导责任”。要求各区民政局、签约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投诉反馈机制,公示投诉受理和处理的方式及程序,畅通投诉反馈渠道。并要求各区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医保局、残联等部门按照职责落实专项监管责任,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综合监管。往期精彩回顾:习近平: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新征程开局“十四五”】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2021年4月1日
其他

实施“乐龄陪伴” 助力农村养老

绘制老有所养新蓝图【今日头条】上海养老服务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江西发布公告提示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风险
2021年3月25日
其他

【地方经验】上海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绘制老有所养新蓝图【今日头条】上海养老服务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江西发布公告提示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风险
2021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