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水报告

其他

624亿!史上最大房企破产重整草案出炉

来源:不良资产头条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房企破产重整案,也是难度系数最高的一个。3月29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刊登了《重庆协信远创实业公司等三十家企业合并重整管理人公告》。协信远创等三十家企业已无法通过资产出售或者债务重组解决债务危机,整体陷入经营困境,具备破产能力。2021年10月1
4月5日 上午 8:30
其他

苏荣的官场往事

来源:风声岛012013年5月,中央巡视组第八组进驻江西。5月29日,巡视组正式对外受理举报,现场人山人海,前来递交材料的人排起了数百米的长队。巡视组的工作人员心情沉重,如此“热闹”的场面意味着江西的问题比想象中要严重得多。令人惊讶的是,当天举报人群里还有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巡视组工作人员觉得很奇怪,接待后才知这名“老外”是新余市金玉满堂酒店投资人杨鹏的加拿大籍继父。随后,杨鹏被巡视组找到。因为他是华侨身份,在巡视组安排下,他直接去了江西省信访办反映问题。杨鹏之前曾在江西某看守所关押了半年之久,刚刚出狱。抓他是因要他承认,他将金玉满堂酒店30%的股份送给了前新余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人大主任周建华的儿子,作为贿金。杨鹏举报说,自己是“被迫认供”。不过,也是因为他的“认供”最终成为有关部门查办周建华最有力的证据。周建华当时因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在江西新余,做过市委副书记的周建华是一个“有点傲、有点狂,对认定的事情不吐不快”的官场另类。他不仅对新余市领导因土地转让以及政府大楼搬迁问题当面顶撞,还曾多次宣称这些项目存在猫腻,表示要去省里告状。可领导不以为然,因为他与时任省委书记苏荣关系紧张,原因是他对苏书记的夫人于丽芳插手人事安排、肆意收受贿赂,公开表示不满。在江西,谁都知道于丽芳,人称“于姐”,是苏书记最宠爱的娇妻……周建华惹了最不该惹的人。周建华后来因受贿罪被带走,谁都不感到意外,唯独他的前妻姚敏建。巡视组举报日当天,姚敏建也揣着一叠材料等在人群中。这些材料有些是写成小纸条,有些是写在香烟盒内的锡箔纸上,内容都是周建华喊冤,称自己入狱与苏荣有关。虽然周建华可能确实存在违纪问题,但这不影响前妻姚敏建和杨鹏对苏荣的实名举报。看到无数举报苏荣的材料,巡视组已经意识到,曾在江西主政6年的苏荣有着很严重的问题,几乎达到“人神共愤”的地步。在此之前,巡视组曾找江西部分干部谈话,很多人反映,江西之前召开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选举时,省委书记苏荣得票倒数第一;不久后选举全国人大代表,苏荣得票倒数第二。此时,65岁的苏荣已卸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刚升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一名副国级的领导人。随着巡视组的深入调查,这位前江西省委书记更多问题暴露出来,人们争相举报苏荣家属收受贿赂、插手工程建设和人事任命的事情。一只“大老虎”就这样缓缓浮出了水面。021948年10月,苏荣出生在吉林白城市洮安县,这里也是他的仕途起点。年轻时的苏荣能说会道,记忆力特别好,由于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毕业后就当上了大队会计。每当领导下去视察,大队领导总会让他汇报工作。所有大小事和数据,苏荣不仅不用看稿,表述时还善于使用俚语,语言生动有趣,让领导印象深刻。不到30岁,苏荣便成为当地的公社书记,32岁时,便升为洮安县县委副书记。5年任期刚满,他升任白城地委书记,仕途一路通畅。那时的苏荣是官场内的“少壮派”,不仅年轻,做事也雷厉风行,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四平市委书记。1992年,45岁的苏荣成为吉林省委常委,步入副部级干部之列。虽然职务步步高升,但苏荣也有遗憾,原配妻子病入膏肓,这让苏荣措手不及,又很难过。1993年,苏荣的妻子病逝,留下三个孩子急需人照顾。在熟人介绍下,长春女子于丽芳进入了他的视野。时年39岁的于丽芳比苏荣小了6岁,她在一家银行工作,容貌气质出众,眼光也高,因此一直单身。苏荣对于丽芳的条件很满意,于丽芳也为能嫁给一位省级高官感到骄傲,俩人很快便组建了新家庭。续弦后的苏荣感觉,自己好像官运更加顺风顺水,觉得这是于丽芳“旺夫”的象征,格外宠自己的
2023年9月29日
其他

突然暴雷!暴跌99%,2000亿巨头崩了!

来源:侃见财经(ID:kanjiancj)“浓眉大眼”的金龙鱼突然暴雷。近日,总市值超2000亿的“油茅”金龙鱼披露了最新财报,其中显示,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87.14亿元,同比下降0.64%;净利润仅有9.66亿元,同比下降51%,创上市以来同期新低;扣非净利润仅有0.14亿元,同比暴跌99%。分季度来看,2023年一季度金龙鱼的净利润为8.54亿元;但到了二季度,其净利润却仅为1.12亿元,为上市以来单季最低,同比暴跌94%、环比暴跌87%;第二季度的扣非净利润更惨淡,亏损了2.26亿元。与此同时,金龙鱼的毛利率、净利率均持续下行,均跌至历史低点,2023年上半年,金龙鱼的毛利率仅为4.15%、净利率仅为0.67%。这显然是一份惨烈的财报,甚至是其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差的一份中报。披露后,金龙鱼便遭到资本市场疯狂抛售,8月14日盘中,金龙鱼股价一度暴跌超11%,截止当日收盘,跌幅仍高达10.1%,目前最新总市值已跌破2000亿元。拉长周期来看,自2020年10月上市至今,在2021年1月创下144.89元的历史最高价之后,金龙鱼股价便一路走低,截止最新收盘,期间最大跌幅超75%,总市值累计缩水接近59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0月,金龙鱼还将有48.79亿股、占比约90%的股份全部解禁;在股价持续走弱,业绩暴雷的背景下,投资者担忧巨量解禁对其后市进一步冲击。面对崩塌的股价,一度被称为A股“油茅”(油中茅台)的金龙鱼彻底跌落神坛。01为何惨烈暴雷?作为中国市场的粮油巨头,金龙鱼突然暴雷,无疑令市场大吃一惊。金龙鱼的核心业务板块主要有两部分: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粮油的原材料是粮食,饲料的原材料也是粮食,并且粮食压榨之后,剩下的渣渣正好可以用来做饲料,所以说,金龙鱼的两大核心业务非常契合。金龙鱼业绩暴雷的原因主要是,这两块业务出现了问题。据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金龙鱼的厨房食品的整体利润同比下降,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的利润同比降幅更大。其中,金龙鱼的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毛利为-1.41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34亿元;同期,该板块业务收入增幅最大,达4.7%,但成本增幅更大,达14.22%,导致毛利率大降8.37%,是公司总体毛利率降幅的两倍多。另外,从金龙鱼这两大产品的销量来看,2023年上半年增幅达12.79%,但公司营收却微降0.64%,意味着,金龙鱼的核心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对此,金龙鱼在财报中解释称,油脂科技相关产品在行情下跌的影响下,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使得利润同比减少幅度较大;另外,上半年国内大豆和菜籽压榨量同比有所增长,但是大豆成本较高,再加上豆油价格下跌,导致压榨亏损。对于利润下降的原因,金龙鱼在财报中解释称,厨房食品业务整体利润下降是因为较低毛利率的餐饮渠道产品销量在厨房食品中的占比提升,其中面粉业务的业绩同比下降明显,上半年小麦、面粉及副产品的价格整体下行,公司消耗前期的高价小麦库存导致业绩下滑。单纯从经营层面来看,金龙鱼与茅台相差甚远。作为A股食品行业营收规模最大的企业,金龙鱼2022年的营收规模相当于2个贵州茅台,但贵州茅台的归母净利润却是金龙鱼的20多倍。究其原因是,金龙鱼的毛利率只有11%-12%,但茅台的毛利率超过90%,而金龙鱼的净利率是3.5%-4%,茅台的净利率则高达52.68%。对比之下,金龙鱼做的是一门利润微薄的“苦”生意。02“民间股神”大撤退金龙鱼上市之初,被外界视为“油茅”。被业界称为“民间股神”的私募大佬林园曾强烈推崇金龙鱼,其一系列操作也引发市场热议。复盘金龙鱼的历年财报发现,2020年第四季度,林园大举建仓买入金龙鱼,投资旗下2只私募基金(12号、158号)新进为金龙鱼第7、第8大流通股东。2021年第一季度,林园继续加仓金龙鱼,旗下158号私募基金小幅加仓金龙鱼,林园投资166号、24号私募基金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私募投资12号私募基金退出。2021年第二季度,林园继续买买买,旗下166号、158号、24号私募基金对金龙鱼均有一定幅度的加仓。2021年第三季度,林园投资158号、24号、166号三只私募基金持仓未变,林园投资130号私募基金是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怎料,金龙鱼股价持续走弱,2021年第四季度,林园旗下4只基金全线撤退,均从金龙鱼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消失”。有市场人士分析称,林园可能在金龙鱼股价65元左右时,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减仓处理,认输退场。但林园从未公开回应过抛售金龙鱼的时间点与原因,因此,他究竟是被动退出,还是主动止损,或者其他什么情况,一直都是个谜。除了私募大佬以外,外资、机构股东也正在持续抛售金龙鱼。据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以来,外资(陆股通)持续减仓金龙鱼,第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减持308.05万股、64.9万股,合计减持达372.95万股。而在2022年四季度,外资合计增持金龙鱼527.41万股,当季度金龙鱼股价均价、最低价分别为42.57元、37.55元,对比来看,陆股通的这笔增持或没有赚到钱。与此同时,金龙鱼的第二大、第五大流通股股东融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GIC
2023年8月19日
其他

暴跌30%!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为什么大量租客被逼自杀?

来源:牲产队韩国房地产泡沫破裂了。首尔房价暴跌30%,部分区域房价跌到40%。这直接穿透了韩国的房地产市场。当房价下跌后,首尔房子的成交量更是暴跌70%。跟着房价、成交量一起暴跌的还有韩国的公寓入住率,也跌到了70%以下,银行断供数达到数百万级别。大量的韩国房东因还不起钱,紧急出逃,租客被逼自杀。这时就有人问了,为什么房价暴跌,自杀的不是房东,而是租客?这就得说一下韩国独特的“全租房”制度。这是逼死租客的直接元凶。所谓“全租房”制度,就是租客一次性支付房价的70%或者80%作为押金,然后房东就把房子免费租给你住。假设首尔有一套房,价值300万,你一次性给房东支付210万,租期2年,你就可以免费入住这套房子了。2年后,租赁到期,房东就把这210万还给你。乍一看,这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只要交押金,就能免费住房了,可以大幅降低年轻人的住房成本。可是,年轻人没有这么多的积蓄,交不起高额的押金怎么办?不用担心,韩国的银行提供“全租房”贷款,利息超级低,只要租金的25%。如果你正常租这套房,月租是6000块,就太高了。但是,你去银行贷款210万作为押金,交给房东,你就不用付租金了。这时,你只需要支付银行利息1500/月,你每个月租房就能节约4500块钱。那么,房东把房子免费租给你了,他怎么赚钱呢?方法有一个,很简单,很粗暴。他拿着你支付的押金去炒房,买更多的房子去出租。可是,手里持有更多的房子去出租,是赚不到钱的,因为房租是免费的,房东的利润从哪里来呢?答案就是:房价。只要房价持续上涨,房东就是赚的,涨得越多,房东赚得就越多,房价上涨带来的收益率远远超过租金收益。这就形成了一个房东疯狂炒房的利润循环。年轻人租房不要钱,只要付很少的贷款利息,房东把房子出租,就能获得零成本的资金,拿着这笔资金,再去买新的房子。只要房价上涨,房东把房子一转手,就能躺赢。一开始,房东都觉得房价会涨,互相倒手买卖。一个房东出,就会有另一个房东接盘,因为大家都有一个信念:房价一定会涨。在这种疯狂的炒作中,普通韩国人住上了低成本的高品质公寓,房东手里的房子也增值了,银行的贷款也发出去了,赚到了利息,每个人都有美好的前途。其中有10多个韩国的超级房东,通过出租收取巨额押金,再投入买房,持有房子数量超过3000套!这才是真正的超级包租公。这房子倒来倒去,价格就一路飙升。首尔著名的富人区江南区的房价炒到了15万/平,均价突破10万/平,中国的北上广深在首尔面前,都得叫它一声哥。可是,在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BUG。韩国年轻人买不起房,租房住,而房东手里又持有大量的房子,谁来接盘呢?当韩国房价开始下跌时,第一波冲击的就是手里持有大量房子的房东了。这些房东的购房款来自于租客的押金,当房子卖不出去时,房东的现金流危机就爆雷了。一边是租客租赁到期,房东需要退还押金。可这押金已经投入买房了,房子卖不出去,就没法套现,押金就退不了,那怎么办呢?作为手握大量房产的韩国房东,第一想法不是还钱,而是跑路。只要人跑了,不就不用退押金了吗?手里的房子越多,要退的押金就越多,可这房子不值钱了,把押金退了,那房东不就血本无归了吗?于是,房东开始大规模跑路。房东跑了,租客押金就没了。可这押金有些是租客积累十多年攒下来的,有些是从银行贷款出来的。攒下来的自不必说,十多年的辛苦钱,就一波被骗没了。那些从银行贷款出来的更惨,贷款期限一般也就3个月到36个月。贷款期限一到,银行就要追回贷款,租客的“押金贷”就违约了。这房东有钱,有门路,在国外还有资产,可能家人孩子早就移民出去了,想跑就跑了。可这租客大多数都是普遍人,父母老婆孩子都在韩国,自己也没有什么社会资源,想跑都跑不掉。这时,租客就成了终极背锅侠,下半辈子一下子就搭进去了。年纪轻轻的就背上了好几百万的贷款,还是租金贷,连房子产权都不是自己的,每天都要为跑路的房东还债。有些韩国年轻人就想不开了,吞药自杀。为什么韩国政府不提前抑制房地产泡沫呢?其实,文在寅政府努力过。文在寅在任时,曾出台18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鼓励房子销售,半年内出售免征部分所得税;超过900万的房产交易禁止银行提供贷款等。但是,在文在寅的调控下,韩国房价指数狂飙猛进,晋升到全球第一。文在寅在离职前就说过:“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控制住房价。”韩国人就像炒比特币一样,疯狂炒房。对韩国人而言,实体行业基本都被财阀控制了,人生跃迁空间极度狭窄。许多韩国年轻人都希望通过炒房,炒币,绕过财阀对国民经济的垄断,实现人生翻盘。正所谓,豪赌一把,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跳楼。尹锡悦上台后,对韩国房地产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进一步加剧了韩国房地产泡沫的滚雪球。而美国正是韩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幕后推手。韩国是一个没有金融自主权的国家,韩元汇率捆绑美元,美元涨,韩元就得跟着涨,美元跌,韩元就得跟着跌。在美元大放水的时候,韩元也跟着大放水,大量的热钱以极低的利率进入了韩国房地产市场。可当美元加息时,韩元也不得不跟着加息。当银行利息超过租金时,年轻人就不搞“全租房”了,老老实实每个月交租金,不交高额的押金来置换免费入住了。这就让那些炒房的韩国房东资金链断裂了,失去了廉价的融资渠道。可那些交了高额租金的租客,就成了数量庞大的牺牲者。这就是一个加强版的“蛋壳公寓”爆雷案。当初,中国蛋壳公寓爆雷,就是收取了大量的押金,去签约一手房源,再把房子租出去,收取更多的押金,继续签约一手房源。为了提高利率,蛋壳联合P2P金融公司,帮租客预付押金,收取高利贷。可当房子租不出去,押金收不上来时,蛋壳公寓就爆雷了。可中国租客比较幸运的是,只是损失了几千块或者万把块的押金,而P2P的高利贷也不受中国政府保护,总体损失较小。韩国租客背负的是数百万的押金贷款,基本就是押上了人生。泡沫被戳破,房地产硬着陆,不管在哪个国家,最终倒霉的都是绝大部分的普通人。哪怕是跑路,普通人也跑不过有钱人。——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3年6月2日
其他

比亚迪长沙工厂离职风波调查

来源:财经十一人(ID:caijingEleven)作者:刘丁2023年4月底开始,比亚迪长沙工厂工人集体离职的消息不断。5月8日,比亚迪长沙工厂本月离职名额已满,工人集体辞职被阻止的消息再次登上热搜。比亚迪官方随即回应,相关报道与事实不符,比亚迪长沙园区人员招聘工作正常进行。但这一回应未能让离职风波降温。2022年5月,比亚迪长沙工厂被周边居民投诉污染,市委市政府组织调查组入厂调查,但调查结果没有公开。媒体报道中提及的长沙工厂其实是三座工厂。第一座位于长沙南侧,是比亚迪长沙雨花区整车工厂,该厂建于2009年,是比亚迪除深圳、西安工厂外发展历史最久、最成熟的整车工厂,现在负责生产秦、腾势D9车型。第二座是比亚迪去年刚收购的星沙工厂,位于长沙市东北侧靠近机场的位置,负责生产唐车型。第三座是位于长沙市西北侧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厂区,负责生产通信产品,汽车零部件。据工人们估算,三个厂区的员工总数约10万人。5月9日到12日,《财经十一人》前往长沙,实地走访了全部三个比亚迪厂区,发现比亚迪在工厂管理、生产效率、社区关系等方面都存在改善空间。作为比亚迪最重要的厂区之一,长沙工厂管理水平的优化提升,对于急速发展、领军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比亚迪而言,有强示范效应,意义重大。01工人集中离职确有其事王强30岁左右,还没有女朋友,此前与朋友做建筑工程,非但没赚钱,反而欠了十多万元债务,一年前,经亲戚介绍进入比亚迪长沙工厂工作。在和《财经十一人》的交谈中,王强回忆,2023年春节后返厂,部门领导就不断强调:今年形势严峻,部门会严控员工数量,只出不进,大伙能干就干,不愿干就走,反正厂里的政策会变严格。在之后的工作中,王强和工人们发现领导并不是说说而已,每天的工作量越来越多,工资却越来越少。根据王强自己的计算,2023年3月他完成的工作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差不多50%,但拿到手的工资却少了上千元。最让工人们不满的是,工资降低的原因不透明。比亚迪长沙工厂的工人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基本工资约为2000元,绩效工资则根据工人每月的任务完成度、考勤表现、请假扣除等综合评定,但工人在拿到工资的时候,只能看到绩效工资的数额,无法看到绩效评定的理由和明细。4月22日是发3月工资的日子(每月22日发上个月工资),工人们的情绪集中爆发,出现大量辞职。王强说,他的基本工资2000元左右,绩效工资不到3000元,4月共到手4800元左右。但3月份,王强没有请假,干了满满一个月,完成的工作量比去年同期多50%。去年10月,王强的工资超过1万元。那个月有国庆假期,有法定假日加班奖励,其他月份也有7000-8000元,即便是2023年3月发放有春节假期影响的2月工资,王强到手的收入也超过6000元。王强和同班组的工人们觉得这“就是变相裁员,逼我们主动辞职,可以不用赔钱。”根据相关法规,如果企业辞退员工,需要依据员工工作年限支付补偿。除了收入降低,工人们对工厂管理也颇多怨言,“不公平”是他们口中的高频用语。根据工厂的管理制度,每个人每月有25个绩效工分,如果做错事,被罚了10分,当月工资要扣一千元左右,但如果做得好,奖励了10分,却只能多得300-500元。此外,即便工作量是班组第一,得到的奖励也不过300-500元。工人们还反映,有关系的工人,能得到更多的绩效倾斜,拿到更多工资,也能利用关系获得许多其他收入,例如帮新员工安排岗位获利。许多工人因此请假不去上工,甚至旷工,一些在岗工人消极怠工。据王强回忆,4月22日之后的一段时间,工厂的日产量明显下降。也有许多工人选择了辞职,王强所在班组,最严重的时候人数比去年少40%。即便是最近几天补充了一些人员,班组人数也比去年少30%。5月8日前后,比亚迪长沙工厂管理层称本月离职名额已满,阻止工人集体辞职的消息登上热搜。比亚迪回应称,相关报道与事实不符,比亚迪长沙园区人员招聘工作正常进行。王强表示他没听到过离职名额已满的说法,但说现在提辞职,领导会反复劝阻,告诫工人经济形势不好、工作不好找、应珍惜工作机会。但王强仍和要好的工友合计,如果5月22日发工资时还像4月这样,那他们也将一起辞职。比亚迪长沙望城区工厂门前。摄影/刘丁03离职风波影响不大每天晚上8点交班的时候,比亚迪长沙雨花工厂2号门,穿着白色、蓝色工作服的工人就像潮水般涌出。50岁的赵海荣身材干瘦,驼着背、低着头,一个人慢悠悠地走,蓝色的工作服皱皱巴巴,他早晨8点进厂,在生产线上做几百次重复的动作,每隔几个小时可以获准离开小休几分钟,直到晚上8点下班。赵海荣穿过马路,走到2号门正对面一个驾校的院子。这里白天是驾校的练车场,而夜幕降临后,这里就变成由一辆辆手推车组成的宵夜市场,挤满了蓝色和白色的工作服,各怀烹饪绝技的老板们,开始紧张地填满几万比亚迪员工的胃。赵海荣从小卖店拎出一兜罐装啤酒,坐在宵夜摊的折叠桌前,点一份凉菜,对着手机刷抖音,看到兴奋处,扯着嗓子喊几句,也不管旁人的目光,他嘴有些歪,说话结结巴巴,很难听清他说的是什么,一坐就是一晚上,宵夜摊老板时不时半开玩笑地问,就那一个菜,还没吃完呢?比亚迪长沙雨花工厂2号门晚上下班时分。摄影/刘丁比亚迪长沙雨花工厂2号门对面驾校场地里的宵夜摊。摄影/刘丁像赵海荣这样上了年纪的老工人,在比亚迪长沙工厂约有20%左右。工作年头长的老工人,社保也缴纳了很多年,得益于长沙房价不高,许多人在当地结婚买房。“这里啥人都有,谁都能进来,来来往往,有人闹事,有人辞职,但也有人要继续靠这里吃饭。”赵海荣对《财经十一人》说。31岁的孙武进比亚迪长沙工厂差不多10年了。他初中没毕业就跟家人到广东打工,后经人介绍来到这里。每天下班之后,他喜欢回到宿舍对着电脑打游戏。由于工龄长,他的月工资比普通工人高不少,能达到7000-8000元。作为工厂的老资历员工,孙武去年曾一度被提拔为班长,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很快又被撤了下来。对于最近厂里发生的变化,他说没太关注。28岁的工人王海2022年8月进厂,下班后没选择任何消遣,而是在工厂食堂匆匆扒口饭,就去给工人们理发、按摩赚外快,忙到深夜。王海说在工厂里上12个小时班后非常累,但下班后他还是会坚持做副业,几乎一天都没停过。他从湖南农村来到长沙,要赚钱孝顺父母、攒老婆本。王海4月的工资也很低,从6000多元下降到4000元出头,他盘算着下月辞职,去做理发、按摩,或者找些其他能赚更多钱的机会。40岁的张霞到比亚迪长沙工厂一年左右,她也想尽量多赚点,但她没手艺,只能每天在自己的工位上从早晨8点工作到晚上8点。以前,下班后她还托人找关系,在其他产线上做临时工,再赚几个小时加班费。但最近几个月工厂放假多了,无班可加,另一方面绩效工资也降低了,她的工资目前只有3000元上下。24岁的帅气小伙杨东原本学的是平面设计,由于不愿意在广告公司做乙方,一年前来到比亚迪长沙工厂。他所在的部门相对重要,工资没受太大影响,目前每月仍有6000左右,他没交女朋友,家庭负担也不大,主要的消费就是下班后到宵夜摊点瓶啤酒,再加一份7块钱的炒粉。在杨东看来,在固定时间内把自己的活干好,有多少钱拿多少钱,就挺好。虽然不同层次的工人看法不同,但随着工人们潮汐般地在厂区大进大出,以及工资的涨跌,未来,他们的态度也难免随之变化。03工人进出如潮汐由于产销紧俏,一年之内,比亚迪员工总数从2021年底的28.8万人增加到2022年底的近57万人。扣除电子业务的约9万人,汽车业务一年时间新增30万人,增员超过一倍。在比亚迪长沙工厂工作约4年的老员工钱东明告诉《财经十一人》,2022年8月前后,雨花工厂2号门外的招聘中心门口,像万人大会一样,应聘者排起的队伍足有2公里长,直到深夜,医院都挤满了体检的工人,比亚迪动员了多辆大巴,帮助应聘者快速完成体检入厂,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招1000人。处于口罩影响下的2022年,想要一下子招聘到这么多人并不容易。比亚迪长沙工厂开出了最高1万元的奖金,鼓励老员工拉新。网络上流传的比亚迪招工奖励广告“在长沙,招工中介费,比亚迪是给的最厉害的工厂之一”,钱东明说。8月份高峰的时候,比亚迪长沙工厂的员工拉1个人进来,介绍者和被介绍人都能获得1万元的奖金,平常的月份,奖金也能达到8000元。但拿到奖金的前提是新员工能持续工作8个月,奖金会分6—7个月随工资发放,进厂第一个月不发,新员工待满8个月,拉新者才能拿到全部奖金。这笔中介费普通员工很难赚到。比亚迪长沙工厂拥有众多岗位和工种,劳动强度和待遇差别大,如果随机安排,新员工很可能坚持不到8个月。因此需要有关系的人,内外联络,帮新员工安排到相对轻松的岗位,或者在出了问题时,能及时帮忙调岗,稳住新员工。在帮助安排岗位的过程中,介绍人需要给相关车间的负责人30%左右提成。钱东明40岁左右,进工厂前一度把拉新的生意做得很大。2022年,他凭借人脉,介绍了约100个新员工进入比亚迪长沙工厂,扣除给车间负责人的提成,以及接送、安顿新员工的费用,净赚了几十万元。钱东明估计,新员工中的80%是有关系的老员工介绍来的。比亚迪长沙雨花工厂招聘中心门前,带着行李进出工厂的工人。摄影/刘丁刚入职比亚迪长沙工厂一个月的汤胜对这些现象很不满意。汤胜今年22岁,学的是汽车专业,接受过长时间的汽车零部件组装和维修训练,还被评定为优秀学员,进厂后却被安排在涂装车间,所学无用武之地,涂装车间工作强度大,申请调岗也不被批准。但他看到许多通过关系进来的人,没有专业基础,却可以随便调动岗位,底薪也比他高。汤胜同批进入的同学,不到一个月时间已经离职大半,汤胜也情绪低落,准备辞职。在比亚迪长沙工厂工作一年半之后,罗师傅2022年底辞职。据他说,大批新员工进厂后,同样的工时、同样的工作量,他的工资却从之前的7000元下降到5000元,有关系的新员工比老员工工资高,而且只要有关系就能很快升职。大量的工人进进出出,就像潮汐运动,时而上涨、时而回落;蜂拥而入和集中离开都会带来巨大影响。钱东明记得,2023年春节后比亚迪长沙工厂再次大规模招工。工厂原计划招工两周,没想到一下子来了太多人,不到一周就招满了。工厂随即取消拉人奖励政策,导致钱东明后面没能赚到钱。或许是去年和今年春节后招了太多的人,比亚迪长沙工厂开始有意识地“减肥”,王强的领导强调今年“只出不进”。据钱东明观察,“最近离职的人比平常多了”。未来,离职情况是否会愈演愈烈?前景并不乐观。因为长沙工厂的车型正在被新工厂分流,作为自动化程度偏低的老厂区,长沙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偏低,另外比亚迪整体的销量增长也在放缓。04产能员工大扩张vs销量增速放缓2022年,比亚迪激进扩建产能,其兴建工厂的投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从2021年的约370亿元,骤然提升到2022年的近1000亿元。比亚迪整车生产此前集中在深圳、长沙、西安,目前已经扩展到抚州、常州、合肥、济南、郑州,总产能约为290万辆左右,并且还在扩张。2022年比亚迪全年销量187万辆,2023年的目标是300万辆。但比亚迪的销量增速已在放缓。2022年1月,比亚迪的月销规模为10万辆左右,到了9月突破20万辆,之后徘徊在20万辆上下,2023年4月为21万辆。2023年1月特斯拉降价后,比亚迪与特斯拉同价位的汉、唐车型合计销量,从此前的每月5万辆左右,下降到2.5万辆左右。而各地新建成的工厂需要分配生产任务,只能从老厂区调配。比亚迪长沙雨花工厂此前负责生产秦、海豚车型,但2022年抚州工厂建成后,海豚车型被调配到抚州生产,雨花工厂不再生产海豚;雨花工厂新增了腾势D9车型。比亚迪未公布长沙雨花工厂和星沙工厂的具体产销数据。从比亚迪整体上看,目前海豚的月销规模约为4万辆,腾势D9的销量规模约为1万辆,唐的月销规模1.2万辆。比亚迪长沙雨花工厂门口的物流车,运输的是秦、腾势D9。摄影/刘丁比亚迪长沙星沙工厂里停放的刚生产的“唐”。摄影/刘丁雨花工厂去年始终是双班生产,2023年初一度改为单班,后又调回双班生产。白班工人早晨8点进厂晚上8点下班,夜班工人晚上8点进厂第二天早晨8点下班,日夜轮班,人停机器不停。但是腾势D9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良品率有波动,效益还未达到最佳状态。唐车型的月销规模自2023年以来下滑了一半。长沙的两个整车工厂虽然产能利用率并未快速下滑,但都面临着效益滑坡的问题。钱东明也认为,雨花工厂的车型被转移走,效益也被转移走了,人又突然增加,所以才会出现工资下降、工人辞职的问题。05成为伟大企业的关键一步当下,比亚迪最应关注其工人潮汐运动所带来的风险。比亚迪擅长将复杂工艺拆解为简单步骤,利用人海战术取代昂贵的自动化设备。比亚迪还采用垂直一体化模式,自主生产零部件,使得零部件生产工人也计入员工总数,导致其员工总数远超普通汽车企业。2022年,比亚迪年销量187万辆,即便以2022年初20万人的汽车业务员工数量计算,也远超同行。如2022年销量规模为100万辆的长城汽车,员工约为9万人,吉利汽车当年销量143万辆,员工约为5万人。2022年,比亚迪员工总量翻倍,且构成复杂、职业化不足,这对比亚迪的管理是个巨大挑战。2022年4季度后,新能源车市场的销量增速不断放缓。如果产能利用率快速下降,员工人数就会退潮。与此同时,比亚迪也正在从人海战术向自动化生产转型,其新建工厂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这意味着未来的用工人数将呈下降态势。比亚迪长沙工厂,特别是雨花厂区还存在一个特殊问题,工厂与社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敏感。比亚迪长沙雨花工厂2009年成立之时,周边还很空旷。目前雨花厂区附近已有大量居民区、商业区,一条马路之隔就是小学。实际上,比亚迪已经成为周边居民眼中的“网红”,关于雨花工厂的信息,在周边居民中口口相传,餐馆老板、酒店服务员都能或多或少说出比亚迪内部的各种八卦消息,企业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广泛讨论。在这样的环境中,雨花工厂更容易陷入与居民的纠纷。2022年5月,周边居民集体投诉其污染环境。比亚迪长沙雨花工厂正门。摄影/刘丁比亚迪长沙雨花工厂一条马路之隔,就是密集的居民区和砂子塘嘉和小学。摄影:刘丁)比亚迪其他的工厂大都处于偏远地段的工业园区内,封闭性较强。但随着城市发展,未来难免会遭遇类似长沙雨花工厂的难题。任何企业在高速扩张阶段都会出现问题,长沙工厂作为比亚迪最老也是最重要的厂区之一,其工厂管理、生产效率、工人待遇、社区关系都存在改进空间。若能处理好这些问题,就能带来很强的示范效应,这也是比亚迪成为伟大企业的关键一步。——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又有两家房企爆雷!

来源:小债看市(ID:little-bond)融资受限叠加偿债高峰,八成房企资金链继续恶化。01合景泰富2亿借款逾期4月28日晚,合景泰富集团(01813.HK)公告称,集团拖欠的附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的本金总额2.12亿元尚未根据其预定还款日期偿还,故触发若干长期附息银行及其他借贷311.63亿元须按要求偿还。借款逾期公告公告显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于2023年4月28日对合景泰富集团2022年年报进行了审计,在报告中出具无法(拒绝)表示意见。合景泰富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公司正在和借款主体及债权人积极沟通还款计划,上述债务提前偿还的可能性极低,同时会和其他债权人保持紧密沟通,妥善处理集团债务。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合景泰富集团首次发生债务违约,此前其对境外美元债进行交换要约。2022年9月,合景泰富集团完成了当月到期的两笔美元债合计9亿美元及2023年9月到期7亿美元债的交换要约,暂时缓解了短期流动性压力。《小债看市》统计,目前合景泰富存续美元债9只,存续规模39.56亿美元,其中将有3只规模合计13亿美元债于一年内到期。2021年下半年以来,合景泰富集团信用等级屡被下调,短期内其很难再进入离岸资本市场,公司再融资压力大,偿债风险持续上升。在境内债方面,合景泰富集团还存续两只债券,存续规模44.5亿元,均将于2023年10月到期。据官网介绍,合景控股集团成立于1995年,于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22年,合景泰富集团预售额合计508.6亿元,较2021年腰斩;2023年一季度总销售额117.31亿元,同比下滑10.27%。年报显示,2022年合景泰富集团录得营业收入为134.53亿元,同比下滑43.58%;业绩亏损约92.41亿元。归母净利润对于亏损原因,合景泰富集团表示由于其采取若干行动以改善销售情况,包括于若干项目推行减价促销;此外包括车位及公共租赁房等一些低毛利或负毛利之若干物业于年内交付,导致年内录得亏损。截至2022年末,合景泰富集团总资产为1998.84亿元,总负债1596.85亿元,净资产401.99亿元,资产负债率79.89%。根据年报披露,合景泰富集团银行及其他贷款、优先票据及境内公司债券分别约为460.57亿元、272.12亿元及21.21亿元。其中,合景泰富集团168.86亿元银行及其他贷款须于一年内偿还;32.38亿元优先票据须于一年内偿还,以及约239.74亿元须于二至五年内偿还。整体来看,合景泰富集团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合计有223.89亿元,长期有息负债538.97亿元,刚性债务总规模有762.86亿元。相较于短债压力,合景泰富集团流动性十分紧张,其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103.38亿元,现金短债比为0.46,公司存在较大短期偿债压力。在融资渠道方面,合景泰富集团主要依赖于股权和发债融资,融资渠道较为狭窄,2020年和2022年其筹资性现金流呈净流出状态,外部融资环境恶化。02大发地产1亿美元债违约无独有偶,同日大发地产(06111.HK)也宣布违约。4月28日,大发地产公告称,尚未支付2023年4月到期优先票据1亿美元本金及其应计未付利息。公告显示,大发地产发行的优先票据DAFAPG
2023年5月5日
其他

突然暴跌96%,全球霸主崩了

年初,半导体巨头连接翻车。英特尔率先踩雷,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营收631亿美元,同比下降20%;净利润80亿美元,同比下降60%。其中,第四季度亏掉了6.61亿美元。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狠人”孙宏斌,“化解”622亿境外债

来源:侃见财经(ID:kanjiancj)作者:侃见财经融创终于复牌了,股价表现并不理想。但对于融创和孙宏斌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端。4月13日,停牌了一年多的融创在满足了复牌条件之后恢复交易,复牌首日,融创一度盘中大跌近60%,尽管次日开盘融创依旧大幅低开,但是收盘跌幅有所收窄。对于融创的表现,显然市场早有预判。摩根大通曾预测,融创复牌之后大概率补跌。相关数据显示,出险房企复牌之后跌幅均值在68%左右。而融创几乎也复刻了龙光、佳兆业的走势。对于融创和孙宏斌来说,虽然停牌的377天无比煎熬,但是恢复交易就代表着融创的流动性得以缓解,企业也将恢复正常经营。也侧面的证明,孙宏斌大概率再次走出谷底。也许经历了这次危之后,孙宏斌能够进一步对风险有更多的认知,也能抓住更多的机会。总的来说,地产市场这两年虽然比较艰难,但作为一个巨大的庞大的市场,机会也总是存在的,尤其对于头部房企而言。因此,对于孙宏斌来说,融创的危机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从另外一个维度而言,由于融创的很多项目都位于一二线城市,且资产相对比较良好。接下来,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品牌优势,盘活手中的资产、不低价处理手中的优质资产,对于孙宏斌和融创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总的来说,这家公司目前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正在缓慢的爬出谷底。01“激进”的孙宏斌孙宏斌的一生,几起几落。刻在孙宏斌性格里的“激进”,成就了孙宏斌,也将他再次推向万难的境地。早在两年前,习惯充当“白衣骑士”的孙宏斌开始放缓了融创的步伐,在规模上也不再表现的那么执着。2021年,面对市场的变化,孙宏斌认真道:“融创对现在的规模已然知足,觉得排名在前五就挺理想、挺舒服”。很显然,当时的孙宏斌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而在此前的一年,融创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收缩规模,然后减少公开市场拿地的进度。就像孙宏斌说的那样,回头来看还是不够坚决。有统计显示,2021年3月中旬,融创以溢价61.3%,拿下了江苏镇江的某块地,到了3月底,其又溢价83%和89%拿下了临沂和淮安拿下了两块地皮。到了2021年的4月,融创又拿下了21宗地块,拿地的总价超过了245亿;同年五月,融创又以430亿和121亿在市场上拿地,截至2021年6月底,半年内融创拿地的总额接近了千亿。在规模为王的时代,孙宏斌的激进将融创推向了地产行业第四的宝座,同样也给后来融创的违约埋下了祸根。到了2021年下半年,融创开始由买转卖,并且开始了公司组织架构上的调整。但尽管早有预防,还是低估了融创面对的困难。到了2022年初,融创的问题已经开始比较明显了。为了缓解公司的压力,孙宏斌自掏腰包29亿给融创无息贷款,并且低价进行了配股。当时就有业内人士就曾直言,折价配股以及实控人出资,本质上就是承认公司流动性出现问题,信用端已经崩了。最终,融创债务违约之后,孙宏斌的这笔借款被他直接债转股,以示对融创的信心。在3月29日的“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说明会”上,孙宏斌也承认不够坚决。他说:原本融创按照“三条红线”要求,控制着发展节奏,降杠杆也有个比较好的开始,一开始自我感觉不错,但回头看,还是不够坚决。对此,他也没有推卸责任,他称,融创今天的问题虽然有外部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更本质的还是自己的问题。02化解危机,爬出谷底复牌对于风暴中的融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根据融创2022年财报显示,融创的流动和非流动借贷分别为2534.8亿和449.4亿元,现金余额(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约为375.4亿元,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约为1005.2亿元。财报还显示,2022年全年,融创中国实现营业收入为967.5亿元,同比减少约51.2%。克而瑞相关榜单数据显示,2022年,融创中国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为1693.3亿元,市场排名为第十一名。从这组数据来看,融创“底色”还是相对较好的。资产方面,截至2022年年底,融创的资产总额为10902亿元,2022年末权益土地储备约1.3亿平方米,权益土地货值约1.41万亿。换句话说,只要融创能够挺一挺度过眼前的危机,这些土地储备都会转化为未来的现金流。另外,债务重组方面,目前融创的百亿债务重组方案已经正式发布,按照行业惯例,只要有75%以上的赞成票,并在年内完成相应的法律程序,届时清盘呈请也将被撤销。根据此前公告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融创90.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22亿元)境外债将进行展期、债转股,这将为融创赢得三年的缓冲时。也就是说,只要项目正常推进,债务展期得以顺利推进,未来融创和孙宏斌都有可能继续站在行业的前列。如今,地产已经过了规模为王的时代,谁能提供质量更高,服务更好的产品,谁就能抓住下下一个地产时代的脉搏。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地产市场将从一个规模为王的时代转向一个服务为王的时代,存量市场的竞争下,现有规模能够帮助地产企业在未来取得相应市场,且当下的建筑面积越大,未来的只要能度过危机,市场机会也就越大,尤其在服务市场,比如万物云、碧桂园服务、融创服务等等。综合而言,融创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且当下对于融资市场的放开,也给了地产企业信心,只要融创的债务顺利展期,相信三年时间,孙宏斌足以让融创驶向深海。——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3年4月17日
其他

三个月,从336万亏到18万……

来源:i资管工厂(ID:izggc888)最近一个多星期,每天交易额破万亿已成常态。去年、前年被套的朋友,今年基本都在慢慢回血。然而这两天,雪球上有一个用户自爆,之前找了一个知名大V帮忙炒股,账户上336万本金至今只剩下了18万。这是骗子还是纯粹的菜?咱们又该如何识别投资理财的骗局?01找大V炒股爆亏95%4月11日,一位雪球上的投资人自爆委托一位大V炒股,累计亏损达到95%。具体来看,这位投资人表示她是去年6月将账户交给大V打理,本金为336万。结果第一个月就亏了100多万,三个月就亏了接近300万,然后就开始联系不上了,但大V还在继续操作。直到今年的3月22日,大V终于回复了一句话:“亏完了,没办法了”,然后再度失联。到了今年的4月10日,账户累计亏损已经达到317.8万。问题来了,大V究竟何许人也,能让投资人在三个月亏损接近90%的情况下还继续相信。通过投资人后续的自述,厂长去看了下大V的公众号,居然还有4个朋友关注了这个号。大V人气确实不错,随便一篇文章就有3万阅读以及1000多人打赏,内容也就是短线交易相关,只能说想赚快钱的散户还是很多的。这名投资人是大V的脑残粉,在一开始账户发生亏损时,大V曾信誓旦旦说赚20%对他们来讲很简单,一星期就回来了。大V还表示做债,每天赚5、6个点很简单。除了被大V的“投资能力”所吸引以外,投资人相信大V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同为女性,她一直认为大V是一位小姐姐。不知道这位女性投资人是不是小红书、微博刷多了,股市可不存在“girl
2023年4月16日
其他

又一家车企发不出工资了!

来源:易简财经(ID:ejfinance)作者:FFH如果我提“爱驰汽车”,你有印象吗?这家成立6年的造车新势力,还没等到与蔚小理正面交锋,就已经连工资都发不出了。爱驰汽车虽然没啥存在感,但背后有着大金主——腾讯、宁德时代。伴随行业洗牌加速,它走到了悬崖边。01发不出工资4月10日,有消息称,爱驰汽车内部发布了《关于三月工资延迟发放的通知》。通知显示,因“客观原因”,公司不得不做出三月工资延迟发放的决定,但会正常缴纳社保和公积金。至于要延迟多久,通知并未说明。一份邮件透露出爱驰汽车的窘境。而面对媒体的求证,其仍体面地表示:“工资延迟发放,但公司运营正常”。实际上,爱驰汽车的危机早已显露。2020年,爱驰汽车接连被曝减资、欠薪、拖欠供应商款项;2021年又延发当年10月的工资。据媒体报道,知情人士称,到了2022年年底,公司已停止招聘,并暂停支付所有供应商货款。今年以来,不断有供应商跑到公司楼下拉横幅,追要欠款。欠薪来临,无非就是没钱了。跟大多新势力一样,爱驰汽车深陷亏损。据媒体报道,2018年,爱驰汽车营业收入为3319万元,净利润亏损9.7亿元;2019年一季度,爱驰汽车营业收入为37万元,净利润亏损2.54亿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其资产总额为24.68亿元,负债总额为24.07亿元,净资产为6316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7.5%。至于近三年,其并未公开数据。不过,反观蔚小理等新势力越卖越亏,爱驰汽车大概不会成为例外。02腾讯、宁王撑腰也不管用爱驰汽车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是付强,一个在车圈浸润多年的操盘手。其是吉林工业大学汽车专业工学硕士毕业,曾在一汽-大众、上汽柯斯达、北京奔驰工作,
2023年4月15日
其他

追查“老鼠仓”十年不晚!昔日股基冠军被罚

2018年4月,汪鸣因个人原因离职。据公开信息显示,汪鸣后来加入了一家名为循理资产的私募基金,成为其合伙人、基金经理。公司总经理为邹振松,曾经是汪鸣同事,原富国基金权益研究部副总经理。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别了,中国前首富

来源:市值观察作者:文雨4月13日,集刘忠田毕生心血的中国忠旺,将正式从香港联交所摘牌。曾经的亚洲铝王,被誉为“最会做生意的东北人”,一度与王健林齐名的中国首富,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淡出了历史舞台。01闷声发大财2009年5月8日,全球资本市场都在注视着中国香港。这一天,亚洲最大、世界前三的铝业公司中国忠旺将以金融危机后全球最大IPO的身份登陆联交所。作为创始人和缔造者,刘忠田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全了他人,当时正倾颓的全球资本市场因他的到来而重新兴奋起来。庆功宴上,作为保荐人的中信证券和瑞银证券团队竟忍不住失声痛哭;投资者的热情再次被点燃,段永平甚至亲自跑了一趟东北做调研。仅凭这一把,刘忠田的身价就直接飙升到260亿港元,一举超过当时刚被内地媒体评为首富的沈文荣。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刘忠田拿到钱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干大的。他在天津砸下巨资,拿地9000亩,启动总规划年产能300万吨的铝压延项目,目标是将产能在原有基础上再扩大3倍。很快,实业已不能满足他的胃口。凭借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刘忠田把手伸进了金融。据媒体梳理,截止到2018年底,忠旺集团通过多家子公司及关联公司持股大量银行,包括辽阳农商行约70%的股份、辽阳银行31.46%的股份、抚顺银行20%的股份、锦州银行5.16%的股份、龙江银行2.86%的股份、大连银行2.65%的股份、吉林银行2.55%的股份。▲图源:环球老虎财经另外,2016年刘忠田豪掷343.75亿元,从前不久刚刚离世的杉杉系创始人郑永刚手中接过君康人寿,意图完善忠旺的“大金融”布局。外人眼里,刘忠田充其量只是个术业专攻的“铝业大王”,但实际上,他曾经拥有一个横跨实体与金融的庞大商业帝国。这并不奇怪,一向为人低调的刘忠田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也几乎不宣传自己,公众对他的认知一直模糊不清。出身贫苦农家,14岁闯荡社会,45岁加冕中国首富,刘忠田靠的不是背景资源,更不是知识改变命运,而是草莽英雄的独具锐眼与敢想敢干,洞察力与执行力集于一身。刘忠田最开始做的是木材生意,双轨制来了之后,他果断干起了“倒爷”,拿到人生第一桶金;进入90年代,建筑业开始升温,他顺势入局建筑铝;21世纪之后,中国工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狂飙突进,他转而下注更有赚头的工业铝。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大的。当时国内的挤压机大都在5MN至10MN左右,刘忠田直接花重金从国外订了一台125MN的,当时在全世界也是独一份。为了转型工业铝,中国忠旺先后砸了20多亿,也正是这一次豪赌,让刘忠田一步登天。2008年,中国忠旺125MN挤压机正式启用。由于在高端领域国内基本没有对手,订单拿到手软,首都机场扩建、奥运场馆扩建、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只要国内能数得上的大项目,都得分一杯羹给刘忠田。这一年,中国忠旺工业铝年收入达到62亿,刘忠田成为无可争议的“亚洲铝王”。人往往都这样,当你不断的从冒险中获得正反馈,便会愈发肆无忌惮,全然不顾潜在的危机与代价。02刀尖上舔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以中国忠旺为代表的中国铝业公司的崛起,直接砸了美国同行的饭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一年的原铝产量最多时达到465.4万吨,占全球铝产量的30%。相比之下,到1997年,中国的原铝产量才只有18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约8.5%。然而到了2017年,美国铝产业仅剩2家公司、5个工厂,原铝产量只有74万吨。中国的铝产量则一路飙升到3260万吨,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54.33%。本着打不过就耍赖的原则,2010年下半年,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输美铝型材展开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向中国忠旺出口美国的部分铝型材征收反倾销关税与反补贴关税,其中反倾销税率33.28%。2009年,中国忠旺出口美国的铝型材收入达到56.58亿元(8.3亿美元),约占公司总营收的40%。过度依赖美国市场让公司业绩瞬间遭受暴击,2010年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接近30%,2011年一季度继续受挫60%以上。原以为胜利在望的美国人,很快就发现事情不对头。一边,中国忠旺迅速走出低谷并继续高歌猛进,2012年到2015年,其年利润均保持13%以上的增幅;另一边,美国企业则越来越拉胯,201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铝材才占14%,到2015年,这个数字已高达40%。对此深感迷惑的美国铝业公司开始暗中调查,2014年,一架飞机飞临墨西哥瓜纳华托州的San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光大“河南帮”倒了!

来源:深蓝财经作者:吴瑞馨光大,又有人落马了!4月5日上午,光大集团、光大银行原董事长李晓鹏在卸任一年多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查。成为继2002年朱小华之后,光大集团又一位落马的掌门人。近年来,光大频频出现高管贪腐、落马事件,但是目前还无法得知李晓鹏落马的具体原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李晓鹏是河南南阳人,在他进入光大集团后,有不少举报信直指李晓鹏搞“河南帮”。据深蓝财经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光大系落马的14名高管中,有7名籍贯为河南,含“豫”量高到令人震惊。随着李晓鹏的被查,光大系反腐是将告一段落,还是会愈演愈烈,越挖越深?01此前妹夫落马、儿子儿媳被带走调查两名老同学也相继落马清明节放假,打虎却没有停。4月5日上午,光大集团、光大银行原董事长李晓鹏在卸任一年多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查。成为继2002年朱小华之后,光大集团又一位落马的掌门人。从李晓鹏的履历来看,其先后在工商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招商局集团、光大集团担任要职。公开资料显示,李晓鹏出生于1959年5月,河南南阳人,毕业于在业界有着“金融黄埔”之称的“河南银校”。而其所在77级,更是有着传奇色彩的一届。据大河财立方2019年统计,河南银校77级毕业生中,走出了40位左右省级分行行长。2008年河南银校举办77级同学联谊会时统计,这批学生共317人,其中4人移民国外,其余313人的工作单位分布在全国13个省和直辖市。其中,有名声显赫的人物,如从当时到如今仍担任农业银行监事主席的车迎新。此外,担任各大银行行长、副行长以及总行部门正副职的共有36人,其中24人是正职。堪称国内金融界的一大奇观。但是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的反腐持续,包括李晓鹏在内,已有多名河南银校77级银行家相继落马。首先就是李晓鹏的同窗兼同事,光大银行的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兼光大金融租赁公司原董事长张华宇。从2001年加入光大到2018年8月辞职退休,张华宇逾20年的职业生涯都在光大度过,原本可以顺利在高位退休,安享晚年,没想到退休三年后还是被查,晚节不保。另一个,就是前不久落马的“女老虎”,广发银行原监事长王桂芝。从1995年开始加入广发银行,到2020年8月退休时,王桂芝在广发工作了近25年,曾任广发银行南京分行、广州分行等地行长、广发银行副行长,广发银行监事长。三人都在退休前坐到了职业生涯的最高点,又在提前退休后,相继落马。人生轨迹相似地令人惊奇。回首2017年,李晓鹏履新光大集团、光大银行董事长时,大河报网还发文感叹“河南77级银行家渐成一代绝响”。但如今,两年内三名“河南银校77级银行家”落马,又会给这批处于个人职业生涯最后阶段的银行家们怎么样的震撼呢?不过比起关系或远或近的几十年前的同窗,与李晓鹏关系更近的亲人们,受到的影响,或许更加直接和深刻。如李晓鹏的妹夫,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张有赋。张有斌不仅是李晓鹏的妹夫,也曾是李晓鹏在工商银行任职时的同事。公开资料显示,张有斌曾任工行河南许昌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河南省分行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2011年5月起,开始担任工行河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值得一提的是,李晓鹏在1995年时,也曾担任这一职位。因此,有坊间传闻称,张有斌能当上工行河南分行副行长,就是因为背后有李晓鹏。2021年3月30日,张有斌被查,同年8月20日被“双开”。而在张有斌被“双开”后八个月,李晓鹏也突然在距离原本63岁退休时间年龄前几个月辞职。另外据自媒体喻观财经,李晓鹏落马后,其儿子、儿媳等相关家人亦因为涉案被带走。李晓鹏的两个妹妹此前也因为非法集资入狱。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李晓鹏在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担任总裁期间的下属,丛林,也在2022年两度失联,被相关部门带走后,至今仍未有后续。而丛林就职的华兴资本,其实控人包凡,也在今年2月被爆失联,引起创投圈震惊。02在光大内部拉帮结派大搞“河南帮”对于李晓鹏落马的具体原因,在相关部门通报前,我们无从得知。不过据《财新》报道,在2021年中央第五巡视组进驻光大集团以前,就有不少举报信称李晓鹏在集团内部拉帮结派,过度提拔河南籍干部,大肆招聘河南人,大搞“河南帮”。深蓝财经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光大系共落马13名高管:2020年6月3日,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张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光大集团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呼和浩特市监委监察调查。2020年10月13日,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原副行长邹建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浙江省纪委监委驻浙商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大庆市监委监察调查。2021年3月,中国光大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慧民,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智洋双双被开除党籍和公职。2021年7月22日, 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业务经理陈玉河涉嫌严重违法,经国家监委、内蒙古自治区监委指定管辖,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光大集团纪检监察组和呼和浩特市监委监察调查。2021年11月,光大银行南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周江涛被“双开”。同日通报被“双开”的还有光大城乡环保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陈鹏,二人曾在光大银行西安分行共事,均被查出违规审批贷款。2021年11月17日,光大证券原债务融资总部总经理、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杜雄飞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2021年11月23日,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夏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并于次年4月被双开。公开资料显示,夏伟曾担任光大银行烟台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行长。2022年1月4日,已经辞职退休三年多的中国光大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华宇涉嫌严重违法被查;2022年5月,光大银行南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苏树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后于2022年8月被“双开”。2022年6月,光大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兼审计部总经理卢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2022年7月,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行政总裁陈爽涉嫌严重违法被查。这还不包括3名在去年6月被查的光大旗下子公司高管。如果加上李晓鹏,落马的14名光大系高管中,河南籍的居然高达7人。这个含“豫”量高到令人难以忽视。此外,还有一些“河南帮”成员,虽然没有被查,但也受到了牵连。如光大证券原董事长闫峻,2022年4月,因为违反八项规定及干部任用方面的问题被免职。值得一提的是,闫峻是河南郑州人,同时也是当年跟随李晓鹏一同从工行空降到光大集团的老部下。被免职时,李晓鹏刚退休一个月。上述落马的光大系河南籍高管,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李晓鹏与张华宇二人是“河南银校77级”的同学,光大集团前监事长车迎新、光大银行前副行长单建保,也同样是河南银校77级毕业生。再比如朱慧民,其被“双开”的通报案提到了:拉帮结派、团团伙伙,搞两面派、做两面人。朱慧民和邹建旭则是从光大银行郑州分行时期就“绑定”在一起,二人一路到福州、深圳分行,直到2014年朱慧民担任中国光大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二人才解绑。陈鹏和周江涛二人都曾在光大银行西安分行工作过,共事长达9年;而陈鹏,正好又是朱慧民在光大实业担任总经理期间的下属。而朱慧民在2005年6月任光大银行福州分行行长时,黄智洋曾短暂担任该分行的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行长助理,二人短暂共事的一段时间。2019年开始,黄智洋担任中国光大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又成为了朱慧民的部下。冥冥之中,一张名为“河南”的大网,将他们牵扯到一起,成为了利益共同体。而这张大网上究竟还有多少人?随着上述7人的落马,又有多少人会受到牵连?这些都还需要时间检验。——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3年4月1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造假长达6年!又一股爆雷或将退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连续6年造假,第19次提醒退市风险,又一公司拉响警报!01造假长达6年!4月1日,A股上市公司泽达易盛(现*ST泽达)发布公告,第19次提醒退市风险。公告截图此前据证监会调查发现,*ST泽达的财务造假行为早在2016年就已开始,并延续至上市后的2021年。仅上市前的2019年,当年公司虚增收入高达1.15亿元,占当期收入的51.87%,虚增利润6528万元,占当期利润的67.69%。“披星戴帽”的*ST泽达总市值仅余4.1亿元2020年6月,泽达易盛登陆科创板市场,上市初期股价曾达到85.56元/股的高位。此后,泽达易盛股价一路下行,在遭遇证监会调查及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等时期,更是连拉“20CM”跌停。在上市后,泽达易盛继续通过财务造假虚增营业收入,2020年至2021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23亿元,虚增利润1.1亿元。泽达易盛同时存在《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未按规定如实披露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如实披露股权代持情况。证监会拟对泽达易盛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8600万元罚款。时任董事长、总经理林应拟被给予警告,并处以3800万元罚款,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其他多名相关人员拟被采取警告、高额罚款及市场禁入等措施。02200亿投行黑马被立案泽达易盛冲关科创板时的保荐券商是东兴证券,因泽达易盛项目未勤勉尽责,200亿市值的东兴证券也公告遭证监会立案。3月31日晚间,东兴证券公告称,因在执行泽达易盛(现*ST泽达)首发项目中涉嫌保荐、承销及持续督导等业务未勤勉尽责,证监会决定对其公司立案。公告截图就在此次公布立案调查的前一日,东兴证券披露2022年年报。2022年年报显示,东兴证券当年投资银行业务实现净收入11.35亿元,行业排名第14位。近年来,东兴证券投行业务突飞猛进,冲入行业上游水平,在业内曾有“投行黑马”的称号。03注意!还有这些公司岌岌可危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A股已有*ST荣华、*ST西源、*ST金洲、*ST凯乐、*ST科林完全退市。从目前情况来看,退市潮远未到终点。*ST和佳发布退市风险警告,连续两年财务造假3月29日晚*ST和佳公告,收到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及时任董事长郝镇熙、时任副董事长蔡孟珂等人被广东证监局给予警告并合计罚款790万元。郝镇熙与蔡孟珂是公司实控人,二人为夫妻关系。2020年,*ST和佳超5亿元资金被违规挪用,并被偿还个人债务,此外,*ST和佳在2020年、2021年已经连续两年财务造假。公告截图*ST吉艾或被终止上市3月30日晚间,*ST吉艾(300309)披露公告称,公司收到深交所股票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ST商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3月29日,*ST商城公告因公司2022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2022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自3月31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榕泰可能被实施退市,连续四年巨额亏损3月29日,ST榕泰(600589.SH)公告,预计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据相关决定,公司股票可能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广东榕泰净利润分别亏损5.38亿元、12.15亿元、7.09亿元,2022年预计归母净亏损6.00亿元至亏损9.00亿元。正邦科技存在终止上市的风险3月31日正邦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股票未来有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可能,公司在3月25日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截图*ST计通被锁定重大违法,即将被强制退市3月19日晚间,*ST计通公告称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拟对其股票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图/高危退市股名单对于部分业绩较差的*ST公司来说,2022年年报发布之时,可能就是宣告股票退市之日。对于个别营收规模较低、亏损金额较大的*ST,投资者需要格外谨慎(部分公司已提前退市)。如果2022年报再次触发退市指标,年报披露后可能面临终止上市的命运。——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3年4月9日
其他

突然倒下,华为“叛徒”大败局!

根据小牛电动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营收31.69亿元,同比下降14.5%;净利润-4946万元,同比下降121.9%。其中,第四季度营收6.12亿元,同比下降37.9%。
2023年4月8日
其他

坑的就是你,比恒大更黑的来了!

来源:地产情报站(ID:dichanqbz)作者:白罗监管部门和银行撕破脸,这剧情也太罕见了吧!3月28日,湖南省住建厅突发公告,要求湖南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机构暂停与渤海银行的合作关系,直接把渤海银行挂在了黑名单上。粗略看完剧情之后,站长只能说句“离谱”——恒大欠了渤海银行不少钱,于是,渤海银行一边忙着起诉恒大,一边偷偷把恒大项目的监管资金划扣走,置买房人的利益于不顾。官方让渤海银行赶紧把钱还回来,但它咬紧牙关不还钱,最终被湖南省拉黑。本以为恒大是最黑的,没想到还有比他们更黑的。买了恒大的房子烂尾,好不容易看到点保交楼的希望小火苗,又被银行给扑灭了。恒大业主实惨。01死皮赖脸渤海银行之所以被湖南省住建厅收拾,与恒大的烂尾楼项目有关。事情可以追溯到2018年,渤海银行株洲分行与株洲市商品房预售资金机构签订《株洲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合作协议》,成为株洲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合作银行。成为合作银行后,渤海银行株洲分行又先后与恒大誉苑(恒大御苑)、北大资源天池等项目的操盘公司签订协议,成为这些项目的预售资金监管银行。2021年3月和7月,渤海银行株洲分行擅自划扣恒大御苑、北大资源天池的监管资金。后来的剧情,大家并不陌生,以恒大为首的开发商陆续爆雷,烂尾项目暴增,引起了买房人的恐慌。事实上,早在2021年10月,就已经有恒大御苑的业主担忧项目的监管资金被挪作他用,希望株洲市领导公布恒大御苑的监管账户资金使用情况,让业主们安心。可能是株洲市住建局对渤海银行太放心了,他们很快就给出了回应:“从资金监管程序到拨付使用,资金均用于项目工程建设,符合监管办法要求。”株洲市住建局的回应没啥问题,恒大的确没有把监管资金拿走,但让住建局的工作人员万万没想到的是:渤海银行竟然把钱拿走了。渤海银行把监管账户的钱偷偷划扣走的原因很直白,因为恒大欠了他们的钱——自2022年以来,渤海银行郑州、成都、大连、西安、长沙、南昌等分行多次将恒大告上法庭,要求恒大还钱。可是恒大早就没钱了,于是渤海银行直接把恒大项目的监管资金给划扣走了。不只是对恒大,株洲另一个项目北大资源天池的监管资金,也被渤海银行拿走了。株洲市住建局让渤海银行成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合作银行,是让它看钱的,不是让他监守自盗的——开发商欠了银行的钱,结果银行把老百姓的钱拿走了,我呸!渤海银行坑的是恒大吗?不,他们坑的是买了恒大房子的老百姓。从官方通报来看,湖南省住建厅早就发现渤海银行的骚操作了,住建厅也曾督促株洲市住建局约谈渤海银行株洲分行,让他们赶紧还钱,把窟窿堵上。不得不说,渤海银行的胆儿是真肥,他们坚决不肯把钱吐出来,直到被湖南官方拉黑,湖南省住建厅更是直接将其列为“风险企业”:“相关部门和单位慎重选择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辖基层经营单位作为住房公积金、物业维修基金等资金的存储银行,有效防范风险。”直到发现自己上了官方黑名单,渤海银行才终于给出回应,“正在与ZF部门沟通”。02破事一箩筐自从房地产行业成了霜打的茄子,银行的风评就越来越差了。前段时间,中指研究院给出了一个数据,2022年全国法拍房挂牌60.6万套,比2021年增加了15.9万套,同比增长35.7%,挂牌金额达到1.4万亿元。很多坚持不下去的人选择了断供。当然,还有更多的人选择咬牙坚持。2022年,美团外卖新注册小哥增加了100万人。这几天,38岁的川大硕士、南方周末前记者失业半年,转行当闪送小哥的消息,也让很多中年人狠狠共情。在疫情的影响下,银行也受了影响——3月29日,渤海银行公布了2022年年报,跟前两年的薪酬相比,渤海银行去年的年薪有所下降,员工薪酬平均约为47万元,而在2020年、2021年,其员工年薪分别为52万元、51万。有影响吗?有,但是不多。再结合渤海银行私自划扣项目资金导致项目迟迟不能复工的新闻来看,这份员工薪酬统计,真是看得人百感交集。这些年,银行一直都是两头通吃,吃完开发商,再吃买房人,无论谁倒霉,都不可能轮到银行倒霉。渤海银行这次划走项目监管资金,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前些年,开发商私自挪用监管资金,也曾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经常是开发商打个招呼,银行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过了。直到楼市爆雷,众多买房人才发现,项目监管资金早就没影了。现在渤海银行又打开了一个新思路,开发商敢欠银行钱,他们就敢直接划走买房人的钱,千亏万亏,不能让银行吃亏。这些骚操作背后,最后只造就一种倒霉蛋——无权无势的普通人。渤海银行不止在监管资金这事上做得恶心,其他操作也不含糊——3月13日,渤海银行因涉及12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央行警告,并被没收违法所得107万元,罚款1589万元,罚没共计1696万元。据了解,渤海银行的违规操作涉及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违反国库科目设置和使用规定、违反征信安全管理规定、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等。与此同时,渤海银行的个人经营贷余额也在暴增,从2017年的不足30亿元,飙升至2022年末的522亿元,此前渤海银行就因经营贷流入楼市遭受过处罚。看完这些消息,特想问一句:渤海银行是在走钢丝吗?03结语上个星期,恒大的债务重组计划出炉,顺便公布了一些数据,比如恒大总负债将近1.9万亿,目前已经资不抵债,许家印要把1400多亿的美元债重组。这个星期,融创的债务重组计划也出来了,跟恒大一比,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负债规模比恒大差远了,融创这次债务重组还不到百亿。显然,恒大已经成了新的行业负债标杆,谁都要跟恒大比一比,超过恒大的,那就是惊吓;没超过的,就可以松口气。不过,看恒大、融创这些房企的负债,再联想到渤海银行的混不吝,最后瑟瑟发抖的不是大佬,而是买房人。他们本该受到开发商、监管部门、银行三方的共同保护,结果却在一点错误都没犯的前提下,扛下了所有。买房遭遇烂尾,维权却发现监管资金被挪用;房子不交付,迟迟住不进去,但你依然要还房贷;一旦断供,就会影响征信,甚至房子被法拍。这是买房买到“天坑”的一整套流程,切记避雷。——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3年4月5日
其他

震惊!基金女神葛兰去年给基民亏277亿

来源:深蓝财经作者:王鑫对于基民来说,可能和异性做过最刺激的事就是买葛兰的基金了。随着一季度收官,这位跌落神坛的“医药女神”再次成为基民吐槽的对象。01葛兰继续“摆烂”在“强预期、弱复苏”的现实面前,开年股市一把猛冲后便踩了刹车,整个一季度后半段的震荡格局十分明显。这样的行情下,网红基金经理们的业绩“冰火两重天”。一季度,葛兰管理的招牌基金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又“扑街”了。期间上证指数上涨5.94%,同类平均上涨2.5%,而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C累计收益率分别下跌3.96%、4.16%,跑输业绩比较基准约10个点,跑输同类约6.5个点。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一季度累计收益走势无论是单位净值还是累计净值都是“过山车”,几乎快回到了去年调整的低点。同类排名情况惨不忍睹,下降336名,在3540只同类基金中排第3132名,几乎是垫底了。
2023年4月5日
其他

这条赛道注销了1万家企业

来源: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杨博宇“国产替代的故事还要讲多久?”不止一位投资人这么问到。但其实他们知道答案。国内政策和国际环境都提供了确定性回答:故事还要讲很长时间。但是,我们以为的答案只是宏观上的趋势。它的转角处还包括这样一些数据:2022年有1200家机构挤进计算与半导体赛道,但同时有5746家芯片公司注销。用中科创星合伙人袁博的话说就是,“鱼多的地方早就挤满人了,赚大钱的机会少了。”天鹰资本的迟景朝在去年也表达了相同的忧虑,“对于国产替代,我们现在持谨慎态度。”“投资机会是有,但是很难投了。”所以,看似一目了然的问题依然值得讨论。国产替代投资发展到什么阶段了?有哪些变化和挑战?或者更直白一点:怎样投才能赚钱?这些更细分的问题处于“分歧地带”:它不如宏观趋势那么笃定,但也未如文娱消费赛道一地鸡毛。通过与数位投资人和创业者交流,笔者发现“焦虑”或许来自于国产替代的结构性问题:局部投资过热、资金中短期矛盾和伪科技公司层出不穷。这些问题让相关领域的投资驶入慢车道。“以前我们是用1000码的速度去追赶(国外)”,但现在“只能跑到150码”。不论是基于主动选择还是被动受限,减速趋稳,是国产替代投资正在发生的显著变化。01局部赛道投资过热脱胎于安全需求和基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在2015年后交汇在一起,上升为以“科技自主”为核心的“国产替代”。半导体赛道,就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中科创星合伙人袁博就清楚地记得,2013年集成电路首次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其进口额超过当时石油2200亿美元的进口额。这一消息给了他很大触动,2014年袁博便和团队一起在全国奔波,寻找掌握核心技术的芯片公司。不过同行者寡。投资以半导体为代表的“国产替代”依然是一级市场的小众选择。大部分机构都还在发掘下一个互联网独角兽。直到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大家才回过神来赶紧盘盘国内的芯片企业。这一盘,机构和热钱都来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半导体行业的投融资事件仅174起,投资金额99.89亿元。而2022年有675起,投资金额1116.05亿元。数量翻了近4倍,金额翻了10倍。但弊端也逐渐显露。2021年和2022年,一共有接近1万家芯片企业注销。不少机构都被埋在了火热的半导体赛道。鼎兴量子总经理金宇航总结道,国产替代投资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在局部领域存在过热,资产价格呈现泡沫化趋势。这里的局部领域,正是半导体产业链。鼎兴量子自2015年开始以“军民融合”为支点,在高端制造领域进行广泛投资。见证了“国产替代”在一级市场由冷到热的投资变迁。2016年,鼎兴量子投资了不少芯片设计公司。金宇航记得“当时一家企业估值2-3亿左右”。但到了2019年“一家刚出生的公司起步估值就要10-20亿。”热钱催肥行业,对于创业者而言更是热火烹油。善思微总经理罗杰就向笔者说到,“2016年行业内一位研发工程师的年薪是30-40万元。但到了2019年人才薪水呈现出2-3倍的增长。导致整个行业都招不到人。另一方面芯片设计公司剧增,但流片厂资源相对有限。不少企业拿了大把投资但是根本拿不到产能。”最后形成双输:“有钱也招不到人才,导致研发滞后。有了研发又拿不到产能,业务根本不能落地。”近万家企业注销,在罗杰看来是意料之中的事。半导体的投资过热,“说到底,是(机构)忽略了芯片设计本质上属于技术创新型公司,需要长周期的持续投入。”金宇航分析道,“2018年后,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泡沫开始向科技型制造类企业转移。但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企业看中流量,依靠客户复购率来拉高估值。但制造类企业简单套用这样的投资经验,只会导致更大的泡沫化。”所以不少投资人顾虑重重,纷纷追问到国产替代的故事还要讲多久?袁博打了一个比方,“(半导体投资)就像是大路已经被修完了,现在只有一些分散的小路还有机会。”他给出了一个时间表:“如果将60%作为半导体赛道的投资渗透率的话,那么这一目标将在两到三年内实现。”众为资本朱学良也认同这一说法,“半导体赛道可能还有3-5年的投资窗口期。”而且在投资半导体的“小路”更难,“因为需要关注的细分领域更多,远比下游的芯片设计赛道复杂。而且优质标的投资人争抢非常激烈,不少机构很难以合适的估值投进去。”02部分赛道“刚刚开始”不过国产替代也不仅仅是半导体,各细分赛道正处于不同的投资阶段。“医疗设备投资至少还能再干10年。”深圳某国有投资机构的杜赞(化名)如此回复我。杜赞所在的机构自2018年就开始投资医疗器械项目。但5年时间过去了,“国产替代才刚刚开始”。他向笔者解释了这一赛道进展“缓慢”的原因。首先,医疗器械从产品研发,到产品检验,再到临床试验,拿到审批报告,最后申请到注册证。“快的话得2-3年,慢的话得3-4年。”2019年杜赞投资了一家做超声内镜的企业,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其产品落地速度大大落后于他们的预期。但是横向对比,这家企业竟然已经是行业内跑得最快的公司。另外,医疗器械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到材料、机电、计算机和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对产业环境和人才配套要求很高。齐碳科技的例子佐证了这一点。齐碳科技的核心产品是纳米孔基因测序仪,这是一款囊括蛋白工程、流体芯片、电子电路、软件算法等多个细分学科的高精尖技术产品。该公司联合创始人谢丹就向我坦言,由于在国内市场找不到合适的芯片,他们不得不自己上手研发。研发投入大、投入周期长。医疗器械为投资提供了较长的窗口期。刚刚开始的不止医疗器械,材料行业更是如此。NALU科技创始人陈亚波博士告诉记者,在材料行业“许多研究还停留在实验室内,离产业化还较远。”陈亚波的创业项目是特种发泡材料。这种材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交通等领域。“目前被巴斯夫等国际化工巨头垄断,国内企业的产业化进度还非常慢”。除了医疗器械、材料外。国金证券在《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全景图》中,列举出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机械、军工、医药、医疗、汽车、化工9大产业中国产替代的技术投资全景图。其中替代难度为较难和极难(较难是指个别公司取得0到1的突破,极难是指海外完全垄断,国内企业尚无突破)的领域多达38类。包括存储芯片、CAD、科学仪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光刻胶等。这些领域都为一级市场投资提供了广阔机会。那么半导体赛道的投资过热,会向这些领域转移吗?“国产替代的部分赛道分散小众,投资肯定会比半导体更慢”。但热钱涌入无法避免。毕竟大家都知道,“要到鱼多的地方钓鱼。”03一级市场需要认可10年期的LP这引申出国产替代投资的第二个问题:资金套利趋势明显,存在中短期的结构性矛盾。投资基础科技往往需要长钱作为支撑。但是一级市场缺乏长周期的资金。金宇航向笔者说道,“目前5-7年的投资期限远远不够,很多企业从0到1的过程就需要这么长的时间。”陈亚波博士也认同这一点。“5-7年听上去很长,但对于技术研发而言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时间。”她甚至认为“有的(技术)可能5-7年连门都没有摸到。”罗杰在挑选投资机构的时候,就十分关注基金年限。“5+2这种投资年限,我们认为它是一种短期行为,退出压力大。所以我们一般只考虑7+2这种较长期的基金。”那么多长时间才合适?“一级市场需要出现能够认可10年期的LP。”金宇航说道。但目前人民币基金的投资年限远远低于这一时间。在罗杰看来,目前国内缺少长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的退出渠道过于单一。“我国目前的并购、股权转让等退出形式还不成熟。绝大部分投资人都指望着IPO退出。”然后他举了互联网行业的例子,“互联网行业已经有过成熟的并购案例,可能是源于美元基金在海外的并购整合已经非常成熟。它们有一套完整体系和经验。但是目前在国内的芯片半导体领域。缺少促成这样交易的专门机构。”国内涉足半导体的企业多达27万家,并购整合是一大趋势。但在部分投资人看来,国内市场还没有为此做好准备。某国有资本的投资人王宏(化名)就表示,“在国产替代领域,绝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商业化初期。虽然行业龙头飞速发展,但短时间内买方企业似乎还没有通过并购等方式来扩大规模的需求。另外并购后的团队管理和文化融合是一大挑战。”除了长期主义和退出渠道外,基金的风格偏好在国产替代投资上也处于错配阶段。罗杰就向笔者说道:“有的投资机构不认为他的钱是风险投资。会施加各种条款,最后可能变成公司的一个债权人。一方面这些机构看不懂项目,另一方面他们没有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是一些中小机构存在现象,也是部分国有资本面临的问题。王宏就向我解释了他们的顾虑,“国产替代有商业化的主动选择,也有基于外部环境的被动选择。”前一种是企业基于效率和成本的考虑。而后一种则是面对外部压力做出的反应。但外部压力是一种弹性力量,“我要投的替代性技术,可能在国外环境收紧时订单就来了。但国外环境一放松,订单就跑了。业务震荡特别大,而不单单是一个产业周期的问题。”简言之,国有资本对资金稳定性的要求,影响了他们对早期国产替代项目的投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也指出了国有资本与风投市场机制不匹配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认为政府应该承担市场承担不了的风险,但另一方面政府财政资金对安全性、对保值增值又有较高要求,就使得它在机制上面很难承担高风险高回报领域的投资。硬性匹配的结果可能就会出现变异,将高风险的风投通过各种方式转换为低风险的。”没错,当这部分资金在寻求更低风险的项目的时候,往往投向已经初具规模的中后期阶段了。这一方面导致部分关键早期项目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又加剧了中后期投资的拥挤,反过来促使新一轮投资过热。04“既不国产,也不替代”不过,问题或许不能完全归结于资本缺乏耐心上。部分科技公司打着“国产替代”的幌子四处圈钱也是投资陷阱的一种。国产替代投资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正是“伪科技公司层出不穷”。金宇航在接触了不少这类公司后,总结出了四个标签:第一,企业的技术逻辑可能本身就有问题。第二,企业商业模式存在问题。第三,创始团队低估了在这一领域创新创业的难度。第四,被资本裹挟最后被摧毁。“最根本的还是第一和第二条,”金宇航分享了他的观察,“一些公司热衷于用新概念、新名词包装老技术,而不注重在核心技术上的深耕和突破,到最后发现只是大家在浪费彼此的时间。”袁博也有类似的担忧,“一些公司不是国产替代,而是替代国产。”根据袁博的观察,国内市场在某些细分赛道上往往同时冒出10余家企业。“每家都可以拿点钱,但是能成的也就两三家,造成资源分散甚至浪费。”最终国外的竞争对手还没有被替代,国内企业已经缠斗不休。对于投资机构而言,要分辨出是国产替代还是替代国产并不容易。王宏就说道,“细分领域的替代并不单纯是局限于技术参数上的简单比较,更依赖于众多基于客户反馈的经验。这加大了投资研判的难度。以数据库技术为例,国内企业从技术参数上与国外相差不大甚至超过,但从服务的案例来讲,涉及领域与国外仍然存在差距。”说白了,部分企业“既不国产,也不替代。”袁博还提到另外一点:在很多领域,业内明确知道国内外有巨大差距,但是翻遍了产业链,也找不到做这一技术的公司。“不是没有替代需求,而是根本没有技术能力去做。”或者有技术的企业(也许应该称为课题组)还处于非常萌芽的阶段。这就衍生出另一个问题,这些分散赛道中的小众企业,市场空间可能非常之小。“全球加起来也就几十亿美金,国内市场可能就10亿人民币”,投资这样的公司能否得到合理的回报?“账不能这么算,”当笔者抛出这样的疑问时,金宇航解释道,“从市场需求看,可能这一赛道只有10个亿的市场,但这10亿全国就只有1家企业能做,资本市场就会给它一个稀缺性和独占性议价。更重要的是,虽然空间小,但是对于整个下游产业链而言,价值会呈几何倍数的放大。缺了这10亿,下游100亿的市场可能就做不起来,你说它有没有价值?”至于怎么赚钱,“这样的企业未必非要上市。纵向产业一体化是制造业中常见的扩张策略。未来与大集团合并,完全是一种可行的退出路径。”所以,“(投资)的核心还是识别出真正具有价值的企业。”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选出有价值的公司?05需要更多耐心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应该搞清楚哪些领域需要真正的国产化。金宇航给出了自己的投资框架。在第一产业中,种子安全是亟需要实现国产替代的环节。而在第二产业中,关键工业领域需要实现国产化,“其中最核心的是‘3基’: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和基础电子元器件。至于终端产品,国产替代的意义相对较小。”在这三个环节中,企业又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资源密集型公司,比如中芯国际这样的企业。“它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投入,生产出通用型的产品。其商业模式的优先级指标是资产周转率、客户复购率。”另一类是技术驱动型企业,需要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形成高耸的技术壁垒,从而形成高利润。“这些企业在细分行业里往往具有垄断地位和稀缺性的属性。其商业模式的优先级指标是研发投入率、产品毛利率。”这两类企业共生共荣,作为投资机构,必须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选择合适自身条件的投资标的。“对于我们而言,重点应该是技术驱动型公司,大的产业基金或许更适合撬动资源密集型的企业。”金宇航说道。不过,对于大部分早期机构而言,考验就是如何投资“3基”领域的技术驱动型公司。袁博认为国产替代赛道数量众多、技术复杂,投资人要做出准确的判断至少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对这些行业有多少了解?行业内到底有多少家企业在做这件事?每一家企业做到什么程度?“这没有什么诀窍,只得顺着产业链一个一个去摸。它们刚开始规模都会很小,你必须要有很强的耐心。”耐心。是所有创业者和投资人向我不断重复的关键词。“不论是GP还是企业,不论是LP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跌去2000亿,“茅台魔咒”再现

来源:德林社(ID:delinshe)作者:杨万里当中国移动总市值突破2万亿关口,有投资者好奇,会不会取代茅台成为A股新的市值第一?“茅台魔咒”迎大考。挑战“大哥”的位置容易吗?中国移动快速上涨后迅速回落,近2天市值跌去近2000亿,与茅台总市值差距扩大到了2729亿元。市场上有声音称“茅台魔咒”
2023年3月26日
其他

理财狂魔,炸了迄今最大一个雷!

来源:深蓝财经(ID:shenlancaijing)作者:王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洋河不相信踩雷。说不踩雷那是不可能的,3月17日,理财狂魔洋河股份一纸公告透露,又有信托暴雷了——涉及2亿本金未收回。具体咋回事?01迄今最大的一个雷笔者在去年末曾提及,洋河股份2021年因信托理财计提2.5亿减值,由于对多家地产公司仍有风险敞口,至今让投资人捏了把汗。没想到仅隔3个月,洋河就又暴雷了。洋河股份有家全资子公司叫洋河投资,是洋河的对外投资平台,其于2021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又一位大佬,杀回来了!

来源:市值观察(ID:shizhiguancha)作者:云潭“永辉对实体零售和创新缺少敬畏心,公司的管理没做好,希望市场给一些时间。”2021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面对下滑的业绩,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主动认错。两年过后,从过去两年巨亏66亿,到今年前两月盈利8亿,他带领永辉完成了深V逆转。曾经的“商超一哥”,抖擞精神,再战江湖。01盈利,曙光初现永辉,缓过来了。3月13日,永辉超市对外公布了前两月经营数据。初步核算,1-2月实现经营性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达8.2亿元,同比大增70%。要知道,2021-2022年两年间永辉就亏掉了66.84亿元,这一数据相当于抹掉了2017年以来所有净利润的总额。一厢,是y情对实体零售的冲击;另一厢,则要面对阿里、京东、美团、拼多多的多方“围剿”,作为曾经中国最大的商超,亦是“被变革者”,张轩松遭遇了至暗时刻。经历了兄弟阋墙,股价大跌,艰难转型,管理层迭代,张轩松最终决定主动变革。付出了转型的惨痛代价后,永辉终于摸索出了符合自己的道路。变化发生在2021年5月,彼时,张轩松大喊:“永辉将回归到民生超市的原点。”永辉在迷茫焦虑之际,又重返自己熟悉的战场。四个月后,刚刚升任公司CEO的李松峰首次向全体员工发出内部信,他表示,要以科技永辉为战略指引,聚焦“以生鲜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数字化零售平台”的目标。这也是永辉面向未来的新十年战略。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都已确定,永辉必须要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毕竟,过往全面进攻的策略已经被证实是失败的。摸索一番后,永辉开始试水仓储店。2021年5月31日,永辉在自己的大本营福州开设了第一家仓储店,该店由原来的永辉超市改造而来。全球来看,仓储会员店的典范要属Costco和山姆,两者在进入中国后,迅速爆红,山姆会员店直接带动中国沃尔玛销售额正增长,Costco店内更是人潮如涌。Costco在中国两家门店的盛况,让中国同行侧目之余内心也是蠢蠢欲动。尽管大环境不佳,Costco依旧在稳健增长,其在2022财年斩获营收2269.54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58.44亿美元,同比增长16.7%。芒格甚至声称Costco是他终生不卖的股票。但与靠会员费为核心亮点的Costco不同,张轩松选择了“非会员制”,相当于取消了入场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到店消费。这种形式就决定了永辉面向的依然是大众消费群体,其运作的核心也与大卖场没有太大的区别,靠的还是快速量贩式售货赚取差价。这也是永辉20多年的优势所在。需要指出的是,山姆、Costco诞生于欧美市场,这些国家地广人稀,人们习惯于周末驱车前往郊区大采购。而亚洲国家高企的房价、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市场环境、购物习惯和欧美大不相同。而且,永辉仓储店是在原有门店的基础上改造升级,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快速铺开,同时其选址也不会像Costco那般设在郊区,大多依然在市区。商业定位上,山姆、Costco走的是中产、中高端路线,永辉仓储店则更加亲民、有烟火气,定位于“民生仓储店”、“家门口的仓储店”。仰仗永辉的供应链优势,永辉仓储店喊出“天天平价”的口号,甚至“一件也是批发价”。仓储店的SKU数,也从过去的1万多精简到了6000以内(各店有所差异),通过单一SKU上形成更大的采购量,提升对上游的溢价能力,让利于消费者。正如张轩松口中的“民生永辉”,永辉仓储店就是要蹚出一条符合中国本土的新思路。到2021年底,永辉共开出了53家仓储店,这些仓储店获得可比同店32.9%的高速增长。“永辉超市仓储会员店2022年上半年销售增长超过20%,明显强于公司整体增速。”张轩松的再次尝试终于看到了希望。由于主打会员模式,山姆、Costco的业绩增长重点在于续卡率,而永辉仓储店的盈利则在于运营,这考验着永辉的供应链、物流、选址、选品、门店效率等全链路,最终依赖的是全渠道的数字化建设。这个重担落在了李松峰的肩头,在他的领导下,经过一年多努力,永辉自主研发的全链路零售数字化系统YHDOS基本实现了门店全覆盖。YHDOS就像高速公路一样的基础设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铺好了路,未来数据就可以像汽车一样行驶在YHDOS系统上,真正让数据价值的流转和再造成为可能。”李松峰曾如此说道。基于这一系统,永辉已初步实现了坪效、人效、品效方面“3个30%效率提升”的目标。战略明确,战术得当,效率提升,有序退出亏损业务,盈利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在李松峰看来,“仓店合一”就是永辉打开盈利局面的一把“钥匙”。同时,还可以依赖数字化系统快速规模化复制。从盲目跟风,到自我反思,永辉一步步走出亏损泥潭。乘着2023年线下消费回暖的东风,永辉超市业绩明显改善,全年盈利可期。曙光已现,曾经的商超一哥,拥有了再战江湖的底气。02生鲜,崛起时代1971年,张轩松出生在福建福州一户农民家庭,他当过兵,卖过酒,做过批发,最后瞄准了商超领域。改革开放给予了张轩松和张轩宁兄弟施展拳脚的舞台,在那个万物竞发,肆意生长的年代,张氏兄弟敢冒险,善变通,懂经营,他们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成功中吸取经验,最终从一个区域性的农贸商超成长为参天大树。而要知道,在世纪之交,福建既有本地首富陈发树的新华都,还有中国台湾的零售巨头好又多、世界500强麦德龙,以及行业巨无霸沃尔玛,张轩松的几家小超市显得势单力薄,只能夹缝生存。但在走访后,张轩松反其道而行之。他另辟蹊径,把生鲜品和服装作为永辉的主业,将日用品、家电作为配套,创造出“永辉模式”。彼时的新华都、沃尔玛等商超都是大卖场模式,售卖的货物以日用品、家电为主,生鲜只不过是辅助;张轩松认为,如果依葫芦画瓢,等待永辉的就只有失败。那时的农贸市场给人的印象普遍是“脏、乱、差”,福州政府下定决心对农贸市场进行整改。张轩松敏锐的察觉到其中的商机:“这是一块空白的市场,也是洋巨头的软肋。生鲜本地属性强,沃尔玛、麦德龙介入生鲜领域并没有优势。”2001年3月,福州首家“农改超”超市———福州永辉屏西生鲜超市开业,破天荒地打造了“生鲜食品超市”的全新业态。同年4月,永辉超市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与其他超市不同,永辉“生鲜区”的经营面积要占到整个超市的50%,甚至70%。这在此前的商超大卖场是从来没有过的。张轩松此举创造了“永辉特色”,但也将直面生鲜难以保鲜和容易损耗的难题,这也是沃尔玛等巨头不愿染指生鲜的一大原因。“只要肯钻研,办法总比困难多。”张轩松决定跳过中间环节,直接对接农场和农场主,向他们下订单。他亲自组建了300多人的采购团队,要求员工与渔民一起打鱼,现场挑货,减少流通,还能保证产品新鲜。永辉甚至设立了专项资金,帮农民垫付肥料、种子、新型农具等,收获的农产品要全部卖给永辉,相当于“包销到户”。一系列创新举措,使永辉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生鲜供应链也成为永辉屹立于商超江湖的核心武器。“买生鲜,上永辉”的理念成功占领消费者心智。2010年,成立10周年之际,张轩松便带领永辉超市登陆A股市场。拥有了资本的助力,永辉踏上了最为风光的一段旅程。2018年永辉超市营收705.17亿元,市值一度站上1154亿元,门店总数超千家。2021年永辉营业额989亿元,超过大润发、华润万家,晋升为中国本土最大商超,与沃尔玛中国也仅是伯仲之间。▲2021年中国超市TOP10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张轩松敢于“冒行业之大不韪”的魄力,独特的“永辉模式”,让永辉超市在大卖场时代走向巅峰,实现了“千亿市值、千亿营收、千家门店”的辉煌。03新零售颠覆者的残酷游戏正如阿里、京东之于苏宁、国美;正如拼多多、抖音电商之于阿里、京东。中国零售史,成王败寇的故事还历历在目,倘若躺在过往的功劳簿上停滞不前,就会落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正如永辉以“生鲜模式”颠覆行业,猛然崛起一般,新零售的浪潮下,永辉又被拍成了前浪,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们颠覆的对象。2018年,是永辉由盛变衰的转折点。当年,永辉超市股价自巅峰开始滑落,净利润出现-18.52%的负增长。▲永辉超市历年净利润情况来源:同花顺而这一年,正是阿里盒马鲜生、京东7Fresh全国扩张的起点。外有强敌环伺,内部却是兄弟阋墙,也正是在这一年,张氏兄弟宣布“分家”,创始人间的分歧和矛盾被彻底暴露出来。张轩松偏保守,而张轩宁愈发激进。其实,两人对新零售的大方向都是认可的,区别在于战术打法。2018年6月的一次股东交流会中,张轩松坦言,“对于超级物种,我和CEO张轩宁有分歧。他看好偏重餐饮,我认为重心应该做到家。”早在2015年,弟弟张轩宁就另起炉灶创办永辉云创,张轩松口中的“超级物种”,就是其旗下重要的一枚棋子,主打“零售+餐饮+线上”的体验式消费。此外,还有永辉生活、永辉APP等新零售业态。但在资本加持下,永辉云创盲目扩张,却因打法不清,酿下连年亏损的苦果。仅在2016年-2019年四年间,共计亏损超26亿元。最终,永辉计划关闭全国所有超级物种店,只留下福州的门店。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后,张轩松于2019年操盘永辉云超,主攻“到家”业务,相继推出永辉买菜APP和永辉mini,定位“小业态社区生鲜店”,通过前置仓模式辐射3公里范围内的社区居民,最快30分钟送达。但尴尬的是,这一模式依然没有跑通,2019年永辉Mini开店573家,到2021年年底,永辉仅剩33家。面对行业大潮,张轩松不甘“被革命”,他主动迎战,超级物种、永辉mini店、永辉买菜、仓储店等等通通尝试了一遍。最终,永辉付出了纷纷闭店的惨痛代价。模式走不通,难以找到盈利点。2021年,曾在京东任职的李松峰担任永辉超市CEO,着力向“科技永辉”转型。张轩松也表示:“永辉将回归到民生超市的原点。”兜兜转转,永辉在仓储店模式上找到了突破口,销售增长明显快于永辉整体增速,李松峰也指出“线上线下仓店合一的形式是最有希望看到盈利的机会。”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真的崩了!投资人炸锅:血本无归,直接清零!

来源:中国基金报瑞银集团同意以逾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长期竞争对手瑞士信贷集团,鉴于全球银行体系信心下滑带来的危险后果,监管机构推动达成了这项多年来最大的一笔银行业交易。该交易涉及瑞士金融业两大支柱,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跨国银行之间达成的首宗巨型合并交易。而刚刚,银行股美股盘前集体重挫,瑞士信贷跌近60%,瑞银一度跌超12%,总结一句话,瑞银股东感觉要被拖累,瑞信股东觉得自己亏了。不过,瑞士信贷大跌在意料之中,主要是因为30亿瑞郎的收购价格,和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相差巨大,瑞士信贷上一个交易日市值为79.22亿美元。大跌六成后,市值不到32亿美元,和收购价30亿瑞郎相近。挪威规模达1.3万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表示,今年早些时候该基金就减少了对瑞信集团的持仓。“自年底以来,我们不断减持瑞信仓位,现在持股比例约为1%,”Norges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暴跌54%,东方甄选的泡沫,破了!什么信号?

来源:侃见财经(ID:kanjiancj)作者:侃见财经3·15之夜,东方甄选紧急道歉。3月15日深夜,东方甄选在官方微博回应直播间疑似售假称:“东方甄选作为一家公司,会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感谢大家的批评和包容,我们会继续努力,继续往前走”。在一段录制的视频中,东方甄选CEO孙东旭表示,有问题公司承担,请大家不要攻击主播个体。3月16日开盘后,东方甄选股价一路走低,盘中一度大跌超7%,截止收盘跌幅超2%,最新总市值回落至355亿港元。这则道歉的起因是,“东方甄选,将养殖虾当野生虾卖”。据报道,一位王姓的消费者分别在2022年6月14日、6月16日、6月17日在“东方甄选”直播间下单了同一款冷冻虾,商品名称为:厄瓜多尔桑塔白虾,价格均为139元,重量1500g。当时直播间内,东方甄选的主播董宇辉宣传称,此虾为“100%野生”。同时,商品详情页内标明“新鲜海捕太平洋大虾”。随后,消费者在收到货时,商品包装盒上也明确标注:“100%野生”。但这位消费者发现了猫腻,所有虾大小几乎一模一样。随后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此虾确为养殖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93号》这个文件中,附有《进口厄瓜多尔冷冻南美白虾检验检疫要求》,第二条明确指出,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张兰欠9.8亿未还,家族信托被击穿!

来源:易简财经(ID:ejfinance)作者:饭团张兰又火了!这一次不是因为儿子汪小菲的情感纠葛,也不是因为直播卖货,而是因为她在境外设立的家族信托被“击穿”,这些财产将被用于偿还她的债权人——欧洲私募股权公司CVC的1.42亿美元(约合9.8亿人民币)债务。小编想到,去年汪小菲与大S“开撕”闹得沸沸扬扬时,网友们劝兰姐赶紧找好律师,做信托、立遗嘱,做好资产隔离安排。没想到兰姐的算盘早就打好了,2014年就已安排。但或许是因为当初对信托的规矩并不了解,张兰的安排中留下了漏洞,如今被CVC狠狠抓住。01张兰境外家族信托被击穿事情是这样的,2022年11月,一份新加坡高等法院的公开判决书显示,张兰的家族信托名下的两个账号均已被接管,债权人是CVC。来源:判决书这一消息惊到不少人,兰姐什么时候设立的家族信托?这还得从当年CVC收购俏江南开始说起。2014年,在两次上市未果的情况下,张兰将自己一手打造的俏江南,出售给了私募股权公司CVC,自己只保留少数股份。彼时,经历了多重风波的张兰,意识到风险可能会随时到来,她得提前作出安排。于是2014年6月,张兰迅速在库克岛,以儿子汪小菲及其子孙后代为受益人,设立了家族信托。信托架构,来源:信知也学社随后,在CVC对俏江南的收购过程中,由于双方矛盾不断升级,张兰资产被CVC申请冻结,双方为此打起了贸易仲裁官司。2019年4月,张兰在仲裁官司中败诉,被判决支付CVC1.42亿美元及其利息。但张兰的钱都转移到了信托账户里,“身无分文”的她,无法对这些钱进行支付。毕竟从理论上而言,家族信托里的钱最终都是属于受益人的,也就是汪小菲和他的后代,不是委托人张兰。她无法动用家族信托的钱来偿债。因此,在张兰的预料里,CVC是不可能从她这拿到钱了。可惜,万无一失的计划偏偏出现了致命的漏洞。02为何会被击穿?先来看一下,在裁判文书透露的时间线上,CVC及张兰都做了什么。2013年12月-2014年6月,CVC陆续向张兰在嘉盛银行的个人账户里,转移约2.5亿美金,以支付俏江南的部分股权收购款。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1月,张兰专门成立了信托壳公司SETL,且她是公司唯一的股东和董事。2014年3月至7月之间,张兰将价值1.42亿美元的资产,从嘉盛银行转至SETL名下的瑞士账户内,之后又将其中的0.85亿美元,转到SETL名下的德意志账户内。其中,还有一个关键节点,2014年6月,张兰将其个人所持有的SETL全部股权,转移给了新成立的信托公司,也就是此次涉事的家族信托。紧接着,2014年9月及2015年2月,张兰未明示原因,直接两次从瑞士账户分别转移300万美元;2014年11月,她又从德意志账户中转出一笔款项,用来购买一套位于纽约的公寓。2015年3月,香港高等法院、新加坡法院先后判令冻结张兰的资产。彼时,张兰的两个账户中,一共还剩下约0.55亿美元的资产。在这之后,张兰的代理律师事务所,向德意志银行发出邮件,在邮件中,张兰声称自己为“信托资产的实际利益所有人”,并要求“被及时告知账户资产的变化”。来源:信知也学社一路看下来,我们也找到了,张兰的信托被击穿的原因。无论是转移资产,还是购买房产,张兰对所谓家族信托的控制权都太大了,超过了一个委托人应有的权力。此外,张兰的避债意图非常明显。她要求银行转移资产的那个时点,正好就在法院发出冻结令之后,执行冻结令之前。法院认为该家族信托为张兰的个人财产,而律师发出的邮件,则是实锤了这一点。因此,法院同意CVC提出的任命接管人申请,这也意味着,本来起着资产隔离作用的离岸信托被击穿。并不是所有的委托人保留控制权的家族信托都会被击破,只有委托人为自己保留剩余索取权的信托才会被挑战其效力。0365岁还要带货救场信托风波背后,“狠人”张兰,已走过传奇又操劳的大半生。1958年,张兰出生于北京,到今年已经有65岁了。31岁时,为了赚够创业资金,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她远赴加拿大打工。最忙的时候,她一天打6份工,在她眼里钱就是生命。1991年,终于赚够钱的她,回国开起了餐馆。2009年,她凭借俏江南创始人的身份,以25亿元的资产登上胡润餐饮富豪榜,在中式餐饮企业家中排名第一。但兰姐却为儿子汪小菲操碎了心。汪小菲不仅绯闻不断,婚姻不顺,与前妻大S“互撕”,生意做得也不咋地。他做过房地产、物流公司、美妆产品,可惜都没什么起色,最后做起了老本行餐饮,2020年创立麻六记,结果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受打击。不得已,张兰亲自做起了麻六记主播,每天至少直播10小时,想要帮麻六记渡过难关。就在去年12月10日,确诊阳性的她,还在继续带货:“兰姐芭比Q了,没关系的。”那时候,人们感慨着张兰的不容易,这么大了还得为儿子操心,还有不少人劝她,赶紧做好信托,做好个人财产与经营性财产的隔离安排。来源:微博只是没想到,兰姐的信托早已安排,甚至设立之时,还避开了当时还是儿媳的大S,奈何最终还是棋差一招。04结语如今张兰家族信托被击穿的消息曝光,让人更感唏嘘:儿子起不到什么帮助,在经济更为紧张的情况下,张兰或许将更加辛苦。这也为其它设立家族信托者敲响警钟。为了避免家族信托被击穿,委托人在家族信托设立之时,就应该重点关注到,信托目的合法性和自己的权限边界等问题,否则就很容易导致隔离资产的目的泡汤。推荐阅读:1、撑不住了!万亿债务压顶,绿地又开始甩卖核心资产2、震惊!硅谷银行“杀猪盘”,潘石屹一夜返贫?3、崩了!全球大暴跌——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恐怖的GPT-4

来源:格隆(ID:guru-lama)作者:万连山NB!对不起,实在没忍住说出这两个字。ChatGPT(GPT-3.5)引爆科技圈后,所有人都在讨论,AI下一步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初代iPhone发布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等太久。隔夜,OpenAI正式推出新品GPT-4,再次点燃了大家的想象力。老板Sam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撑不住了!万亿债务压顶,绿地又开始甩卖核心资产

来源:深蓝财经(ID:shenlancaijing)作者:杨波近日,陷入债务困境的绿地控股以5.6亿元的价格甩卖核心资产,这一价格较市场报价打了差不多8折。几天后,绿地外滩中心5层办公楼及数十个车位也被另一家上市公司宣布以逾13亿元的价格拿下。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绿地已经通过出售核心资产将18.6亿元落袋为安,但这个金额对于总负债1.18万亿元的绿地而言,显然无异于沧海一粟。2023年,绿地能否迎来重生?01不到一个月,两次出售资产3月6日,兰生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向中民外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购买绿地外滩中心项目T3幢的13层、14层共2层办公楼及35个车位。合计总价约5.61亿元,相比于市场报价折让了约20%。资料显示,中民外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为,绿地控股50%,安信信托持股45%,上海外滩投资集团持股5%。实际的操盘方就是绿地。无独有偶,3月13日,外服控股宣布将耗资逾13亿元拿下绿地外滩中心5层办公楼及数十个车位。值得注意的是,外服控股、兰生股份最终的实际控制人都为上海国资委。这背后,可能是地方为解决房企危机的一种尝试性做法。绿地外滩中心项目地块,于2014年由中国民生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摘牌拿下,当时成交价格超248.5亿元,是当年上海董家渡地王。2017年,中民投联合安信信托为董家渡项目募资,计划以45%的股权为代价募集240亿元。不过当时安信信托正处于“风雨飘摇”中,兑付能力大大受损。2019年2月,绿地控股以121亿元代价拿到了中民外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股权,顺利入驻董家渡13、15号地块,即“绿地外滩中心”。绿地外滩中心项目,还有着一段不寻常的过往。据称,黄浦江流经上海黄浦区主城时,拐了两道弯,形成S形的太极图形,其中一个弯,是大名鼎鼎的金融中心陆家嘴;另一个弯则是位于南外滩的董家渡,上海一直有意将董家渡打造成新的金融中心地标,与陆家嘴金融城隔江呼应。绿地外滩中心效果图绿地外滩中心项目融合金融办公、高端商业文化娱乐、居住配套等多重功能,定位非常高,是绿地非常优质的项目之一。目前已经吸引了包括上海银行、中泰证券、海通证券、中国人保、国海证券等金融企业入驻。02债务压顶,绿地积极找钱绿地控股的债务危机最早在2019年开始隐现。当时,绿地控股的银行委托贷款陆续出现逾期现象。2020年10月,网易房产成都频道发布了一则名为"绿地,请付款"的文章,向绿地集团西南事业部公开催讨广告款。至此,绿地的债务问题再次被聚焦。随之而来的,绿地的项目开始陆续出现停工、延期交房等现象。以成都青羊区光华大道的绿地新里城项目为例。据该项目2期一名业主透露,按照合同,交房时间为2020年9月30日前,但是直到2021年10月,根据业主的反馈,绿地已经延期5次交房。绿地表示,延期的原因是资金链困难。据悉,该项目二三四期直到2021年底才陆续交房。这只是冰山一角。整个2021年,绿地控股通过减少拿地、出售项目、剥离高负债等各种方式,压降了有息负债近812亿元。但是,这远远不够。2022年5月,绿地公告,未来3年计划出售2000亿的资产降低负债,每年计划出售500-700亿的资产。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绿地完成出售计划的资产仅292亿元。接下来,绿地还有可能将一些优质资产打包出售。据行业人士推测,绿地未来将推出4个位于上海核心区的优质项目资产包,包括上海绿地外滩中心-T3塔楼、上海绿地虹桥数智港、绿地星弘综合体、上海绿地万豪酒店。这四个资产总市场价值数百亿元。不过截至目前,这些项目仍未有明确的出售信息。卖资产的同时,绿地还在四处筹集资金。2022年8月,绿地向第二、第三大股东上海地产与上海城投分别借款15亿元。9月,绿地再次向上海地产借款14.5亿元。两次合计向两大国企股东借款44.5亿元。去年底,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开闸。为了筹集资金,2022年12月7日,绿地控股公告,拟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过,绿地至今仍然没有公布增发预案。要求债主再缓缓,也是绿地缓解资金紧张的一大方式。2022年10月31日,绿地对旗下9只美元债就展期事项发起同意征求。其中8只境外债券(共32.41亿美元)拟展期两年,已于2022年6月展期的1只境外债券(5亿美元)拟展期一年。03成也高楼,败也高楼?在商业地产领域,绿地以建造超高层地标闻名。2005年5月,总高450米的南京紫峰大厦正式开工,这是绿地开发的首座超高层,也是绿地集团超高层大跃进的开端。以此为起点,绿地随后在南京、武汉、西安、成都和昆明等十多个城市打造一个又一个超高层地标项目。绿地热衷于建设超高层,其实是有逻辑的。这是一种绿地的拿地策略,通过建设超高层,能够定向获取价格比较低的配套住宅用地。开发商拿地后,会通过住宅现金流补贴摩天大楼建设的成本,而且拿地成本也比较低。但是,这种运作模式一个显著的弊端是:摩天物业投资高、盈利难,且开发周期长,资金压力“长期+巨额”,需要源源不断的输血。一旦房地产市场下行,或者融资困难,就容易出现“烂尾”。以成都绿地468蜀峰为例。2012年,绿地集团以1076元/㎡的单价取得三圣乡448亩土地,用于打造成都地标。“蜀峰”建设高度为468米,原目标是“成都第一高楼”。随后,该项目住宅部分和裙楼商业相继开发完毕,但蜀峰摩天楼一直进度缓慢,前前后后多次传出复工信息,又迅速陷入进度缓慢的状况。去年12月,据上游新闻报道,因蜀峰大厦未能如期交房等,被购房人以延期交付为由进行了起诉,且在法院作出判决后拒不执行判决,蜀峰的开发商绿地集团成都蜀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名下三块土地被法院查封。该公司和法定代表人也被“限高”。2022年12月2日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上市以来巨亏50亿,市值缩水99%,中国第一导购平台大崩盘

来源:深氪新消费(ID:xinshangye2016)作者:沐九九无论在遍地是黄金的90年代、互联网崛起的10年代,还是新消费热潮下所有东西都值得再做一遍的20年代,都验证着那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30余年以来,踩中风口崛起的公司、品牌固然不少,但在大浪淘沙的商海战场,多的是半道折戟甚至无人知晓的小公司。然而这其中,最难过的莫过于无数次站在风口,又数次背风而去的企业,比如曾经有着“时尚电商第一股”之称的蘑菇街即是如此。最近,蘑菇街公布的2023财年上半年(截至2022年9月30日为止六个月)业绩显示,在大幅缩减经营成本的情况下,公司半年才赚了1.1亿元。且自2018年上市以来,蘑菇街至今未实现过年度盈利,已知亏损总额也超过50亿,市值更是缩水99%。业内人士对蘑菇街的评价,无不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01电商大爆炸导购平台“生死局”2010年左右,在电商大爆炸的背景下,一批像美丽说、蘑菇街等依附于淘宝电商大佬的导购平台正逐步崛起。2011年,在美丽说创办仅5个月后,从淘宝出来的陈琪就在杭州创立蘑菇街,其界面设计、定位和前者如出一辙。初期,陈琪将蘑菇街定位为解决时尚男女选择障碍,为其提供交流的社区或社群,只是后来随着女性占比扩大,化妆类相关内容出现频次增多,对男性群体产生了排他性,蘑菇街才逐渐转型成为女性聚集的穿搭交流社区。当然,这是后话。但不可忽视的是,彼时踏入导购平台的蘑菇街,如同一脚踏入竞争激烈的洪流中,不仅前有同类型导购平台美丽说,身后更是各种导购网站接连不断。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国内大约出现了30多家以女性购物社交为主的导购网站。然而,这些网站和平台大多因为内容不佳、社群聚合力太弱,或交易量太低等原因,最终走向冷清或关停,只有美丽说和蘑菇街等为数不多的选手以惊人的意志力活了下来。2011年,在淘宝网平均购买转化率还不到1%的时候,此时以美丽说、蘑菇街领衔的社会化导购平台转化率已经达到7%~8%,且先后获得资本关注。当年年底,蘑菇街就获得了贝塔斯曼、肇信资本、启明创投的A轮逾千万美元投资。资本加持下,蘑菇街展现出惊人的实力,上线一年多吸引了超过600万名注册用户,DAU(日活跃用户)超160万,日均PV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宁德时代:负债4200亿,钱都去哪儿了?

3、电池回收由于锂资源相对短缺(但也比石油更自主可控的多),且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回收,所以随着新能源车基数的增加,到报废年限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电池回收成为非常重要的行业。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李书福的“圈钱”动作,越来越像许家印了

来源: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作者:陈欣苗新品牌系列才发布没多久,吉利就被“杠上”了。2月28日,一封来自长安汽车的知识产权律师函在网上流传,内容直指2月23日吉利汽车发布的“吉利银河”系列原型车“银河之光”涉嫌抄袭其概念车和量产车的外观。双方现在是各执一词,是非难辨。可作为吉利的直接竞争对手,长安汽车这一刀捅出了十足的火药味。银河系列主打的15-30万元级别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片红海,长安深蓝便在其中,比亚迪、特斯拉等,亦聚集于此。吉利对银河期待很高,想靠着它上规模,为吉利汽车强化新能源标签。另一层意味亦很明显,当下的新能源车市,吉利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度的,却是吉利近年在资本市场的热闹。融资、上市,吉利可是玩得溜溜的,甚至有股民感慨:“玩资本玩上瘾了”、“割韭菜高手”。李书福很急,这已是明牌。只是,他是急着让消费者为自家车买单,还是更急着,向股民举起镰刀?01上市公司越来越多销量的落寞,掩盖不住吉利系在资本市场的锋芒。近两年,吉利系在资本市场按下加速键。2021年10月,沃尔沃汽车于瑞典上市,募资达23亿美元(约合158.78亿元),但也仅是开端。去年,吉利系两家公司接连上市,募资超12亿美元(约合82.84亿元):6月,电动汽车品牌Polestar极星(NASDAQ:PSNY)通过SPAC的方式登陆纳斯;12月,吉利注资设立的汽车软件企业亿咖通科技(NASDAQ:ECX)以同样方式上市。同年11月,吉利旗下领域独角兽——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超3亿美元(约合20.71亿元)。▲吉利系近年资本运作,无冕财经据公开资料整理。还有两家已在IPO的路上。今年1月,路特斯科技(全称“武汉路特斯科技有限公司”)拟以SPAC方式登陆纳斯达克,估值54亿美元,最快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实现IPO。这是吉利旗下的超豪华电动汽车品牌。另一个是极氪。定位上,极氪是吉利在高端电车市场卡位的品牌,聚焦30万元以上纯电智能赛,李书福亲自挂帅。去年,极氪交付7.1万辆,开了个不坏的头。按吉利五年规划纲要,到2025年,极氪在高端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销售数量预计达到65万辆。照此算,3年内极氪销量要增长8倍,距目标还远着。但资本运作之“快”,在极氪身上凸显。今年2月,极氪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30亿美元。上一次是2021年8月,极氪完成总额5亿美元的Pre-A轮融资。A轮融资后130亿美元(约合897亿元)的估值,已快赶上吉利汽车(00175.HK)的市值,截至3月2日收盘,吉利汽车市值约1053.97亿港元(约合927亿元)。在未上市的电动车企中,极氪的估值也仅次于广汽埃安。当下,极氪独立IPO已提上日程。去年12月,吉利汽车公告称,极氪已于12月7日按保密基准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可能进行IPO的注册声明草拟本。李书福离再造一个“吉利汽车”或已不远,而这距离极氪成立还不足两年。有趣的是,2018年,李书福曾怒怼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有些企业之所以‘造车’,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而现在,他的新能源汽车资本局,丝毫不逊色。2021年至今,上述公司总融资额约达353亿元。吉利甚至能成为国内拥有最多上市公司的车企之一。粗略计算,李书福手上的上市及拟上市的企业已达9家,总估值超6000亿元,包吉利汽车、沃尔沃、极星、亿咖通科技、钱江摩托、汉马科技、力帆科技、极氪以及路特斯科技。02割韭菜高手?资本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但投资者对吉利系的态度却颇为冷淡,甚至质疑其只是为了“圈钱”。就拿上市没多久的亿咖通科技和极星汽车来说。上市交易首日(2022年12月21日),亿咖通科技股价从10.55美元/股上涨至10.75美元/股,涨幅1.90%,市值达到约35.8亿美元。▲亿咖通科技股价呈下降趋势。图源自东方财富网。现在呢?IPO还不到三个月,股价跌了近60%,市值腰斩至17.03亿美元。极星也是类似光景。股价高点停留在上市当日的13美元/股,而今已跌去55%,报5.05美元/股。雪球评论区,有股民直接称极星汽车为“割韭菜高手”。对亿咖通科技早早腰斩也是微词颇多。“区区两个月,已经腰斩都不止了。”、“就给自己汽车供货,吉利自己汽车市占率又在下降,这是圈钱来了吧?”、“玩资本玩上瘾了。”作为曾经的自主品牌一哥,吉利汽车而今的市值也仅剩927亿元,远落后于比亚迪(002594.SZ)、长城汽车(601633.SH),这两家自主品牌的市值分别达7677亿元、3025亿元。吉利系当下“成一个,拆一个”的思路,不禁让人想起2年前,房企在三道红线重压下掀起的多元板块分拆潮,以许家印为典型,要将8个业务平台全部分拆上市,奔向万亿。直接目的当然还是融资,吉利当下转型新能源,需要巨额资金支撑。上述沃尔沃汽车上市募资的70%,就是要用于电动化转型。像极氪,2021年亏了10个亿,2022年上半年亏了7.6亿,去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的净利润也不过15.5亿元,同比还下滑了34.8%。把它剥离上市,既能减轻负担,长远看发展空间也会更大。亿咖通科技也有类似的思路。亿咖通科技其实是吉利系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以打造“汽车行业的安卓操作系统”为目标。类似这样的车企零部件子公司被分拆和独立运营,以谋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其实也是现在的趋势,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就是典型。不过目前亿咖通科技仍是亏损状态,营收也主要来自吉利系。拓展新客户才是公司真正实现独立发展的重点,上述股民的吐槽也源自于此。极星汽车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声量也是平平,销量集中在海外。实际上,吉利旗下的新能源品很多,几何、领克、吉利、极氪、枫叶、睿蓝、沃尔沃、Smart、路特斯,加上最近发布的银河,足足就有10个。但缺乏爆款,品牌认知度不高,销量也处爬坡期。国内头部自主车企格局中,吉利汽车已在2022年被比亚迪一举反超,变量正是新能源车。现在,吉利推出的银河系列,承载的正是吉利规模化的期待,能否叫座,有待后续市场验证。李书福认为,汽车行业基本规律“规模制胜”不会改变,最终全球汽车工业企业中,存活下来的数量不会太多,只有规模企业才能生存下来。现在,只有让销量上台阶,吉利新能源的竞争力才得以验证,这也是资本市场对吉利系新能源企价值判断的关键。于吉利而言,而今的资本运作,还只是开端。——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一夜蒸发579亿!京东背后的危机……

来源:侃见财经(ID:kanjiancj)作者:侃见财经营收突破万亿,京东迎来了自己的“里程碑”时刻。3月9日,京东披露了其2022年的财务报告,在财报的各项数据中,营收数据无疑最为吸引投资者的眼球。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京东集团的全年净收入为10462亿元,这是京东集团年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而京东的CEO徐雷也称之为京东的重要“里程碑”。不过,虽然营收破万亿,但由于其他数据表现不佳,财报披露后京东股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据数据显示,财报披露后,美股上市的京东收盘大跌了11.28%,一夜之间市值蒸发了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约为579亿元。拉长周期来看,截至3月11日收盘,京东股价报收40.47美元/股,和最高107.03美元/股相比,如今京东的股价已经腰斩,市值更是缩水超1000亿美元。作为国内三大电商巨头之一,当下的京东虽然营收突破万亿,但在营收数据之外,营收增速下滑、GMV增速大幅下降等问题也围绕着京东,而股价的大幅回落也足以折射出京东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到底有多大?京东又该如何突破增长瓶颈?01万亿营收背后的焦虑拆开京东的这份财报来看,每一个数据背后,都透露出京东面对增长的焦虑。首先看最为突出的营收数据。上面提到,2022年京东营收为10462亿元,是其首次突破万亿营收大关,这无疑是2022年财报的最大亮点,CEO徐雷也称之为京东的重要“里程碑”。不过,从更为重要的营收增速来看,2022年京东的营收增速仅为9.95%,而在过去的两年里,同样是在疫情管控的大背景下,京东的营收增速分别达到了29.28%和27.59%;相比之下,2022年京东的营收增速直接掉了一大半,营收增速下滑的迹象十分明显。净利润方面,2022年京东实现净利润103.8亿,同比大幅增长391.57%,不过和2020年494.1亿的净利润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2022年仅仅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此外,从销售净利率来看,京东的销售净利率仅为0.93%,远低于2020年的6.62%和2019年的2.06%。还有对于电商平台最为重要的GMV数据,2022年京东的GMV为3.47万亿,增速只有5.6%,在2021年时,京东的GMV增速还有26.2%,2022年GMV增速连2021年的零头都不到。而由于GMV增速大幅下滑的原因,短期内京东很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拼多多反超。根据机构预测,2022年拼多多的GMV将在3.2万亿-3.3万亿,已经十分接近京东,若京东2023年GMV增速依旧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么下一年被拼多多反超已经是大概率事件。而关于年活跃买家数据以及DAU日活跃用户数据这两个关键数据,京东在其2022年的财报中并未提及,或许这两个关键数据也不会太过好看;根据过去三个季度的数据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京东的ACC数据分别为5.805亿、5.808亿和5.883亿,已经明显“停滞”。无论是从营收增速还是GMV增速来看,京东都在明显“变慢”。不可否认,营收突破万亿、净利润同比2021年由亏转盈确实是京东的“里程碑”,但在万亿营收的背后,京东的困难无疑更大。02重拾“低价武器”面对难以摆脱的增长困境,京东无奈地选择重新拾起“低价武器”。实际上,在去年三季报披露之后,已经出现增长危机的京东就掀起过一轮改革,其中“低价”重归第一要义,而“成本、效率和体验”则在高管会上被刘强东反复提起。到了今年2月,京东突然被曝出将上线“百亿补贴”活动,且该活动将是一场长期活动。虽然有向拼多多“抄作业”的嫌疑,但不难看出京东改革的决心,3月“百亿补贴”活动正式上线。作为摆脱增长困境的重要举措,在业绩披露会上,徐雷也对“百亿补贴”活动进行了介绍:“拉动了老用户,也带来了新用户,这是京东上线这一业务的初衷;上线至今,京东和商家们已累计投入了10亿的营销费用,这一数字在接下来还会继续扩大。”由于目前“百亿补贴”活动上线的时间并不长,想要看到真实的效果,或许还要等到京东正式披露一季报甚至半年报的时候。不过,从股吧上的讨论来看,京东的“百亿补贴”诚意并不足。例如有网友就提到,在推行“百亿补贴”活动之后,面对同样的商品,2021年底时只需要78.5元,现在让利后的价格为129元,“百亿补贴”活动后价格甚至还要更高;而对于同一款手机华为Mate50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大撤退!“考公一哥”爆雷了

来源:易简财经(ID:ejfinance)作者:简小编实控人套现近百亿上演大撤退,“考公第一股”中公教育,还能上岸吗?01清仓式减持,实控人四个月内套现约百亿3月1日晚,中公教育发布公告称,实控人鲁忠芳于2023年2月28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2297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37%。本次权益变动后,鲁忠芳及李永新母子二人,持有公司13.32亿股,占总股本21.61%,而四个月前,其持股比例高达60%左右。鲁忠芳个人持股比例,则从此前的41%出头,降至5%以内。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11月开始,鲁忠芳母子就开始频繁大额减持,据统计合计不低于11次。其中,有7次均采取了协议转让的方式。易简财经注意到,这些股份转让均为折价大甩卖,折价比例为10%-30%,鲁忠芳母子合计套现近百亿元。对此,部分投资者非常疑惑:2015年减持新规以后,鲁忠芳等是怎么做到这么快速减持的?事实上,单笔5%以上的协议转让并不受到限制;在公司持股50%以上,或均受同一控制人所控制的协议转让,则不受“不低于5%”的限制;此外,交易出质人为公司持股2%以上的股东,也可以办理协议转让。而大宗交易,连续的90日内,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2%即可不受限制。鲁忠芳母子正好满足上述条件。除了鲁忠芳母子,其他中公教育高管,也在忙着套现。东方财富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以来,公司董事王振东套现次数多达17次,总计超过2亿元。这样频繁的套现,让不少投资者心存疑虑,高管是要拿钱“润”了吗?这还能有心思好好经营公司吗?02亏损现状难以扭转高管大规模套现背后,中公教育的亏损压力也在与日俱增。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7.04%,账上流动负债高达65.3亿元,其中,有47.3亿元是合同负债,主要为协议班的培训预收费。2021年末,中公的账上还有19.7亿元,而到了2022年三季度末,却仅剩下4.57亿元,这点钱还够不上负债金额的零头。近两年,中公教育的盈利一直在走下坡路。2021年财报显示,公司从前一年的盈利23.04亿元,转为亏损23.7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再亏了8.23亿元。与此同时,中公的净资产也越干越少。2020年,公司净资产为42.75亿元,2021年减少为18.89亿元,到2022年第三季度末更是进一步减少至10.66亿元。最新的业绩预告显示,中公2022年预计亏损9-12亿元。不单单业绩,在资本市场,中公教育的表现也不佳。截至10日收盘,中公教育股价报5.04元/股,市值310.84亿元,距离最高点2600亿元已缩水近90%。03拖欠已久的学员退款,中公能还了吗?一直以来,中公教育的商业模式离不开“保过协议班”五个字,简单来说,就是不过包退。这种方式曾让中公教育尝到了好一阵的甜头:不仅在公考领域迅速吸纳考生,抢占了大量市场,还在2019年2月成功登陆A股,2021年公司市值飙升至2600亿元,坐稳了行业龙头的宝座。然而,随着考公渐热,越来越多人涌入到这片红海中来,落榜者也就越来越多,中公的退费率随之飙升。2019至2020年,中公教育退费率分别为44.14%和46.54%,到了2021年,其退费率已达到68.46%。采用学员贷模式的退费率则更高,根据统计,2019年至2020年,其退费率分别为68.46%和73.06%,到2021年已飙升到82.94%。结果中公却拿不出这么多钱,甚至因为拖欠考生的费用登上微博热搜。2022年3月,中公教育因“贷款培训,不过退款”事件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此后还有中公卖楼退费的消息传来。11月,中公教育广东总部两位负责退费的人士曾对媒体表示,公司已在努力筹措资金,积极处置公司的非流动性资产,比如卖地,大股东也在减持筹钱。但直到现在,网络上相关投诉依旧铺天盖地,在黑猫平台上,中公已收获投诉超90000条,其中九成以上都与退费问题有关。最近30天内,还有近3000名学员在黑猫哭诉拿不到中公的退款,其中一则投诉理由显示:到机构沟通,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还要打人、扔东西。最新一则投诉理由则显示:中公教育没有按照协议进行退费,严重超期,无奈进行分期退款只退了一期便又拖欠,距离第一期退款已经过去将近三个月,远超协定日期。从公告来看,2022年11月-12月,鲁忠芳先后两次,向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无息、无担保借款合同,总计金额不超过20亿元。那么问题来了,这20亿都拿来归还考生了吗?公告之外,其他减持套现的资金,又用在了什么地方?04结语实际上,中公教育高度依赖的“不过包退”和“学员贷”这两种商业模式,本就是个伪命题,考试通过的比例并不会随学员增长而增长,反而会随着学员的快速增长而下降,这个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和不确定性。这也是中公教育出现资金链断裂、陷入危机的重要原因。接下来,深陷亏损与投诉风波的中公教育能否上岸小编不知道,反正手持百亿套现现金的大股东,应该能上岸了。——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深夜炸弹!佳兆业宣布复牌,平均每天亏3839万

来源:说财猫(ID:finance-cat)作者:猫姐不容易啊!时隔343个日夜,佳兆业的股民们,还有买了佳兆业房的人,终于等来复牌!和复牌同期而至的,还有佳兆业迟到了很久的2021年财报、2022年中报。都知道,佳兆业有个绰号叫做“不死鸟”。2014年,佳兆业曾因“锁房危机”陷入债务风波,并停牌三年之久,最终在完成债务重组后“复活归来”。那么,财报能死出来,股票能复牌,是不是就意味着佳兆业重现了“不死鸟”的奇迹,实现了“二次复活”呢?看完了佳兆业的这两份财报,猫姐有一个感受:佳兆业距离“二次复活”,恐怕还有很长的路。来,先关注,我们展开说!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硅谷银行暴雷:更大的要来了?

来源:格隆汇APP(ID:hkguruclub)作者:边疆塞外美国银行业爆出两颗超级巨雷,让整个华尔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美股三大指数齐齐暴跌,费城银行指数暴跌7.7%,创下2020年6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隔夜,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均暴跌逾6%,摩根大通跌逾5%,花旗跌4%。四大行一夜蒸发524亿美元市值。美国小银行更加血流成河。其中,嘉信银行大跌13%,齐昂银行下跌11%,联信银行下跌8%。美国银行业引发的恐慌已经波及到亚太股票市场。港股尤为惊慌失措,恒生科技指数大跌4%,恒生指数大跌3%。A股市场,沪指大跌1.4%,全市场一共有4285家上市公司下跌,市场情绪非常之悲观。美国银行暴雷会不会引爆新一轮危机?成为现在市场担忧与关注的焦点。013月9日,硅谷银行(SVB)官宣重大计划:SVB计划出售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组合中(AFS)的美债/MBS,出售规模为210亿美元;
2023年3月12日
其他

二手车新江湖:被特斯拉牵着走,从暴富到血亏

来源:未来汽车Daily(ID:auto-time)作者:苏鹏特斯拉挥起的降价“屠刀”,让二手车商赵明“从业8年从未赔过钱”的记录就此终结。生意人深知赚钱的风险,但这一次,赵明没想到连置办年货的钱也都赔了进去。2022年前后,预期中的新能源涨价潮并未到来,从去年9月开始到今年1月,等到的却是特斯拉对在华产品进行“五连降”,最近一次降幅最高达4.8万元。囤积特斯拉二手车的车商损失惨重。每每想起,赵明总是心有余悸,“当时不敢细算,亏了20万还是有的。”伤心的故事几乎遍布花乡。在这个占地500亩,号称是全国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赵明的门店偏居西北一隅,角落里集结了十多家新能源二手车商。赵明粗略估算,受特斯拉降价风波,“大家亏损达到百万。”他下定决心,今年绝不再碰特斯拉,而一些车商的职业轨迹也因此发生改变。与赵明一路之隔的另一家门店堆满了新能源车,因为承受不起亏损,转让的牌子已经赫然挂起。“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有种种经历打底,赵明愈发怀念过往。新能源时代到来之前,在燃油车里掘金并非难事,生意好做时,他们不愁车源也不愁买家,只要收着车就能稳赚不赔。他曾见证鱼贯涌入市场的掘金者,在车市庞大的红利中身家也如滚雪球般膨胀,“一年就能赚一套房”。然而市场的切换,让曾经聚沙成塔的二手车江湖开始被重塑。01连夜更换二手车价签作为二手车市场里的“车虫”,赵明一直倚仗经验,在不断变化的规则中寻找赚钱空间。去年11月,他提前囤积了5辆特斯拉Model
2023年3月11日
其他

高端骗局围猎大佬!冯仑2857万被执行背后

来源:风财讯(ID:fengcaixun)作者:王婷婷又一个大佬陷入“骗局”引发的纠纷。3月7日据中国执行信息网消息,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因涉嫌拖欠笃瑕科技有限公司2857.38万元投资款,被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冯仑通过短信回应凤凰网风财讯称,网传“执行案件”系要求冯仑先生向笃瑕科技有限公司支付所谓“投资款”引起,但该等款项涉嫌系笃瑕科技有限公司实控人合同诈骗所得,目前该案件已被公安正式刑事立案并在侦查中。”015000万投资成骗局?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笃瑕科技于2022年12月向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称2019年12月冯仑与笃瑕科技签订“投资协议”约定冯仑向其投资5000万元,并获其10%股权,至今冯仑支付款项为2142.62万元,剩余款项尚未支付。2023年1月13日,北京四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冯仑存在违约行为,并责令其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2857.38万元的履约剩余款项及利息等费用。由于未按时履行判决内容,北京四中院于2023年3月7日将冯仑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告诉凤凰网风财讯,笃瑕科技向法院提起诉讼,得到法院支持,属于民事判决。冯仑回应称“款项涉嫌系笃瑕科技实控人合同诈骗所得,目前该案件已被公安正式刑事立案并在侦查中”,已经在公安局立案,则可能涉及刑事犯罪问题。这是两套不同的系统。王玉臣指出,冯仑方面可以拿着公安局的最后认定,提起相关诉讼,包括通过公诉,通过公安查明的事实去推翻已有的民事判决。民事判决推翻以后,则可以终止被执行,但在此之前“被执行”无法解除,并且如果被对方申请强制执行,被执行人依旧还不执行,通常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被限制高消费。在此案件中,冯仑颇显被动。只有待公安刑事侦查出现进展,这一事件或许才有解法。反观“笃瑕科技”这家企业,企查查显示信息为“笃遐迩治(上海)人工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一家经营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研发、自有研发成功转让和相关技术服务的公司,全资大股东为DEMIURGE
2023年3月11日
其他

燃油车,真被逼急了

来源:市界(ID:ishijie2018)作者:程靓、刘冬雪湖北地区“东风系”汽车大降价震动市场。“雪铁龙车型全部爆单,没有办法再接新订单了,因为交不出车。店里还剩少量的标致408和508。”湖北襄阳市某东风标致店销售员小李已经连轴转4天了,不是接电话、回消息,就是在给客户签合同。从小李的朋友圈看,3月4日,她就换上了“东风标致湖北省内限时专享最高补贴48000元”的宣传头像。“4号上午,官方直播间里就发出了降价的消息。当时就有好多外省的客户线上立即交付定金,隔天飞到湖北提车。”“东风系”大促销背后,是传统燃油车被新能源车迅猛进攻的窘境,加上我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资车企中的弱势品牌燃油车面临尤为可怕的挑战。01直降9万,雪铁龙C6在湖北爆单了家住湖北武昌的罗菁也向市界调侃道,这次“东风系”降幅太大了,大家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来看车。“昨天中午12点左右,家附近的雪铁龙和标致店都是人挤人,一个导购台围了一圈人。店里都开始自助购物了,看好、试驾好就直接找销售下单。”▲(图/小红书截图)实际上,3月以来,湖北省就联合多家车企推出政企购车补贴,其中涉及的“东风系”品牌降幅最大、范围最广,涵盖东风风神、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富康和岚图7个品牌、56款车型。其中,降幅最大的要数东风雪铁龙C6和C3-XR,其政企补贴分别为9万元和5.6万元。这意味着,原价21.19万元的C6共创版,12.19万元就可以到手;而11.39万元的C3-XR致尚版优惠下来只要5.79万元。不少网友直呼,“20万的C6满是缺点,但是12万的C6浑身优点”、“20万法系车有很多毛病,油耗高不保值烧机油……但能买到12万的C6这些都是我的问题”、“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不适合的价格。”从企业披露的信息来看,本次湖北省针对“东风系”的“政企补贴”是政府和企业各承担一半,将于3月31日截止,消费者需要在湖北省内先行缴纳全款购车、上牌,车企4S店会在后期退还补贴金额。据懂车帝3月7日消息,目前在湖北东风雪铁龙C6已经停止接单,暂时不确定什么时候可以继续提车。此外,要求购车者必须是湖北户口,或者在湖北缴纳社保半年以上的才可以享受补贴。目前,除湖北地区外,在贵州、云南及安徽等地的东风本田也开启了“全系车型限时直补”,贵州、云南区域的厂家双补最高至60000元,而安徽区域最高达85000元。车市热度也传导到了股市。受此影响,3月7日,A股东风汽车(600006.SH)在开盘后直线拉升,最终以6.80元/股,涨幅10.03%封涨停板。3月8日,开盘飘红,一度上摸至开年最高点7.09元/股,随后有所回落,以6.70元/股报收。对此,东风汽车的董秘办还在昨天回复媒体称,“涨停可能是因为最近湖北有一个购车补贴,会刺激消费者买车,但这个补贴的对象不涉及我们公司的产品,我们是做商用车,补贴的是乘用车。”公开资料显示,在A股上市的东风汽车,全称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汽车”),是在港股上市的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汽车集团”)的子公司。东风汽车生产与销售车型均为商用车,分为轻型货车、客车和客车非完整车辆。而东风汽车集团则是通过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等子公司进行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既有商用车又有乘用车。02“东风系”大促背后的无奈“从这次东风降价的幅度和时长看,主要是为了刺激消费、清库存。”全联车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对市界表示。有业内人士也表示,即将实施的国六B排放,也进一步给了各大车企清库存的压力。据悉,国六B排放将在今年7月1日前正式实施,而早在2019年国六A落地时候,就有大面积的降价清库存现象。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销量前15名的车企分别为比亚迪汽车、一汽大众、长安汽车、上汽大众、吉利汽车、上汽通用、广汽丰田、东风日产、一汽丰田、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广汽本田、奇瑞汽车、华晨宝马、东风本田。就“东风系”汽车来说,除了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上榜了,其它都默默无闻,而即便是榜上有名的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也岌岌可危。这对于东风汽车集团来说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据悉,东风汽车集团的乘用车业务主要依赖于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两家合资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的销量合计占比东风汽车集团的71%、66%和64%。2022年,东风汽车集团总销量为246万辆,同比下滑11.19%,这背后的主要原因也在于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的乘用车销量在下滑。2022年,东风日产年销量跌破百万辆,并且东风本田还在延续了2020年以来的下跌态势。具体数据上,东风日产销量80万辆,同比下滑23.6%;东风本田销量65万辆,同比下滑18%。所以,在此次的“东风系”大降中,除了比较边缘的雪铁龙、标致等法系合资品牌外,主力日系合资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也在跟着促销。据悉,东风本田思域补贴2万元,CR-V燃油版补贴2万元,混合动力版补贴4.4万元,2022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版补贴6万元,2023款CR-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也可获得2万元补贴。东风日产方面,天籁优惠4万元、奇骏荣耀版优惠3.5万元,逍客优惠3.5万元,而楼兰的优惠幅度甚至高达6.8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湖北省经信厅网站显示,今年2月27日,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主持召开政企座谈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首要任务是帮助东风本田扩大市场销售。在曹鹤看来,今年年初特斯拉降价的棍子一打下来,基本就给车市定调了。新能源汽车都在降价内卷,传统燃油车的压力自然更大,而旗下自主品牌更弱势一点的合资车企就更艰难了。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占率已达到27.6%,销量规模同比增长90%;而燃油乘用车市场全年销量为1486.9万辆,较2021年减少229.7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呈现此长彼消的态势下,今年1月6日,特斯拉又打响了价格战。随后,问界、小鹏、广汽埃安等车企接连跟进;2月中旬,比亚迪则发布秦PLUS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7000亿巨头爆雷,600多老板回款无望...

来源:启阳路4号(ID:qyl4hao)作者:吕银玲2023年的烟火气刚回来,一家年成交额高达7000亿的餐饮商户巨头,令无数餐厅老板却再次陷入深渊!餐饮店老板胡升至今还没有拿到去年底的营业款。去年12月8日,有系统代理商提醒他,“哗啦啦出问题了,赶紧提现。”但为时已晚,胡升在平台上发起的提现请求,直到现在仍显示“进行中”。他一打听才知道,还有很多商户从11月中旬就开始无法提现了。胡升在江西省高安市开了三家夜宵店,使用哗啦啦的点单、支付系统。正常情况下,三家店每月差不多有几十万元流水,到月初,胡升会在系统上点击提现,通常两天内,钱就会到账。但是12月8日,到了提现日前后,账面上的62万元,却怎么都提不出来。远在福建的武夷山橘隐山房老板翁辉,从12月2日开始也遭遇提现困境。翁辉使用哗啦啦系统已经超过5年,哗啦啦便捷的功能,可以帮他省去雇佣点菜员的成本;平台还可以随时增减菜品、调整价格,十分灵活。江西商户刘尚均也是因为看到哗啦啦平台功能多元,可以实现线上点餐,才选择了哗啦啦系统。他承包一家医院食堂,疫情以后患者点餐增多,他在2021年将哗啦啦系统推广进病房,患者在病床上就可以自助点餐、线上付款,如点外卖一样便捷。但是,12月8日后,刘尚均在哗啦啦系统的22万元流水,也无法提出。提现难事件发酵后,一度引发餐厅老板恐慌。甚至有人跑到哗啦啦的北京总部打地铺,索要欠款。网上还一度流传哗啦啦资金挪用、跑路的说法。2月10日,哗啦啦北京总部内,员工仍在正常办公哗啦啦公司回应凤凰网《风暴眼》,上述说法为谣言,是系统升级造成数据紊乱,公司将在3月31日前逐步解决问题。哗啦啦虽然遇到了资金问题,但不可能挪用商户资金。但经过多方了解,凤凰网《风暴眼》发现,所谓系统升级的说法可能只是个幌子,哗啦啦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复杂。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上,多处违规,商户遇到纠纷或面临无法追责困境。01复杂成谜的系统数据很多餐厅老板依然感到诧异:拥有40万家签约门店的哗啦啦,怎么会在一夜之间爆雷?“哗啦啦”是一家餐饮SaaS服务商,主要为餐饮企业提供收银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在业内小有名气。它在市场上能与美团、阿里客如云等匹敌,市场份额占到15%。其运营主体是北京多来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多来点”),受到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高瓴资本、美团、深创投等均曾向其伸出橄榄枝。对于此次无法提现的原因,哗啦啦市场部人士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11月份公司员工大面积感染新冠病毒,人员配备不齐,又正赶上公司的机房迁移和系统升级,导致技术故障,最终造成数据紊乱,结算和交易数据存在差异。公司最迟会在3月31日前全部解决。上述市场部人士说自己虽不了解具体技术,但从技术人员的反馈得知,“公司已经在处理数据,但是部分原始数据无法通过技术手段修复,非常耗时,只能通过和商户沟通,一笔一笔人工核对,工作比较复杂繁琐。”不过,针对上述解释,多位SaaS软件、支付系统等业内人士却给出了相反的看法。负责支付解决方案业务的安瑞表示,哗啦啦的解释,从技术角度有可能存在,或许是某一个硬件坏了,机房迁移过程中数据传输中断等。但是对需要4个月的时间来处理,他感到不可思议。在支付软件业内工作多年的程鹏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支付公司是会统计实际交易流水的,哗啦啦作为聚合支付服务商,可以对接支付公司的接口把相关数据集成在自己的后台,无论软件本身有什么故障,应该都无法影响商户实际收单金额的准确性,不影响支付公司的资金结算。哗啦啦系统资金结算流程图此外,多位商户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今年1月后的营业额,仍然有部分无法正常提现。在江西开餐饮店的张建文于1月18日尝试提现的最新营业款,至今仍未到账。安徽一家烧饼店的老板也分别于1月13日和2月3日,提现3万元和13万元,虽然大部分已到账,但仍有一万多元没有到账。对此,哗啦啦方面回应称,今年1月1日新系统上线后,新交易、新提现已完全正常,不会产生积压订单。如果仍有部分无法提现,可能是掺杂了去年的旧交易。02是否违规挪用资金?此次出现提现困难的商户,使用的均是哗啦啦合作的第三方支付渠道——北京爱农驿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爱农驿站”),此番风波也将其推上风口浪尖。爱农驿站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哗啦啦为关联公司。天眼查显示,爱农驿站法人是万颖彦,她同时也是多来点公司的创始人。哗啦啦市场部人士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哗啦啦与爱农驿站虽然有股份关联,但两家公司各自独立运营,互为客户关系。然而,凤凰网《风暴眼》在采访中了解到,两公司在业务上高度捆绑。提现难事件发生以前,哗啦啦真正完全打通的支付渠道仅有爱农驿站一家,只有选择这一渠道,才可以享受点单付款一体化的便捷服务。哗啦啦代理商徐聪告诉凤凰网《风暴眼》,如果一些大商户有长期合作的银行,会主动提出选择银行作为支付渠道,徐聪需要帮忙对接。这种方式,商户的哗啦啦系统仅有扫码点单等功能,无法扫码付款。消费者需要到吧台付费,由店员人工操作在哗啦啦系统里记账。“爱农驿站和哗啦啦相当于一家,只要商户不强烈要求,我都会直接帮助商户选择爱农驿站。”徐聪说,“大概有一半的商家也不会问支付渠道是哪里。”自从无法提现以后,商户们纷纷选择将支付通道切换到本地银行。徐聪告诉凤凰网《风暴眼》,哗啦啦为了挽回商户的信任,才在春节前打通了和工商银行的支付通道。哗啦啦北京总部办公楼内展厅多位SaaS服务、支付软件业内人士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哗啦啦作为SARS服务商,爱农驿站作为收单机构,两者合作没有问题。但第三方支付机构一般是第二天自动提现到商户的银行账户。爱农驿站却需要手动发送提现请求后两天内到账,只要商户不提现,钱款就会一直存在备付金账户中,容易形成资金沉淀。即便徐聪的任务是销售哗啦啦系统,他也有同样的疑问。他所了解的餐饮支付系统,仅有哗啦啦采用手动提现的方式结算。“企业让这些资金尽可能久地存留在自己账户上,究竟是为什么?”坊间也不乏质疑声:哗啦啦是否有可能挪用资金?对此,哗啦啦回应称,商户的资金都会进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备付金账户,备付金接受央行监管,哗啦啦和爱农驿站均无权处置。由于监管严格,从备付金账户挪用资金的确困难。但北京权鼎律师事务所李昌锁律师表示,这并非全无操作空间。李昌锁告诉凤凰网《风暴眼》,按照规定,第三方支付公司是没有权限随意动用备付金里的资金。但一些同集团的关联公司,或者没有实际经营业务的皮包公司,在支付机构注册虚假商户,然后借助虚假交易,以提现或退款的名义发出交易指令,商户的钱就会结算给它们。等正常商户提现时,便会发生钱已经结算或备付金账户里资金不足的情况。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赵江涛律师也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银行只是形式审查,不能实质审查,第三方支付机构把相应的交易记录交上去由银联等机构转账,如果交易信息齐全,基本就拨付了。”然而,对于挪用资金的传言,哗啦啦市场部人员并不认同。他们告诉凤凰网《风暴眼》,虽然目前公司确实遇到了资金困境,员工工资也有所拖欠,但这些情况与提现难并无关联。“商户提现的钱叫‘商户资金’,而公司运营使用的是自有资金,两者是完全分开的。”但是这种说法却无法解释,为什么躺在账户里的资金,商户却长时间无法正常提出。更为蹊跷的是,哗啦啦内部人员早期的口径似乎并非如此,甚至曾透露公司何时给商户提现,要依赖外部融资。据深一度报道,在1月9日哗啦啦和商户的小型沟通会上,一名来自销售部的杨姓负责人向商户保证,公司正在外部融资,资金最迟于1月31日到后,就会打给商户。这也意味着,爱农驿站备付金账户里的资金根本不足够返还给商户,那么如果没被人动用的话,商户原来的资金去哪了?哗啦啦的事后方案也暗含某种巧合。当外部融资失败时,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商户于1月31日收到的一则“延迟提现”通告——延迟提现问题预计将在3月31日前全部解决。针对截至2023年1月1日凌晨还未出账的提现金额,依然按每日0.03%给予补偿。对于目前事件的解决进度,凤凰网《风暴眼》无法核实确切数据,不过确实有商户陆续收到资金,但一些已经部分提现的商户表示,尚未收到相应的补偿款。此外,哗啦啦在和商户的合作中也存在许多不合规之处。按照商户入网的正常流程,商户需要与哗啦啦和爱农驿站签订协议。然而,凤凰网《风暴眼》接触的商户,全程没有与这两方签过任何协议。彭富军是一名哗啦啦县级市代理商,他介绍,自己手里的商户此前没有签过任何合同,一直到无法提现之后,今年2月,才有商户找来要补签合同。彭富军并没有获得过哗啦啦授权,但此时却被上级代理商强行推出,作为“乙方”签了合同。他对自己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完全不知。这在李昌锁看来,可能会给商户带来追责困难。哗啦啦,作为系统服务商,可以通过外包、分包的方式,授权代理商签合同。但若由未经授权的代理商补签了合同,则存在无权代理的风险,使商户难以追责。“而且爱农驿站,作为持牌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展支付业务,发展商户时要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建立健全客户识别机制,需要作为签约主体与商户签订协议,如果没有签约显然是属于违规开展业务,也给商户资金带来风险。”他说。对此,哗啦啦方面回应凤凰网《风暴眼》,哗啦啦在代理商管理方面存在疏忽之处,可能有些代理商没有与商户签订合同。但是爱农驿站的入网协议,一定是通过线上签订的,否则商户无法使用相关服务,没有勾选协议就不能开通账户。03旧疮新伤,资金四面楚歌“7000亿年交易额、2.13亿注册资本、40万商户”,哗啦啦官网上,这些数字仍像战果累累的捷报般赫然展示在首页。实际上,这个立志要成为“中国餐饮工业化推动者”的公司已经步履维艰。哗啦啦的主体公司多来点,经营范围已经覆盖了扫码下单、点菜、外卖配送、类金融等餐饮SaaS服务全业态、全环节。其控股的二十二城(天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开拓了中央厨房等重资产业务,布局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到冷链物流配送等。为了盘活链条,多来点还投资了江西赣江新区多来点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多来点小贷”),提供类金融服务。过去的7年来,哗啦啦公司发展迅猛。据哗啦啦市场部人员介绍,哗啦啦从2016年的几千家商户,迅速发展到40万家商户,在全国建立500家渠道代理商。2019年,哗啦啦开发了供应链系统,为连锁企业提供上游服务,包括采购管理、供应商等服务,签约商家也超过6万。哗啦啦北京总部办公楼内展厅从信息化软件到供应链实体,哗啦啦的商业模式,还很难依靠软件售卖和年度续费实现盈利。软件系统方面,不断细分的应用场景推高研发成本,供应链方面,又需要完善的基建、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内餐饮企业数字化投入较低,也决定了哗啦啦还有很长的市场培育期和资金回血期。比如哗啦啦从2020年开始大力推进的“二十二城”城市共享中央厨房项目,已经在山东济南、北京、四川成都落地。光是在北京平谷拿下的项目建设地块,交易起始价就高达9975万元。项目落地后,还需进一步投入建设。多来点为打造更全面产业链,2022年更是狂飙突进,开拓多条新产品线,开设海外公司,2亿元控股生鲜B2B领域的SaaS企业观麦科技。哗啦啦急需外部输血,其市场部人士告诉凤凰网《风暴眼》,2022年初,哗啦啦原本计划进行2亿美元融资,但由于疫情影响,美元基金不看好国内餐饮行业,这笔融资最终不了了之。到第四季度,公司的运营资金已经相当匮乏。正是一系列的大扩张,让多来点身陷资金沉疴。凤凰网《风暴眼》发现,多来点旗下公司早已债务累累。多来点小贷在去年负债骤增。根据多来点小贷大股东江西省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去年12月底发布的股权转让信息,多来点小贷背负8299万元债务,而在前一年,这个数字仅有1776万。此外,多来点小贷的营业收入也大幅下降85%,降至443.61万元。从2020年10月开始,爱农驿站持有的多来点小贷1.2亿股权、北京多来点持有的多来点小贷14000万人民币股权被冻结,虽于2021年11月1日解冻。但天眼查显示,哗啦啦关联公司中,仍有标的为多来点、多来点小贷和谷泰科技的11471股被质押。多来点实际控制的济南活力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济南活力”),也是其在山东布局中央厨房供应链系统的一部分。而这家公司2021-2022年拖欠多家公司的货款、工程款,被起诉至法院。入不敷出的资金状况将哗啦啦一步步拽进泥沼。3月2日,凤凰网《风暴眼》从哗啦啦方面获悉,公司正在最新一轮融资的关键期,3月上旬将有几笔资金陆续到位。然而眼下哗啦啦要处理的,不仅是资金上的沉疴旧疾,更是整个市场对于其产品的信任危机。如多米诺骨牌效应,餐厅老板胡升无法提现,他的供货商和60多名员工也无法拿到钱。春节前,供货商堵在他家门口讨要货款,他根本无法出门,只好借高利贷,按照年化利息18%,筹集20万,给供货商结了50%款。34岁的他沉浸在中年人背负债务的沉重情绪里,对自己人生产生怀疑,为什么自己辛勤经营的收入却无法索回,落到一身债的境况。大年初一刚过,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远赴海南给游客当代驾。因为春节期间,海南游客多,活多,挣钱的机会也多。他不挑活也不觉得累,有时连续工作12小时,一天下来赚400元,这会让他心里踏实,好像自己离偿清债务的日子更近了。行业研究报告被关小黑屋,关注备用号👇不迷路
2023年3月8日
其他

840亿没了,大佬断尾求生

实际上,事情已有征兆。2月初,国美电器董事长黄秀虹在2023国美电器新模式战略实施策略研讨会上表示:“2022年是国美艰难的一年。‘生存’的问题再一次摆到我们面前,活下去成为了我们发展的核心要务。”
2023年3月6日
其他

炸了!七万亿黑石突发暴雷

来源:地产资管界全球最大的另类资管公司黑石集团正式宣布违约。3月2日,市场消息称,黑石集团有价值5.62亿美元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发生违约,这批证券是以2018年收购的芬兰企业SpondaOy拥有的一系列写字楼和商店为担保的。据知情人士透露,黑石曾向证券化票据持有人寻求延期,以便有时间处置资产和偿还债务。但俄乌冲突和利率上升引发的市场波动中断了其出售过程,加之债券持有人投票反对进一步延期,周四的一份声明显示,这批证券现已到期并尚未偿还,贷款服务机构MountStreet已确定黑石违约。黑石的一名代表在表示,这笔债务只涉及Sponda投资组合的一小部分,我们对服务机构没有采纳我们的建议感到失望。01遭遇赎回危机从去年10月开始,受股市低迷、利率上升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黑石旗下房地产信托基金BREIT投资者赎回请求激增,已经超过了黑石此前设定赎回门槛。黑石不得不宣布限制赎回,12月限制赎回份额从2%降到0.3%,短期内积压了数十亿美元的赎回请求。这一下子让投资者更恐慌了,一时间“雷曼”传闻四起。在赎回危机下,分析师也下调黑石的目标价。蒙特利尔银行分析师James
2023年3月4日
其他

疯狂赌房价,国企也栽了

来源:拾遗地(ID:ishiyidi)作者:十一弟十年前,华远地产的当家人,还是地产大佬任志强。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任志强名声在外,大家才知道这家北京西城区国企开发商的存在。那一年,华远地产的销售规模是56个亿。同年的碧桂园、恒大,刚刚迈过了千亿门槛,而万科的销售额,更是超过了1700亿。尽管销售规模不大,但在2013年,华远地产的拿地金额达到了50个亿。抢地以后,就有人问任志强,是不是打算搞一搞规模了?任志强还是比较淡定,“华远没有规模,也不需要规模。”三年前,大佬坠落了。华远地产的规模也确实没能搞上来。2021年,它的销售额只有一百亿左右,去年又掉到了八十亿。不过,华远地产早就把销售规模抛到了脑后。现在真正让它头疼的,是由于前几年冲动拿地产生的后遗症。华远地产在2021年亏损了差不多七个亿,去年亏得更多了。根据华远地产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全年最多可能亏损39个亿。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几个在售项目计提了巨额资产减值。也就是说,前几年拿的地,现在不仅赚不到钱,还要亏本卖。在佛山、北京、涿州、石家庄、重庆和长沙的八个项目,华远地产计提了38个多亿的资产减值。其中,计提减值最多的是石家庄华远·昆仑赋项目,将近14个亿。这是华远地产在四年前拿到的一块地,副作用开始大面积地显现了。2019年,石家庄栾城区[2019]008号地块又一次挂牌出让。一年前,这块地就已经挂牌过两次,但最后都流拍了。第一次挂牌是在2018年八月份,当时吸引了华润置地、中国金茂、中铁建、金地集团、保利地产参拍。八十多轮竞拍之后,最高报价喊到了24.8个亿,但却没有触及政府设定的拍卖底价,第一次流拍。2018年底,这块地再度挂牌。开发商在上一次的激烈争抢,让政府摸到了底。于是,起拍价从第一次的不到12个亿,蹿升到了22个多亿。不过,无人问津,最后因为报名参拍的开发商少于三家而停拍了。第三次挂牌是在四个月后,中国金茂、世茂房地产、中铁建、万科、保利地产、龙湖集团、金地集团、华远地产、平安不动产、新城控股,悉数到场。从起拍价22个多亿开始,经过了六十多轮竞拍,华远地产以政府最高限价34个亿摘牌。华远地产拿地以后,有人惊呼——2018年起拍价二十多亿流拍,2019年最高价三十多亿成交,你还在说石家庄的房价会跌?那一年,只怕华远地产也是这么想的。十一弟算了一下,这块地扣掉自持面积以后,楼面价超过了9000块钱/平米。再加上建安成本和税费,每平米开发成本可能需要1.65万元。而最终销售价格达到2万元/平米以上,才会有些利润。当时,这块地周边靠近主城区的二手房价,每平米也只有1.5万块钱上下。明摆着账都算不过来,华远地产还是抢下了这块高价地,那就是要放手赌一把了。那些年,大家都在赌未来。华远地产赌的是石家庄的房价会一直涨上去。这样,哪怕再高的地价,也都有人接盘解套。无奈的是,华远地产赌错了。对昆仑赋项目计提减值的时候,华远地产做过测算,每平米开发成本大概需要1.76万块钱。三年前,昆仑赋项目开盘预售,销售均价从每平米1.6万块钱,一路跌到了现在的每平米1.2万块钱。那真的是卖一套、亏一套,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昆仑赋项目所在的石家庄栾城区,十一弟查了下当地的二手房价,平均只有8200多块钱/平方米,连华远地产当初拿地时每平米9000多块钱的楼面价都够不着。五年前,开发商在规模上的狂飙突进,华远地产也跟着躁动了。它在2017年的销售额还只有77个亿,却突然提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要用三五年的时间,把规模拉到五百亿。2018年,华远地产的销售增长了56%,2019年又增长了四分之一。似乎已经远远地望到了五百亿目标的脚后跟。蛋糕要想做大,就得先有面粉。那几年,开发商们都在拼命上规模,拿地就得靠抢了。华远地产押宝石家庄,虎口夺食地抢到了昆仑赋项目地块。但它没能料到,石家庄的房价很快就涨不上去了,反而跌了下来。赌错了市场,踩错了行情,结局就只能是满盘皆输了。——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3年2月24日
其他

又一泰山会大佬玩完!金融帝国濒临崩塌

来源:深蓝财经(ID:shenlancaijing)作者:杨波一生心血,毁于一旦。1988年创立的泛海控股,卢志强用了32年时间把总资产做到2000多亿。但是从两千亿帝国到资不抵债,卢志强只用了4年。近日,卢志强最重要的一块金融资产民生证券也保不住了。如今已经71岁高龄的卢志强,还能力挽狂澜吗?01山东高速追索20亿民生证券被摆上货架日前,京东拍卖上架了一款超级资产。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对泛海控股(000046.SZ)持有民生证券的34.71亿股进行公开拍卖,时间定于2023年3月14日10时至3月15日10时,起拍价约58.65亿元。民生证券一直是“泛海系”除地产外最为优质的资产,也是其融资利器。若上述拍卖成功,泛海控股持有民生证券的股权比例将骤降至0.25%。本次拍卖背后,源于泛海控股被山东高速集团追债20亿。泛海拿不出钱,反映出公司资金链紧张。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4月,泛海控股拿下民生证券近15.9亿股股份,占民生证券股权比例近73%,后面又通过增资的方式扩大持股比例至87.65%。不过,自2020年开始,泛海资金链陷入紧张局面,民生证券的股权多次被卖掉。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去年6月,民生证券董事长冯鹤年因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3年1月,冯鹤年被开除党籍。市场普遍认为,冯鹤年的落马可能从侧面昭示“泛海系”存在管理、内控不到位的情况。至于本次追债泛海控股的山东高速集团,其背景也不简单。据财新此前报道,山东高速集团堪称地产界的“大金主”,恒大、融创、佳兆业、奥园等不少民营房企都曾从山东高速集团融资,其中,恒大许家印颇受山东高速原董事长孙亮赞赏。但成败萧何,孙亮于2022年8月因涉嫌严重违法和职务犯罪被查,被查的导火索即是地产。因此,随着孙亮的落马,山东高速也开始清算过去他主政期间的历史问题。此番对泛海的追债,也就显得合情合理。只是,卢志强可能没有想到,当墙倒塌时,竟没有一人上来扶一把。在泛海控股2022年三季报中,我们注意到,泛海控股还“信心勃勃”的表示:正在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激活上市公司发展活力,激活民生证券、民生信托、亚太财险的发展...可显然,债主们并不这么想,他们只想起诉,拍卖,拿钱。71岁的卢志强,可能已经不再值得他们信任了。02泛海去年最高预亏100亿短短四年资不抵债1月30日晚,泛海控股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亏损70亿元-10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12.55亿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36亿元至-6亿元。什么概念呢?要知道,2018年底,泛海控股总资产还有2120.97亿元,净资产也有200多亿。另据公司2022年三季报显示,泛海控股净资产还有40亿元。仅仅四年,泛海就资不抵债了。这引发了深交所火速发函问询。泛海控股回函说,主要是公司控股子公司民生信托管理的部分项目发生风险,所以进行了计提。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民生信托踩雷金凰珠宝造假案。当时波及多家信托公司,其中民生信托涉及金额高达41亿元。受此影响,当年泛海控股为之计提减值损失超过25亿元。后面,随着“房住不炒”政策的贯彻,一批高杠杆房企开始接连暴雷,民生信托开始连续踩雷。2021年7月,民生信托关于宝能集团20亿元的信托计划出现实质违约。2021年11月,民生信托关于佳兆业的14亿元信托计划违约。泛海控股由此“受累”民生信托,本质也是受累房地产。2020年-2021年,泛海控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22亿元、-112.55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仍亏损22.4亿元。为了“灭火”,泛海开启了“卖卖卖”模式。但是,由于泛海的杠杆率太高(最新资产负债率89%),稍微一计提,净资产很快跌成负值。根据交易所规则,由于连续2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值,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泛海控股很可能要被ST了。03卢志强跌落神坛刚被“自家人”告了卢志强和泛海,曾在资本市场可是“神”一般的存在。当年,卢志强依靠地产起家,吃到了房地产作为中国支柱产业的红利。早在2007年时,泛海控股股价曾站上71.3元/股的高位,总市值高达2600亿元。当时成为国内“市值第一人”,多年稳坐山东首富(卢志强是山东人)。2014年,意气风发的卢志强宣布进军金融业,短短三年时间便斥资400多亿,入主民生信托、民安保险、民生证券等,拿下保险、信托、券商多个牌照,加上地产、能源、境外投资等,卢志强构建了庞大的泛海商业帝国。作为“民生系”最大的幕后操盘人,卢志强一时风光无两。如今,泛海控股的市值仅仅65亿元,财务上更是资不抵债了。令人唏嘘不已。随着集团总体资金链逐渐紧张,手足相残的局面也就出现了。日前,泛海系内部开始追债,并且追到了卢志强本人头上。1月20日,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对卢志强及泛海控股、武汉中心公司和武汉中央公司发起诉讼。原因是,泛海控股两家武汉地产开发公司,拖欠民生银行借款分别高达39.72亿元和30.46亿元,总计超过70亿。而卢志强和泛海控股是上述两家公司的担保人。要知道,卢志强可是民生银行的发起设立人之一。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泛海仍为民生银行第六大股东,持有4.12%的股份。事到如今,民生银行合作的泛海、恒大、泰禾等房企纷纷暴雷,民生银行自身难保,因此对于自己的发起人、股东,也没法再讲感情。毕竟,在商言商嘛。如今的残局,都是卢志强在顺势时高歌猛进、杠杆式扩张,忘记了风险,忘记了“房住不炒”带来的恶果。得意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请不要忘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古训。——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史上最成功的做空猎杀

来源:格隆汇APP(ID:hkguruclub)作者:万连山华尔街这次将獠牙对准了亚洲首富。1月24日,位于美国纽约的做空投资机构兴登堡,发布了一份长达100页调查报告,称:“17.8万亿印度卢比(2180亿美元)规模的阿达尼集团进行了厚颜无耻的股票操纵和财务诈骗计划”、“在过去几十年里肆无忌惮地进行股票操纵和会计欺诈”。突来一棒,使得阿达尼一周之内狂泄超过500亿美元身家,从世界第二富豪跌至跌至第八,并拖累印度股市连日表现不佳。这或许是史上最成功的做空猎杀。1月29日晚,阿达尼公司终于反击,发表了一份长达413页的愤怒声明:这些指控不仅是对任何特定公司毫无根据的攻击,而且是对“印度和印度机构的独立性、诚信和质量”,以及“印度的增长故事和雄心壮志”的蓄意攻击。语气措辞之激烈,几乎将自己上升到民族代表的地步。显然,这场大战,阿达尼输不得。一旦他扛不住这场做空,很有可能给印度股市,乃至整个印度社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01超级牛市当A股在3000点上下兜兜转转期间,印度股市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长牛,屡创新高。以孟买Sensex30指数为例,从2001年的2594点,到2022年底的63583点,涨幅超过23倍,月K季K年K线都一飞冲天,说不羡慕是假的。而作为整个亚太地区估值最高的市场,印度股市凭借的是什么?首先是印度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状态,与90年代的中国非常相似。得益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健康的人口结构,印度的人口红利仍未得到完全释放,GDP增长速度非常快,近二十年基本都维持在8%以上。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一直排名靠前,已经逐步成长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其次是印度股市独有的“种姓制”设定。印度股市名义上是注册制,但一家公司想要在印度上市,必须要在注册后,去评级机构做评级,披露之后才能正式上市。简单讲,就是需要官方“指导”。其中的敲门砖,无非是人脉、背景、资源之类的硬通货。评级高的公司,自然受追捧,股价蹭蹭蹭涨。评级低的,就等于死在了起跑线上。这造成一种不好的现象。十几家银行、能源、IT巨头,占据了印度股市50%以上的权重。作为比较,A股前20家公司市值总和,仅占股市的22%。形成了寡头垄断、强者恒强的局面。地位难以撼动。小盘股水深而内卷,根本站不住强。可以这样说,这十几只大盘股支撑起了整个印度市场。而其余几千只中小企业,根本无人关心,也无关痛痒。在经济繁荣期,这自然没什么问题,反而能聚集力量,加速前进。近些年,印度一直是国际资本青睐的对象,无数跨国巨头跑去投资建厂,促进当地制造业和重工业发展,试图打造一个新的“世界工厂”。尤其在混乱的2022年,三哥更是赶上了好时候。在全球能源紧张的当口,印度向俄罗斯抛出橄榄枝,大量进口廉价石油,简单加工后再高价出口给欧洲人,能源巨头们数钱数到手抽筋。同时,印度政府还接连降低利率,大肆放水支持实体经济,并印钱2万亿卢比扶持本土巨头做大做强。连番刺激下,印度大盘股狂飙,带动印度股市,成为去年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比如阿达尼旗下的7家公司,2020-2022年,市值增长了10倍。仅2022年一年,就为印度股市贡献了79%的增长。印度股市的总市值在3.4万亿美元左右,而阿达尼旗下公司总市值为2181亿美元。不夸张的说。阿达尼打个喷嚏,整个印度真得感冒。这就是真正的寡头,比之韩国、俄罗斯更甚。但相对的,一旦阿达尼经受不住质疑而倒塌,印度金融市场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02世纪巨“贪”阿达尼这个人,有多厉害呢?他旗下拥有7家上市公司,全部在印度上市。未来,还有5家公司,准备上市。通过这7家公司,阿达尼掌握了印度最大的私人码头、私人发电厂,和全国四分之一的空中交通、全球最大的煤矿,以及房地产、保险等各类不计其数的领域。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整个阿达尼集团,相当于我们的海螺水泥+上海机场+舟山港+中国神华+国家电网……但如此巨头,并不像前任首富安巴尼一步步做大,而是突然窜起来的。2020年,他的身家才97亿美元,排在福布斯榜155位。到2022年,财富一度高达1488亿美元,接连击败比尔盖茨、LV董事长、亚马逊创始人,登上了世界第二富豪的宝座,成为了第一个坐到这个位置的亚洲人。2022年上半年,平均日赚17.5亿元人民币(约等于841爽),印钞机也不过如此。2年时间,资产增加21倍,又不是1块钱变成21块,这个速度一看就有问题。只要有人查,肯定会出事。根据兴登堡的报告里统计,阿达尼旗下7家上市公司中,三年内最差劲的股价涨了98%,最牛的涨了2121%。除了少数仙股,哪有这么牛的?以阿达尼气体能源公司Adani
2023年2月5日
其他

三年亏损170亿,昔日新能源车一哥跌下神坛

免费下载: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研判来源:市界(ID:ishijie2018)作者:刘冬雪1月30日A股收盘后,车企扎堆发布了2022年度业绩预告。有人欢喜有人忧,比亚迪、长安汽车净利润大涨,而北汽蓝谷2022年度业绩预告一出来,竟然有股民发问“为啥还不ST?”北汽蓝谷公告显示,预计公司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52-58亿元,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亏损56-62亿元。该公告指出,业绩预亏原因有二,一是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动力电池等零部件成本上涨,挤压公司利润空间;二是公司产品销量还处于快速提升期,规模效应不明显,同时公司在技术研发、品牌渠道建设上持续投入导致。算起来,这已经是北汽蓝谷连续亏损的第三个年头了,2020年它亏了64.82亿元、2021年亏损52.44亿元,再加上2022年的亏损,三年累计亏损约170亿元。01极狐销量完成50%无论是造车新势力们还是背靠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亏损不足为奇,不过北汽蓝谷的情况有些特殊。因为从销量看也好、从财务看也罢,北汽蓝谷总是透着一种乏力。北汽蓝谷2022年12月产销快报显示,公司12月份产量为4315辆,销量为9863辆;2022年1-12月累计产量为22216辆,同比增长248.81%,1-12月份全年销量50179辆,同比增长92.06%。从北汽蓝谷销量和产量对比可以看出,销量比产量多出了一倍多,这就说明去年一年公司尚处于消化库存的状态。2022年年初,北汽蓝谷给自己定下的年销量目标为10万辆,其中包含极狐汽车4万辆。实际上,2022年公司只卖出了50179辆车,仅完成了目标的50%。被寄予厚望的极狐,成绩也拖了后退。新车交强险数据显示,极狐汽车2022年累计销量为11895辆,甚至距离年销量目标的一半都有不小的差距,且月平均销量不足千台。北汽蓝谷财务亏损也在加剧。公司2022年三季报显示,该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57.07亿元,比2021年同期下降了6.41%;亏损35亿元,比2021年同期扩大了32.35%。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降了13.29%,负债率达到了76.53%。毛利率方面,整体-6.24%的毛利率三年都没能实现转正。相比之下,同期赛力斯营收翻了一番、现金流实现了转正、毛利率也从2021年三季度的2.33%增长至2022年三季度的9.8%。虽说亏损还在继续,但也算是有了向好的势头。02错失的三年其实北汽蓝谷是有个不俗的出身的,其前身是2009年开始独立运营的北汽新能源,也是中国首家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2018年,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更名北汽蓝谷。北汽蓝谷不仅背靠着北汽集团这颗大树,也赶上了行业发展的黄金周期。2016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刚刚开始兴起,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53%至51万辆,行业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手握新能源造车资质的北汽蓝谷,开始将重点业务放在了B端市场,通过B端市场快速实现了销量崛起,2016-2018年公司一直是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冠军。与此同时,北汽蓝谷也因新能源车的快速放量,在国补前期最大限度地吃到了政策红利。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北汽蓝谷陆续收到了6笔补贴,共计29亿元左右。然而随着网约车等市场逐渐饱和,C端市场打开,被烙上“网约车”标签的北汽新能源车难以在C端市场复制B端市场的成功,于是推出了极狐品牌。为了打造更高端的品牌形象,公司与生产过阿斯顿马丁、奔驰G级、宝马Z4等高端豪车的麦格纳合资建厂,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极狐高调地肩负起了北汽蓝谷的希望。然而随着极狐的推出,公司销量却大幅缩水。2018年、2019年,公司的年销量还能保持15万辆以上,占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市场的份额10%以上。而2022年,北汽蓝谷市场份额却不足1%。极狐品牌成立6年,最出圈的是演唱会。2022年4月15日,极狐首次独家冠名的崔健首场线上演唱会,在线观看人数达到了4600万人,点赞量超过1.2亿。这场营销让极狐坚定了“独家冠名”的路径,接着一年内独家冠名了罗大佑线上演唱会“童年”、“你要好好的”演唱会。数以千万计的巨额营销带来的关注度伴着演唱会的落幕戛然而止。据悉,4月崔健演唱会后,极狐当月的销量仅601辆,环比下降63%;5月罗大佑的演唱会依然没带给极狐大幅度提升的销量,当月仅销售1043辆;8月5日的“你要好好的”演唱会过后,极狐的销量却没有“好好的”,千辆月销还是不为所动。过去几年,北汽蓝谷在营销上没少下血本。以去年数据为例,2022年前三季度,北汽蓝谷销售费用高达14.66亿元,同比增加43.44%,相比之下,同期研发投入仅有6.27亿元,同比下降3.7%,营销费用是研发投入两倍之多。就在同行在技术上内卷的时候,极狐不断加码营销,一步步失去了市场竞争力。03如何自救?困局之下,北汽蓝谷正在尝试自救。北汽蓝谷在去年7月开启第三次定增计划,计划募资80亿元。自2018年借壳上市以来,北汽蓝谷在2019年和2021年通过定增分别募资10.34亿和54.50亿。如果此次定增落地,北汽蓝谷近四年在资本市场募资总规模将达145亿元。对于培育多年未见起色的极狐,公司仍选择倾注更多资源。一方面,北汽蓝谷正在通过加深与知名企业的合作来提高品牌的声量。2017年至2019年,北汽蓝谷与华为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合作逐渐加深。2021年,全球首款搭载华为鸿蒙OS智能互联座舱系统的量产车型,也是全球首款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ADS系统的量产车型——阿尔法S全新HI版在上海车展亮相。之后,双方进行了第四次合作,当年9月签署了《全面业务深化合作协议》。近日,还有消息称华为和北汽将推出“智选车”,新车将基于极狐平台打造,但不会采用极狐品牌,并且会进入华为渠道销售,预计将于2024年上市。另一方面,极狐通过成立新品牌来消弭其销量惨淡的阴影。2022年年初,极狐推出定位于智能亲子车的“KAOLA”,极狐方面认为,2023新能源汽车市场从补贴驱动过渡到市场驱动,消费者需求更为多元化、个性化,大而全的产品不再是首选,针对性更强的细分市场驱动的造车理念开始成为行业全新方向。至于细分市场能不能让“KAOLA”带领极狐迈上新台阶,目前还不好说。可见,即便在行业发展的窗口期,出身、营销能解决的只是一时的问题,最终决定品牌走得多快多远的,还是产品本身。——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3年2月3日
其他

触目惊心的核酸检测利益链

今日免费下载:2022核酸药行业研究报告来源:雾满拦江(ID:lwwuwuwu)作者:老雾(01)你身体健康,强壮如牛。忽然有群人冲入门来,要把你拉到方舱,和患者们睡在一起。你急忙解释自己没病……然而你说话不好使,强壮如驴的你,被强行拖入方舱,任你百毒不侵,难免病入膏肓。遇到这种情况,你是不是不太开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张sir,就遇到这种可怕的事儿。11月4日,张sir因为“密接”,被拖走隔离5天。隔离期间各种抗原检测,都是阴性。所以张sir应该10日放出来。所以张sir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11.4亿被划走,融创急了!

今日免费下载: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来源:闺蜜财经(ID:girlfriend-finance)作者:蜜姐撬锁、换锁芯、抢公章、“偷偷”划走11亿元、报警、查封......这些关键词,居然发生在曾经销售位居全国前三的龙头房企融创身上。让人如此大跌眼镜的上市公司狗血剧,大概只有公章栓裤腰带上的奇事,能与之一较高低。10月27日,澎湃新闻一则报道:《融创偷换与中融信托共管的保险柜锁芯、划走11亿?双方回应》,再次将这家房企巨头推到了聚光灯下。而这距离融创发清盘呈请的公告,仅仅过去了48天。这场纷争双方,都是一片丹心?事情还要从一份信托报告说起。近期,有投资者晒出了中融信托的《中融-丰腾8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2次临时管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披露,中融信托今年9月,发现与融创共同保管的塔子湖置业章证照及印鉴等共管物品的保险柜锁芯被换,中融信托一方已无法打开保险柜。与投资者息息相关的是,塔子湖置业预售资金监管账户中约11.4亿元资金被划走。中融信托称,划走的资金去向为两处:第一,1343万元划转至武汉融创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账户;第二,约11.2亿元划转至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塔子湖街道办事处设立的塔子湖项目专户。对此,中融信托回应称,公司已:1、立即向融创方提出严正交涉;2、报警;3、采取法律手段,完成了塔子湖置业剩余10%股权及公园大观项目剩余未售在建工程查封;4、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总之是将“最大程度保障委托人权益”。而融创集团则回应媒体:“为更好的保民生、保交付,融创武汉1890和融创公园大观两项目被纳入武汉监管重点保交付项目,项目资金已严格按照政府监管专户要求管理。公司与中融目前在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均向相关政府专班承诺,全力以赴确保交付。”融创现在的情况到底怎么样?楼市现在的行情,蜜友们可能也是深有体会。谈论买房的人少了,房屋中介的数量和从业人员也少了。本周,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9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蜜姐看到南都的报道标题特别“艺术”:《70城最新房价公布!国家统计局:这15城新房价格在上涨》。简单的一个小学加减法,蜜友们就很清楚到底有多少城新房价格在下跌......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融创9月合同销售额依然约有87.1亿元,均价约为13,420元/平方米。今年1-9月,融创累积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433.1亿元。依然是妥妥的销售额千亿的房企。但对比以往数据,融创的销售下滑确实相当惨烈。今年夏天,7月、8月,融创分别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10.3亿元、107.5亿元。而9月,没有以往的“金九银十”,反而比8月合同销售额减少了19%,比去年同期的466.5亿元,同比减少了81%。2021年1-9月,融创累积合同销售额约为4,618.2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21%;而2022年同期却是同比减少近7成。然而2021年对于融创来说,也并不美好。今年3月,融创发布了盈利警告,称预计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较2020年下降约85%,核心净利润下降约50%。该盈利警告发布7天后,融创宣布在港交所的股票停牌。最近两年,融创也在不断去杠杆,比如众所周知的减持金科、出售所持贝壳股票等,卖项目、卖资产的消息也不时传出。但截至2021年6月底,其净负债率依然高达86.6%,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也达76%,流动负债约2482.8亿元。呈请清盘,等待重组扭转局面。融创的危机和大多数房企一样,主要还是债务和流动性压力导致的。今年5月,融创发布的内幕消息中,披露了4张优先票据违约,未能按时支付利息。截至今年5月12日,融创2023年10月票据的未偿还本金为7.416亿美元。然而,今年除了销售大幅下滑、融资困难、评级下调、叠加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外,让融创再受重创的是,一位神秘债权人的清盘呈请。9月8日,融创公告披露,收到陈淮军对公司提出的清盘呈请,内容与融创未偿还陈淮军持有的优先票据(涉及本金2200万美元及应计利息)。这一消息传出,一度市场上流传融创在破产边缘了。千亿房企被2200万美元优先票据“压倒”,看得人唏嘘不已,这也是多少以往疯狂加杠杆扩张房企的缩影和现实写照。尽管融创一再表示坚决反对清盘呈请,也在寻求切实可行的债务重组方案,但却迟迟未见实质性推进。有市场消息称,今年内,融创预计将对外公布重组方案。不过,对于这一说法,蜜姐认为似乎太过乐观了。作为一家曾经销售前三的龙头房企,融创的确还有不少家底。财报披露,截至2021年6月底,融创连同其合营及联营公司的权益土地储备约1.64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货值预计约2万亿。但在新的监管环境和大行情之下,降负债、去杠杆的力度是不够的。2021年上半年,融创新增权益土地储备约1708万平方米,新增权益货值约2135亿元,权益拿地销售比高达37.9%......当然,任何一种生意模式一旦形成,想要改变并不容易,走高杠杆路线的房企们也是如此。但不能早日主动断臂求生,到形势逼人的时候,断臂也未必能求生了。如今,面临危局的融创们,只有等待和坚持熬着,等到行情回暖、等到有机构或公司愿意参与重组,坚持卖项目、卖资产,处置、转让或变更财产。活着,才有获得一丝转机的希望。——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2年10月29日
其他

15栋楼定向爆破,宁愿炸楼也不降价?

今日免费下载: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来源:大江湖解局(ID:ZhiChangDJH)今年三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痛斥开发商炸楼保房价,毁灭财富,破坏生态,对不起子孙后代。温铁军关于开发商炸楼保房价的视频,迅速全网传播,引起了粉丝们的强烈共鸣。有些网友甚至解读为开发商宁愿把房子炸掉,也不愿意降价卖出。这样的言论,能立马激发起网友的愤怒情绪,博取到更多的流量。我找了一下温铁军的视频,他在视频中的原话是:其实房地产前几年就已经过剩了,2018、2019年就有人算过账,我们全国的商品房是需求的两倍,终于现在撑不住了,开始往下掉了,于是各地想办法保房价,那地产公司干嘛呢?炸楼保价!这难道是生态文明吗?这是生态化还是毁你的财富,同时也毁你的环境,用这种方式我们谁敢说对得起子孙后代?就在温铁军这段视频广为流传之前,2021年8月27日,云南昆明丽阳新城二期15栋楼,已烂尾长达7年之久,被一次性全部爆破。15栋几十层高的大楼,随着一声巨响,顷刻间土崩瓦解,现场浓烟滚滚,场面堪比灾难大片。与温铁军所说的开发商炸楼保房价不同,烂尾楼丽阳新城二期的接盘开发商云南鸿禾置业,炸掉15栋烂尾楼的目的,是为了建更多的楼盘,卖更高的价格。炸楼后仅一年时间,三十几栋大楼从一片废墟中拔地而起,改头换面成“义承金川府”之后,以单价13000元的价格,悄然开盘售卖。相比原来烂尾的15栋楼,现在楼栋数量多出一倍,多达三十几栋,建筑密度更高。然而,相比旁边的丽阳新城一期9700元的单价,义承金川府的价格也上涨了30%。被捕风捉影的昆明烂楼事件,并不是温铁军口中所说的,因商品房过剩而炸楼保价,它的背后,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人一夜身家过亿,有人为了利益心怀鬼胎,还有人锒铛入狱,远不是炸楼保价那么简单!时间追溯到2003年7月,彼时,还是云南国企的西房公司,支付了5200万元的征地款,获得了340亩土地。由于西房公司还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证,这340亩地尚未算进国有资产的范围。在随后国有企业的改制过程中,这340亩地似乎已被遗忘;直到2006年4月,早已变成了民营企业的西房公司,终于办下了340亩地的土地使用权证。曾是正科级别的李一(为了文章安全,用化名替代),是西房公司的总经理,他从西房改制后持有西房公司5%的股份,一路增持到了13.6%。在做实这地土地资产前后,李一和西房公司的另一个大股东——西房集团工会法人代表陈娟(为了文章安全,用化名替代),两人一起吸食其它中小股东的股份。按照最初的计划,两人打算一起在这340亩地上开发楼盘,以此来获利。两人既合作又心怀鬼胎,都想获得更大的利益,两人矛盾最终爆发。2009年年中,项目还未开工,在李一的控制下,西房公司一口气购买了2000桶进口油漆。陈娟认为,这批油漆的供应商,是李一的妻弟,于是联合一批中小股东共同反对,导致项目迟迟无法启动。这340亩地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一捂再捂,身价悄然翻倍上涨。2011年初,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李陈二人达成一致,准备出售公司股权,实际上也就是出售公司手上这340亩地。一时之间,陈李二人,成为了昆明房产界炙手可热的人物。然而,就在此时,一个名不经传的外来地产商,却捷足先登了。此人来自玉溪,名叫姜中玉,曾是云南玉溪市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主任,后辞职成立了昆明林海云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最终,姜中玉以6800万元,从陈一手中接过了13.6%的股权;同时,他以4.3亿元的价格,从西房公司工会手中接收了86.4%的股权。加上妻子的股权,曾经的正科级的陈一,摇身一变,成为了亿万富翁。同为公职人员出身,与陈一相比,姜中玉则更有能耐。正式入主西房公司后,姜中玉将此地块上的丽阳新城二期地块的容积率,提高了一倍,这意味着这个地块的实际价值,瞬间翻倍。与此同时,姜中玉以西房公司90%的股权做质押,通过中融信托,发行了5亿元的信托计划。但由于姜中玉的地产版图太大,三地同时动工,很快资金链就发生了断裂。2012年11月,神通广大的姜中玉,将云锡集团控股的云锡地产引入西房集团。云锡地产占西房公司50.9%的股权,并提供担保,让西房公司从中航信托,获得了8亿元的资金。然而,好景不长,仅几个月之后,云锡集团高层发生地震。姜中玉的如意算盘落空,西房公司再次面临资金断裂,丽阳新城二期虽然更名云锡金地,15栋高层于2013年7月封顶之后,就开始停工。后来云锡集团腐败案发,姜中玉深陷泥潭;之后,西房公司的股权,全部转到了云锡地产名下。出于战略调整,云锡集团要退出地产业务。2020年9月,云锡地产对外转让西房公司100%的股权和2306万元的债权,作价10.79亿,然而第一次却流拍了。就在云锡地产对外拍卖西房公司之前两个月,也就是2020年7月,云南鸿禾置业悄然注册成立。这家公司颇为神秘,大股东是浙江义承置业有限公司和义乌融程置业有限公司,经过股权层层穿透,这两家公司的股东,都是义乌和海南的公司,都没有房地产开发的背景。2020年11月,云锡地产第二次转让,转让底价下降了1亿元,大概是9.79亿元。随后,云南鸿禾置业以底价9.79亿元,拿下了西房集团100%的股权和2306万的债权。来自义乌的资金流入之后,烂尾长达7年的15栋楼迅速被盘活,鸿禾置业将云锡金地的高层,调整规划为小高层,在保持原有容积率不变的情况下,建筑密度由10年前的9.6%,调整成为了如今的26.23%。由于十年前设计的户型早已过时,不满足现在购房者的需求,再加上烂尾时间太长,地下室长期水浸,基础已不如当年,开发商决定拆除重建。于是,便发生了文章开头一幕,15栋烂尾楼被定向爆破,瞬间轰然倒塌。资本的力量是强大的,短短一年时间,一个全新的楼盘崛地而起,开门迎客。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这个新楼盘的前世今生,其中一波三折的财富故事也会慢慢被淡忘。新开的售楼处金碧辉煌,车水马龙的喧嚣,仿佛是享受这场财富饕餮盛宴的人欢快的笑声。曾经的正科陈一,工会法人代表李娟和一众西房公司的中小股东,精明的地产商姜中玉,以及锒铛入狱不便具名之人,他们拿走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财富。他们的笑声如召唤一般,不断对前来购房的人说:快来替我的财富买单,快来替我的财富买单!——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田行长落马:金融自由化时代走向终结

今日免费下载:2022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来源
2022年10月12日
其他

中国掉进了“没钱消费”的陷阱

今日免费下载:2022下半年经济展望报告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作者:和卿这是长时间处理产能过剩导致超前消费的债务病引起的,传导(到企业)又带来三方面影响:1)短期,企业继续被动去库存→经济收缩还会持续一段时间;2)短期,企业增收不增利→高层还会靠放水来维持;3)长期,改革会进一步深化,释放生产力。中国当下的经济问题就是“债务——过剩”。所有问题集中到一块表现在消费、需求不足!叠加疫情带来的预期下滑,债务病引发的经济问题开始从消费端表现。PPI同比增长的下滑速度远远大于CPI的上涨速度,老百姓完全没有承接“高成本”商品的意愿。前期还担心的外部输入性通胀在“我就是不买”面前啥都不是。内需不足、外需又在全球加息的背景下趋势性回落,开始向企业传导:被迫减产,开启被动去库存。8个月有5个月制造业PMI都处在荣枯线50以下,库存从8月陡然下滑(7月48.0→45.2),表明企业完全在消耗原来的库存商品,颇有点儿“还生产啥啊,仓库的商品先卖出去再说”的意思——相对生产过剩。折射到企业报表上就是,规模收益没了:边际成本增加,营业利润率下滑。来源:国家统计局停工、裁员、失业......反过来又加重消费能力的不足。可以说,2022年经济承压主要就是由于债务病引发的消费、生产收缩导致的。截止到8月,各项经济数据回复的还不算太好,内、外需引发的经济收缩仍然在持续。我们每一个人仍然要做好再过一段苦日子的准备。直到新一轮经济的复苏。“由于债务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只有把蛋糕做大,靠经济增长才能通过去杠杆医好债务病带来的各种经济问题。”高层是这么想的,也是从这个角度处理问题的,所以开出的药方是:长期内服“改革药”,短期外敷“放水贴”。改革这个词太宏大,简单地说就是想办法让老百姓和企业的投资、消费更有活力,更加有持续性。比如:市场化改革就是逐渐削弱计划经济,让”看不见的手“来调控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希望企业多创新多生产一些”高端产品“;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想让钱的流通更有效率,更能指导经济;...从2009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就在不断放缓。“内部一些约束条件”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上不去的重要阻力。比如每隔几年就出现的过剩问题。一方面事权财权倒挂的财税体制使得一些地方政府都喜欢投资高增长和高税收的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各地方过度竞争对于国家来说就会出现过剩;另一方面每次遇到经济收缩的时候,地方政府又往往通过补贴等方式给本应被市场淘汰的企业“输血”。【注1】可以说,中国近20年的经济史就是与过剩的抗争史。过剩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可谓是“屡犯屡治,屡治屡犯”。伴随着过剩,大大小小的凯恩斯需求侧刺激也是隔几年来一次,大的刺激如2009年的四万亿投资和今年的基建计划,小的刺激如这次十一的定向降息,鼓励买房。国家也知道这种扩大总需求的刺激模式只是延缓产能过剩,并不能根治产能过剩对经济的制约问题。国家也知道不能过度刺激,刺激效果也会越来越差。但是,长期的改革在没有见效之前,还必须靠刺激维持下去。美国如此、欧洲如此、日本如此,英国亦如此——唯一的区别是杠杆加到谁身上。这好像是人类经济调控的宿命!!所以,尽管我们的总理多次提到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但是我们仍然无法否认,需求疲弱在倒逼国家不得不压低政策利率。9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推文首次提出:“以自然利率为锚实施跨周期利率调控。”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公众号大白话就是,我们的真实利率【注2】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没人借钱搞经济,太低搞风险投资的人又会给经济带来风险。利率水平要与潜在的经济增速相适应。这话没毛病。但是,里面有两句话值得品味。其一,我们当前的真实利率是略低于潜在的实际经济增速;其二,利率偏低,有利于债务可持续,可以给政府一些额外的政策空间。这里面有两层含义:1、因为自然利率是一个长期均衡下的利率,央行觉着疫情等一些负面影响只是暂时压低了经济增速,所以才被迫压低利率。未来经济回复正常,利率还会上调;2、连央行都觉着,低利率是缓解债务病的必要手段。经济低迷的时候,央行会有意压低利率,让政府借债的成本减少,财政能用更少的成本支出更多。从这个角度看,需求不起,利率下行就不会停止。即便它仅仅是化解需求不足的配角。有人就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都跌破7.2了,还敢降息吗?我只能说,别眼里只有美元,我们不是只跟美国人做生意,兑世界其他国家的货币稳定同样重要。内需没有起色经济起不来,保汇率就是葫芦娃救爷爷。汇率带给国人的面子不是升值和贬值,而是稳定。兑美贬值恰恰提醒我们要处理好内部的经济问题。眼下或者未来几年,改革成效越显著,水会少放;反之,我们距离0利率时代也只会越来越近。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相较于利率降低带来的债务缩减,远没有改革把蛋糕做的够大来的香。愿改革给力,把蛋糕继续做大;愿改革给力,把蛋糕也分好。加油!注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跌幅最大!中国人口第一城,悬了

今日免费下载:2021-202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来源
2022年10月10日
其他

省了一分钱,丢掉一千亿!

今日免费下载:2021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文章综合自深蓝财经、雪球、磐石之心、红星资本局等A股“酱油茅”海天味业假期正忙着辟谣。添加剂风波千亿海天味业卷入了一场漩涡之中。近期,在短视频平台有一些针对海天酱油添加剂的讨论,称国外售卖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上没有添加剂,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天然原料,而在中国售卖的除了天然原料之外还有较多添加剂。部分短视频账号利用“海克斯科技”等话题指出海天味业的酱油产品是“海克斯科技食品”。从家用的一瓶海天金标生抽的配料表看到,其除了天然原料,主要的添加剂是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这与大部分网友晒出的海天酱油配料表基本一致。公开信息显示,上述5种添加剂中,前3种为增味剂,苯甲酸钠则为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三氯蔗糖则为甜味剂。有网友指出,海天酱油配方中,使用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已经被明文列为一级致癌物,已经被国际淘汰,认为海天贪图便宜,不使用更安全的山梨酸钾,而使用具有致癌性的苯甲酸钠。苯甲酸钠,一级致癌物什么是苯甲酸钠?到底有什么危害?在腾讯医典上,有专家表示,苯甲酸钠如果过量使用,就会导致消化系统出现异常。从而导致恶心、呕吐或者是体重下降,影响蛋白质的吸收,甚至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等等。苯甲酸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抑制了细胞膜对干蛋白质的吸收、氨基酸的吸收,人体如果过多的吸收苯甲酸,就会造成休重的下降,从而消瘦、贫血,甚至出现肝肾功能的副作用。当然,只要适量使用,严格的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使用,不会造成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海天风波背后,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食品安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经逐渐升至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人数约3.3亿。2010—201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分析发现,在所有膳食因素中,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数量有关的归因比例中,影响最大的是高钠摄入(17.3%)。自己就是酱油标准制定者舆论愈演愈烈之下,海天味业多次出来回应。9月30日晚间,海天味业官方微博发布一则声明,对近期产品添加剂争议进行回应。换句话说,核心的争论点在于添加剂“是否超标”。有食品行业业内人士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也表示,“大部分的食品都讲究符合大众口味,食品添加剂能进一步弥补原料的不足,使其符合消费者的期待。只要量不超标,对人体没有伤害。”至于多少算超标——就要看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规定了。有意思的是,有媒体发现,海天本身就是酱油相关行业标准的起草人之一。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检索结果显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是耗油、配制酱油行业标准的起草人之一,也是甜醋、原酿本味酱油团体标准的起草人之一。此外,海天还参与起草制定和修订了《料酒质量通则》、《酿造酱油工艺技术规范》、《酱油质量通则》等国家标准计划,目前还在起草或批准过程中,还没有正式发布。这就有意思了。关于国内外“双标”的解释如果说添加剂是导火索,海天酱油产品的“海内外双标”则是火上浇油。据了解,海天味业的“头道酱油”“金标生抽”“草菇老抽”等产品,分别推出了有添加剂和零添加剂两种款式。零添加剂相关海天酱油在电商平台均能购买。零添加的海天酱油“0金标生抽”的配料表为水、非转基因大豆、食用盐(未加碘)、小麦、白砂糖、酵母提取物等。详情页中标明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0%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味精、脱脂大豆。从配料表可以看出,这款酱油和抖音网友口中的“日本售卖的海天酱油”一致。在含钠量方面,每15ml(毫升)酱油,零添加剂款含钠量低于1000mg(毫克),有添加剂款含钠量高于1000mg(毫克)。而在价格方面,据海天官方天猫旗舰店显示,无添加剂的“0金标生抽”售价为9.9元,而有添加剂的经典“金标生抽”活动价为14.9元,两瓶折后相当于一瓶11.9元,有添加剂的酱油价格竟然比无添加的更贵。而关于网友质疑的,海天为什么在海外卖的没有添加剂。海天味业官方再次发布声明称,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食品制造中,世界各国的正规食品企业都会依据法规标准和产品特性,合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且按规定标识清楚。声明称,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食品添加剂使用来看,并不能得出中国食品比外国食品差的结论。“简单认为国外产品的食品添加剂少,或者认为有添加剂的产品不好,都是误解。”根据一篇名为《日本最新食品添加剂种类和使用标准分析》的论文,有学者曾针对中国和日本的食品添加剂标准进行比较,文中提到:我国卫生部发布的《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其中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精等2314种,涉及16大类食品、23个功能类别。而日本食品添加剂标准所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种类为1504种,比中国少了810种。简单来说可以这么理解,同样一种添加剂,由于各国标准的不同,有的地方可以用,有些地方则被严格限制使用。比如苯甲酸钠这种成分,苯甲酸钠属于酸性防腐剂在酸性环境下防腐效果较好,是很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在世界各国均被广泛使用。然而近年来对其毒性的顾虑使得它的应用受限,有些国家如日本已经停止生产苯甲酸钠,并对它的使用作出限制。这倒也不是海天味业第一次出现争议。例如2016年,根据中国消费者报的消息,一份由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显示,海天味业旗下的“儿童酱油”涉及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再如2018年,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一则酱油产品试验报告显示,在对120个样品进行抽查中,有29个存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海天味业赫然在列。更夸张的是2020年,家住湖南的李先生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爆料称,自己在超市买的海天酱油在开瓶使用了几次后,不到一周后竟然发现瓶子内有十几条在蠕动的蛆虫,且这瓶酱油还是在保质期内的。在那之前,杭州、淮安也曾有消费者曝出类似的蛆虫事件。这些年,凭借着“老字号”和不错的业绩,海天味业上市后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元,被业界称为“酱油茅”。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在中国,海天酱油的市占率高达15%,而李锦记、美味鲜的市占率相加为6%。实际上,本次舆情发酵,正值海天味业经营压力相对较大的时间窗。2022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135.32亿元,同比增长9.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3亿元,同比增加1.21%。虽然从财务表现来看,公司依然是健康稳健,并且体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公司方面也曾坦言,“目前确实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低速增长、转型压力及股价跌跌不休等现实问题才是海天味业最为头疼的事。本次舆情事件,对海天味业业绩是否有影响,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是时候好好反思一下了。——END——行研君墙裂推荐干货↓↓↓点击这里,800000+份报告免费下载!
2022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