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多年来,傅唯和康桥资本都是的投资行业的少数派。当大多数人都在讨论行业周期低迷和机会匮乏时,傅唯是少数几个呼吁关注新机遇的人之一。过去一段时间,这家机构屡屡带来令人意外的消息:他们旗下瑞桥信贷基金通过药品特许权融资,成功退出了生物制药公司Paratek的投资;不久前,康桥与穆巴达拉共同宣布以6.8亿美元(约合49.26亿人民币)收购优时比中国的五款神经和免疫系统药物。此外,康桥在医疗领域还有一系列布局。理性而言,对一级市场投资人来说,无论走势向好或转差,都蕴含着价值发现的机会。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市场陷入停滞,丧失流动性。在9月12日深圳举办的36氪产业大会上,我们邀请到了傅唯。他的演讲主题聚焦于当前市场低迷期备受关注的话题:并购。傅唯不仅深入探讨了并购投资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还分享了在流动性匮乏之下,并购投资如何利用多元化的退出策略为投资者带来高确定性和稳健的回报。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傅唯形象地将并购投资人比喻为投资行业的“蓝领工人”。他将并购投资过程中可重复的价值创造、经验和能力积累,比作"工程化"(Engineered)的“流水线”,并将并购股权形容为“生息证券”。过去十年,傅唯带领康桥完成了20笔医疗健康行业并购和250亿元控股并购投资,这些比喻背后凝聚了他的不断迭代的经验和洞见。傅唯的演讲很精彩,以下是他的演讲全文,稍有编辑。并购投资可能是存量时代最大的增量近期,市场上关于并购的讨论日益增多。在欧美LP(有限合伙人)的投资组合中,并购投资的总量是风险投资和成长型投资的数倍——这种趋势在过去二三十年一直保持不变。然而,在中国,并购似乎仍是一个新兴领域。为什么在中国并购投资仍是一个新兴领域?我认为,核心原因在于过去二十年,中国GDP从2万亿美元飙升至18万亿美元。风险投资和成长型投资聚焦于增量资产,而并购投资则主要涉及存量资产和存量GDP。在过去20年里,中国的增量资产规模巨大,这部分的利润和收益主要被风险投资和成长型投资所获取。然而,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实际购买力最强的经济体,不可能再维持过去二十年每年10%的GDP增速。不过,我们现在拥有一个巨大的存量市场基础——18万亿美元的GDP。这对并购投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投资标的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这正是并购投资成为热门话题的原因。并购投资的时代意义在于打造“行业航母”并购投资与少数股权投资有一个显著区别:并购投资必须成为被投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能渡过经济危机,都取决于实际控制人的决策和行动。这就是为什么并购投资人必须亲力亲为,深入参与企业运营。这也正是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主题:并购投资的核心价值和时代意义。今年是康桥资本创立的第十个年头。我们于2014年在上海成立,如今已成长为在12个国际城市全球布局、拥有160名员工的国际化公司。这得益于医疗行业的全球性特征。目前,康桥资本的资产管理规模达840亿人民币。虽然我们的投资数量看似不多,但过去两年我们的平均单笔投资额高达40-50亿。迄今为止,我们在并购控股投资方面已投入250亿人民币,成功控股了二十多家医疗健康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有40个国际国内的创新医药管线在临床二三期,控股的企业员工总数超过一万人。表面上看,我们是一家控股基金,但实际上,我们更像一个实业集团。我们250亿的股权投资仅涉及20多家企业,这意味着什么?每笔投资的股本金都超过十几亿人民币。换言之,我们投资的都是已经盈利、规模可观的成熟企业,在各自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并购投资是否只是炒冷饭?是否仅仅是买入存量资产、低买高卖?它对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真正意义究竟何在?我与许多人探讨过这个问题。过去,大家在解决科技创新问题时,普遍认为应该支持“投早投小”和“专精特新”企业。但我们不禁要问:国家的科技创新真的必须依赖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吗?事实上,我们更需要的是科技业的“航母”。解决半导体问题,我们需要华为这样的巨头;应对医药创新挑战,我们需要恒瑞这样的龙头企业。并购投资的核心任务,就是不断地在各个行业中打造这样的“航母企业”。航母企业不仅能够更长远地布局研发和科技,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将市场、研发、生产整合到一个统一平台上。这恰恰解决了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的痛点。我国经济已相当成熟,下一个突破口是走向国际,将我们的创新和技术推向全球市场。然而,仅靠中小企业每年派遣一两名员工几次到东南亚或墨西哥,能否真正解决“出海”的问题?恐怕不能。就像一个外国人每年来中国四次,也难以在这里创造可观收益。Temu、华为、比亚迪,这些出海的巨头,哪一个不是所在行业的巨头?要在国际市场上真正创造价值,必须依靠具有规模的企业。一年四次到墨西哥考察,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资深游客”,而非真正的市场开拓者。我们谈“出海”,但出海仅仅是一个动作而已。中国企业今天需要学习的不仅是这个动作,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成为真正的跨国经营者。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哪个成功的跨国企业没有进行过并购?哪个跨国企业能够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进入每个新市场?事实上,几乎没有。并购不仅能促进研发,还能解决当前经济周期下创新企业面临的严重流动性问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科学家和CEO们难以规划未来三到五年的研发方向,反而疲于应对回购压力和短期工资发放等问题。然而,任何有价值的科技项目都需要长期规划。如果一个项目能在一年内完成,其含金量恐怕并不高。因此,并购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使其能够专注于长期的科技创新。还有一点值得探讨的是,我国经过二十年的发展,18万亿美元的GDP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并购能提高新质生产力?事实上,这18万亿美元的GDP是收入的概念,今天我们GDP所产生的利润并不如预期那么高。这是因为过去各行各业普遍采用了一种被称为“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即跑马圈地、追求规模、优先做大收入。在资本充裕的时代,许多企业可以十几年不盈利,因为他们总能融到资金。然而,如今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