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洲展讯 | 台北旗舰空间开幕首展“‘越界’——在砌时变局中纵横” (台北)


展名 / Title: “越界——在砌时变局中纵横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旗舰空间开幕展

Transgression throughout the Volatile World 

Inaugural Exhibition of Asia Art Center Taipei New Flagship Space


展期 / Duration: 2021.5.22 (Sat) - 9.5 (Sun) 

开幕/ Opening: 2021.8.21 (Sat)  4:00pm

地点 / Venue: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

Asia Art Center (Taipei)

台北市乐群三路128号1楼(周一休馆)

No. 128, Lequn 3rd Rd., Zhongshan Dist., Taipei 




✦✦✦




亚洲艺术中心位于台北市中心全新旗舰空间于2021年5月正式落成,开幕展“‘越界’——在砌时变局中纵横”于8月21日隆重开幕。台北旗舰空间的启用,是亚洲艺术中心迈向一流艺术机构的重要里程。以“越界”作为开幕展,呈现一种逾越与不设限的行动引述,如同艺术家李真所言:“伟大的艺术通常在纯粹与极端的矛盾中产生!“越界”是存在于艺术思维中的一股基础动能,使创作者与观者得以不受当下的时空环境所限,在作品所开辟的精神世界中重新构建一种新的表达,并勾勒一个美学的观想轮廓。在全球视觉经验共享的当下,艺术成为汇集思想洪流的载体,阅读艺术的能力已不再止于感性层面。与艺术的互动需要更多根植于文化养份上的直观觉察。透过此展,旨在倏忽变局中,为众多艺术家提供一个视野纵横的发声场域。
 
亚洲艺术中心成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此为推动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不遗余力。自“战后华人艺术”为起始,而今已将视野放诸国际,“越界”即阐明亚洲艺术中心未受局限的艺术态度,带着历史经验的认知,理解艺术在当代发生的价值与意义,藉此构建更宏观的艺术视界。本次展览展出作品跨越时地维度,分为四大主题,一方面重新梳理亚洲艺术中心的推广脉络,同时也得以窥见在不同时局的艺术创作之中,人、时、地、物间如何在不同媒材中互相造化与影响。
 





旅外艺术家

“中西融合”一词,尽管用来重构当代已成为泛泛之谈,但却一直是华人以至于亚洲艺术家在现代艺术发生之后无法回避的课题。当欧美挟带现代主义的进步思想叩关之时,东方传统文化与社会结构即面临莫大的挑战。自身的文化底蕴如何在现代艺术的形式中展现,并在异地的艺术语言中寻求自我与他者的认同,是许多旅外艺术家终其一生的命题。例如巴黎画派的代表人物藤田嗣治、华人艺术家常玉丁雄泉,以及并称留法三剑客的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若以“中西融合”一言蔽之众位艺术家的艺术状态,将难以清楚地阐释不同时代的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中西融合”终究是艺术家在其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中,简单概括的精神标志罢了,在此标志背后,是旅居海外的艺术家藉由前卫形式探究自身文化的探索中,升华而出的独特语汇。



 

战后亚洲

1950年代战后,“抽象表现主义”成为全球主流,艺术重镇自巴黎转移至纽约,艺术的前卫性在往后二十年内伴随着全球化的脚步倏忽递嬗,而亚洲艺坛也试图在艺术新浪潮中积极做出回应;尽管如此,亚洲地区各处仍在战后的独立运动中拼凑文化的砾石,冷战局势下,先进国家的强势文化又令各地的艺术生态产生不小的顿挫。

 

在时局中,台湾地区艺术家如朱为白李再钤庄喆冯钟睿陈庭诗等人在1950年代末至60年代,陆续组织、创办了成五月画会东方画会等艺术团体,并积极筹备各类型的展览活动,在进步的精神旗帜下跳脱传统窠臼,也重新思考西方艺术形式与东方文化语言的共生,此后兴起的画会浪潮成为台湾地区现代艺术的滥觞,承先启后地引领之后数十年的现代艺术运动。

 

与此同时,战后日本亟欲从战败的阴霾中走出,对革新的欲求已蔓延至战后艺术家的思绪中,演化成一种行为准则,于是“具体派艺术”便成为松谷武判田中敦子寻求精神自由的通道,藉以突破所有僵化的社会框架与限制;而原口典之小清水渐关根伸夫则透过“物派”在所有的反动激情中找到一种巧妙的平衡,于物质中谋求更深层次的绝对精神。日本的战后艺术接受了西方的前卫形式,却是自日本传统文化中应运而生,禅宗“诸法空相”的思维本质在“具体派”与“物派”强调精神与材质间的细腻变化中互动,是古典精神深化于心性的呈现。

 

另一方面,印度尼西亚在战后的独立运动氛围中发展起独特的现代艺术风格,最为鲜明的万隆与日惹画派之争,反映着当时印度尼西亚内部在政治立场上的矛盾。万隆曾为前殖民者荷兰的政治中心,因此颇受前卫风格影响;而日惹则是印度尼西亚古都,诉诸独立运动的民族主义推广,两座城市的政治氛围也形塑出迥异的艺术群体。尽管在矛盾中,印度尼西亚境内的前卫艺术家如韩迪欧法贾希迪,仍旧在美学形式,与民族传统中寻求平衡,不只填补了印度尼西亚的战后艺术史,更重塑了东南亚战后艺术的面貌。


 

新东方精神

经过战后东西方文化密切的交流积累,“新东方精神”成为当代艺术的一股清流。然而,新东方精神并不只是单纯在表现文化差异的艺术风格,并非一味追求西方语汇而形塑成的另类语言,而是以一种自信的姿态在当下艺术边界上的突破,藉以寻觅“在此之外”的面貌。如同禅学伴随着观念艺术自西方回返东方一般,从古至今,源于文化的内观自省本是不可或缺的美学方法,尤其在全球化图像快速更迭的视野下,艺术风格互相渗透,重复的形式与题材令当代艺术的价值渐趋难辨,使真正具备文化底蕴的创作渐趋稀罕。而源于东方的文化精神则为当代艺术提供美学上的出口,如徐冰,将习以为常的语言和文字造型注入古典哲思的辩证,透过造型重构的形式模糊了文字作为文化载体的边界;或如蔡国强的火药,借助于火药爆破后留在纸上的质感与这个世界进行对话。另一方面,李真独特的墨黑雕塑在金、银的点缀中,看似稚拙的气质,却有着轻与重、空与气的能量。一种廓然敦厚的雕塑姿态,造型浑然超脱,静穆中纯静肃穆张力优雅地重新诠释当代性雕塑场域;谢德庆透过每一次超长频率的禁锢与反复,借自身的身体揣度生命时间,将自身引入一种苦行僧的身体形象,修练性的行动艺术在他的艺术生命中,表达为艺术即生命,反之亦然;又以高行健为例,得以观见作为一独立思考个体的足迹,绘画作为他各种表现手段之一,中国传统水墨中的禅思染境在抽象表征中,得以充分展显。文艺复兴在欧洲大陆传承了数个世纪后才使西方艺术得以成熟,新东方精神的成就,并非一个世代所能承载。除上述诸位艺术家外,仍有二十世纪初便投身异地的旅外艺术家与战后亚洲兴起于各地的前卫艺术运动,在后来皆推演出多元而独具特征的艺术面貌。


 

另外,李真于2011年创作的“青烟”系列作品,将在本次展览中精选部分平面与雕塑作品完整呈现。“青烟”系列如奇石云涌出狂山,花兽无字,一种光怪陆离,不断有机地繁殖,十足意态青烟,就如李真曾表述青烟既是“写意中的无意,一相四观不着于天地”,作品随意翻转的视觉流动性,赋予青烟系列的自由,诠释了东方抽象艺术中的独特性。


 

国际当代

无论新东方精神或国际当代艺术的发展如何,西方美学与东方精神互相渗透演化早已是艺术全球化发展下不可忽视的基本认识,两者也不再分野论之。毕竟在信息渐趋同质化的当代,彰显在地文化生命特质的表现方式已成为基础课题。然而,艺术的创造终究要回到时代环境作用于其中的影响,时代精神的再现一直是艺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亚洲艺术中心永续经营的核心理念,以此呈现每位艺术家的创作历程,更全面地建构亚洲艺术中心的推广脉络与艺术史观。









▲ 赵无极 Zao Wou-ki  

    岛屿 Ile

    60x71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956




▲ 赵无极 Zao Wou-ki  

    Fleurs

    55x46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955



 赵无极 Zao Wou-ki  
    月光下的城堡 IDeux Cimes    
    54x65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952-53

 
朱德群 Chu Teh-Chun
    丰富热带 Abundant Tropics
    200x20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3-2004


 常玉 Sanyu
    Nu Assis, Jambes Croisées
    45x27cm
    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陈庭诗 Chen Tingshih
    蛰No.2 Hibernating #2 
    120x180cm(三拼 Triptych)
    版画 Print
    1972


▲ 蔡国强 Cai Guoqiang
    鹿与松 Deer and Pine
    202x303.5cm
    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2012



▲ 杨识宏 Yang Chihung   
    传奇 Legend
    195x390cm(三拼 Triptych)
    布面丙烯 Arylic on Canvas
    2013-14


▲ 李真 Li Chen
    飞行乐土 Float to Sukhavati  
    49x26.5x35.5cm
    铜雕 Bronze
    2002


▲ 藤田嗣治 Foujita Tsuguharu
    女人头像 Young Woman in Profile
    23.8x19.8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929


▲ 丁雄泉 Walasse Ting
    羞怯 Very Shy
    152.5x203.5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983


▲ 盐田千春 Chiharu Shiota

    State of Being (Books)

    70x70x280cm

    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2020



▲ 松谷武判 Takesada Matsutani

    Triangle-18

    直径185cm;厚度6cm

    乙烯基、石墨、画布、胶合板 

    Vinyl Adhesive, Graphite Pencil on Canvas Mounted on Plywood

    2018



▲ 山口历 Yamaguchi Meguru 

    Revisualize No.45   

    206x122x3.5cm

    丙烯、高金属光泽液态铬镜面笔、

    喷漆、凡尼斯、胶合板

    Acrylic, Marker Pen Ink, 

    Spray Paint and Varnish on Plywood

    2021



 班・艾德蒙斯 Ben Edmunds 

    梦想中的模样 Everything I Ever Wanted It to Be  

    140x100cm

    工具、装备与有机玻璃框

    Tools and Equipment in Perspex Vitrine

    2021



▲ 马里斯・贝塞亚 Marius Bercea

    雨后 After the Rain 

    190x14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21



▲ 田中敦子 Atsuko Tanaka
    83E 
    194x129.9cm
    合成树脂、珐琅质涂料、油画布 
    Synthetic Resin, Enamel Paint, Canvas
    1983


▲ 霍华 · 方达 Howard Fonda
    无题 Untitled
    142.3x111.5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20


 盖・雅奈 Guy Yanai
    福克斯山路-芮吉娜饭店 Fox Hill Road - Hotel Regina
    130x100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6






  展览现场 · Onsite   



































编辑 / Editor: 冉云琪 Seraph Ran





 


获取更多作品信息请访问
亚洲艺术中心微信小程序



 



 正在展出  Current Exhibitions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二即一:王绍强个展》


亚洲艺术中心(上海)《坐看云起——管伟邦个展》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越界~在砌时变局中纵横—亚洲艺术中心台北旗舰空间开幕展》 


 



 最新消息  Lastest News


亚洲艺术中心全新旗舰空间2021年6月于台北正式开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