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记观察㉖|半岛V视的新闻“战疫”:情深自有力,视频振心频

王涛 青年记者 2021-02-07

导  读

面对疫情,半岛新闻客户端开设了“战疫”新闻端中端,全天24小时滚动播报,每天摄制新闻短视频十几条到三四十条,成为半岛新闻最大的亮点,打出了一场立体联合新闻战役。 

己亥末,庚子春,病毒作恶。面对疫情,半岛新闻客户端开设了“战疫”新闻端中端,全天24小时滚动播报,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中央和省市有关抗疫举措和声音。半岛V视采访团队发挥独特优势,深入医院、乡村、社区、市场以及献血、援助现场,每天摄制新闻短视频十几条到三四十条,成为半岛新闻最大的亮点,打出了一场立体联合新闻战役。 

从1月23日至2月9日,半岛新闻客户端、半岛都市报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等半岛媒体矩阵推出各种新闻产品1.5万余篇,点击量3.96亿,科普公益类作品46个,总播放量1050万左右。原创短视频在抖音平台发布总数182个,总播放量超1.1亿,其中《痛心!天天喊话的老支书走了》引爆网友痛惜之情。一个个视频正如一支支温度计,度量出青岛及齐鲁大地的温度和情怀,读取着广大人民群众内心凝聚的巨大力量。


使命!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半岛传媒编委会时刻关注。1月23日,半岛V视根据权威信息制作了视频《为了家人朋友,预防新型肺炎,这份“攻略”请收下》,为急着归乡的人和忙年的人做出急切的提醒。1月25日,大年初一,编委会全面进入了临战状态,迅速调配力量剪辑制作了视频《致敬最美“逆行者”!青岛首位医生已赴武汉支援,盼您平安归来》。这位叫“秦文”的医生,她的名字也随着半岛V视的视频传遍了青岛千家万户。青岛市立医院是青岛援鄂医疗人员的主要派出单位之一,他们除夕接到指令1小时内组队。记者闻讯而动,视频《有困难我们一起扛!大年初一,青岛市立医院12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让青岛市民看到了令人热血沸腾的出征场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就是使命的力量。

半岛V视的记者毛梓权腊月廿八从济南采访两会归来,已经对疫情有所防范。因为家里有孩子,为了安全,年三十他也没跟孩子见面。除夕之夜,疫情通报大规模展开。大年初一,他接到部门通知需要回青岛对地铁测温进行采访。次日6点,他赶乘从胶州发往青岛的长途车,但是太早了没有公交车,路上也几乎没有其他车辆。等了20多分钟,才等来一辆出租车带上他向汽车站出发。在路上,记者对这名司机做了采访,得到了市民对疫情的反应的第一手素材。到达胶州汽车总站后,立即采访了站内的防控准备情况和两天来的旅客发送情况。到达青岛长途汽车站后,他又对车辆进场前后的消杀工作和安全发送旅客的保障措施做了拍摄采访。随后,马不停蹄赶到青岛地铁完成进站旅客测温工作的采访。走一路,采访一路,他连续摄制了《进站车辆先消毒,体温正常才放行,青岛长途站还设置了发热滞留室》等数条短视频。

半岛V视记者走进一线医院、卫生服务中心探访医护人员这些“最美逆行者”,亲身感受到了那种压力和无声的“惊心动魄”,并用视频展现出来。在定点收治医院之一的青岛胸科医院发热门诊,年轻女记者钟迎雪采访了隔离病房的医生,他们要戴一次性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隔离衣或医用防护服,穿防水的鞋套,医用防护口罩外面还要加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再戴上双层的帽子。处理污物和体液时,手套外要加戴长的乳胶手套。临走的时候,护士要求必须在其看护下洗完手再出去。最终,钟迎雪摄制完成了短视频《医护人员如何防护自己?全副武装,这套防护不简单》,让人看到对抗病毒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也更深切体验到医护人员为什么是身穿白衣的战士。


半岛V视记者钟迎雪(中)探访定点救治医院 

一次在采访社区卫生中心医护人员时,钟迎雪遇到有发烧症状的病人,她为了拍摄要向前靠,回家后整晚都在担心会不会被传染。她说自己把大衣脱在门口,直接进自己房间,不想跟家人接触,心里总感觉不舒服,体温一有点高就开始心神不宁,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将近一周。毛梓权也因为在外采访的地方都相对危险,接触的人员也很多,所以一直居住在单独的房子里而没有和家人在一起。

如果没有疫情,他们都是快乐生活的大姑娘小伙子,潇洒小爸爸或者是娇娇女,疫情来了,这些年轻记者也变身战士。报社一直对记者非常关爱,强调安全第一,所有的一线采访都要出于记者自愿,不强迫,并严格要求记者做好防护。但他们总是冲在一线,因为他们知道“记者不是普通公民”。他们先后采访摄制了大量视频,直接反映青岛抗疫医疗一线的进展和成就。1月29日,一名37岁患者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治愈出院,这也是山东首个治愈病例。半岛V视记者立即发布了视频《太棒了!山东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了,快来听听专家的介绍》,还有《揭秘山东首例患者治愈背后的医疗团队》等稿件,鼓舞了大家对战胜疫情的信心。2月6日,记者李红梅还采写了深度报道《半岛记者独家对话山东首例确诊患者:青岛是我的重生地》,探访了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披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患者1月17日放弃更快速廉价的高铁,租了救护车从日照赶到青岛求医,而且在车上戴两层口罩坐最后一排,与仅有的一名司机保持最大距离,全程开窗通风。稿件被大量转载,患者的做法被誉为教科书般的操作。


牵挂!牵挂!

尽管没有向武汉派出记者,但半岛V视记者仍然想方设法用视频连线、电话录音等各种方式反映武汉的战“疫”情况,更将镜头对准了青岛及山东各地对武汉的支援行动。记者及时连线援鄂青岛医生秦文,得知她分配到武汉市肺科医院,“防护用品还够用,有信心!”青岛第二批医疗队出征湖北,一位年轻医生说:“我单身牵挂少,我去!”全国首支非公立医院医疗队从青岛驰援武汉,一位90后男护士说:“我的优势很多!”这样的一个个细节被半岛记者收入镜头,通过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在半岛记者的镜头下,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或令人泪目或振奋不已的画面,青岛人民的心和武汉大地紧紧地相依在一起。

两天两夜抢运防疫物资,68000个警用口罩及时抵达武汉!武汉急需50吨医药物资,青岛药企2小时完成发货!青岛三名机长请战,驾直升机湖北上空转运医疗物资!给医护人员提供健康饮食,青岛酱料酱汁火速驰援武汉!武汉“小汤山医院”背后有山东力量,每天加班14小时,加快板房供应!“此时此刻,我们都是武汉人!”他们留在武汉24小时护航“青岛造”动车组⋯⋯市民们也行动起来,胶州市民和企业自发捐赠两天筹集近百吨蔬菜,一站运抵武汉。半岛V视记者还摄制了寿光菜农采摘最新鲜的蔬菜支援武汉的场景。半岛记者穆伟东创作了诗歌《去武汉,我愿意!》,录制成视频,致敬白衣天使。打动人的不光是结果,更在于历程。半岛V视记者跟进连线采访了一位送菜司机代松涛师傅,听身在武汉的他讲述路上的故事,最终摄制了短视频《装卸免费、加油优惠⋯⋯青岛司机武汉送菜记:一路前行,一路感动》。“都害怕,但是不能不来,你不来武汉1000多万人口吃什么喝什么?”从代师傅带着乡音的朴实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仗义的厦门物流老板,义务帮助装货的装卸工,加油站老板、交警、收费站工作人员、服务区群众⋯⋯“你支援武汉,我们支援你!”这些最普通的人们给我们最深切的感动。半岛都市报的官方抖音号上,获得十几万的点赞。


半岛新闻客户端开设了“战疫”端中端 

半岛V视记者注重捕捉普通人物蕴含的不凡力量,并让这种力量不断共振、扩散,带动和唤起更多的人。疫情刚开始不久,青岛一家旅行社不但捐款,导游和领队还暖心带货,发动团友,将驻外旅行社、协会等募集的口罩,国内单位委托购买捐赠的口罩等抗疫物质“人肉”带回国内支援武汉。视频《旅游团总动员!在青岛,一场暖心的“带货”之旅,为武汉开启》,可以说正能量满满。《捐款捐物,共同战疫!岛城企业爱心捐助965万》,半岛V视视频一发布,众多企业纷纷来问捐赠渠道,因为送往武汉的通道需要层层把控,企业通过互相了解运输渠道,踊跃给武汉捐赠物资,彰显了青岛企业的大爱,也让半岛新闻得到了更多的信任。

青岛制造业发达,在支援武汉行动中有独特优势。“今天晚上,一定把这2万个医学护目镜运到你们这儿!”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武汉考察疫情时,面对医疗防护物资急缺的现状时承诺。当日20时06分,护目镜空运至武汉。总理所承诺的2万套护目镜的生产商正是青岛平度的百胜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记者立即赶往该公司探访,挖出了兑现总理承诺背后的很多细节,如该公司推掉30万美元出口订单、工人紧缺紧急召回人员等。记者立即摄制了视频《停掉出口订单,工人一召即回!防疫物资24小时生产,青岛这家工厂给力》,回应了各界的关切,也拉近了和武汉的距离。


直击!直击!


特殊时期,市民隔离在家,媒体就成了市民的眼睛、耳朵、朋友,甚至老师。半岛新闻客户端不但24小时滚动发布,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中央和省市有关抗疫举措和声音,半岛V视还开设了“战疫直击”直播栏目,报道青岛一线战疫工作和援鄂现场,并进行广泛的科普宣传和动员。半岛V视主持人跟随网格员走访岛城社区防控第一线,让众多网友线上目睹网格员如何入户排查,社区党员、楼组长、党员中心户如何发挥作用。在家里宅着,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人人关心。半岛V视邀请海慈医疗集团专家,讲如何调节饮食增强抵抗力,如何按摩穴位,还现场讲授八段锦体操。为帮助市民做好返程路上、办公场所、日常居家这三方面的个人防护,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讲解防护知识。2月9日,青岛一次性外派264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半岛V视8日晚得知消息连夜准备,一大早就展开直播。此外,半岛V视记者还拍摄了大量的科普和辟谣视频。

网友想了解的,就是半岛V视记者所关注的,并提前做出反应。大年初四一大早不到5点,城市还一片黑暗,街头空无一人,记者朱佳鑫和同事夏楠这两位女孩就已经约好一起从报社出发到抚顺路批发市场、李村大集、埠西市场一探究竟。此后,半岛V视记者又兵分多路,打探青岛市蔬菜供应情况,并对个别商家乱涨价受罚的情况作出及时报道。青大附院崂山院区临时发热门诊,24小时紧急建成,记者通过视频,现场展现了一场与病毒争分夺秒的赛跑。《湖北游客来青岛,住这儿!岛城指定“隔离酒店”,环境优美,需求有保障》《正餐四菜一汤,无心理压力!记者探访,听被留观人员讲述隔离日常》⋯⋯一条条视频揭开留观酒店的面纱,也让一些谣言自动消失。特殊时期急需紧急血液支援,青岛已有近千爱心人士献血,半岛V视记者拍下了热“血”英雄们的身影。记者在车站、码头、工厂车间,在深夜的防疫物资转运现场,制作了新闻《严寒可以扛,口罩不能等!连轴搬运10多个小时,夜深了,他们还在干》⋯⋯

女记者朱佳鑫一天两赴城阳,采访抗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第一次从城阳返回青岛的时候,由于在车内戴着帽子,通过青岛东收费口时,体温测试达到38摄氏度,她心里一惊!经验丰富的医护测温人员让她打开车窗、把帽子摘下来,过了几分钟,测试体温降为正常。当晚8点多,她又去城阳南收费口采访了执勤的测温工作人员,在室外冻得瑟瑟发抖。她拍摄了《把五个月的娃送到岳父家,寒风中,他在高速路口值勤》,切身体验了测温人员的辛苦,也因了解到他们从连续执勤24小时到12小时一换,条件不断改善而欣慰。

农村和社区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之一。半岛V视记者深入现场,挖掘出了大量基层抗疫典型人物与团队,被别人感动,也感动了别人。《有一种担当叫我在岗!青岛最美女公交司机,17年前抗非典,今天战疫情》《夫妻俩一线抗疫情,留女儿独自在家,防护服有限,7小时不吃不喝》《泪目!11天了,4岁娃才见到护士妈妈,而且是在视频里⋯⋯》《冲在一线!战“疫”在前,婚礼在后!青岛这对准新人推迟婚期》⋯⋯大量视频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身影,诠释了人性之美、担当之美,并因此直击网友的心灵。青岛双埠站高速路监测点,车上一名孕妇马上要生产,危急时刻,执勤女护士和交警立即行动为她接生,半岛V视记者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拍到孩子呱呱坠地的喜悦和所有监测人员的爱心与奉献。青岛太平镇社区有3347户居民,社区工作人员连“访”第7遍了,一位楼组长敲门敲到肿了手指,又把指头绑上小木板继续敲门摸排。只有到一线去,才能抓到这些鲜活的镜头。记者毛梓权说,基本上每天都是从早上出门到晚上才进门,经常剪完片子已经接近零点了。由于很多采访任务都很紧张,几次经过家门都不能回家吃饭,而路上的饭店基本不开门,只能在车上吃面包喝点矿泉水。有的时候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有时晚饭晚上11点才能吃上。记者吕晓平说,特殊时期很多部门需要有充足的精力冲在一线,其实不太愿意接受采访,所以前期联系、与采访对象沟通、与有关部门对接都比平时更困难。很多片子需要连夜剪辑,但看到那么多人都夜以继日战斗在一线,自己也不觉得苦了。

半岛V视记者毛梓权在青岛市崂山区留观酒店进行采访 

如果说新年是对人生的一次重启,那么这次战“疫”是人对社会关系的一种重新连接和更新。它重新定义了时间和幸福,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它让一些已经被金钱和五光十色所遮盖的价值重新显现。它让我们在命运的拷问面前,从一个个孤立的个体中重新看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这是一次高速奔跑过程中停下来的体检。半岛V视记者用心灵捕捉一段段视频、一个个细节,与群众心频共振。

(作者为半岛都市报视频采访中心副主任)


编辑:



欢迎来稿


链接:《青年记者》邀您讲述疫情采访故事



☆ END ☆


青记观察


青记观察①丨疫情中的公众的素养及科学传播

青记观察②丨“双黄连”们火了,媒体切莫乱加柴

青记观察③丨疫情信息传播见证新闻专业精神的不可替代

青记观察④丨突发疫情新闻对外传播模态、特点与建议

青记观察⑤丨监督就是防疫,致敬七大监督报道

青记观察⑥丨警惕武汉疫情报道中的六个误区

青记观察⑦丨以“共情”的低姿态,看护舆论场的文明底线

青记观察⑧丨如何对待“谣言的传播者和受害者”

青记观察⑨丨打赢“抗疫”战   呼唤主流媒体流量担当

青记观察⑪丨疫情当前,省报驻地市记者站如何作为

青记观察⑫丨疫情中的科学家形象与舆论领袖塑造

青记观察⑬丨大众日报:疫情面前,牢牢扛起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青记观察⑭丨战“疫”,党媒该如何作为

青记观察⑮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武”能奔前线,“文”可助民生

青记观察⑯丨真实可信的“坏消息”更加使人淡定

青记观察丨“抗疫”传播的电视力量

青记观察丨疫情“遭遇战”:媒体公号分水岭?

青记观察⑲丨微媒体平台的疫情信息传播特点及注意事项

青记观察⑳丨战“疫”报道要注重服务性

青记观察㉑丨保障全员媒体的信息流动 提升公众的信息安全感

青记观察㉒丨多方协同构建舆论新图景

青记观察丨当新闻成为“刚需”的时候

青记观察丨疫情传播中的公众媒介素养与危机沟通原则

青记观察㉕|张欧亚:向在鄂的新闻同行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