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人的生命重量放在哪里?

李雪 李雪爱与自由 2020-10-21



文 | 李雪



为什么经常有这种情况:男人分明条件很一般甚至不咋地,原配跟小三却撕来撕去。


因为:原配小三都在上演“我不能不如别人”的剧情,是坨屎也越抢越香。而自己到底喜欢不喜欢这个男人,已经不重要了。



01



道德评判越多,

人就会越愚蠢


当我看到一个现象,升起道德评判的情绪,这是无助于心智成长的。看到事物现象的第一反应是挥舞道德大棒,是一种愚痴。

举个例子,看到男人出轨的新闻,众多评论皆是骂小三骂男人的,他们不道德,他们应该去死!或者给一切家庭悲剧贴上“都是男权社会的错!”这个万金油标签。可这样的评论,这样的情绪宣泄,对人的心智成长有任何意义吗?拒绝对真相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它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偏执和愚蠢。


智者会做的是,透过现象,进行觉察和思考。看到男人出轨的新闻,如果我内心有愤怒的情绪出来,我可以去觉察,愤怒是如何产生的。可能我会觉察到,愤怒的背后是恐惧:我恐惧自己不如别人好,从而不被爱。

当我能勇敢的照见内心的恐惧,我也就有了解脱恐惧的钥匙,继续深入觉察,我终究会看见真相:我不是可以被抛弃的孩童或者物品,我是独立自主的成年人,遭遇背叛不等于我是糟糕的。

而更深一步的觉察,甚至可以通过情感背叛这件事情,领悟万事万物无常的本质。情感也是一场无常的体验,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将任何事情变成恒常。对情感恒常的追求,本来就是一场妄念。而命运安排击碎妄念,其实是在引领自己看到真相,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

万物的名相,比如我是某某的太太,某某是我的老公,都是名相而已。执着于名相,不见实相,是谓无明。

我越来越发现,我对挚友的爱,和对男朋友的爱,对宠物的爱,对自己的爱,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本质没有区别。

生活在人世间,我选择尊重不同名相之间的界限,比如可以和男友上床但不可以跟好友上床,界限清晰,不给自己和他人徒增烦恼。

名相是无常的,它若改变了,可能我会难过悲伤,甚至难过悲伤很久,但并不伤害我这个人,也不减损我的爱。

透过万事万物的表象,去思考背后的本质,是谓智者。



02



你的幸福,不取决于优秀



当一个人感情遭遇背叛,悲愤不已,不一定多么舍不得对方这个人,而是被激发出两种感觉:一是,我不如别人好。二是,我怎么能这么蠢!居然那么信任对方,他/她骗了我这么久,我都看不出来!

这两种感觉,一是“不优秀不配活”的剧情:我不够优秀所以被抛弃,我无论如何都比不过别人,这太痛苦了。二是自恋破碎的剧情:在我想象的世界里对方很忠贞,真实的世界粉碎了我的自恋幻想,让我成了一个蠢货。

而事实是,第一,你优秀不优秀,你会不会幸福,对方喜欢你还是喜欢别人,这三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你的幸福仅仅取决于你活在当下,自我负责的能力。第二,自恋破碎是好事儿,活在真相中,臣服于事实,心智才能成长。



*附:《 不优秀,也配放肆地活 》



@ITCHBB:雪,想要为了一个喜欢的人去变得更好,这种想法正确吗?


@李雪爱与自由:无论你跟对方的关系如何变化,那些“变好”的行为本身都能让你感到喜悦和滋养,这就是美好的生能量。



03



等待“救世主”的剧情



@余笑染: 我昨天刚有这个体会,我发现自己明明不想睡也躺在床上,让自己很抑郁,然后想谈恋爱。突然之间我就问自己,你不能让自己开心吗??然后我就出去跑了一圈,百病全消。我感觉那个“躺着”的过程,就像潜意识对妈妈的呼唤:我不行了,你快来吧!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啊!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然就会退回小婴儿剧情。


@李雪爱与自由:我觉得太棒了,照见自己的剧情,瞬间清醒👍我们卡在某一个状态,让自己不舒服时,是有剧情在作祟。其中一种剧情是,无意识地幻想另外一个好客体,比如幻想有个好恋人来拯救自己的不舒服,同时幻想自己没有能力做自己的好客体。


@lengogo:这种剧情之所以顽固,在于之前快死掉的时候确实被救活了,于是形成脑回路,无病呻吟,非要执着的让自己烂下去,烂成一滩泥,然后等待那个极限,渴望到了那个极限就有人来“喂奶”。头脑对这条路非常执着,改道需要很强的毅力。



04



参杂非必要条件,

幸福会迟迟拖延



人跟财富的关系,就跟解物理题一样,明确你求解的目标,找到必要条件,直达目标。如果掺杂非必要条件,会拖延到达目标,甚至让人永远到达不了目标。


如果一个女人说“等我儿子考上好大学了,我就能享福了”,这样想的女人永远无法享福。享福的必要条件是 ① 清晰自己的需求。② 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我想吃烤鸭我就去烤鸭店,我困了就去休息。自我负责,迅速满足自己。

比如,想买一件很喜欢的衣服,目前也支付得起,那么只需要支付购买就可以了。如果加个条件“等我发了奖金,再来买这件衣服”,那件衣服到时候不一定还有,而且等我发了奖金,支付了这件衣服的钱,钱花的一样多,却少穿了几个月…

这种逻辑干净不仅在消费上,在工作上也一样。你的创造力、决断能力,基础都是逻辑能力:清晰目标,然后只做达成目标的必要条件,不绕路不浪费资源和时间。

越是逻辑干净的人,赚钱越容易,而逻辑干净的人非常少见,逻辑干净在我看来就是智力正常,是每个孩子不被教育不被摧毁的前提下,本来就有的能力。


遇到过几个评论说我跟ayawawa的观点其实是相通的,都是讲女人的自我负责。我…

女人“自我负责”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伴侣价值”,比如身高不足,可以提升自己的温柔体贴能干来弥补,同时不要妄想高攀,就能有男人要了。…这叫ayawawa式的“女性的自我负责”。

这种自我负责跟我的观点有一毛钱干系吗?那几位亲,你们关注我就是为了达成深深的误解吗


什么是真实的幸福?

幸福的检验标准是身体。一个人身体放松,经常绽放由内而外的笑容,他/她能真实自在的做自己,他/她是真的开心,这就是幸福。

这个幸福的标准没办法骗人,好比你给一个孩子名牌童装奢侈玩具住着豪宅出入有司机,但是父母给他各种限制和冷漠,孩子肯定一脸不高兴,笑也是讨好的假笑,你能说这是个幸福的孩子吗?

但是到了成年人这里,幸福的标准很容易就外化了,对于ayawawa粉来说,用女性性别作为资源换取一个能稳定提供房子车子票子的男人就是幸福。所以女人的言行打扮都要重新修正,修正成男人喜欢的样子,把男人牢牢掌握在自己身边,持续给自己车子房子票子。

有的女人这样做了,其中一部分确实获得了车子房子票子,她们隐藏自己的真实本性,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甚至把自己催眠成“这种好嫁风的我就是真实的我呀”。

这就好比,把自己腿打瘸,然后努力成为一个“可爱的残疾女人”,寻得一个男人稳定持久的给自己提供拐杖甚至豪华轮椅,保障自己一辈子不用走路,这就是成功幸福


喜欢ayawawa粉的男人,本质上讲是一种恋尸癖,跟那些把硅胶娃娃当女友的日本男人是一样的心理发育水平,活在自体自恋中,只关心女人是否符合自己的想象,能否满足自己的自恋需求和生殖需求,没有能力把女人看作一个平等独立个体进行情感交流。这是一种精神残疾。

这些精神残疾男中,有些有着不错的经济收入,就成了娃粉钟爱的目标人群。并且确实可以用MV/PU理论去获取。这种目标和手段,是匹配的。这一点上娃娃没有骗人。

然而如果这叫做“幸福”和“女人的自我负责”,那我…我再创造个新词来用吗



05



以上主要谈“依附伴侣,行不通”,关于“父母与孩子共生”“成年人与父母界限不清”,我过去的文章谈了很多,点击链接即可跳转阅读。





《 妈宝男:身份错位的幼稚英雄 》



《 现在给孩子爱与自由,来得及吗 》



《 怎样的孩子,既有结实的自我,又有清晰的界限



《 孩子是妈妈的情绪传感器





《 没有人必须被我拯救,正如别人不必拯救我



《 心理学是用来“讲道理”的吗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十余载,创办「初心心理」;畅销书作家,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京东、亚马逊、当当、淘宝等平台皆有售。


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电影剧照《喜喜喜宴》






/    延 伸 阅 读    /




❤《 幸福的责任人 》❤



《 如何把老公改造成理想伴侣 》



《 两年以来,那个为孩子提问的妈妈怎样了 》



《 这个公众号编辑的“拖延症”



《 无需讨好父母的孩子,最轻松适应社会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