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移 |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16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2018-01-19 许又新著王利群编 优才成长

教授



(接前)

第三章防御机制

引论

压抑

转移

将情感或行动倾向从原来激起它们的人或事物重新指向另外的较少情欲联系的对象(人或事物),叫做转移。通常,将情欲转变为行动.并直接指向激起反应之对象,例如一位美丽的已婚少妇,那是要冒巨大风险的,当事人容易体验到自责、耻感、恐惧等痛苦,而一旦转移了对象,威胁就解除了,精神痛苦也就趋于缓解。显然,这里包含着对原来情欲的压抑。

由于所转移的新对象给人的情欲以较不充分的满足,而所压抑的情欲并未消失而蠢蠢欲动,以致当事人只能反复地转移。通俗地说,一次满足不充分,再重复一次;重复一次仍不满足,又再来一次,终于使原来的情欲几乎完全固定在新对象上,连当事人自己也感到这种情况“不正常”,却“控制不住”了。

举一个病例。

病人女性,36岁,已婚,某机关党委办公室秘书。主诉近两周来总担心重要文件没有收进保险柜里,反复打开检查,检查后锁了仍不放心,又打开检查,如此反复不已。既妨碍了工作的有效进行,内心也很痛苦。病人从某医生处得知这是强迫症,前来要求治疗。

55

自述起病经过如下:病人在一个月前听了动员报告,报告号召广大党员跟不正之风作斗争。病人知道,她的顶头上司党委书记有不正之风,所以想检举。这位女秘书入党已】0年以上,工作一直十分认真负责,几乎是一丝不苟。因此,她想检举的动机是强烈的。但是,她又害怕打击报复。打击检举者的事例,报纸上时有报道,有些检举者的遭遇是悲惨的。她愈想愈害怕,尤其害怕连累丈夫和孩子跟她一起受苦。作为一位正直的党员,她也清楚地知道,怕打击报复而不检举,这是把个人和小家庭的利益放在党的利益之上,这种思想是丑恶的。一连两星期,她寝食不安,检举还是不检举斗争十分激烈,使她精神异常痛苦。病人认识到,这事使她受刺激太深,是她患病的原因。但这样的理解对她的病丝毫无补。

几次晤谈后,病人回忆起,在发病的前一两天,她想检举的决心愈来愈强烈。因为她想,如果她不检举,这一辈子良心上也不会得到平静。

起病的那天中午,她把文件收进保险柜准备去食堂吃午饭,走到门边回头一看,发现办公桌上还留有一份文件。病人顿时极为紧张、恐惧,赶快将这份文件也放进了保险柜。然而,病人不放心,又打开保险柜检查,如此反复,强迫症状便开始了。治疗者通过与病人交谈,得知那份留在桌上的文件并非保密文件,是不必锁进保险柜的。因此,治疗者推断,见了那份文件引起的恐惧不安情绪是转移来的,这一点得帮助病人领悟。进一步的交谈终于发现,在起病前一两天,随着想检举之心日益高涨,她害怕打击报复的恐惧也与日俱增。起病前的那个夜晚,病人完全失眠,心情紧张恐惧,联想很多,想到检举后遭打击报复所引起的各种可能的悲惨后果。因此,起病的那天上午,病人处于一种强烈恐惧不安的心情之中。

56

这时,治疗者的启发终于使病人领悟到,见到桌上那份无需保密的文件所产生的恐惧、紧张、不安,乃是害怕打击报复的恐惧之转移。

在第一次门诊时,病人说,她现在已经解决了检举不检举的问题。治疗者问她是如何解决的,病人说不清楚,而只是说,现在主要是强迫症的治疗问题,这个病不治好,其他一切都谈不上。事实上,近两周来她已经完全不想什么检举不检举的事了,似乎检举不检举并不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可见,检举和不检举这两种想法激起的冲突情感,已经完全转移到强迫症上面去了:文件已经锁在柜里了,文件并没有锁进柜子里去一这两种相反的观念带有从检举不检举转移过来的几乎全部强烈情感,因而使强迫症状加剧,检举一事却悄然隐到幕后了。

病人一旦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结合事件的具体进程)领悟到,强迫症所包含的心理冲突乃是检举不检举这一现实的心理冲突的变形(通过转移这一防御机制),强迫症状便开始减轻,而检举不检举的心理冲突重又显现于病人的意识。通过心理治疗交谈,病人逐渐认识到,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万全之策,有所得时必有所失,-·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仅强迫症走向缓解,病人对自己性格中的完美主义也有了一定的领悟,心理冲突也就不那么尖锐,不那么难以忍受了。

不仅强迫症可以用转移来理解,很多恐怖症也可以是转移的结果。

由于转移所指向的新对象起着替代或象征原来激起情欲的人或事物的作用,所以,有时也叫做替代性满足(vicariousgratification),或叫做象征化(symbolization)。

57

据G.W.Allport(1958,转引自Meissner,1978)的说法,偏恶(prejudice)就是“建立在错误且不易改变的概括之基础上的憎恶”。这里,原来的憎恶不仅有转移,并且普遍化了(generali—zed),即,凡具有与原来憎恶的人或物某些相同或相似之点的人或物,一概憎恶之。偏恶本身并不构成一种精神科病,但它显然是不健康的,往往妨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与偏恶类似,在偏好(preference)的形成中,转移和普遍化也起着作用。除了某些特殊的偏好(如性偏好障碍、异食症)外,偏好并不妨碍人际交往和心理功能,不是病态的。

如果转移的对象使人得到较高层次的精神满足,行为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赞扬,例如,将情欲转移到文学艺术的创作上,转移到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上,转移到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上.就叫做升华;A.弗洛伊德(1936)的术语系统便是如此。





优才新媒体团队制作

(未完待续)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1 | 优才心理系列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2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3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新的人际关系有三个基本要求 |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4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5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亲子关系 |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6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心理冲突 概述 |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7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应该之暴虐 |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8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被爱的渴求 |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9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自卑情结 |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10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不安全感 |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11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个人耻感 |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12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常形和变形 |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13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第三章防御机制 |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14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压抑 | 心 理 治 疗 基 础(连载)NO.15 | 经典心理著作推荐 | 优才心理系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