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没看懂《大世界》里的诸多细节?现在还不晚

2018-01-22 杨城&BC 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
    

BC Talks

作者风格,挑战常规

动画电影的新未来

《大世界》从入围国际电影节到国内上映,短短几个月时间受到大量关注和期待,而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在上映后,似乎还需要面对观众对动画电影的观看预期和习惯问题;


以及在这样一部画面、配乐、剪辑都包含大量细节信息的电影里,观众如何接收和感知这种高度风格化的表达,在我们呼唤多元化艺术片的同时,也是对市场的考验。


《大世界》是刘健自编自导的动画片,也是历时四年基本上由导演一人完成的作品。讲述了工地司机小张因抢劫巨款,被各路心怀鬼胎的人马追逐而引发的一连串荒诞故事。


制片人杨城上周来到BC,在影片放映结束后和现场观众聊了聊关于这部影片背后的众多细节意义和制作历程,相信能够解答不少有关这部影片的疑问。


地点:百老汇电影中心 2厅

时间:2018.1.13

嘉宾:杨城(制片人)


杨城:

谢谢大家来看这个电影(观众鼓掌),现场也有很多我的朋友,所以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可以随便聊聊。今天也没有主持人,我们就放松一点。


其实这个电影,第一次放映就是在这个影院,当时因为我们要测试DCP,就在一个深夜,悄悄地在这放了一场。当时也是有一些朋友来看。


今天的放映效果还是挺好的,就是声音稍微小了一点。这几天有其他朋友跟我反馈说在很多的影院,放映质量都不好,一是特别暗,二是有一些把画幅搞错了,就有些遗憾。因为我们这个片子有很多画面细节,如果太暗的话可能就看不到那些东西......有朋友想说几句的吗?

 


 方言与配乐 


观众一:

我觉得挺牛逼的啊。因为我看完之后有种,当初第一次看朱文、看韩东、看吴承俊——南京作家圈的那一票子人——的那个感觉,就是属于南京特有的野劲的那种感觉。之前我没看电影的时候,还在你朋友圈留言说,这是不是东北话的一个电影。(观众笑)


我觉得在这个电影里面,用南京普通话比东北话有意思。当然我也会觉得,稍微觉得有点小遗憾,如果故事在后面结束的时候可以更丰富一点,现在看起来可能稍微有点紧了,就是都围在这一包钱上面。

 


杨城:

这个结尾其实有过修改,为什么修改大家都懂,我说一下导演原本的设想。之前是最后小张看到那一包钱,镜头就结束在那个钱上。导演的用意是在小张为他的冲动付出代价,经历被追逐、很悲剧的这样一段命运之后,他又重新有机会面对这笔钱,他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他是会又陷入新的命运的循环,还是会做一个别的选择。


这个和主题有关,主题是选择与命运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个结局最后还是作了一些修改。这个片子里面还有南京的另外一个作家的配音,就是曹寇,配的是黄眼,他对自己这个配音很满意。

 

观众一:

这个是,一共弄了四年是吧?

 

杨城:

对,前期就做了三年,后来又修改了一年,差不多。

 

观众一: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用到庞宽给张蔷做的这个歌(《我的八十年代》),好像也不是特别合?

 


杨城:

对!跟内容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跟情绪和情感有关系。导演最初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觉得它那种单纯、热烈的感觉非常好,而且它里面都是唱的很美好的事情,但也有一些伤感——这个也是导演对自己影片的一个态度吧。


因为在正片里面,他拍“现在”,就是说现在是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但是以前是很美好的。也有一种伤感。这也和他的经历有关系,因为80年代的时候是他青春期的时候,所以他一直对那个年代有怀念吧。他的下一部片子,我们准备合作做一个80、90年代大学生活的一个故事。

 

观众一:

还是动画片?

 

杨城:

对,还是以这样的,他自己个人创作的方式。还有观众要提问么?也不一定是提问,可以随便聊。

 


观众二:

为什么选择南京方言?是为了体现南京本土的一个特色,然后不管这种方言对电影在走向更广阔世界上的限制吗?

 

杨城:

我觉得,其实不太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它里面人物说的是南京味的普通话,但可能是对南京比较了解的人,才能比较清楚地感受到这个信息。


我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们在全世界很多个国家都做过放映,老外接受起来是没有问题的,他当然不知道这是不是南京话。


然后呢,我还想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贾樟柯的电影,讲的是山西方言,而且是山西某个地域的方言,其实山西方言在不同城市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我觉得大家理解起来还是没有障碍的。但你想像一下如果贾樟柯的电影全用普通话的话,比如《小武》、《站台》全是用普通话的话,好像也有点质感不对。


所以其实还是创作本身的一种感觉,看怎么样合适,倒不是说方言就会受到限制或者普通话就会更好。

 


自由与金钱


观众二:

这个电影是不是虽然很好但是目前排片不是很多,假设一级院线无法满足你们的心愿,接下来你们会用什么方式让这个电影更多的和观众接触呢?比如艺术机构什么的,他们能怎样帮这个电影做更多的呈现呢?

 

杨城:

我觉得有各种方式吧,在艺术机构里放映也是一种吧。导演他本身是一个艺术家,我们也不排除将来给他做那种综合性的个展的可能性;各地影展的放映也是一种;互联网的放映也是一种。当然这个电影如果在互联网上放的话,会受到比较大的损失,因为它毕竟是为大荧幕制作的。


排片这个东西,是我们左右不了的。电影市场是一个很残酷的地方,真的每天都是在血拼,可能不是业内人士不太清楚这个残酷的程度,其实是非常非常残酷的。我们这个电影,虽然它有类型片的色彩,但它还是一个艺术电影,所以我们也不是特别期待它能有多高的一个票房。


上映最大的意义,还是尽可能地让更多人从合适的渠道——电影院,来看到这部电影。这个愿望已经达成了,后面我觉得就顺其自然吧。当然我们也会总结,宣发的环节到底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或者说不够准确。



我刚刚又想起来了韩天问的那个问题......导演有一次在映后交流的时候说他们上大学的时候,就是基本上不太有人好意思,就是,谈钱的事儿。比如大家谈什么理想,那时候有钱的标准是万元户嘛,如果有人说自己理想是成为万元户的话,他可能会被人揍。就真的就是这么极端。


但是现在就像这个片子里一样,就是大家,嗯,所有人都是围着钱转,我们的自由,我们的理想,就完全和金钱紧密的挂钩了。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导演要在片子里传达的一个态度吧。


但他不是说完全批判的,他还是有悲悯的成分在里面吧。片里有一段江水的其实就挺点题的,可能有些人能看到里面的含义。

 


 声音与剪辑 


观众三:

我想问一下有关这个片子声音设计的问题,因为我觉得这个片子的声音设计特别的牛逼。我想先从制片角度问一下就是,这个声音大概做了多久?然后这个声音是,它分为几个阶段去做的?然后再是导演创作层面,他对这个声音风格是怎么样控制的?


他为什么会想用到,在每一场戏中包括比如一些有关时间信息的,新闻啊,再包括比如说群杂(群杂:人群熙熙攘攘讲话的声音素材,多为单独录制)的声音,就是环境的那个声音,再包括演员对白的ADR(Automatic Dialogue Replacement,自动对白补录,一般指电影拍摄结束后,请演员到录音棚补录对白,替换同期录制的对白的工作)的过程中,我觉得很多演员,在对这个台词的再创造的过程当中,加入了很多......就是跟我们平常做片子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我也说不上来,但是我就是觉得它特别地独特。因为说从他的断句,或者说从他的语句的重音啊,各方面都很不一样。

 


杨城:

对!确实是,这部影片的声音做得挺引人注意的。我们在柏林电影节首映后的记者会上面就有好几个记者、影评人也问到了声音的问题。今天这个声音放得稍微有一点儿小,我们在柏林放映的时候是在他们认为可以的标准上又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就是效果会更好一些。


声音我们找的是李丹枫,之前做过像,《白日焰火》啊,这样的电影,后面像毕赣的新片,忻钰坤的新片都是他在做。


这个当时是我推荐给导演的,因为当时导演他很早就确定了一个理念就是,这部动画不要像大家平时看到的动画大部分都是用拟音,或者是都用素材库的那种。导演想要有真实感,有现场感,有生活气息的声音,以及在整个声音的质感上,他希望是特别硬朗的,或者从他和李丹枫的一个共识的说法来说,非常“摇滚”的。


他们见面的时候,导演就问他你喜不喜欢听摇滚,李丹枫说他不但喜欢听,他以前还搞过。所以导演就觉得这个完全没有问题。



声音的制作大概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吧,不是一边画一边做的,而是等所有的画面工作完成以后才做的声音。前期的声音采集,都是实地采集的,就是你看到是菜市场的画面,声音就是在菜市场采集的,有那个季节性


前期实地采集,后期找李丹枫来加工,李丹枫也在里面加了非常多的东西。每个空间里面,你说的群杂也好,还是电视、收音机,这个都是后面加进去的。当然有些信息它是为了告诉大家这个故事是当下的,比如说,川普的声音啊,这些都是为了表明时间性

 

观众三:

另外我觉得整个这部片,在剪辑上还不是用那种动画的一般剪辑风格,反而特别像实拍。当时导演是怎么想的?

 


杨城:

对,大家惯常看的动画片,大都是那种,面对观众市场是比较合家欢的。但是对于刘健导演来说,他首先明确的是做电影,那无非他是用一种动画的方式去做这个电影。所以说,不算是按照动画的套路来的。


比如说,传统动画它转场都是要非常自然,柔软的;它这个就是非常硬朗的。其实导演平时看的动画很少,他主要看的还是真人电影。


他比较喜欢的导演也都是真人电影的导演,比如像科恩兄弟、伊斯特伍德、三池崇史,硬汉派的真人电影。所以这个也影响到了他的这个风格,就是他不是按照这个动画片的套路。

 


包括配音,动画大家都知道,它的声音的感觉是那样的,但是导演就不想要这种,塑料感的声音;他希望这个声音是真实的有质感的,所以说他找的都是身边的一些朋友,而且他是根据他人物的特点,去找个性合适的朋友,而不是说我去训练你,把你训练得很专业;而是说,就让他们按照自己生活中说话的那个感觉来说。


而且配音的时候是没有画面的,只有台词,他们就完全按照自己说话的方式。刘叔说话就一顿一顿地,不是很连贯,但是那个人他生活中就是这么说话的。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导演设计的这个风格来进行的。

 

风格与设计


观众四:

我是一个比较普通的电影观众,这个电影跟我以前看的相比,在色彩和人物设计上还真是有许多不一样。想问问这方面是有什么特殊的考虑吗?

 


杨城:

其实作品中你看到的每一个细节,肯定都是经过导演深思熟虑的,是他认为最合适的。这个电影整体的调子还是偏暗的,跟电影里面的时间和天气有关系,是一个阴天,最后下雨了,在傍晚的一个时间段。所以他用了一个比较暗的色调,但这个暗里面其实有非常多的细节。特别是场景的描 48 45207 48 21966 0 0 8707 0 0:00:05 0:00:02 0:00:03 8706绘是非常有他的风格的。


在动画领域,在国际上这也是一个非常标志性的风格,之前没有人做过这种风格。人物设计上,我不是特别懂,了解不是特别详细,总体而言,就是根据人物的性格。他也不是很随意的,肯定不是那种萌的、帅的、唯美的,不是那种路子,所以有些观众会觉得这个电影里的人物怎么都那么丑,或者不美。


相反,也有些人认为好看,一个入围过三次戛纳的导演,他前几天给我们写信,说这个电影特别特别美。所以我觉得这个见仁见智。

 


观众四:

确实,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看起来觉得色彩好辣眼睛。

 

杨城:

最辣眼睛的应该是香格里拉那一段。那段冲击力比较强,是故意的,就像炒菜的时候要放一把辣椒一样,要来点刺激的。所以他用了波普的、鲜艳的风格。


波普这种画风有很强的通俗文化的色彩,也有时尚感,在当年波普风潮刚出来的时候,是用于画一些广告画,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他在这一段用了这样的画风。

 


观众四:

您对这个故事的背景为什么要设在一个小县城里有什么了解吗?我印象里小县城的感觉更应该是比较安宁、知足常乐、比较常规化的生活,怎么会用这样一个背景来讲述一个杀人越货的故事?

 

杨城:

这个不一定吧。这个片子主要是在南京,确切的说是南京的城郊,南京也很难说它是一个大城市或者小城市,但中国的很多地方都类似。


导演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城市边缘?越是城市的边缘,越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它存在着非常多的可能性,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域,所以他选择了这样一个空间。

 


观众五:

我最不喜欢的部分其实是香格里拉那一段。因为本来都很舒服的,怎么就突然变得那么符号化,意识形态就进来了,因为那个东西很奇怪,节奏上也突然断了。


还有一些细节设计想问一下,像那个小鳄鱼爬过去,还有像个火箭一样的飞过去的东西。他有一点超现实的部分,但又没有那么多,这一点点是怎么来的呢?

 

 

杨城:

他就是想让这个电影不那么老实,他希望有一些别的气质出来,这也来源于他的生活感受吧。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现实世界,但在中国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会觉得很多东西不可思议,有的时候会有那么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所以他会在里面加入一些相对超现实的东西,比如说里面很多的昆虫动物,有鳄鱼有蝉有狗,还有大的假的警察、冲天的火箭,这都是他想要的调性,让它不像是那么完全的一个现实主义电影。

 

观众六:

我特别敬佩做动画长片的导演和制片人。作为普通观众我不了解这个导演,但我看完之后我会以为他是一个90后导演在完成的一个作业,我想表达的是好的一个意思,他的东西很新潮,人物的设计感也很有中国当代油画的画风。


我也特别喜欢方言,我觉得中国的很多影片都应该用方言来演绎。另外,动画长片和真人影片是不一样的,你们作为制片方是怎么控制成本预算的?以及它的后期回收?

 


杨城:

导演虽然不是一个年轻导演,他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副教授,也有一点年纪了。但所有好的艺术家都一样,他对生活的感触是很敏锐的,肯定不会固步自封,他在接触在看的东西都是当下。他也不是生活在电影圈里的一个人,他的东西很有新鲜感,很有当代性


你说的成本方面的问题我是这么考虑的:这个电影总体来说,从制片的角度还是很安全的。成本是很可控的,主要是人力和时间,整个团队三年的时间。这个时间你可以把它算的很贵,也可以算得很便宜,这需要一个科学的依据来计算。用动画来做电影还有一个好处是特别可控,他不太会出现项目会流产,或因为什么人掉链子最后就黄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也是比较安全的。


至于回收,这跟其他电影没什么区别,都是那些途径,院线、新媒体、电视版权、海外版权。我们是一个电影节成绩比较好的艺术电影,海外版权可能会卖得比较好一点。总体而言,比市场上其他类型的电影要相对安全一点,更有保障。

 


细节与解读


观众七:

想问一下关于中间江面那一段的用意?它也可以用动画的形式,但是他用的是影像,为什么?

 

杨城:

江水这一段先期导演并没有跟我解释真实的用意,但是我说下我的理解吧,我理解他有由浅到深三层意思。


第一层小张被打晕大脑里一片混沌的状态,因为后边接的也是小张的镜头吧,第二他是节奏上的一个留白,这个电影的结构还是比较密集的,在这个阶段这个留白给主题一个喘气的时间吧,第三个是跟主题有关的,感觉到这里边每个人都是随波逐流,他们都被命运改变了,好像大江东去一去不返,很悲剧的一个东西,是这样一层意思。


这个如果要是用动画做出来好像就没有那么深沉,没有那么有力量,而且动画做水面,做的有质感是非常难的,用二维的方式是几乎不可能做出这种质感,所以就选择了三维的工具,选择了用实拍,这个是长江水。


这段时间也比较长,音乐也是非常棒的。导演做火车时听到这个音乐,就决定用这一段了,我个人还是挺喜欢这一段的,因为这一段的用意许多人都看懂了吧,包括一些老外,因为他是比较克制的,不是非要喊个口号,是比较单纯的一个镜头,很多人如果不明白是什么,也没问题,也很正常。

 


观众八:

问一些细节的问题,比如一开始的那个字幕,一般觉得片头的字幕可能不会放那么长时间,还有出字幕的时候灯不亮了,是不是都有什么特殊的用意?


还有我特别想问杀手出门的那一段背景是新闻联播,还是就是最后的结局有没有想过是不是在展开一点,比如他绑住画家那个角色,没看错的话这个角色是不是是导演自己配音的,然后觉得导演也还是有一些想法的,但最后就是对角色的一个衬托,有没有想过再展开,因为70分钟的片长其实也不算长,还是有空间可以做的。

 

杨城:

对,画家这个角色是导演自己配的,主要跟刘叔的一条线是相关的,他是刘叔的一个发小,曾经关系特别美好的,一块儿度过特别美好的八十年代的,刘叔把他捧红了,通过当代艺术领域假拍卖的这种形式把他给捧红了,这段没有展开,这是导演的一种选择吧。



你说那字幕停顿很长,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那个字幕本来更长,字更多,后来删掉了一些,其实还有一段话,这段话“尽管几十万人聚集在这个不大的地方,想方设法的把他们糟蹋个面目全非”,就是当下这种状况吧。


第二就是导演他节奏上喜欢不那么顺,不知有没有发现,比如说停顿过于长,比如中间打雷的暂停,小张抢了钱之后的那个暂停,他就希望让大家感觉有一点好像那儿不对劲了,而不是完全沉浸在里边,比如就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完全操纵你的情绪让你出不来的那种感觉,他是不想那么做的,他用这种方式调整一下节奏。


你说的那么片头出现的场景,其实片尾最后它也出现了,每个场景都有颓败,有点儿不对劲吧,灯不亮了,什么地方坏掉了,这就是他要表达一种感觉吧,跟前面那段字幕也有关系,这个城市它不是那么美好,它有些衰败,这些人,人生都是一样,都处在一个衰败的悲剧的一个状态吧,想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但这种衰败就不是说是很丑陋的,它有它的美感,这个感觉还是挺复杂的,我最喜欢里边“舞”字亮起来的时候非常棒,你感觉它非常没,也很温暖,但他又是在一个空无一人的巷子里孤独的在那里闪烁,这个感觉非常对。

 


动画与电影


观众九:

你好,我想说我看了这个片子觉得非常喜欢,觉得很像《疯狂的石头》、《落水狗》、《两杆大烟枪》,这一类通过一个线索串起了很多人物,因为各种各样的巧合结果造成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我觉得这样一个剧本在我这样一个外行看来,它能把这些线索理清楚放在一起是非常厉害的剧本创作的手法。


还是就是前面大家也讲到的细节,鳄鱼、香格里拉什么的我觉得其实我个人反而特别喜欢的,因为如果在真人电影里可能还没有这么多能表现出来,反而是动画,比如那个小狗,他想自由的做就能够做出来。


我想问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这里边人物的设定,我感觉这里边所有的人,像老板啊,保安啊,所有人看到这个,都是立刻就起了贪念,想到去杀人,我觉得还挺黑暗的,为什么这里边就没有一个好人?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导演创作方式,我看到这个到后边他一个人担当了非常非常多的角色,就觉得这个电影就是他一个人做的,会有这种感觉,那么我想问他的创作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个感觉是可持续的吗?

 


杨城:

我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因为我刚开始知道的时候也觉得很神奇,他几乎是一个人做完这个电影,至少是所有的剧本和画面的这个工作吧。


他其实就像平时上班一样,早上吃完早饭他就到工作室,状态好就十个小时,状态不好就八个小时,就是一直是这样很匀速的在进行,他基本是不透支也不让自己拖延,他是一个非常有自制力的人,就是中间他累了的时候就会在院子里拍拍篮球,稍稍运动一下,但是这个也是没有其他人在的,他一直是这样一个人,到现在上映有四年的时间吧。


这个电影总共有800多个镜头,他总共画了有四万四千多张画,我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虽然正常电影都要做个两三年,但是对于我这个做过几部真人电影的人来说,挺不可思议的。


而且是觉得这种跑马拉松的状态,像我们有的时候觉得这个事情是对的,为了比方说做一个非常棒的东西出来,或者说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不是很多人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可能半小时不看手机是做不到的,我觉得这个是特别值得我佩服和尊敬的。


导演 刘健


也不是说他就主动选了这个方式,而是没有办法,因为他最早尝试过团队做的这个方式,但是他发现这个太是刘健的风格了,没办法让别人去分工,他不能说你来做这三个镜头,另外一个人来做这五个镜头,他没法这么弄,所以他最后又只能回到这样一个状态。


其实那些工业制作的动画就不说了,即使像宫崎骏 、今敏他们的工作室也是起码有十个人的,但即使如此呢今敏还是因为透支去世太早,所以其实刘健这个方式是非常非常极端的,但他其实也非常希望有合适的工作搭档,我们也在寻找,但是这个是非常非常难的。


因为在中国做动画的人,他不是做电影,很多都是做卡通的,然后呢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的懂艺术。因为做动画的人很多是做技术出身,对艺术创作是没有那么了解或理解的,所以暂时他还是这样一个状态,包括我们已经启动的下一步电影,他还是这样一个状态来做,还是需要三年。



你第一个关于任务的问题问的非常好,其实我们刚开始上映受到一些障碍也是这个原因,就是(电影里)没有一个好人,但是其实现在里面有一个好人了,就是网吧里面那个网管,他说了一句“你要不要去医院看一下”。现在有这么一个好人了,以前是没有的。


当然对导演来说这些人也不能说完全是坏人,因为他们虽然都想抢钱,但他们抢钱都是为了很美好的愿望。比如那两个小混混他们想去香格里拉想过一种文艺的生活,去东海养猪,然后瘦皮是想送自己的女儿出国留学,小张是为了结婚,所以每个人都是出于一种美好的愿望去作恶。这个我觉得也是一个很真实很复杂的。


当你做一个电影,你得把它极致化,毕竟他大的类型上还是一个偏黑色电影的一个东西,所以他把这个东西做到了一个极致,所以就看起来就没什么好人,但是也能....导演对他们的态度,也都是一种比较悲悯的态度,并不是说简单地去批判,或者说这些人都是坏人。

 


观众十:

我看电影就觉得像是在看动画,然后,感觉就像是幻灯片,有那种,幻灯片放漫画的感觉。然后就是,动起来的,这部分感觉弱了一点。然后,刚才您也解释了,可能是因为有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做太多的画面让它动起来。


然后另外一个就是,我看过漫画书改编成动画片的,像《犹太长老的灵猫》和《我在伊朗长大》,这两个片子,动画有动画的感觉,漫画书有漫画书的感觉,两个还是不太一样的,这是我的感受而已。

 

杨城:

嗯对,其实有些人是会这么说,不光是你。但其实,我觉得其实导演他即使是有更好的一个条件,他也不会说是真的把这个动画非要做的那么流畅,或者说柔软。


这个跟风格有关系,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真人电影里面,如果贝拉塔尔,他的电影的镜头运动速度或者镜头数量,像迈克尔贝一样,那就没法看了,我觉得这个还是风格决定的。



我觉得导演他希望是一种非常朴素和简约的风格,所以他用最少的动作去说故事,所以这个整个看起来,有一种有的时候停滞的感觉。但其实对于动画艺术来说,这个不是一个问题,他只是一种风格。


所以其实这个电影走上世界上最牛逼的动画电影节,然后一些动画大师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只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那种工业化的,特别流程的东西比较多,可能暂时有一点儿不适应这个电影,也是很正常的。整体来讲,他还是一种风格。


就是我们可以想想这个电影,它如果动作非常快,非常流畅,是一个什么感觉,我觉得未必有这个好。这是导演个人的选择,我觉得主要是这样。他这个电影肯定还是会有一些遗憾,可能以后能做的更好。谢谢。



BC Talks往期精选:

2017香港影展关锦鹏男人四十

岸西老兽许冠文少林足球

阮大勇暴烈无声暴雪将至

叶童陈嘉上香港电影是枝裕和


《大世界》BC排片有限,明日尚有一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