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澎湃新闻 | 上外学者俞祖成 王敏:台湾地区的早期反应与中期措施,当前局势可控

俞祖成 王敏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3-01-01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各个国家与地区纷纷采取不同防控手段,这直接呈现为病毒在不同国家与地区扩散程度上的巨大差异。


早期动作

从2020年1月2日起,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每日发布相关通报,持续监控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并于1月7日将“国际旅游疫情建议等级”提升至第一级。此后,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化,台湾当局对此疫情警戒不断升级。1月20日,“疾病管制署”宣布成立“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简称“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台湾地区发现确诊病例后,当局对物资及出入境管控做出调整。1月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称“台防疫等级已升至二级”。当晚,台湾“财政部”联合“关务署”发布紧急公告,称将在一个月内限制口罩的出口。1月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针对疫情的迅速扩散发布了管制条例。紧接着,2月2日,教育部门正式宣布全台高中以下学校开学日延后到25日。台湾地区成为全世界最先采取疫情管控措施的地区之一。


中期措施

台湾地区入境政策的收缩,在疫情早期有效控制了境外输入病例的增幅。此后,台湾地区不断提高疫情暴发地区的疫情旅游警示等级。随后引入最新科学技术为防疫工作服务,建立“入境检疫系统”使旅客能够线上填写健康声明书等材料,简化入境通关程序并提高防控效率。同时,将相关材料整合至“防疫追踪系统”与“电子围篱系统”,通过居家检疫者的手机定位与智能警告信息实现防疫在线管控。

在台湾地区,除推迟两周高中以下学校的开学时间外,目前所有行业与学校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序运行中。人群聚集会给疫情防控带来重大挑战。那么,台湾地区是如何做到在疫情期间保持正常工作与教学的呢?

首先,公众积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同时采取措施保障医疗防护物资的供应。2月6日起实施口罩购买实名制,学校开学后进一步提升儿童口罩的供给。

其次,在图书馆、餐厅以及社区等封闭空间的出入口设置防疫站,给每一个通过的人消毒并测量体温。对于学校这类特殊的场合,台湾教育部门制定了应急计划。2月20日,教育部门公布停课标准,高中以下班级中一名师生确诊即全班停课,14日内同校两名师生确诊则全校停课,乡镇(市区)内有1/3学校停课则该乡镇(市区)停课。高校则是一名师生确诊则其所修/授课程停课,两名以上师生确诊则该校停课。

最后,在健身房等不便佩戴口罩活动的空间采取限制人流量的方式,以尽量避免人群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聚集。

自疫情以来,“疾病管制署”通过其官方网站每日多次更新疫情通报以及相关措施,不断提醒公众加强防护,要求涉及密切接触的公众进行自主健康观察14天。为加强防控,台湾教育部门于3月16日宣布,次日起高中以下师生本学期禁止出境。此外,为鼓励公众积极接受防疫管理,对于3月17日起前往旅游疫情第三级警告地区后返回接受隔离或检疫的民众,取消其领取防疫补偿资格,并要求加收必要费用。


当前局势

2020年2月15日至3月8日,台湾地区新增的21例中有18例本土病例,占总增长的86%,此后本土新增病例增幅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可见以上措施有效防止了境外输入病例的大规模本土化。然而,以上有限的防疫措施,未能完全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在“疾病管制署”公布的每日新增病例中,仍存在因群聚引发的本土病例,这意味着人群中仍存在病毒暴发式蔓延的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迫使多个国家与地区做出了“封锁”的决策。台湾地区于3月18日宣布自次日零时起,限制非本籍人士入境并要求所有入境者必须居家隔离14天。自3月18日起,“疾病管制署”已经针对新冠肺炎将全球列为旅游疫情第三级警告,建议民众避免一切非必要出境旅游。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台湾地区“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布的数据绘制而成。

台湾地区确诊病例数量的激增出现在欧洲疫情暴发后,3月8日以来累计确诊病例已增加近4倍。目前,台湾地区仍同时面临着双面防疫压力,一方面本土病例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另一方面境外输入病例仍在持续增加。

近期境外输入病例数量的激增,在台湾地区造成了小范围的恐慌,市民担忧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会出现短缺,部分地区出现了市民抢空超市,争相囤积生活物资的现象。对此,台湾地区各大卖场采取限购政策,家乐福与大润发等卖场限定每人限购一条厕纸。“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还呼吁民众不必过度恐慌,强调物资充足并倡导公众节约使用。


结语

总体而言,我国台湾地区的防疫措施与大陆这边的防疫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台湾地区将人群分为A、B、C、D四类。其中,A类人群有武汉接触史,B类人群是A类人群的非密切接触者,C类人群是A类人群的密切接触者,D类人群则是居家隔离者。

大陆这边的防控手段主要是追踪A类人群并隔离C类人群,进而使全国人民在一个传播周期内做D类人群,从而在阻断传播途径的前提下将感染者找出来并进行隔离治疗。我国大陆的这一方案取得了重大成功,并为有序复产提供了较安全的环境。然而,境外输入病例的增加,无疑要求我国大陆需要将防疫焦点转移至海关,目前已采取集中处理国际、港澳台航班以及入境后集中隔离等积极措施。

与之不同的是,台湾地区则将防疫聚焦于预防境外输入病例本土化。通过对本地区进行旅游疫情警示等级划分,以评估入境者携带病毒的可能性。同时,将以上人群划分中的A类人群替换为有疫区接触史的人,D类人群替换为正常生活的公众。台湾地区的实际操作是从入境时对A类人群实施隔离检疫,以尽量避免B类人群和C类人群的产生,同时在防控的前提下保障D类人群的正常工作与正常生活。该方案有效保障了台湾地区生产与教育的开展,但仅靠追踪确诊病例实施防控仍显被动,这体现为群聚导致的本土案例持续增长。为此,彻底消除病毒,台湾地区仍需要更强有力的防疫措施。

作者俞祖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执行主任、副教授,王敏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来源 | 澎湃新闻



 相关阅读 

□ 上观新闻 | 上外学者姜锋:疫情加剧,德国还能再淡定吗

□ 环球时报 | 上外学者姜锋:呼唤合作抗疫东亚模式

□ 澎湃新闻 | 上外学者陈壮鹰:瑞士成欧洲“孤岛”,严重疫情下孤军奋战
 光明日报 | 上外学者晋继勇:携手抗击疫情 进一步提升金砖国家公共卫生合作 
□ 环球时报 | 上外学者晋继勇:首次大规模疫情,欧盟协调受考验
□ 环球时报 | 上外学者晋继勇:全球“因病相依”,狭隘自保观要不得
 上外学者章玉贵参加凤凰卫视“万众一心 抗疫阻击战”特别节目,分析疫情对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影响
 《文汇报》专访上外学者汤蓓:前5起PHEIC始末,看中国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
 中新社专访上外学者汤蓓:勿让全球防疫出现“双输”

 战疫@慕安会丨上外学者汤蓓: “上医医国”,经济链条畅通才能保障全球抗疫

 上外学者汤蓓@文汇讲堂:新冠肺炎的PHEIC警报4月底能否解除?中国带头支持世卫,全球抗疫会否减少弯路?

 澎湃新闻丨上外学者汤蓓:若对新冠病毒认知不充分,“群体免疫”就无从谈起

 新民晚报 | 上外学者陈越洋:阿拉伯国家智库为中国抗疫点赞
 人民网 | 上外学者范鸿达:面对不安的世界,中国更要定力与担当
 广州日报 | 上外学者王会花 王玲宁:共同抗击疫情,推动中国—中东欧17+1卫生合作更上层楼
 东方网丨上外学者赵璧:新冠疫情——英国“心理脱欧”的“助力”还是“阻力”?
 东方智库 | 上外学者赵璧:12周扭转英国疫情?——政治家约翰逊可没这么说!
 东方网 | 上外学者王弘源:疫情影响下,英国能否顺利“协议脱欧”?
 东方网丨上外学者沈赟璐:“三不”消极抗疫 或置瑞典于险地
 澎湃新闻丨上外学者毛蕊  王玲宁:波兰暂禁外国人入境,全国停课关闭文娱场所
 东方网丨上外学者付博锐:“新冠民族主义”抬头,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新挑战
 东方网 | 上外学者王瀚浥:疫情当前,印度面临哪些挑战?
 东方网 | 上外学者王金钰:日本为什么坚持如期举办东京奥运会?
 东方智库 | 上外学者陈艺心:疫情发酵,党内初选占优的拜登会赢吗?
 光明网 | 上外学者王玲宁  邓惟佳:警惕全球传播时代“信息疫情”的危害
 中国青年报 | 上外学者王玲宁:战“疫”,公众沟通不可或缺
 澎湃新闻 | 上外学子:数据解读中国的输入型病例都来自哪里
 上外学者俞祖成:疫情防控 需要健康“守门人”

 上外学者俞祖成:尽快构建城乡基层社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团结报 | 上外学者俞祖成:加强基层社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

 社会科学报 | 上外学者俞祖成  林光志:面对疫情,日本应急管理如何实践“人文关怀”?

 团结报 | 上外学者俞祖成  黄佳陈:关怀疫情下的脆弱群体,社区在行动

 上外学者金锋:病毒肆虐,全球化意外“躺枪”

 上观新闻 | 上外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赵婧:阿拉伯兄弟这样诠释“患难见真情”




●●●●


阅读上外多语种资讯,欢迎访问

http://global.shisu.edu.cn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