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极简史
2019年10月1日,为庆祝阿中哥哥的70岁生日,14亿粉丝为他举行了盛大的“生日会”。
爱国女孩和爱国男孩们为阿中哥哥激情应援!
阿中生日会应援手幅 图源人民日报官微
在这场“生日会”上,还有一个万众瞩目的仪式——阅兵!
其实,对于出道已有五千年之久的阿中来说,阅兵算不上新鲜事。
中华历史悠悠五千年,浩浩觞觞的军事史就贯穿了五千年。而阅兵作为传统的军事仪式,也以田猎为起点发展演变至今。
01
阅兵起源于先秦时期,这在《周礼》与《礼记》中都可以找到记录。
《周礼》载:“以军礼同邦国……大田之礼,简众也。”
郑玄注:“因田习兵,阅其车徒之数。”
《周礼》载:“中冬, 教大阅。”
《礼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孙希旦《礼记集解》云: “此即《周礼》‘冬大阅’之礼也。春治兵,夏茇舍,秋振旅,冬大阅,皆所以习武事 也,而唯冬之大阅为盛,《左传》所谓‘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也。”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推断,早在兵农合一的先秦时代,已经出现了检阅士兵及兵器的活动。
当时的军事训练以四季划分,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KPI,冬季是大阅,会检阅前几季的训练成果。
先秦时期比较著名的一次大阅兵,是周武王组织的军事演习,史称“孟津观兵”,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48年左右。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尚书·周书·泰誓》
历代帝王像-周武王
武王进行阅兵,主要是为伐纣做准备。
通过阅兵,检验自身号召力、试探各诸侯国的态度。
故而,即便已经聚集了八百诸侯,但因为有几个大诸侯国没有参与,武王还是决定收兵回师,继续等待时机。
终于在公元前1046年,时机成熟了!
阅兵达人·武王,又一次进行了阅兵,这次的主要目的是鼓舞士气。
终于,武王和他的士兵们成功打败了商朝大军。
这次战争,被后世称为“牧野之战”。
02
秦朝,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统治者更加重视军事训练与校阅。
虽然相关的文献资料留存不多,但通过兵马俑,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当时阅兵的盛况。
图源: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汉末魏晋时期,战事频繁,阅兵活动自然也更多。
阅兵活动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例行阅兵,每年定期进行,对士兵进行检阅、考察其训练情;一类是大军出征前的阅兵,也就是战前动员大会。
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属下有官员上奏,说古代四时讲武,都安排在农闲时节,而汉西京三时不讲武,十月讲武。
于是官员灵机一动,建议“以立秋择吉日”阅兵,这样既合礼法又承汉制,就很完美。
汉献帝表示:可。
于是这年冬天,阅兵安排。
曹操亲自击鼓鸣金,指挥受阅部队进退。
“至献帝建安二十一年,魏国有司奏:古四时讲武,皆于於农隙。汉西京承秦制,三时不讲,惟十月都讲。今金革未偃,士众素习,可无四时讲武。但以立秋择吉日大朝车骑,号曰阅兵,上合礼名,下承汉制。奏可。是冬,阅兵,魏王亲执金鼓,以令进退。”
——《晋书》
大多数的阅兵都在秋冬,农闲时节,但也有例外。
比如,诸葛亮就曾经在建兴三年(225年)春讲武,这主要是因为诸葛大佬有率众南征的需求。
元 赵孟頫 诸葛亮像轴(局部)
03
发展到唐代,阅兵讲武的军事作用有所削弱,礼仪作用逐渐加强。
“讲武”逐渐演变为特定名词,专指高规格、大规模、由君王亲自主持的国家礼仪。
尤其是《大唐开元礼》,把“讲武”专称为“皇帝讲武”,官宣阅兵正式成为大型国家典礼制度。
先天二年(713年)秋,在长安城外的骊山脚下,唐玄宗李隆基进行了一次阅兵。
唐玄宗画像
这场阅兵聚集了二十万军士,浩浩荡荡,连亘五十余里,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有排面的阅兵。
你别看这只是一次阅兵,其实这背后有一段故事……
就在阅兵前的三个月,李隆基发动了“先天政变”,杀死了太平公主。
三个月后的这场大阅兵,更像是李隆基用来巩固朝局,显示自己帝王威严的工具。
阅兵结束之后,李隆基处理了两个人。
一个是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郭元振,一个是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
罪名是“兵部尚书郭元振治军无方,军容不整,队伍散乱;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制军礼不严,严重渎职。”
似乎有嫌弃这场阅兵不够有排面的意思。
也有人认为这是在借机杀人立威,震慑一下子朝野。
在宋代,阅兵出现了新的特点。
超大规模的阅兵礼不常有了,而小规模的宫廷阅兵活动盛行,且多由皇帝亲自主持。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大讲武事。
他时常观看军队训练,有时还要亲自下场,检查士兵的业务能力。
帝谓近臣曰:“晋、汉以来,卫士不下数十万。然可用者极寡。朕顷按籍阅之,去其冗弱,亲校其击刺骑射之艺,今悉为精锐矣。”
——《续资治通鉴》
此外,驻扎地方州府或边防的军队,也会进行季节性军事训练。
这种地方阅兵活动,通常是规模较大的联合阅兵,步骑禁军、水军、厢军、保甲、 乡兵、弓手等一起阅。
这一阅兵考核制度,遵循“农隙讲武”、“安不忘战”的古礼,是地方军事训练的惯例,终两宋都在施行。
04
明朝有一次挺特殊的阅兵,被后世形容为“威震四方”、“震惊世界”。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一月,明成祖朱棣在北京接见各国使臣。
诸使臣皆行叩拜礼,只有帖木儿国的使臣,坚持只行鞠躬礼,理由是“我国无此风俗”,十分倔强。
朱棣倒也没说啥,随他去了。
两个月后,他邀请各国使团参加狩猎。
永乐十九年(1421年)三月,狞猎正式开始。
朱棣精心挑选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相继表演了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
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则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项目。
据史载,这次大阅兵,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
尤其是“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了火龙枪(骑兵专用火枪)、一窝蜂(火箭炮)、火龙车(火焰喷射器)等各种当时的高精尖武器,使列国使节N脸震惊。
显然,这次阅兵取得了很好的震慑效果。
阅兵结束后,朱棣在行营接见了各国使节。
这次,那位倔强的帖木儿国使臣,带头行了叩拜礼。
朋友,说好的“我国无此风俗”呢?
现代 杨令茀摹 明成祖朱棣像轴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形成了多种阅兵方式。
除皇帝亲自阅兵外,还钦派检阅。
由练兵处、兵部、陆军部奏请皇帝, 钦派知兵大臣前往阅兵。
阅兵内容,则有军容、军技、军学、军器、军阵等。
针对一些大臣不亲赴队伍操演的情况,乾隆皇帝还规定,要把“无故不到者”的名字记到小本本上。
“八旗合操时,阅兵王、大臣等,逐次前往监看稽察,如有无故不到者,同阅之王、大臣指名题参议处。”
清 郎世宁 乾隆皇帝大阅图轴及局部
参考资料:
张兰,魏宏灿.略论曹魏时期的阅兵[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6):81.
尤丹丹.宋代阅兵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6. DOI:10.7666/d.D01051958.
刘腾.威震四方的明朝大阅兵[J].科学大观园,2010,(18):33.
史历.明朝大阅兵震惊世界[J].人才资源开发,2016(1):72-73.
刘开生.中国古代的阅兵[J].文史博览,2009(08):13.
王子今.中国古代的阅兵式[J].科学大观园,2010,(4):22-23
中国历史上的阅兵——古代阅兵. 中国网
更多极简史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人已满员,小编正在开拓新号,
若好友申请未通过请过几天再尝试)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